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泡沫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6
1
作者 丁云宏 丛连铸 +3 位作者 卢拥军 雷群 管保山 慕立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3-105,共3页
泡沫压裂液适用于低压、水敏性储集层。通过室内试验及研究 ,优选出CO2 泡沫压裂液配方 ,得出对其性能测试的结果 :起泡、稳泡能力强 ,流变性能、携砂能力好 ,低滤失 ,破胶快等 ,岩心实验证实具有低膨胀及低伤害特性 ,可以满足压裂工艺... 泡沫压裂液适用于低压、水敏性储集层。通过室内试验及研究 ,优选出CO2 泡沫压裂液配方 ,得出对其性能测试的结果 :起泡、稳泡能力强 ,流变性能、携砂能力好 ,低滤失 ,破胶快等 ,岩心实验证实具有低膨胀及低伤害特性 ,可以满足压裂工艺设计的要求。CO2 泡沫压裂施工中 ,如要提高施工规模、增大砂量及砂液比 ,使用酸性交联压裂液体系可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在长庆油田等现场实施的CO2 泡沫压裂液增产效果良好。图 2表 5参 3 (丁云宏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泡沫压裂液 室内研究 现场应用 二氧化碳驱 三次采油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胍胶泡沫压裂液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志刚 王树众 +2 位作者 林宗虎 王斌 张爱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泡沫压裂在提高低渗砂岩和碳酸盐储层的油气产量方面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 ,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过去针对CO2 泡沫压裂液的实验研究大多压力较低 ,CO2 处于气体状态 ,而在实际压裂工艺中对CO2 泡沫压裂液来说 ,CO2 常处于超临界状态。为... 泡沫压裂在提高低渗砂岩和碳酸盐储层的油气产量方面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 ,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过去针对CO2 泡沫压裂液的实验研究大多压力较低 ,CO2 处于气体状态 ,而在实际压裂工艺中对CO2 泡沫压裂液来说 ,CO2 常处于超临界状态。为了更好地预测压裂效果 ,对处于超临界状态时的CO2 泡沫压裂液的流变参数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为此 ,建立了一套大型的高压、高温实验系统 ,利用管式流变仪来研究实际压裂条件下CO2 泡沫压裂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 :该压裂液具有剪切稀化性质 ,可用幂律模型处理 ;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了该压裂液在不同压力、温度和泡沫质量下的有效粘度、流变指数和流变系数 ;并详细研究了压力、温度和泡沫质量对泡沫压裂液有效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02/胍胶泡沫压裂液 流变特性 剪切稀化流体 油气田开发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在煤层气井中的适应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丛连铸 吴庆红 +1 位作者 赵波 张遂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2,56,共3页
CO2泡沫压裂液由于对储层伤害小、返排能力强、滤失量小和携砂能力强等特点,在油气田,特别在低压、水敏性储层中得到应用。CO2泡沫压裂液与常规水基压裂液最大的差异是交联环境的不同。常规水基压裂液是在碱性环境下交联、酸性环境下破... CO2泡沫压裂液由于对储层伤害小、返排能力强、滤失量小和携砂能力强等特点,在油气田,特别在低压、水敏性储层中得到应用。CO2泡沫压裂液与常规水基压裂液最大的差异是交联环境的不同。常规水基压裂液是在碱性环境下交联、酸性环境下破胶,而CO2泡沫压裂液则要求在酸性环境下交联。为使稠化剂在酸性条件下能形成良好的冻胶,开发研制出了AC8酸性交联剂,并通过室内研究,形成了CO2泡沫压裂的配套技术。现场应用表明,CO2泡沫压裂液是一种优质低伤害压裂液体系,该体系粘度高,滤失量低,能够清洁裂缝,对地层损害小,易返排,能够满足煤层气井的压裂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泡沫压裂液 返排 滤失量 水基压裂液 煤层气井 冻胶 携砂 交联剂 开发研制 粘度
下载PDF
CO_2/PS挤出微孔发泡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国华 彭玉成 颜家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0-112,共3页
微孔物理发泡的方法是利用气体 -聚合物熔体体系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不稳定性 ,在释压降温过程中气体产生相分离而获得发泡的方法。利用气体溶解度对压力的敏感关系 ,快速释放压力 ,更能产生微孔结构 ,据此我们获得了泡孔直径小于 1 0... 微孔物理发泡的方法是利用气体 -聚合物熔体体系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不稳定性 ,在释压降温过程中气体产生相分离而获得发泡的方法。利用气体溶解度对压力的敏感关系 ,快速释放压力 ,更能产生微孔结构 ,据此我们获得了泡孔直径小于 1 0μm,泡孔密度大于 1 0 10 cells/cm3的微孔结构。本实验研究了 CO2 浓度、挤出压力等对泡孔密度和大小的影响。文章提出的成核与长大竞争机制能有效地解释非均相成核等的成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聚苯乙烯 挤出 微孔发泡 泡沫塑料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液性能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晓明 蔡明哲 蔡长宇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共4页
