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角双锥构型的场诱导Co^(Ⅱ)单离子磁体
1
作者 赵淑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3-1591,共9页
利用CoCl_(2)·6H_(2)O和2,6-二乙酰吡啶双(氨基脲)(H_(2)dapsc)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回流反应得到一例具有五角双锥构型的单核Co~Ⅱ配合物[Co(H_(2)dapsc)(H_(2)O)Cl]Cl·2H_(2)O(1),其中中性的H_(2)dapsc配体分子提供5个配... 利用CoCl_(2)·6H_(2)O和2,6-二乙酰吡啶双(氨基脲)(H_(2)dapsc)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回流反应得到一例具有五角双锥构型的单核Co~Ⅱ配合物[Co(H_(2)dapsc)(H_(2)O)Cl]Cl·2H_(2)O(1),其中中性的H_(2)dapsc配体分子提供5个配位原子构成其赤道平面,1个水分子和1个Cl^(-)离子则占据其轴向位置,同时在其固态结构中包含1个价态平衡Cl^(-)离子和晶格水分子。直流磁化率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强的磁各向异性;交流磁性质表明其存在慢磁弛豫行为,直接和拉曼过程同时主导其弛豫,自旋翻转能垒为55.55 K。结合理论计算可以得出,导致该配合物慢磁弛豫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五角双锥结构的面内各向异性,计算得到的D、E值为45.68、-0.32 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Ⅱ)配合物 五角双锥 晶体结构 磁性质
下载PDF
真空紫外协同Co^(2+)催化过硫酸氢钾降解罗丹明B
2
作者 陈徐庆 唐玉朝 +4 位作者 伍昌年 黄显怀 王坤 朱先胜 陈彩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2-834,共13页
有机染料具有毒性强、色度高、不易降解等特性,为了高效去除有机染料,实验以真空紫外(VUV)为光源,研究了VUV协同Co^(2+)催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典型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的反应机制和转化途径.结果表明:①在RhB初始浓度为80 mg/L,Co^(... 有机染料具有毒性强、色度高、不易降解等特性,为了高效去除有机染料,实验以真空紫外(VUV)为光源,研究了VUV协同Co^(2+)催化过硫酸氢钾(PMS)降解典型有机染料罗丹明B(RhB)的反应机制和转化途径.结果表明:①在RhB初始浓度为80 mg/L,Co^(2+)和PMS投加量分别为15μmol/L、0.5 mmol/L的条件下,VUV/Co^(2+)/PMS体系反应10 min,RhB去除率可达99.1%.VUV/Co^(2+)/PMS体系对RhB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反应速率常数(k)随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②溶液初始pH对反应速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pH减小,反应速率也同时减小.投加量为30 mmol/L的HCO_(3)^(−)、Cl^(−)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相较于对照组,RhB去除率由99.1%分别降至66.0%、84.2%,而NO_(3)^(−)和SO_(4)^(2−)抑制作用不显著;印染助剂柠檬酸钠也会显著抑制RhB降解.③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结果表明,VUV/Co^(2+)/PMS体系中存在的氧化物种包括硫酸根自由基(SO_(4)^(−)·)、羟基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④根据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质谱结果,初步推断RhB分子降解主要通过活性氧(ROS)攻击造成共轭结构破坏和N-位脱乙基等作用.另外,对总有机碳(TOC)进行测试,30 min时RhB矿化度可达到43.8%.研究显示,VUV/Co^(2+)/PMS体系能够有效去除R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 Co^(2+) 过硫酸氢钾 罗丹明B 活性氧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Co^(2+)对锌电积的影响
3
作者 袁宁 崔焱 +3 位作者 邓娜 吴婼 孙玉 孙屹慧 《清洗世界》 CAS 2024年第2期68-71,75,共5页
Co^(2+)是湿法炼锌中重点关注的有害杂质之一。以含Co^(2+)的硫酸锌溶液作为模拟研究对象,整体研究含Co^(2+)的硫酸锌溶液中分别存在松醇油和Mg^(2+)时,Co^(2+)对锌电解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当电积液中不存在松醇油和Mg^(2+)时,Co^(2+... Co^(2+)是湿法炼锌中重点关注的有害杂质之一。以含Co^(2+)的硫酸锌溶液作为模拟研究对象,整体研究含Co^(2+)的硫酸锌溶液中分别存在松醇油和Mg^(2+)时,Co^(2+)对锌电解的影响行为。结果表明,当电积液中不存在松醇油和Mg^(2+)时,Co^(2+)的存在造成了锌板的穿孔,出现了轻微“烧板”现象,需要将电积液中Co^(2+)浓度控制在0.6 mg/L以下。当电积液中加入0.21 g/L的松醇油时,Co^(2+)的含量对锌电积的不利影响比电积液中不存在松醇油时的影响更大,需要将电积液中Co^(2+)浓度控制在0.4 mg/L以下。当Mg^(2+)浓度分别为5 g/L和10 g/L时,需要将电积液中Co^(2+)浓度控制在0.4 mg/L和0.2 mg/L以下。当Mg^(2+)浓度为15 g/L时,电积液中的Co^(2+)应尽量除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电积 Co^(2+)杂质 松醇油 镁离子 电流效率 电能消耗
