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机转速对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栋 蒋天成 +3 位作者 邓森森 陶银双 李梦雪 鲁月红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为了定量探究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随风机转速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改变风机转速对排气压力、过热度、CO_(2)质量流量、系统制热量、系统总功耗以及制热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进行了优化分... 为了定量探究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随风机转速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改变风机转速对排气压力、过热度、CO_(2)质量流量、系统制热量、系统总功耗以及制热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进行了优化分析,同时利用试验数据拟合了COP回归模型,并进行可信度分析;通过回归模型预测了系统的最优运行工况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EEV)开度一定的情况下,存在着最佳风机转速;在45~85 Hz范围内,随着压缩机频率的提高,COP先增大后减小,增幅最高可达8.97%,各频率下COP最大时对应的最佳风机转速不断减小;随着EEV开度在35%~55%范围内不断增大,COP先增大后减小,增幅可达到6.6%,各EEV开度下COP最大时对应的最佳风机转速不断增大;当压缩机频率为65 Hz、EEV开度为50%时,对应的最佳风机转速为1000 r/min,系统COP达到峰值(4.09)。本文所拟合的COP回归模型最大误差为4.5%;预测系统最优运行工况为:压缩机频率68 Hz、EEV开度52%、风机转速956 r/min,此时系统COP最大,可达到4.29,预测误差为3.7%。本研究可为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保持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热水器 风机转速 系统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跨临界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性能研究
2
作者 赵谢飞 陶乐仁 +2 位作者 邱晗 金程 居一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31,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CO_(2)空气源热泵的系统性能,文中以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为研究对象,实验分析压缩机频率、排气压力和水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气冷器入口参数对气冷器螺旋盘管沿程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流量的增加,压缩机功... 为进一步研究CO_(2)空气源热泵的系统性能,文中以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为研究对象,实验分析压缩机频率、排气压力和水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气冷器入口参数对气冷器螺旋盘管沿程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流量的增加,压缩机功率、压比以及水侧出口温度都呈下降趋势,而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呈上升趋势,由于CO_(2)在放热过程中存在温度滑移现象,因此随着排气压力的升高,其气冷器出口焓值出现显著变化,系统COP、水侧出口温度以及系统制热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为保证生活热水需求和较高的系统性能,选择了系统COP与水侧出口温度交点所对应的水流量为最佳水流量。研究发现气冷器螺旋槽管换热系数峰值的变化与雷诺数的变化成正比、与入口压力的变化成反比,提高质量流量有利于气冷器的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循环 热水器 coP 优化
下载PDF
CO_(2)热泵热水器燃气冷却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3
作者 李强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第16期55-57,共3页
CO_(2)是天然制冷剂,可将冷水加热至90℃,高于氢氟烃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温度,CO_(2)热泵热水器的应用潜力巨大。该研究设计了一套CO_(2)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系统,并对其中的气体冷却器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加气体冷却器的水流量可... CO_(2)是天然制冷剂,可将冷水加热至90℃,高于氢氟烃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温度,CO_(2)热泵热水器的应用潜力巨大。该研究设计了一套CO_(2)跨临界循环热泵热水器系统,并对其中的气体冷却器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增加气体冷却器的水流量可以降低出口温度并提高系统的性能系数(COPh)。然而,增加气冷器出水温度会降低系统的节能效果。此外,试验还发现提高水流量并不能明显提高换热系数。综上所述,该气体冷却器能够满足跨临界CO_(2)循环热泵热水器的需求。该研究对CO_(2)热泵热水器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热水器 气体冷却器 双管换 跨临界co_(2)循环
下载PDF
基于夹点的带喷射器CO_(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4
作者 杨俊兰 张鑫 +2 位作者 王林秀 韩一飞 杜雨帆 《暖通空调》 2024年第3期92-97,171,共7页
