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the Greenhouse Gas Footprin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_(2)and O_(2)in situ Uranium Leaching
1
作者 YANG Yun ZUO Jinsong +5 位作者 QIU Wenjie WU Jichun QUE Weimin ZHOU Genmao LIU Zhengbang WU Jianf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986-994,共9页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CO_(2)and O_(2)in situ leaching(ISL)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uranium mining in China,not only because it solves carb...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CO_(2)and O_(2)in situ leaching(ISL)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uranium mining in China,not only because it solves carbon dioxide utilization and sequestration,but it also alleviates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However,significant challenges exist in assessment of CO_(2)footprint and water-rock interactions,due to complex geochemical processes.Herein this study conducts a three-dimensional,multicomponent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RTM)of a field-scale CO_(2)and O_(2)ISL process at a typical sandstone-hosted uranium deposit in Songliao Basin,China.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enhouse gas(CO_(2))footprin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O_(4)^(2–))of the CO_(2)and O_(2)ISL,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chemical reaction network for uranium recovery at the field scale.RTM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ate of the CO_(2)could be summarized as injected CO_(2)dissolution,dissolved CO_(2)mineralization and storage of CO_(2)as a gas phase during the CO_(2)and O_(2)ISL process.Furthermore,compared to acid ISL,CO_(2)and O_(2)ISL has a potentially smaller environmental footprint,with 20%of SO_(4)^(2–)concentration in the aquifer.The findings improve our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carbon utilization in a long-term CO_(2)and O_(2)ISL system and provid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when considering complex geochemical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reactive transport modeling geochemical process co_(2)utilization
下载PDF
基于COMSOL-PHREEQC的CO_(2)+O_(2)地浸采铀反应运移数值模拟
2
作者 张海涛 张通 +4 位作者 李旭 贺江辉 杨鑫 何玉鹏 邵则凡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680-690,共11页
铀资源是的世界上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安全高效开发利用铀资源,对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国家战略安全意义重大。CO_(2)+O_(2)地浸采铀是砂岩型铀矿采冶的主要方式,研究CO_(2)+O_(2)溶浸过程中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的耦合机制是预测地浸采铀过... 铀资源是的世界上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安全高效开发利用铀资源,对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国家战略安全意义重大。CO_(2)+O_(2)地浸采铀是砂岩型铀矿采冶的主要方式,研究CO_(2)+O_(2)溶浸过程中水动力场和化学场的耦合机制是预测地浸采铀过程中铀动态浸出的关键核心。