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归芍药散精简方CO_2超临界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兰 朱丹妮 严永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并筛选FBD CO2超临界萃取部位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成分。方法: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FD-MS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考察各化合物对氯化钾诱导PC12细胞钙超载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从CO2超临界萃取部位共分... 目的:分离、鉴定并筛选FBD CO2超临界萃取部位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成分。方法: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FD-MS1、H-NMR、13CNMR鉴定化合物结构,并考察各化合物对氯化钾诱导PC12细胞钙超载损伤模型的影响。结果:从CO2超临界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个,分别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双白术内酯、levistolid A、茯苓酸、阿魏酸、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苷;其中,白术内酯Ⅲ能显著地改善氯化钾诱导PC12细胞钙超载损伤。结论:白术内酯Ⅲ可能是CO2超临界萃取部位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芍药散精简方(FBD) co2超临界萃取部位 血管性痴呆 有效成分 白术内酯Ⅲ
下载PDF
“退热止痛散”解热镇痛活性部位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的筛选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本杰 黄青薇 冯丽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74-1676,共3页
目的筛选"退热止痛散"解热镇痛活性部位的最佳萃取工艺,提取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进行提取,用镇痛药效学实验对提取物进行有效成分的筛选。结果药效最佳的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 目的筛选"退热止痛散"解热镇痛活性部位的最佳萃取工艺,提取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进行提取,用镇痛药效学实验对提取物进行有效成分的筛选。结果药效最佳的提取工艺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45℃,解析压力6.7 MPa,解析温度50℃,得到其有效部位。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应用于"退热止痛散"解热镇痛活性部位的提取,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特点,为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提取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 流体 “退热止痛散” 有效部位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不同部位姜油的组成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军 余德顺 代明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9-81,共3页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同一品种生姜的带皮姜、去皮姜、姜皮姜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并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部位姜油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
关键词 临界co2 生姜 姜油 GC—MS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麻疯树不同部位中挥发性化学物质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和丽萍 郎南军 +9 位作者 冯武 余珍 马惠芬 郑科 彭明俊 孔继君 袁瑞玲 赵琳 苏一 向振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124-9126,9167,共4页
[目的]比较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异同,为进一步了解麻疯树各部位化学物质成分及研究麻疯树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了麻疯树不同部位(叶、... [目的]比较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异同,为进一步了解麻疯树各部位化学物质成分及研究麻疯树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了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萃取物为深黄色或淡黄色液体,产率为叶0.53%、树皮0.56%、种子0.7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了各组成及质量分数。[结果]从麻疯树叶、皮、种子挥发性物质中分别检测出26、26、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66.88%、36.44%、88.31%。化合物类型以酮、酯、脂肪类、萜类化合物、甾醇类、有机酸类、烷烃等化合物为主。麻疯树叶、皮及种子中超临界CO2萃取物化学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叶、皮及种子 临界co2 GC-MS
下载PDF
大孔树脂-填充柱超临界CO_2萃取联用精制冬凌草二萜有效部位 被引量:2
5
作者 郑云枫 杨阳 +3 位作者 孙齐 李存玉 郭盛 彭国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5,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可行的冬凌草二萜有效部位精制工艺。方法以冬凌草甲素、乙素为指标,通过树脂静态、动态吸附实验优选大孔树脂吸附精制工艺,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考察氧化铝填充柱的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工艺。结果优化的...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可行的冬凌草二萜有效部位精制工艺。方法以冬凌草甲素、乙素为指标,通过树脂静态、动态吸附实验优选大孔树脂吸附精制工艺,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考察氧化铝填充柱的超临界CO_2萃取精制工艺。结果优化的工艺为以HPD500型大孔树脂对冬凌草进行初步分离,上样药液生药浓度为0.5 g·mL^(-1),上样量为4倍树脂床体积(BV),将吸附后的树脂依次用水20%、40%、60%乙醇各3BV洗脱,收集40%~60%部分;再进行氧化铝填充柱CO2超临界萃取,最佳萃取工艺为夹带剂用量15%,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43.26℃。在此条件下,制备获得的冬凌草二萜有效部位中冬凌草甲素、乙素含量由药材中0.51%提升到63.09%。结论大孔树脂-超临界CO_2柱色谱联用方法,能高效精制冬凌草二萜有效部位,有效提升含量,且工艺绿色、简单、可行,具备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 冬凌草甲素 冬凌草乙素 大孔树脂 临界co2