为了研究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热泵系统(TCISE),基于夹点建立了TCISE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水进水温度从25℃降低到15℃时,最优高压压力从9.3 MPa降至8.8 MPa,降低了5.4%... 为了研究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热泵系统(TCISE),基于夹点建立了TCISE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冷却水进水温度从25℃降低到15℃时,最优高压压力从9.3 MPa降至8.8 MPa,降低了5.4%,最大COP从3.83提升至4.27,提高了11.49%;TCISE存在临界冷却水出水温度和临界冷却水质量流量,当冷却水进水温度一定时,在出水温度低于临界出水温度或质量流量高于临界质量流量时,系统COP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喷射器 夹点 内部过冷 冷却水 进水温度 出水温度 流量
下载PDF
电动汽车CO_(2)热泵空调系统优化及制冷性能分析
5
作者 李江峰 李帅旗 +1 位作者 宋文吉 冯自平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619,共8页
为提升电动汽车CO_(2)热泵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文章构建了中间补气+回热器的跨临界CO_(2)系统,通过仿真研究了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T_(go))、气体冷却器压力(P_(g))、中间补气压力(P_(m))、相对补气量(β)、回热器过热度(ΔT)对系统制冷... 为提升电动汽车CO_(2)热泵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文章构建了中间补气+回热器的跨临界CO_(2)系统,通过仿真研究了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T_(go))、气体冷却器压力(P_(g))、中间补气压力(P_(m))、相对补气量(β)、回热器过热度(ΔT)对系统制冷系数(EER)、制冷量(Q_(e))和压缩机排气温度(Tco)的影响及中间补气对回热器优化能力的提升。研究表明:存在最佳气体冷却器压力和最佳中间补气压力使得EER达到最大值,并得到两者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关系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上升会使系统性能下降,中间补气量和回热器过热度的增加能提升系统性能,EER提升了15.64%和6.07%,制冷量提升了27.88%和4.78%;回热器过热度的增加会导致压缩机排气温度上升,中间补气可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当限定压缩机排气温度时,中间补气可使回热器对EER和制冷量的优化能力分别提升了203%和173.87%;相对于基础跨临界CO_(2)系统,文章构建的优化系统在所研究工况内可使系统EER和制冷量分别提升18.38%和3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 中间补气 跨临界co_(2)循环
下载PDF
CO_2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圣春 马一太 刘秋菊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42,共5页
为提高热泵热水器的效率,扩大CO2跨临界循环的应用领域,建立了CO2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不同季节工况下均可正常运行,且均能制取出较高温度的热水,但在夏季工况运行时的性能系数和水流量均最高;从健康角度考虑,当该... 为提高热泵热水器的效率,扩大CO2跨临界循环的应用领域,建立了CO2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不同季节工况下均可正常运行,且均能制取出较高温度的热水,但在夏季工况运行时的性能系数和水流量均最高;从健康角度考虑,当该系统运行于夏季工况,且出水温度达到65℃时,性能系数在3.45以上;若系统冷量同时被利用(即空调热水两用机),其综合性能系数可达5.9.可见,CO2热泵热水器在制取热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能量利用角度分析,CO2空调热水器两用机在夏季运行时有很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热水器 空调热水两用机 性能系数
下载PDF
水箱水温对CO_2热泵热水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吕静 任莹莹 +2 位作者 杨杰 豆君君 胡特特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8,共6页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循环加热和一次加热热水时,水箱水温对CO2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循环加热工况时,随着水温的升高,压缩机的进、排气压力逐渐升高,功耗增加;气体冷却器的CO2进、出口温度升高,内侧CO2和外侧水的温差逐渐减小,换热量减...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循环加热和一次加热热水时,水箱水温对CO2热泵热水器性能的影响。循环加热工况时,随着水温的升高,压缩机的进、排气压力逐渐升高,功耗增加;气体冷却器的CO2进、出口温度升高,内侧CO2和外侧水的温差逐渐减小,换热量减小;CO2热泵系统的COP下降。一次加热工况时,进水温度一定,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稳定,COP基本保持不变。以水温度17℃为例,系统COP在3.5左右,远远高于循环加热的COP。实验结果表明水箱水温对系统的性能有一定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水箱结构改进方案,使气冷器入口水温稳定在较低水平,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学 co2热水器 循环加 一次加 水箱水温 coP
下载PDF
CO_2热泵热水器多毛细管组合节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崔海亭 刘东岳 +1 位作者 赵华丽 张振国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5-68,32,共5页
