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7A1基因变异致新生儿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毛利丹 陈珊珊 叶科军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15期63-64,共2页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遗传相关性皮肤病,临床罕见,男女均可发病^([1])。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受到机械性损伤后出现水疱、大疱,触之破溃,随之出现表皮大片剥脱,皮损多发生于四肢末端及关节部位,严重者水疱不仅局限于表面皮肤,亦可累及体...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遗传相关性皮肤病,临床罕见,男女均可发病^([1])。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受到机械性损伤后出现水疱、大疱,触之破溃,随之出现表皮大片剥脱,皮损多发生于四肢末端及关节部位,严重者水疱不仅局限于表面皮肤,亦可累及体内的软组织(黏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下载PDF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3例患者的COL7A1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3
2
作者 许桂文 林志淼 +7 位作者 尹菁华 汪慧君 冯程 张洁 潘敏 陈官芝 杨勇 汤占利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检测3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COL7A1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提取3例患者及其相关亲属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基因检测发现3例患者共有5个突变位点,包括2个错义突变(p... 目的检测3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COL7A1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提取3例患者及其相关亲属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基因检测发现3例患者共有5个突变位点,包括2个错义突变(p.P2232L与p.G1531E),2个无义突变(p.R2492*与p.R2777*)和1个剪切位点突变(ds IVS6+2T>C),其中p.P2232L,p.G1531E,ds IVS6+2T>C这三个突变位点未曾报道。结论上述突变可能参与了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COL7A1基因双杂合突变致母子同患胫前型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研究
3
作者 廉佳 王莹 +1 位作者 林杨杨 李钦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母子同患胫前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的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对母子同患胫前型DEB进行病历资料以及基因分析,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医学全外显子组检测,并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74... 目的探讨母子同患胫前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的基因分型情况。方法对母子同患胫前型DEB进行病历资料以及基因分析,应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医学全外显子组检测,并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及其母亲74号外显子上COL7A1基因存在c.6181-1_6197dup与c.6199G>A双杂合突变;结合先证者临床表现、家系调查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胫前型显性DEB。结论74号外显子上COL7A1基因的c.6181-1_6197dup与c.6199G>A这个双杂合突变可致胫前型显性DEB,扩展了COL7A1基因突变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型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型 col7a1基因 基因分型
下载PDF
COL7A1基因致病变异所致新生儿期大疱表皮松解症28例病例系列报告 被引量:5
4
作者 陆效笑 陆春梅 +6 位作者 王来栓 程国强 王慧君 周文浩 吴冰冰 杨琳 汪吉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了解COL7A1基因导致的大疱表皮松解症(EB)的致病变异谱,以及热点致病变异,并初步分析COL7A1基因的不同遗传模式与新生儿期皮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大疱表皮松解症,且高通量测序... 目的了解COL7A1基因导致的大疱表皮松解症(EB)的致病变异谱,以及热点致病变异,并初步分析COL7A1基因的不同遗传模式与新生儿期皮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大疱表皮松解症,且高通量测序检测到COL7A1基因致病变异/可疑致病变异的患儿。对于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表型-基因型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患儿28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 5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 23例,皮损、皮肤缺失和其他临床发现在AD和AR模式E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模式EB疾病起始期的皮肤病变累及部位与疾病极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8,P=0.414);AR模式EB疾病起始期的皮肤病变累及部位与疾病极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96,P<0.01);疾病起始期和疾病极期AD模式EB与AR模式EB的皮肤病变累及百分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131和0.071)。共检测到COL7A1基因的54个变异位点,包括30个(55.6%)已知致病变异,21个新发致病变异,3个临床意义不明,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变异位点分别是c.8569G>T(p.E2857X) 4例、c.36253636delinsC(p.S1209Lfs*6) 3例、c. 40894090delinsC (p. P1364Lfs*35) 3例。结论不同遗传模式(AR或AD)下COL7A1基因致病变异导致的新生儿期EB,皮损、皮肤缺失和其他临床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模式EB疾病极期较起病初期皮肤病变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7a1基因 大疱表皮松解症 新生儿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下载PDF
