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河尖关闭煤矿煤层CO_(2)封存潜力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钱静 易高峰 +4 位作者 周琦忠 汤志刚 彭一轩 王阳 陈尚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8,共11页
关闭煤矿煤层CO_(2)地质封存是CO_(2)封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短期内实现碳减排指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江苏省徐州市三河尖关闭煤矿为例,分析了已采7号煤和9号煤的煤岩煤质特征,统计了剩余煤炭资源储量,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了稳定... 关闭煤矿煤层CO_(2)地质封存是CO_(2)封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短期内实现碳减排指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江苏省徐州市三河尖关闭煤矿为例,分析了已采7号煤和9号煤的煤岩煤质特征,统计了剩余煤炭资源储量,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取了稳定系数、上覆岩层性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地下水指标、封存煤层压温比、封存煤层深厚比、封存煤层渗透率、采空塌陷程度和其他因素等9个主要影响因素指标对7号煤和9号煤封存CO_(2)稳定性进行评价,建立关闭煤矿煤层CO_(2)封存评价方法并评估CO_(2)封存潜力。结果表明,三河尖关闭煤矿7号煤和9号煤剩余储量较大,CO_(2)封存稳定性综合评价结果分别为86.209和87.698,评价等级均为较稳定,封存潜力较高。根据建立的关闭煤矿煤层CO_(2)封存评价方法,计算获得三河尖关闭煤矿7号和9号煤层CO_(2)理论封存量分别为207.6 Mt和80.9 Mt,并据此划分封存有利区为有利区、较有利区和不利区3个等级。研究可为关闭煤矿煤层CO_(2)封存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煤矿 煤层co_(2)封存 稳定性评价 封存潜力 三河尖煤矿 碳封存
下载PDF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saline aquifers for the geological storage of carbon dioxide: A case study of saline aquifers in the Qian-5 member in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
2
作者 Yan Li Peng Li +4 位作者 Hong-jun Qu Gui-wen Wang Xiao-han Sun Chang Ma Tian-xing Yao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25,共14页
The well-developed coal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coal chemical industries have led to huge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The geological storage of CO_(2) in saline aquifers is an ef... The well-developed coal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coal chemical industries have led to huge carbon dioxide(CO_(2))emissions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The geological storage of CO_(2) in saline aquifers is an effective backup way to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In this case,the potential of saline aquifers for CO_(2) storage serves as a critical basis for subsequent geological storage project.This study calculated the technical control capacities of CO_(2) of the saline aquifers in the fifth member of the Shiqianfeng Formation(the Qian-5 member)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logging and the drilling and core data from more than 200 wells in the northeastern Ordos Basin,as well as the sedimentary facies,formation lithology,and saline aquifer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he Qian-5 member.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reservoirs of saline aquifers in the Qian-5 member,which comprise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ies of deltaic plains,feature low porosities and permeabilities;(2)The study area hosts three NNE-directed saline aquifer zones,where saline aquifers generally have a single-layer thickness of 3‒8 m and a cumulative thickness of 8‒24 m;(3)The saline aquifers of the Qian-5 member have a total technical control capacity of CO_(2) of 119.25×10^(6) t.With the largest scale and the highest technical control capacity(accounting for 61%of the total technical control capacity),the Jinjie-Yulin saline aquifer zone is an important prospect area for the geological storage of CO_(2) in the saline aquifers of the Qian-5 member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burial Carbon neutral co_(2) storage in saline aquifer Distributary channel sand body potential evaluation Technical control capacity co_(2)geological storage engineering Ordos Basin
