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尾骨骨折脱位 被引量:4
1
作者 方海博 徐洪海 +4 位作者 方海林 张越林 刘宗智 王凡星 邹庆洋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7期549-552,共4页
目的:评价治疗尾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5月至2010年3月治疗的尾骨骨折脱位患者56例,按手术与否分为手术组和手法组。其中手术组27例,男7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1±0.6)岁(29~62岁),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钢... 目的:评价治疗尾骨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2年5月至2010年3月治疗的尾骨骨折脱位患者56例,按手术与否分为手术组和手法组。其中手术组27例,男7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1±0.6)岁(29~62岁),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法组29例,男8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5±0.9)岁(19~54岁),采用非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对其进行X线检查,确诊为尾骨骨折脱位。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7.2个月。手术组Ⅰ/甲切口为26例,Ⅱ/甲切口为1例;临床症状在出院时的显效率为92.6%,末次随访时的显效率为100%;VAS评分的改善率为97.6%,改善率评定为优;经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术后1~2年取出内固定,无任何不适症状,VAS评分均为0分。手法组29例患者,临床症状在出院时的显效率为72.4%,末次随访时的显效率为82.8%。VAS评分的改善率72.1%,改善率评定为良。两组间的临床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骨骨折脱位应及时治疗,对于手法复位失败、复位后X线显示不稳定和直肠刺激症状较重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骨 骨折 脱位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在骶尾骨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强 黄军荣 陈星强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665-667,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骶尾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骶尾骨骨折病人行MSCT扫描,图像经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最后进行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可以...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骶尾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骶尾骨骨折病人行MSCT扫描,图像经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最后进行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明确判断骨折情况。与CT轴位图像相比,多平面重建可多方位地显示骶尾骨骨折的情况,三维重建能立体形象地显示骶尾骨骨折的范围和方向。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骶尾骨骨折部位、程度,对骶尾骨骨折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下载PDF
大鼠尾椎椎间盘退变静态压力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6
3
作者 徐海栋 刘晓伟 +2 位作者 史新瑞 杨斐 许斌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348-350,356,共4页
目的采用静态压力构建稳定的大鼠尾椎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将40只12周龄大鼠随机分为静态压力组和针刺组,每组20只。静态压力组:在尾椎C_(4~7)椎体上安装静态压力环形外固定支架,压缩的4根弹簧施加的压强均为10 kPa,维持8周。针刺组:采... 目的采用静态压力构建稳定的大鼠尾椎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将40只12周龄大鼠随机分为静态压力组和针刺组,每组20只。静态压力组:在尾椎C_(4~7)椎体上安装静态压力环形外固定支架,压缩的4根弹簧施加的压强均为10 kPa,维持8周。针刺组:采用16 G针头刺入尾椎C_4/C_5/C_6/C_7椎间盘,限制损伤深度5 mm、朝向椎间盘中心,损伤后留置10 s。分别于术后8周进行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Thompson椎间盘退变病理分级。结果对2组大鼠尾椎共120个椎间盘髓核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分级,统计结果显示静态压力组退变级别明显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态压力构建的椎间盘退变模型稳定可靠,较传统针刺模型具有优势,可为临床椎间盘退变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骨 椎间盘退行性变 运动试验 大鼠
下载PDF