下载PDF
Cu^(2+)和Co^(2+)促进芬顿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4
作者 陈福坤 陆冬云 +2 位作者 邓海涛 吴琴琴 张丽微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23期75-77,共3页
通过在传统芬顿体系中加入Cu^(2+)、Co^(2+),研究Cu^(2+)/Co^(2+)/Fe^(2+)/H_(2)O_(2)、Cu^(2+)/Fe^(2+)/H_(2)O_(2)、Co^(2+)/Fe^(2+)/H_(2)O_(2)和Fe^(2+)/H_(2)O_(2)四种芬顿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发现当初始pH分别为2、3、4、... 通过在传统芬顿体系中加入Cu^(2+)、Co^(2+),研究Cu^(2+)/Co^(2+)/Fe^(2+)/H_(2)O_(2)、Cu^(2+)/Fe^(2+)/H_(2)O_(2)、Co^(2+)/Fe^(2+)/H_(2)O_(2)和Fe^(2+)/H_(2)O_(2)四种芬顿体系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发现当初始pH分别为2、3、4、5、6时,各体系去除COD_(Cr)的效果排序为Cu^(2+)/Co^(2+)/Fe^(2+)/H_(2)O_(2)>Cu^(2+)/Fe^(2+)/H_(2)O_(2)>Co^(2+)/Fe^(2+)/H_(2)O_(2)>Fe^(2+)/H_(2)O_(2),Cu^(2+)、Co^(2+)对芬顿反应效果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Cu^(2+)/Co^(2+)/Fe^(2+)/H_(2)O_(2)和Cu^(2+)/Fe^(2+)/H_(2)O_(2)体系比传统芬顿体系具有更宽的pH响应范围;Cu^(2+)、Co^(2+)的引入明显加快芬顿反应速率,反应时间可由3h缩短至2h。在Cu^(2+)/Co^(2+)/Fe^(2+)/H_(2)O_(2)体系中,m(H_(2)O_(2)):m(COD_(Cr))比值下降至2.4:1,COD_(Cr)去除率仍高达93%,具有优异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Co^(2+) 促进 芬顿 垃圾渗滤液
下载PDF
活性炭电极的改性及对Co^(2+),Mn^(2+)和Ni^(2+)的电吸附性能
5
作者 陈佳琪 程晚亭 +4 位作者 温秋慧 韩静茹 马福秋 颜永得 薛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以商用活性炭(AC)为原料,分别采用磷酸和氢氧化钠改性的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的改性活性炭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以商用活性炭(AC)为原料,分别采用磷酸和氢氧化钠改性的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的改性活性炭电极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runauer-Emmett-Teller(BET)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以及电化学分析方法,对改性前后活性炭材料的表面性质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H_(3)PO_(4)改性使活性炭的孔隙分布更加密集,NaOH改性使活性炭表面的孔隙结构更加清晰均匀;H_(3)PO_(4)和NaOH改性均使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增加.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前后活性炭电极在低扫描速率下均具备良好的双电层特性,并且两种改性处理均能提高活性炭电极的比电容;当扫描速率为5 mV/s时,未改性、H_(3)PO_(4)以及NaOH改性活性炭电极的比电容分别为36.51,77.25和85.19 F/g.电吸附实验结果证明,两种改性活性炭电极对Co^(2+),Mn^(2+)和Ni^(2+)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电吸附过程均更加符合Langmuir模型,在初始浓度、电压和pH相同的条件下,NaOH改性电极对Co^(2+),Mn^(2+)和Ni^(2+)具有更高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6.84%,94.37%和96.90%,吸附容量分别为140.8,111.4和108.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改性 电吸附 Co^(2+) Mn^(2+) Ni^(2+)
下载PDF
pH对δ-MnO_(2)吸附硫酸锰溶液中Co^(2+)、Ni^(2+)的影响
6
作者 李明东 勾碧波 +2 位作者 付德进 王家伟 王海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8-201,206,共5页
