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辐射效应与生理效应对气候系统影响异同的模拟研究
1
作者 吴星怡 曹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1,共12页
基于CESM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研究不同CO_(2)浓度变化情景下,在快响应阶段和平衡阶段,CO_(2)通过影响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辐射效应和通过影响植被气孔的生理效应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异同。试验结果表明,在CO_(2)倍增的情况下,CO_(2... 基于CESM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研究不同CO_(2)浓度变化情景下,在快响应阶段和平衡阶段,CO_(2)通过影响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辐射效应和通过影响植被气孔的生理效应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异同。试验结果表明,在CO_(2)倍增的情况下,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都会引起全球地表的增温。辐射效应在两个阶段的地表增温中均起主导作用,而在快响应阶段,生理效应在全球陆表增温中贡献率达到了(27.5±0.9)%。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在平衡阶段,CO_(2)辐射效应使全球地表蒸散增加(5.2±0.1)%,径流量增加(8.0±0.4)%;而CO_(2)生理效应使全球地表蒸散量下降(3.9±0.1)%,径流量增加(10.1±0.4)%。在快响应阶段,生理效应在蒸散量的变化中占据主导作用。在CO_(2)倍增试验基础上,又进行了大气CO_(2)浓度分别为400×10^(-6)、600×10^(-6)、800×10^(-6)、1000×10^(-6)的模拟试验。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受辐射效应影响,地表温度、蒸散量和降水量出现持续增加,但增幅有所放缓;受CO_(2)生理效应影响,地表蒸散量持续减少,下降幅度并未出现明显变化。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的协同作用具有非线性。对于地表温度、降水和蒸散等变量,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变化与两者单独作用时引起的变化之和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越来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_(2)辐射效应 植被气孔 co_(2)生理效应
下载PDF
液态CO_(2)-水循环作用下煤体的物理改性规律及增润减尘效应
2
作者 王和堂 王辉 +3 位作者 谭江龙 王豪杰 杨景皓 何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3-1474,共12页
煤层注水是预防煤矿粉尘危害的主动性、治本性措施,也是防治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国大量煤层具有高地应力、低孔隙率、低渗透性的特点,传统方法和技术面临水注入难、注水周期长、煤体假性润湿等瓶颈。为此,利... 煤层注水是预防煤矿粉尘危害的主动性、治本性措施,也是防治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国大量煤层具有高地应力、低孔隙率、低渗透性的特点,传统方法和技术面临水注入难、注水周期长、煤体假性润湿等瓶颈。为此,利用液态CO_(2)具有的低温冷冻、高渗透性、相变自增压、酸化解堵等优异特性,提出液态CO_(2)-水循环作用致裂增润煤体的新思路,研制了液态CO_(2)循环冷浸试验系统,联合低场核磁共振仪研究了液态CO_(2)-水循环作用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规律,联用电液伺服压力实验机探究了循环作用对煤体力学特性的改变机理,运用截齿破碎煤岩产尘试验系统研究了循环作用后煤体破碎过程的产尘特性。结果表明:液态CO_(2)-水循环作用使煤体有效孔隙度(φ_(NF))增加,增幅与循环作用次数呈正相关,煤体内部束缚流体变少,自由流体增多,T2截止值(T_(2cutoff))随之降低,结合分形理论发现基于渗流孔隙的分形维数Ds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煤体原生孔隙经历了“扩容”的过程,微裂隙与原始裂隙形成贯通,循环作用增强了有效渗流通道连通性,优化了煤的孔隙网络与渗流条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煤的最大应力σ_(c)呈指数衰减至4.93 MPa,应变ε_(c)线性增加至2.29×10^(-2),煤的抗压强度减弱,变形能力增加,循环作用改变了煤基质间联结状态,产生的冻胀力对煤体施加挤压作用加剧了裂隙的扩展,脆性指数B5最大降幅为34.71%,显著减弱了煤体脆性,具有了更好的抗动载荷或冲击能力;煤体对外加能量的存储能力弱化,改变了煤在截割过程中的破坏形式,试验条件下煤体破碎过程全尘产尘率降低了74%,呼吸性粉尘占比下降至2%,大幅减弱了粉尘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_(2)-水 循环作用 孔隙结构 力学特性 物理改性 减尘效应
下载PDF
低碳城市的CO_(2)与PM_(2.5)减排协同效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彦云 陆香怡 王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476,共12页