下载PDF
薰衣草花CO_2超临界萃取部位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关建 赵文军 +1 位作者 魏菁晶 高林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39,共3页
目的:对新疆产薰衣草花CO2超临界萃取部位的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及多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经光谱方法依次鉴定为白桦酸(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胆甾醇(Ⅳ)... 目的:对新疆产薰衣草花CO2超临界萃取部位的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及多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经光谱方法依次鉴定为白桦酸(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胆甾醇(Ⅳ)、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Ⅴ)、芳樟醇(Ⅵ)、乙酸芳樟酯(Ⅶ)、硬脂酸(Ⅷ)、硬脂酸甲酯(Ⅸ)。结论:化合物Ⅳ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Ⅷ和Ⅸ为首次从薰衣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 临界 香豆素 甾体 三萜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烟草中天然烟碱的工艺研究
7
作者 张会平 唐倩如 鄢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87,共7页
从烟草中提取烟碱可实现废弃烟草的资源化利用,为此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超临界CO_(2)萃取烟草中烟碱的工艺条件(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量、原料粒径)对烟碱提取率和烟草浸膏萃取率的影响;此外,还以烟碱提取率为指标,... 从烟草中提取烟碱可实现废弃烟草的资源化利用,为此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超临界CO_(2)萃取烟草中烟碱的工艺条件(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量、原料粒径)对烟碱提取率和烟草浸膏萃取率的影响;此外,还以烟碱提取率为指标,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_(2)流量为考察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所得烟草浸膏的成分。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对烟碱提取率的影响最大,萃取时间和萃取压力的影响较大,CO_(2)流量的影响最小。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温度为65℃,萃取压力为22 MPa,CO_(2)流量为25 L/h(以150.0 g烟草原料为基准),萃取时间为80 min,原料粒径为0.60 mm。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烟碱提取率为97.89%,烟草浸膏萃取率为5.57%,烟草浸膏的挥发物中共检测出14种成分,且浸膏主要成分为烟碱(相对含量为52.22%)、新植二烯(相对含量为10.29%)、维生素E(相对含量为6.67%),此外还含有植物甾醇、亚油酸、枫香脂等。因其烟碱相对含量较高,该浸膏可作为后期烟碱纯化的良好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临界流体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研究
8
作者 毛彩霓 何伟 +1 位作者 李勇 袁万瑞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59-1562,共4页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温度、提取时间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影响。结果:提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最佳SFE-CO2萃取条件为:...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温度、提取时间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影响。结果:提取藁本中有效部位的最佳SFE-CO2萃取条件为:夹带剂为50%药材量的乙醇(m l/g)、萃取压力为40Mpa、萃取温度为50℃、解析压力为6Mpa、解析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5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该工艺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藁本 临界co2 均匀设计
下载PDF
改进鲸鱼算法的超临界CO_(2)萃取参数整定
9
作者 曹梦龙 刘铎 朱兆森 《电子科技》 2024年第12期73-78,共6页
针对超临界CO_(2)萃取过程中不同控制系统对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具有不同要求,文中提出一种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目标函数,用于超临界CO_(2)萃取参数整定。根据被控系统的控制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绝对值积分鉴定、超调量、余差和调节... 针对超临界CO_(2)萃取过程中不同控制系统对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具有不同要求,文中提出一种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目标函数,用于超临界CO_(2)萃取参数整定。根据被控系统的控制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绝对值积分鉴定、超调量、余差和调节时间的权重关系,通过三折线法对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进行归一化,构建鲸鱼优化算法的目标函数。以超临界CO_(2)萃取过程的压力和温度为被控对象,采用改进鲸鱼优化算法目标函数与传统鲸鱼优化算法目标函数进行参数整定。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目标函数在超临界CO_(2)萃取压力控制系统中能保证压力无超调,在超临界CO_(2)萃取温度控制系统中调节时间减少了30.17 s,实现了超临界CO_(2)萃取过程中控制参数的整定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鲸鱼优化算法 层次分析法 目标函数 临界CO_(2) 参数整定 阶跃响应 时滞 三折线法
下载PDF
酸枣仁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10