CO2 泡沫压裂液是压裂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低压、水敏地层的压裂改造中 ,CO2 泡沫压裂液比其它压裂液体系优异。经优选 ,确定CO2 泡沫压裂液实验基础配方为 :(0 .6 5 %~ 0 .70 % )GRJ改性瓜胶 +1 .0 %FL 36起泡剂 +0 .1 %杀菌... CO2 泡沫压裂液是压裂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低压、水敏地层的压裂改造中 ,CO2 泡沫压裂液比其它压裂液体系优异。经优选 ,确定CO2 泡沫压裂液实验基础配方为 :(0 .6 5 %~ 0 .70 % )GRJ改性瓜胶 +1 .0 %FL 36起泡剂 +0 .1 %杀菌剂 +0 .3%DL 1 0助排剂 +1 .0 %KCl粘土稳定剂 +(0 .0 0 3%~ 0 .0 6 % )过硫酸铵 +1 .5 %AC 8酸性交联剂。并对泡沫质量为 5 0 %~ 70 %压裂液体系的剪切性能、耐温性能、流变参数、粘温性能、破胶与残渣、破胶液的表观性能和岩心伤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CO2 泡沫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和流变性能 ,携砂能力强 ,对储层岩心伤害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泡沫压裂液 地层 压裂技术 交联剂 耐温性 地层损害 流变参数
下载PDF
长庆油气田CO_2泡沫压裂工艺研究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唐瑞林 李宪文 《油气井测试》 2000年第4期19-24,39,共7页
介绍了长庆油田低渗透砂岩油气藏CO2 泡沫压裂的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情况 ,阐述了长庆油气田CO2 泡沫压裂的施工工艺、施工参数、液体体系及试验效果。并通过对比 。
关键词 长度油田 低渗透油气藏 二氧化碳 泡沫压裂 工艺
下载PDF
CO_2/PS挤出微孔发泡成核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国华 彭玉成 颜家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4-59,共6页
微孔物理发泡是利用气体/聚合物熔体系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在释压降温过程中气体产生相分离而获得发泡的方法。在连续挤出过程中,要提高体系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则必须有大量的气体在高压下溶解到聚合物熔体中去。利用气体溶... 微孔物理发泡是利用气体/聚合物熔体系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在释压降温过程中气体产生相分离而获得发泡的方法。在连续挤出过程中,要提高体系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则必须有大量的气体在高压下溶解到聚合物熔体中去。利用气体溶解度对压力的敏感关系,快速释放压力,便能产生微孔结构。据此我们获得了泡孔直径小于10μm、泡孔密度大于1010孔/cm3微孔结构。研究证实了提高体系的压力和CO2的浓度可以提高体系的自由能和体系的不稳定性,成核速率明显提高。温度对泡孔密度和大小的影响不大,但是过高的温度,会引起泡孔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聚苯乙烯 挤出 微孔发泡 成核速率
下载PDF
蒸汽驱CO2地面混相泡沫增效技术研究与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伟伟 《非常规油气》 2019年第4期65-70,共6页
针对杜229块超稠油蒸汽驱开发“蒸汽突破”阶段,油井高温、高含水及产油量低等开发矛盾,从伴生气分离CO2回收处理、地面混相泡沫发生器研制、耐高温发泡剂室内实验评价等方面,研究应用CO2地面混相泡沫增效技术。结果表明:伴生气分离CO2... 针对杜229块超稠油蒸汽驱开发“蒸汽突破”阶段,油井高温、高含水及产油量低等开发矛盾,从伴生气分离CO2回收处理、地面混相泡沫发生器研制、耐高温发泡剂室内实验评价等方面,研究应用CO2地面混相泡沫增效技术。结果表明:伴生气分离CO2回收处理可以从油井套管气分离出的CO2含量为66%,纯度高达94%;地面混相泡沫发生器可以实现将耐高温发泡剂与CO2在地面直接充分搅拌混合形成泡沫,密度可达到0.9g/cm^3;耐高温发泡剂在温度250℃以上时,泡沫体积仍可达到350mL,半衰期为110min,阻力因子大于20以上。现场试验井组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50%,井温平均下降6.7℃,含水降低7%,增油969t,对维持油田长期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229块 蒸汽驱 地面混相 co2泡沫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超微CO2泡沫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8
9
作者 邹高峰 舒志国 +5 位作者 郑爱维 方栋梁 卢文涛 张谦 魏来 曹晨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8-134,共7页
为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开展了低界面张力的超微CO2泡沫的制备方式优选。通过实验对比恒速搅拌和多孔介质2种类型5种发泡方式,考虑不同搅拌速率、填料粗细及填料类型等方法制备超微CO2泡沫,优选出了适合低渗透油藏驱油的超微CO2泡... 为提高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开展了低界面张力的超微CO2泡沫的制备方式优选。通过实验对比恒速搅拌和多孔介质2种类型5种发泡方式,考虑不同搅拌速率、填料粗细及填料类型等方法制备超微CO2泡沫,优选出了适合低渗透油藏驱油的超微CO2泡沫发泡方式。结果表明:恒速搅拌发泡模型(6000 r/min)、120目石英砂充填填砂管模型产生的超微CO2泡沫效果最好,泡沫量多且尺寸细腻均匀,泡沫在地层压力条件下尺寸可达6.25~31.26μm,达到超微泡沫尺寸要求;通过低渗透岩心超微CO2泡沫注入性能实验测试,阻力系数为8.32~15.33,驱油效果良好,适合低渗透油藏CO2泡沫驱开发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超微co2泡沫 起泡剂 制备与表征 高矿化度 高钙镁离子
下载PDF
LLDPE/EPDM共混物的超临界CO_2微孔发泡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应建行 刘智峰 +1 位作者 贺登峰 陈忠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6-620,635,共6页