下载PDF
基于物质的量平衡的气藏CO_(2)埋存潜力评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汤勇 刘梦云 +4 位作者 秦佳正 汪勇 袁权 李相宏 何佑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枯竭气藏是进行CO_(2)埋存的有利场所之一,进行气藏CO_(2)埋存潜力评估至关重要。基于气藏生产和CO_(2)埋存采注过程中物质的量平衡原理,考虑气体偏差系数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依据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气藏CO_(2)埋存潜力评估模型,分... 枯竭气藏是进行CO_(2)埋存的有利场所之一,进行气藏CO_(2)埋存潜力评估至关重要。基于气藏生产和CO_(2)埋存采注过程中物质的量平衡原理,考虑气体偏差系数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依据气体状态方程,建立了气藏CO_(2)埋存潜力评估模型,分析了采出程度和气体偏差系数对气藏CO_(2)埋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出程度和气体偏差系数越大,越有利于CO_(2)埋存。结合川中A区块L1井的实际参数进行了CO_(2)埋存潜力评估,考虑气体偏差系数随储层温度和压力变化预测的CO_(2)埋存量比传统物质平衡法计算的埋存量高27%。该方法对CO_(2)埋存潜力评价研究及埋存方案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竭气藏 co_(2)埋存量 物质的量平衡 气体偏差系数 co_(2)埋存潜力评估
下载PDF
玄武岩CO_(2)矿化封存潜力评估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志豪 夏菖佑 +6 位作者 廖松林 余晓洁 刘牧心 李鹏春 梁希 戴青 黄新我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5,共10页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实现减排增汇的重要技术选择,能够将CO_(2)长期、安全地封存在地下岩层中。常规的CO_(2)封存地质体包括地下深部咸水层和枯竭油气藏,玄武岩是近年来逐渐受关注的新一类CO_(2)封存地质体,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CO_(2)地...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实现减排增汇的重要技术选择,能够将CO_(2)长期、安全地封存在地下岩层中。常规的CO_(2)封存地质体包括地下深部咸水层和枯竭油气藏,玄武岩是近年来逐渐受关注的新一类CO_(2)封存地质体,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CO_(2)地质封存的技术手段和碳汇潜力。封存潜力评估是CO_(2)地质封存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文章系统梳理国内外玄武岩矿化封存潜力的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各类方法的原理机制和应用情景,并以冰岛活动裂谷带玄武岩为例应用、对比各类方法。研究认为目前玄武岩矿化封存潜力评估方法一般包括三类:(1)单位矿化法:基于玄武岩单位体积或单位反应面积的固碳量开展潜力评估;(2)矿物置换法:基于玄武岩中可固碳矿物的总量开展封存潜力评估;(3)孔隙充填法:基于CO_(2)矿化后产生次生矿物所占岩石孔隙体积比例的上限值开展封存潜力评估。单位矿化法的评估数据需进行系统的实验分析,增加了潜力评估的难度。当玄武岩储层孔隙度较大、可固碳矿物含量相对较小时,矿物置换法较为合适;反之,孔隙充填法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co_(2) 地质封存 矿化封存 封存潜力 评估方法
下载PDF
磷石膏矿化封存CO_(2)技术进展及固碳潜力评估——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5
作者 居字龙 李子鹏 +6 位作者 万翔 孟杰 雷婷 田野 陈思 吴姝涵 贾小庆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6期689-696,共8页
湖北省宜昌市磷石膏堆存量巨大,极具矿化封存CO_(2)的物质基础,而磷石膏固碳方法侧重点各有差异,需综合评价磷石膏矿化封存CO_(2)技术,确定宜昌市磷石膏固碳方法,评价其固碳潜力。全面收集磷石膏固碳相关文献,采用对比、借鉴、总结工作... 湖北省宜昌市磷石膏堆存量巨大,极具矿化封存CO_(2)的物质基础,而磷石膏固碳方法侧重点各有差异,需综合评价磷石膏矿化封存CO_(2)技术,确定宜昌市磷石膏固碳方法,评价其固碳潜力。全面收集磷石膏固碳相关文献,采用对比、借鉴、总结工作手段,总结了磷石膏矿化封存CO_(2)技术方法,根据磷石膏中Ca参与矿化封存CO_(2)的形式,将该技术分为磷石膏氨水法和磷石膏热分解制备钙基法;前者适合工业化集约式矿化CO_(2),但需合适的原料生产线,而后者适合便携式自发捕集,但需还原剂参与反应且耗能较高并有毒尾气需细致处理。综合宜昌磷石膏堆场条件,认为宜昌宜采用磷石膏氨水法。常压磷石膏氨水法矿化试验的最优条件,即氮硫比为2、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60 min、固液比为100 g/L、氨水浓度为1.5 mol/L。该条件下磷石膏矿化CO_(2)的转化率可达95.9%,测算宜昌市磷石膏的固碳潜力可达2938.8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co_(2)矿化 碳封存 固碳潜力评估
下载PDF