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COL7A1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桐 项蕾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9-452,共4页
目的:研究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Pr)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荧光学检查。提取患者及相关亲属外周血DNA,以100例无关正常人外周血DNA作对照,应... 目的:研究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Pr)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荧光学检查。提取患者及相关亲属外周血DNA,以100例无关正常人外周血DNA作对照,应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行测序。结果:皮损病理学检查见表皮下水疱,伴数个表皮样囊肿(粟丘疹)形成。患者COL7A1基因出现c.G6235A杂合突变,导致编码Ⅶ型胶原的多肽链发生p.G2079R突变。其父母及弟弟未检出同位点突变,故该病例为散发患者。100例无关正常人对照的COL7A1基因均未发现该位点异常。结论:c.G2079R是引起该家系中患者发生DEB-Pr的特异突变,而非多态性变化,且为de novo突变。该位点突变在国内尚无先例报道,故本研究进一步补充了目前显性遗传DEB-Pr(DDEB-Pr)的突变位点库,并为患者及其家属遗传咨询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营养不良型 痒疹样 col7a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家系COL7A1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被引量:2
6
作者 邵霞 丁颖果 +2 位作者 朱宇宁 陆原 方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1-885,共5页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DEB)1家系的致病基因COL7A1基因突变位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扩增反应及双向直接测序的方法对DDEB家系中2例不同表型的患者进行COL7A1基因突... 目的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DEB)1家系的致病基因COL7A1基因突变位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扩增反应及双向直接测序的方法对DDEB家系中2例不同表型的患者进行COL7A1基因突变检测,以家系中的2例健康者及5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个体作对照。确定致病突变后,对家系中的2例高危胎儿分别进行了产前遗传学分析和胎儿绒毛组织DNA产前诊断。结果该家系2名不同表型患者COL7A1基因的87号外显子第6859位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c.6859G>A,p.Gly2287Arg),家系中健康对照及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个体均未发现该突变。先证者姐姐怀孕4周,被证明未携带致病突变,继续妊娠并诞生一个健康男婴。先证者配偶怀孕11周,产前诊断胎儿携带与患者相同的突变。先证者夫妇选择治疗性引产术后,取胎儿皮肤标本行基因诊断,结果与产前诊断相同。结论甘氨酸替代突变c.6859G>A,(p.Gly2287Arg)是该DDEB家系的致病原因,同一家系患者呈现不同表型。COL7A1基因分析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进行DDEB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有利于指导生育健康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基因诊断 产前诊断
下载PDF
COL7A1基因突变导致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昉明 陈彰圣 +1 位作者 钟明艳 李宏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研究1例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DEB)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取皮损行病理学、电镜检查,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行基因检查。结果皮肤病理学检查见表皮下水疱。电镜检查见表皮基底与表皮连接松解。患儿COL7A... 目的研究1例营养不良型大疱表皮松解症(DEB)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取皮损行病理学、电镜检查,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行基因检查。结果皮肤病理学检查见表皮下水疱。电镜检查见表皮基底与表皮连接松解。患儿COL7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结论患儿其父源基因突变为c.3157delG;母源基因突变为c.846+2T>C。2个位点突变尚未见先例报道,故本研究进一步补充了目前DEB的突变位点库,并为患儿及其家属遗传咨询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型 大疱性 表皮松解 col7a1基因突变 病理学检查 电镜检查
下载PDF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COL7A1基因突变研究
8
作者 王忠 刘炼庆 +1 位作者 凌宏忠 杨俊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378-379,共2页
目的探讨一个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家系基因的突变。方法提取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患者及家族成员的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COL7A1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并进行双向直接测序,用PCR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家系的... 目的探讨一个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家系基因的突变。方法提取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患者及家族成员的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COL7A1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邻近的剪切点并进行双向直接测序,用PCR检测突变位点从而进一步确定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发现患者COL7A1基因的一条等位基因第2号外显子上存在S48P的错义突变,而另一条等位基因第27号外显子上存在3625del11缺失突变,造成编码区阅读框架的移位,最终导致蛋白终止密码(PTC)的生产。结论COL7A1基因的缺失突变和错义突变引起该患者临床症状的特异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癣 表皮松解 突变 编码Ⅶ型胶原的col7a1基因
