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油-CO_(2)相互作用机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
作者 李建山 高浩 +2 位作者 鄢长灏 王石头 王亮亮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CO_(2)的众多驱油机理已经被广泛认同,但受油藏因素影响,不同油藏条件下CO_(2)驱的效果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CO_(2)与原油的微观相互作用机理,明确不同油藏条件下CO_(2)的驱油方式,最大限度挖潜CO_(2)驱的潜力。利用分子... CO_(2)的众多驱油机理已经被广泛认同,但受油藏因素影响,不同油藏条件下CO_(2)驱的效果差异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CO_(2)与原油的微观相互作用机理,明确不同油藏条件下CO_(2)的驱油方式,最大限度挖潜CO_(2)驱的潜力。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组分、温度、压力对油滴-CO_(2)相互作用的影响。求取动力学参数,量化表征油滴-CO_(2)间的相互作用,厘清了不同条件下二者的微观相互作用规律。模拟结果显示,色散力是主导CO_(2)-烷烃分子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能,二者相互作用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CO_(2)分子克服烷烃分子间的位阻作用向油滴内部溶解扩散,二是CO_(2)分子对油滴外层分子的萃取吸引作用。随着烷烃分子链长减小、温度降低和压力增加,油滴溶解度参数和CO_(2)配位数增加,油滴外层分子的弯曲度减小,二者的相互作用增强。研究结果认为,在温度较低、压力较高的轻质和中轻质油藏中,应尽可能地实现CO_(2)混相驱和近混相驱,在温度较高、压力较低的中质和重质油藏中,应充分发挥CO_(2)非混相驱的溶解降黏、膨胀原油体积和补充能量的优势。研究结果能够为室内研究和现场实施CO_(2)驱油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微观作用机理 分子动力学模拟 色散能 溶解扩散
下载PDF
CO_(2)辐射效应与生理效应对气候系统影响异同的模拟研究
2
作者 吴星怡 曹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1,共12页
基于CESM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研究不同CO_(2)浓度变化情景下,在快响应阶段和平衡阶段,CO_(2)通过影响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辐射效应和通过影响植被气孔的生理效应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异同。试验结果表明,在CO_(2)倍增的情况下,CO_(2... 基于CESM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研究不同CO_(2)浓度变化情景下,在快响应阶段和平衡阶段,CO_(2)通过影响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辐射效应和通过影响植被气孔的生理效应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异同。试验结果表明,在CO_(2)倍增的情况下,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都会引起全球地表的增温。辐射效应在两个阶段的地表增温中均起主导作用,而在快响应阶段,生理效应在全球陆表增温中贡献率达到了(27.5±0.9)%。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在平衡阶段,CO_(2)辐射效应使全球地表蒸散增加(5.2±0.1)%,径流量增加(8.0±0.4)%;而CO_(2)生理效应使全球地表蒸散量下降(3.9±0.1)%,径流量增加(10.1±0.4)%。在快响应阶段,生理效应在蒸散量的变化中占据主导作用。在CO_(2)倍增试验基础上,又进行了大气CO_(2)浓度分别为400×10^(-6)、600×10^(-6)、800×10^(-6)、1000×10^(-6)的模拟试验。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受辐射效应影响,地表温度、蒸散量和降水量出现持续增加,但增幅有所放缓;受CO_(2)生理效应影响,地表蒸散量持续减少,下降幅度并未出现明显变化。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的协同作用具有非线性。对于地表温度、降水和蒸散等变量,CO_(2)辐射效应和生理效应共同作用引起的变化与两者单独作用时引起的变化之和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越来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_(2)辐射效应 植被气孔 co_(2)生理效应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oil asphaltene content on CO_(2) foam stability in the presence of nanoparticles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
3
作者 SADEGHI Hossein KHAZ'ALI Ali Reza MOHAMMADI Mohse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239-250,共12页
Foam stability tests were performed using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surfactant and SiO2 nanoparticles as foaming system at different asphaltene concentrations,and the half-life of CO_(2) foam was measured.The mechani... Foam stability tests were performed using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surfactant and SiO2 nanoparticles as foaming system at different asphaltene concentrations,and the half-life of CO_(2) foam was measured.The mechanism of foam stability reduc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sphaltene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UV