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CO_(2)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进展
1
作者 蔡灿 周圣文 +2 位作者 陈浩 赵玉龙 张烈辉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超临界CO_(2)(SC-CO_(2))压裂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兴非常规油气储层增产技术,该技术不仅可有效避免传统水力压裂引发的地层损害、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还具有起裂压力低、成缝复杂等优势。SC-CO_(2)压裂实验是在室内开展SC-CO... 超临界CO_(2)(SC-CO_(2))压裂技术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兴非常规油气储层增产技术,该技术不仅可有效避免传统水力压裂引发的地层损害、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还具有起裂压力低、成缝复杂等优势。SC-CO_(2)压裂实验是在室内开展SC-CO_(2)压裂工艺研究、压裂增产机理认识和总结的重要技术手段。综述SC-CO_(2)压裂实验研究进展,以指导SC-CO_(2)压裂技术的发展。首先,介绍室内SC-CO_(2)压裂实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针对实验装置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然后,归纳分析SC-CO_(2)压裂实验研究成果,认为SC-CO_(2)渗透性强,因此相较于水力压裂其起裂压力低,同时SC-CO_(2)能够沟通岩石内部的微裂缝和微孔隙,促进复杂裂缝网络的形成。最后,总结各项实验研究所得的裂缝内SC-CO_(2)携支撑剂运移规律。研究表明,SC-CO_(2)携支撑剂的运移规律与水基压裂液相似,但运移效果稍差之。目前,需加强SC-CO_(2)携支撑剂运移室内实验研究,以进一步优化SC-CO_(2)压裂的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超临界co_(2) 缝扩展 支撑剂运移
下载PDF
基于CO_(2)水基压裂液的煤体软化及降尘技术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黄辉龙 冯俊文 +2 位作者 邓广哲 李红健 李龙龙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29-132,共4页
为解决坚硬煤层条件下,常规煤体注水方式效果不好,回采过程中顶煤可放性差、工作面截煤和放煤过程中粉尘大的难题,根据金川煤矿煤层的具体情况,基于煤体压裂软化-润渗除尘理论,利用CO_(2)活性水耦合液、液相与气相耦合液,代替传统注水... 为解决坚硬煤层条件下,常规煤体注水方式效果不好,回采过程中顶煤可放性差、工作面截煤和放煤过程中粉尘大的难题,根据金川煤矿煤层的具体情况,基于煤体压裂软化-润渗除尘理论,利用CO_(2)活性水耦合液、液相与气相耦合液,代替传统注水和注气技术,在金川煤矿开展了煤体软化及降尘技术应用研究。CO_(2)活性水压裂软化润渗技术,能够使煤体中裂隙和孔隙的容积以及结构发生变化,造成煤体的破裂和松动,降低了煤炭强度,达到对硬煤最佳的软化效果。试验表明:煤层CO_(2)水基压裂后,放煤循环速度提高了5.6%,顶煤破碎块度均衡,顶煤平均采出率提高了3.2%;截割浮尘浓度降低45%,工作面能见度提高,工作面转载运输点煤尘降低23%,润渗作用有效降低了煤体产生浮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硬煤层 软化 co_(2)耦合 软化性 润湿性
下载PDF
CO_(2)增能压裂不同生产阶段裂缝内CO_(2)滞留碳埋存
3
作者 惠波 赵博超 +6 位作者 杨尚儒 周长静 马占国 肖元相 苏煜彬 章思鹏 赵金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2,共9页
目的目前,碳埋存技术主要有地质构造埋存、残余气体埋存、溶解埋存及矿物埋存,随着CO_(2)压裂相关技术的应用,有必要针对增能压裂后CO_(2)的埋存机理及其主控因素开展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基于影响裂缝内孔隙空间和导流能力的... 目的目前,碳埋存技术主要有地质构造埋存、残余气体埋存、溶解埋存及矿物埋存,随着CO_(2)压裂相关技术的应用,有必要针对增能压裂后CO_(2)的埋存机理及其主控因素开展深入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基于影响裂缝内孔隙空间和导流能力的因素,研究支撑剂(石英砂和陶粒)在不同铺砂浓度(5.0 kg/m^(2)、7.5 kg/m^(2)和10.0 kg/m^(2))下施加闭合压力受不同返排率影响的裂缝滞留碳埋存的情况,分析不同因素对裂缝滞留碳埋存影响的最优值。结果CO_(2)埋存主要是超临界状态下的埋存,CO_(2)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埋存率在80%以上;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埋存率急速降低,在压力降至6 MPa时,埋存率仅剩40%左右。埋存率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闭合压力>返排率>支撑剂类型>铺砂浓度。主控因素是闭合压力,随着闭合压力的增加,埋存率逐渐降低。结论解决了对CO_(2)增能压裂裂缝内CO_(2)滞留碳埋存认知不清的问题,明确了4种压裂裂缝相关参数对CO_(2)埋存的影响,在进行CO_(2)增能压裂相关设计时,可依据实验结果对埋存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能 co_(2) 支撑剂 闭合 封存
