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Technologies for the Use of CO2 as a Working Fluid in Refrigeration and Power Cycles
1
作者 Orelien T. Boupda Hyacinthe D. Tessemo +3 位作者 Isidore B. Nkounda Fongang Francklin G. Nyami Frederic Lontsi Thomas Djiako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24年第6期217-256,共40页
The use of carbon dioxide as a working fluid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extensive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 of refrigeration where it is at the heart of research to replace CFC and HCFC. Its ther... The use of carbon dioxide as a working fluid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extensive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particularly in the field of refrigeration where it is at the heart of research to replace CFC and HCFC. Its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make it a fluid of choice in the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at low and medium temperatures in engine cycles. However, the performance of transcritical CO2 cycles weaken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especially in refrigeration systems;On the other hand, this disadvantage becomes rather interesting in engine cycles where CO2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the organic working fluid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lectrical systems for low quality or waste heat sourc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s operating with CO2 in the field of refrigeration and electricity production, research has made it possible to develop several concepts, of which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a review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followed by analyzes in-depth and critical of the various developments to the most recent modifications in these fields. Detailed discussion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t evolutions are also highlighted as well a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s studied. Finally, perspective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use of CO2 in these different cycles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rigeration cycle Power cycle System Performance transcritical co2 cycles Working Fluid
下载PDF
Thermodynamic Comparison Analysis on CO_2 Transcritical Reverse Cycles with IHX or Expander 被引量:2
2
作者 管海清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杨俊兰 李敏霞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To improve th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of CO2 transcritical reverse cycle and determine the most efficient cycle, comparison analysis on (single-and) two-stage CO2 transcritical cycles with internal heat ... To improve th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COP) of CO2 transcritical reverse cycle and determine the most efficient cycle, comparison analysis on (single-and) two-stage CO2 transcritical cycles with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IHX) or expander is presented adopting the principle of thermodynamic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P of four cycles,namely single-stage compression with IHX (SI), single-stage compression with expander (SE), two-stage compression with IHX (TI) and two-stage compression with expander (TE), can be ranged as TE>SE>TI>SI. It presents that adopting an expander to recover expansion power is the primary method to improve the COP of CO2 transcritical reverse cycle if the efficiency of the expander is up to a certain value. Under supposed operating condition, where the outlet temperature of gas cooler is 35 ℃ and the evaporating temperature is 5 ℃, the COP of TE cycle is about 4200 higher than that of SI cycle when the expander efficiency is 0.6 and the degree of superheat of IHX is 15 ℃. Therefore TE cycle is the most recommendatory one and it is better to adopt TE in those high-cooling capacity systems because its technology cost will be hig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transcritical reverse cycle internal heat exchanger EXPANDER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y on CO_2 Transcritical Cycle Combined Ejector Cycle Refrigeration System