下载PDF
一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懈症家系COL7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艳梅 董双双 +4 位作者 曹靓磊 郭利伟 张咏鹤 李茜 杨保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检测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懈症(DEB)家系的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分析该家系成员COL7A1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内含子序列,并与50名健康个体及Gen Bank数据库中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有... 目的:检测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懈症(DEB)家系的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分析该家系成员COL7A1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内含子序列,并与50名健康个体及Gen Bank数据库中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有意义突变。结果:在该家系COL7A1基因上共发现了5个突变位点,包括1个插入突变、1个错义突变和3个同义突变。COL7A1基因第13号外显子上存在1个插入突变c.1731_1732ins A,造成编码区阅读框架的移位,最终导致蛋白终止密码的产生。COL7A1基因第73号外显子上第6 016位的G错义突变为A,即c.6016G→A(p.G2006S)。其余3个同义突变分别为COL7A1基因上的c.1641G→T、c.5451A→G和c.5508G→C。结论:COL7A1基因的插入突变c.1731_1732ins A和错义突变c.6016G→A(p.G2006S)可能是该DEB家系患者临床表型的病因,其中c.1731_1732ins A为新发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懈症 突变类型 col7a1基因
下载PDF
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COL7A1基因突变分析
10
作者 祝玉 吴玮 +4 位作者 谢锦莹 周顺婷 黄闽嘉 罗志强 周书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年第9期607-613,共7页
目的: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由编码Ⅶ型胶原的基因(COL7A1基因)突变引起。本文对DEB一家系COL7A1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方法:对先证者进行DNA全外显... 目的: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DEB)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疾病,由编码Ⅶ型胶原的基因(COL7A1基因)突变引起。本文对DEB一家系COL7A1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方法:对先证者进行DNA全外显子测序,用Sanger测序验证其胞妹的COL7A1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及其患病胞妹的COL7A1基因型一致,外显子86上的点突变:c.6761G>A;p.Gly2254Glu。结论:新发现一个DEB家族中COL7A1基因外显子86上的一个突变位点,目前在国内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痒疹型 col7a1基因 错义突变
下载PDF
中欧地区COL7A1基因高发的第425位碱基A→G剪接位点突变和新发现的突变:对未来进行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突变检测的意义
11
作者 Csikászik A. M. Csikós M. +1 位作者 Szocs H.I. 李政霄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8期16-17,共2页
Background: Mutations in the type VII collagen gene (COL7A1) are responsible for dominant and recessive forms of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DEB). These mutations are usually specific for individual families; on... Background: Mutations in the type VII collagen gene (COL7A1) are responsible for dominant and recessive forms of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DEB). These mutations are usually specific for individual families; only a few cases of recurring mutat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Objectives: Forty- three unrelated Hungarian and Germa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DEB phenotypes were screened for novel and recurrent COL7A1 mutations. Methods: All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based on clinical and genetic findings,skin immunofluorescent antigen mapping,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ies. Mut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amplification of genomic DNA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using COL7A1- specific primers, heteroduplex analysis, and direct nucleotide sequencing.