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5年随访结果 被引量:21
1
作者 梁昌详 昌耘冰 +4 位作者 沈梓维 詹世强 曾时兴 尹东 郑晓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2-1078,共7页
目的:分析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5年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2009年5月行手术治疗且随访不少于5年的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3例。其中50例采用黄韧带切除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 目的:分析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5年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4月~2009年5月行手术治疗且随访不少于5年的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3例。其中50例采用黄韧带切除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Coflex组),53例采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术(融合组),手术节段均为L4/5。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年及术后5年时的JOA评分、ODI及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2年及术后5年时的手术相邻节段(L3/4及L5/S1)椎间隙高度及椎间活动度;采用UCLA评分评价相邻节段退变情况;记录并发症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Coflex组随访时间为5.43±0.21年,融合组随访时间为5.52±0.28年。术后2年及5年随访时JOA评分、ODI及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2年及5年上下相邻节段椎间高度和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术后2年、5年的上位椎间活动度及术后5年下位椎间活动度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2年及5年上下位椎间活动度均大于Cofl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5年上位节段椎间高度小于术前,与Coflex组术后5年椎间高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融合组为9.4%;Coflex组再手术率为8%、融合组为5.6%,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手术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为13.2%,Coflex组为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减压、棘突间Coflex置入术治疗L4/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5年的临床疗效与传统腰椎融合术相似,且能有效避免融合手术所致的手术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过大问题,但对延缓相邻节段退变的作用有待更长期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coflex 非融合技术 后路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非融合技术:Coflex^(TM)与Wallis临床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斌 尹东 +6 位作者 王巧民 昌耘冰 詹世强 曾时兴 柯雨洪 王义生 肖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55-2458,共4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CoflexTM和Wallis棘突间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腰椎管狭窄同时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43例采用CoflexTM系统棘突间固定患者中单节段41例... 目的评价并比较CoflexTM和Wallis棘突间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腰椎管狭窄同时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例。43例采用CoflexTM系统棘突间固定患者中单节段41例,双节段2例;50例采用Wallis系统棘突间固定患者中单节段47例,双节段3例。分别采用下腰椎JOA评分系统、Oswestry残疾指数和VAS疼痛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近期疗效。结果 CoflexTM平均手术时间64.55min,平均术中失血量81.82ml;Wallis平均手术时间82.71min,平均术中失血量89.66ml。术后与术前比较,下腰椎JOA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VAS疼痛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oflexTM与Wallis两种棘突间非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WALLIS 非融合 棘突间固定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洋 徐华梓 +3 位作者 池永龙 吴立军 杨建生 陈一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首先在腰椎CT像上测量100例(男女各50例)骶骨发育正常成人S1棘突的解剖参数和Coflex假体的大小,并进行比较。然后于2007年11月~2010年2月对4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椎管减压后棘突间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按置入节段不同,分为L4/5组和L5/S1组。L4/5组患者25例,年龄33~73岁,平均50.6岁,随访17~39个月,平均25个月;L5/S1组21例,年龄34~65岁,平均48.8岁,随访16~38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术前和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手术节段椎体间背侧高度、腹侧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手术节段和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及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Pfirmann分级。结果:男性S1棘突的长、宽、高分别为20.48±5.82mm、14.94±3.56mm、18.78±5.08mm,女性分别为18.81±3.45mm、11.58±2.95mm、17.39±3.72mm;与Coflex假体比较,70例S1棘突能支撑假体,30例S1棘突过短但通过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可得到解决。两组患者均成功置入Coflex假体,L5/S1组12例因S1棘突过短而将Coflex假体倒置置入。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ODI及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体间腹侧高度、背侧高度及椎间孔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手术节段ROM均较术前减少(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以上各指标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4/5组5例、L5/S1组1例上相邻节段椎间盘MRI信号分级加重1级。结论:在椎管减压后置入Coflex动态稳定装置治疗L5/S1退变性疾病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非融合术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 coflex装置 L5/S1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植入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林宏生 张国威 +2 位作者 吴昊 刘宁 查振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棘突间Coflex装置植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符合入选和剔除标准病例92例,随机并结合病人意愿分为两组,21例采用单节段棘突间Coflex植入术(Coflex组),71例采用单节段后路... 【目的】探讨单节段棘突间Coflex装置植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符合入选和剔除标准病例92例,随机并结合病人意愿分为两组,21例采用单节段棘突间Coflex植入术(Coflex组),71例采用单节段后路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PLIF组)。统计分析两组的住院日、手术时间、失血量、组内及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的VAS腰痛评分、VAS腿痛评分、ODI功能评分、手术节段和上邻节段ROM。【结果】Coflex组平均住院日、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少于PLIF组(P<0.01);末次随访两组VAS腰痛评分、VAS腿痛评分、ODI功能评分均小于术前(P<0.01),术前、末次随访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flex组手术节段RO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末次随访PLIF组达到骨性融合,两组术前手术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Coflex组末次随访ROM明显大于PLIF组(P<0.01);末次随访Coflex组上邻节段RO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末次随访PLIF组ROM明显大于术前(P=0.02),术前两组上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末次随访PLIF组ROM明显大于Coflex组(P=0.02)。【结论】单节段棘突间Coflex装置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无明显差异,但平均住院日、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较少;棘突间Coflex装置能保留可控的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并有效减少上邻节段椎间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coflex 后路椎间融合
