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CCS-EOR项目CO_(2)泄漏环境风险评估
1
作者 薛璐 马俊杰 +2 位作者 王浩璠 李琳 马劲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乔家洼CCS-EOR项目为例,通过工程活动指标分解及选项设计,形成涵盖油区特征、储盖层特征、工程设计、工程监管4大类20个指标的环境风险可能性判定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界定驱油工程环境风险可能性。结合国... 以鄂尔多斯盆地乔家洼CCS-EOR项目为例,通过工程活动指标分解及选项设计,形成涵盖油区特征、储盖层特征、工程设计、工程监管4大类20个指标的环境风险可能性判定指标体系,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打分法,界定驱油工程环境风险可能性。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开展项目对空气、土壤和微生物、作物、动物及人群等环境风险受体的影响程度界定,基于界定结果,按照风险评估矩阵,对该工程CO_(2)泄漏环境风险水平的评估结论为低风险,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应强化风险防范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泄漏 风险评估 环境影响 CCS-eor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CO_(2)-EOR井中低温对封隔器及密封圈性能影响
2
作者 邓祥龙 刘少胡 张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244-10252,共9页
“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其中针对CO_(2)-EOR井中低温对封隔器及密封圈老化问题,首先建立CO_(2)在注入井中温度分布理论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密... “双碳”背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将发挥关键作用,其中针对CO_(2)-EOR井中低温对封隔器及密封圈老化问题,首先建立CO_(2)在注入井中温度分布理论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密封圈数值模拟模型,开展不同温度下橡胶密封圈的等效应力、接触压力和真实应变的研究,并分析低温对密封圈力学性能影响和低温老化的原因。结果表明:CO_(2)注入井中封隔器密封工作温度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以上,正常工作不会产生低温老化;低温对注入管阀门密封圈的力学性能影响显著,较常温环境下的Mises应力和接触压力上升3~4倍。当环境温度低于T_(g)后,密封圈将会从高弹态转变为玻璃态,其硬度增加、弹性降低,老化程度逐渐加深,导致密封圈接触压力小于介质压力而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eor技术 co_(2)注入井 封隔器 橡胶密封圈 力学性能 低温老化
下载PDF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工程选址指标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成龙 王瑞景 +4 位作者 罗翔 张斌斌 刘廷 马梓涵 刁玉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 在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战略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OR)因能助力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低碳化”乃至“负碳化”的首选技术和最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实验、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CO_(2)-EOR研究侧重于CO_(2)作为高效的驱油“催化剂”本身及油藏CO_(2)-EOR适应性认识,对于工程选址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系统研究。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CO_(2)-EOR应用进展和工程实践,明确了CO_(2)-EOR工程选址可行性评价所需的通用依据,指出了CO_(2)-EOR工程选址遵循“CO_(2)封存与驱油双统一”、安全性、经济性的专属性原则,并从CO_(2)-EOR工程选址的地质、工程、安全、经济4个要素开展了较详尽系统的研究,定性-定量构建了“4+8+27”CO_(2)-EOR工程选址三级指标评价体系(GESE),以期为油藏开展CO_(2)-EOR工程选址提供借鉴,助力中国碳减排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co_(2)-eor工程 场地选址 评价指标 地质要素 工程要素 安全要素 经济要素
下载PDF
CO_(2)-EOR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应用初探——以高89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成龙 胡丽莎 +3 位作者 牛兆轩 马鑫 付雷 李旭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93-6401,共9页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nc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因能在增强驱油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而愈发受到重视。当前,一是中国滩坝砂油气藏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二是对于较深埋藏、较高地层温度的低... “双碳”愿景下,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CO_(2)-enchanced oil recovery, CO_(2)-EOR)因能在增强驱油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而愈发受到重视。