国内外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廷 马鑫 +3 位作者 刁玉杰 金晓琳 付杰 张成龙 《中国地质调查》 202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作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CO_(2)排放的有效路径之一,其潜力评估至关重要。目前CCS技术主要包括CO_(2)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封存技术、CO_(2)驱替煤层气封存技术以及咸水层CO_(2)封...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作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CO_(2)排放的有效路径之一,其潜力评估至关重要。目前CCS技术主要包括CO_(2)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封存技术、CO_(2)驱替煤层气封存技术以及咸水层CO_(2)封存技术3类。各类封存技术利用了不同的封存机制,其潜力评估方法也略有差别。油气藏封存和咸水层封存主要利用了构造圈闭储存、束缚空间储存、溶解储存、矿化储存等封存机制,煤层气封存主要利用了吸附封存机制。国内外学者和机构针对各类封存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依据其计算原理可归纳为4类物质平衡封存量计算法、有效容积封存量计算法、溶解机制封存量计算法以及考虑多种捕获机制的综合封存量计算法。通过对各类经典方法及其计算原理进行综述,剖析潜力封存量计算方法的内涵原理和应用场景,分析了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CCS潜力评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主流技术 封存机制 潜力评价方法
下载PDF
CO_(2)咸水层封存关键参数及其实验表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叶航 郝宁 刘琦 《发电技术》 2022年第4期562-573,共12页
CO_(2)咸水层封存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的重要一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完善咸水层封存机理研究方案对于准确评估CO_(2)咸水层封存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讨论了CO_(2)咸水... CO_(2)咸水层封存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技术的重要一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完善咸水层封存机理研究方案对于准确评估CO_(2)咸水层封存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讨论了CO_(2)咸水层封存机理,总结了实验过程中常用的表征技术,论述了不同参数对咸水层封存的影响,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针对不同的封存机理研究,咸水层封存的表征技术主要包括储层岩石表征、岩心驱替实验、溶解性实验、矿化反应实验等。CO_(2)咸水层封存潜力受残余水饱和度、残余气饱和度、溶解度和盐析程度等多个参数的影响,因此选用合适的表征技术确定相关参数对于确保封存潜力评估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此外,开展全过程封存机理分析和海上咸水层封存项目研究是该技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co_(2)地质封存 咸水层封存 封存潜力 评估
下载PDF
矿化养护碱激发固废胶凝材料性能与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8
作者 王一晓 许耀群 +2 位作者 张昂 林新昊 杨嫚嫚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7-986,共10页
CO_(2)矿化养护固废胶凝材料可实现固废的多样化、减量化消纳,同时固定封存CO_(2),具有双重减碳效益。为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固碳效果与环境影响,选取抗压强度、固碳率、固碳程度、碳化效率、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为评价指标,设计11组... CO_(2)矿化养护固废胶凝材料可实现固废的多样化、减量化消纳,同时固定封存CO_(2),具有双重减碳效益。为综合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固碳效果与环境影响,选取抗压强度、固碳率、固碳程度、碳化效率、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为评价指标,设计11组配合比试件进行综合性能的量化分析和评分。结果表明,与标准养护相比,矿化养护碱激发固废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整体固碳效果有显著提升。固废具有优异的减排和降耗优势,但碱激发剂的使用对环境影响较大。当粉煤灰、赤泥和钢渣质量比为7∶2∶1,水固比、碱胶比和水玻璃模数分别为0.28、0.26、1.2时,矿化养护碱激发固废胶凝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优。CO_(2)矿化养护技术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可释放巨大的固碳潜能,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2矿化养护 固废胶凝材料 固碳 碳排放 能源消耗 综合评价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研究与中国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述
9
作者 贺陆胜 万建华 +3 位作者 张建强 梁景利 刘志军 李文平 《甘肃地质》 2024年第1期59-71,共13页
二氧化碳(CO_(2))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减少人类活动排放CO_(2)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构建适用于我国的CO_(2)地质封存评价体系,有针对性的选取数学模型评价我国... 二氧化碳(CO_(2))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减少人类活动排放CO_(2)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构建适用于我国的CO_(2)地质封存评价体系,有针对性的选取数学模型评价我国主要沉积盆地CO_(2)封存潜力,是我国发展CCUS技术的前提。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阐述了CO_(2)深部咸水层封存、驱油封存和驱气封存的机制,在我国尚未建立统一CO_(2)地质封存评价体系的情况下,从区域地质条件、储存适宜性、经济性和社会影响4方面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CO_(2)地质封存评价体系;结合国际CCUS项目案例评价了CO_(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并通过碳收集领导人论坛(CSLF)和美国能源部(DOE)等机构提出的数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我国难开采煤层、深部咸水层和枯竭油气藏的CO_(2)储量,科学评价了我国主要沉积盆地CO_(2)地质封存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主要沉积盆地CO_(2)理论封存总量高达41 244.87×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CCUS 封存机制 评价体系 封存潜力研究与评价