下载PDF
Coflex植入术与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L_(4/5)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8
5
作者 梁昌详 昌耘冰 +5 位作者 詹世强 王义生 柯雨洪 尹东 肖丹 郑晓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通过将L4/5节段Coflex植入内固定与单节段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比较,比较Coflex等非融合理念用于中年患者的优势。方法随访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在我科行L。单节段Coflex植入术与... 目的通过将L4/5节段Coflex植入内固定与单节段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比较,比较Coflex等非融合理念用于中年患者的优势。方法随访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在我科行L。单节段Coflex植入术与L4/5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年龄限制在40-60岁。其中Colfex组患者48例,融合组患者52例。统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记录术前术后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值(JOA)、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值。在术前及术后的站立侧位片上测量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在过伸过屈动力位片上测量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ODI及VAS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flex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小于融合组。Coflex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较轻。Coflex组患者术后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度与术前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组患者术后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较角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40~60岁的中年患者,单节段Coflex与融合术均能取得满意的术后疗效,但Coflex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且能有效的保护邻近节段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非融合手术 coflex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腰椎单节段棘突间Coflex^TM固定对脊柱三维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毛仲轩 江建明 +3 位作者 闫慧博 赵卫东 李勇 吴伟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单节段固定后对固定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S1段),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旋转6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测试,计算L2/3,L3/4和L4/5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装置CoflexTM单节段固定后对固定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L1~S1段),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旋转6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测试,计算L2/3,L3/4和L4/5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分别比较完整标本(a);CoflexTM固定L3/4(b);L3/4双侧部分失稳(c);c+b(d)4种状态下3个节段的活动度。结果:ROM值:L3/4前屈时状态b<a,d<c(P<0.01),后伸时状态b、d<a、c(P<0.01),旋转时状态b<a、d<c(P<0.05);L2/3和L4/5后伸时状态b、d>a、c(P<0.05),前屈及旋转时无差别(P>0.05);侧弯时3个节段4种状态下均无差别(P>0.05)。结论:CoflexTM可以限制固定节段的前屈、后伸和旋转运动,使上下各一个邻近节段后伸活动度增加,前屈和旋转活动度无变化;对侧弯活动度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生物力学 棘突间稳定装置 coflex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肇辉 李忠海 +2 位作者 付强 严宁 侯铁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比较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单纯减压及坚强固定术后各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分析Coflex系统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正常成人腰骶椎模型,及开窗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椎弓根钉棒坚强固定模型,约... 目的比较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单纯减压及坚强固定术后各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分析Coflex系统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正常成人腰骶椎模型,及开窗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椎弓根钉棒坚强固定模型,约束骶骨及髂腰韧带,施加500N预载荷和7.5Nm运动附加力,测量腰椎节段各方向的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结果 Coflex固定模型活动度和椎间盘应力分别为,植入节段(L4/5):前屈3.15°,2.571MPa,后伸1.21°,2.109MPa;上位邻近节段(L3/)4:前屈3.46°,2.001MPa,后伸2.75°,3.149Mpa;下位邻近节段(L5S1):前屈3.22°,2.681MPa,后伸2.46°,3.812MP。结论 Coflex动态固定可保留植入节段部分活动度并减低其椎间盘应力,而对相邻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 活动度 应力 棘突间 动态固定 coflex
下载PDF
下腰椎L4/5与L5/S1节段Coflex动态固定的有限元模型试验设计 被引量:4
8
作者 吴信雷 吴立军 +5 位作者 郑蓉梅 王继松 徐华梓 周洋 吴爱悯 倪文飞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7-483,共7页
目的模拟临床手术,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下腰椎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第2代中国数字化人体"男性23号"数据集平台上,选取下腰椎骶骨数字模型,运用CAX相关软件建立下腰椎及Coflex应用于下腰椎的3组有限元模... 目的模拟临床手术,探讨Coflex动态稳定装置在下腰椎L5/S1退变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第2代中国数字化人体"男性23号"数据集平台上,选取下腰椎骶骨数字模型,运用CAX相关软件建立下腰椎及Coflex应用于下腰椎的3组有限元模型(健康者下腰椎模型、Coflex固定L4/5节段模型及Coflex固定L5/S1节段模型);根据脊柱三柱加载理论和下腰椎生理运动,采用直立、前屈和后伸3种生理载荷分别进行计算、验证和对照分析。结果建立了健康者下腰椎骶骨有限元模型、Coflex固定L4/5节段有限元对照模型、以及Coflex固定L5/S1节段有限元试验模型。根据3组有限元模型对照试验的稳定性和相容性等各种生物力学指标,发现两种动态内固定方式的下腰椎具有相近的生物力学效果。结论本有限元模型对照试验的设计为研究下腰椎L5/S1节段Coflex动态固定手术提供了生物力学循证依据,对Coflex植入L5/S1节段这一新手术的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coflex装置 动态固定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固定装置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晓青 昌耘冰 +2 位作者 李梦远 何宇翔 郑秋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48,353,共6页
