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关节整体治疗法治疗肩部软组织损伤临床研究
1
作者 冯栋宏 袁荣霞 +1 位作者 陈子锴 乐劲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22-125,共4页
目的 通过对羽毛球运动所致肩部软组织损伤行整体与局部治疗,分析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从而为相关病症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肩关节局部治疗”,B组行“肩关节整体治疗... 目的 通过对羽毛球运动所致肩部软组织损伤行整体与局部治疗,分析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从而为相关病症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肩关节局部治疗”,B组行“肩关节整体治疗”,并对VAS评分、CMS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内VAS评分及CMS评分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于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差异显著(P<0.05):A组均值高于B组;CMS评分治疗3个周期后、随访6个月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均值高于A组。结论 对于羽毛球运动所致肩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肩关节整体治疗疗效更显著、持久,无不良反应,操作方便,可推广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毛球运动所致肩部软组织损伤 局部治疗 整体治疗 VAS评分 cms评分
下载PDF
关节腔臭氧灌注配合针刀疗法治疗慢性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广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2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关节腔臭氧灌注配合针刀疗法治疗慢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病情迁延超过1个月的慢性肩周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治疗组(C组),对照组(K组、...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关节腔臭氧灌注配合针刀疗法治疗慢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病情迁延超过1个月的慢性肩周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治疗组(C组),对照组(K组、O组),每组40例。C组给予关节腔内臭氧灌注+小针刀治疗;K组采用小针刀治疗;O组采用关节腔内臭氧灌注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及预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C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优于K组、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治疗后的CMS评分与K组、O组呈现明显差异(P<0.01);C组治愈率最高,且不良反应最少(P<0.05);C组治疗后仅有2例患者复发,占5.0%,显著低于K组与O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肩周炎患者给予关节腔臭氧灌注配合小针刀疗法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增强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针刀 肩周炎 VAS评分 cms评分 预后
下载PDF
不同针刺频率治疗肩周炎37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天识 白鹏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率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最终完成病例数37例,对照组最终完成病例数39例。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每组均针刺治疗20次,治疗组每周针刺2次(周二、周五),对照组每周针...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频率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最终完成病例数37例,对照组最终完成病例数39例。2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每组均针刺治疗20次,治疗组每周针刺2次(周二、周五),对照组每周针刺5次(周一至周五)。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10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CMS)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CMS评分及血清TNF-α、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组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治疗10周后治疗组VAS评分及血清TNF-α、血清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0周后总有效率为97.30%,优于对照组的86.74%(P<0.05)。结论:采用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相同治疗时间内(治疗4周),每周治疗5次与每周治疗2次在减轻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相同治疗次数时(治疗20次),每周治疗2次比每周治疗5次上述指标的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针刺疗法 视觉模拟评分 cms评分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清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海拔5000 m以上某部驻防官兵健康状况评价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年华 高亮 +1 位作者 李彬 阳盛洪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对海拔5000 m以上某部习服人群进行相关调查,探讨有关习服因素的变化规律,为健康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截面调查方法,对某部驻海拔5000 m以上习服人群进行体检及慢性高原病(CMS)流行病学调查,并在现场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 目的对海拔5000 m以上某部习服人群进行相关调查,探讨有关习服因素的变化规律,为健康保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截面调查方法,对某部驻海拔5000 m以上习服人群进行体检及慢性高原病(CMS)流行病学调查,并在现场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含量,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移居不同时间人群的心率(HR)无显著差异(P>0.05);移居1~3个月组人群Hb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P<0.01);移居7~10个月组Hb值显著高于其他组,血氧饱和度(Sa O2)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移居7~10个月及>10个月组CMS评分显著高于1~3个月组(P<0.05);移居7~10个月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移居>10个月组CMS患病率显著高于1~3个月组(P<0.05)。结论海拔5000 m以上高原对机体的损伤具有快速、严重的特点,应加强对超高海拔高原移居人群的健康监测,建议在移居6~9个月时,进行重点监测,并加强健康保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HB SAO2 cms评分 超高海拔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程晖 陈福扬 +1 位作者 徐晓明 徐宁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8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使用3D打印技术重建复杂骨折模型,探讨其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乙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使用3D打印技术重建复杂骨折模型,探讨其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乙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3D打印技术重建骨折模型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手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手术中进行C臂透视的次数等临床相关资料,手术前和随访患者12个月后,使用Neer肩关节评分法(Neer评分)和CMS肩关节评分系统(CMS评分)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乙组患者各指标水平要优于甲组患者(P <0. 05),12个月后随访测定两组患者的Neer评分和CMS评分,与手术前的测定值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两项评分均有改善,两组之间进行比较,乙组患者得分要优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D打印技术使手术前进行模拟操作成为可能,让手术过程能够提前且更加直观地表现在医师面前,应用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缩短愈合时间等,还能够使肩关节功能得到更有效地恢复,大大提高了手术质量,可以进一步应用于骨折修复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对照试验 Neer评分 cms评分