下载PDF
阳春沟区块页岩气超临界CO_(2)增能压裂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余前港 荣双 +4 位作者 毛国扬 崔连文 彭根博 向传刚 王旭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目的目前,超临界CO_(2)压裂应用前景广阔,为更好地指导现场应用,亟需明确超临界CO_(2)压裂的起裂压力和裂缝扩展规律。方法考虑压裂过程温度变化对CO_(2)物性的影响以及岩石中的热应力作用,建立热流固耦合超临界CO_(2)压裂模型。探究了... 目的目前,超临界CO_(2)压裂应用前景广阔,为更好地指导现场应用,亟需明确超临界CO_(2)压裂的起裂压力和裂缝扩展规律。方法考虑压裂过程温度变化对CO_(2)物性的影响以及岩石中的热应力作用,建立热流固耦合超临界CO_(2)压裂模型。探究了水平应力差、天然裂缝逼近角以及CO_(2)注入温度对裂缝起裂的影响。结果在阳春沟Y井开展的现场试验表明:与水力压裂相比,超临界CO_(2)压裂可以明显降低裂缝起裂压力,即使在高水平应力差下,仍可以获得复杂的裂缝形态;天然裂缝逼近角增大,起裂压力随之增大,裂缝复杂程度增加;CO_(2)注入温度与地层温差越大,热应力作用越明显,裂缝形态越复杂。结论现场应用显示注入前置超临界CO_(2)可以有效降低起裂压力,有利于提高后续水力压裂的缝内净压力,增强储层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热流固多场耦合 热应力 相场模型 阳春沟区块
下载PDF
CO_(2)干法压裂用支化硅氧烷及含氟聚合物类增稠剂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5
作者 杜代军 李金涛 +2 位作者 蒲万芬 赵金洲 熊颖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2,共11页
近年来,CO_(2)干法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水压裂技术已成为致密油气藏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调研发现,CO_(2)干法压裂技术尚未成熟,主要是因液态或超临界CO_(2)黏度低而存在滤失量大、携砂性能差等问题,需要加入增稠剂来提高CO_(2)的... 近年来,CO_(2)干法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水压裂技术已成为致密油气藏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调研发现,CO_(2)干法压裂技术尚未成熟,主要是因液态或超临界CO_(2)黏度低而存在滤失量大、携砂性能差等问题,需要加入增稠剂来提高CO_(2)的黏度。针对硅氧烷类增稠剂需借助大量助溶剂、其他增稠剂而增稠效果不理想、温度压力适应性差等问题,从增稠机理和增稠特性两方面概述了目前支化硅氧烷类(不使用或少量使用助溶剂)及含氟类增稠剂CO_(2)压裂液增稠剂的研究进展,并在增稠特性部分综述了这两类增稠剂的结构特征和性能特点。其次,对国内相关液态CO_(2)和超临界CO_(2)干法压裂技术现场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分别从增稠机理、增稠性能和现场应用方面对干法压裂CO_(2)增稠剂及其压裂液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 超临界co_(2) 增稠剂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压裂液对页岩储层支撑剂悬浮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强 王福玲 +4 位作者 李庆超 赵旭亮 刘永莉 谢庆宾 王彦玲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4期76-83,共8页
