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effective stress and temperature on permeability of sandstone from CO2-plume geothermal reservoir 被引量:5
1
作者 Y.Z.Sun L.Z.Xie +2 位作者 B.He C.Gao J.W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6年第6期819-827,共9页
Rock is generally complex and heterogeneous,therefore the heterogeneity effects of effective stress and temperature on permeabil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In this study,two-part Hooke’s model(TPHM) is introdu... Rock is generally complex and heterogeneous,therefore the heterogeneity effects of effective stress and temperature on permeability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In this study,two-part Hooke’s model(TPHM) is introduced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s of effective stress and temperature on permeability of soft and hard parts(two parts) of rock based on coupling thermo-hydro-mechanical tests.Under a fixed temperature level(25 ℃.35 ℃.50 ℃.65 ℃.80 ℃.90 ℃ and 95 ℃).th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a conventional triaxial system whereas the confining pressure was remained at 50 MPa.and the pore pressure was increased to the specified levels step by step.i.e.8 MPa,18 MPa.28 MPa.38 MPa.41 MPa,44 MPa.46 MPa and 48 MPa.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relationships for two parts permeabilities a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itial test results.We point out that temperature of 65 ℃-90 ℃ is the threshol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2-plume geothermal(CPC) reservoir sandstone cracking under low effective stress(2-9 MPa)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soft part permeability.Furthermore,we discuss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two parts in the rock.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25 ℃ to 65 ℃.the flow channel in the hard part has a stronger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than that in the soft part at a fixed effective stress level,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situation of effective stress.Considering that natural rock is generally heterogeneous with non-uniform pore structure,we suggest a phys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phenomenon that before the thermal cracking threshold the two parts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from co2-plume geothermal (CPG) reservoir Temperature and effective stress Flow channel Two parts permeabilities
下载PDF
Implication of Geochemical Simulation for CO2 Storage Using Data of York Reservoir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子浩 金敏 +2 位作者 李明远 董朝霞 闫鹏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52-1059,共8页
在这份报纸,我们在深水库为 CO2 存储建立一个三维的模型。并且这份报纸给联合 geochemical 和多相的流动的数学形式主义。结果关于 geochemical 变化给我们信息由 CO2 注射引起了进水,水库矿物质的溶解或降水由水的部件变化引起了,... 在这份报纸,我们在深水库为 CO2 存储建立一个三维的模型。并且这份报纸给联合 geochemical 和多相的流动的数学形式主义。结果关于 geochemical 变化给我们信息由 CO2 注射引起了进水,水库矿物质的溶解或降水由水的部件变化引起了,水密度的变化,也,这之间的差别当模特儿并且没有考虑 geochemical 的模拟模型。为模拟的基本数据从约克水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模拟 二氧化碳 水库 碳封存 纽约 地球化学模型 三维模型 深部储层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CO2-EOR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3