作者 李敏 周刚 +3 位作者 武丽娜 王僧虎 陈紫林 崔泽 《邢台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5-160,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酸枣仁进行油脂萃取。利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查了孔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四个因素对酸枣仁出油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下对酸枣仁油脂样品进行GC-MS组分分析及DPPH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对酸枣仁进行油脂萃取。利用单因素实验方法考查了孔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四个因素对酸枣仁出油率的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下对酸枣仁油脂样品进行GC-MS组分分析及DPPH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酸枣仁油的最佳工艺为过筛目数80目,温度为45℃,萃取压力40 MPa,时间30 min,在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下,出油率为29.40%。GC-MS检测结果表明酸枣仁油含有27种化合物,DPPH的清除率IC_(50)值为29.12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油 临界CO_(2) 工艺参数 抗氧化性
下载PDF
牡丹籽油超临界CO_(2)萃取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功效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晴 吴震生 +3 位作者 陶福占 憨菲菲 李明红 苏宁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8-22,35,共6页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正交实验法分析超临界CO_(2)萃取牡丹籽油过程中CO_(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分离压力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参数设置CO_(2)流量为20 kg/h、萃取时间为2.5 h、萃取温度为45℃以及分离压力为...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正交实验法分析超临界CO_(2)萃取牡丹籽油过程中CO_(2)流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分离压力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参数设置CO_(2)流量为20 kg/h、萃取时间为2.5 h、萃取温度为45℃以及分离压力为8 MPa时提取率最高,达到92.6%。采用该提取工艺制备的牡丹籽油通过生化分析、细胞生物学技术等手段,以清除DPPH、PTIO自由基能力、细胞氧化损伤存活率评价其抗氧化功效。结果表明,牡丹籽油对DPPH、PTIO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成纤维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牡丹籽油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功效的基础植物油,可被广泛应用于皮肤护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临界CO_(2) 抗氧化 化妆品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宿树兰 吴启南 +2 位作者 欧阳臻 吴德康 陈钧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 :筛选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中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姜黄素的工艺条件 ,采用HPLC法测定姜黄素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 2 5MPa ,萃取温度 5 5℃ ,采用无水乙醇... 目的 :筛选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中姜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姜黄素的工艺条件 ,采用HPLC法测定姜黄素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的最佳条件 :萃取压力 2 5MPa ,萃取温度 5 5℃ ,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与超临界CO2 流体同步泵入萃取器中 ) ,用量为 30 % ,静态萃取 4h ,动态萃取 5h ,CO2 流量 3.5L·min-1。结论 :超临界CO2 萃取姜黄素具有操作简便、无有机溶剂残留的优点 ,其方法可靠 ,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实验研究 临界co2 HPLC法 无水乙醇 MP 含量 临界co2流体 夹带剂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藏药雪灵芝中总皂苷及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71
13
作者 廖周坤 姜继祖 +5 位作者 王化远 叶亚润 周学福 曾广平 杨儒逵 辛复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01-602,共2页
用超临界CO2萃取装置,试验了以藏药雪灵芝中萃取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3种萃取工艺。其中,加不同极性夹带剂的梯度超临界CO2萃取与传统溶剂萃取工艺相比,总皂苷粗品和多糖收率可分别提高至18.9倍和1.62倍。
关键词 临界co2 雪灵芝 皂苷 多糖 藏药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当归挥发油的研究 被引量:69
14
作者 李菁 葛发欢 +3 位作者 黄晓芬 李莹 辉国钧 吴惠勤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从当归(Angclica sinensis)中萃取分离出挥发油,并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38个成分,并进行了含量测定。亚油酸、藁木内酯、棕榈酸为其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56.74%、19.82%及14... 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从当归(Angclica sinensis)中萃取分离出挥发油,并用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38个成分,并进行了含量测定。亚油酸、藁木内酯、棕榈酸为其主要成分,其含量分别为56.74%、19.82%及14.20%。其中乙酸(acetic acid)等28个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临界co2 挥发油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从柴胡中萃取挥发油及其皂甙的研究 被引量:72
15