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was used for family screening and mutation verification. Result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 the splice- site mutation 425A → G was observed frequently, in 11 of 86 alleles (12- 8% ), once in homozygous form and in nine cases in heterozygous form. One of 100 control alleles from clinically unaffected individuals also carried the mutation. We also identified three novel mutations: the 976- 3C → A splice- site mutation, and the 4929 del T and 8441- 15del20 deletions. Conclusions: High recurrence of the splice- site mutation 425A → G in central European patients with DEB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designing COL7A1 mutation detection strategies. Reporting of three novel COL7A1 mutations in this study further emphasizes the molecular heterogeneity of DEB and provides more information for studies on genotype- phenotype correlations in different DEB sub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7a1基因 剪接位点突变 营养不良性 突变检测 基因突变 电镜检查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抗原 扩增基因 遗传学检查
下载PDF
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COL7A1基因错义突变分析
12
作者 余林洪 王怀玉 +4 位作者 朱长华 董琳馨 吴保凤 林立航 肖学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检测1个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先证者男,20岁,自出生后四肢反复出现水疱、破溃、色素沉着、瘢痕、指(趾)甲变形等。该家系3代共5例患者,均有典型皮损。提取该家系14名成员(包括5例患者)和100名无亲... 目的检测1个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先证者男,20岁,自出生后四肢反复出现水疱、破溃、色素沉着、瘢痕、指(趾)甲变形等。该家系3代共5例患者,均有典型皮损。提取该家系14名成员(包括5例患者)和100名无亲缘关系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选定相关的突变位点,在家系中用Sanger测序验证该突变位点。结果基因测序示,先证者及其他4例患者COL7A1基因的第107号外显子均存在错义突变(c.7885G>A),导致第2629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p.G2629R),9名健康亲属和100名健康对照未发现该突变。该家系中该突变与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共分离,在Pubmed、HGMD、ClinVar等多种数据库查询未见收录,考虑该突变为新发错义突变,其编码的氨基酸改变VI型胶原蛋白结构,从而影响蛋白功能。结论在该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COL7A1基因107号外显子发现了新的错义突变,扩展了COL7A1基因突变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性 DNA突变分析 col7a1基因 错义突变
原文传递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COL7A1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宁 郭宏湘 +5 位作者 孔祥东 史惠蓉 杨昀 吴庆华 赵振华 江淼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 分析2个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家系致病基因COL7A1基因突变位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COL7A1基因分析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全基因捕获新一代测序(NGS)对2013年10月和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个... 目的 分析2个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家系致病基因COL7A1基因突变位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COL7A1基因分析用于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全基因捕获新一代测序(NGS)对2013年10月和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个DEB家系中2例先证者COL7A1基因进行全基因突变检测,获得变异序列后,针对所检出变异序列进行PCR扩增后Sanger双向测序对2个DEB家系中2例先证者及其父母和100名健康个体的COL7A1基因序列进行突变验证分析,确定致病突变后,对其中1个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孕早期产前诊断.结果 共发现4种COL7A1基因突变:c.5230G >T (p.E1744X)、c.5932C >T (p.R1978X)、c.5605-10 T>G(IVS66-10 T>G)、c.8305-1G>A(IVS110-1G>A).其中p.E1744X、IVS66-10 T>G和IVS110-1G>A为国际首次报道的突变.家系1中先证者携带COL7A1基因p.E1744X和p.R1978X无义突变,父母分别为杂合突变携带者;家系2中先证者携带COL7A1基因IVS66-10T>G和IVS110-1G >A剪接区突变,父母分别为杂合突变携带者;100名健康个体未检测到上述突变.家系1中产前诊断胎儿携带与其先证者相同的突变为受累胎儿,胎儿父母选择治疗性引产术后,取胎儿标本行基因诊断,结果与产前诊断相同.结论 COL7A1基因突变是该2个DEB家系的致病原因,NGS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可以快速且准确地进行该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性 产前诊断 新一代测序 Sanger测序 col7a1基因
原文传递
三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COL7A1基因突变 被引量:4
14
作者 汤占利 林志淼 +4 位作者 陈官芝 谭燕红 郁博 杨勇 李春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检测3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3例患者临床资料,取患者皮损行透射电镜检查。提取3例患者及其相关亲属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病例1... 目的检测3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3例患者临床资料,取患者皮损行透射电镜检查。提取3例患者及其相关亲属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病例1及2有家族史,病例3为散发患者。病例1和3皮损透射电镜显示部分区域锚纤维丝轻度减少,病例1可见致密板下裂隙。病例1、2、3的COL7A1基因分别出现c.G6734T、c.G6859A及c.G5318T杂合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发生p.G2245V、P.G2287R和p.G1773V突变。突变在病例1和2家族中的患者均呈现共分离现象。病例3父母未带有类似突变。150例无关正常人对照均未发现这三种突变。结论COL7A1的p.G2245V、P.G2287R和p.G1773V甘氨酸替代突变可能是引起这3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临床表型的病因,其中P.G2245V、P.G1773V为两种未报道过的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松解 大疱性 营养不良性 突变 col7a1基因