超临界CO_(2)压裂液的极低表观黏度导致了低携砂悬砂、漏失严重和压裂效果弱等诸多缺陷。针对超临界CO_(2)的上述缺陷,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能显著提高CO_(2)压裂液黏度的增稠剂,并探索了不同地质条件(储层温度和储层压力)和化学剂等因素对C... 超临界CO_(2)压裂液的极低表观黏度导致了低携砂悬砂、漏失严重和压裂效果弱等诸多缺陷。针对超临界CO_(2)的上述缺陷,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能显著提高CO_(2)压裂液黏度的增稠剂,并探索了不同地质条件(储层温度和储层压力)和化学剂等因素对CO_(2)悬砂性能的影响,同时揭示了超临界CO_(2)压裂液的悬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较高含量的增稠剂不仅能够增加压裂液黏度,同时也能改善CO_(2)压裂液对颗粒的悬砂能力,0.5%(质量分数)的增稠剂可使CO_(2)压裂液黏度增大至3.2mPa·s,静置20 s的砂砾沉降量为0.5 g,沉降量低于纯CO_(2)压裂液(其表观黏度为0.04 mPa·s)时的1.7 g。此外,储层压力的升高也有助于提升超临界CO_(2)对颗粒的悬砂性能,而升高储层温度会降低超临界CO_(2)压裂液黏度和悬砂能力,此现象主要归因于超临界CO_(2)压裂液体系中微观网格密度的变化。通过以上研究,可为页岩储层的高效开采和超临界CO_(2)的应用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开采 油气采收率 页岩储层改造 超临界co_(2) 携砂悬砂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超临界CO_(2)压裂裂缝起裂与扩展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书源 朱万成 +1 位作者 刘赫洋 刘亚宁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4年第6期70-83,共14页
为解决传统水力压裂在煤层气和页岩气开采中带来的环境和地层损害问题,超临界CO_(2)(SC-CO_(2))压裂技术凭借低黏度、高扩散性及无水特性,逐渐成为一种有效替代方案。通过综述实验与数值模拟的最新进展,探讨了该技术在裂缝起裂与扩展中... 为解决传统水力压裂在煤层气和页岩气开采中带来的环境和地层损害问题,超临界CO_(2)(SC-CO_(2))压裂技术凭借低黏度、高扩散性及无水特性,逐渐成为一种有效替代方案。通过综述实验与数值模拟的最新进展,探讨了该技术在裂缝起裂与扩展中的作用机制,重点分析了裂缝起裂压力、扩展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压裂能够在较低起裂压力下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且应力状态、温度以及天然裂缝等因素对裂缝的起裂和扩展产生显著影响。并针对现有研究在精确模拟CO_(2)流动、相变效应及其与天然裂缝相互作用的复杂影响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建议与未来展望,以期为超临界CO_(2)压裂技术的优化升级与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技术 超临界co_(2) 缝扩展 缝形态
下载PDF
裂缝内CO_(2)压裂液相态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智颢 杜博 李东东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4期41-43,共3页
CO_(2)干法压裂工艺利用纯液态CO_(2)进行携砂压裂施工,对储层进行改造,该技术已实现大量现场应用。但是,CO_(2)压裂液在裂缝内的相态分布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运用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二维裂缝的物理模型,分析CO_(2)压裂液在造缝过程中... CO_(2)干法压裂工艺利用纯液态CO_(2)进行携砂压裂施工,对储层进行改造,该技术已实现大量现场应用。但是,CO_(2)压裂液在裂缝内的相态分布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运用流体模拟软件,建立二维裂缝的物理模型,分析CO_(2)压裂液在造缝过程中的相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造缝过程中,CO_(2)压裂液以液态CO_(2)和超临界CO_(2)两种相态存在,并且以超临界CO_(2)的分布为主;CO_(2)压裂液充满裂缝时,随着测点与井口距离的增加,CO_(2)温度先增加,然后趋于稳定;CO_(2)压裂液进入裂缝内,压裂施工完成20 min时,裂缝内CO_(2)的温度达到地层温度;地层温度越低,液态CO_(2)吸热越慢,达到超临界相态所需时间越长,超临界CO_(2)分布区距离缝口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相态 分布特征 数值模拟 液态co_(2) 超临界co_(2) 干法
下载PDF
含夹矸煤层CO_(2)气相压裂瓦斯治理技术
9
作者 贾虎虎 张新生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13-15,54,共4页