作者 葛发欢 李莹 +5 位作者 谢健鸣 李菁 马国俊 陈友鸿 林毅超 李笑芬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工艺。方法 :主要探讨压力、温度、时间、流量、夹带剂等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最佳条件。并将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 ,... 目的 :研究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工艺。方法 :主要探讨压力、温度、时间、流量、夹带剂等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确定超临界CO2 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甙的最佳条件。并将挥发油的超临界CO2 萃取法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 ,同时 ,用GC/MS法对挥发油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挥发油的萃取压力为 2 0MPa ,温度 30℃ ;解析釜I压力为 12MPa ,温度 6 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 40℃ ;萃取时间 4h ,CO2 流量为每1kg原料 10~ 2 0kg·h-1。柴胡皂甙的萃取压力是 30MPa ,温度 6 5℃ ;解析釜I压力为 12MPa ,温度 5 5℃ ;解析釜Ⅱ压力为 6MPa ,温度 43℃ ;萃取时间 3h ,CO2 流量为每 1kg原料 2 0~ 2 5kg·h-1。结论 :超临界CO2 提取挥发油比传统法优越 ,表现在收率大大提高 ,提取时间短等方面。挥发油由己醛等 2 2个化学成分组成。加入乙醇等夹带剂 ,并升高压力和温度 ,才能提出柴胡皂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co2 柴胡 挥发油 皂甙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草果挥发油成分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林敬明 郑玉华 +4 位作者 许寅超 夏平光 吴忠 陈飞龙 宋烈昌 《中药材》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45-148,共4页
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SFE-CO_2)技术从草果中萃取挥发油,并用GC-MS在线计算机信息检索分析技术,对解析釜Ⅰ、解析釜Ⅱ中的挥发油分别进行成分分析,得到81个峰和110个峰,分别鉴定出65种和93种成分。
关键词 草果 临界co2 挥发油 GC-MS
下载PDF
小茴香超临界CO_2萃取产物的成分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彭洪 郭振德 +3 位作者 张镜澄 刘莉玫 吴金刚 饶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对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小茴香中萃取出小茴香油,再利用GC,GCMS和脂肪酸衍生化处理等手段,对小茴香的SFECO2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鉴定了小... 目的:对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小茴香中萃取出小茴香油,再利用GC,GCMS和脂肪酸衍生化处理等手段,对小茴香的SFECO2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鉴定了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中的14种组分,占出峰总面积的98.24%;鉴定了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中的8种脂肪酸组分。结论:小茴香超临界CO2萃取产物的主要成分是茴香脑、十八碳一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和棕榈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茴香 co2 GC-MS 脂肪酸 临界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核桃油的研究 被引量:47
18
作者 吴彩娥 阎师杰 +3 位作者 寇晓虹 郝利平 杜俊民 李晓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5-138,共4页
以新鲜的核桃仁为原料 ,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物料的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核桃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度 3 0目、萃取压强 3 0 MPa、萃取温度 4 5℃、萃取时间 5... 以新鲜的核桃仁为原料 ,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物料的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核桃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粉碎度 3 0目、萃取压强 3 0 MPa、萃取温度 4 5℃、萃取时间 5 h,此条件下核桃油的萃取率可达 93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仁 临界co2 核桃油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胡椒油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学武 李志义 +2 位作者 夏远景 张晓冬 苑塔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59,共3页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胡椒油的实验装置,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操作温度、胡椒颗粒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胡椒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考虑设备投资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胡椒油的较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2MPa-26M...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萃取胡椒油的实验装置,以CO2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压力、操作温度、胡椒颗粒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胡椒油萃取率的影响,同时考虑设备投资对萃取过程的影响,由此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胡椒油的较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2MPa-26MPa,操作温度313K-323K,胡椒颗粒度30目-40目,CO2流量0.3m3/h-0.4m3/h,胡椒油累积萃取率为8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条件 颗粒度 操作温度 过程 压力 临界co2流体 临界co2 胡椒 临界流体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杏仁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58
20
作者 马玉花 赵忠 +4 位作者 李科友 马希汉 郭婵娟 史清华 朱海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2-275,共4页
该研究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苦杏仁脂肪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24 L/h、粒径60目、萃取时间2 h。各因素影响杏仁的得率的顺序... 该研究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苦杏仁脂肪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0℃、CO2流量24 L/h、粒径60目、萃取时间2 h。各因素影响杏仁的得率的顺序为:粒径>时间>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温度。最佳工艺验证试验的杏仁油的得率为52.98%。本研究的结果为下一步综合、无毒、高效地开发利用苦杏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杏仁油 临界co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