3
作者 卢苇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敏霞 查世彤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3年第4期316-320,共5页
Chlorofluorocarbons(CFCs) or hydrochlorofluorocarbons(HCFCs) are as main refrigerants used in tradition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driven by electricity from burning fossil fuels, which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ajor re... Chlorofluorocarbons(CFCs) or hydrochlorofluorocarbons(HCFCs) are as main refrigerants used in tradition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driven by electricity from burning fossil fuels, which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for ozone depletion (man-made refrigerants emission) and global warming (CO 2 emission). So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natural refrigerants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ies. An innovative system combining CO 2 transcritical cycle with ejector cycle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CO 2 compression sub-cycle is powered by electrici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gas cooler (defined as an intercooler by the proposed system). In order to recover the waste heat, an ejector sub-cycle operating with the natural refrigerants (NH 3, H 2O) is employed. The two sub-cycles are connected by an intercooler. This combined cycle joins the advantages of the two cycles together and eliminates the disadvantages. The influences of the evaporation temperature in CO 2 compression sub-cycle, the evaporation temperature in the ejector sub-cycle, the temperature in the intercooler and the condensation temperature in the proposed system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in this study. In addition, som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system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pump co 2 transcritical cycle EJECTOR natural refrigerants
下载PDF
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控制优化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定标 段鸿鑫 +3 位作者 王光辉 申奥奇 刘鹤羽 秦翔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控制策略作为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系统高效节能运行的关键。介绍了系统最优排气压力经验计算和泊金汉π定理的反馈控制、基于梯度追踪和极值寻优的实时在线控制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等,详细分析了系统控制... 控制策略作为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系统高效节能运行的关键。介绍了系统最优排气压力经验计算和泊金汉π定理的反馈控制、基于梯度追踪和极值寻优的实时在线控制以及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控制等,详细分析了系统控制策略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总结如下:离线控制建立简单、成本低,但易受到环境因素和系统部件变化的影响而导致控制性能降低;实时在线控制策略可以实时追踪系统最大能源效率对应的排气压力,但由于寻优过程费时较长,导致控制系统的收敛时间过长;模型预测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实时优化和快速收敛,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结合新能源汽车、建筑供暖、轨道交通、商超冷藏、军工等实际场景对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控制策略的应用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提高控制策略的适用性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分析将广义预测控制、强化学习等具有自适应属性的方法应用于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同时探讨了开发适用于大规模循环系统和储能系统控制策略在我国“双碳”背景下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 co_(2)循环系统 优化 控制策略 预测控制
下载PDF
回热器对CO_(2)驻车空调系统制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刘业凤 朱磊磊 +1 位作者 陆晨阳 张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了提升驻车空调的制热性能,搭建了一套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在焓差室中实验研究了有无回热器时气冷器出口温度与排气压力对系统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气压力分别为8.5、9.0、9.5 MPa时,气冷器出口温度从20℃升高... 为了提升驻车空调的制热性能,搭建了一套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在焓差室中实验研究了有无回热器时气冷器出口温度与排气压力对系统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气压力分别为8.5、9.0、9.5 MPa时,气冷器出口温度从20℃升高至35℃时,制热COP_(h)降低幅度分别为29.7%、19.9%、16.4%;系统使用回热器后最优排气压力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4%、6.1%,对应的最大COP_(h)增加幅度分别为3.2%、3.7%。通过曲面拟合得到了系统使用回热器时提升制热性能的排气压力与气冷器出口温度关联式,该式对回热器在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的实际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热器 驻车空调 跨临界co_(2)循环 制热性能 性能系数