目的评价Coflex棘突间固定装置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随访期>5年的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5例,其中Coflex组54例,融合组6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JOA、ODI、VAS、SF-36评分;比较... 目的评价Coflex棘突间固定装置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随访期>5年的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15例,其中Coflex组54例,融合组6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JOA、ODI、VAS、SF-36评分;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增加量、椎间隙高度丢失量及Pfirrmann分级评定。结果两组间临床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椎间活动度增加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融合组椎间隙高度丢失量较Coflex组明显(P<0.01);融合组相邻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进展较Coflex组明显(P<0.05)。结论 Coflex植入术和融合术临床疗效相当,并能延缓影像学上的邻近节段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腰椎管狭窄症 非融合技术 邻近节段病变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置入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近期腰椎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
10
作者 管华清 杨惠林 +1 位作者 徐耀增 杨同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5-1578,共4页
背景: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腰椎管狭窄病例,其适应范围是否可有进一步的扩大?目的:观察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对腰椎旋转不稳的11例中年患者行Coflex内固定术... 背景: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腰椎管狭窄病例,其适应范围是否可有进一步的扩大?目的:观察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对腰椎旋转不稳的11例中年患者行Coflex内固定术,均为L4~5节段性不稳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观测影像指标包括手术前术后椎间隙中立角,过伸角,过屈角和L4~5活动度。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Coflex置入时间平均72.6min,平均出血85.7mL。术后6个月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14.45±2.42提高到21.00±2.2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4~5活动度由术前(13.18±2.04)°减少到(8.09±0.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椎棘突间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中年腰椎旋转不稳的近期疗效良好,腰椎稳定性有明显提高,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内固定 腰椎 coflex系统 不稳 棘突间
下载PDF
动态内固定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椎间孔高度恢复与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昌详 昌耘冰 +4 位作者 顾宏林 刘斌 尹东 郑晓青 黄帅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3期2065-2070,共6页
背景:近几年来国内各大医院广泛采用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并通过随访治疗后椎间孔高度的变化及内固定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来探... 背景:近几年来国内各大医院广泛采用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并通过随访治疗后椎间孔高度的变化及内固定后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来探讨椎间孔撑开高度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行Coflex植入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随访患者的椎间孔的高度、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记录患者内固定治疗前、治疗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ODI及目测类比评分值。结果与结论:内固定治疗后患者的椎间隙前缘高度、椎间隙后缘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内固定前均有明显的增高,治疗后1周内复查的X射线平片显示椎间孔及椎间隙高度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各高度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同程度的下降。在平均内固定后26.4个月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较内固定前的高度仍具有显著差异。根据ODI功能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3个月即可见患者功能明显改善,在内固定后1年左右进一步改善,腰椎功能恢复效果达到最佳,末次随访时ODI评分值与内固定后1年随访值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轻中度腰椎管狭窄症可取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其治疗的效果主要来自于术中对硬膜及神经根的减压,而Coflex对椎间孔高度的恢复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会逐渐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coflex 椎间孔高度 椎间隙高度 腰椎退变性疾病 内固定 非融合手术
下载PDF
Quadrant微创系统下Coflex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海栋 付强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摘除后患者Quadrant微创系统操作下,安装Coflex系统可实现脊柱外科手术的微创性及非融合性。文中探讨采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摘除后患者Quadrant微创系统操作下,安装Coflex系统可实现脊柱外科手术的微创性及非融合性。文中探讨采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操作下Coflex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均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L3/L4椎间盘突出症10例,L4/L5椎间盘突出症8例。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活动度(range of lumbar motion,ROM)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均大于半年,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时与术前相比,VAS、ODI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保持了良好的腰椎活动度(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Quadrant微创系统可以在微创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同时保护责任节段的活动幅度,并可以安全有效地放置脊柱非融合固定系统,患者获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微创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coflex棘突间固定 微创手术 非融合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8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进 刘浩 +2 位作者 李涛 曾建成 李光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9-1582,共4页