将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CO_(2)与PM_(2.5)纳入统一研究框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等方法,在城市尺度上分析评估2007~2019年中国低碳城市政策对CO_(2)减排与PM_(2.5)污染控制的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CO_(2)与PM_(2.5)减排的... 将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CO_(2)与PM_(2.5)纳入统一研究框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等方法,在城市尺度上分析评估2007~2019年中国低碳城市政策对CO_(2)减排与PM_(2.5)污染控制的协同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低碳城市CO_(2)与PM_(2.5)减排的协同效应十分显著,低碳政策使试点城市的CO_(2)排放量和大气PM_(2.5)浓度分别下降3.2%和0.74%,且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改善公共交通环境是低碳城市建设实现协同效应的最主要途径.低碳城市政策的协同效应存在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水平高的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协同效应更为显著.对此,应充分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快低碳城市建设,实现CO_(2)和PM_(2.5)等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co_(2) PM_(2.5) 低碳城市 双重差分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及相关皮肤生理指标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荣奇 张会娜 +1 位作者 范斌 曹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效果及对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的资料,依照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即采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选择超脉冲点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效果及对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的资料,依照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即采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选择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纳入观察组,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倾向性得分模型(卡钳值为0.5),经倾向性匹配评分评估共得出32组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病例资料。评定两组治疗5次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瘢痕面积程度、痤疮瘢痕严重程度[临床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权重评分]、皮肤生理指标[VISIA皮肤分析仪中紫外线、红色区、紫质、皱纹、斑点、纹理、毛孔及棕色斑共8项评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VS 71.88%,P<0.05);治疗5次后,两组瘢痕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P<0.05),两组ECCA权重评分、VISIA皮肤分析仪8项指标(紫外线、红色区、紫质、皱纹、斑点、纹理、毛孔及棕色斑)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除VISIA评分中斑点、棕色斑2项评分之外其余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8%VS31.25%,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显著,能明显缩小痤疮瘢痕面积,减轻痤疮瘢痕严重程度,并有效改善皮肤生理状况,减少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 面部痤疮瘢痕 皮肤生理指标
下载PDF
CO_(2)微气泡对孔隙内油膜作用机理研究
5
作者 张墨习 陈兴隆 +2 位作者 伍家忠 吕伟峰 丁奎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5,共10页
水气分散体系驱油技术是针对低渗透油田采出程度低研发的新型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已在长庆油田取得明显增油效果,但分散体系中微气泡与孔隙作用复杂,对其微观驱油机理的研究正逐步深入。根据低渗透、非均质岩心的特点,制作边长为1.5 cm... 水气分散体系驱油技术是针对低渗透油田采出程度低研发的新型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已在长庆油田取得明显增油效果,但分散体系中微气泡与孔隙作用复杂,对其微观驱油机理的研究正逐步深入。根据低渗透、非均质岩心的特点,制作边长为1.5 cm的玻璃刻蚀模型,在油藏温压条件下,进行CO_(2)-水分散体系渗流实验。通过观察微气泡与油、水、岩石相互作用过程,获取气泡吸附能力、推动油膜能力、气泡弹性能量等数据,进而定量表征分析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微气泡与油界面结合,具有特殊的吸附油膜现象,与水驱、气驱等作用机理显著不同。驱替过程相邻气泡间的合并也促进了油膜汇聚,同时微气泡的合并有助于气泡的流动,使吸附在气泡表面的油膜随气泡运移。微气泡运移时,气泡体积因压力降低而膨胀,所释放的弹性能量能够推动吸附在壁面的油膜运移。此外,采用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对水气分散体系中微气泡推动油膜的运移过程进行模拟及分析,得到驱替油膜的主要因素是微气泡形变产生的弹性能量和微气泡自身的能量。气泡的能量作用在气泡前缘,通过与油膜表面接触产生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分散体系 co_(2) 弹性能量 吸附效应 多相流模拟
下载PDF
2020—2050年CO_(2)施肥效应促进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苗苗 王绍强 +2 位作者 陈斌 张心怡 赵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08-2418,共11页