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三元乙丙橡胶(EPDM)橡塑共混物在超临界CO_2中的微孔发泡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发泡样品的泡孔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共混物的热性质;分别利用旋转流变仪和万能试验机分析... 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三元乙丙橡胶(EPDM)橡塑共混物在超临界CO_2中的微孔发泡行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发泡样品的泡孔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共混物的热性质;分别利用旋转流变仪和万能试验机分析得到样品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采用一定量的LLDPE与EPDM共混,压制标准试样,然后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发泡,讨论了LLDPE/EPDM共混物中橡塑的质量比、饱和温度、饱和压力对材料泡孔结构和泡孔均匀性的影响。利用超临界CO_2作物理发泡剂,对发泡条件进行优化,可得到泡孔尺寸规整、泡孔密度高且回弹性和韧性较好的发泡闭孔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超临界co2 微孔发泡
下载PDF
低残渣CO_2泡沫压裂液在苏里格低压低渗气藏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挺 周勋 +1 位作者 刘智恪 李世恒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4,137,共4页
针对苏里格地区低压低渗气藏压裂施工后返排困难的问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易降解的多元共聚物CLT-1,形成一套低残渣CO_2泡沫压裂液体系,评价了该体系的携砂性能、耐温耐剪切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0. 4%CLT-1按10... 针对苏里格地区低压低渗气藏压裂施工后返排困难的问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易降解的多元共聚物CLT-1,形成一套低残渣CO_2泡沫压裂液体系,评价了该体系的携砂性能、耐温耐剪切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0. 4%CLT-1按100∶0. 6交联后形成的冻胶泡沫具有良好的携砂性能;在100℃、170s^(-1)条件下剪切2 h后表观黏度为110 mPa·s,破胶时间小于2 h,能够满足现场压裂施工要求。破胶后残渣含量为73 mg/L,可有效减小对地层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采用变泡沫质量法进行施工,共注入二氧化碳154. 5 m^3,加砂37. 6 m^3,最高砂比22. 2%,总施工排量4. 0~4. 3 m^3/min。施工结束后24 h内返排率达到49. 2%,求产后无阻流量31. 1×104m^3/d,达到了快速自喷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措施改造效果。采用低残渣交联压裂液体系进行CO_2泡沫压裂施工能够有效提高低压低渗气层的产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泡沫压裂 低残渣 低孔低渗气藏
下载PDF
Gas/water foams stabilized with a newly developed anionic surfactant for gas mobility control applications 被引量:2
12
作者 Mohammed AAlmobarky Zuhair AlYousif David Schechter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1025-1036,共12页
Carbon dioxide(CO2) flooding is one of the most globally used EOR processes to enhance oil recovery.However,the low gas viscosity and density result in gas channeling and gravity override which lead to poor sweep effi... Carbon dioxide(CO2) flooding is one of the most globally used EOR processes to enhance oil recovery.However,the low gas viscosity and density result in gas channeling and gravity override which lead to poor sweep efficiency.Foam application for mobility control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to increase the gas viscosity,lower the mobility and improve the sweep efficiency in the reservoir.Foam is generated in the reservoir by co-injection of surfactant solutions and gas.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urfactants that can be used for such purpose,their performance with supercritical CO2(ScCO2) is weak causing poor or loss of mobility control.This experimental study evaluates a newly developed surfactant(CNF) that was introduced for ScCO2 mobility control in comparison with a common foaming agent,anionic alpha olefin sulfonate(AOS) surfactant.Experimental work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foam static tests,interfacial tension measurements,and foam dynamic tests.Both surfactants were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conditions.In