当前,一是中国滩坝砂油气藏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二是对于较深埋藏、较高地层温度的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缺乏较成功的CO_(2)-EOR开发实践;三是中国对此领域系统归纳研究较少。开展滩坝砂油藏CO_(2)-EOR的应用研究需求较为迫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高89为对象,借鉴国外CO_(2)驱项目实例,从地质条件、油藏工程、评价标准出发,在CO_(2)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开展了CO_(2)-EOR在低渗透滩坝砂油藏的适应性评价,并从技术工艺层面、经济政策层面,简要剖析了气源、混相压力高、气窜、伤害、产出CO_(2)气的收集等CO_(2)驱油的5大挑战和相应攻关方向,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类似滩坝砂油藏开展现场先导试验和工业化推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强化采油封存技术 滩坝砂油气藏 co_(2)驱油机理 适应性评价标准 挑战与趋势
下载PDF
玛湖凹陷上乌尔禾组强敏感油藏CO_(2)同步吞吐试验
5
作者 宋平 崔晨光 +4 位作者 张记刚 刘凯 邓振龙 谭龙 禹希科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61,共7页
为探索玛湖凹陷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后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玛湖1井区开展注CO_(2)同步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_(2)同步吞吐可提高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采收率,驱油机理主要是萃取、混相、竞争吸附、膨胀驱替等;裂缝沟通是... 为探索玛湖凹陷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后高效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玛湖1井区开展注CO_(2)同步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_(2)同步吞吐可提高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采收率,驱油机理主要是萃取、混相、竞争吸附、膨胀驱替等;裂缝沟通是导致气窜的主要原因,通过现场调控,实现井组与气窜井同步焖井,保证现场实施效果;试验井组受压裂液浸泡导致黏土矿物水化膨胀,造成喉道封堵,渗流能力减弱,影响了CO_(2)波及范围,导致阶段换油率较低。CO_(2)同步吞吐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试验井组阶段增油量为3983 t,换油率为0.36,该试验为强敏感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压裂后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思路及矿场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上乌尔禾组 致密砾岩 co_(2)同步吞吐 敏感性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藏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左名圣 陈浩 +8 位作者 赵杰文 刘希良 孟展 柏明星 杨江 武艺 刘海鹏 齐新雨 程威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页岩油藏的成功开发在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衰竭式开发采收率较低,传统提高采收率的措施难以有效增产,因此明确页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对于探索页岩油的开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吉木... 页岩油藏的成功开发在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衰竭式开发采收率较低,传统提高采收率的措施难以有效增产,因此明确页岩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对于探索页岩油的开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藏为例,开展了一系列注CO_(2)实验并结合流体注入能力和油气组分传质评价实验,揭示了注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并明确了注CO_(2)吞吐的埋存形式、埋存效率与其生产动态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的注入能力是水的7.77倍、N2的1.18倍;增加注入压力,促进CO_(2)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有效提高CO_(2)的注入能力。②CO_(2)对原油物性的改善能力显著强于N2,在CO_(2)—原油组分传质的协同作用下,注CO_(2)吞吐的采收率比N2高6.84%。③原油膨胀和黏度降低是注CO_(2)吞吐前期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制,而后期主要通过CO_(2)对原油轻质烃类组分置换、萃取进一步实现了采收率的提高,混相压力(MMP)是注CO_(2)吞吐的阈值压力。④注CO_(2)吞吐过程中,埋存率从最初的77.77%持续降低到7.14%,不同形式CO_(2)的埋存比例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但主要以游离态和溶解态埋存为主。结论认为,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藏注CO_(2)吞吐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实现了CO_(2)的埋存,实验结果为研究国内相似页岩油藏注CO_(2)吞吐提采—埋存效率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吉木萨尔凹陷 页岩油 提高采收率 co_(2)吞吐 co_(2)埋存 注入能力 CCUS