CO_(2)施肥效应是全球变绿的主要原因,随着大气中CO_(2)浓度的持续增加,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CO_(2)施肥效应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未来气候情景数据和Farquhar模型,并结合生态过程模型BEPS(Bore... CO_(2)施肥效应是全球变绿的主要原因,随着大气中CO_(2)浓度的持续增加,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CO_(2)施肥效应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未来气候情景数据和Farquhar模型,并结合生态过程模型BEPS(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定量化研究2020—2050年CO_(2)施肥效应对全球叶面积指数(LAI)和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2020—2050年,在RCP2.6、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下,CO_(2)施肥效应导致的LAI年际变化趋势分别为0.002、0.003和0.005 m^(-2)m^(-2)a^(-1);三个气候情景下CO_(2)施肥效应对LAI的影响为CO_(2)每增加0.1%,LAI平均增加约8.1%—9.2%,由此导致GPP对应增加7.9%—14.6%;由CO_(2)施肥效应导致的全球LAI的增加对未来GPP年际变化趋势的贡献分别为66.7%、48.7%和57.1%。表明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LAI的增加仍然主要受CO_(2)施肥效应的影响,CO_(2)施肥效应导致的LAI的增加将显著促进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施肥效应 叶面积指数 总初级生产力 BEPS模型
下载PDF
双金属电催化CO_(2)还原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和机理研究进展
7
作者 廖银丽 黄恒波 +3 位作者 邹如玉 沈淑玲 刘心娟 唐志红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87,共21页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是一种将CO_(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的有效方法。然而,CO_(2)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2、4、6、8和12等多电子转移步骤。因此,开发高效的催化剂以精确控制CO_(2)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具有重... 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_(2)RR)是一种将CO_(2)转化为有价值的化学品的有效方法。然而,CO_(2)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2、4、6、8和12等多电子转移步骤。因此,开发高效的催化剂以精确控制CO_(2)转化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具有重要意义。单金属催化剂存在活性位点单一、反应动力学慢、产物选择性低和稳定性不足等缺点。双金属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引入次金属,可以改变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促进新的活性位点的形成,从而优化中间体与活性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以炭材料为基底的单原子双金属催化剂和合金、异质结构等非原子级的双金属催化剂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结构表征和催化产物,归纳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机理。最后,提出CO_(2)RR中遇到的挑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还原反应 双金属催化剂 协同效应 电催化剂
下载PDF
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日光温室内CO_2浓度及黄瓜生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卫华 李天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97,共5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变化以及黄瓜的生长发育、生理效应、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和膨化鸡粪按适当比例配合撒施可以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抑制呼吸,加快羧化,从而显著地提高... 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配施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变化以及黄瓜的生长发育、生理效应、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和膨化鸡粪按适当比例配合撒施可以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抑制呼吸,加快羧化,从而显著地提高产量。同时证实了由于稻草的持续分解,使得温室内的CO2在生育后期仍然能保持较高浓度,完全可以满足长季节栽培条件下黄瓜生长发育对CO2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co2浓度 黄瓜 生理效应
下载PDF
大棚瓠瓜CO_2加富的生理生态效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朱世东 徐文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29-432,共4页