以内蒙古某煤铀共存矿床为对象,通过COMSOL构建地浸过程中溶质运移的对流与弥散模型,通过PHREEQC构建砂岩型铀矿CO_(2)+O_(2)溶浸过程的热力学数据库,利用iCP平台(Interface COMSOL-PHREEQC)建立COMSOL-PHREEQC耦合框架的CO_(2)+O_(2)地浸采铀的反应运移数值模型,模拟了CO_(2)+O_(2)地浸过程中铀矿动态浸出过程。同时,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定量比较了不同参数对铀浸出效果影响的重要性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够模拟预测CO_(2)+O_(2)溶浸过程中铀的反应运移过程。模拟结果发现CO_(2)+O_(2)地浸采铀过程中,抽、注液孔周围水动力强,溶浸液与铀矿物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形成高浓度的铀区;在水动力作用弱的地方,溶浸液不能及时到达,形成低浓度铀区。浸出铀的运移过程主要受对流和弥散作用控制。浸出铀可以通过下部煤层采动裂缝进入采煤工作面和采空区内,影响煤矿安全开采活动。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揭示抽液流量、CO_(2)和O_(2)体积分数是铀浸出率的关键控制因素,而铀的浸出率与地层渗透率、地下水流速之间并不是呈单调的递增关系。研究结果对砂岩型铀矿CO_(2)+O_(2)地浸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o_(2)地浸采铀 反应运移模拟 水动力-化学反应耦合 参数敏感性分析 coMSoL-PHREEQC
下载PDF
CO_(2)+O_(2)地浸采铀脉石矿物与浸矿剂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凯 张一诺 +6 位作者 周义朋 黎广荣 孙占学 刘金辉 徐玲玲 袁新 胡敏涛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87,共20页
在CO_(2)+O_(2)地浸采铀应用过程中,浸矿剂不仅与载铀物质发生反应,亦与脉石矿物发生反应。为探索砂岩型铀矿主要脉石矿物与浸矿剂的相互作用,在中性条件下(pH分别为6.20、6.40、6.60、6.80和7.00)对脉石单矿物及天然铀矿石进行高压釜... 在CO_(2)+O_(2)地浸采铀应用过程中,浸矿剂不仅与载铀物质发生反应,亦与脉石矿物发生反应。为探索砂岩型铀矿主要脉石矿物与浸矿剂的相互作用,在中性条件下(pH分别为6.20、6.40、6.60、6.80和7.00)对脉石单矿物及天然铀矿石进行高压釜静态浸出试验,对比浸出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变化和反应后渣样的形貌变化特征。发现:1)方解石溶解可产生HCO_(3)^(-)和Ca^(2+),HCO_(3)^(-)升高能加速铀浸出,而Ca^(2+)浓度升高会增加石膏和方解石沉淀风险;2)黄铁矿与浸矿剂反应易产生H+,阻碍CO_(2)与水反应生成HCO_(3)^(-),不利于铀浸出,但当黄铁矿与方解石同时存在,黄铁矿同浸矿剂相互作用会加速方解石的溶解,故对富方解石的矿石来说,黄铁矿的存在有利于铀的浸出;3)钾长石溶解可形成黏土矿物,对溶出的铀酰离子有一定的吸附性;此外,黏土颗粒细小,在地浸工业应用过程中增加黏土物理堵塞的风险;4)高岭石在浸出过程中会释放其所吸附的其他离子,同时吸附铀酰。渣样矿物学分析结果显示,各种矿物在浸出过程中均发生差异性溶解,其中方解石溶解最明显,表面逐步被侵蚀粗糙,钾长石表面溶蚀微弱;黄铁矿表面随着浸矿剂的作用逐步覆盖一层铁氧化物或者铁的氢氧化物;高岭石的微观形貌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石矿物 co_(2)+o_(2)浸铀 方解石 堵塞风险
下载PDF
基于渗流-化学-应力多场耦合的砂岩型铀矿CO_(2)+O_(2)地浸开采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牛庆合 何佳彬 +6 位作者 王伟 苏学斌 周根茂 赵利信 袁维 常江芳 胡明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52,共9页
为探明不同影响因素对CO_(2)+O_(2)地浸采铀效果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首先建立了适合CO_(2)+O_(2)地浸的渗流-化学-应力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其次,结合实际现场工况,开展了注液速率、渗透率、O_(2)配加浓度、HCO3-配加浓度和铀矿石平均品... 为探明不同影响因素对CO_(2)+O_(2)地浸采铀效果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首先建立了适合CO_(2)+O_(2)地浸的渗流-化学-应力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其次,结合实际现场工况,开展了注液速率、渗透率、O_(2)配加浓度、HCO3-配加浓度和铀矿石平均品位对CO_(2)+O_(2)地浸采铀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CO_(2)+O_(2)地浸过程中,抽液井铀浓度呈现“缓慢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下降-趋于稳定”的阶段性变化趋势;矿层渗透率、铀矿石平均品位、O_(2)配加浓度、HCO3-配加浓度与抽液井铀浓度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溶浸液的注入速率与抽液井铀浓度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CO_(2)+O_(2)地浸过程中应该选择初始渗透率大且铀品位高的矿层,同时应该适当加大O_(2)和HCO3-的配加浓度,并控制好溶浸液注入速率,可实现铀资源的高效开采。本研究对CO_(2)+O_(2)地浸矿层的选择和地浸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o_(2) 地浸采铀 多场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Li_(2)ZrO_(3)原位包覆提升LiNi_(0.6)Co_(0.2)Mn_(0.2)O_(2)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家祥 田小龙 李西安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61-865,共5页