硫酸锰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深度净化,一直是锰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δ-MnO_(2)进行表征,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硫酸锰溶液中Mn、Co和Ni的离子形态随pH的变化关... 硫酸锰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深度净化,一直是锰行业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的δ-MnO_(2)进行表征,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硫酸锰溶液中Mn、Co和Ni的离子形态随pH的变化关系,研究不同pH条件对δ-MnO_(2)吸附硫酸锰溶液中Co^(2+)、Ni^(2+)的影响。结果表明:δ-MnO_(2)结晶性较差,缺陷和空隙较多,表面羟基丰富。随着硫酸锰溶液pH升高,δ-MnO_(2)对于Co^(2+)和Ni^(2+)吸附率逐渐增加,Co^(2+)比Ni^(2+)更容易被吸附。在低pH下,δ-MnO_(2)吸附效果受结构缺陷和空隙影响,pH高于5时,在表面负电荷和羟基的共同作用下大量吸附Co^(2+)和Ni^(2+),Co^(2+)、Ni^(2+)吸附率最高达到99.98%、89.53%。对吸附后δ-MnO_(2)进行XRD和FT-IR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吸附机理,为解决锰系电池原材料硫酸锰溶液中重金属杂质离子难去除问题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MnO_(2) 吸附 硫酸锰溶液 Co^(2+) Ni^(2+) PH
下载PDF
氮掺杂荧光碳点用于Co^(2+)的超灵敏检测及细胞成像
7
作者 温香平 沈腊珍 +4 位作者 李建会 高晓丽 李轶坤 张鑫 吕佳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71-1480,共10页
首次以金银花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出性能优异的氮掺杂碳点(N-CDs)。制备的N-CDs具有丰富的官能团、良好的水溶性、低细胞毒性、高的荧光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最佳条件下,N-CDs能够高选择性地检出Co2+,N-CDs的荧光强度... 首次以金银花和乙二胺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出性能优异的氮掺杂碳点(N-CDs)。制备的N-CDs具有丰富的官能团、良好的水溶性、低细胞毒性、高的荧光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最佳条件下,N-CDs能够高选择性地检出Co2+,N-CDs的荧光强度在0.5~3.6 nmol·L^(-1)范围内被Co^(2+)线性猝灭,检出限低至1.38 nmol·L^(-1),其猝灭机制属于内滤效应和静态猝灭。该方法也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精确分析。此外,N-CDs还可用于细胞成像及细胞内Co^(2+)传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碳点 Co^(2+) 水热法 传感 细胞成像
下载PDF
燃烧法制备亚微米Co^(3+)掺杂LaBO_(3)粉体及表征
8
作者 邰越 许玲子 +5 位作者 储刚 吴静 贾雅薇 付丽婷 张静 孟竺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3-547,共5页
以La(NO_(3))_(3)·6H_(2)O、Co(NO_(3))_(3)·6H_(2)O、H_(3)BO_(3)和C_(2)H_(5)NO_(2)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合成Co^(3+)掺杂LaBO_(3)粉体,其中原料摩尔比为[La(NO_(3))_(3)·6H_(2)O+Co(NO_(3))_(3)·6H_(2)O]:H_(3)BO_(... 以La(NO_(3))_(3)·6H_(2)O、Co(NO_(3))_(3)·6H_(2)O、H_(3)BO_(3)和C_(2)H_(5)NO_(2)为原料,采用燃烧法合成Co^(3+)掺杂LaBO_(3)粉体,其中原料摩尔比为[La(NO_(3))_(3)·6H_(2)O+Co(NO_(3))_(3)·6H_(2)O]:H_(3)BO_(3):C_(2)H_(5)NO_(2)=3:3:5,研究了目标产物La((1-x))Co_(x)BO_(3)(x=0.01~0.04)在750~950℃的合成反应过程及产物结晶形态,分析了合成条件对产物晶体形态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掺杂量。结果表明,燃烧合成法可用于制备Co^(3+)掺杂LaBO_(3)粉体,且实验条件简单,煅烧温度较低,产率高,易于工业化。最佳反应条件为900℃、4 h,改性剂钴的掺杂量为x=0.03,产物为La_(0.97)Co_(0.03)BO_(3)粉体。在该反应条件下,产物颗粒大小均匀,为直径115~185 nm、长度400~600 nm的短棒状粉体。Co^(3+)掺杂LaBO_(3)粉体产物在330~440 nm处出现一个较宽的荧光激发带,说明具有较为均匀粒径和晶体形貌的Co^(3+)掺杂LaBO_(3)粉体可以作为制备发光粉体的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镧粉体 燃烧法 稀土元素 Co^(3+)掺杂
下载PDF
ChCl-EG低共熔型离子液体中Co^(2+)的电沉积机理研究
9
作者 牟世辉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37,共4页