原文传递
COL7A1基因在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突变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党宁宁 逄曙光 +2 位作者 初晶学 Dedee Murrell 李春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89,共6页
目的探讨COL7A1基因在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中突变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14例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皮肤活检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COL7A1基因突变筛查。结... 目的探讨COL7A1基因在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中突变的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14例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皮肤活检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COL7A1基因突变筛查。结果显性遗传型中的3个家系为COL7A1基因错义突变所致,泛发性隐性遗传型中4个家系结合了两个提前终止密码子突变,另外3个结合一个提前终止密码子和剪切位点或甘氨酸错义突变,3个局限性隐性遗传型家系则由提前终止密码子和错义突变引起。结论显性遗传型由甘氨酸错义突变所致,隐性遗传型则包括无义突变、剪切位点突变、插入或缺失突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7a1基因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突变
原文传递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4例COL7A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舟 徐哲 +3 位作者 王珊 徐教生 韩晓锋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53-658,共6页
目的分析4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患儿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情况。方法收集4例RDEB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使用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多基因芯片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致病基因位点后,采用Sanger测序法... 目的分析4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患儿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情况。方法收集4例RDEB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使用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多基因芯片进行高通量测序,确定致病基因位点后,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双向验证。结果4例患儿基因检测均显示COL7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共8个突变位点。例1为中度泛发型RDEB,存在父源c.7828C>T和母源c.448G>A突变;例2为中度泛发型,存在父源c.3625_3635del和母源c.2726_2728del突变;例3为局限型,存在父源突变c.682+1G>A和等位基因突变c.5532+1G>A,其父母外周血DNA未发现c.5532+1G>A突变;例4为重度泛发型,存在父源c.5196delC和母源c.500_501insAGGG突变。其中c.2726_2728del和c.5196delC突变既往未见报道。结论4例RDEB患儿均存在COL7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可能为其致病原因。其中,双等位基因移码突变携带者的表型重于双等位基因剪切位点、错义和无义、移码和氨基酸缺失及插入组成的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DNA突变分析 表型 col7a1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两个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COL7A1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哲 林志淼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15-819,共5页
目的 检测2个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COL7A1基因突变情况,并在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时进行胎儿产前诊断。方法 收集2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全... 目的 检测2个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COL7A1基因突变情况,并在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时进行胎儿产前诊断。方法 收集2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全部118个外显子并测序;用10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外周血作对照。确定致病突变后,在患儿母亲再次妊娠时,羊膜腔穿刺术获取羊水细胞。分别自直接抽提的羊水细胞以及培养后的羊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和测序,检测COL7A1基因突变,同患儿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行产前诊断。胎儿娩出后抽取静脉血,检测COL7A1基因突变。所有测序结果都经过双向测序验证。结果 2例患儿均发现COL7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1 COL7A1基因存在c.5453G 〉 A及c.6781C 〉 T复合杂合突变,分别导致编码氨基酸发生p.G1818D突变和产生提前终止密码p.R2261Efs*25,其中c.5453G 〉 A来自父亲,c.6781C 〉 T来自母亲。例2 COL7A1基因存在c.6205C 〉 T及c.8272_8272delG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编码蛋白发生p.R2069C及p.V2758Sfs*28复合杂合突变,其中c.6205C 〉 T来自父亲,c.8272_8272delG来自母亲。2例患儿的母亲再次怀孕时所取羊水细胞及羊水培养细胞均未测到患儿所携带的COL7A1基因突变。胎儿出生后皮肤黏膜正常,无水疱,基因检测亦未发现患儿所携带的COL7A1基因突变。结论 2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儿均存在COL7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并成功在2例患儿的母亲再次妊娠时进行了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产前诊断 DNA突变分析 胶原Ⅶ型 col7a1基因