春季对大棚瓠瓜CO2,可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株高,茎粗增幅分别达到3.90%-19.48%和11.58%-27.37%,叶片厚度及叶面积也分别增加38.46%-69.23%和26.09%-49.38%;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平均降低2.6-4.0节,平均单果重... 春季对大棚瓠瓜CO2,可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株高,茎粗增幅分别达到3.90%-19.48%和11.58%-27.37%,叶片厚度及叶面积也分别增加38.46%-69.23%和26.09%-49.38%;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平均降低2.6-4.0节,平均单果重增加4.05%-19.62%,产量 提高8.65%-19.47%,在1000μmol.mol^-1范围内,CO2浓度每增加100μmol.mol^-1,单果重和产量分别增加31.97g和68.39kg.667m^-2,第一雌花着生节位降低0.35节,在1000μmol.mol^-1浓度下,瓠瓜光合速率和羧化速率均达最高值,春季大棚瓠瓜CO2适宜施用浓度为1000μmol.mol^-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瓜 co2加富 生理生效效应 设施栽培 光合作用 产量 大棚栽培
下载PDF
考虑微纳米限域效应对相平衡影响的CO_(2)驱油机理研究
10
作者 张园 张敏 +1 位作者 刘仁静 陈俊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6-315,共10页
注二氧化碳能够有效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然而,致密储层低孔、低渗,微纳米孔喉发育,孔隙中流体受到吸附、流体分子与孔壁相互作用等限域效应的影响,传统相态理论难以对微纳米孔隙中二氧化碳同烃类的相互作用进行准确描述。为此,本文首... 注二氧化碳能够有效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然而,致密储层低孔、低渗,微纳米孔喉发育,孔隙中流体受到吸附、流体分子与孔壁相互作用等限域效应的影响,传统相态理论难以对微纳米孔隙中二氧化碳同烃类的相互作用进行准确描述。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一种考虑微纳米限域效应的相平衡理论模型。通过引入吸附效应和流体分子-孔壁相互作用参数,对Peng-Robinson状态方程(PR-EOS)进行修正。分别计算了流体组分的无因次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相对偏差值,计算值同实验值符合良好,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然后进行了储层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相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微纳米限域效应使流体泡点压力降低,溶解气油比和地层油体积系数增大,原油黏度和界面张力降低。此外,对于CO_(2)驱油过程中轻烃抽提作用和CO_(2)扩散作用研究表明,微纳米限域效应使轻烃的抽提系数降低,CO_(2)扩散作用增强,有利于CO_(2)与原油充分接触,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致密储层CO_(2)-原油多组分混合物的相行为,为致密储层CO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限域效应 相平衡 co_(2)驱油 co_(2)扩散 致密储层
下载PDF
不同分解温度下记忆效应对CO_(2)/CH_(4)混合气体水合物合成的影响
11
作者 管建 赵建忠 +1 位作者 高强 张驰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1,共8页
在非常规天然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二氧化碳(CO_(2))置换开采过程中,明确CO_(2)/CH_(4)混合气体水合物(以下简称“CO_(2)/CH_(4)水合物”)的合成和分解机理,对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体、CO_(2)封存与CH_(4)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以多孔介质+... 在非常规天然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二氧化碳(CO_(2))置换开采过程中,明确CO_(2)/CH_(4)混合气体水合物(以下简称“CO_(2)/CH_(4)水合物”)的合成和分解机理,对水合物法分离混合气体、CO_(2)封存与CH_(4)高效开采有重要意义。以多孔介质+去离子水体系中的CO_(2)/CH_(4)水合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二次合成和分解实验,研究了分解时间为0.5 h、分解温度为5~25℃条件下的记忆效应对CH_(4)/CO_(2)水合物合成的影响,主要从二次合成诱导期、气体消耗量和消耗速率,以及各组分气体消耗情况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解温度越低,二次合成诱导期越短;记忆效应降低了二次合成速率;当分解温度为10℃时二次合成速率最快,气体消耗速率峰值为8.10 mmol/min;在相同的合成温度和压力下,升温分解后的记忆效应使二次合成时CO_(2)水合物合成量提高至初次合成量的1.3倍,而对CH_(4)水合物合成量基本没有影响,即记忆效应对不同客体分子的影响有所差别。该研究为记忆效应在水合物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CH_(4) 混合气体水合物 记忆效应 水合物合成 水合物分解
下载PDF
锌酞菁基多孔有机聚合物催化CO_(2)与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
12
作者 钟建交 罗荣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9-656,共8页
