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PA改性Cu-BTC@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及其捕集CO_(2)特性研究
1
作者 周刚 杨思奥 +4 位作者 王凯丽 董晓素 柳茹林 孙彪 徐翠翠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5-247,共13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CO_(2)捕集已经成为当前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固体吸附剂吸附法在CO_(2)的捕集过程中应用广泛,其中SiO_(2)气凝胶具有成本低、合成方法灵活、分离效率高、表面易修饰等优点。然而,SiO_(2)气... 在“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CO_(2)捕集已经成为当前重大科技发展方向。固体吸附剂吸附法在CO_(2)的捕集过程中应用广泛,其中SiO_(2)气凝胶具有成本低、合成方法灵活、分离效率高、表面易修饰等优点。然而,SiO_(2)气凝胶材料也存在CO_(2)/N_(2)吸附选择性低,CO_(2)吸附容量有待继续提高等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制备了一种Cu-BTC@SiO_(2)复合气凝胶CO_(2)吸附材料。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吸脱附测试对材料表面化学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然后,通过二氧化碳吸附测试对其CO_(2)吸附量、选择性吸附、循环吸附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理论与试验研究结合的方法,对吸附剂的CO_(2)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BTC与SiO_(2)气凝胶具有结构协同作用,与Cu-BTC复合后的SiO_(2)气凝胶不会改变材料的Si-O-Si骨架结构,同时可以保持Cu-BTC的晶体结构不受到损坏。复合材料具有726.431 m^(2)/g的高比表面积,570.781 m^(2)/g的微孔比表面积和0.184 cm^(3)/g的高微孔体积。负载四乙烯五胺(TEPA)后CO_(2)吸附量高达3.20 mmol/g,CO_(2)/N_(2)选择性吸附系数为40.8,循环10次CO_(2)吸附循环,吸附容量仅下降14%,提高了SiO_(2)气凝胶材料的CO_(2)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Avrami分数动力学模型对吸附试验结果拟合相关系数为0.99,且Avrami指数nA为1.9表明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是非均质的多层吸附,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且以物理吸附为主。利用具有丰富微孔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与SiO_(2)气凝胶进行复合,使复合材料具有分级微/介孔结构,通过增强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来增强材料对CO_(2)的物理吸附;使用TEPA对材料进行浸渍改性,利用有机胺和酸性气体之间的酸碱相互作用来增强材料对CO_(2)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气 Cu-BTC co_(2)吸附 吸附动力学 碳中和
下载PDF
硅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
2
作者 韩佩佩 屈可伸 +4 位作者 杨春 王维 王玉珍 舒逸青 张平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硅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对增生性瘢痕(HS)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CO_(2)点阵激光治疗,研究组行硅凝胶联合C... 目的探讨硅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对增生性瘢痕(HS)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CO_(2)点阵激光治疗,研究组行硅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凝胶联合CO_(2)点阵激光对HS的早期治疗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和瘙痒症状,降低VEGF及TGF-β_(1)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点阵激光 增生瘢痕
下载PDF
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外涂硅凝胶治疗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
3
作者 田小瑞 王建明 +3 位作者 郭万里 马冰 张书欣 刘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4-18,共5页
目的:观察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硅凝胶对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H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硅凝胶治疗... 目的:观察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硅凝胶对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3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H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硅凝胶治疗,59例)和联合组(给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硅凝胶治疗,59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瘢痕厚度、瘢痕回声密度、生长因子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8.31%,高于对照组的84.75%(P<0.05);联合组VAS、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瘢痕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瘢痕回声密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TGF-β_1、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86%和8.