原文传递
COL7A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所致的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雪 李昊 +3 位作者 刘红彦 侴海燕 李涛 周武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45-448,共4页
目的对1个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方法利用PCR-Sanger测序技术检测患者COL7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区的潜在变异,之后进行家系验证及产前基因诊断。结果Sanger测序显示患者COL7A1基因存在c.728... 目的对1个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方法利用PCR-Sanger测序技术检测患者COL7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区的潜在变异,之后进行家系验证及产前基因诊断。结果Sanger测序显示患者COL7A1基因存在c.7289delC(p.Pro2430Glnfs*36)及c.7474C>T(p.Arg2492*)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在100名健康对照中未检测到上述变异。产前诊断胎儿COL7A1基因c.7289位置未见变异,c.7474位置存在C>T杂合变异,判断为携带者。结论明确了1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COL7A1基因的致病性变异,并成功进行了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产前诊断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COL7A1基因复合杂合突变致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家系研究
19
作者 张琼 于建斌 +1 位作者 刘莉娜 余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1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 分析1例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例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先证者)及其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先证者父亲病逝),提... 目的 分析1例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临床表型,探讨该家系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例常染色体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先证者)及其家系临床资料。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先证者父亲病逝),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先证者皮肤病相关基因各外显子编码区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变异位点,采用PCR-Sanger测序法验证致病性突变情况。应用软件分析剪接突变、错义突变位点保守性及致病性。结果 先证者临床表现为双手背、腹部及双足多发红色斑块、结痂,瘙痒明显,指/趾甲营养不良及脱落,口腔舌体黏膜白斑;血清总蛋白、球蛋白、IgG水平升高,自然杀伤细胞绝对数、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数降低;心电图示多导联ST-T改变;家系3代仅先证者1人患病。先证者存在COL7A1基因c.841_846+1dup和c.5560G>A(p.Gly1854Arg)复合杂合突变;母亲存在c.5560G>A(p.Gly1854Arg)突变;c.841_846+1dup为剪接突变,突变导致6号外显子3′端正常供体剪接位点丢失,并在下游7 bp处激活形成新的供体剪接位点,使7号外显子发生提早终止密码子,此突变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未收录,为新突变。c.5560G>A(p.Gly1854Arg)为错义突变,65号外显子编码区第5 560位核苷酸由鸟嘌呤突变为腺嘌呤,编码蛋白第1 854位甘氨酸突变为精氨酸,COL7A1编码蛋白在多个物种第1 854位甘氨酸序列中呈完全保守,该突变具有致病性。根据先证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基因检测及家系特征,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结论 COL7A1基因c.841_846+1dup和c.5560G>A(p.Gly1854Arg)复合杂合突变是该先证者临床表型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临床表型 col7a1基因突变 口腔黏膜白斑
原文传递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COL7A1基因变异
20
作者 邵依 王建波 +4 位作者 张莎莎 窦进法 王晨 张守民 李振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对1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DEB-Pr)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基因变异,再用Sanger测序验证。对变... 目的对1个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pruriginosa,DEB-Pr)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基因变异,再用Sanger测序验证。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COL7A1基因均存在c.4128delT(p.Pro1376fs)移码杂合变异和c.8234G>A(p.Arg2745Gln)错义杂合变异,两变异分别来自患者母亲和父亲。其中c.4128delT(p.Pro1376fs)变异为未报道的变异,参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评级指南提示其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PP4),c.8234G>A(p.Arg2745Gln)变异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2+PM3+PP1+PP4)。结论COL7A1基因c.4128delT和c.8234G>A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本家系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扩展了COL7A1的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基因 临床表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