应用人体躯干段多参数推断成人身高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荣奇 王涛 +3 位作者 施群 肖碧 马开军 陈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推动人体身高推断的再研究和人体躯干段体表解剖标志间距推断身高的创新应用。方法建立人体躯干段体表解剖标志间距参数采集规范,采集933例长三角地区成年人群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推断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 目的推动人体身高推断的再研究和人体躯干段体表解剖标志间距推断身高的创新应用。方法建立人体躯干段体表解剖标志间距参数采集规范,采集933例长三角地区成年人群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推断身高的回归方程。结果建立了以性别(x_1)、颈臀线(x_2)、胸耻线(x_3)、肩髂间距(x_4)、肩宽(x_5)5个变量与身高(y)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105.406+5.414 x_1+0.436 x_2+0.286 x_3+0.225 x_4+0.193 x_5。结论该方法适合法医快速、简便且较准确地推断身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身高 躯干 胸耻线 颈臀线 肩髂间距 肩宽
下载PDF
成人肛尾距与便秘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袁维堂 吴阳 +1 位作者 吴长才 管郑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4-345,共2页
目的:了解成人肛尾距与便秘的关系.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测量了203例17~90岁肛门直肠疾病患者肛门到尾骨的距离,其中便秘者共26例.结果: 102 例男性平均肛尾距为(4.27±0.55) cm, 101 例女性平均肛尾距... 目的:了解成人肛尾距与便秘的关系.方法:2000年10月至2001年1月,按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测量了203例17~90岁肛门直肠疾病患者肛门到尾骨的距离,其中便秘者共26例.结果: 102 例男性平均肛尾距为(4.27±0.55) cm, 101 例女性平均肛尾距为 (4.75±0.57) c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265,P<0.01);男性中,无便秘者肛尾距为(4.21±0.48) cm,有便秘者(4.89±0.69) cm (t=3.143,P<0.05);女性中,无便秘者肛尾距是(4.70±0.73) cm,有便秘者(5.11±0.79) cm(t=2.832,P<0.01).无便秘女性与男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4.175,P<0.01).结论:女性平均肛尾距大于男性,便秘患者肛尾距延长,肛尾距可作为便秘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肛尾距 肛门 尾骨 便秘
下载PDF
直接数字X线摄影诊断骶尾骨外伤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高登发 贾红 +1 位作者 张爱莲 贾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DR),诊断骶尾骨外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88例臀部外伤患者摄DR并行“交响乐”(Multi-Scale Image Contrast Amplification,MUSICA)后处理,其中40例同时摄X线片。根据图像显示骶尾...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DR),诊断骶尾骨外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88例臀部外伤患者摄DR并行“交响乐”(Multi-Scale Image Contrast Amplification,MUSICA)后处理,其中40例同时摄X线片。根据图像显示骶尾骨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和骨折、脱位的情况,探讨二者的质量。结果:88例中,DR图像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和骨折、脱位分别为64例、47例和29例。40例DR与X线片对比,DR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27例,周围软组织22例,骨折、脱位10例,而X线片仅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8例和骨折、脱位7例,软组织显示不满意,漏诊3例。结论:DR诊断骶尾骨外伤比X线片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X线摄影 后处理技术 交响乐 X线摄影 骶骨 尾骨 外伤
下载PDF
优化骶尾骨侧位数字化X线摄影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岚 蒋震 +4 位作者 尤超尘 李勇 赵春阳 龚建平 沈钧康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评价曝光辐射剂量及图像后处理2种优化措施对骶尾骨侧位数字化X线摄影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等效体模和矩形波测试卡选取适用于临床优化的曝光条件。37例患者每例均先后使用该优化的曝光条件和设备默认的曝光条件,摄取骶尾骨... 目的:评价曝光辐射剂量及图像后处理2种优化措施对骶尾骨侧位数字化X线摄影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等效体模和矩形波测试卡选取适用于临床优化的曝光条件。37例患者每例均先后使用该优化的曝光条件和设备默认的曝光条件,摄取骶尾骨侧位的初级图像共74幅,比较2次曝光所测得的毫安秒值和剂量面积乘积的统计学差异。分别使用设备自带的图像后处理软件包中的默认参数与优化参数对所有初级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最终图像共148幅。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参照欧共体标准对最终图像的影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优化曝光条件下测得的辐射剂量较默认曝光条件显著降低(P<0.01)。2种不同的曝光条件对最终图像的影像质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13),而2种不同的图像后处理参数则显著地影响了最终图像的影像质量(P<0.01)。结论:数字化骶尾骨侧位摄影检查中,可在一定范围内减低辐射剂量,同时依靠图像后处理软件的优化,同样能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高质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X线摄影 骶尾骨 辐射剂量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尾椎切除治疗尾骨脱位及骨折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国平 马可 鲍秀艳 《颈腰痛杂志》 1999年第1期40-40,共1页