原文传递
CCUS-EOR开发同步埋存阶段长度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高峰 曹亚明 +1 位作者 解志薇 刘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CCUS-EOR开发周期分为同步埋存和深度埋存两大阶段,确定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是CCUS-EOR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CO_(2)驱产油量变化情况,可将同步埋存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上产期的时间长度由见气见效时的累... CCUS-EOR开发周期分为同步埋存和深度埋存两大阶段,确定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是CCUS-EOR开发方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CO_(2)驱产油量变化情况,可将同步埋存阶段进一步划分为上产期、稳产期和递减期。上产期的时间长度由见气见效时的累积注入量与年注气速度计算,稳产期的时间长度即稳产年限借助气驱“油墙”集中采出时间测算,递减期内的阶段采出程度变化情况则利用典型产量递减规律研究,气驱产量递减率和稳产期采油速度需根据气驱增产倍数概念确定,从而建立了CO_(2)驱阶段采出程度评价数学模型,提出将阶段采出程度逼近最终采收率的时刻作为同步埋存阶段与深度埋存阶段的转换点并引入阶段转换判据;同步埋存阶段长度扣除上产期和稳产年限即为递减期的时间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S-EOR开发 同步埋存 深度埋存 阶段采出程度评价模型 阶段转换判据 co_(2)驱
下载PDF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1
作者 孙腾民 刘世奇 汪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0,共11页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减少化石能源发电和工业生产过程中CO_(2)排放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CO_(2)地质封存是CCUS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了CCUS技术的发展潜力...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减少化石能源发电和工业生产过程中CO_(2)排放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兜底技术。CO_(2)地质封存是CCUS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了CCUS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建立适用我国地质特点的CO_(2)封存潜力评价方法,科学评估我国主要沉积盆地CO_(2)封存潜力是我国CCUS技术发展的基础。国外将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分为国家/州级筛选、盆地级评价、场址描述、场址应用4个阶段,并将封存地质体特征、区域地质、评估目的、地方保护、社会健康、封存安全和环境风险等作为主要指标,形成了一系列盆地级别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针对不同封存地质体,建立了CSLF(碳封存领导人论坛)法、DOE(美国能源部)法、欧盟法,ECOFYS和TNO-TING法等CO_(2)封存量计算方法。我国封存潜力评估整体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统一、系统的封存潜力评估方法,采用的封存潜力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并发展了封存潜力的次级盆地评价方法和CO_(2)封存量的溶解度计算方法。我国CO_(2)地质封存潜力巨大、方式多样,封存有利区域为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苏北盆地和四川盆地。由于中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采用不同评价方法评估得到的CO_(2)封存潜力差距较大,亟需对深部咸水层、正在开采或枯竭的油气田、深部不可采煤层、浅海等主要封存地质体开展CO_(2)封存潜力的精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封存 碳捕集 碳中和 封存潜力评价 沁水盆地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碳封存潜力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叶航 刘琦 彭勃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7-116,共10页