作者 Bo Chi Min Li Xue Wang Zhaoyong Li Lifang Wu Shuyan Sun Jiankai Wang Yangxin Su Guinan Y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5期264-270,共7页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开发 co2 低渗透油田 水驱采收率 二氧化碳驱 应用 试验过程 原油采收率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无机成因CO2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杨会东 姚萍 +3 位作者 张旭 刘立 杨彦成 王长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34-638,共5页
CO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 CO2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辽盆地南部多处发现的高含量CO2气藏属于无机成因天然气。通过对盆地深部壳幔结构、深部热异常分布及长岭断陷火山活动等的综合研究,认为:松辽盆地深部热流异常的分布区是幔源气体的源头,而中上地壳的低速高导体是把地幔流体中CO2通过壳内火山岩浆活动输送到盆地地层的中转站;长岭断陷在断陷期形成的大规模火山,为盆地晚期幔源气提供了储存空间;无机气具有晚期成藏特征,长岭地区与乾安—前神字井控陷断裂上盘的大型火山岩体是无机成因CO2聚集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气藏 无机成因 热异常 成藏机制 分布规律
下载PDF
长庆油田CO2驱储层溶蚀与地层水结垢规律 被引量:8
5
作者 周佩 周志平 +2 位作者 李琼玮 戚建晶 何淼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3-448,共6页
针对长庆油田CO2先导试验驱地层水矿化度高,Ca^2+、Mg^2+、Ba^2+、Sr^2+含量高,储层岩石易溶蚀的特点,开展了CO2-地层水与CO2-岩石-地层水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CO2驱对储层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地层水注入CO2的过程中,pH值、... 针对长庆油田CO2先导试验驱地层水矿化度高,Ca^2+、Mg^2+、Ba^2+、Sr^2+含量高,储层岩石易溶蚀的特点,开展了CO2-地层水与CO2-岩石-地层水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CO2驱对储层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地层水注入CO2的过程中,pH值、压力和温度的改变对地层水中阳离子浓度的影响很小,不会导致无机垢的生成。在注气井近井地带,随着注入压力不断升高,溶解在地层水中的CO2增加,溶液pH值下降,储层岩石发生溶蚀。岩心片与CO2作用后,岩心片更加亲水,这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提高原油采收率。在采出井近井地带,由于压力的降低,使原本溶解于地层水中的CO2大量逸出,地层水中的碳酸氢盐矿物分解成不溶性的碳酸盐沉淀,导致储层渗透率降低,孔隙度减小,对储层造成伤害,不利于长8储层低渗油藏采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co2 储层溶蚀 结垢 长庆油田
下载PDF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余油层CO2驱油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程杰成 雷友忠 朱维耀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02-409,共8页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的扶余油层有3.7×108t储量在常规注水开发条件下不能经济有效动用。以探索适合扶余油层地质特点的经济有效开采方式和提高单井产量、采收率为目标,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综合方法进行了CO2驱油问题的研究... 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的扶余油层有3.7×108t储量在常规注水开发条件下不能经济有效动用。以探索适合扶余油层地质特点的经济有效开采方式和提高单井产量、采收率为目标,采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综合方法进行了CO2驱油问题的研究。通过实验测定了扶余油层CO2驱替的相关参数,对几种驱替方式进行了比较;根据相关参数,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扶余油层CO2驱油矿场试验方案进行了优化,制定了矿场实验的注入方案。室内实验结果和矿场试验生产动态综合分析表明,CO2非混相驱油适应于大庆长垣外围特低渗透扶余油层,但由于试验区油藏的非均质性导致气窜严重。因此,抑制气窜,提高波及效率是扶余油层改善CO2驱替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油层 co2 储层非均质性 提高采收率 非混相驱
下载PDF
中国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及实践 被引量:130
7
作者 胡永乐 郝明强 +2 位作者 陈国利 孙锐艳 李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6-727,共12页
系统阐述近年来中国CO2驱油和埋存理论及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基于陆相油藏地质特征,发展和形成了5个方面的理论和关键技术:①丰富了对陆相油藏CO2与原油间的组分传质特征、微观驱油和不同地质体埋存机理的认识;②... 系统阐述近年来中国CO2驱油和埋存理论及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基于陆相油藏地质特征,发展和形成了5个方面的理论和关键技术:①丰富了对陆相油藏CO2与原油间的组分传质特征、微观驱油和不同地质体埋存机理的认识;②形成了CO2驱油藏工程参数设计、注采调控、开发效果评价等油藏工程技术系列;③发展了CO2分层注气工艺、高效举升工艺、井筒腐蚀在线监测与防护等采油工程技术系列;④创新了CO2捕集、管道输送、地面注入、产出气循环注入等地面工程技术系列;⑤形成了CO2驱油藏监测、安全环保评价等配套技术系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技术发展方向:①突破低成本CO2捕集技术,提供廉价的CO2气源;②改善CO2与原油之间混相的技术,提高驱油效率;③研发提高CO2波及体积技术;④研制更高效举升工具和技术;⑤加强CO2埋存监测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吉林油田的实践表明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油藏 co2驱油与埋存 提高采收率 油藏工程 注采工程 地面工程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致密砂砾岩矿物与超临界CO2和地层水相互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施雷庭 户海胜 +4 位作者 张玉龙 高阳 张景 张恒 王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0-645,共6页