ad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ic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and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When the mass ratio of synthetic oil to foam-formation suspension was 1:9 and the asphaltene mass fraction increased from 0 to 15%,the half-life of SDS-stabilized foams decreased from 751 s to 239 s,and the half-life of SDS/silica-stabilized foams decreased from 912 s to 298 s.When the mass ratio of synthetic oil to foam-formation suspension was 2:8 and the asphaltene mass fraction increased from 0 to 15%,the half-life of SDS-stabilized foams decreased from 526 s to 171 s,and the half-life of SDS/silica-stabilized foams decreased from 660 s to 205 s.In addition,due to asphaltene-SDS/silica interaction in the aqueous phase,the absolute value of Zeta potential decreases,and the surface charges of particles reduce,leading to the reduction of repulsive forces between two interfaces of thin liquid film,which in turn,damages the foam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foam foam stability ASPHALTENE silica nanoparticle 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repulsive forces surface charges Zeta potential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及相关皮肤生理指标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荣奇 张会娜 +1 位作者 范斌 曹洋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效果及对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的资料,依照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即采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选择超脉冲点阵...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效果及对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的资料,依照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即采用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选择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纳入观察组,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倾向性得分模型(卡钳值为0.5),经倾向性匹配评分评估共得出32组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病例资料。评定两组治疗5次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瘢痕面积程度、痤疮瘢痕严重程度[临床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权重评分]、皮肤生理指标[VISIA皮肤分析仪中紫外线、红色区、紫质、皱纹、斑点、纹理、毛孔及棕色斑共8项评分],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75%VS 71.88%,P<0.05);治疗5次后,两组瘢痕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P<0.05),两组ECCA权重评分、VISIA皮肤分析仪8项指标(紫外线、红色区、紫质、皱纹、斑点、纹理、毛孔及棕色斑)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除VISIA评分中斑点、棕色斑2项评分之外其余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38%VS31.25%,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显著,能明显缩小痤疮瘢痕面积,减轻痤疮瘢痕严重程度,并有效改善皮肤生理状况,减少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超脉冲点阵co_(2)激光 面部痤疮瘢痕 皮肤生理指标
下载PDF
O_(2)/CO_(2)/H_(2)O气氛下CO燃烧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5
作者 叶荣 林乐平 +4 位作者 熊晟熙 周巍 洪迪昆 马仑 郭欣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51,共7页
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模拟方法研究了O_(2)/CO_(2)/H_(2)O气氛下CO的燃烧。结果表明:根据化学平衡原理,高浓度CO_(2)抑制CO的氧化,同时CO_(2)在高温下参与反应CO_(2)+H—→CO+OH,进一步抑制CO氧化。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较高浓度H... 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 MD)模拟方法研究了O_(2)/CO_(2)/H_(2)O气氛下CO的燃烧。结果表明:根据化学平衡原理,高浓度CO_(2)抑制CO的氧化,同时CO_(2)在高温下参与反应CO_(2)+H—→CO+OH,进一步抑制CO氧化。在较低温度条件下,较高浓度H_(2)O的三体效应显著,抑制了CO氧化。另一方面,在较高温度条件下,H_(2)O参与的H_(2)O+H—→H_(2)+OH和H_(2)O+O—→OH+OH反应占据其化学作用的主导地位,进而促进CO氧化。随着O_(2)浓度的增加,CO的氧化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xFF力场 O_(2)/co_(2)/H_(2)O气氛 分子动力学 co燃烧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下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燕辉 刘晓利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141,共7页