吉宁矿山西组2号煤层为典型的复杂低渗突出煤层,2201工作面存在瓦斯含量高、煤层松软、透气性低、存在厚夹矸的复杂情况,表现为采前难抽,采中涌出大的特点。为解决上述难题,在掘进工作面实施CO_(2)气相压裂强化造缝、卸压增透技术,通过... 吉宁矿山西组2号煤层为典型的复杂低渗突出煤层,2201工作面存在瓦斯含量高、煤层松软、透气性低、存在厚夹矸的复杂情况,表现为采前难抽,采中涌出大的特点。为解决上述难题,在掘进工作面实施CO_(2)气相压裂强化造缝、卸压增透技术,通过对瓦斯抽采数据和掘进效果的分析,得出气相压裂孔瓦斯参数随抽采时间增加,表现出“稳定型”和“增高型”演化规律。气相压裂孔的百米瓦斯抽采纯流量0.11~0.22 m^(3)/min,与前期密集钻孔措施的0.018 m^(3)/min相比,提高了5.1~11.2倍。185 MPa的高压力CO_(2)气相压裂技术适配于该煤层地质条件,能够有效沟通煤中解吸-扩散-渗流多尺度通道,瓦斯抽采参数稳定且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夹矸煤层 瓦斯治理 co_(2)气相 造缝卸
下载PDF
CO_(2)气相压裂煤层瓦斯参数测试及数值模拟分析
10
作者 杨希培 杨百舸 徐锋懿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6期31-35,66,共6页
五虎山煤矿所开采的山西组9#煤层为高瓦斯难抽采煤层,回采期间瓦斯抽采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为探究适配的CO_(2)气相压裂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在瓦斯治理巷开展CO_(2)气相压裂瓦斯参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气相压裂过后... 五虎山煤矿所开采的山西组9#煤层为高瓦斯难抽采煤层,回采期间瓦斯抽采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为探究适配的CO_(2)气相压裂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在瓦斯治理巷开展CO_(2)气相压裂瓦斯参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气相压裂过后,平均瓦斯含量从8.26 m^(3)/t降低到7.67 m^(3)/t,降低了7%;Langmuir吸附体积由19.0969 cm^(3)/g提高到20.2657 cm^(3)/g,提高了6.12%;煤层透气性系数从0.022~0.027提高到0.780~0.791,提高了28~35倍。基于瓦斯参数测试结果,建立COMSOL Multiphysics流固耦合模型,模拟气相压裂前后瓦斯抽采半径。模拟结果表明,气相压裂后煤层瓦斯抽采半径大幅度提高,抽采180 d后抽采半径从0.63 m提高到4.13 m,提高5.56倍。在抽采时间为6个月时,可按照8 m的孔间距布置气相压裂钻孔,即可获得良好的瓦斯抽采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煤矿的瓦斯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相 煤层瓦斯 抽采半径
下载PDF
难抽煤层CO_(2)气相压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研究
11
作者 杨希培 邵文琦 +1 位作者 杨百舸 徐锋懿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4,10,共5页
五虎山煤矿开采的9号煤层为高瓦斯低渗难抽煤层,回采期间瓦斯抽采效率低,制约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为此,开展CO_(2)气相压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研究,在010911回采面近切眼段布置4单元共20个100 m深钻孔,其中8个压裂孔,12个瓦斯抽采孔;... 五虎山煤矿开采的9号煤层为高瓦斯低渗难抽煤层,回采期间瓦斯抽采效率低,制约了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为此,开展CO_(2)气相压裂瓦斯高效抽采技术研究,在010911回采面近切眼段布置4单元共20个100 m深钻孔,其中8个压裂孔,12个瓦斯抽采孔;对比分析压裂单元与非压裂单元瓦斯抽采数据。试验结果表明:CO_(2)气相压裂试验后,瓦斯抽采效率大幅度提高,瓦斯抽采浓度提高了1.46倍;瓦斯抽采纯量提高了1.49倍;抽采90 d瓦斯抽采半径提高了1.53倍;抽采达标时间缩短了190 d.实践证明,CO_(2)气相压裂在煤层中形成复杂裂缝,大幅提高煤层渗透率,使难抽煤层变为易抽煤层,是回采面近切眼段瓦斯高效抽采的可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抽煤层 co_(2)气相 瓦斯抽采
下载PDF
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的CO_(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与实践——以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鸿照 苑秀发 +7 位作者 李云云 王玉柱 雒君 曹晓莉 赵国英 徐传龙 吴则鑫 朱会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4,共9页