为研究致密砂砾岩油藏CO2注入后与岩石和地层水的相互作用,根据M油田砂砾岩致密油藏全岩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选取方解石、长石、高岭石、伊利石4种矿物,利用超临界CO2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地层条件(70℃、20 MPa),通过实验前后XRD、... 为研究致密砂砾岩油藏CO2注入后与岩石和地层水的相互作用,根据M油田砂砾岩致密油藏全岩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选取方解石、长石、高岭石、伊利石4种矿物,利用超临界CO2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地层条件(70℃、20 MPa),通过实验前后XRD、扫描电镜、反应液离子成分及浓度的变化,研究了CO2-岩石矿物、CO2-地层水-岩石矿物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干燥纯CO2与岩石矿物仅发生物理变化,在地层水中CO2与岩石矿物发生明显的物理化学变化,反应强弱关系为方解石>伊利石>长石>高岭石,反应液中离子浓度亦发生了明显变化。CO2注入储层后,先与水作用,再与地层水中的离子作用,最后与岩石矿物发生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致密油藏 岩石矿物 地层水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我国吉林油田大情字井区块CO2地下埋存试验区地质埋存格架 被引量:7
9
作者 许志刚 陈代钊 +4 位作者 曾荣树 郭凯 李元平 肖斌 王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5-878,I0001,879-884,共11页
目前,我国在CO2地质埋存的试验研究才刚刚开始,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需要不断探索。本文立足于吉林油田大情字井区块,从储层埋存潜力、埋存体稳定性及水文地质条件3个方面对试验区实施CO2地质埋存工程进行评价。通过对注CO2层段的储层... 目前,我国在CO2地质埋存的试验研究才刚刚开始,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需要不断探索。本文立足于吉林油田大情字井区块,从储层埋存潜力、埋存体稳定性及水文地质条件3个方面对试验区实施CO2地质埋存工程进行评价。通过对注CO2层段的储层砂体有效厚度、空间展布范围、储层物性及储层微观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各砂体横向和垂向上的连续性、砂体间的连通性等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试验区具备一定的埋存潜力,其有效储层厚度平均为273m;同时对试验区盖层的封盖性、断裂的稳定性及井筒的密封性3方面的评价,建立试验区埋存体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表明,试验区具备厚层泥岩封盖层、盖层内断裂不发育且比较单一以及储层内广泛发育隔夹层,可以有效地对CO2的运移或渗漏实施封盖和遮挡;另外,结合试验区矿化度、水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试验区与邻近区域存在明显的矿化度分带特点、水化学成分也相对较单一以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均较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试验区目的层段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水体环境,比较有利于适合注入CO2,并进行地质埋存。通过这3方面的研究,建立大情字井区块适合CO2地质埋存的埋存格架,为该区实现CO2长期有效安全埋存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co2 地质埋存 埋存格架 大情字井区块 吉林
下载PDF
火山岩CO2气层识别与含量预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潘保芝 张丽华 +1 位作者 印长海 吴海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9-303,共5页
火山岩气藏是近年来新的油气勘探开发对象。随着天然气产量的不断提高,我国松辽盆地火山岩气藏CO2的产量也不断增加。正确地识别出烃类气层和CO2气层,并定量地预测CO2在产气中的相对含量对于安全生产以及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由... 火山岩气藏是近年来新的油气勘探开发对象。随着天然气产量的不断提高,我国松辽盆地火山岩气藏CO2的产量也不断增加。正确地识别出烃类气层和CO2气层,并定量地预测CO2在产气中的相对含量对于安全生产以及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复杂火山岩岩性的影响,识别烃类气层和CO2气层必须克服岩性的影响。在孔隙度测井交会图上识别出岩性变化方向和孔隙度变化方向,并据此得到声波—中子重叠受岩性影响较小的结论,为区分储层中烃类气和CO2气提供了一种手段。利用中子—密度—声波3种孔隙度重叠图技术定性识别出火山岩的烃类气层和CO2气层。利用气体分析给出的CO2含量与相应深度的测井响应值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关系,预测储层产气中的CO2含量,将预测的CO2 含量与试气结论对比,表明用BP神经网络预测CO2含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co2气层识别 BP神经网络 预测co2含量
下载PDF
致密油藏注CO2增能效果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矿生 白晓虎 +5 位作者 刘顺 陈强 李蕾 蔡明玉 范理尧 苏玉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6期10751-10758,共8页