以四氨基酞菁锌和均苯三甲醛为原料,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制备了锌酞菁基多孔有机聚合物(ZnPc-POP)。采用FTIR、^(13)CNMR、XPS、TEM和N_(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环氧氯丙烷(ECH)和CO_(2)的环加成反应为模型,以四... 以四氨基酞菁锌和均苯三甲醛为原料,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在溶剂热的条件下制备了锌酞菁基多孔有机聚合物(ZnPc-POP)。采用FTIR、^(13)CNMR、XPS、TEM和N_(2)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以环氧氯丙烷(ECH)和CO_(2)的环加成反应为模型,以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助催化剂,考察了ZnPc-POP的催化性能、循环使用性和其催化不同环氧化物的底物适用性,并对催化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ZnPc-POP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孔容约为0.64 cm^(3)/g,平均孔径约为20 nm)和大的比表面积(171.6 m^(2)/g)。ECH在100℃和1.0 MPa CO_(2)条件下生成环状碳酸酯的选择性>99%,产率为96%,转化频率(TOF)高达533.3 h^(-1)。ZnPc-POP循环使用5次后,其催化活性无明显降低。ZnPc-POP催化不同环氧化物的环加成反应的选择性≥96%。环氧化物中三元环氧原子与ZnPc-POP的Lewis酸位点锌中心发生配位作用而被有效活化,助催化剂TBAB中Br–通过亲核进攻促进环氧化物开环,该双重活化环氧化物开环是CO_(2)环加成反应的控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有机聚合物 锌酞菁 co_(2)转化 环状碳酸酯 协同效应 催化技术
下载PDF
氮添加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固存及CO_(2)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
13
作者 苏立城 陈晓珊 +4 位作者 罗志忠 胡英 陈煜佳 吴道铭 曾曙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7-2733,共17页
氮添加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有效性的改变。受此影响,森林植物的地上碳同化能力和地下碳分配格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总体表现为促进植物生长固碳,增加凋落物和植物根系沉积碳输入土壤,并改变上述植物源有机质的数量和化学成分。与... 氮添加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有效性的改变。受此影响,森林植物的地上碳同化能力和地下碳分配格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总体表现为促进植物生长固碳,增加凋落物和植物根系沉积碳输入土壤,并改变上述植物源有机质的数量和化学成分。与此同时,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也会受到氮添加的影响,由于土壤中的有机碳分解、转化和稳定等过程均受到微生物的驱动,因此,氮添加所引起的底物供应差异和微生物响应会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并最终影响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固存、稳定和CO_(2)排放。但目前关于氮添加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固存能力和CO_(2)排放特征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为此,以森林土壤的碳循环过程为线索,综述了氮添加对底物供应、土壤有机碳激发效应、微生物碳代谢等过程的影响,并尝试梳理在氮添加影响下森林土壤有机碳分解、转化和稳定的微生物驱动机制。这有助于预测氮添加对森林土壤“氮促碳汇”的实际效果,以便研究人员在未来氮沉降日益严重背景下更好地预测森林土壤的碳循环特征,寻找提高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固存能力和降低CO_(2)排放相关途径提供参考。同时,还分析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微生物 有机碳矿化 激发效应 co_(2)排放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燕辉 刘晓利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141,共7页
为了揭示不同灌溉模式下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充分灌溉、交替灌溉与亏水灌溉模式下CO_(2)浓度升高对内源激素含量、光合与叶绿素荧光、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与亏水灌溉均能够促进... 为了揭示不同灌溉模式下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充分灌溉、交替灌溉与亏水灌溉模式下CO_(2)浓度升高对内源激素含量、光合与叶绿素荧光、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与亏水灌溉均能够促进脱落酸/玉米素核苷(ABA/ZR)升高,进而诱导气孔收缩。这大幅降低了蒸腾,但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替灌溉模式下的光合碳同化。最终,交替灌溉诱导了幼苗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leaf)的升高,且其维持了幼苗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的稳定。气孔收缩还进一步诱导了叶片O_(2)^(·-)与H_(2)O_(2)的大量生成;交替灌溉能够通过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维持丙二醛(MDA)含量稳定,从而避免了膜脂过氧化伤害。CO_(2)浓度升高降低了各灌溉模式下的ABA/ZR,加快了电子传递、升高了光合速率(Pn)与WUEleaf。此外,CO_(2)浓度升高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各灌溉模式下叶片O_(2)^(·-)与H_(2)O_(2)的生成,叶片SOD、CAT与POD等抗氧化酶活性相应降低。最终,CO_(2)浓度升高降低了各灌溉模式下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不同灌溉模式 co_(2)浓度升高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水相介质中CO_(2)的水合转化效应及皮肤护理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婉萍 李旭艳 +4 位作者 孙志勇 王璐 张玉红 黄火星 张冬梅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2-1089,共8页