为了揭示不同灌溉模式下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充分灌溉、交替灌溉与亏水灌溉模式下CO_(2)浓度升高对内源激素含量、光合与叶绿素荧光、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与亏水灌溉均能够促进... 为了揭示不同灌溉模式下CO_(2)浓度升高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充分灌溉、交替灌溉与亏水灌溉模式下CO_(2)浓度升高对内源激素含量、光合与叶绿素荧光、活性氧积累及抗氧化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与亏水灌溉均能够促进脱落酸/玉米素核苷(ABA/ZR)升高,进而诱导气孔收缩。这大幅降低了蒸腾,但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替灌溉模式下的光合碳同化。最终,交替灌溉诱导了幼苗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leaf)的升高,且其维持了幼苗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的稳定。气孔收缩还进一步诱导了叶片O_(2)^(·-)与H_(2)O_(2)的大量生成;交替灌溉能够通过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活性,维持丙二醛(MDA)含量稳定,从而避免了膜脂过氧化伤害。CO_(2)浓度升高降低了各灌溉模式下的ABA/ZR,加快了电子传递、升高了光合速率(Pn)与WUEleaf。此外,CO_(2)浓度升高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各灌溉模式下叶片O_(2)^(·-)与H_(2)O_(2)的生成,叶片SOD、CAT与POD等抗氧化酶活性相应降低。最终,CO_(2)浓度升高降低了各灌溉模式下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不同灌溉模式 co_(2)浓度升高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基于不同电荷模型与分子力场的MOFs材料CO_(2)吸附行为模拟研究
7
作者 孙梦遥 陈迪明 《河南化工》 CAS 2023年第12期12-16,共5页
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研究了不同的电荷计算方法对一例铜基MOF原子电荷数值的影响,以及导致的CO_(2)吸附等温线线型与吸附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电荷计算方法对一例铜基MOF框架原子的电荷值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模拟... 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研究了不同的电荷计算方法对一例铜基MOF原子电荷数值的影响,以及导致的CO_(2)吸附等温线线型与吸附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电荷计算方法对一例铜基MOF框架原子的电荷值有着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其模拟吸附等温线的吸附量与最优吸附位点。在UFF力场下,基于Qeq方法计算得到的电荷模型吸附等温线与实验值具有最高的吻合度。在TraPPE力场下,利用Dmol 3模块m-GGA中的M11L基组计算得到的Mulliken电荷模型模拟得到的吸附等温线与实验值具有最高的吻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电荷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力场 co_(2)吸附
下载PDF
Decomposition of Fast and Slow Cloud Responses to Quadrupled CO_(2)Forcing in BCC–AGCM2.0 over East Asia
8
作者 Xixun ZHOU Bing XIE +2 位作者 Hua ZHANG Jingyi HE Qi CHE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2188-2202,共15页
In this study,the decomposed fast and slow responses of clouds to an abruptly quadrupled CO_(2)concentration(approximately 1139 ppmv)in East Asia(EA)are obtaine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a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BCC... In this study,the decomposed fast and slow responses of clouds to an abruptly quadrupled CO_(2)concentration(approximately 1139 ppmv)in East Asia(EA)are obtaine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a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BCC–AGCM2.0.Our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total response,the total cloud cover(TCC),low cloud cover(LCC),and high cloud cover(HCC)all increased north of 40°N and decreased south of 40°N except in the Tibetan Plateau(TP).The mean changes of the TCC,LCC,and HCC in EA were–0.74%,0.38%,and–0.38%in the total response,respectively;1.05%,–0.03%,and 1.63%in the fast response,respectively;and–1.79%,0.41%,and–2.01%in the slow response,respectively.By comparison,we found that changes in cloud