为了研究致密油藏注CO 2增能效果,利用长庆油田陇东P区块致密砂岩岩心开展核磁共振实验、扫描电镜实验,分析CO 2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相态计算,分析CO 2注入对原油体积系数及饱和压力的改变。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和三维有限元方法... 为了研究致密油藏注CO 2增能效果,利用长庆油田陇东P区块致密砂岩岩心开展核磁共振实验、扫描电镜实验,分析CO 2对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相态计算,分析CO 2注入对原油体积系数及饱和压力的改变。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和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三维动态地应力与油藏双向耦合模型,分析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及井底附近压力分布特征;通过建立目标区块储层注CO 2增能图版,评价注CO 2增能效果,优化注入参数。结果表明:CO 2主要通过溶解、冲蚀作用使岩心大孔隙数目增加;注入10%~45%不同摩尔分数的CO 2可使原油体积膨胀至1.19倍,原油饱和压力增加86%;注CO 2对目标区块储层增能效果明显,目标区块的最佳注气体积为700 m 3,最佳注入速度为4 m 3/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注CO 2 提高采收率 地应力变化 注入参数优化
下载PDF
济阳坳陷花沟CO2气藏形成与高青断裂活动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建锋 张金功 +1 位作者 吴汉宁 项希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56-361,共6页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济阳坳陷花沟CO2气藏区高青断裂走向上不同区段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花沟CO2气藏所对应的高青断裂区段,在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活动性强,而气藏的东、西两侧,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断裂基本上不活动;花沟...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对济阳坳陷花沟CO2气藏区高青断裂走向上不同区段的活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花沟CO2气藏所对应的高青断裂区段,在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活动性强,而气藏的东、西两侧,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断裂基本上不活动;花沟CO2气藏与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高青断裂活动性强的区段在平面上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花沟CO2气藏的运聚过程分为2个阶段,在第1阶段,幔源岩浆成因的CO2、N2和He等气体进入高青断裂后,在浮力或压差作用下向断裂顶端运移,并发生重力分异,由于断裂顶端封闭、两侧封堵,CO2、N2和He等气体在高青断裂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聚集,而在第2阶段,当CO2、N2和He等气体在断裂中聚集到一定程度,便在压力驱动下向断裂两侧砂岩储层运移,并在其中聚集成藏。认为气源断裂走向上活动性的差异决定着CO2气藏的平面分布位置,断裂活动性强的区段所对应的储层是CO2气成藏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沟co2 气藏 co2气体 断裂活动性 co2成藏
下载PDF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in late steam flooding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13
作者 XI Changfeng QI Zongyao +7 位作者 ZHANG Yunjun LIU Tong SHEN Dehuang MU Hetaer DONG Hong LI Xiuluan JIANG Youwei WANG Hongzhu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6期1242-1250,共9页
To improve the oil recover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late steam flooding,taking J6 Block of Xinjiang Oilfield as the research object,3D physical modeling experiments of steam flooding,CO2-foa... To improve the oil recover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in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late steam flooding,taking J6 Block of Xinjiang Oilfield as the research object,3D physical modeling experiments of steam flooding,CO2-foam assisted steam flooding,and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under different perforation conditions are conducted,and CO2-assisted steam flooding is proposed for reservoirs in the late stage of steam flooding.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adjusting the perforation in late steam flooding,the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formed a lateral expansion of the steam chamber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parts of the injection well and a development mode for the production of overriding gravity oil drainage in the top chamber of the production well;high temperature water,oil,and CO2 formed stable low-viscosity quasi-single-phase emulsified fluid;and CO2 acted as a thermal insulation in the steam chamber at the top,reduced the steam partial pressure inside the steam chamber,an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heat efficiency of