碳酸是一种生物效应分子,在皮肤护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CO_(2)在水相介质中的水合转化效应是形成碳酸的关键,然而影响其水合转化的因素尚未得到全面研究。以护理性化妆品为研究基础,分别讨论了化妆品中常用原料在水相环境下对CO_... 碳酸是一种生物效应分子,在皮肤护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CO_(2)在水相介质中的水合转化效应是形成碳酸的关键,然而影响其水合转化的因素尚未得到全面研究。以护理性化妆品为研究基础,分别讨论了化妆品中常用原料在水相环境下对CO_(2)水合转化效应的影响;讨论了CO_(2)极简配方体系的细胞相容性和人体功效性。结果表明,CO_(2)水合转化效应基本随流变调节剂黏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离子强度增强而降低;多元醇和乳化剂分子对CO_(2)水合转化的影响根据不同分子的性质各有不同。此外,CO_(2)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呈现优良的细胞相容性,含CO_(2)的化妆水与未涂抹样品的皮肤(对照组)相比下调了皮肤pH(由5.5到4.7),提升了皮肤水分含量(由27%到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水合转化效应 水相介质 溶解性 皮肤护理 日化原料
下载PDF
CO_(2)-CH_(4)气体节流及水合物生成特性
16
作者 熊小琴 安国钰 +1 位作者 廖涛 李欣泽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CO_(2)驱采油举升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降低,采出液会析出大量伴生气,伴生气中CO_(2)含量高达50%~90%,相比CH_(4)气体,气态CO_(2)节流致冷效应更强,引起的低温可能会生成水合物堵塞管道,威胁集输系统的运行安全。采用高压蓝宝石反应釜研究... CO_(2)驱采油举升过程中,随着压力的降低,采出液会析出大量伴生气,伴生气中CO_(2)含量高达50%~90%,相比CH_(4)气体,气态CO_(2)节流致冷效应更强,引起的低温可能会生成水合物堵塞管道,威胁集输系统的运行安全。采用高压蓝宝石反应釜研究了CO_(2)含量对CO_(2)-CH_(4)气体节流及水合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压力为高压(16 MPa)时,相同CO_(2)占比的混合气体,节流效应系数Di约为1.3~5.4℃/MPa,CH_(4)的掺入将增强混合气体节流效应,说明高压段主要受CH_(4)节流效应的影响;当初始压力为低压(5 MPa、4 MPa)时,节流效应系数Di约为3.4~11.9℃/MPa,CH_(4)的掺入将减弱混合气体节流效应,说明低压段主要受气相CO_(2)节流效应的影响;相同CO_(2)含量的CO_(2)-CH_(4)气体所处压力越高,水合物生成的温度越高,越容易生成水合物;在相同压力下,CO_(2)含量越低,生成水合物温度越低;CO_(2)含量在8%~100%,压力在1.5~5 MPa,水合物生成温度为0.5~10℃。实验与软件模拟数据对比结果表明PR状态方程对CO_(2)-CH_(4)的节流及水合物生成特性计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安全集输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CH_(4)气体 节流特性 水合物 节流效应系数 CCUS
下载PDF
3μm铜箔CO_(2)激光直接烧靶工艺研究
17
作者 汤龙洲 赵伟 王继纬 《印制电路信息》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为满足印制电路板(PCB)线路等级需求,需要采用改进型半加成工艺(mSAP)并使用3μm及以下的附载体极薄铜箔。采用3μmmSAP工艺时,激光钻孔加工使用开窗流程。为保证对位精度,高精度曝光时抓取内层靶标来对位。利用CO_(2)激光加工的积热效... 为满足印制电路板(PCB)线路等级需求,需要采用改进型半加成工艺(mSAP)并使用3μm及以下的附载体极薄铜箔。采用3μmmSAP工艺时,激光钻孔加工使用开窗流程。为保证对位精度,高精度曝光时抓取内层靶标来对位。利用CO_(2)激光加工的积热效应,验证了3μm铜箔CO_(2)激光直接烧靶的可行性,其中烧蚀靶标的激光叠孔设计和激光加工参数是影响烧靶效果的关键因子。通过研究输出了最优的叠孔设计方案和最适合的激光加工参数。结果表明,采用CO_(2)激光直接烧靶加工,凹点靶标和凸点靶标都可以100%满足高精度曝光抓取靶标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板 改进型半加成法 超薄铜箔 co_(2)激光 直接烧靶 积热效应
下载PDF
高浓度CO_(2)对植物生理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徐畅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6期49-51,共3页
CO_(2)在一定浓度环境条件下不仅对植物种子质量、叶面积形态、林木地上、地下生长生物量的积累有一定影响,还有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但植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_(2)环境条件下,不仅对其生长发育、入侵植物的资源利用率及其繁殖能力... CO_(2)在一定浓度环境条件下不仅对植物种子质量、叶面积形态、林木地上、地下生长生物量的积累有一定影响,还有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但植物长期处于高浓度CO_(2)环境条件下,不仅对其生长发育、入侵植物的资源利用率及其繁殖能力有一定影响,严重的还会威胁人类的居住环境。为了更好阐明高浓度CO_(2)对植物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基于高浓度CO_(2)环境条件下对树木生长发育、生理生态及入侵植物的影响进行概括,以期为林木生长发育、森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co_(2) 树木生长发育 入侵植物 生理 生态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志超 柏明星 +3 位作者 高硕 张葳 张莉莹 杜思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5-143,共9页