CO_(2)泡沫压裂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中部为下一步稳产重要接替区,相对于北部主产区,其储层连续性、物性均较差,可动水饱和度较高,导致常规水基压裂气井水锁伤害现象严重、压裂液返排难度增大。以苏... CO_(2)泡沫压裂是提高致密砂岩气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苏里格气田苏X区块中部为下一步稳产重要接替区,相对于北部主产区,其储层连续性、物性均较差,可动水饱和度较高,导致常规水基压裂气井水锁伤害现象严重、压裂液返排难度增大。以苏X-A3井为例,基于CO_(2)泡沫压裂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首先应用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储层物性、含气性与可动水分布等生产特征选井选层,避水布井射孔;其次应用地质压裂一体化,研究储层物性与压裂工艺匹配性,优化压裂液体系与压裂规模、泵注程序;最后应用评估修正一体化,根据返排试气试采资料,评价压裂效果与工艺的适应性,修正压裂前地质模型,完成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闭环。研究结果表明: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应用于CO_(2)泡沫压裂优化设计,能够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储层品质与生产动态,提高CO_(2)泡沫压裂设计的针对性,为CO_(2)泡沫压裂效果提供保障。现场实践表明,该方法较以往常规水基压裂设计更符合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工程一体化 co_(2)泡沫 可动水饱和度 致密砂岩气藏 优化设计
下载PDF
页岩气藏超临界CO_(2)压裂—提采—封存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玉龙 黄义书 +5 位作者 张涛 胡浩然 张烈辉 文绍牧 吴建发 杨学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119,共11页
为了解决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使用水基压裂液造成的耗水量大和储层伤害等问题,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利用超临界CO_(2)(SCCO_(2))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封存CO_(2),达到“利用与封存一体,增产与减排双赢”的效果... 为了解决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使用水基压裂液造成的耗水量大和储层伤害等问题,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利用超临界CO_(2)(SCCO_(2))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封存CO_(2),达到“利用与封存一体,增产与减排双赢”的效果。为实现SCCO_(2)强化页岩气开采与地质封存一体化,系统综述了SCCO_(2)页岩气压裂、置换驱替及地下封存的研究进展,梳理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技术瓶颈,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相较于水基压裂液压裂,CO_(2)进入储层后将弱化页岩的力学性能,导致起裂压力更低,并且易于形成更复杂、更粗糙的裂缝网络;②页岩对于CO_(2)的吸附能力远大于CH4,利于有效置换出CH4,且CO_(2)不会与CH4进行大范围的混合,而是倾向于对CH4进行类活塞状驱替,从而提高页岩气采收率;③目前缺乏定量评价不同封存机制对CO_(2)封存潜力贡献的计算模型,同时长时间尺度上CO_(2)与盖层相互作用机理及突破压力的变化研究有待完善;④提升SCCO_(2)携砂能力、解决地面与井下设备腐蚀问题、降低CO_(2)的捕集与运输成本,是超临界CO_(2)提高页岩气采收率(SCCO_(2)-ESGR)技术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前提。结论认为,SCCO_(2)-ESGR为我国页岩气资源规模效益开采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新技术,能够加快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SCco_(2)-ESGR 超临界co_(2) 置换驱替 竞争吸附 co_(2)封存 CCUS “双碳”目标
下载PDF
基于DA-DE-SVM智能模型的煤岩体SC-CO_(2)压裂效果预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闫浩 张吉雄 +1 位作者 周楠 时培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2-368,F0003,共8页