下载PDF
CO_(2)跨临界高温热泵干燥系统优化设计
6
作者 颜利波 王志朋 +4 位作者 张晧 张宁 曾海源 李敏霞 田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1,共6页
干燥工艺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耗能巨大,通过CO_(2)热泵干燥技术有望降低其能耗并减缓环境问题。文中在CO_(2)跨临界基本热泵干燥系统的基础上,提出CO_(2)跨临界复叠式热泵干燥系统和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并联加热热泵干燥系统... 干燥工艺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耗能巨大,通过CO_(2)热泵干燥技术有望降低其能耗并减缓环境问题。文中在CO_(2)跨临界基本热泵干燥系统的基础上,提出CO_(2)跨临界复叠式热泵干燥系统和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并联加热热泵干燥系统。并且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将其最优性能系数C_(OPh)和单位能耗除湿率R_(SME)与R134a双循环热泵干燥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相较于CO_(2)基础系统性能均有提升,尤其是双级并联加热系统,其C_(OPh)与R_(SME)均超过R134a系统。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增加蒸发温度、降低气冷器出口温度对CO_(2)跨临界热泵干燥系统的性能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文中也探究了补气系数和干燥出风温度对CO_(2)跨临界热泵干燥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改进的CO_(2)跨临界热泵干燥在高效节能方面表现出色,展现了替代R134a热泵干燥系统的潜力,同时也为解决干燥工艺高能耗的问题提供了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临界循环 热力学分析 最优性能 热泵干燥
下载PDF
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最优风量实验研究
7
作者 李霖峰 刘业凤 +1 位作者 刘帅 罗勇辉 《暖通空调》 2024年第9期93-98,86,共7页
为探究在压缩机固定转速下风量对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确定使系统达到最大COP的最优风量,搭建了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实验台。研究了室内、外风量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并总结出确定最优风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跨临界CO_... 为探究在压缩机固定转速下风量对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确定使系统达到最大COP的最优风量,搭建了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实验台。研究了室内、外风量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并总结出确定最优风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当室内风量固定时,随着室外风量的增大,排气压力与室内出风温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系统制热COP随着室外风量的增大存在一个最优值;为准确预测最优室外风量,引入最优排气压力偏离度σ和参数变化率δ作为最优室外风量的判断依据,当σ=0.48%,δ=1.4%时,系统处于最优室外风量,即对应系统在最大的COP下运行。经过实验验证,最优室外风量预测值误差在5%以内,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循环 热泵 最优风量 排气压力 制热coP 最优排气压力偏离度 参数变化率
下载PDF
闭式跨临界CO_(2)热泵烘干系统最优工况研究
8
作者 王涛 马家豪 金听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4-262,共9页
目的对跨临界CO_(2)热泵驱动的闭式干燥系统展开理论研究,得到CO_(2)闭式热泵中最优工况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方法通过建立CO_(2)循环与空气循环热力学耦合的数学模型,计算干燥循环中空气的温度、焓值、相对湿度、含湿量,以及跨临界CO_(2... 目的对跨临界CO_(2)热泵驱动的闭式干燥系统展开理论研究,得到CO_(2)闭式热泵中最优工况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方法通过建立CO_(2)循环与空气循环热力学耦合的数学模型,计算干燥循环中空气的温度、焓值、相对湿度、含湿量,以及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中工质的温度、压力、焓值等参数。通过调整冷凝干燥后空气温度,以热泵烘干系统的COP为评价依据,探究空气循环与CO_(2)热泵循环的耦合机理。结果获得了CO_(2)循环系统最优排气压力随闭式空气循环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并基于所建立的计算程序,获得了典型工艺参数下的热泵系统的热力学参数,为关键设备(风机、换热器、压缩机等)选型及系统控制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研究表明,在CO_(2)热泵冷却器出口状态为临界状态时,系统的COP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烘干 空气闭式循环 跨临界co_(2)系统 能效分析
下载PDF
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增压制冷系统性能评价
9
作者 杨俊兰 陈丹丹 +1 位作者 殷明 詹宇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91,共9页
为了改善商超用CO_(2)制冷系统的性能,提出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增压制冷(TCISS)系统,对比了该系统与3种不同CO_(2)增压制冷循环的性能,并通过已有试验数据对其仿真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详细分析该系统的现实应用性能,进一步建立经济... 为了改善商超用CO_(2)制冷系统的性能,提出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增压制冷(TCISS)系统,对比了该系统与3种不同CO_(2)增压制冷循环的性能,并通过已有试验数据对其仿真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详细分析该系统的现实应用性能,进一步建立经济性和环保性模型,并与R134a/CO_(2)复叠制冷(RCOS)系统进行比较,以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城市为例,分析2种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域的性能。结果表明:当高压压力大于10.5 MPa时,环境温度在5~30℃范围内,TCISS循环比其他3种CO_(2)增压制冷循环的COP都要高;TCISS的初始投资成本比RCOS高24.5%,但其年度运行成本更低;TCISS的全生命周期成本(XLCC)普遍低于RCOS,并且在哈尔滨的XLCC最小,在广州的XLCC最大。在4个不同的城市中,TCISS系统的SO_(2),NOx,PM2.5,PM10的4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低于RCOS,其总等效变暖效应降低了21.2%~23.9%。研究结果可为推动TCISS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增压系统 内部过冷 性能分析 全生命周期成本 污染物排放量 总等效变暖效应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膨胀机制冷循环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景刚 马一太 +1 位作者 魏东 王侃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1,共6页