通过循环伏安法(CV)与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Co^(2+)在氯化胆碱-乙二醇(ChCl-EG)中的电沉积行为及其成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o^(2+)在ChCl-EG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一步双电子反应。不同扫描速度下的循环伏安数据表明,Co^(2+)在ChCl-EG体... 通过循环伏安法(CV)与计时电流法(CA)研究了Co^(2+)在氯化胆碱-乙二醇(ChCl-EG)中的电沉积行为及其成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o^(2+)在ChCl-EG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一步双电子反应。不同扫描速度下的循环伏安数据表明,Co^(2+)在ChCl-EG体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为扩散控制下的不可逆反应,此过程传递系数α为0.369。Co^(2+)在ChCl-EG体系中的电结晶过程符合三维连续成核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胆碱-乙二醇 循环伏安 电结晶机理
下载PDF
一种枣核生物炭的表征及其对污水中Cu^(2+)和Co^(2+)的吸附研究
10
作者 余丽梅 陈琪 +3 位作者 喻正荣 黄澳 向健康 陈长中 《湘南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8-21,27,共5页
一种廉价、易得、环保、无毒、安全的吸附剂有利于净化污水中的重金属,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本文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得枣核生物炭,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分析,然后运用单因素实验法从吸附剂投料量、重金属离子初始质... 一种廉价、易得、环保、无毒、安全的吸附剂有利于净化污水中的重金属,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本文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得枣核生物炭,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分析,然后运用单因素实验法从吸附剂投料量、重金属离子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温度、pH值五个因素研究了枣核生物炭对污水中Cu^(2+)和Co^(2+)的吸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 mg的枣核生物炭在Cu^(2+)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pH值为5.0,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60 min,最佳吸附率可达99.12%;60 mg的枣核生物炭在Co^(2+)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pH值为6.0,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120 min,最佳吸附率可达94.04%。枣核生物炭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Cu^(2+)和Co^(2+)的吸附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枣核 Cu^(2+) Co^(2+) 吸附
下载PDF
Co^(2+)掺杂和Co^(2+)-Ni^(2+)共掺杂对TiO_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永文 常建霞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32-34,50,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钴离子和钴、镍离子共掺杂的复合纳米粒子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以及掺杂粒子不同时,对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的掺杂...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钴离子和钴、镍离子共掺杂的复合纳米粒子二氧化钛光催化剂,以甲基橙的脱色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了不同掺杂量以及掺杂粒子不同时,对光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钴的掺杂量在0.2%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佳,而钴镍共掺杂的掺杂量在0.4%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好,且钴掺杂的催化活性比钴镍掺杂的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掺杂 Co^2+-Ni^2+共掺杂 TiO_2光催化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Pt(111)面上化学吸附CO^(18)与气相CO^(16)之间的同位素交换(英文)
12
作者 沈师孔 John L. Gland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6-44,共9页