injected steam.Based on the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experiments and the developed situation of the J6 block in Xinjiang Oilfield,the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for the J6 block was designed.The application showed that the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made the oil vapor ratio increase from 0.12 to 0.16 by 34.0%,the oil recovery increase from 16.1%to 21.5%,and the final oil recovery goes up to 66.5%compared to steam flooding after perforation adjus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oil reservoir three-dimensional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STEAM FLOODING co2 ASSISTED STEAM FLOODING STEAM CHAMBER steam(co2)chamber overriding gravity drainage
下载PDF
砂岩油藏CO2驱提高采收率油藏筛选与潜力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何应付 赵淑霞 +2 位作者 计秉玉 廖海婴 周元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0-145,共6页
由于能够满足环境保护和提高采收率的双重需求,CO2驱越来越受重视。CO2驱油藏筛选与潜力评价方法是进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规模化矿场应用的基础,但以混相-非混相驱理论为指导的筛选标准难以适应中国陆相砂岩油藏的需求。为此,首先利用数... 由于能够满足环境保护和提高采收率的双重需求,CO2驱越来越受重视。CO2驱油藏筛选与潜力评价方法是进行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规模化矿场应用的基础,但以混相-非混相驱理论为指导的筛选标准难以适应中国陆相砂岩油藏的需求。为此,首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CO2驱混相特征,揭示初期注入端出现暂时混相,之后混相区向采出端移动并呈现相分离、前缘界面张力降低、采出井界面张力升高的规律;分析混相程度的变化特征,并提出近混相驱划分界限;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CO2驱油藏筛选标准。将该标准与模糊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砂岩油藏CO2驱筛选方法,并应用于中国石化CO2驱油藏筛选。结果表明,剔出化学驱油藏和稠油油藏后,中国石化适合CO2驱的石油地质探明储量达22.62×108t,其中混相驱、近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石油地质探明储量分别为4.89×108,6.59×108和11.14×108t,预计增加可采储量2.03×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co2 筛选标准 混相特征 数值模拟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济阳坳陷CO2气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祥权 路慎强 崔世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1,共4页
济阳坳陷CO2气藏为岩浆幔源成因,岩浆是幔源CO2气的载体,为气藏形成提供气源。济阳坳陷CO2气藏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气藏主要是与新生代中晚期岩浆活动,尤其是晚第三纪的碱性玄武岩具有密切的关系。沟通气源的深大断裂及其派生断裂是幔... 济阳坳陷CO2气藏为岩浆幔源成因,岩浆是幔源CO2气的载体,为气藏形成提供气源。济阳坳陷CO2气藏具有晚期成藏的特点,气藏主要是与新生代中晚期岩浆活动,尤其是晚第三纪的碱性玄武岩具有密切的关系。沟通气源的深大断裂及其派生断裂是幔源气体运移的有效输导通道。新生代中晚期岩浆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及派生断裂的发育展布是幔源CO2气成藏的两大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成因 岩浆活动 断裂活动 深层气源模式 co2气藏 济阳坳陷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多相渗流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程杰成 朱维耀 姜洪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6-251,共6页
根据一系列实验成果,对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渗流数学描述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渗流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反映特低渗透储层CO_2混相和非混相驱油过程中油和CO_2的混相作用以及水、油、溶剂(CO_2)的相互作用与传输、... 根据一系列实验成果,对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渗流数学描述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渗流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反映特低渗透储层CO_2混相和非混相驱油过程中油和CO_2的混相作用以及水、油、溶剂(CO_2)的相互作用与传输、质量的相互转换,包括对流扩散、质量转换和气、液间的转换,并能反映各相流体的非达西渗流、相对渗透率及有效黏度等特性。运用该模型在扶杨油层进行了注CO_2开发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二氧化碳驱油 多相渗流理论 数学模型 扶杨油层 驱油试验
下载PDF