general,results show that both surfactants are good foaming agents to reduce the mobility of ScCO2 with better performance of CNF surfactant.Shaking tests in the presence of crude oil show that the foam life for CNF extends to more than 24 h but less than that for AOS.Moreover,CNF features lower 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CMC),higher adsorption,and smaller area/molecule at the liquid-air interface.Furthermore,entering,spreading,and bridging coefficients indicate that CNF surfactant produces very stable foam with light crude oil in both deionized and saline water,whereas AOS was stable only in deionized water.At all conditions for mobility reduction evaluation,CNF exhibits stronger flow resistance,higher foam viscosity,and higher mobility reduction factor than that of AOS surfactant.In addition,CNF and ScCO2 simultaneous injection produced 8.83% higher oil recovery than that of the baseline experiment and 7.87% higher than that of AOS.Pressure drop profiles for foam flooding using CNF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OS indicating that CNF is better in terms of foam-oil tolerance which resulted in higher oil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CRITICAL co2 foam foam mobility control foam flood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foam assisting co2 EOR
下载PDF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CuO-ZnO-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祎壮 张冰姿 +3 位作者 许征兵 肖罡 朱逸凡 何国强 《工业催化》 CAS 2022年第1期56-62,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CuO-ZnO-Al_(2)O_(3)催化剂,用泡沫镍作为载体,研究其对甲醇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RD等对催化剂进行检测表征,利用自制的平板式制氢反应器对催化剂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催化剂在(230~27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一系列不同质量比的CuO-ZnO-Al_(2)O_(3)催化剂,用泡沫镍作为载体,研究其对甲醇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RD等对催化剂进行检测表征,利用自制的平板式制氢反应器对催化剂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催化剂在(230~270)℃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在一定的质量比范围内,随着CuO含量的增高,甲醇重整制氢性能得到改善。在水醇物质的量比1.5∶1、反应温度250℃、反应物流量3 mL·min^(-1)和m(CuO)∶m(ZnO)∶m(Al_(2)O_(3))=9∶9∶2条件下,CuO-ZnO-Al_(2)O_(3)催化剂性能最好,甲醇转化率为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共沉淀法 CuO-ZnO-Al_(2)O_(3)催化剂 泡沫镍
下载PDF
Photo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of CO_2 to methanol over a photosystem Ⅱ-enhanced Cu foam/Si-nanowire system 被引量:5
14
作者 Zichao Lian Donglai Pan +3 位作者 Wenchao Wang Dieqing Zhang Guisheng Li Hexing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A solar-light double illumination photoelectrocatalytic cell(SLDIPEC) was fabricated for autonomous CO2 reduction and O2 evolution with the aid of photosystem II(PS-II, an efficient light-driven water-oxidized enzy... A solar-light double illumination photoelectrocatalytic cell(SLDIPEC) was fabricated for autonomous CO2 reduction and O2 evolution with the aid of photosystem II(PS-II, an efficient light-driven water-oxidized enzyme from nature) and utilized in a photoanode solution. The proposed SLPEC system was composed of Cu foam as the photoanode and p-Si nanowires(Si-NW) as the photocathode. Under solar irradiation, it exhibited a super-photo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CO2 