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CO释放分子对肺动脉高压大鼠NO及其合酶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袁菊芳 张赢予 +1 位作者 邵东华 孙炳伟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CO释放分子(CORM-2)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大鼠NO及其合酶(NOS)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MCT60 mg/kg。第15天经颈内静脉插管测右心室... 目的:观察外源性CO释放分子(CORM-2)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大鼠NO及其合酶(NOS)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MCT60 mg/kg。第15天经颈内静脉插管测右心室收缩压(sRVP),筛选出肺高压模型成功大鼠40只。将这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活性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共5组。第21天取各组大鼠肺组织测NO、eNOS和iNO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无活性组NO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NO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无活性组、低剂量组eNOS明显下降,iNOS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eNOS升高,iNOS下降(P<0.01)。结论:CORM-2对PAH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eNOS、iNOS的活性进而影响NO的产生与释放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释放分子 肺动脉高压 氧化亚氮 氧化亚氮合酶
下载PDF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抑制炎性环境下人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2
作者 梁伟 侯萌 宋晖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对黏附分子的调节作用,检测一氧化碳(CO)是否能调节炎性介质刺激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HUVEC组、HUVEC-TNF-α组(培养液中加入50 ng/mL的TNF-α)、H...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对黏附分子的调节作用,检测一氧化碳(CO)是否能调节炎性介质刺激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HUVEC组、HUVEC-TNF-α组(培养液中加入50 ng/mL的TNF-α)、HUVEC-TNF-α-CORM-3组(培养液中加入TNF-α的同时加入1 mmoL CORM-3)。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VCAM-1的表达;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其对核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将siRNA转染至HUVEC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HO-1)的表达,表达成功后,再以TNF-α刺激不加入或加入CORM-3细胞,检测细胞VCAM-1的表达。结果 CORM-3能够抑制由TNF-α刺激后VCAM-1的表达,而释放尽CO的CORM-3则失去了对黏附分子的调控能力;CORM-3能够诱导HO-1的表达,但CORM-3对V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并非由HO-1所介导;CORM-3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通路的激活(P<0.05)。结论降低黏附分子的表达,是抑制炎性反应进程的重要手段。CO对炎性介质刺激下HUVEC细胞VCAM-1表达的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其对NF-κB系统的抑制作用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释放分子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体外细胞培养 血红素加氧酶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对呼吸心跳骤停大鼠海马组织及ATP、LA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廖涛 刘超 《现代医学》 2022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究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对呼吸心跳骤停(CA)大鼠海马组织及三磷酸腺苷(ATP)、乳酸(L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无差异对照组(NS组)和一氧化碳释放分析组(CORM组),制备心跳骤停大鼠模型,分别比较大... 目的:探究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对呼吸心跳骤停(CA)大鼠海马组织及三磷酸腺苷(ATP)、乳酸(L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平均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无差异对照组(NS组)和一氧化碳释放分析组(CORM组),制备心跳骤停大鼠模型,分别比较大鼠窒息后的相关指标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检测3组大鼠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和ATP、LA含量的变化;用TUNEL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用HE、尼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及观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和NS组大鼠相比,CORM组大鼠出现自主心率时间明显减少(P<0.05),复苏成功率升高,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NS组和CORM组大鼠窒息至CA时间和心肺复苏后MAP值比较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NS组大鼠血清中NSE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干预后的CORM组大鼠血清中NSE水平明显低于NS组(P<0.05)。和NC组相比,NS组大鼠脑组织中ATP的含量明显减少,LA的含量显著增多(P<0.01);干预后的CORM组和NS组大鼠相比,ATP含量明显增高,LA含量得到了明显的抑制(P<0.01)。TUNEL、HE和尼氏染色结果发现,NS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大量凋亡,且细胞出现部分变性,排列紊乱,胞浆水肿明显,细胞周围间隙增宽,海马神经细胞尼氏体减少,NS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各细胞器结构破坏,线粒体肿胀,部分出现空泡,嵴排列不规则;和NS组大鼠相比,CORM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得到抑制,且海马组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CO释放分子可改善心跳骤停大鼠复苏效果和海马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同时能增加能量代谢中ATP的含量,减少LA的含量,进而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释放分子 呼吸心跳骤停 复苏效果 海马组织 三磷酸腺苷 乳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