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硅凝胶治疗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后HS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瘢痕情况,促进瘢痕消退,调节生长因子水平,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部 深Ⅱ度烧伤 增生瘢痕 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致密油藏CO_(2)驱响应性防气窜体系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杜代军 方泽洲 +3 位作者 章洋阳 蒲万芬 张辉 朱建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5-1142,共8页
以3-二甲胺基丙胺(NNDP)和油酸为原料,制备了具有叔胺结构的CO_(2)响应性单体N,N-二甲基油酸酰胺丙基叔胺(DOAPA),将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磺酸钠(SPTS)复配,构建了具有CO_(2)响应性的蠕虫状胶束(CO_(2)-TWMS)。通过考察CO_(2)-TWM... 以3-二甲胺基丙胺(NNDP)和油酸为原料,制备了具有叔胺结构的CO_(2)响应性单体N,N-二甲基油酸酰胺丙基叔胺(DOAPA),将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磺酸钠(SPTS)复配,构建了具有CO_(2)响应性的蠕虫状胶束(CO_(2)-TWMS)。通过考察CO_(2)-TWMS与CO_(2)接触前后的电导率、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变化表征了体系的响应性,结合其表面活性变化及致密基质/裂缝双重介质CO_(2)驱替与CO_(2)-TWMS防气窜过程中的压力和采收率变化,揭示了CO_(2)-TWMS防气窜性能与机制。结果表明,当n(SPTS)∶n(DOAPA)=1∶1时,CO_(2)-TWMS的黏度最大(4125 mPa·s)。CO_(2)和N2能够刺激CO_(2)-TWMS电导率在0.90~1.95 mS/cm之间可逆变化,诱导微观形貌在蠕虫状胶束和球形胶束间转换。此外,CO_(2)能够将CO_(2)-TWMS临界胶束浓度(CMC)从0.63 mmol/L(未通入CO_(2))降至0.25 mmol/L,最低表面张力从30.2 mN/m(未通入CO_(2))降至29.1 mN/m,CO_(2)-TWMS在气液界面的吸附效率和效能增强,有利于胶束的形成。在致密基质/裂缝双重介质中,CO_(2)诱导蠕虫状胶束形成,增大驱替过程中的压力,扩大CO_(2)驱替波及率,采收率提高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状 co_(2)响应 致密油藏 防气窜 油田化学品
下载PDF
CO_(2)激光改性溶胶-凝胶SiO_(2)薄膜光谱及紫外纳秒激光损伤特性研究
5
作者 袁凯欣 卓瑾 +1 位作者 张清华 李亚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2-1759,共8页
研究了经过CO_(2)激光处理的溶胶-凝胶SiO_(2)薄膜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抗激光损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薄膜表面变得更加光滑,粗糙度从14.08 nm降低到9.76 nm,下降了30%以上;薄膜的厚度随着CO_(2)激光处理功率增加有所降低,经过20 ... 研究了经过CO_(2)激光处理的溶胶-凝胶SiO_(2)薄膜的物理化学性能和抗激光损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薄膜表面变得更加光滑,粗糙度从14.08 nm降低到9.76 nm,下降了30%以上;薄膜的厚度随着CO_(2)激光处理功率增加有所降低,经过20 W激光处理后薄膜的厚度下降了17%~28%,而薄膜的弹性模量和硬度等力学性能获得提升,弹性模量从1.5 GPa增加到6 GPa,硬度从40 MPa增加到110 MP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薄膜的傅里叶光谱峰值从1 125 cm^(-1)移动至1 120 cm^(-1),薄膜中的硅原子和氧原子的平均桥键角变小,原因为CO_(2)激光处理时会使局部温度升高,会加速Si—OH键脱水缩合,孔隙率降低,吸收下降。采用紫外纳秒激光对薄膜进行损伤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2 W CO_(2)激光处理后的薄膜与未经过CO_(2)激光处理的薄膜相比损伤面积更小,而损伤阈值从4.8 J·cm^(-2)上升到7 J·cm^(-2),提升了46%;经过16 W和20 W CO_(2)激光处理的薄膜紫外纳秒激光损伤阈值没有明显变化,原因为较高功率CO_(2)激光处理导致薄膜表面发生烧蚀沉积,沉积物会影响紫外纳秒损伤阈值无法有效改善薄膜的激光损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O_(2)激光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溶胶-凝胶SiO_(2)薄膜的弹性模量、硬度等力学性能和抗激光损伤性能,CO_(2)激光的功率对薄膜性能影响较大,CO_(2)激光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溶胶-凝胶SiO_(2)薄膜紫外纳秒激光损伤特性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激光 -薄膜 激光处理 光谱特 紫外纳秒激光损伤
下载PDF
原位凝胶体系LiNi_(0.8)Co_(0.1)Mn_(0.1)O_(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6
作者 胡瑶 贡建阳 +3 位作者 尤万里 刘洪江 陈国荣 施利毅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2-311,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正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淀粉在水中高温形成溶液、低温凝结成凝胶的特性,将制备NCM811的原料以溶液形式均匀分散在高温的淀粉溶液中,通过降... 为了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NCM811)正受到广泛关注.利用淀粉在水中高温形成溶液、低温凝结成凝胶的特性,将制备NCM811的原料以溶液形式均匀分散在高温的淀粉溶液中,通过降低温度得到金属离子分散均匀的凝胶,经过干燥、在空气气氛下煅烧即可制备出NCM811(常规制备方法为氧气气氛下煅烧).研究了淀粉质量比对电极材料晶体结构、颗粒大小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淀粉凝胶体系下,合成材料的粒径较小,电化学性能较好.