本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研究了Pt(111)面上化学吸附Co^(18)与气相CO^(16)之间的交换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10^(-8)到10^(-6)乇的Co^(16)压力和298到343K的温度范围内,交换反应速度对Co^(18)的复盖度为一级,对CO^(16)的气相压力为... 本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研究了Pt(111)面上化学吸附Co^(18)与气相CO^(16)之间的交换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10^(-8)到10^(-6)乇的Co^(16)压力和298到343K的温度范围内,交换反应速度对Co^(18)的复盖度为一级,对CO^(16)的气相压力为0.43级,交换反应的活化能△H_(ex)=14千卡/克分子,该值仅为在真空条件下CO饱和吸附热的1/2。我们推测在交换反应条件下,由于气相CO分子的存在,导致在CO/Pt(111)表面形成过饱和CO吸附层。由于CO分子在这种过饱和压缩层中,受到近邻分子较强的短程排斥作用,而导致吸附热下降。交换反应的机理涉及气相CO^(16)分子进入这种弱成键态,在过饱和层中所有的吸附CO分子都是等价的,并处于弱成键态。我们认为这种过饱和层中弱成键态CO的脱附是交换反应的控制步骤,这就合理地解释了交换反应具有较低的活化能以及对CO^(18)复盖度为一级动力学的实验结果。由于过饱和复盖度随气相CO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可以设想增加CO^(16)压力可增加CO^(16)碰撞表面的速率,但同时也会减少空的吸附位,这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导致交换速度对气相CO^(16)压力的依赖关系较弱的原因(仅为0.43级)。在10^(-8)到10^(-6)乇CO^(16)压力范围内,交换速度对CO^(16)压力保持0.43级不变,这表明在CO^(16)压力高达10^(16)乇时Pt(111)表面的吸附位尚未完全被CO复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18 CO^16 同位素交换 Pt(111)面
下载PDF
疏水性离子液体为溶剂对Co^(2+)和Cd^(2+)废水的萃取性能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长平 辛宝平 +2 位作者 徐文国 朱庆荣 卢士香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4-678,共5页
研究了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Hmim]PF6(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Omim]PF6(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对Co2+和Cd2+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未加入螯合剂时,离子液体对Co2+和Cd2+的萃取率都很... 研究了疏水性离子液体[Bmim]PF6(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Hmim]PF6(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和[Omim]PF6(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对Co2+和Cd2+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未加入螯合剂时,离子液体对Co2+和Cd2+的萃取率都很低.螯合剂的加入大大提高了离子液体对重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Co2+和Cd2+的萃取率分别由原来的2.06%和1.82%提高到96.37%和93.68%.不同螯合剂对离子液体萃取Co2+和Cd2+有一定的影响.离子液体碳链长度的增加有利于Co2+和Cd2+的萃取.与传统有机溶剂相似,离子液体萃取重金属离子过程中具有很强的pH摆动效应,当pH<2时,Co2+和Cd2+的萃取率几乎为0,而当pH>6时,Co2+和Cd2+的萃取率均大于90%.运用萃取过程中的pH摆动效应对Cd2+进行反萃取,实现了离子液体的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萃取 CO^2+ CD^2+ 废水
下载PDF
交联淀粉微球对Co^(2+)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磊 李仲谨 +1 位作者 赖小娟 赵新法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11,共4页
研究了交联淀粉微球(CSM)对Co2+的静态吸附行为,并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吸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CSM对Co2+吸附等温线同时符合Langmu ir等... 研究了交联淀粉微球(CSM)对Co2+的静态吸附行为,并根据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吸附热力学性质,利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吸附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CSM对Co2+吸附等温线同时符合Langmu ir等温方程和Freund lich等温方程,不同温度下,CSM吸附Co2+的吸附焓变ΔH、吸附自由能变ΔG、吸附熵变ΔS均为负值,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过程,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CSM通过物理吸附、配位吸附方式吸附Co2+,并导致CSM结晶结构被进一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吸附 CO^2+