高镍三元LiNi_(0.6)Co_(0.2)Mn_(0.2)O_(2)(NCM60)因其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能量密度,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由于较为严重的结构/界面恶化现象(如微裂纹,界面副反应等),NCM60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循环寿命... 高镍三元LiNi_(0.6)Co_(0.2)Mn_(0.2)O_(2)(NCM60)因其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以及能量密度,是一种非常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由于较为严重的结构/界面恶化现象(如微裂纹,界面副反应等),NCM60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循环寿命受到严重的限制。采用单晶化策略,成功合成出了微米级单晶NCM60正极材料;并以Ni_(0.6)Co_(0.2)Mn_(0.2)(OH)_(2)前驱体为基体,采用预包覆和共锂化的方法,在单晶正极材料NCM60表面均匀包覆Li_(2)ZrO_(3)快离子导体层。一方面,表面均匀包覆Li_(2)ZrO_(3)层改善了材料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扩散动力学,有助于降低电极极化程度;另一方面,Li_(2)ZrO_(3)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通过与NCM60材料紧密结合,提高材料机械稳定性,有效抑制微裂纹的产生并减轻界面副反应程度。正如预期,适量Li_(2)ZrO_(3)改性的材料(LZO@NCM60)展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C(170 mA/g)电流密度,2.95~4.6 V电压范围内循环150次后仍有158.5 mAh/g的放电比容量,容量保持率高达86.7%。深入研究了表面修饰对材料界面机制的影响,对下一代高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6)co_(0.2)Mn_(0.2)o_(2)正极材料 单晶结构 Li_(2)Zro_(3)原位包覆
下载PDF
CO_(2)+O_(2)地浸采铀中CaCO_(3)沉淀堵塞条件模拟
6
作者 杨诗琪 刘金辉 +5 位作者 阳奕汉 李鹏 张传飞 李光辉 徐奇 陈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9,共10页
CO_(2)+O_(2)地浸工艺是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地浸过程中溶浸液与含矿层矿物反应后,在将铀从矿石中浸出的同时,由于地下水矿化度增高又会产生化学沉淀,导致含矿层堵塞。CaCO_(3)沉淀是CO_(2)+O_(2)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堵塞的重要原... CO_(2)+O_(2)地浸工艺是我国第三代铀矿采冶技术,地浸过程中溶浸液与含矿层矿物反应后,在将铀从矿石中浸出的同时,由于地下水矿化度增高又会产生化学沉淀,导致含矿层堵塞。CaCO_(3)沉淀是CO_(2)+O_(2)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堵塞的重要原因。为探索CaCO_(3)沉淀堵塞条件,根据内蒙古纳岭沟铀矿CO_(2)+O_(2)浸铀过程中浸出液化学成分数据,通过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对含矿层堵塞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aCO_(3)沉淀是造成CO_(2)+O_(2)地浸中含矿层化学堵塞的重要原因。当溶浸液pH>6.5时,CaCO_(3)将发生沉淀,溶浸液的pH、HCO_(3)^(-)浓度、Ca^(2+)浓度是影响CaCO_(3)沉淀的主要因素,过高的pH与HCO_(3)^(-)浓度、Ca^(2+)浓度都会造成CaCO_(3)沉淀的产生。根据模拟结果获得了不产生CaCO_(3)沉淀条件下pH、HCO_(3)^(-)浓度、Ca^(2+)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认为,维持溶浸液较低的Ca^(2+)浓度与较低的pH是预防与缓解CaCO_(3)沉淀堵塞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o_(2)地浸采铀 Caco_(3)沉淀 含矿层堵塞 饱和指数 边界值 纳岭沟铀矿
下载PDF