当淀粉质量比为10%时,合成出的材料粒径约为500 nm,首次库伦效率为82.88%,1.0 C下放电比容量为146.0 m A·h·g^(-1),1.0 C下循环100圈容量保持率为80.14%.材料粒径的变小是由于淀粉凝胶的空间限域作用和在煅烧过程中颗粒的聚集增大得到了抑制,粒径小促进了电解液与电极的相互作用,缩短了锂离子的迁移距离;同时淀粉的存在使材料表面含有微量的碳,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提升了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原位 LiNi_(0.8)co_(0.1)Mn_(0.1)O_(2)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优化脉冲光、点阵CO_(2)激光联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透皮给药治疗儿童烧伤后增生性瘢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光耀 章祥洲 吴军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索优化脉冲光、点阵CO_(2)激光联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透皮给药治疗儿童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5)... 目的:探索优化脉冲光、点阵CO_(2)激光联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透皮给药治疗儿童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取优化脉冲光与点阵CO_(2)激光治疗,试验组采用优化脉冲光、点阵CO_(2)激光联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透皮给药治疗。两组各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2个月,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比较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随治疗时间推移,所有患者VSS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第3次治疗前及第3次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V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脉冲光、点阵CO_(2)激光联合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透皮给药治疗儿童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瘢痕 点阵co_(2)激光 优化脉冲光 复方肝素钠尿囊素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氮化硼气凝胶@HKUST-1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气体吸附性能研究
8
作者 王艳娜 冯亚静 +1 位作者 郁超 黄阳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3-61,88,共10页
HKUST-1作为一种多孔材料,因其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在气体捕获和分离方面应用广泛。但是HKUST-1通常以粉末形式存在,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粉尘、堵塞和力学性能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氮化硼(BN)气凝胶作为基体,采用原位... HKUST-1作为一种多孔材料,因其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在气体捕获和分离方面应用广泛。但是HKUST-1通常以粉末形式存在,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粉尘、堵塞和力学性能差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氮化硼(BN)气凝胶作为基体,采用原位生长的方法在其纤维表面生长HKUST-1晶体,制得了块体BN气凝胶@HKUST-1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SEM和TEM等表征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和形貌的分析,并对其力学性能、CO_(2)吸附和选择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的块体BN气凝胶@HKUST-1复合材料。其中,3BN气凝胶@HKUST-1复合材料在50%的应变下材料的压缩强度为32 k Pa。同时,在273 K、1 bar的条件下,3BN气凝胶@HKUST-1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性能,吸附量为73 cm^(3)/g,是纯相BN气凝胶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气 HKUST-1 复合材料 co_(2) 力学 吸附
下载PDF
刺激响应性聚集诱导发光凝胶因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能
9
作者 裴强 胡文静 +2 位作者 聂丽珠 史亚楠 丁爱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05-3113,共9页
与聚合物凝胶相比,有机小分子凝胶易于化学改性,具有更好的刺激响应,在众多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没食子酸、单羧基四苯乙烯为基本原料,合成得到一种兼具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还原刺激响应性凝胶因子G1。凝胶因子G1能在环己烷... 与聚合物凝胶相比,有机小分子凝胶易于化学改性,具有更好的刺激响应,在众多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没食子酸、单羧基四苯乙烯为基本原料,合成得到一种兼具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和还原刺激响应性凝胶因子G1。凝胶因子G1能在环己烷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自组装形成凝胶,临界成胶浓度分别为5.6mg/mL和16.7mg/mL。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变温核磁、X射线衍射(XRD)研究结果表明,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是凝胶因子G1形成凝胶的主要驱动力。此外,接触角研究结果表明,凝胶因子G1在DMSO中形成的干凝胶薄膜的接触角高达137°,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在刺激响应性荧光疏水材料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聚集诱导发光 还原响应 疏水材料