conversion to methanol, with a high evolution rate(41.94 mmol/hr), owing to fast electron transfer from PS-II to Cu foam.Electrons were subsequently trapped by Si-NW through an external circuit via bias voltage(0.5 V), and a suitable conduction band potential of Si(-0.6 e V) allowed CO2 to be easily reduced to CH3 OH at the photocathode. The constructed Z-scheme between Cu foam and Si-NW can allow the SLDIPEC system to reduce CO2(8.03 mmol/hr) in the absence of bias voltage. This approach makes full use of the energy band mismatch of the photoanode and photocathode to design a highly efficient device for solv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producing clean 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Photosystem Cu foam Si-nanowires
原文传递
Manipulation of polymer foam structure based on CO_2-induced changes in polymer fundamental properties 被引量:1
15
作者 Tao Liu Dachao Li Ling Zhao Weikang Yuan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607-612,共6页
Foaming of polymers with CO2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polymer processing studies. Some of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polymer/CO2 systems is discussed in this short review, including solubility and diff... Foaming of polymers with CO2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polymer processing studies. Some of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polymer/CO2 systems is discussed in this short review, including solubility and diffusivity of CO2 in the polymer, polymer crystallization, interfacial tension between the polymer and the gas, and rheology of the CO2/polymers melt. These properties understandably affect the foaming process,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foam products. Meanwhile, these properties can be changed via manipulation of CO2 in polymer. The proposed idea is to manipulate the foaming process and the foam structure by CO2-induced changes in these properties. Two cases from the authors' laboratory are presented for elucidating how to use the changes to manipulate the foam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Polymer fundamental properties foaming Manipulation
原文传递
分次降压法研究微孔聚合物发泡的成核及增长过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兴华 李刚 +1 位作者 廖霞 何嘉松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7,共5页
将环烯烃共聚物样品在超临界CO2 条件下饱和后 ,先将体系降至一中间压力 ,而后采用 4种不同的方法分次降压和快速冷却 .通过 4种降压和冷却模式的比较 ,初步研究了快速降压法微孔发泡的成核及增长过程 .并得到了几种新颖结构的微孔 ,如... 将环烯烃共聚物样品在超临界CO2 条件下饱和后 ,先将体系降至一中间压力 ,而后采用 4种不同的方法分次降压和快速冷却 .通过 4种降压和冷却模式的比较 ,初步研究了快速降压法微孔发泡的成核及增长过程 .并得到了几种新颖结构的微孔 ,如具有过渡层结构以及直径呈双峰分布的微孔等 .研究表明 ,泡孔充分增长过程中绝大部分气核消失或合并 ,只有很少一部分最终生长为稳定的泡孔结构 ,而不同的泡孔增长过程对最终的泡孔结构有很大影响 .二次成核只有在一定的压降范围内才能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聚合物 微孔发泡 成核过程 增长过程 分次降压 环烯烃共聚物 超临界二氧化碳
下载PDF
边底水气藏注二氧化碳泡沫控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牛保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6-129,共4页