cover were dominated by the slow response in most areas in EA due to the changes in atmospheric temperature,circulation,and water vapor supply together.Overall,the changes in the cloud forcing over EA related to the fast and slow responses we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and the final cloud forcing was dominated by the slow response.The mean net cloud forcing(NCF)in the total response over EA was–1.80 W m^(–2),indicating a cooling effect which partially offset the warming effect caused by the quadrupled CO_(2).The total responses of NCF in the TP,south China(SC),and northeast China(NE)were–6.74 W m^(–2),6.11 W m^(–2),and–7.49 W m^(–2),respectively.Thus,the local effects of offsetting or amplifying warming were particularly obv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 cover cloud forcing quadrupled co_(2) fast and slow responses
下载PDF
CO_(2)脱涩处理对‘平核无’柿果实生理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卫娟 曹坤 +4 位作者 索玉静 刁松锋 孙鹏 李华威 傅建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43-53,共11页
为了解CO_(2)脱涩处理对九倍体涩柿品种‘平核无’果实生理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对CO_(2)脱涩处理前后‘平核无’果实的生理品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O_(2)脱涩处理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 为了解CO_(2)脱涩处理对九倍体涩柿品种‘平核无’果实生理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等方法,对CO_(2)脱涩处理前后‘平核无’果实的生理品质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O_(2)脱涩处理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以及果实硬度略有降低但仍保持较高水平;可溶性单宁含量下降至可食用范围;丙二醛、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力显著下降(P<0.05),而总黄酮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上升(P<0.05),表明活性氧清除酶和非酶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改善由高CO_(2)、低O2环境引起的氧化压力失衡,维持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状态。代谢组学正、负离子模式分别鉴定出9957个和8984个特征离子,其中分别有6817个和4726个代谢过程被注释,与对照相比,55个和11个差异代谢物分别被上调和下调,其中包括6个类黄酮代谢产物下调和14个氨基酸代谢产物上调,本实验可为优良品种‘平核无’的进一步推广以及CO_(2)脱涩处理技术影响果实品质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柿 co_(2)脱涩处理 生理品质 代谢物 ‘平核无’
下载PDF
CO_(2)集中力源的地震波场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勃 孙华超 +2 位作者 李兴兴 邢世雨 丁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565,共10页
CO_(2)震源通过调节泄压头的出气口控制激发方向,实现集中力源的定向激发,克服了传统震源激发方向不可控的难题,然而CO_(2)集中力源在煤层中激发的三维波场特征尚未揭示。基于此,笔者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物理分析、现场试验对CO_(2)集中... CO_(2)震源通过调节泄压头的出气口控制激发方向,实现集中力源的定向激发,克服了传统震源激发方向不可控的难题,然而CO_(2)集中力源在煤层中激发的三维波场特征尚未揭示。基于此,笔者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物理分析、现场试验对CO_(2)集中力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集中力源在煤层中激发的地震波场差异显著,通过力学机制分析了均匀模型及煤-岩-煤模型X方向集中力源下多分量不同方向纵波、横波及槽波振幅差异特性,研究了煤层界面对地震波传播的影响机制,进一步解释了煤层内部激发X方向集中力源加载下体波、槽波的波场特征和传播机理。研究发现X方向集中力源在X分量中沿着震源位置的Y方向槽波振幅最强,Y方向集中力源在Y分量中沿着震源位置的X方向槽波振幅最强,Z方向集中力源的Z分量槽波振幅强。因此,X方向集中力源适合回采工作面Love型槽波透射探测,Y方向集中力源适合掘进工作面Love型槽波超前探测,Z方向集中力源适合Rayleigh型槽波勘探。利用X方向集中力源进行了面内透射试验,对多组CO_(2)集中力源激发多道接收的地震记录进行了槽波能量衰减成像,探钻对比结果验证了CO_(2)集中力源地震成像结果的可靠性。下一步重点围绕CO_(2)震源多类型激发条件下的多波多分量地震波场特征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震源 集中力源 槽波勘探 方向激发
下载PDF
CO_(2)诱导的‘寒富’苹果果肉褐变对果实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姜云斌 贺强 +3 位作者 王志华 佟伟 王文辉 贾朝爽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0,共4页