下载PDF
中国CO_(2)-EOR油田生产碳强度多技术情景建模与核算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哲琦 孙齐 +3 位作者 邓辉 唐旭 张宝生 马志达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3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碳中和目标开启了能源系统深度脱碳之路,而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仍持续增加,因此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将成为能源系统脱碳的重点领域。CO_(2)-EOR技术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CO_(2)地质封存的巨大潜力备受关注,国内陆... 碳中和目标开启了能源系统深度脱碳之路,而国内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力度仍持续增加,因此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将成为能源系统脱碳的重点领域。CO_(2)-EOR技术用于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同时可实现CO_(2)地质封存的巨大潜力备受关注,国内陆续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格尔盆地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内开展了多个CO_(2)-EOR项目。本研究以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吉林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江苏油田和延长石油开展CO_(2)-EOR的8个生产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自底向上的工程视角碳排放分析方法,包括勘探、钻完井、开采、处理及油田集输五个阶段建模分析油田生产区块从2000年到2021年的生产碳排放变化趋势,并在CO_(2)连续注入与水气交替注入两种开发方式下分析CO_(2)驱完全替代水驱开发油田的碳强度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资源衰竭致使开采用能需求上升,大部分油田区块2000年以后的生产碳强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00开始到2014生产碳排放总量随着石油产量的上升一直在增加,2021年8个油田区块的生产碳排放总量为308.85万吨CO_(2)eq;(2)无论是在CO_(2)连续注入技术情景,还是在水气交替注入情景下,当注入CO_(2)封存比例大于30%以后,生产碳强度逐渐由正值变为负值,成为生产过程中CO_(2)净负排放的油田。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作为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将在未来油气能源系统脱碳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应进一步扩大CO_(2)-EOR项目的试验、生产及应用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生产 碳强度 碳排放 co_(2)-eor
下载PDF
CO_(2)驱油用增稠剂体系研究现状及展望
8
作者 高亚慧 宫汝祥 +4 位作者 郑玉飞 周秀玲 朱彤宇 薄振宇 柏溢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CO_(2)驱油技术(CO_(2)-EOR)能够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将部分CO_(2)封存于地质体中,是一项“双赢”的技术。但由于原油与CO_(2)之间黏度相差较大以及油藏的非均质性,CO_(2)驱油过程极易发生气窜,气窜后CO_(2)驱油产量明显降低,在CO_... CO_(2)驱油技术(CO_(2)-EOR)能够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将部分CO_(2)封存于地质体中,是一项“双赢”的技术。但由于原油与CO_(2)之间黏度相差较大以及油藏的非均质性,CO_(2)驱油过程极易发生气窜,气窜后CO_(2)驱油产量明显降低,在CO_(2)中加入增稠剂提高CO_(2)黏度是解决气窜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增稠CO_(2)的聚合物,即含氟类、硅氧烷类、碳氢类以及含氧烃类聚合物,对现有聚合物CO_(2)增稠剂的研究效果和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认为,在增稠CO_(2)提高CO_(2)驱油效率的研究和现场应用中,首选碳氢类和含氧烃类聚合物CO_(2)增稠剂,并总结得出有效的聚合物增稠剂应具备亲CO_(2)疏水基团和增稠基团、无规聚合、平均分子量为6000~15000的分子结构。目前尚未有兼具有效、经济和环保的CO_(2)增稠剂产品,因此设计和合成价格更便宜、无氟、无毒、环保、高可溶性的CO_(2)增稠剂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气窜 增稠剂 聚合物 分子结构
下载PDF
考虑封存机理的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与封存注采参数敏感性分析
9
作者 李远铎 丁帅伟 +3 位作者 张蒙 许川 樊纹宇 屈传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1-718,共8页