下载PDF
强水窜油藏凝胶/CO_(2)复合吞吐三维物理模拟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宏达 侯吉瑞 +1 位作者 郭文敏 刘怀珠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67-75,共9页
针对华北油藏,选取淀粉凝胶在室内开展配方优选及性能评价,随后采用三维水窜模型开展凝胶/CO_(2)复合吞吐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并提出了通过凝胶/CO_(2)复合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优选的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小剂量凝胶... 针对华北油藏,选取淀粉凝胶在室内开展配方优选及性能评价,随后采用三维水窜模型开展凝胶/CO_(2)复合吞吐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并提出了通过凝胶/CO_(2)复合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优选的凝胶体系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小剂量凝胶体系即可在水窜通道中形成I级刚性凝胶,其阻力系数仅为4.36,残余阻力系数高达604.70。三维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凝胶/CO_(2)复合吞吐可提高采收率11.36%,降低含水量至4%~18%。在淀粉凝胶封堵强窜通道后,CO_(2)可有效置换近井地带剩余油,同时边水可动用基质内部剩余油,在CO_(2)和边水的双重作用下,大幅度提高强水窜油藏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吞吐 淀粉 稠油 采收率 三维物理模拟
下载PDF
pH响应性木质素水凝胶的制备及药物控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丁一 李圆圆 +1 位作者 王晨钰 纪永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38-3146,共9页
以从松木提取的水溶性碱木质素(AL)为原料,利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AL进行季铵化改性,成功制备一种阴阳离子两性木质素(AML-45)。在8g/L NaOH、12g/L尿素和-10℃环境中对AML-45进行活化,活化后在碱性介质中与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 以从松木提取的水溶性碱木质素(AL)为原料,利用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AL进行季铵化改性,成功制备一种阴阳离子两性木质素(AML-45)。在8g/L NaOH、12g/L尿素和-10℃环境中对AML-45进行活化,活化后在碱性介质中与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GE)共聚合成制备木质素基pH响应性水凝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DLS)等对AML-45和AML-45基水凝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木质素基水凝胶的形貌特征进行表征,研究该水凝胶在不同pH的PBS缓冲溶液中的溶胀行为。结果显示,水凝胶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在酸性范围内,当pH为4时溶胀率最低为260%,pH为7.4时最高可达到330%。此外,水凝胶的溶胀率与AML-45浓度、交联剂PEGDGE用量和反应环境pH有关。以5-氟尿嘧啶作为模型药物,探讨其在酸性范围内(pH=2~7.4)缓冲介质中药物释放行为。在30h内,负载药物后的水凝胶在缓冲溶液(pH=7.4)中的药物累积释放量可达78%,高于酸性缓冲环境(pH=4)的62%和(pH=2)69%药物累积释放量,故此水凝胶有明显的药物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PH响应 聚合物 药物 生物质
下载PDF
改性SiO_(2)气凝胶隔热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雷 王亮 +3 位作者 董江涛 樊争科 蔡普宁 侯琳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7-13,共7页
为提高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综合性能,采用酸-碱两步法成功制备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并以芳纶纤维毡为骨架支撑体与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复合。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对其进行表征,测试并分析其疏水性能、整体热防护... 为提高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综合性能,采用酸-碱两步法成功制备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并以芳纶纤维毡为骨架支撑体与二氧化硅气凝胶进行复合。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等对其进行表征,测试并分析其疏水性能、整体热防护性能及阻燃性。结果表明,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属于疏水型材料(接触角为133.89°),其热防护值(TPP)、辐射热传导指数(RHTI 24)和对流热传导指数(CHTI 24)依次为645.46±54.38 kW·s·m^(-2)、12.5 s、9.1 s。阻燃性能测试结果显示试样的损毁长度为40 mm,未出现阴燃、续燃、熔融、滴落等现象。参照行业标准,改性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关键指标达到隔热材料的要求,其在航空航天、化工、建筑、消防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气 热防护 阻燃 疏水