CO_(2)+O_(2)浸出工艺氧气加入及计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王飞 《中国矿业》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CO_(2)+O_(2)地浸采铀方法是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床的重要开采方法,其中氧气的加入方式和计量方法一直以来都是技术人员的研究对象。本文在分析CO_(2)+O_(2)地浸采铀领域中氧气混合和计量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各铀矿... CO_(2)+O_(2)地浸采铀方法是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床的重要开采方法,其中氧气的加入方式和计量方法一直以来都是技术人员的研究对象。本文在分析CO_(2)+O_(2)地浸采铀领域中氧气混合和计量的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内各铀矿山氧气加入和计量方式的优势和缺点,基于氧气在溶液中的溶解机理,通过静态混合器溶氧,实现了在气、液压力连续变化的复杂条件下提高氧气转移速率和气液混合效率;采用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计量达到了氧气加入量实时调节和显示的目的,氧气计量误差控制在2%以内,降低了员工作业强度;同时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未来可通过自动化程序控制,实现远程控制氧气的加入浓度和计量,为砂岩型铀矿床开采的地浸生产企业提供精益化控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混合器 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 co_(2)+o_(2) 地浸采铀
下载PDF
CO_(2)和O_(2)共注入下方解石溶解对黄铁矿氧化固铀的影响
8
作者 王晶 王赛男 +4 位作者 彭国建 张德 雷波 吕俊文 房琦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0-27,共8页
我国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普遍存在黄铁矿和方解石与铀矿物密切共生现象。中性地浸采铀过程中O_(2)和CO_(2)的共注入会诱导黄铁矿氧化和方解石溶解,目前针对二者共存体系中方解石溶解对黄铁矿氧化固铀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静态批... 我国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普遍存在黄铁矿和方解石与铀矿物密切共生现象。中性地浸采铀过程中O_(2)和CO_(2)的共注入会诱导黄铁矿氧化和方解石溶解,目前针对二者共存体系中方解石溶解对黄铁矿氧化固铀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静态批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研究了CO_(2)和O_(2)条件下方解石溶解对黄铁矿氧化固铀的影响。结果表明:无CO_(2)分压下中性Tris缓冲体系中黄铁矿氧化对U(VI)的吸附率高达90%,有CO_(2)分压下碳酸铀酰体系中铀的固定率明显降低,约有32%的铀被吸附。在方解石和黄铁矿共存体系中,单独通O_(2)条件下铀的吸附率为27%,CO_(2)和O_(2)共通时黄铁矿氧化对铀的吸附率仅为2%,结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O_(2)+黄铁矿+方解石体系和CO_(2)+O_(2)+黄铁矿+方解石体系中Ca_(2)(UO_(2))(CO_(3))_(3)质量比分别为80%和95%。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结果表明黄铁矿表面发生微氧化形成针铁矿和纤铁矿会增加U(VI)的吸附,方解石溶解促进Ca-UO_(2)-CO_(3)络合物的形成影响了黄铁矿及其氧化产物对U(VI)的固定,提高了U(VI)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氧化 方解石溶解 co_(2)+o_(2) U(VI)赋存形态 U(VI)浸出质量浓度
下载PDF
新疆蒙其古尔矿床铀矿石CO_(2)+O_(2)中性浸出试验 被引量:10
9
作者 Fiaz Asghar 周义朋 +3 位作者 孙占学 黎广荣 徐玲玲 赵凯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55,共10页
采用新疆某砂岩铀矿石为原料,在实验室开展了分别以矿床地下水和地浸尾液配制浸出剂的CO_(2)+O_(2)中性浸出试验,研究不同铀矿石的铀浸出差异,以及对地浸具有影响的Fe、S的氧化与碳酸盐的溶解沉淀状况。结果表明,地下水和地浸尾液配制... 采用新疆某砂岩铀矿石为原料,在实验室开展了分别以矿床地下水和地浸尾液配制浸出剂的CO_(2)+O_(2)中性浸出试验,研究不同铀矿石的铀浸出差异,以及对地浸具有影响的Fe、S的氧化与碳酸盐的溶解沉淀状况。结果表明,地下水和地浸尾液配制的浸出剂对相同矿石的浸出结果没有明显差异,矿石铀含量是最主要影响因素,浸出铀浓度与矿石铀含量显著正相关;静态浸出过程中,铀在体系中的扩散不充分,底部铀浓度显著高于上部,通常静态浸泡比搅拌浸出的铀浸出率低与此有一定关系;Fe的氧化较显著,浸后矿石FeO含量下降37%~62%,S也有所氧化;碳酸盐处于接近饱或超饱和状态,应将体系pH控制在6.5以内,以避免方解石和白云石发生饱和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co_(2)+o_(2)中性浸出 黄铁矿 碳酸盐 蒙其古尔
下载PDF
CO_(2)+O_(2)地浸采铀工艺对含矿层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袁新 刘金辉 +3 位作者 周义朋 何挺 陈鑫睿 张一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7,共8页
CO2+O2地浸采铀工艺是一种适合较高碳酸盐含量含矿层地层的技术方法,在该工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堵塞,从而降低矿层渗透性。对影响渗透性的矿物因素,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铁矿物等化学堵塞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碳酸盐和黏... CO2+O2地浸采铀工艺是一种适合较高碳酸盐含量含矿层地层的技术方法,在该工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堵塞,从而降低矿层渗透性。对影响渗透性的矿物因素,碳酸盐矿物、黏土矿物、铁矿物等化学堵塞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碳酸盐和黏土矿物以及CO2+O2地浸过程中的化学堵塞是影响含矿层渗透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co_(2)+o_(2) 渗透性 矿物 化学堵塞 黏土