研究了‘寒富’苹果在高浓度CO_(2)环境下冷藏1个月后,果肉抗氧化酶及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以空气环境下冷藏的果实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果肉无褐变)相比,高浓度CO2环境下冷藏的‘寒富’果肉褐变后,果肉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 研究了‘寒富’苹果在高浓度CO_(2)环境下冷藏1个月后,果肉抗氧化酶及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以空气环境下冷藏的果实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果肉无褐变)相比,高浓度CO2环境下冷藏的‘寒富’果肉褐变后,果肉组织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上升,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谷胱甘肽氧化型(GSH)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谷胱甘肽氧化型/还原型(GSH/GSSG)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寒富’ co_(2)诱导 果肉褐变 生理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矮化砧及对应中间砧苹果叶片光合对光照和CO_(2)响应的模型模拟与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玉薇 吴彤 +6 位作者 路翔 王凯 童路 吴佩 张东 冯建荣 杨伟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12-1823,共12页
为了阐明矮化砧木调控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照度和CO_(2)响应的机制,筛选适宜的苹果叶片光合模型,以8 a生‘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设置4种砧木处理:M9、M26、M9/八棱海棠和M26/八棱海棠。结果表明:各个模型均可用于模拟不同砧木苹果叶片... 为了阐明矮化砧木调控苹果叶片光合作用对光照度和CO_(2)响应的机制,筛选适宜的苹果叶片光合模型,以8 a生‘长富2号’苹果为试材,设置4种砧木处理:M9、M26、M9/八棱海棠和M26/八棱海棠。结果表明:各个模型均可用于模拟不同砧木苹果叶片光合-光响应(P_(n)-PAR)和光合-二氧化碳(P_(n)-CO_(2))响应过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非直角双曲线模型(NRH)对M9/八棱海棠和M26/八棱海棠叶片的P_(n)-PAR曲线模拟的R^(2)最大,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最小,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MRH)对M9和M26叶片的P_(n)-PAR曲线模拟的R^(2)最大,RMSE和MAE最小,且MRH模型对各处理的P_(n)-CO_(2)曲线模拟精度最高。与实测值相比,基于MRH模型的光合参数估计值相对误差最小,且获得的参数信息最全面,NRH模型次之。M26和M26/八棱海棠的初始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羧化效率、光呼吸速率高于M9和M9/八棱海棠,而光补偿点、CO_(2)补偿点、暗呼吸速率低于M9和M9/八棱海棠,说明M26对弱光和低CO_(2)浓度的利用效率高,耐弱光能力强,呼吸消耗少。结论:基于叶片尺度光合模型的砧木光合能力评价可优先考虑使用NRH和MRH模型。M26在作为基砧及中间砧的叶片光合能力优于M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矮化砧木 光响应曲线 co_(2)响应曲线 光合生理 模型模拟
下载PDF
镍在超临界H_(2)O/CO_(2)混合工质中腐蚀的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龙飞 刘东 李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5-250,共6页
超临界H_(2)O/CO_(2)混合物是煤炭超临界水气化新型热力循环的工质,研究结构材料在其中的腐蚀行为可为热力发电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指导。该文采用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模型材料镍在超临界H_(2)O/CO_(2)混合工质(25 MP... 超临界H_(2)O/CO_(2)混合物是煤炭超临界水气化新型热力循环的工质,研究结构材料在其中的腐蚀行为可为热力发电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指导。该文采用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模型材料镍在超临界H_(2)O/CO_(2)混合工质(25 MPa、873 K)中的腐蚀过程。模拟结果既追踪了H_(2)O和CO_(2)分子在Ni表面的吸附、解离等微观过程,又观察到H_(2)、CO等宏观实验观测到的中间产物。该文跨尺度地揭示了Ni在超临界H_(2)O/CO_(2)混合工质中腐蚀并最终形成稳定的复杂氧化层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H_(2)O/co2混合物 反应力场 分子动力学 腐蚀
下载PDF
CO_(2) 浓度升高对植物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圣倩倩 高顺 +1 位作者 顾舒文 石娇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1-176,共6页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CO_(2) 浓度呈上升趋势,对生态环境及植物生长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本文从植物叶片对CO_(2) 的吸收和固定等生理响应的机理研究方面,综述了CO_(2) 浓度升高对不同类型植物关键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主要从光合作用...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CO_(2) 浓度呈上升趋势,对生态环境及植物生长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本文从植物叶片对CO_(2) 的吸收和固定等生理响应的机理研究方面,综述了CO_(2) 浓度升高对不同类型植物关键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主要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片气孔导度、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能力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CO_(2) 浓度升高对植物生长及生理活动的影响,以期为环境因子变化对植物生长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浓度升高 植物光合生理 高抗树种筛选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不同CO_(2)浓度和氮水平对冬小麦光合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吴浩 张雪松 王丹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94-2602,共9页