煤岩体压裂效果是超临界CO_(2)(SC-CO_(2))压裂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为准确预测煤岩体SC-CO_(2)压裂效果,基于多孔相向裂缝动态扩展模拟,筛选确定影响煤岩体SC-CO_(2)压裂效果的6个地质因素和4个施工因素,提出了一种集成支持向量机(SVM... 煤岩体压裂效果是超临界CO_(2)(SC-CO_(2))压裂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为准确预测煤岩体SC-CO_(2)压裂效果,基于多孔相向裂缝动态扩展模拟,筛选确定影响煤岩体SC-CO_(2)压裂效果的6个地质因素和4个施工因素,提出了一种集成支持向量机(SVM)、蜻蜓算法(DA)、差分进化算法(DE)的混合人工智能模型,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SC-CO_(2)压裂效果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蜻蜓算法、差分进化算法联合优化支持向量机的超参数。以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为评价指标对混合人工智能模型性能进行了评估,并采用MIV方法对模型输入变量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DA-DE-SVM智能模型能很好预测煤岩体SC-CO_(2)压裂效果,其训练集的R值为0.9572,测试集的R值为0.9316。SC-CO_(2)压裂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相邻压裂钻孔水平距离>垂直地应力>压裂液注入速率>相邻压裂钻孔垂直距离>煤体抗拉强度>水平地应力>压裂液温度>煤体渗透系数>煤体初始孔隙压力>煤体弹性模量。研究成果可为SC-CO_(2)压裂工程参数优化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体 超临界co_(2) 效果 智能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水平井CO_(2)区域增能体积压裂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矿生 齐银 +3 位作者 薛小佳 陶亮 陈文斌 武安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2,共8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储层压力低、缝网复杂程度低和黄土塬水资源缺乏等问题,以该盆地庆城油田页岩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滑溜水和CO_(2)压裂物理模拟试验,利用高能CT监测了CO_(2)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分析了CO_(2)压裂形成复杂裂缝的可行...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储层压力低、缝网复杂程度低和黄土塬水资源缺乏等问题,以该盆地庆城油田页岩油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滑溜水和CO_(2)压裂物理模拟试验,利用高能CT监测了CO_(2)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分析了CO_(2)压裂形成复杂裂缝的可行性;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优化了CO_(2)注入关键参数,形成了适合庆城油田页岩油的CO_(2)区域增能体积压裂技术。研究表明:前置CO_(2)压裂可提高长7段页岩油储层裂缝复杂程度,裂缝沿层理弱面扩展并纵向穿层形成缝网;增能理念应由单井段间交替增能向平台整体注入实现井间、段间协同一体增能转变,单井采用全井段注入增能模式,可实现缝控区域全覆盖。庆城油田某平台进行了页岩油CO_(2)区域增能体积压裂试验,与采用常规体积压裂技术的邻井相比,3口试验水平井平均压力保持程度提高1.5倍,单井平均初期产油量提高28.6%。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O_(2)区域增能体积压裂能提高裂缝复杂程度,增加区域地层能量,提高单井产能,可为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co_(2)区域增能 体积 物理模拟 数值模拟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分段多簇压裂井间干扰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寿昌 徐东升 +5 位作者 高阳 张方 施雷庭 张玉龙 柳曈 魏晓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6,共10页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在合理利用压裂诱导应力增大储层改造体积的同时,避免井间干扰所导致的裂缝砂堵和压裂窜扰,是压裂工艺优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文章针对超临界CO_(2)分段多簇压裂的缝间干扰和井间干扰问... 