下载PDF
Zn^2+、Co^2+和Mn^2+对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金莲 贺锋 +1 位作者 梁威 吴振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研究了金属离子Zn2+,Co2+和Mn2+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物膜混合液中添加Zn2+能在短时间内(6h)迅速提高生物膜的酶活性,增加多糖含量,浓度为2mg/L的Zn2+可以在较长时间(72h)内保持生... 研究了金属离子Zn2+,Co2+和Mn2+对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物膜混合液中添加Zn2+能在短时间内(6h)迅速提高生物膜的酶活性,增加多糖含量,浓度为2mg/L的Zn2+可以在较长时间(72h)内保持生物膜的酶活性并且促进多糖的积累.Co2+和Mn2+对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及多糖含量的影响较为相似.当Co2+浓度<1mg/L、Mn2+浓度<2mg/L条件下,6h时,对脱氢酶活性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随着Co2+和Mn2+离子浓度的增加,对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所研究的浓度和时间范围内,Co2+和Mn2+对多糖含量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CO^2+ MN^2+ 生物膜 脱氢酶活性 多糖含量 人工湿地
下载PDF
Cu^(2+)、Zn^(2+)、Co^(2+)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伟成 李明云 +2 位作者 蒋霞敏 张祖兴 应仲富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286,共4页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试验材料,以MAV为培养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Cu2+、Zn2+、Co2+3种微量元素离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Cu2+、Zn2+、Co2+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7、3.4×10-7、9.0...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试验材料,以MAV为培养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Cu2+、Zn2+、Co2+3种微量元素离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Cu2+、Zn2+、Co2+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7、3.4×10-7、9.0×10-7mol/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Cu2+的最适质量浓度是2.0×10-8mol/L;Zn2+的最适质量浓度是3.4×10-7mol/L;Co2+的最适质量浓度是6.0×10-7mol/L.。在这3种重金属离子的正交试验中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Cu2+和Co2+存在着较显著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生红球藻 正交试验 CU^2+ ZN^2+ CO^2+
下载PDF
Co^(60)γ射线照射技术在阿维菌素产生菌诱变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丽 张怡轩 +5 位作者 王勇 何建勇 白秀峰 纪明山 刘玉梅 刘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797-3799,共3页
为了筛选获得阿维菌素总效价及有效组分B1a含量高的阿维链霉菌突变株,应用Co60γ射线照射并结合甲硫氨酸筛选模型和5-氟尿嘧啶筛选模型对出发菌株阿维链霉菌H20-16进行诱变处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单位与有效组分B1a的含量。通... 为了筛选获得阿维菌素总效价及有效组分B1a含量高的阿维链霉菌突变株,应用Co60γ射线照射并结合甲硫氨酸筛选模型和5-氟尿嘧啶筛选模型对出发菌株阿维链霉菌H20-16进行诱变处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单位与有效组分B1a的含量。通过筛选获得发酵单位提高的菌株Co39-15和CF(20)-39-61,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73.3%、76.5%;B1a组分提高的菌株Co35-9和CM35-12,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12.1%、16.7%。从而得出,利用Co60γ射线照射并结合甲硫氨酸和5-氟尿嘧啶筛选模型诱变处理阿维菌素产生菌,诱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Co^60照射 甲硫氨酸 5-氟尿嘧啶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CO^+彗尾带系(A^2Π-X^2∑^+)(2,3)带速度调制激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晓华 陈扬骎 +2 位作者 蔡佩佩 王荣军 卢晶晶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06-412,共7页