针对气田普遍存在边底水入侵、常规液体堵剂无法深度堵水的问题,提出CO_2(CO_2泡沫)阻挡水体入侵的方式,通过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CO_2泡沫控水模拟实验方法,从微观控水机理、宏观控水能力等方面探讨了CO_2与CO_2泡沫控水方法差异,... 针对气田普遍存在边底水入侵、常规液体堵剂无法深度堵水的问题,提出CO_2(CO_2泡沫)阻挡水体入侵的方式,通过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CO_2泡沫控水模拟实验方法,从微观控水机理、宏观控水能力等方面探讨了CO_2与CO_2泡沫控水方法差异,优化了CO_2泡沫控水注入参数。实验结果表明:CO_2控水难以形成稳定的阻水带,其控水机理为贾敏效应;CO_2泡沫通过超临界CO_2形成的致密泡沫堆积作用可形成相对均衡推进的阻水带。该项研究明确了CO_2泡沫控水参数,即采用小段塞交替注入、泡沫浓度为0.8%、注入量为0.5倍孔隙体积。研究成果提出了可指导现场应用的关键注入参数,证实了采用CO_2泡沫控水方法可有效缓解强非均质气田水侵速度,并同时实现CO_2的埋存。该项研究对四川盆地、新疆等气田控水稳气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泡沫 微观机理 注气控水 水侵 参数优化 普光气田
下载PDF
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评估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宪忠 包志明 傅学成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85-1087,共3页
介绍化学品生物降解性能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方法,结合泡沫灭火剂的理化特点分析了这些方法应用于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能评估的可行性。参照GB/T 21856-2008(等同采用OECD 301B)试验方法,研究并建立了基于CO2产生法的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 介绍化学品生物降解性能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方法,结合泡沫灭火剂的理化特点分析了这些方法应用于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能评估的可行性。参照GB/T 21856-2008(等同采用OECD 301B)试验方法,研究并建立了基于CO2产生法的泡沫灭火剂生物降解性评估方法,并用以测定泡沫灭火剂常用组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国产A类泡沫的生物降解性能,证明了所建立的实验方法及实验装置的有效性,指出采用CO2产生法测定泡沫灭火剂的生物降解性能是可行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灭火剂 生物降解性 co2产生法
下载PDF
改性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提高二氧化碳泡沫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旋 张天赐 +2 位作者 蒋平 葛际江 张贵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76-1082,共7页
通过纳米二氧化硅的硅烷化改性,使其在高矿化度盐水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前提下,研究了改性纳米颗粒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体系的溶液稳定性及协同稳定CO 2泡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盐离子对改性纳米颗粒与阳离子... 通过纳米二氧化硅的硅烷化改性,使其在高矿化度盐水中可以稳定存在的前提下,研究了改性纳米颗粒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混合体系的溶液稳定性及协同稳定CO 2泡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盐离子对改性纳米颗粒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静电吸引力具有屏蔽作用,且矿化度越高,屏蔽效果越明显,从而混合溶液更易于在高盐水中稳定;纳米颗粒表面的活性剂吸附层受二者浓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了颗粒的亲/疏水性;当混合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混合溶液与CO 2的界面张力高于单独活性剂溶液,而当活性剂浓度高于CMC时,对CO^2-溶液界面张力几乎无影响,最低界面张力可降至6 mN/m左右;改性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CO2体相泡沫半衰期一倍以上,但受二者浓度比例的影响;纳米颗粒的加入有效提高了多孔介质中泡沫的表观黏度,最大增幅由20 mPa·s增至55 mPa·s左右,泡沫黏度增加接近3倍,增强了CO2泡沫驱的封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颗粒 表面活性剂 二氧化碳泡沫 泡沫稳定性
下载PDF
泡沫镍载Co(OH)_2纳米线的电化学电容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暘 刘新伟 +3 位作者 翟婧如 陈书礼 曹殿学 王贵领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2-376,共5页
以无模板法制备了泡沫镍载Co(OH)2纳米线电极,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纳米线的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Co(OH)2纳米线的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了电极的电化学电容性能.结果表明:Co(OH)... 以无模板法制备了泡沫镍载Co(OH)2纳米线电极,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纳米线的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Co(OH)2纳米线的结构,通过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了电极的电化学电容性能.结果表明:Co(OH)2呈线状生长,其直径约为300nm,长度约为8~10μm,密集地生长在泡沫镍骨架上.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电极的放电比容量高达677F·g-1,循环500次后比容量仍保持在574F·g-1,电化学阻抗测试其电荷传递电阻仅为0.23Ω,500次循环后电荷传递电阻仅增加0.03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板法 co(OH)2纳米线 泡沫镍 形貌 电化学电容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