目的:作者用尾椎切除法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尾椎骨折及脱位21例。方法:在诊断上应重视肛门指诊,肛诊可扪及活动的尾椎和局部触痛。结果:本组病例术前均经3个月以上的理疗和局部封闭,疗效不显著。
关键词 尾椎骨折 脱位 外科手术 尾椎切除
下载PDF
骶后孔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宋世安 陈祖瑞 吕炳强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199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通过对骶后孔位置的研究,进一步解决在针炙临床中对八穴定位不准的问题。方法:用游标卡尺对骶后孔的纵、横径及骶后孔间径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测算出100例骶骨(男性54例,女性46例)骶后孔纵、横径和骶后孔中心... 目的:通过对骶后孔位置的研究,进一步解决在针炙临床中对八穴定位不准的问题。方法:用游标卡尺对骶后孔的纵、横径及骶后孔间径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测算出100例骶骨(男性54例,女性46例)骶后孔纵、横径和骶后孔中心距后正中线间横径及骶后孔中心间纵径的数值。并结合这些数值,提出比较准确的八穴的定位方法。结论:骶后孔中心距后正中线间横径及骶后孔中心间纵径对八穴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此外,骶尾椎和腰椎骶化变异对八穴取穴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后孔 八■穴 骶尾椎 腰椎骶化
下载PDF
厘正腰奇穴定位之管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淑君 傅文 +1 位作者 王旭洋 刘苏瑞 《河南中医》 2016年第12期2206-2208,共3页
腰奇穴位于"尾骨端直上2寸,两骶角之间的凹陷处"。但因惯性理解的原因,若将"尾骨端"认为是"尾骨上端",再直上2寸,则腰奇穴应在第2、第3骶椎棘突之间,于腰俞之上,而不是在两骶角之间的凹陷中。这样就导致... 腰奇穴位于"尾骨端直上2寸,两骶角之间的凹陷处"。但因惯性理解的原因,若将"尾骨端"认为是"尾骨上端",再直上2寸,则腰奇穴应在第2、第3骶椎棘突之间,于腰俞之上,而不是在两骶角之间的凹陷中。这样就导致了在教材编写时及临床取穴时产生了偏差。以腰奇穴最早出处的论述和腰俞穴为准,"尾骨端"宜明确为"尾骨尖端",腰奇穴的定位应在"后正中线上,尾骨尖端直上两寸,两骶角之间的凹陷中,腰俞之下"。如此表述,将让初学者及临床医师更能明确其定位,取穴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奇穴 “尾骨端” “尾骨尖端” 骶角
下载PDF
骶前切除直肠下段癌的疗效评估
11
作者 姚明昌 黎杰 +1 位作者 黎小明 彭海峰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29-30,共2页
目的 用 7例骶前切除直肠癌手术和术后长期随访 ,评价这一术式在老年人低位直肠癌治疗价值。方法 通过病者自评及定期追踪访查其直肠功能及 3年、5年生存率。结果 本组初期共手术满意度 2 0 % ,半年后满意度为 86% ,3年生存率达 80 %... 目的 用 7例骶前切除直肠癌手术和术后长期随访 ,评价这一术式在老年人低位直肠癌治疗价值。方法 通过病者自评及定期追踪访查其直肠功能及 3年、5年生存率。结果 本组初期共手术满意度 2 0 % ,半年后满意度为 86% ,3年生存率达 80 % ,5年生存率平均 40 %以上。结论 骶前切除直肠下段癌虽然达不到“根治”和“无瘤技术”要求 ,但如果病例选择适当 ,则对不能耐受根治术的病者仍有一定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 直肠下段癌 生存率 疗效评估 老年人 根治 病例选择 结论 自评 要求
下载PDF
198例臀坐式外伤X线平片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明 刘跃程 张锦军 《成都医药》 2001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目的:提高臀坐式外伤骶尾椎骨折的X线表现的认识,减少漏、误诊。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98例臀坐式外伤病人骶尾椎X线片的X线征象。结果:198例病人中骶尾椎骨折64例,骨折发生率32.32%。其中男性骨折发生率为30.00%(12/40)、女性骨折发... 目的:提高臀坐式外伤骶尾椎骨折的X线表现的认识,减少漏、误诊。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98例臀坐式外伤病人骶尾椎X线片的X线征象。结果:198例病人中骶尾椎骨折64例,骨折发生率32.32%。其中男性骨折发生率为30.00%(12/40)、女性骨折发生率为32.91%(52/158)。骨折部位以骶4、5为主(84.37%)。骨折类型以完全性骨折多见,其中斜行骨折占43.55%、横形骨折占38.71%、粉碎性骨折占17.74%。X线征象有骨皮质断裂,弧弓连续性中断,远折端轻度前移或后移并向近端嵌入,两折端无分离现象。约有76.56%(49/64)的骨折病人可见骶前间隙软组织密度增高。结论:男、女性别之间臀坐式外伤病人骶尾椎骨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骶前间隙密度改变是骶尾椎骨折的间接X线征象。骶尾椎骨折远端前移或后移并嵌入是骶尾椎骨折的特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骶尾椎骨折 臀坐式外伤
下载PDF
骶尾部损伤治疗方法之我见
13
作者 冉德洲 谭淑琴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83-86,94,共5页