下载PDF
CO_(2)消除镓氢物种提升Ga_(2)O_(3)/SiO_(2)丙烷脱氢反应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怡 张光辉 +5 位作者 王建洋 朱杰 张新宝 Jeffrey T.Miller 宋春山 郭新闻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2225-2233,共9页
丙烯是一种基础石油化工原料,在全球石油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丙烯为原料可生产许多石油化学品,如丙烯腈、环氧丙烷和聚丙烯等.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丙烯下游衍生物产业的发展,进而增加了对丙烯的需求量,因此尽管近年来丙烯产能逐年... 丙烯是一种基础石油化工原料,在全球石油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丙烯为原料可生产许多石油化学品,如丙烯腈、环氧丙烷和聚丙烯等.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丙烯下游衍生物产业的发展,进而增加了对丙烯的需求量,因此尽管近年来丙烯产能逐年上升,丙烯产量与需求量之间仍存在较大缺口.传统的丙烯生产路径主要是石脑油蒸汽裂解和重质油催化裂化.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页岩气的发展,丙烷脱氢作为一种直接生产丙烯的技术,成为丙烯生产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镓基催化剂由于其较少的积碳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镓基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反应中的活性位点也得到了更多研究.在镓基催化剂中,镓氧化物具有丙烷脱氢活性,而丙烷脱氢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镓氢(Ga^(δ+)-Hx)物种不稳定,且会造成丙烯选择性降低,导致丙烯产率降低.因此,反应过程中原位消除镓氢物种对于提高丙烷脱氢反应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CO_(2)作为温和氧化剂引入Ga_(2)O_(3)/SiO_(2)催化的丙烷脱氢反应中,促进不利的中间产物Ga^(δ+)-Hx的转化,再生丙烷脱氢的活性位点Ga^(3+)-O,从而提高催化性能.原位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CO_(2)可有效消除Ga^(δ+)-Hx.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引入CO_(2)可显著提高Ga_(2)O_(3)/SiO_(2)催化丙烷脱氢的转化率,特别是选择性.反应4.5 h时,3Ga_(2)O_(3)/SiO_(2)催化丙烷脱氢的选择性从93%降低到89%;引入CO_(2)后,丙烯选择性可提高到并维持在93%.Ga_(2)O_(3)负载量由3 wt%提高到10 wt%时,引入CO_(2)仍可促进反应性能.当CO_(2):C3H8由0.5增加到3时,引入CO_(2)带来的反应性能提升基本相同.同时,引入CO_(2)大大减少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积碳.本文对镓基催化剂丙烷脱氢活性中心的认识和提高丙烷脱氢反应性能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氢化物 Ga_(2)o_(3) co_(2) 丙烷脱氢 原位红外光谱
下载PDF
CO_(2)+O_(2)浸铀体系铀的Eh-pH优势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岚芝 周义朋 +5 位作者 徐玲玲 黎广荣 史维浚 李勇 阳晓宇 木拉德江·吐尔洪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0-66,共7页
铀的存在形式是决定铀的水迁移能力的重要条件。基于不同CO_(2)和O_(2)压力条件下的浸铀试验和地球化学模式软件PHREEQC计算,研究各浸铀体系中铀的Eh-pH优势场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CO_(2)+O_(2)浸铀体系中,碳酸铀酰络合物是铀在水中... 铀的存在形式是决定铀的水迁移能力的重要条件。基于不同CO_(2)和O_(2)压力条件下的浸铀试验和地球化学模式软件PHREEQC计算,研究各浸铀体系中铀的Eh-pH优势场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CO_(2)+O_(2)浸铀体系中,碳酸铀酰络合物是铀在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水的pH影响碳酸铀酰络合物优势域临界pH,HCO_(3)^(-)浓度则是铀的氧化还原临界电位变化的主控条件,而CO_(2)是这些影响产生的根本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co_(2)+o_(2)浸铀 铀存在形式 Eh-pH图
下载PDF
新疆某铀矿酸法和CO_(2)地浸采区地下水的污染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成垚 谭凯旋 +4 位作者 李咏梅 刘振中 张青林 李德 刘昭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3-59,共7页