为揭示高CO_(2)浓度处理下,不同氮水平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生物量积累和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以冬小麦品种宁麦13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CO_(2)浓度(C,环境CO_(2)浓度;T,高CO_(2)浓度,比环境CO_(2)浓度高200μmol·mol^(-1)... 为揭示高CO_(2)浓度处理下,不同氮水平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生物量积累和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以冬小麦品种宁麦13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CO_(2)浓度(C,环境CO_(2)浓度;T,高CO_(2)浓度,比环境CO_(2)浓度高200μmol·mol^(-1))和氮水平(LN,低氮,90 kg·hm^(-2);HN,高氮,240 kg·hm^(-2))的交互试验,测定不同处理下不同生育期冬小麦的光合特性、叶片碳氮含量、地上部生物量和产量。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提高了冬小麦的净光合速率,在低氮水平下增幅为78.4%,在高氮水平下增幅为77.2%。在开花期和灌浆期,高氮水平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积累有明显促进作用。各处理中,C-LN的产量最低,T-HN的产量最高,且二者差异显著(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未来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可通过增施适量的氮肥提升冬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co_(2)浓度 施氮水平 光合生理 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地下工程内人体对CO_(2)浓度的生理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涂志军 耿世彬 李永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3-179,共7页
为预防高CO_(2)体积分数(即浓度)损伤人员机体,保障地下人员安全,基于人体隔绝试验,分析地下人员对CO_(2)体积分数的生理响应特征。在苏州某地下人防工程中,对170名受试者进行12 h密闭隔绝现场试验,监测不同CO_(2)体积分数下(0.1%~1%),... 为预防高CO_(2)体积分数(即浓度)损伤人员机体,保障地下人员安全,基于人体隔绝试验,分析地下人员对CO_(2)体积分数的生理响应特征。在苏州某地下人防工程中,对170名受试者进行12 h密闭隔绝现场试验,监测不同CO_(2)体积分数下(0.1%~1%),人员心率、血压、血氧饱和浓度、心电(ECG)、皮肤电和静态脑电变化特性,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及皮电反应。研究结果表明:短期暴露在CO_(2)体积分数不高于0.7%的环境中不会引起人体显著的生理响应;CO_(2)体积分数上升至0.85%时,受试者心率和HRV显著降低,HRV低频功率(LF)及高频功率(HF)、HRV中快速变化成分和舒张压显著升高;CO_(2)体积分数达到1%时,受试者皮肤电导及皮电水平显著降低;此外,CO_(2)体积分数升高,受试者α波节律被抑制,β波及KC复杂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co_(2)体积分数 生理响应 隔绝试验 心率变异性(HRV)
下载PDF
超声波对CO_(2)水合物生成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始财 杨震东 +2 位作者 谷林霖 李艳敏 金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28-634,共7页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为研究超声波对水合物法捕集CO_(2)的作用效果,搭建了一套高压条件下超声波作用于CO_(2... CO_(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为研究超声波对水合物法捕集CO_(2)的作用效果,搭建了一套高压条件下超声波作用于CO_(2)水合物生成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超声参数设置为功率比70%、总作用时间8 min、每次作用时间8.0 s、间隙时间4.5 s。结果表明:超声可以大大促进CO_(2)水合物的生成,其原因可能是超声能够增大气液界面传质系数、溶液过饱和度以及对溶液产生扰动并不断更新反应面积;在超声作用下,CO_(2)水合物生长前期存在一个快速反应阶段,该阶段持续时间与驱动力成正比;此外,CO_(2)水合物生成量和生长速率都与驱动力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水合物 超声波 生成动力学 驱动力
下载PDF
点阵CO_(2)激光联合超声导入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痤疮瘢痕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鹏程 马国安 张鑫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点阵CO_(2)激光联合超声导入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痤疮瘢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笔者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0例痤疮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点阵CO_(2)激光治疗,... 