低渗透油藏采用CO_(2)驱油,既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又能实现CO_(2)地质封存。基于CO_(2)封存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CO_(2)构造封存、束缚封存和溶解封存的驱油与封存机理模型,研究在连续注气开发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下,不同注... 低渗透油藏采用CO_(2)驱油,既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又能实现CO_(2)地质封存。基于CO_(2)封存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考虑CO_(2)构造封存、束缚封存和溶解封存的驱油与封存机理模型,研究在连续注气开发和水气交替注入开发下,不同注采参数(注水年限、CO_(2)注入速度、注采比、生产井井底流压下限、注入井井底流压上限、循环次数和气水段塞比)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采收率与CO_(2)封存效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O_(2)封存机理会对CO_(2)驱油以及CO_(2)封存造成很大的影响。连续注气开发时,CO_(2)束缚封存有利于驱油,但对CO_(2)封存影响不大;CO_(2)溶解封存不利于CO_(2)驱油,但是有利于CO_(2)封存。水气交替注入开发时,CO_(2)封存机理不利于CO_(2)驱油,但是对CO_(2)封存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揭示不同CO_(2)注入方式下,封存机理对驱油与封存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co_(2)驱油 co_(2)封存 封存机理 连续注气开发 水气交替注入开发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CO_(2)环境中丁腈橡胶适用性研究
10
作者 武广瑷 刘子轩 +2 位作者 冯桓 李准 王竹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78-183,共6页
在碳捕集、利用、封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背景下,注入井橡胶封隔器失效问题严重。对丁腈橡胶(NBR)在CCUS-EOR体系CO_(2)环境中的性能和适用性进行研究,规定了NBR的适用范围,可为CO_(2)体系橡胶密封件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在碳捕集、利用、封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背景下,注入井橡胶封隔器失效问题严重。对丁腈橡胶(NBR)在CCUS-EOR体系CO_(2)环境中的性能和适用性进行研究,规定了NBR的适用范围,可为CO_(2)体系橡胶密封件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依据GB/T 34903.1-2017开展NBR在CO_(2)环境中的腐蚀老化试验,在CO_(2)环境腐蚀老化试验前后,观察试样的外观变化、记录质量变化,进行硬度测试、拉伸强度试验、断裂伸长率测试、维卡软化温度测试;对腐蚀试验前的试样和100℃30 MPa气相条件下试验后的试样开展了红外测试。结果表明:经过CO_(2)腐蚀试验后,NBR材料的质量增加,硬度降低,抗拉强度降低,维卡转变温度降低。温度和压力对CO_(2)环境试验后NBR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如下:随着压力增大,NBR的邵氏硬度减小,抗拉强度减小,密度增大;随着温度升高,NBR的邵氏硬度增大,抗拉强度减小,密度减小。CO_(2)试验后NBR的官能团和化学键变化不大,未发生老化。NBR在高温高压的CO_(2)环境中存在腐蚀和开裂风险,归因于高压环境中NBR发生了快速气体减压(RGD)损伤,NBR在中低温低压的CO_(2)环境中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 co_(2) 丁腈橡胶 适用性 红外测试
下载PDF
海上砂岩油藏注自生 CO_(2)体系实验及提高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玉飞 李翔 +3 位作者 刘文辉 冯轩 宫汝祥 王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121,共9页
针对自生CO_(2)技术增产功能多元化、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利用理化性能评价、岩心驱替及结构表征实验,通过研究体系配方、界面张力、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效果及岩心孔喉结构的变化,明确了自生CO_(2)技术的主要增产机理... 针对自生CO_(2)技术增产功能多元化、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不清的问题,综合利用理化性能评价、岩心驱替及结构表征实验,通过研究体系配方、界面张力、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效果及岩心孔喉结构的变化,明确了自生CO_(2)技术的主要增产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自生CO_(2)体系中最佳的生气剂与释气剂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2,最佳体系质量分数为21.5%,此时的CO_(2)生气效率接近最大值。自生CO_(2)体系在均质和非均质岩心中均具有良好的驱替效率,注入自生CO_(2)体系提高原油采收率(EOR)的机理主要包括:①体系中的生气剂(碱性)可以降低原油与体系间的界面张力(IFT);②在地层中产生的CO_(2)会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黏度;③生气剂与释气剂反应放热可溶解有机物并提高采收率,CO_(2)生成过程和清除堵塞引起的压力波动也有助于改变驱油路径、提高采收率。研究成果为自生CO_(2)的技术优化和矿场实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co_(2) eor 海上油田 机理研究
下载PDF