下载PDF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敷料对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岚 赖迪辉 程少为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面部痤疮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面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敷料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面部痤疮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面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敷料治疗;对照组仅采取面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愈合时间(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修复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部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联合透明质酸凝胶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具有良好的效果和舒适度,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痤疮 凹陷瘢痕 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 透明质酸敷料 修复效果
下载PDF
Li(Ni_(x)Co_(y)Mn_(z))O_(2)正极材料对溶胶-凝胶法制备KAlSi_(2)O_(6)的侵蚀研究
14
作者 马俊花 罗忠涛 +3 位作者 李烨 贾全利 穆元冬 陈留刚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5-309,共5页
将不加和添加CaF_(2)的KAlSi_(2)O_(6)(KAS_(4))溶胶于800~1300℃煅烧得到的KAS_(4)以及原料CaF_(2)粉,分别与Li(Ni_(x)Co_(y)Mn_(z))O_(2)(LNCM)按照质量比70∶30混合均匀,然后在1100℃保温6 h进行侵蚀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加和添加CaF_... 将不加和添加CaF_(2)的KAlSi_(2)O_(6)(KAS_(4))溶胶于800~1300℃煅烧得到的KAS_(4)以及原料CaF_(2)粉,分别与Li(Ni_(x)Co_(y)Mn_(z))O_(2)(LNCM)按照质量比70∶30混合均匀,然后在1100℃保温6 h进行侵蚀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加和添加CaF_(2)的KAS_(4)的物相组成以及侵蚀试验后几种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添加1.88%(w)CaF_(2)可以使KAS_(4)纯相的生成温度下降约100℃;2)不加CaF_(2)的KAS_(4)比添加CaF_(2)的具有更好的抗LNCM侵蚀性能;3)CaF_(2)与LNCM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KAlSi_(2)O_(6) Li(Ni_(x)co_(y)Mn_(z))O_(2) 抗侵蚀
下载PDF
CO_(2)驱凝胶封窜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雅婕 刘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34,共13页
由于油气间黏度差异大和油藏的非均质性,在CO_(2)驱油过程会发生气窜从而降低CO_(2)的波及效率。凝胶体系是CO_(2)驱油过程中的有效封窜剂,在中外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延缓交联聚丙烯酰胺凝胶、预交联凝胶颗粒、两级封窜凝胶体系、... 由于油气间黏度差异大和油藏的非均质性,在CO_(2)驱油过程会发生气窜从而降低CO_(2)的波及效率。凝胶体系是CO_(2)驱油过程中的有效封窜剂,在中外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介绍了延缓交联聚丙烯酰胺凝胶、预交联凝胶颗粒、两级封窜凝胶体系、泡沫凝胶这4种凝胶体系的封窜机理以及研究进展。延缓交联丙烯酰胺凝胶流动性强,价格低廉,但是成胶强度、成胶时间不可控并且不耐酸性腐蚀。预交联凝胶颗粒成胶时间、成胶强度可控且耐高温耐高矿化度,但是粒度较大,无法进入渗透率较低的地层。两级封窜凝胶体系结合了刚性凝胶与小分子的优势,能够同时封堵不同尺寸的裂缝,但是对于超过特定尺寸的裂缝,封堵效果将会下降。泡沫凝胶对地层伤害小,但是不耐高温。目前,用于CO_(2)驱气窜的凝胶体系存在着不耐酸性腐蚀的问题,如何使长期处于CO_(2)酸性环境下的凝胶体系保持稳定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 co_(2)驱 气窜 封窜剂
下载PDF
曦曦爱HPV-1抑菌凝胶联合CO_(2)激光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海燕 张翠 赵梦鸥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793-2796,共4页
目的研究曦曦爱HPV-1抑菌凝胶联合二氧化碳(CO_(2))激光对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0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CO_(2)激光治疗组,观察组采用曦曦爱HP... 目的研究曦曦爱HPV-1抑菌凝胶联合二氧化碳(CO_(2))激光对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0例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CO_(2)激光治疗组,观察组采用曦曦爱HPV-1抑菌凝胶联合CO_(2)激光治疗组。观察2组的总有效率、HPV转阴率、复发率、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功能[CD+4/CD+8、CD+3、CD+4]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HPV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此外,观察组血清IL-6,TNF-α以及CRP水平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8、CD+3和CD+4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CO_(2)激光治疗,曦曦爱HPV-1抑菌凝胶联合CO_(2)激光治疗对外阴尖锐湿疣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以降低机体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可应用于临床外阴尖锐湿疣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曦曦爱HPV-1抑菌 co_(2)激光