骶尾部挫伤是一种常见多发性损伤。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多不尽人意。作者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采用手法复位,配合胶布牵拉固定,并适当给予中药内服和外用,收到了疗政高、疗程短的效果,是当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关键词 骶尾部损伤 手法复位 牵拉固定
下载PDF
酮洛芬凝胶在原发性尾骨痛中的治疗作用
14
作者 夏洪刚 李杰 姜勇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4期544-546,共3页
目的:研究酮洛芬凝胶(法斯通,德国柏林化学)在原发性尾骨痛康复治疗中的镇痛作用和安全性。方法:100例门诊原发性尾骨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局部外用法斯通,对照组局部外用安慰剂。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两组... 目的:研究酮洛芬凝胶(法斯通,德国柏林化学)在原发性尾骨痛康复治疗中的镇痛作用和安全性。方法:100例门诊原发性尾骨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局部外用法斯通,对照组局部外用安慰剂。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估两组康复进程中的疼痛差异、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观察骶尾部肿胀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较少应用其他药物支持,无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法斯通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有助于原发性尾骨痛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洛芬凝胶 原发性尾骨痛 镇痛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骶尾椎摄片在CR和DR中的应用和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辉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33期4539-4540,共2页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放射科。CR、DR等数字化成像系统在影像学中充当重要的角色。骶尾椎摄片因骶骨和尾骨厚度密度差异较大在原屏.片系统中较难以同时摄片,CR、DR的超大宽容度可以弥补这一点,笔者总...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像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放射科。CR、DR等数字化成像系统在影像学中充当重要的角色。骶尾椎摄片因骶骨和尾骨厚度密度差异较大在原屏.片系统中较难以同时摄片,CR、DR的超大宽容度可以弥补这一点,笔者总结这两年骶尾椎摄片的应用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椎摄片 CR DR
下载PDF
人体骶尾骨的动脉供应——骨外部分
16
作者 孙百强 俞寿民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2期118-124,共7页
本实验用解剖、透明、X线摄片和腐蚀铸型等方法研究了56例不同年龄新鲜尸体的骶尾骨骨外动脉的配布。骶骨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骶外侧动脉、骶中动脉、髂腰动脉和腰最下动脉。骶中动脉、骶外侧动脉及其分支在骶骨腹侧面相互吻合形成骶前... 本实验用解剖、透明、X线摄片和腐蚀铸型等方法研究了56例不同年龄新鲜尸体的骶尾骨骨外动脉的配布。骶骨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骶外侧动脉、骶中动脉、髂腰动脉和腰最下动脉。骶中动脉、骶外侧动脉及其分支在骶骨腹侧面相互吻合形成骶前格子状动脉吻合网。椎管前支在椎间孔内侧分为升降二支,相邻升降支间在椎体背面相互吻合,两侧升降支间呈横形吻合。在骶椎椎体背侧形成菱形的骶管腹侧动脉网。椎管后支在椎板腹侧面亦分为升降二支,同侧及两侧升降支间在椎板腹侧形成梯状的骶管背侧吻合网。骶外侧动脉的背侧支出骶后孔即分为内侧支、肌支和外侧支。内侧支在骶中嵴两侧分为上下二支,相邻上下支之间形成骶中嵴动脉网。外侧支在骶骨外侧部分为升降二支,亦形成吻合。尾骨腹侧面的动脉来自骶中动脉和骶外侧动脉,背侧面主要由骶外侧动脉的终支供应。尾骨表面的动脉吻合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尾骨 动脉供应
下载PDF
人体骶尾骨的动脉供应——骨内部分
17
作者 孙百强 俞寿民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337-346,共10页
用解剖、透明、腐蚀铸型和X线摄片等方法,研究了68具不同年龄新鲜尸体骶尾骨的骨内动脉供应。骶骨椎体的营养动脉由椎体腹侧面、背侧面和两外侧面进入。中央支支数恒定,是骶椎体的主要营养动脉。周围支支数不恒定,主要分布于椎体周围部... 用解剖、透明、腐蚀铸型和X线摄片等方法,研究了68具不同年龄新鲜尸体骶尾骨的骨内动脉供应。骶骨椎体的营养动脉由椎体腹侧面、背侧面和两外侧面进入。中央支支数恒定,是骶椎体的主要营养动脉。周围支支数不恒定,主要分布于椎体周围部。骶椎体动脉的配布可分为腹侧优势型、背侧优势型和均衡型。腹侧优势型多见于S_(4)和S_(5);背侧优势型多见于S_(1)~S_(3)。成人以腹侧优势型多见,胎儿则以背侧优势型多见。均衡型在不同年龄组均较少见。腹侧和背侧营养动脉主要分布于椎体中央,外侧营养动脉分布于椎间孔附近的骨质。椎体内动脉大多吻合成网状。骶骨外侧部的营养动脉分别由腹侧、背侧和内侧面进入。背侧营养动脉管径粗,是外侧部的主要营养动脉。尾骨血液供应较差,营养动脉主要由腹侧面进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尾骨 动脉供应
下载PDF
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孟军 戴国强 +8 位作者 占新华 韩爽 冯志 蔡恩明 王金武 蒋海涛 黄敏 廖广珊 刘晓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64-867,共4页