分散式CO_(2)-EOR项目数字化管理转型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兴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4期635-642,658,共9页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CO_(2)-EOR(碳捕集、封存与提高采收率)是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应对高成本、低油价对CO_(2)驱油形成的压力,推动CCUS项目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中国石化华东石油...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CO_(2)-EOR(碳捕集、封存与提高采收率)是CCUS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应对高成本、低油价对CO_(2)驱油形成的压力,推动CCUS项目的大规模推广应用,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局江苏华扬液碳有限责任公司参照数字化油气田建设的模板,按照“生产自动化、安全联锁化、现场无人化、管理集中化”的工作思路,加强CO_(2)运输、驱油现场先进信息技术与生产管理的深度融合。通过引入安全监控系统和信息化远程控制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实现了CO_(2)运输系统、注入系统和生产区域安防系统的数字化管理,保障了CO_(2)运输安全规范、驱油现场智能高效、生产区域有效监管,完成了分散式CO_(2)-EOR项目数字化管理转型的探索与实践。通过系统化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了CO_(2)-EOR综合成本最低、安全保障最优,对CCUS项目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eor 信息化建设 集中化管理 低成本服务 转型升级
下载PDF
CO_(2)-EOR井井筒温度变化对固井水泥环封隔完整性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颖韬 王有伟 +3 位作者 张浩 崔策 黄峰 袁彬 《科学技术创新》 2022年第31期5-8,共4页
CO_(2)-EOR过程中由于井筒温度变化产生的诱导应力易导致水泥环封隔失效。目前对温度变化诱导应力使水泥环封隔失效的机理和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CO_(2)-EOR效果。针对该问题建立了温度变化诱导应力用下水泥环封隔失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 CO_(2)-EOR过程中由于井筒温度变化产生的诱导应力易导致水泥环封隔失效。目前对温度变化诱导应力使水泥环封隔失效的机理和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CO_(2)-EOR效果。针对该问题建立了温度变化诱导应力用下水泥环封隔失效模型。利用该模型分析了CO_(2)井口注入参数对水泥环封隔失效的影响规律,发现:随着CO_(2)注入压力、注入排量、注入时间增加以及注入温度降低,水泥环越容易封隔失效形成微间隙,而且纵向上微间隙长度也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eor 水泥环 微间隙
下载PDF
基于CO_(2)提高采收率的海上CCUS完整性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1
14
作者 霍宏博 刘东东 +3 位作者 陶林 王德英 宋闯 何世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利用CO_(2)提高海上油气田的采收率,既能提高油气资源利用率,又有利于区域CO_(2)的捕捉封存,但海上油气井长期安全性是CCUS的关键因素,理论和技术亟待完善。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海上油气田CCUS井筒完整性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浅... 利用CO_(2)提高海上油气田的采收率,既能提高油气资源利用率,又有利于区域CO_(2)的捕捉封存,但海上油气井长期安全性是CCUS的关键因素,理论和技术亟待完善。在分析、总结国内外海上油气田CCUS井筒完整性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浅海油田CCUS井筒完整性的技术挑战,研究了碳封存井固井、碳封存套管外腐蚀研究及预防、碳封存水岩反应井筒堵塞及井筒环境监测诊断等方面的技术,并从国家“双碳”目标、EOR/EGR技术需求及国内外新进技术经验等方面展望了我国浅海油气田CCUS的开发前景。虽然我国已初步具备开展海上CCUS的能力,仍需要在高韧性防CO_(2)腐蚀水泥浆体系、低成本防腐选材、井筒高效除垢解堵工艺、CO_(2)泄漏监测技术和地下圈闭三维应力场研究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以提高我国的CCUS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气田 CCUS 二氧化碳 提高采收率 井筒完整性 技术挑战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吉林油田CCUS-EOR技术攻关与实践新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峰 黎政权 张德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CO_(2)捕集、埋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实现CO_(2)有效埋存,同时兼具减碳、增油两大功能,是落实“双碳”战略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石油高度关注CO_(2)资源化利用问题,在系统研究原始... CO_(2)捕集、埋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CCUS-EOR)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实现CO_(2)有效埋存,同时兼具减碳、增油两大功能,是落实“双碳”战略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石油高度关注CO_(2)资源化利用问题,在系统研究原始油藏、中高含水、高含水及特高含水油藏CO_(2)驱油机理与埋存潜力的基础上,研发了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形成了集CO_(2)捕集、输送、注入、采出、驱油、埋存、防腐等为主体的CCUS-EOR全产业链一体化技术体系,并率先在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开展了CO_(2)捕集埋存与提高采收率矿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①矿场试验证实CO_(2)驱油可提高采收率20%以上,现已累计注入CO_(2)达320×10^(4) t;②矿场实践系统揭示了陆相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与埋存规律,验证了CO_(2)捕集输送、注入采出、驱油埋存与循环利用全流程技术的适应性,实现了CCUS-EOR减排增效一体化。结论认为:①吉林油田建成了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全流程CO_(2)捕集、驱油、埋存与循环利用示范工程,实现了陆相沉积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采收率的大幅提高和CO_(2)的安全埋存;②系统总结了吉林油田近年来在CCUS-EOR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矿场实践认识,指明了油气田CCUS-EOR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相关企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油田 CCUS-eor 全流程技术 产业化发展 驱油与埋存一体化 新质生产力 战略布局