基于CO_2作制冷剂应用于热泵系统的优良特性,搭建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试验台,进行了单根毛细管、双毛细管、3根毛细管并联组合分别作为节流元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根毛细管并联组合节流时具有全天候平均COP最高,并得出各温度阶段... 基于CO_2作制冷剂应用于热泵系统的优良特性,搭建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试验台,进行了单根毛细管、双毛细管、3根毛细管并联组合分别作为节流元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3根毛细管并联组合节流时具有全天候平均COP最高,并得出各温度阶段适用毛细管组合规律,为提高CO_2热泵热水器制热能效提出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热水器 组合毛细管 coP
下载PDF
CO_2热泵热水器和热泵压缩机的发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磊 俞建荣 +2 位作者 董晓慧 杨德宇 王岚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以CO2作为制冷工质的热泵热水器以其节能和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几种制冷工质的性质和CO2的跨临界循环。对CO2热泵热水器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热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压缩机的发展状况作了介绍,并提出了现今CO2热泵热水... 以CO2作为制冷工质的热泵热水器以其节能和环保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几种制冷工质的性质和CO2的跨临界循环。对CO2热泵热水器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热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压缩机的发展状况作了介绍,并提出了现今CO2热泵热水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热水器 压缩机 跨临界系统
下载PDF
CO_2热泵热水器的系统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业凤 卓之阳 +1 位作者 张峰 鲍团卫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64,共5页
设计搭建了蒸发器和气冷器均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的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性能测试试验台,在制冷剂充注量1.23kg时,通过调节膨胀阀的开度和控制气冷器的水流量来研究系统性能。结果表明:该机组能在较高COP(3.2)下制得65℃的热水,并可以在COP... 设计搭建了蒸发器和气冷器均采用套管式换热器的跨临界CO2热泵热水器性能测试试验台,在制冷剂充注量1.23kg时,通过调节膨胀阀的开度和控制气冷器的水流量来研究系统性能。结果表明:该机组能在较高COP(3.2)下制得65℃的热水,并可以在COP不低于2.0情况下制取80℃的热水;气冷器水流量对系统的COP、出水温度以及系统的排气压力影响最大;高效的换热器可以在压缩机排气温度一样的情况下提高出水温度,使系统在制取高温水时有更高的C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热水器 跨临界循环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严寒地区CO_2热泵热水器运行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宗伟 蒋文兵 刘乾坤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0-948,共9页
为减少严寒地区生活热水制备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CO_2热泵热水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采用跨临界循环方式的CO_2热泵热水器的稳态仿真模型,模拟分析了CO_2热泵热水器在严寒条件下的运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高于-13.9℃的条件下,C... 为减少严寒地区生活热水制备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CO_2热泵热水器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采用跨临界循环方式的CO_2热泵热水器的稳态仿真模型,模拟分析了CO_2热泵热水器在严寒条件下的运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高于-13.9℃的条件下,CO_2热泵热水器能够正常运行,系统运行时COP高于2.67。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CO_2热泵热水器在严寒地区的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跨临界循环 热水器 模拟分析
下载PDF
跨临界CO_(2)与R1234yf低环温高温热泵热水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宁 李敏霞 +5 位作者 马一太 党超镔 王派 王启帆 宋瑞涛 秦鹏伟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92,119,共9页
热泵中采用环境友好型工质可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在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在已有热泵系统的基础上,可使用CO_(2)跨临界循环,并采用机械过冷。基于此,本文提出了R1234yf/CO_(2)机械过冷热泵系统(MSHPS)、CO_(2)/R1234yf双气冷器机械过冷... 热泵中采用环境友好型工质可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在低环境温度的条件下,在已有热泵系统的基础上,可使用CO_(2)跨临界循环,并采用机械过冷。基于此,本文提出了R1234yf/CO_(2)机械过冷热泵系统(MSHPS)、CO_(2)/R1234yf双气冷器机械过冷热泵系统(DMSHPS)和CO_(2)双级压缩三气冷器热泵系统(TSCHPS)。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对采用CO_(2)和R1234yf的系统制热性能进行分析,通过最优排气压力、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辅循环和主循环流量比等条件,对同一系统和不同系统间的性能进行分析。本文将R1234yf替换为R134a,对比MSHPS和DMSHPS中采用R1234yf和R134a的制热性能,结果表明:MSHPS和DMSHPS两个系统中R1234yf和R134a的制热性能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跨临界 机械过冷 R1234yf 性能 力学分析