为研究酸法和CO2地浸采铀对地下水的影响,对新疆伊犁盆地的酸法和CO_(2)地浸采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酸法地浸开采时地下水中绝大部分组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地下水本底值和国家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总矿化度超过国家地下水... 为研究酸法和CO2地浸采铀对地下水的影响,对新疆伊犁盆地的酸法和CO_(2)地浸采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酸法地浸开采时地下水中绝大部分组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地下水本底值和国家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总矿化度超过国家地下水Ⅲ类标准11倍左右,超标的组份主要有硫酸根、锰、镍、铁、铅、锌、镉、砷等重金属元素和钍等放射性元素。CO_(2)地浸对地下水各个组分浓度影响要小得多,pH基本不变,总矿化度高出国家地下水Ⅲ类质量标准2.6倍左右,地下水中主要的污染因子为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氯离子、锰离子和镍离子,而铜、锌、镉、铅、铁、砷等其它组分浓度未发生显著变化。酸法采区中的单项污染指数依次为Fe>Mn>Ni>Pb>SO_(4)^(2-)>Zn>As>Cd,CO_(2)采区中单项污染指数依次为NO_(3)^(-)>Mn>Ni>SO_(4)^(2-)>Cl^(-)。酸法采区地下水综合污染指数比CO_(2)采区高3~384倍。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为注入的化学试剂和含矿层中矿物反应释放的组分,两种地浸方法由于加入的溶浸剂不同导致地下水的地球化学环境和污染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酸法 co_(2) 地下水污染 矿物反应 评价
下载PDF
某砂岩型铀矿CO_(2)+O_(2)地浸采铀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峰 张传飞 +3 位作者 冯国平 于长贵 段柏山 陈梅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61,共6页
为探索CO_(2)+O_(2)地浸采铀工艺在西北某砂岩型铀矿床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开展了地浸采铀现场条件试验。试验表明,向矿层水中注加O_(2),浸出液残留的溶解氧含量明显增加,但浸出液c(U)未见明显升高;在矿层水中原始c(HCO_(3)^(-))为300 mg/... 为探索CO_(2)+O_(2)地浸采铀工艺在西北某砂岩型铀矿床应用的技术可行性,开展了地浸采铀现场条件试验。试验表明,向矿层水中注加O_(2),浸出液残留的溶解氧含量明显增加,但浸出液c(U)未见明显升高;在矿层水中原始c(HCO_(3)^(-))为300 mg/L的条件下,向矿层水中同时注加CO_(2)+O_(2),浸出液中c(HCO_(3)^(-))仅上升至300~350 mg/L,c(U)未见明显升高;补加NH_(4)HCO_(3)使浸出剂中c(HCO_(3)^(-))达到1000 mg/L时,浸出液的c(U)随c(HCO_(3)^(-))上升呈直线上升态势,c(U)峰值达到31.5 mg/L,c(U)与c(HCO_(3)^(-))相关系数达0.95,呈强正相关性。研究表明,该砂岩型铀矿仅采用CO_(2)+O_(2)进行浸出,不能获得满足地浸工业要求的c(U);通过补加NH_(4)HCO_(3)并保持浸出液中c(HCO_(3)^(-))达到800 mg/L时,浸出液c(U)出现明显上涨(峰值31.5 mg/L,平均25 mg/L以上)。该矿床技术可行的浸出工艺为“CO_(2)+O_(2)+NH_(4)HCO_(3)”地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co_(2)+o_(2) 浸出试验 co_(2)+o_(2)+NH_(4)Hco_(3)
下载PDF
废旧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还原酸浸与沉淀再生研究
15
作者 何晶晶 费子桐 +1 位作者 孟奇 董鹏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1,共5页
提出了苹果酸与亚硫酸氢钠还原浸出-碳酸盐沉淀再生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新方案,考察了搅拌速度、有机酸浓度、亚硫酸氢钠添加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Li、Co、Ni、Mn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搅拌速度400 r/min... 提出了苹果酸与亚硫酸氢钠还原浸出-碳酸盐沉淀再生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新方案,考察了搅拌速度、有机酸浓度、亚硫酸氢钠添加量、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Li、Co、Ni、Mn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搅拌速度400 r/min,苹果酸浓度2.5 mol/L,亚硫酸氢钠添加量1.25 mol/L,浸出温度90℃,浸出时间120 min;此条件下,Li、Co、Ni、Mn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9.91%、98.14%、99.27%、98.43%。借助XRD、SEM、电化学测试手段分析了再生正极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再生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75.5 mA·h/g, 200圈循环容量保持率高达71.96%,再生正极材料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LiNi_(0.5)co_(0.2)Mn_(0.3)o_(2) 正极材料 还原酸浸 沉淀再生