下载PDF
鄯善油田特高含水期CO_(2)吞吐增油与埋存试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艳明 刘静 +2 位作者 张棚 公学成 马建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7-333,共7页
根据鄯善油田注CO_(2)吞吐井组先导试验,分析低渗透低黏度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展CO_(2)驱油与埋存的注采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鄯善油田发育中—深层油藏,CO_(2)注入呈超临界状态,注入特征与注水类似,存在剖面动用不均和平面突进问题;C... 根据鄯善油田注CO_(2)吞吐井组先导试验,分析低渗透低黏度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展CO_(2)驱油与埋存的注采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鄯善油田发育中—深层油藏,CO_(2)注入呈超临界状态,注入特征与注水类似,存在剖面动用不均和平面突进问题;CO_(2)吞吐生产具有“气态CO_(2)排出阶段、增油生产阶段、逐步失效阶段”的三段式开采特征;3口吞吐井换油率差异较大,增油效果主要受地下剩余油富集程度影响;CO_(2)主要埋存机理为溶解作用和矿化作用,同步埋存率高达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油田 特高含水期 co_(2)吞吐 co_(2)驱油 埋存 换油率 埋存率 作用机制 经济效益
下载PDF
316L不锈钢CO_(2)输送管线的垢下腐蚀行为
17
作者 常炜 王贝 +4 位作者 李大朋 田永芹 李夏侨 王毛毛 张雷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39,80,共6页
为明确316L不锈钢CO_(2)输送管线的垢下腐蚀行为,在模拟垢下腐蚀环境中对316L不锈钢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及高温高压浸泡试验。结果表明:砂垢和碳酸钙垢均会增加316L不锈钢的垢下腐蚀敏感性,削弱其再钝化能力,砂垢会导致亚稳态点蚀发生,较... 为明确316L不锈钢CO_(2)输送管线的垢下腐蚀行为,在模拟垢下腐蚀环境中对316L不锈钢进行了电化学测试及高温高压浸泡试验。结果表明:砂垢和碳酸钙垢均会增加316L不锈钢的垢下腐蚀敏感性,削弱其再钝化能力,砂垢会导致亚稳态点蚀发生,较厚的碳酸钙垢会降低该不锈钢的自腐蚀电位;在100℃、5 MPa CO_(2)环境中,316L不锈钢对垢下腐蚀具有较好的耐受度,但是,当沉积垢与材料形成合适的狭缝时,其具有一定的垢下腐蚀风险。对于高温高含CO_(2)的316L不锈钢管线需注意防垢、除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co_(2)驱油(co_(2)-eor) 垢下腐蚀 电化学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MZ区块致密油藏CO_(2)吞吐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世瑞 赵凯 +3 位作者 徐江伟 木尔扎提·艾斯卡尔 徐金禄 张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2-576,共5页
三塘湖盆地MZ区块致密油藏具有中—高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和高含油饱和度的特征。开发初期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获得高产,但自然递减率大,后期通过注水吞吐使得储量得到有效动用,但经过多年开发后注水吞吐效果逐轮变差,目前采出程度仅5.6%... 三塘湖盆地MZ区块致密油藏具有中—高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和高含油饱和度的特征。开发初期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获得高产,但自然递减率大,后期通过注水吞吐使得储量得到有效动用,但经过多年开发后注水吞吐效果逐轮变差,目前采出程度仅5.6%。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开展了5口水平井CO_(2)吞吐试验。结果表明:CO_(2)在致密油提高采收率中主要发挥溶胀、增能、降黏、萃取轻质组分、提高流体流动能力等作用;在注入、焖井及生产全过程,CO_(2)作用机理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原油性质的变化;CO_(2)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埋存率,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致密油藏开发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MZ区块 致密油藏 co_(2)吞吐 提高采收率 驱油 埋存率
下载PDF