背景:近年来脊柱非融合技术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与争论的热点。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作为腰椎后路非融合器材,国外虽已应用较长时间,但国内尚处于试用阶段。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适应证,并对其早... 背景:近年来脊柱非融合技术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与争论的热点。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作为腰椎后路非融合器材,国外虽已应用较长时间,但国内尚处于试用阶段。目的:探讨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适应证,并对其早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2008-10/2010-06使用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31例,对其中随访超过1年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式均为后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置入;1例患者术中置入2枚Coflex。治疗前及各次随访时均对患者进行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量表、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及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并测量治疗前后、各次随访时腰椎前屈后伸位置入节段及其上下节段活动范围、Colfex上下极板夹角及置入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与结论: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功能量表评分、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均获显著改善;治疗前后置入节段椎间高度及其上下节段椎间活动度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flex上下极板夹角在过伸位较中立位显著增大(P<0.05)。提示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等腰椎退变性疾病安全有效,在腰椎后伸时能够有效分担载荷,同时对腰椎生理活动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护腰椎功能,早期临床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突间弹性固定 coflex 动力重建 腰椎退变性疾病 硬组织植入物
下载PDF
自制骨刀潜行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4
作者 胡松峰 凌义龙 +3 位作者 方国华 夏炳江 边俊 谢峰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570-571,574,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骨刀潜行椎管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制骨刀椎管潜行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对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Coflex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 目的观察自制骨刀潜行椎管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制骨刀椎管潜行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对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Coflex组),另选取同期行传统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50例作为对照(传统PL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6~58个月,平均44个月。Coflex组患者与传统PLIF组相比,术后末次随访时J OA评分及术后改善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采用自制骨刀潜行椎管减压结合Coflex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在功能方面并不逊色于传统减压融合手术,且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coflex 非融合技术 潜行减压
下载PDF
棘突间植入物Coflex与PLIF术式治疗节段性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缪烨 杨同其 +1 位作者 徐耀增 姜为民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4期20-21,共2页
目的:对置入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Coflex与PLIF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分析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行手术治疗,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相对完... 目的:对置入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Coflex与PLIF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分析手术疗效。方法:对18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伴有腰椎不稳的患者行手术治疗,临床及相关影像学资料相对完整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研究,随访时间为2~14个月,平均(5.33±3.69)个月。术前和术后分别用ODI指数、JOA评分评价,并评价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术后ODI指数较术前明显下降、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两种手术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手术均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两者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PLIF coflex
下载PDF
Coflex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患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叶 徐耀增 +3 位作者 耿德春 姜为民 杨同其 杨惠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 比较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coflex system)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接受coflex治疗患者... 目的 比较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coflex system)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接受coflex治疗患者45 例,男22 例,女23 例,年龄29~70 岁;接受PLIF治疗患者50 例,男24 例,女26 例,年龄31~75 岁.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疼痛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和动力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及邻近上下节段活动度.结果 手术时间coflex组(66.8±4.8) min,PLIF组(117.8±7.2) min;术中出血coflex组(78.9±7.4) mL,PLIF组(134.2±11.3)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及末次随访coflex组VAS、ODI、JOA评分与PLI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手术节段(L4~5)活动度coflex组(7.47±1.66)°,PLIF组(1.07±0.53)°;邻近节段L3~4、L5S1活动度,coflex组(10.42±2.19)°、(8.07±1.68)°,PLIF组(11.86±2.88)°、(9.12±2.0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coflex组有2 例腰痛,1 例下肢麻木;PLIF组有3 例腰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融合动态稳定技术可以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前提下取得与融合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并且由于植入后对邻近节段的应力小,减少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和复发可能,可以替代腰椎融合术治疗轻中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动态稳定 非融合 融合 腰椎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萌萌 唐海 +5 位作者 贾崇哲 贾璞 陈浩 包利 冯飞 李锦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34-36,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疗效。方法在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疗效。方法在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I)中检索Coflex手术和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对照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表(ODI)评分、腰推节段活动度(ROM)评分。使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研究,包括613例患者,其中Coflex组274例、PLIF组3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组ODI评分(WMD=-0.01,95%CI:-0.43~0.41)、VAS评分(WMD=-0.11,95%CI:-0.23~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Coflex组ROM评分优于PLIF组(WMD=6.20,95%CI:5.81~6.60)。结论 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疗效相当,但前者在腰椎活动度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动态稳定 非融合 融合 腰椎退行性病变 Meta分析