目的:研究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为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60例成人患者骶尾骨螺旋CT图像资料,应用三维重建技术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进钉点,测量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螺钉置入钉... 目的:研究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为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60例成人患者骶尾骨螺旋CT图像资料,应用三维重建技术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进钉点,测量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螺钉置入钉道长度和角度。选择15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进钉点,并测量螺钉置入的钉道长度和角度。结果:S1~S5的椎弓根和侧块变化较大但左右对称,椎弓根进钉点位于横突中线与骶后孔中点连线交点,侧块进钉点位于横突中线与骶外侧嵴交点内侧,椎弓根钉的钉道角度外倾约20°,侧块螺钉轴线内倾约20°。椎弓根、侧块及第一二尾骨均可容纳4mm以下的螺钉。骶骨椎弓根(S2~S5)是由五面皮质骨围绕而成的"三棱柱"状结构,而侧块只有3面皮质骨围城,且皮质骨壁间距大,对螺钉的夹持力较弱。而侧块钉道长度在S1~S3髂骨翼内长度较大,约为35~45mm,而S4~S5的侧块钉道长度与椎弓根接近,约10~15mm,置钉实验发现椎弓根和侧块发生位置错误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骶骨的椎弓根和侧块以及尾骨都可为骶尾骨骨折内固定和稳定性重建提供有效的固定解剖基础,椎弓根钉固定较侧块固定技术可能更方便、更牢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椎弓根 侧块 尾骨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骶尾椎脊索瘤MRI征象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方汉贞 胡美玉 +3 位作者 潘碧涛 潘希敏 赖英荣 江波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848-853,共6页
目的探讨骶尾椎脊索瘤常规MRI及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观察21例骶尾椎常规MRI、DCE-MRI和HE染色病理表现,测取瘤体最大径与DCE-MRI的时间信号曲... 目的探讨骶尾椎脊索瘤常规MRI及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观察21例骶尾椎常规MRI、DCE-MRI和HE染色病理表现,测取瘤体最大径与DCE-MRI的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SIC)和最大强化斜率(wash in rate,Wi R)、最大消退斜率(wash out rate,Wo R)及强化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结果瘤体T2WI以高信号为显著特点。"足突边缘"征阳性18例的瘤体最大径大于阴性者(t=2.800,P=0.011)。脊索瘤信号在30 min内逐渐增强,TSIC缓慢持续上升,Wi R为0.75±0.05,Wo R为0,TTP为30 min。病理学主要表现是富含空泡细胞和液滴状细胞的瘤细胞巢间以大量黏液聚集。结论骶尾椎脊索瘤具有以椎体为中心的三维侵袭并椎前侵犯倾向的生物学行为特性,"足突边缘"征是其重要边缘形态特征。特征性的T2WI高信号、缓慢持续强化,与瘤细胞及黏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骶骨 尾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孟军 戴国强 +8 位作者 占新华 韩爽 冯志 蔡恩明 王金武 蒋海涛 黄敏 廖广姗 刘晓琳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17-223,共7页
目的研究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固定定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60例成人患者进行尾骨螺旋CT扫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解剖学参数,同时对15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 目的研究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固定定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60例成人患者进行尾骨螺旋CT扫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解剖学参数,同时对15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测量椎弓根及侧块解剖学参数,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丝钉植入的解剖学基础,确定螺丝钉进钉点和植入技术;选择8例尸体标本并测定其骶骨椎弓根钉、侧块螺丝钉拔出最大拉力。结果 S1~S5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直径、长度变化大而规律,倾斜角约20毅,S1椎弓根进钉点位于关节突基底部外侧与横突中线交点,且椎弓根与侧块螺丝钉最大拔出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S2~5的椎弓根中心点位于相邻骶后孔之间连线与横突中线交点;侧块进钉点位于椎弓根中线与骶外侧嵴交点内侧。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大于侧块螺钉(P<0.05),该螺钉固定技术可为骶骨骨折提供有效内固定。结论骶骨椎弓根、侧块固定技术均可为骶尾骨骨折固定和重建提供有效固定,椎弓根固定技术较侧块固定技术更加方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尾骨 椎弓根 侧块 生物力学 螺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