下载PDF
新疆某高矿化度砂岩铀矿床“CO_(2)+O_(2)”浸出试验研究
16
作者 任华平 陈箭光 路乾乾 《铀矿冶》 CAS 2022年第S01期25-32,共8页
针对新疆某砂岩型铀矿床弱试剂中性浸出效果差、酸法浸出成本高,及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等问题,采用“CO_(2)+O_(2)”并补加NH_(4)HCO_(3)溶液浸出工艺,研究适合该高矿化度砂岩型铀矿床的经济可行的工艺参数。试验表明,采用“CO_(2)+O_(2)... 针对新疆某砂岩型铀矿床弱试剂中性浸出效果差、酸法浸出成本高,及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等问题,采用“CO_(2)+O_(2)”并补加NH_(4)HCO_(3)溶液浸出工艺,研究适合该高矿化度砂岩型铀矿床的经济可行的工艺参数。试验表明,采用“CO_(2)+O_(2)”中性浸出并补加一定浓度的NH_(4)HCO_(3)溶液,浸出效果较好,单孔抽液量6.0 m^(3)/h,浸出液铀质量浓度峰值43.03 mg/L,平均铀质量浓度为29.1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矿化度 砂岩铀矿 co_(2)+o_(2) 中性浸出
下载PDF
Li_(1.3)Al_(0.3)Ti_(1.7)(PO_(4))_(3)原位包覆提升单晶三元LiNi_(0.8)Co_(0.1)Mn_(0.1)O_(2)性能研究
17
作者 唐雅婷 鞠博伟 +2 位作者 杨乐之 何特特 涂飞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4-367,共4页
高镍三元材料因其高容量、低成本而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但其存在循环性能差、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使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单晶高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S-NCM)表面残碱,对S-NCM进行原位Li_(1.3)Al_(0.3)Ti_(1.... 高镍三元材料因其高容量、低成本而成为最具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但其存在循环性能差、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使用溶胶-凝胶法,利用单晶高镍三元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S-NCM)表面残碱,对S-NCM进行原位Li_(1.3)Al_(0.3)Ti_(1.7)(PO_(4))_(3)(LATP)包覆,制备了具有小于10 nm厚度的均匀包覆层的LS-NCM正极材料。在电化学测试中,LS-NCM表现出明显提升的倍率和循环性能,这主要归因于:(1)LATP原位包覆S-NCM可显著降低其表面残碱量;(2)LATP原位包覆S-NCM可提高其表面稳定性,阻止副反应的发生,防止晶内裂纹产生;(3)因LATP具有高离子电导率,LATP原位包覆可减小S-NCM的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_(0.8)co_(0.1)Mn_(0.1)o_(2) 单晶 Li_(1.3)Al_(0.3)Ti_(1.7)(Po_(4))_(3) 原位包覆
下载PDF
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铀矿物嵌布特征及对中性(CO_(2)+O_(2))地浸采铀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范元清 宋昊 +3 位作者 张成江 谭亚辉 李圻 梁研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0,共10页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空间嵌布特征直接影响其与溶浸剂的接触反应程度,厘清铀矿物浸出过程中的嵌布变化规律对于综合提高铀的浸出率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采集了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Ⅳ号矿段样品,进行了室内浸出实验并对中性浸...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空间嵌布特征直接影响其与溶浸剂的接触反应程度,厘清铀矿物浸出过程中的嵌布变化规律对于综合提高铀的浸出率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采集了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Ⅳ号矿段样品,进行了室内浸出实验并对中性浸出反应前后矿样进行了SEM-EDS镜下观察、以及TESCAN综合矿物分析等表征手段,定量分析了浸出前后铀矿物嵌布、解离度、连生矿物和粒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钱家店砂岩型铀矿床独立铀矿物主要以沥青铀矿为主,以及少量铀石,完全被包裹的沥青铀矿和铀石解离度分别由61.06%~68.17%增加至83.45%、由46.88%~58.27%增加至65.22%,指示沥青铀矿的解离度参数变化程度明显大于铀石,说明沥青铀矿更易发生氧化溶解。(2)沥青铀矿和铀石多呈现6~12μm、4~10μm粒径范围与长石、石英、黄铁矿、云母、黏土矿物连生,而这些连生的矿物多呈现包裹铀矿物的状态使铀矿物难以与溶浸液接触反应。(3)浸出之后,可见石英长石碎屑颗粒内部还残留有大量铀矿物,并且其边缘发现有小颗粒(5μm)铀石残余,指示CO_(2)+O_(2)浸出条件下完全被包裹的铀矿物很难被浸出,并且呈现出沥青铀矿>铀石的优先浸出规律。本研究成果指示了应重点关注与铀矿物有空间嵌布和连生关系的矿物在CO_(2)+O_(2)地浸采铀过程中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对地浸的影响,以及为针对性地配置溶浸剂(尝试添加额外绿色无污染的H2O_(2))以溶解氧化较难溶解的铀矿物(如铀石)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家店砂岩型铀矿 co_(2)+o_(2)浸出 铀矿物 嵌布特征