利用差分速度调制分子离子激光光谱技术,首次测量了 CO~+彗尾带系(A~2Π-X~2∑~+)(2,3)弱带转动吸收光谱,通过对测量谱线的标识,获得了两态的分子常数,其中下态v~"=3的常数未见有文献报导。在锁相放大器1s积... 利用差分速度调制分子离子激光光谱技术,首次测量了 CO~+彗尾带系(A~2Π-X~2∑~+)(2,3)弱带转动吸收光谱,通过对测量谱线的标识,获得了两态的分子常数,其中下态v~"=3的常数未见有文献报导。在锁相放大器1s积分时间下,实验系统的吸收测量灵敏度实测为 1.56 x 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调制 CO^+ 分子常数 彗尾带系 激光光谱
下载PDF
Mg^(2+)、Co^(2+)、Mn^(2+)和Ca^(2+)对葡萄糖异构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陶丽梅 过莹立 +3 位作者 李宁 王淳 滕脉坤 王玉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002-1005,共4页
The glucose isomerase(GI) was a metal activating enzyme It was most activated by Co 2+ and Mg 2+ ,and Mg 2+ was the best activator,whether the glucose or the xylose was the substrate When the glucose was substrate,the... The glucose isomerase(GI) was a metal activating enzyme It was most activated by Co 2+ and Mg 2+ ,and Mg 2+ was the best activator,whether the glucose or the xylose was the substrate When the glucose was substrate,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 of Mg 2+ GI,Co 2+ GI and Mn 2+ -GI was 115 μmol/L,40 μmol/L, and 15 μmol/L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activity of Mg 2+ GI,Co 2- GI and Mn 2+ GI was 100%,85%,and 20% respectively. When the xylose was substrate,the order of dissociation constant and maximum activity of the metal enzymes was the same Ca 2+ was a competitive inhibitor versus Mg 2+ ( K i 7 4 μmol/L)or Co 2+ ( K i 99 μmol/L). Compared with Mg 2+ GI,the K m of Co 2+ GI was more,and the V M of Co 2+ GI less The process of activity recovery from apo GI to metal GI showed that it was slow and of tw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异构酶 酶活性 MG^2+ CO^2+ MN^2+ CA^2+
下载PDF
Co^(60)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酒精酵母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伟 朱会霞 +4 位作者 李英军 刘卫华 丁鑫 孙金旭 李长文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将较高产酒精酵母制备成原生质体,经Co60诱变后,采用四级筛选,得到高产酒精酵母菌株Co-158,其遗传性状稳定。以玉米粉糖化醪为基质发酵72h,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为17.8%(v/v),残还原糖为0.0137%。Co-158菌株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比出发菌株... 将较高产酒精酵母制备成原生质体,经Co60诱变后,采用四级筛选,得到高产酒精酵母菌株Co-158,其遗传性状稳定。以玉米粉糖化醪为基质发酵72h,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为17.8%(v/v),残还原糖为0.0137%。Co-158菌株成熟醪酒精体积分数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6.34%,比ADY提高了24.48%,残还原糖含量亦远远低于出发菌株和A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酵母 Co^60诱变 原生质体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