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是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在合理利用压裂诱导应力增大储层改造体积的同时,避免井间干扰所导致的裂缝砂堵和压裂窜扰,是压裂工艺优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文章针对超临界CO_(2)分段多簇压裂的缝间干扰和井间干扰问题,采用流固耦合的扩展有限元方法研究单井及多井裂缝诱导应力演化特征,充分考虑裂缝内超临界CO_(2)流动和滤失,从非常规油气储层岩性特征、地应力场分布及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对压裂扰动应力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单井分段多簇压裂缝扩展机制及应力扰动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多井井间压裂缝干扰规律。结果表明:高水平应力差、高弹性模量的储层中压裂干扰界限较大,低水平应力差、低弹性模量地层需适度增大簇间距,减小簇间干扰;老井压裂后,其邻井压裂缝非对称系数随井间距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井间距等于压裂干扰界限时,非对称系数λ达到最大,且井周改造范围最大,但裂缝两翼的非对称性可能导致储层动用不充分。本研究为水平井细分切割压裂和立体式井网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对非常规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井间干扰 缝间干扰 诱导应力 井距优化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二氧化碳泡沫压裂压后评价方法
17
作者 陈海涌 苏伟东 +3 位作者 武月荣 徐洋 王筱箐 王历历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1,共5页
为了评价CO_(2)泡沫压裂对深层煤岩气的适用性及分析深层煤的压裂地质特征,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水平井X1井的CO_(2)泡沫压裂作业为例,通过采用压裂停泵压降速率分析、G函数压降曲线分析及压裂注入沿程管路摩阻分析等压力诊断方... 为了评价CO_(2)泡沫压裂对深层煤岩气的适用性及分析深层煤的压裂地质特征,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水平井X1井的CO_(2)泡沫压裂作业为例,通过采用压裂停泵压降速率分析、G函数压降曲线分析及压裂注入沿程管路摩阻分析等压力诊断方法,评价了X1井的压裂地质特征、裂缝扩展特征及压裂液类型对压后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的深部煤岩具有较好的渗透性;CO_(2)压泡沫压裂工艺能够满足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岩气水平井的压裂作业需要,增能助排优势突出,压后增产效果明显;与胍胶压裂液相比,CO_(2)泡沫压裂液改造后的停泵压降速率更快、渗透性更好;通过提高单簇进液强度、提高压裂的裂缝内压力能够改善地层的渗透性。此外,与砂岩相比,煤岩CO_(2)泡沫压后的CO_(2)喷势小、气体浓度低,见到了CO_(2)在地层中被吸附的预期。本研究可为深层煤岩气的压裂工艺优选及压裂参数优化提供经验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岩气 co_(2)泡沫 力诊断 后评价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聚能压裂开发煤层气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丛日超 王海柱 +5 位作者 李根生 杨睿月 王斌 刘铭盛 赵成明 夏志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62-3171,共10页
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承担着保障煤矿高效生产、减少瓦斯事故的安全责任以及补充清洁能源供应、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使命。提出了采用超临界CO_(2)聚能压裂技术开发煤层气的新思路,该技术利用高压超临界CO_(2)动态致裂煤体,配合... 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承担着保障煤矿高效生产、减少瓦斯事故的安全责任以及补充清洁能源供应、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使命。提出了采用超临界CO_(2)聚能压裂技术开发煤层气的新思路,该技术利用高压超临界CO_(2)动态致裂煤体,配合“聚能冲击+油套同注”等工艺方式实现高压超临界CO_(2)多次、持续注入,使储层产生一定规模且不受地应力控制的复杂裂缝网络,具有无水、环保、安全、高效等技术优势。