原文传递
伊犁盆地蒙其古尔砂岩型铀矿床中性CO_(2)+O_(2)地浸中铀的赋存状态变化特征及其规律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慧杰 宋昊 +5 位作者 王泽鑫 范元清 李梅 杜钱敏 张成江 谭亚辉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0,共10页
自我国采用CO_(2)+O_(2)中性地浸工艺采铀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碳酸盐矿床采用酸法和碱法地浸导致的堵塞和浸出率低的问题。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是我国采用CO_(2)+O_(2)中性浸出方法的代表性高碳酸盐砂岩型铀矿床之一。本研究以蒙其古... 自我国采用CO_(2)+O_(2)中性地浸工艺采铀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碳酸盐矿床采用酸法和碱法地浸导致的堵塞和浸出率低的问题。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是我国采用CO_(2)+O_(2)中性浸出方法的代表性高碳酸盐砂岩型铀矿床之一。本研究以蒙其古尔铀矿床原矿石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铀浸出实验,并对浸出前后的样品磨制薄片进行TIMA自动矿物扫面以及扫描电镜分析,以查明矿石浸出前后铀赋存状态以及铀矿物粒度、解离度和连生矿物等工艺参数的变化,为改进采铀工艺提供矿物学参数依据。结果表明蒙其古尔铀矿床原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主要为独立铀矿物、含铀矿物和吸附态铀。铀矿物主要为铀石,以及少量的沥青铀矿。相比于浸出前,浸出后铀石、沥青铀矿均被大量浸出,大于30μm的铀石被浸出完全,沥青铀矿仅剩少量8~9μm的未被浸出。铀石的解离度在浸出前后最大的变化是小于10%的占比从49.68%变为84.20%。相比于铀石,原矿石中沥青铀矿的解离度更高,在80%~90%解离度范围内的占比达53.06%,浸出后仅有少量60%~70%解离度的沥青铀矿未被浸出。研究表明解离度较大的铀矿物比解离度较小的更易被浸出,沥青铀矿相对于铀石更易被浸出。浸出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浸出体系的pH,阻止含铀方解石的二次沉淀。本研究查明了浸出前后铀赋存状态以及铀矿物的工艺参数的变化特征,有助于研究影响矿石地浸效率的各种因素,对推动蒙其古尔以及我国类似铀矿床地浸开采技术的完善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co_(2)+o_(2)中性浸出 TIMA 赋存状态
原文传递
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矿石CO_(2)+O_(2)加压搅拌浸出前后含铁矿物溶蚀特征对比研究
20
作者 黄晓东 宋昊 +7 位作者 范元清 段美铃 杜钱敏 李梅 于慧杰 周靖 张成江 谭亚辉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含铁矿物广泛存在于砂岩型铀矿床中,对地浸开采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次研究利用CO_(2)+O_(2)加压搅拌浸出实验、自动矿物分析系统(TIMA)和扫描电镜来对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灰色粗粒砂岩矿石浸出前后含铁矿物的连生、解离度和粒度变化进行表... 含铁矿物广泛存在于砂岩型铀矿床中,对地浸开采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次研究利用CO_(2)+O_(2)加压搅拌浸出实验、自动矿物分析系统(TIMA)和扫描电镜来对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灰色粗粒砂岩矿石浸出前后含铁矿物的连生、解离度和粒度变化进行表征,以此分析含铁矿物在CO_(2)+O_(2)中性地浸过程中的行为及对铀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浸出后黄铁矿、黑云母和菱铁矿与铀石的连生程度从18.82%、2.77%及0.04%降至0.00%,而绿泥石的连生程度由2.56%变为3.56%和0.00%;4种矿物在浸出前后的解离度主要分布在小于1%的区间内,除菱铁矿解离度没有明显变化以外,绿泥石、黑云母和黄铁矿的解离度均有降低的趋势;粒度方面,浸出后绿泥石、黑云母、黄铁矿和菱铁矿等粒度在5~15μm的比例有所增大,表明它们的粒度均有所减小。上述情况表明,绿泥石、黑云母、黄铁矿和菱铁矿在CO_(2)+O_(2)地浸过程中会发生溶蚀,释放的Fe2+会转化为Fe3+。Fe3+既有利于四价铀的氧化,也会水解生成铁质沉淀或胶体,从而堵塞矿层和吸附六价铀,降低铀的浸出效率。Fe3+浓度和pH值则是影响铀浸出的关键因素,合理控制二者对实际地浸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其古尔铀矿床 co_(2)+o_(2)浸出 含铁矿物 溶蚀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