针对CO2 制冷能效低的特点 ,本文建立了双级压缩带膨胀机CO2 跨临界制冷循环热力学模型 ,在考虑实际循环中不可逆损失因素影响在基础上 ,对循环进行了性能系数、热力学完善度和单位制冷量 火用 损失等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 ,并与双级压缩... 针对CO2 制冷能效低的特点 ,本文建立了双级压缩带膨胀机CO2 跨临界制冷循环热力学模型 ,在考虑实际循环中不可逆损失因素影响在基础上 ,对循环进行了性能系数、热力学完善度和单位制冷量 火用 损失等指标进行了分析计算 ,并与双级压缩节流膨胀CO2 跨临界制冷回热循环和R2 2简单制冷循环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 制冷循环 制冷量 膨胀机制 性能系数 单位制 回热循环 co2 热力学模型 研究
下载PDF
CO_2跨临界水——水热泵循环系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侃宏 王景刚 +3 位作者 侯立泉 马一太 魏东 洪芳军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在作者设计和建立的实验台上进行了CO2 跨临界水—水热泵多种工况的循环性能实验研究 ,系统运行稳定、调节方便。实验结果表明 ,系统运行时的最大制冷 (热 )系数取决于系统的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CO2 跨临界循环热泵较之传统... 在作者设计和建立的实验台上进行了CO2 跨临界水—水热泵多种工况的循环性能实验研究 ,系统运行稳定、调节方便。实验结果表明 ,系统运行时的最大制冷 (热 )系数取决于系统的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CO2 跨临界循环热泵较之传统工质热泵具有较大优势 ,尤其是在高温热泵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跨临界循环 热泵 制冷 蒸发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采暖热泵理论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一太 洪芳军 +1 位作者 王景刚 苏维诚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5-8,共4页
分析了制约 CO2 跨临界单级循环在采暖热泵中应用的主要因素 ;研究了双级压缩回热循环的可行性 ,对其在两种不同供水温度水平下的应用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 ,并分别和锅炉供热以及 R1 34 a热泵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采暖 热泵/co2跨临界循环 双级压缩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循环和除湿法冷却联合循环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景刚 马一太 王侃宏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为有效回收和利用CO2 跨临界循环的气体冷却器排气热量 ,提出了一种将除湿法冷却供冷和CO2 跨临界循环结合起来的系统方式 ,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分析了系统的循环效率、可行性和经济性 ,指出该方式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 为有效回收和利用CO2 跨临界循环的气体冷却器排气热量 ,提出了一种将除湿法冷却供冷和CO2 跨临界循环结合起来的系统方式 ,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分析了系统的循环效率、可行性和经济性 ,指出该方式可有效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蒸发冷却 联合系统 民用建筑 空气调节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循环热力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管海清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敏霞 杨俊兰 《流体机械》 CSCD 2004年第6期39-42,共4页
对带回热器和带膨胀机的CO2 跨临界循环过程应用热力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带回热器的CO2 跨临界循环过程虽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效率 ,但只要膨胀机的效率达到一定值 。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回热器 膨胀机 性能系数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循环膨胀特性及机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东 马一太 +2 位作者 李丽新 苏维诚 吕灿仁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10,共6页
介绍了采用膨胀机的 CO2 跨临界循环的系统流程及典型工况 ,详细分析了膨胀中经历的亚稳态过程的成因和机理 ,指出气化的滞后对系统的危害 ,并对相变膨胀过程中的成核现象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 CO2 超临界膨胀过程的特点 ... 介绍了采用膨胀机的 CO2 跨临界循环的系统流程及典型工况 ,详细分析了膨胀中经历的亚稳态过程的成因和机理 ,指出气化的滞后对系统的危害 ,并对相变膨胀过程中的成核现象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 CO2 超临界膨胀过程的特点 ,阐明了气液相变介质中声速的确定方法 ,认为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膨胀过程 亚稳态 相变 二氧化碳 空调 制冷工质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循环中膨胀过程的亚稳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东 马一太 +2 位作者 苏维诚 李丽新 吕灿仁 《流体机械》 CSCD 2002年第6期40-43,36,共5页
介绍了采用膨胀机的CO2 跨临界循环的系统流程及典型工况 ,详细分析了膨胀中经历的亚稳态过程的成因和机理 ,指出了气化滞后对系统的危害 ,并对相变膨胀过程中的成核现象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CO2 超临界膨胀过程的特点 ,... 介绍了采用膨胀机的CO2 跨临界循环的系统流程及典型工况 ,详细分析了膨胀中经历的亚稳态过程的成因和机理 ,指出了气化滞后对系统的危害 ,并对相变膨胀过程中的成核现象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结合CO2 超临界膨胀过程的特点 ,阐明了气液相变介质中声速的确定方法 ,认为CO2 超临界膨胀过程可近似按照经典热力学的准静态理论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膨胀过程 亚稳态 相变 制冷