下载PDF
直热式空气源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运行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超 赵晓丹 赵泽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9,共6页
设计了一种直热式空气源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利用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气冷器冷却水入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空气源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其系统能效系数(COP_(h))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环境温... 设计了一种直热式空气源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利用试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温度、气冷器冷却水入水温度及流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空气源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其系统能效系数(COP_(h))基本达到了国家标准;环境温度、气冷器冷却水入水温度以及流量对系统COP_(h)、系统制热量以及气冷器出水温度的影响显著。通过调节热泵热水器系统低温热源温度、气冷器冷却水入水温度及流量,可改善系统COP_(h),提高系统制热量以及气冷器出水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 co_(2)热水器 试验研究
下载PDF
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最优风量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李霖峰 刘业凤 +1 位作者 刘帅 罗勇辉 《暖通空调》 2024年第9期93-98,86,共7页
为探究在压缩机固定转速下风量对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确定使系统达到最大COP的最优风量,搭建了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实验台。研究了室内、外风量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并总结出确定最优风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跨临界CO_... 为探究在压缩机固定转速下风量对跨临界CO_(2)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确定使系统达到最大COP的最优风量,搭建了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实验台。研究了室内、外风量对系统制热性能的影响,并总结出确定最优风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在制热模式下运行,当室内风量固定时,随着室外风量的增大,排气压力与室内出风温度均呈现出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系统制热COP随着室外风量的增大存在一个最优值;为准确预测最优室外风量,引入最优排气压力偏离度σ和参数变化率δ作为最优室外风量的判断依据,当σ=0.48%,δ=1.4%时,系统处于最优室外风量,即对应系统在最大的COP下运行。经过实验验证,最优室外风量预测值误差在5%以内,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循环 最优风量 排气压力 coP 最优排气压力偏离度 参数变化率
下载PDF
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CO_(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15
作者 代宝民 杨佩芳 +6 位作者 刘圣春 赵瑞瑞 曹羽 赵霖 李诚展 赵东鹏 肖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升供暖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热泵供暖系统(EJ-IMS),并构建热力学模型,以系统COP为目标函数,对过冷度和排气压力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使用的冬季供暖性能进...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升供暖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热泵供暖系统(EJ-IMS),并构建热力学模型,以系统COP为目标函数,对过冷度和排气压力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使用的冬季供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EJ-IMS系统存在最大COP、最优过冷度和排气压力。EJ-IMS系统的最优过冷度比集成机械过冷系统(IMS)低26.44%~39.21%,最优排气压力比基本系统(BASE)和带引射器系统(EJ)低0.27%~9.37%。相比3种常规系统,EJ-IMS系统的COP和[火用]效率分别提高6.09%~37.74%和6.75%~46.02%。EJ-IMS系统的供暖性能系数(HSPF)相对3种系统提高6.89%~29.61%,其更适用于严寒地区。可为高效CO_(2)供暖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机械过冷 引射器 跨临界co_(2) 供暖
下载PDF
跨临界CO_(2)热泵单/双级切换性能优化对比分析
16
作者 王亚飞 陈洁 +2 位作者 袁建新 夏鸿洲 贺誉京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88,共7页