下载PDF
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柏杉 孙启才 +2 位作者 陈天国 茹选良 牟永忠 《中医正骨》 2012年第6期54-55,58,共3页
目的:观察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55~78岁,中位数67岁。术前平均行走距... 目的:观察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55~78岁,中位数67岁。术前平均行走距离<500 m者15例,500 m<平均行走距离<1 000 m者7例。CT及MRI检查示:所有患者腰椎间盘均变性及突出,椎间隙及椎管狭窄,伴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致明显的侧隐窝狭窄,过伸、过屈位无明显腰椎不稳定。病变节段:L3~L44例,L4~L518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法评价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0±15)min,出血量(100±10)mL。切口均甲级愈合。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7±1.6)分降至术后(3.4±1.4)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由术前(12.5±1.7)分升至术后(23.9±2.3)分;椎间隙背侧高度由术前(7.89±1.12)mm升至术后(10.91±1.26)mm;椎间隙腹侧高度由术前(14.67±1.58)mm升至术后(15.22±1.54)mm;手术节段相邻上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1.8°±1.47°,术后10.1°±1.9°;手术节段相邻下一节段椎体间活动度术前12.09°±1.23°,术后11.9°±1.5°。结论:Coflex系统结合有限椎管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内固定器 coflex 系统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20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晓东 雷堃 +2 位作者 张旭 白广超 李宽新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803-1807,共5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对比来观察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通过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对比来观察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行手术治疗的病人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3例采用Coflex非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TLIF手术治疗。收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6、12、24个月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分数(JOA)评分,及复查腰椎四位X线片(正位、侧位、过伸位、过屈位)测量手术节段及其邻近上一节段腰椎主动活动范围(ROM),分析两组手术的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9.5±8.1)min,术中出血量(287.8±11.0)mL,住院天数(8.1±1.5)d;对照组手术时间(117.6±13.4)min,术中出血量(381.7±14.2)mL,住院天数(12.5±1.9)d,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术后疗效果上,两组ODI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26.4±5.8)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3.9±1.2)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27.0±4.6)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4.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0,P=0.728);两组JOA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9.0±3.6)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7.1±3.3)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9.3±2.8)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7.2±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30,P=0.976);两组VAS比较,观察组术前评分为(7.9±1.4)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9±0.9)分;对照组术前评分为(7.9±0.7)分,末次随访中评分为(2.9±1.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5,P=0.839);在腰椎主动活动范围上,观察组术前与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120),手术上一节段的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6,P=0.129);而对照组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3,P<0.01),手术上一节段的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1,P<0.01)。结论腰椎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与TLIF同样的疗效,并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及住院时间较短的优势,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同时相对于TLIF在保存相关腰椎主动活动范围上有较好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临近节段退变 棘突间置入coflex系统 腰椎
下载PDF
Coflex非融合固定术棘突间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齐芳 周少波 +1 位作者 李民 朱六龙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0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Coflex非融合固定植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应用Coflex植入治疗、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其手术方法、术中评估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Coflex手术的手术时间(70.02... 目的探讨Coflex非融合固定植入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分别应用Coflex植入治疗、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对其手术方法、术中评估及疗效进行总结。结果Coflex手术的手术时间(70.02±8.67)min和出血量(181.46±16.59)ml均明显低于P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09、3.01,P均<0.05),而与单纯腰椎间盘摘除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34、0.24,P均>0.05)。JOA评分中Coflex组优良率为94.32%,高于单纯摘除髓核组89.55%,略低于PLIF组为95.2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11、1.26,P均>0.05)。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棘突骨折等并发症。结论Coflex固定术能减少手术创伤,并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腰椎管狭窄症 动态固定装置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