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氯离子废水COD的吸收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相奎 王鹤立 +1 位作者 姚秀芹 张静 《中国环境监测》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法基于可定星测定K2Cr2O7和Cl-的反应产物Cl2这一原理,在用吸收装置吸收Cl2后.用碘量法测定余氯,从而消除氯离子的干扰。本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关键词 水质监测 氯离子废水 化学耗氧量 吸收装置
下载PDF
循环水换热器的泄漏及判断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若平 高峰 +1 位作者 胡雍 陈焱 《辽宁化工》 CAS 2006年第7期413-415,共3页
对换热器的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的实际情况,对换热器发生泄漏后的现象、判定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几种有效的漏点查找手段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 换热器 粘泥监测箱 泄漏 cod 余氯
下载PDF
电化学氧化处理特殊点源含油污水实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长生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21年第4期32-36,共5页
文章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特殊点源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实验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极结构、电流密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可生化性的改善情况,探究了电解过程中余氯、总氯变化情况,并对比了静置与活性炭吸附对余氯和总氯的去除情况。... 文章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特殊点源含油污水进行预处理,实验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极结构、电流密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可生化性的改善情况,探究了电解过程中余氯、总氯变化情况,并对比了静置与活性炭吸附对余氯和总氯的去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以Ti/RuO 2-IrO 2板状电极为阳极、金属Ti板为阴极,当实验条件为电流密度80 A/m 2、电解120 min时,氨氮去除率达95.5%,COD去除率达56.7%,B/C值由0.19提高到0.33,此时对应的能耗为8.36(kW·h)/m 3;电解出水经活性炭吸附180 min后,余氯浓度降至0.97 mg/L,总氯浓度降至3.7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氨氮 cod 余氯 总氯 可生化性
下载PDF
循环水换热器泄漏的判断与处理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鸿 高峰 +1 位作者 胡雍 陈焱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CAS 2007年第1期49-51,56,共4页
对换热器的泄漏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二厂的实际情况,对换热器发生泄漏后的现象、判定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几种有效的漏点查找手段和管理方法。
关键词 换热器 粘泥监测 泄漏 余氯
下载PDF
紫外/氯工艺去除煤化工高盐废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淼 李文涛 +3 位作者 连军锋 詹露梦 强志民 王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2-88,共7页
采用紫外/氯高级氧化工艺处理煤化工高盐废水,探讨了不同投氯量对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氧化前后紫外吸收、荧光特性和可生化性的变化。首先率定了余氯对COD测试方法的影响,发现了与氯离子影响不同的线性负干扰。结果表明,... 采用紫外/氯高级氧化工艺处理煤化工高盐废水,探讨了不同投氯量对废水中有机物去除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氧化前后紫外吸收、荧光特性和可生化性的变化。首先率定了余氯对COD测试方法的影响,发现了与氯离子影响不同的线性负干扰。结果表明,单独紫外或单独加氯对COD或DOC的作用较小,而紫外/氯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在投氯量为240 mg/L、紫外辐照时间为25 min(对应紫外剂量为6000 mJ/cm^(2))条件下,对COD、DOC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7%、52.3%和69.8%。紫外/氯工艺可以提高废水的BOD_(5)及BOD_(5)/COD值,说明该工艺不会导致出水生物毒性的增加,且废水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可转变为生物降解性良好的物质。单位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投氯量可以降低紫外/氯工艺去除单位质量COD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氯 煤化工高盐废水 余氯 cod 可生化性
原文传递
酪氨酸氯化过程中光谱变化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规律
6
作者 丁亚楠 李轶 +1 位作者 吴乾元 胡洪营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55-2559,共5页
考察酪氨酸在不同投氯量条件下氯化后的余氯,紫外吸光度值和荧光光谱,以及消毒副产物对羟基苯乙腈(4-HBC)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投氯量的增加,余氯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投氯量为0~0.5 mmolCl2/L时,增加投氯量可提高氯... 考察酪氨酸在不同投氯量条件下氯化后的余氯,紫外吸光度值和荧光光谱,以及消毒副产物对羟基苯乙腈(4-HBC)的生成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投氯量的增加,余氯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投氯量为0~0.5 mmolCl2/L时,增加投氯量可提高氯化后溶液的UV254、UV274和UV280值以及4-HBC的生成量,表明低投氯量时氯化可提高溶液中不饱和键的含量;而投氯量为0.5~1 mmol Cl2/L时,增加投氯量降低UV254、UV274和UV280值以及4-HBC的生成量,表明过量的氯亦可破坏溶液中的不饱和键。荧光光谱测试实验亦发现:在投氯量为0.05 mmol Cl2/L时,酪氨酸溶液氯化后的荧光峰强度明显增加,表明氯化可生成荧光强度较高的产物。过量的氯(0.5~1 mmol Cl2/L)则可破坏溶液中的荧光结构,降低荧光峰强度直至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消毒 酪氨酸 余氯 紫外吸光度值 三维荧光光谱 对羟基苯乙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