为提高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在不同地区采暖的能效和经济性,提出STSHPS(单、双级切换的热泵系统),并与BASE(单级压缩热泵系统)和TSHPS(双级压缩热泵系统)进行对比,通过建立各循环系统的热力学、环境性以及经济性模型,从不同角度进行分... 为提高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在不同地区采暖的能效和经济性,提出STSHPS(单、双级切换的热泵系统),并与BASE(单级压缩热泵系统)和TSHPS(双级压缩热泵系统)进行对比,通过建立各循环系统的热力学、环境性以及经济性模型,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环境温度为3℃时,双级压缩系统的C_(OP)(制热性能系数)大于单级压缩系统,即环境温度为3℃可作为单双级切换的条件;在乌鲁木齐采用STSHPS碳排放所造成的成本与BASE相比降低22%;STSHPS在单级压缩运行时采用2台压缩机交替运行的方式,初始成本经过折算与TSHPS相比降低26.9%—66.7%;在设备运行15 a后,3个城市的累计总费用,STSHPS与TSHPS和BASE相比降低5.3%—16.8%和1.8%—13.5%。STSHPS的能效、环保性能以及经济性均是3个系统中最好的,优势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 单/双级切换 力学 环境性 经济性
下载PDF
利用准二级循环提高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兴旺 张朝晖 +1 位作者 仇富强 龚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6-69,共4页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应用于热泵热水器的准二级跨临界CO2热泵循环。对其分析研究表明该循环可以有效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提高热泵热水器的制热效率。这种热泵热水器尤其适用于寒冷地区。
关键词 热水器 准二级跨临界co2循环 排气温度 效率
下载PDF
跨临界CO_(2)热泵空间应用研究展望
18
作者 牛子天 付振东 +3 位作者 苗建印 杨琦 吴琪 杨乐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随着中国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建立月球基地成为未来载人航天活动的趋势,采用基于跨临界CO_(2)热泵的热控系统可以实现高效散热,具备降低辐射器面积和热控系统重量的应用潜力。对跨临界CO_(2)热泵空间应用具备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包括实现... 随着中国深空探测事业的发展,建立月球基地成为未来载人航天活动的趋势,采用基于跨临界CO_(2)热泵的热控系统可以实现高效散热,具备降低辐射器面积和热控系统重量的应用潜力。对跨临界CO_(2)热泵空间应用具备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包括实现辐射器高效散热、热泵系统更高性能系数、压缩机体积更小等。同时指出了跨临界CO_(2)热泵空间应用存在的难题,包括现有热力学模型无法适应空间应用、热泵在低/微重力下油气分离效率低等。基于现存的难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以指导跨临界CO_(2)热泵的后续研究及空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_(2) 月球基地 coP 航天器控制 油气分离 低/微重力
下载PDF
空气源CO_2热泵热水器最佳冷却工况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仇富强 朱兴旺 龚毅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8年第3期46-48,45,共4页
概述了CO2热泵热水器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回热型跨临界CO2热泵循环。分析了冷却压力对系统制热性能系数和单位压缩功的影响,确定了在保证性能系数最大的情况下冷却压力和冷却温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co2热水器 跨临界 冷却压力 性能系数
下载PDF
低温空气源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特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超 吕新刚 +2 位作者 胡冬阳 朱昱衡 唐晓龙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6-71,共6页
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及制热量不足等现象是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在低蒸发温度下经常面临的问题,以CO_2为制冷工质的中间不完全冷却两级蒸汽压缩热泵系统能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低环温(-20℃)下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确定了系... 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及制热量不足等现象是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在低蒸发温度下经常面临的问题,以CO_2为制冷工质的中间不完全冷却两级蒸汽压缩热泵系统能很好地改善这些问题。本文构建了低环温(-20℃)下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确定了系统各部件结构参数、建立了部件和热泵系统的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环境温度升高,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制热量以及COP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改变水侧输入参数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级压缩制冷循环 co2双级压缩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 co2热水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