目的:分析点阵CO_(2)激光联合超声导入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痤疮瘢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2月笔者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0例痤疮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点阵CO_(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超声导入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皮肤生理指标和疾病相关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期间疾病相关指标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经皮水分丢失量、角质层蛋白质、乳酸刺激实验评分、皮肤屏障及痤疮瘢痕权重(ECCA)评分、皮肤黑素指数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角质层含水量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时间、红斑持续时间、误工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阵CO_(2)激光联合超声导入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痤疮瘢痕,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生理功能,改善瘢痕程度,同时改善患者皮肤敏感度和黑色素情况,促进病情快速好转,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瘢痕 点阵co_(2)激光 超声 表皮生长因子 皮肤生理
下载PDF
高浓度CO_(2)和光周期对浒苔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伟 武卉 +3 位作者 黄晶晶 赵希星 王静文 王津果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38,共9页
浒苔(Ulva prolifera)幼苗是绿潮藻天然“种子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绿潮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浒苔绿潮早期暴发的原因,并为未来浒苔绿潮的预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个CO_(2)浓度[正常空气的CO_(2)浓度400μatm(LC)和... 浒苔(Ulva prolifera)幼苗是绿潮藻天然“种子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绿潮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浒苔绿潮早期暴发的原因,并为未来浒苔绿潮的预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选取2个CO_(2)浓度[正常空气的CO_(2)浓度400μatm(LC)和加富后的CO_(2)浓度1000μatm(HC)]和3个光周期[短光照(LL):10 L∶14 D、正常光照(ML):12 L∶12 D和长光照(HL):14 L∶10 D],探索其对浒苔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浓度CO_(2)和长光照显著促进了幼苗生长(P<0.05);相较ML培养条件下,藻体在HL培养条件下显现出更高的生长速率和较低的呼吸速率;光化学参数受高浓度CO_(2)和光照时间的影响不明显;高浓度CO_(2)和长光照显著降低了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P<0.05)。结果表明,CO_(2)和光周期对幼苗的生长及光合生理具有显著影响(P<0.05),HC、HL促进了幼苗的快速生长,增加了浒苔绿潮暴发的可能性,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绿潮藻暴发的原因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幼苗 高浓度co_(2) 光周期 生长 光合生理 绿潮
下载PDF
光碳核肥处理‘茂谷柑’冠层内CO_(2)浓度变化特征与叶片生理响应研究
20
作者 伍峥 洪明伟 +7 位作者 杨荣萍 郭世泽 唐天睿 杨慧 王梦圆 李艳菊 彭冬 杨学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780-2787,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稀释比例光碳核肥对‘茂谷柑’冠层内CO_(2)浓度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光碳核肥在柑橘生产实践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以6年生枳壳砧木‘茂谷柑’为试材,对其叶面喷施1∶100(处理T1)、1∶150(处理T2)... 【目的】研究不同稀释比例光碳核肥对‘茂谷柑’冠层内CO_(2)浓度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光碳核肥在柑橘生产实践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以6年生枳壳砧木‘茂谷柑’为试材,对其叶面喷施1∶100(处理T1)、1∶150(处理T2)、1∶200(处理T3)稀释比例的光碳核肥,以施加等量清水为对照(处理T4),调查柑橘冠层内CO_(2)浓度变化特征,测定其叶部形态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结果】3种稀释比例光碳核肥处理‘茂谷柑’冠层内CO_(2)浓度较对照提升显著(P<0.05),增幅分别为1.63%(处理T1)、1.94%(处理T2)、1.78%(处理T3)。处理20 d后(6月2日),处理T2、处理T3的叶片的生理指标Chla、Chl(a+b)含量较对照增幅显著(P<0.05)。处理T1在叶片宽度、百叶鲜重、Pn日均值、Tr日均值、Fo、Fm、Fv/Fm、Fv/Fo上表现为峰值,其中Pn日均值、Fo、Fm、Fv/Fm、Fv/Fo较对照呈显著差异(P<0.05);处理T3在Gs日均值、Ci日均值、叶长、长宽比、叶面积、百叶干重上表现为峰值,但仅有叶长、百叶干重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3种光碳核肥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下降,淀粉含量均表现为上升,5月13日处理T3的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与处理T4(CK)差异显著(P<0.05)。【结论】叶面喷施光碳核肥能提高‘茂谷柑’冠层内CO_(2)浓度,对叶片生理特性产生积极响应,能增加叶片生物量、叶绿素的积累,提高叶片光合效率,并使其光合产物的配比发生变化。不同稀释比例光碳核肥对‘茂谷柑’叶片生理特性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谷柑’ 光碳核肥 冠层内co_(2)浓度 叶片生理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