CO_(2)地质封存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而封存系统的泄漏风险评价是安全封存的基础。首先,综合分析影响CO_(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的因素,认为诱发泄漏风险的原因主要是CO_(2)低温冷流体产生对井筒和盖层的交变应力和CO_(2)-水-岩腐蚀... CO_(2)地质封存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而封存系统的泄漏风险评价是安全封存的基础。首先,综合分析影响CO_(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的因素,认为诱发泄漏风险的原因主要是CO_(2)低温冷流体产生对井筒和盖层的交变应力和CO_(2)-水-岩腐蚀反应综合作用下导致井筒和盖层的完整性失效。考虑多因素综合作用对CO_(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的影响,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FCE),建立了CO_(2)泄漏风险因素间的层次关系模型,进行了CO_(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风险评价,其过程包括应用非线性正态隶属函数建立CO_(2)泄漏风险因素对评语的隶属度矩阵,并应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泄漏风险影响因素间的比较矩阵,以获得泄漏风险因素的权重子集,并对给定实例CO_(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风险进行评价,进而得出所评价的CO_(2)地质封存井筒当前处于泄漏低风险,盖层处于泄漏中风险,封存系统处于泄漏中风险。通过采集CO_(2)地质封存过程中泄漏风险影响因素的变化并进行模糊运算模型更新,可动态跟踪CO_(2)地质封存系统泄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co_(2)地质封存系统 泄漏风险因素 模糊运算 泄漏风险评价
下载PDF
CO_2浓度倍增及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光合生理特性的协同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樊良新 刘国彬 +2 位作者 薛萐 杨婷 张昌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93,共9页
为探讨CO_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理作用的协同效应,采用人工气候室和控水试验模拟CO_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分析了植物光合和抗逆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与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光响应参数影响... 为探讨CO_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理作用的协同效应,采用人工气候室和控水试验模拟CO_2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分析了植物光合和抗逆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与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光响应参数影响显著,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在干旱胁迫下,CO_2浓度倍增减缓了苜蓿叶片气孔导度(G_s)、蒸滕速率(T_r)和光饱和点(LSP)的降低幅度,而对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胞间CO_2浓度(C_i)和表观量子效率(AQE)没有减缓作用。CO_2浓度倍增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正常CO_2浓度,而与水分含量关系不大。干旱胁迫与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光合色素、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影响显著,干旱胁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的含量和叶绿素总量,显著增加了叶片MDA和Pro含量,CO_2浓度倍增有增加这些光合色素含量、降低MDA和Pro的趋势;但2个因素之间没有显著交互作用。干旱胁迫和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不一,干旱胁迫和CO_2浓度倍增对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体光合电子传递过程中的保护作用在植物受到干旱胁迫时更加明显。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胁迫对苜蓿光合生理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而CO_2浓度倍增对苜蓿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施肥效应,当2个因素共同发生时,CO_2浓度倍增可以减缓水分胁迫对苜蓿的伤害,增强其抗旱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缓解干旱胁迫的负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光合生理特性 co2浓度倍增 干旱胁迫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