利用自主研发的真三轴超临界CO_(2)聚能压裂实验系统开展了高阶煤和低阶煤的室内压裂实验,并与常规水力压裂、超临界CO_(2)压裂煤岩井筒压力和成缝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水力压裂和超临界CO_(2)压裂相比,超临界CO_(2)聚能压裂煤岩裂缝迂曲度更高,可形成主裂缝、微裂缝与层理缝相互沟通的网状裂缝;随着聚能压力的增加,煤岩裂缝形态变得复杂,针对特定煤岩存在合理的聚能压力范围确保形成网状裂缝的同时减少煤粉的生成;超临界CO_(2)聚能压裂技术适用于原生结构煤,现场应用中对专业设备需求少、可操控性强,常规CO_(2)压裂设备配合聚能工具即可满足施工要求;超临界CO_(2)聚能压裂致裂能量充足、对井筒的伤害程度小、经济成本低,可作为煤层气老区盘活和新区改造的新型储备技术;建议现场应用中采用超临界CO_(2)聚能压裂与水力压裂相结合的复合压裂工艺,确保形成网状裂缝、扩大改造范围的同时具有长期的导流能力。通过研究验证了超临界CO_(2)聚能压裂开发煤层气的可行性,可望为煤层气高效开发−CO_(2)地质埋存一体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超临界co_(2)聚能 缝形态 聚能 可行性
下载PDF
CO_(2)干法压裂用增稠剂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辰 朱沫 +4 位作者 欧宇钧 吴伟 贾栋尧 党博 王治国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3年第3期38-44,59,共8页
目前,CO_(2)干法压裂是国内外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从现有的研究看,使用无水CO_(2)作为干法压裂的介质,不仅对地层无破坏,还可以促进原油的体积膨胀,改善油水密度比,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但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尚不成熟,目前... 目前,CO_(2)干法压裂是国内外提高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从现有的研究看,使用无水CO_(2)作为干法压裂的介质,不仅对地层无破坏,还可以促进原油的体积膨胀,改善油水密度比,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但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尚不成熟,目前的棘手问题是其携砂及抗滤失性能差,需要研制高效增稠剂。本文从烷烃类、助溶剂、含氟化合物、无氟化合物和含硅化合物等类型的增稠剂入手,对国内CO_(2)增稠剂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液态CO_(2)压裂用增稠剂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干法 增稠剂 发展现状
下载PDF
CO_2泡沫压裂液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阳 翁定为 +1 位作者 于永波 尹喜永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4,共4页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压裂液,对地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增油效果。由于CO2泡沫压裂液具有滤失量低、返排能力强、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等优点,采用CO2泡...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由于向地层中注入大量的压裂液,对地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特别是低渗透油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增油效果。由于CO2泡沫压裂液具有滤失量低、返排能力强、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良好等优点,采用CO2泡沫压裂技术,可减小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经过对CO2泡沫压裂液的各种添加剂进行优选与评价,确定了适合低渗油藏使用的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并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CO2泡沫压裂液体系具有泡沫质量高、稳定性好、半衰期长、粘弹性大的特点,并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和流变性能,破胶彻底,界面张力低,对储层伤害小,可以满足低渗、低压油气藏压裂施工的需要。CO2泡沫压裂液在吉林油田和大庆油田的低渗透油藏中进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产措施 co2泡沫 防止地层损害 流变性能 耐温耐剪切 低渗透油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