下载PDF
超声引导筋结点、激痛点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寒湿痹阻、血瘀气滞)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吕红梅 董宝强 +2 位作者 宋杰 王茜 魏雪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筋结点、激痛点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寒湿痹阻、血瘀气滞)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三组;穴位注射:曲安奈德10mg+2%利多卡因3m L+甲钴胺1mg+生理盐水20m...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筋结点、激痛点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寒湿痹阻、血瘀气滞)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随机分为三组;穴位注射:曲安奈德10mg+2%利多卡因3m L+甲钴胺1mg+生理盐水20m L,直刺入穴位,寻找针感,3穴/次,1.5m L/穴,1次/周,注射后均在院休息20min。对照组30例,肩髃、肩髎、天宗、秉风等。激痛点组30例,患侧肩部肌肉肌腹部按压探查疼痛点,斜方肌在C6~C7和T1棘突及肩胛冈下缘,提肩胛肌激痛点在C1~C4横突后结节与肩胛骨内角,菱形肌在C6~C7和T1棘突及肩胛骨脊椎侧下,超声引导,推注到激痛点肌肉层。筋结点组30例,循患侧上肢及肩关节探查,出现明显压痛并伴条索或局部组织肿胀增厚处为针刺筋结点,主要包括手太阳筋结点肩贞次、臑俞次、肩痛点次;手少阳筋结点肩髎次、天宗次;手阳明筋结点肩髃次、巨骨次、秉风次等,超声引导推注到激痛点肌肉层。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VAS评分、CMS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随访30d,观测VAS指标。[结果]激痛点组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0%;筋结点组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临床疗效筋结点组优于对照组(P<0.05),筋结点组与激痛点组、激痛点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VAS评分三组均有改善(P<0.01),激痛点组、筋结点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激痛点组与筋结点组无明显差异(P>0.05);疼痛、ADL、ROM、MMT、总分三组均有改善(P<0.01),激痛点组、筋结点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激痛点组与筋结点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筋结点、激痛点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寒湿痹阻、血瘀气滞),激痛点组、筋结点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激痛点组与筋结点组具有等效性,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 痹症 肩凝 冻结肩 五十肩 寒湿痹阻 血瘀气滞 激痛点 筋结点 穴位注射 曲安奈德 利多卡因 甲钴胺 VAS评分 cms评分 随访观测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2
7
作者 袁涛 王芬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21例。毫火针组以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隔日治疗1次,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常规针刺组以常规针刺配合拔罐治疗,每...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2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每组21例。毫火针组以毫火针配合拔罐治疗,隔日治疗1次,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常规针刺组以常规针刺配合拔罐治疗,每日治疗1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调整的CM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调整的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毫火针组调整的CMS评分单项(肩部疼痛积分、日常功能活动积分、肩关节活动度积分)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20/21)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85.71%,18/21,P<0.05)。结论:毫火针配合拔罐较常规针刺配合拔罐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肩周炎 毫火针 拔罐 调整的cms评分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Ⅰa型肩胛盂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武海兵 陈丽敏 +1 位作者 牛俊克 何青青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8期17-18,共2页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Ⅰa型肩胛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行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例Ideberg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和UCLA评分....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IdebergⅠa型肩胛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行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7例IdebergⅠa型肩胛盂骨折患者.评估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和UCLA评分.结果:(1)7例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平均值分别为8.9±3.2ml、62.8±10.4分钟和8.6±1.3天;患者术后24周肩关节前屈和外旋度数分别达159.7±8.9°和67.5±4.7°,内旋伸拇指平均可达T8±2水平;患者术前和术后24周肩关节功能CMS评分分别为53.7±2.8分和89.6±10.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疗效满意率为85.7%(6/7);患者术前和术后24周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分别为15.5±2.4分和31.6±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优良率为85.7%(6/7).结论: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是治疗IdebergⅠa型肩胛盂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高且安全,值得临床上推广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IdebergⅠa型 肩胛盂骨折 cms评分 UCLA评分
原文传递
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崔超伟 李春霞 +3 位作者 周映虹 梁璐 郭家威 卢贵财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10期22-24,共3页
目的:评定运用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中医康复科和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训练,... 目的:评定运用肌内效贴技术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9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中医康复科和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用肌内效贴技术及针刀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的肩痛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并分析其疗效。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FAM评分、CM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组治疗后的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肌内效贴结合针刀治疗卒中后肩痛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卒中后 肌内效贴 针刀 VAS评分 FAM评分 cms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