下载PDF
用于高效微波吸收的3D多孔异质界面型NiCo_(2)(CO_(3))_(3)/RGO气凝胶
17
作者 武丹丹 张含笑 +2 位作者 王政炎 张妍兰 王永祯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5-1049,共15页
创新的微观结构设计和合适的多组分策略对于具有强吸收和宽有效吸收频带(EAB)的先进电磁吸波材料(EAM)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还原法制备了自组装的3D网络结构NiCo_(2)(CO_(3))_(3)/RGO(NCR)气凝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多组... 创新的微观结构设计和合适的多组分策略对于具有强吸收和宽有效吸收频带(EAB)的先进电磁吸波材料(EAM)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采用简单的水热还原法制备了自组装的3D网络结构NiCo_(2)(CO_(3))_(3)/RGO(NCR)气凝胶。独特的微观结构和多组分不仅解决了NiCo_(2)(CO_(3))_(3)颗粒的物理团聚,而且可以调整电磁参数以提高阻抗匹配和衰减能力。界面基体和宏观3D互联网格结构的协同效应可以实现高电磁波吸收(EMA)性能,在2.3 mm处最小反射损耗(RLmin)值为-58.5 dB,EAB为6.5 GHz。NiCo_(2)(CO_(3))_(3)/RGO气凝胶优异的EMA性能可归因于3D多孔结构的多重反射、散射和弛豫过程以及界面基体的强界面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_(2)(co_(3))_(3)/RGO气 结构设计 界面极化 微波吸收
下载PDF
钴酞菁/多孔碳气凝胶复合结构用于高效电催化CO_(2)还原
18
作者 周暾 龚善和 +3 位作者 吕晓萌 冯玉祥 黄春霞 朱桂生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32-140,156,共10页
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_(2)转化成高附加值的燃料或化学品,是一项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新资源化技术,但目前高性能电催化CO_(2)转化的催化剂研发,仍然是一项热点问题。设计具有“类珊瑚状”结构的多级孔氮掺杂碳气凝胶(N-CA)作为优化气... 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_(2)转化成高附加值的燃料或化学品,是一项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新资源化技术,但目前高性能电催化CO_(2)转化的催化剂研发,仍然是一项热点问题。设计具有“类珊瑚状”结构的多级孔氮掺杂碳气凝胶(N-CA)作为优化气体传质的碳载体,利用非共价固定技术,将酞菁钴(CoPc)稳定于气凝胶骨架的表面,以实现活性位点和导电碳骨架稳定结合。CoPc@N-CA展现出优异的电催化CO_(2)还原(CO_(2)RR)活性,在较宽的电势窗口-0.5~-1.0 V vs.RHE下,对CO的选择性>80%,最高为99.05%;在-0.85 V vs.RHE电位下,CoPc@N-CA对CO的部分电流密度达到14.40 mA·cm^(-2),约是以商业碳黑(CB)为基底设计的CoPc@CB(3.66·mA cm^(-2))催化剂的4倍。内在活性分析发现,CoPc@N-CA优异的活性可归因于N-CA独特的多孔结构,这不仅促进了CO_(2)分子的传质,有利于CO_(2)RR反应动力学,而且有利于暴露Co活性位点,从而促进CO_(2)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co_(2)还原 碳气 多相分子催化剂 co产物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K_4Ce_2Ta_(10)O_(30)及其光解水活性
19
作者 田蒙奎 尚百伟 上官文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65-1568,共4页
以可溶性的乙醇钽为前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K4Ce2Ta10O30。XRD、SEM、BET以及UV-Vis等表征手段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K4Ce2Ta10O30具有分布均匀的纳米颗粒(20~40nm),比表面积高,光吸收红移近30nm。并且在可见... 以可溶性的乙醇钽为前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剂K4Ce2Ta10O30。XRD、SEM、BET以及UV-Vis等表征手段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K4Ce2Ta10O30具有分布均匀的纳米颗粒(20~40nm),比表面积高,光吸收红移近30nm。并且在可见光下(λ>400nm)分解水的活性测试中,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比高温固相反应获得样品具有更高的光催化分解水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可见光响应 光解水 K4Ce2Ta10O30
下载PDF
NASICON材料溶胶-凝胶合成工艺条件优化及其对CO_2敏感器件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邱法斌 全宇军 +4 位作者 孙彦峰 朱棋峰 刘少林 邹兆一 徐宝琨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3,28,共4页
分别采用硝酸(NSP)和草酸(OSP)为回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SICON固体电解质材料.利用XRD,FE SEM,EDAX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烧结温度下,NSP过程制得的材料具有更高的相纯度和结晶度,而OSP过程则具有较低的烧结合成温度和较... 分别采用硝酸(NSP)和草酸(OSP)为回溶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NASICON固体电解质材料.利用XRD,FE SEM,EDAX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烧结温度下,NSP过程制得的材料具有更高的相纯度和结晶度,而OSP过程则具有较低的烧结合成温度和较高的离子电导率.所制得的CO2敏感器件均呈现出良好的CO2敏感性能.且器件的响应灵敏度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OSP器件的长期稳定性明显低于NSP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工艺条件 合成温度 co2 烧结温度 溶剂 硝酸 NASIcoN材料 器件 响应灵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