高凝油藏注CO2吞吐影响因素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新征 冯明生 李香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为深入了解CO2吞吐过程中各种注采工艺参数对高凝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针对某高凝油藏的地质及油藏特征,在PVT实验和相态拟合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5个敏感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CO2吞吐过程中各种注采工艺参数对高凝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针对某高凝油藏的地质及油藏特征,在PVT实验和相态拟合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5个敏感因素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高凝油藏,CO2吞吐的注入速度、注入时间、焖井时间、井底流压等参数都存在最佳范围,最佳注气速度为60000m^3/d,最佳注入时间为40d,最佳焖井时间为16d,生产时合理的井底流压为600psi,计算比较了5个吞吐轮次的吞吐生产效果,从换油率指标来看前3个吞吐轮次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油藏 co2 吞吐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临界CO2在致密油藏中的扩散前缘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兵 尚静 +2 位作者 蒲万芬 卡杰特·瓦列里 赵金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4-102,共9页
国内外大部分学者认为超临界CO2在致密油藏中的扩散是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设计基质-裂缝模型结合压降法搭建了测定超临界CO2在饱和油岩芯中扩散系数的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压力、储层物性等油藏条件对超临界CO2扩散系数... 国内外大部分学者认为超临界CO2在致密油藏中的扩散是吞吐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设计基质-裂缝模型结合压降法搭建了测定超临界CO2在饱和油岩芯中扩散系数的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压力、储层物性等油藏条件对超临界CO2扩散系数及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建立了超临界CO2浓度场及扩散前缘的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在致密岩芯(0.06 mD)中的扩散系数为10-12 m2/s数量级,扩散系数随着初始注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大,最终趋于平缓,但在临界压力点附近出现最大扩散系数;扩散系数随基质渗透率和孔隙度增大而增大,随岩芯迂曲度的增大而快速递减。经过900 d扩散,扩散前缘仅前进了0.095 m,因此,在致密油藏CO2吞吐现场作业周期内忽略扩散作用是合理的。在扩散后期,CO2浓度梯度越来越小,扩散速度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致密油藏 co2吞吐 压降法 扩散系数 扩散前缘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CO2驱油特征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郎东江 伦增珉 +2 位作者 吕成远 王海涛 潘伟义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6年第2期141-147,共7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致密砂岩储层不同渗透率级别基质岩心和裂缝基质岩心不同驱替压力下CO2驱油特征进行了研究,简述核磁共振原理及实验方法。表明:致密砂岩储层特低、超低渗透基质岩心在初始CO2驱替压力下,岩心毛细孔隙和微毛细孔隙区...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致密砂岩储层不同渗透率级别基质岩心和裂缝基质岩心不同驱替压力下CO2驱油特征进行了研究,简述核磁共振原理及实验方法。表明:致密砂岩储层特低、超低渗透基质岩心在初始CO2驱替压力下,岩心毛细孔隙和微毛细孔隙区间的油不同程度被采出,随着CO2驱替压力增大,特低、超低渗透基质岩心毛细孔隙区间油的采出程度不断增加且累积采出程度不同。裂缝致密砂岩储层岩心,裂缝和毛细孔隙区间的油在初始CO2驱替压力下,岩心裂缝中的油及毛细孔隙中的部分油被驱替出来,CO2驱替压力提高毛细孔隙、微毛细区间油的采出程度和累积采收程度较小。致密砂岩储层特低、超低渗透基质岩心和裂缝致密砂岩储层岩心,随着CO2驱替压力增大毛细孔隙区间的部分剩余油成正比增加进入到微毛细孔隙区间改变储层剩余油分布。核磁共振技术能够深入研究致密砂岩储层CO2不同驱替压力阶段,岩心裂缝、毛细孔隙区间、微毛细孔隙区间油的采出程度和剩余油分布情况,对于研究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驱油机理具有较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致密砂岩储层岩心 co2驱油
下载PDF
挥发性油藏CO2驱动态混相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锐 吕成远 +4 位作者 伦增珉 王进安 赵淑霞 王欣 许寻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2,共4页
挥发性油藏地层能量充足,原始地层压力高,常规水驱开发难以实施。CO2驱以其良好的驱油特性在该类油藏中得到了应用,但由于挥发性原油气油比高,溶解气中甲烷含量高,导致CO2驱混相压力高,使得其驱油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和数... 挥发性油藏地层能量充足,原始地层压力高,常规水驱开发难以实施。CO2驱以其良好的驱油特性在该类油藏中得到了应用,但由于挥发性原油气油比高,溶解气中甲烷含量高,导致CO2驱混相压力高,使得其驱油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挥发性油藏注CO2过程中的动态混相特征,并剖析衰竭开发转CO2驱界限。结果表明:挥发性油藏存在着适度衰竭转CO2驱"脱气降混"机理,即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原油中甲烷成分部分脱出,有助于CO2驱最小混相压力的降低。另外,其脱气降混程度与其原油类型和溶解气油比有关,原油越接近于凝析油,气油比越高,混相压力降低程度越大;反之,原油越接近于黑油,气油比越低,混相压力降低程度越小。结合动态混相机理,提出了挥发性油藏衰竭开发转CO2驱界限,即气油比越高,其转驱界限越低,脱气后CO2混相驱补充地层能量幅度越小;反之,转驱界限越高,补充地层能量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油藏 co2 脱气降混 转驱界限 混相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