下载PDF
制冷空调中CO_2跨临界循环方式的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管海清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敏霞 杨俊兰 《制冷与空调》 2005年第2期34-38,共5页
为尽快实现制冷空调中CO2 对传统工质的替代,克服CO2 跨临界循环系统效率较低的缺点,在基本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应用内部热交换器、闪蒸器、混合器、分离器、膨胀机等部件,采用各种系统循环方式以提高CO2 跨临界循环的系统效率并... 为尽快实现制冷空调中CO2 对传统工质的替代,克服CO2 跨临界循环系统效率较低的缺点,在基本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应用内部热交换器、闪蒸器、混合器、分离器、膨胀机等部件,采用各种系统循环方式以提高CO2 跨临界循环的系统效率并满足不同需要,从而使之达到与传统工质相竞争的比较优势。本文对三种单级循环、五种双级循环和四种联合循环的流程及各种循环提高系统效率的原理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空调 co2跨临界循环 单级循环 双级循环 联合循环
下载PDF
CO_2滚动活塞膨胀机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被引量:2
18
作者 管海清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敏霞 杨俊兰 《制冷与空调》 2004年第3期51-55,共5页
通过对CO2 跨临界循环的运行工况分析 ,确定滚动活塞式膨胀机的设计参数。指出控制泄漏损失和摩擦损失是提高膨胀机效率的关键。采用将发电机与膨胀机同轴联接 ,测量发电机电功率的办法来测量膨胀机的回收功率。经过CO2 跨临界循环水—... 通过对CO2 跨临界循环的运行工况分析 ,确定滚动活塞式膨胀机的设计参数。指出控制泄漏损失和摩擦损失是提高膨胀机效率的关键。采用将发电机与膨胀机同轴联接 ,测量发电机电功率的办法来测量膨胀机的回收功率。经过CO2 跨临界循环水—水热泵膨胀机回收功率测试实验台的运行实验 ,测定了CO2 滚动活塞式膨胀机的性能 ,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下一步改进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活塞膨胀机 co2跨临界循环 性能测试 设计 回收功率
下载PDF
天然工质CO_2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伟 梁荣光 《制冷》 2002年第4期37-40,共4页
本文介绍了CO2 制冷剂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从汽车空调、水 -水热泵循环、热泵干燥系统三个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领域 ,分别概述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通过比较CO2 制冷剂与其它几种制冷剂的物性特征 ,归纳出CO2 作为制冷剂的独特优... 本文介绍了CO2 制冷剂的发展背景和现状 ,从汽车空调、水 -水热泵循环、热泵干燥系统三个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领域 ,分别概述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且通过比较CO2 制冷剂与其它几种制冷剂的物性特征 ,归纳出CO2 作为制冷剂的独特优势。最后 ,展望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工质 co2制冷剂 发展现状 跨临界循环 性能
下载PDF
Heat Recuperation for the Self-Condensing CO_(2)Transcritical Power Cycle
20
作者 PAN Lisheng SHI Weixiu +2 位作者 SUN Yin SUN Yiwei WEI Xiaolin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630-1641,共12页
The supercritical CO_(2)Brayton cycle has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occasions with its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compact structure.Focusing on a so-called self-condensing CO_(2)transcritic... The supercritical CO_(2)Brayton cycle has potential to be used i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occasions with its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compact structure.Focusing on a so-called self-condensing CO_(2)transcritical power cycle,a model was established and four different layouts of heat recuperation process were analyzed,a without-recuperation cycle,a post-recuperation cycle,a pre-recuperation cycle and a re-recuperation cycl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nal normal cycle's share of the whole cycl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cooling pressure and decreasing the final cooled temperature.Heat load in the supercritical heater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cooling pressure.From perspective of performance,the re-recuperation cycle and the pre-recuperation cycle have similar thermal efficiency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other two layouts.Both thermal efficiency and net power output have a maximum value with the cooling pressure,except in the condition with the final cooled temperature of 31℃.Considering both the complexity and the economy,the pre-recuperation cycle is more applicable than the other options.Under 35℃of the final cooled temperature,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pre-recuperation cycle reaches the peak 0.34 with the cooling pressure of 8.4 MPa and the maximum net power output is 2355.24 kW at 8.2 MPa of the cooling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transcritical power cycle heat recuperation process self-condens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