CO_(2)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CCUS技术是一项能够实现CO_(2)深度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其中,CO_(2)-EOR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油藏作为碳封存的理想场所,在实现CO_(2)长期有效封... CO_(2)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CCUS技术是一项能够实现CO_(2)深度减排、缓解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其中,CO_(2)-EOR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油藏作为碳封存的理想场所,在实现CO_(2)长期有效封存的同时,还能提高原油采收率,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确定目标油藏的碳封存潜力对于CO_(2)-EOR技术的大规模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CO_(2)封存潜力评估方法较多,但只能针对特定油藏使用,缺乏标准的普适性方法。讨论了CO_(2)驱油与封存机理,总结了国内外权威机构提出的CO_(2)-EOR封存潜力评估公式,通过实例分析详细论证了方法的普适性,并对准确评价CO_(2)-EOR过程中碳封存潜力的下一步工作做出展望。CO_(2)驱油过程是通过引起原油体积膨胀、降低原油黏度、改善油水流度比、萃取轻质组分、混相效应等机理,提高原油采收率;而CO_(2)封存则主要是依靠地质构造俘获、束缚空间俘获、溶解俘获和矿化俘获4种机理,二者概念不尽相同。目前,比较权威且使用较多的CO_(2)封存潜力评估方法主要有4种:US-DOE、CSLF、USGS和RIPED&CUP评价方法。其中,US-DOE和USGS方法是以体积平衡理论为基础的估算方法,依托封存效率,通过多种封存机理的组合来估算CO_(2)封存量。CSLF方法以物质平衡理论为基础,估算结果与资源储备金字塔一致,但未考虑溶解俘获机理。RIPED&CUP方法实则是CSLF方法的改进版,在其基础上考虑了CO_(2)在地层流体中的溶解问题,使计算公式更贴合我国油藏实际条件,但在各阶段原油采收率的确定是难题。因此为保证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油藏的地质特征选用最适宜的评价方法。为更精确地进行碳封存潜力评价,下一步应从明确油藏开发策略、考虑滞后效应、使用现场数据修正以及加强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 封存潜力 低渗透油藏 评估 采收率
下载PDF
Geological evaluation for the carbon dioxide geological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GUS)site:A review
13
作者 Shengwen QI Bowen ZHENG +6 位作者 Zan WANG Haijun ZHAO Zhendong CUI Tianming HUANG Songfeng GUO Lei FU Pingchuan DO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917-1936,共20页
Carbon dioxide(CO_(2))geological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GUS)is the key link of CO_(2)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CCUS).The accura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ological body structure is a vital prerequisite of CG... Carbon dioxide(CO_(2))geological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GUS)is the key link of CO_(2)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CCUS).The accurat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eological body structure is a vital prerequisite of CGUS.This paper gives a review of the multi-scale three-dimens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zation and site selection of CO_(2)storage.It shows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and high-precision methods for transparency characterization of multi-scale three-dimension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hydrogeological structure of a CO_(2)storage site.There is no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fracture evolution and gas-liquid migration process of multi-scale geological body structure under the disturbance of CO_(2)injection.There is a lack of sufficient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the dynamic evaluation of CO_(2)geological storage potential.The ge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site selection of CO_(2)storage is rough and has poor applicability,which is difficult to satisfy the urgent needs of CGUS site selec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O_(2)sequestra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future.Thus,it is required to conduct studies on the transparency characterization of geological body structure and intelligent site selection for CO_(2)storage,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CGUS engineering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ineering geology structure Hydrogeology structure Disturbance of co_(2)injection potential evaluation Storage site sel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