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疫情期间西安市北郊PM_(2.5)化学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祝颖 罗静期 +4 位作者 刘焕武 沈振兴 李业鑫 刘言正 周勇 《中国粉体技术》 CAS CSCD 2021年第6期37-49,共13页
为研究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细颗粒物(PM_(2.5))化学组分及来源,于2020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利用在线监测仪器对西安市北郊PM_(2.5)化学组分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NO^(-)_(3)、SO^(2-)_(4)、NH^(+)_(4)是水溶性离子中最主要... 为研究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细颗粒物(PM_(2.5))化学组分及来源,于2020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利用在线监测仪器对西安市北郊PM_(2.5)化学组分进行连续观测。结果表明:NO^(-)_(3)、SO^(2-)_(4)、NH^(+)_(4)是水溶性离子中最主要的成分,且水溶性离子呈中性偏碱性;相比新冠疫情管控前(PC),新冠疫情严管期(DC)的PM_(2.5)、CO、SO_(2)、NO_(X)、元素碳、NO^(-)_(3)及SO^(2-)_(4)的质量浓度降幅分别为10.56%、21.89%、13.40%、65.98%、9.54%、29.69%和10.04%,且NO^(-)_(3)与SO^(2-)_(4)质量浓度比值降幅为29.41%;通过有机碳与元素碳质量浓度比值分析,含碳组分物质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源;二次有机碳是逐渐复工期(GW)、全面复工期(AW)有机碳的主要来源,一次有机碳是PC、DC阶段有机碳的主要来源;通过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源解析结果表明,PC、DC、GW阶段首要污染源为燃煤源(64.00%),AW阶段建筑及扬尘贡献值最大(61.34%),原因是管控措施DC阶段机动车源减少3.20%,工业工艺源减少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细颗粒物 水溶性离子 碳组分 源解析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期肺功能及胸部CT随访
2
作者 陈光裕 蔡志刚 +12 位作者 阎锡新 魏蕴卿 喻昌利 徐锋 张志华 王瑜玲 樊峰萍 尹福在 崔朝勃 张玲 张庆 刘政 吕广波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427-42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期肺功能及胸部CT随访结果,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年1月3日至3月2日于邢台市第二医院救治并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患者出院后3~4个... 目的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期肺功能及胸部CT随访结果,为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2021年1月3日至3月2日于邢台市第二医院救治并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患者出院后3~4个月的胸部CT结果67例,患者出院后3~4个月肺功能结果59例,根据在院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普通型组、重型组(含重型及危重型),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随访患者中重型组平均年龄>其他2组(P=0.003),其男性占比较高(80.0%vs 20.0%);伴有基础疾病比例最高为高血压,重型组伴有基础疾病比例较非重型组高但除冠心病(P=0.013)外,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患者3~4个月随访中患者肺通气功能正常89.8%(53/59),患者弥散功能正常83.1%(49/59),重型组患者肺通气功能及弥散功能异常的患者占比较高;患者胸部CT未遗留明显异常61.2%,其余患者胸部CT最常见的异常影像学表现为条索影及磨玻璃影。结论大部分COVID-19康复期患者肺功能及胸部CT已恢复正常,说明肺部病变是可逆的,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肺功能及影像学异常,且与在院时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功能 胸部CT 随访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创伤骨科手术麻醉方式选择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秀丽 李龙 +4 位作者 贺恬怡 李昭 吴川 朱燕宾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回顾性比较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与2019年同期非疫情期间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的异同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3月1日(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及2019年2月4日至2019月3月14日(2019... 目的回顾性比较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与2019年同期非疫情期间创伤骨科手术患者麻醉方式选择的异同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3月1日(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及2019年2月4日至2019月3月14日(2019年农历同期)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手术患者手术麻醉方式。两个时间段的患者又分别根据年龄将其分为≥65岁年龄组及<65岁年龄组。对比两个时期总体及各年龄段手术麻醉方式的异同及完成麻醉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结果2020年疫情期间共完成创伤骨科手术285例,与2019同期(784例)相比下降63.7%;≥65岁的老年骨折手术患者2020疫情期间占比29.5%(84/285),较2019年同期占比18.1%(142/784)明显增加。与2019年同期非气道管理麻醉的患者占比[38.3%(300/784)]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56.5%(161/285)]显著增高,其中≥65岁年龄组患者分别为41.6%(59/142)和71.4%(60/84),两个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疫情期间椎管内麻醉[36.5%(104/285)]、静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4.9%(14/285)]较2019年同期[25.5%(200/784)、0.3%(2/784)]均显著增高,2020年疫情期间喉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27.7%(79/285)]较2019年同期[48.9%(383/78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年龄组患者中,2020年疫情期椎管内麻醉[48.8%(41/84)]、静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10.7%(9/84)]较2019年同期[29.6%(42/142)、0]显著增高,2020年疫情期间喉罩/+外周神经阻滞麻醉[21.4%(18/84)]较2019年同期的[47.9%(68/14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019年同期椎管内麻醉操作时间[(6.2±0.4)min]及插管/+阻滞操作时间[(7.4±0.4)min]相比,2020年疫情期间[(12.6±0.4)min、(13.2±0.3)min]均有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20年COVID-19疫情期间,麻醉方式以不影响呼吸道的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静脉麻醉等非气道管理为主,可能由于其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避免与COVID-19所致呼吸系统疾病相混淆;且麻醉时间较2019年同期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骨科手术 麻醉方式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甘肃南部典型城镇PM_(2.5)浓度及水溶性离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折远洋 陈青雁 +7 位作者 李忠勤 周茜 张芳芳 王芳龙 夏玄 王鹏 黄益平 高鹏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3-62,共10页
为研究甘肃南部城镇PM_(2.5)及水溶性离子(WSIIs)浓度水平,于2019年4月—2020年2月在甘肃成县按季度进行PM_(2.5)样品采集,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甘肃成县PM_(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 为研究甘肃南部城镇PM_(2.5)及水溶性离子(WSIIs)浓度水平,于2019年4月—2020年2月在甘肃成县按季度进行PM_(2.5)样品采集,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并运用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甘肃成县PM_(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57.2±26.9)μg·m^(-3),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质量浓度约为夏季的1.9倍,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1%,其中夏季达100%.WSIIs质量浓度呈现SO_(4)^(2-)>NO_(3)^(-)>Na^(+)>NH_(4)^(+)>Ca^(2+)>K^(+)>Cl^(-)>Mg^(2+)的特征.SNA是浓度水平最高的3种水溶性离子,占8种主要水溶性离子浓度的70.1%.ρ(NO_(3)^(-))/ρ(SO_(4)^(2-))平均值为0.6,表明工农业生产及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等固定源是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人员管控对PM_(2.5)和水溶性离子中SNA质量浓度影响显著,PM_(2.5)平均质量浓度降幅达44.2%.源解析表明,PM_(2.5)中WSIIs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及二次源和道路建筑扬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南部 PM_(2.5) 水溶性离子 季节变化 新冠疫情 来源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