CO_(2)增采环境下X70管线钢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俊池 谢飞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在CO_(2)增采(CCS‐EOR)环境下,研究了X70管线钢在不同CO_(2)压力下的腐蚀开裂行为及其机理。使用高压反应釜及模拟采出水溶液,对现场环境进行了模拟;通过电化学实验,研究了X70管线钢在CCS‐EOR环境下的腐蚀速率与腐蚀机理;通过慢应变... 在CO_(2)增采(CCS‐EOR)环境下,研究了X70管线钢在不同CO_(2)压力下的腐蚀开裂行为及其机理。使用高压反应釜及模拟采出水溶液,对现场环境进行了模拟;通过电化学实验,研究了X70管线钢在CCS‐EOR环境下的腐蚀速率与腐蚀机理;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研究了模拟环境下X70管线钢的腐蚀开裂行为;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不同CO_(2)压力下X70管线钢的腐蚀开裂机理。结果表明,X70管线钢的腐蚀速率随着CO_(2)压力的增加而增加;X70管线钢表面产生的腐蚀产物膜不能保护金属基体,而且加剧局部腐蚀;在腐蚀产物膜的影响下,CO_(2)压力的增高使X70管线钢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加,X70管线钢腐蚀开裂同时受金属表面裂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增采 X70管线钢 co_(2)压力 应力腐蚀开裂行为 腐蚀形貌
下载PDF
A Storage-Driven CO_(2) EOR for a Net-Zero Emission Target 被引量:11
20
作者 Yueliang Liu Zhenhua Rui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22年第11期79-87,共9页
Stabiliz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to within 1.5℃requires a reduction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with a primary focus on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s.CO_(2)flooding in oilfields has recently been recognized as an ... Stabiliz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to within 1.5℃requires a reduction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with a primary focus on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s.CO_(2)flooding in oilfields has recently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way to reduce CO_(2)emissions by storing CO_(2)in oil reservoirs.This work proposes an advanced CO_(2)enhanced oil recovery(EOR)method-namely,storage-driven CO_(2)EOR-whose main target is to realize net-zero or even negative CO_(2)emissions by sequestrating the maximum possible amount of CO_(2)in oil reservoirs while accomplishing the maximum possible oil recovery.Here,dimethyl ether(DME)is employed as an efficient agent in assisting conventional CO_(2)EOR for oil recovery while enhancing CO_(2)sequestration in reservoirs.The results show that DME improves the solubility of CO_(2)in in situ oil,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solubility trapping of CO_(2)storage;furthermore,the presence of DME inhibits the"escape"of lighter hydrocarbons from crude oil due to the CO_(2)extraction effect,which is critical for sustainable oil recovery.Sto rage-driven CO_(2)EOR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CO_(2)EOR in improving sweeping efficiency,especially during the late oil production period.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storage-driven CO_(2)EOR exhibits higher oil-in-place(OIP)recovery than conventional CO_(2)EOR.Moreover,the amount of sequestrated CO_(2)in storage-driven CO_(2)EOR exceeds the amount of emissions from burning the produced oil;that is,the sequestrated CO_(2)offsets not only current emissions but also past CO_(2)emissions.By altering developing scenarios,such as water alternating storage-driven CO_(2)EOR,more CO_(2)sequestration and higher oil recovery can be achieved.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utilization of DME as an efficient additive to CO_(2)for enhancing oil recovery while improving CO_(2)storage in oil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eor Net co_(2)emissions Dimethyl ether Storage-driven co_(2)eor co_(2)sequest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