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om EBIT to SEBIT(Sustainable EBIT):Sustainable Performance Accounting(SPA)Using the Example of CO_(2) Accounting
1
作者 Knut Henkel Jenny Lay-Kumar Christian Hiß 《Journal of Moder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2024年第2期49-71,共23页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recent years.However,conventional approaches reach their limits when it comes to quantifying and measuring the actual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recent years.However,conventional approaches reach their limits when it comes to quantifying and measuring the actual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 of a company.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ew approach:Sustainable Performance Accounting(SPA),which is based on an extension of bookkeeping by including ESG bookkeeping.SPA enables companies to systematically measure and manage their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The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basics of SPA methodology and uses a comprehensive example showing how SPA can be implemented in practice.The article is aimed at interested readers from science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decision-mak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future-oriented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accounting co_(2)emissions CSRD ESG(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ESG bookkeeping ESG provision ESG asset ESRS integrated financial reporting internalisation of external effects connectivity monetisation of ESG issues sustainability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negative emissions sequestration performance Sustainable performance Accounting(SPA)
下载PDF
高速S-CO_(2)向心透平几何参数优化及变工况特性分析
2
作者 孙玉伟 陈晨 +2 位作者 秦天阳 袁成清 赵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9-2329,I0020,共12页
透平是热力循环中实现热功转换的核心设备,优化透平几何参数以改善气动性能,是提升系统热效率的关键。该文以面向某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设计参数为基础,给出向心透平主要几何参数,采用耦合CO_(2)真实物... 透平是热力循环中实现热功转换的核心设备,优化透平几何参数以改善气动性能,是提升系统热效率的关键。该文以面向某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设计参数为基础,给出向心透平主要几何参数,采用耦合CO_(2)真实物性参数的CFX仿真方法,分析几何参数动、静叶包角以及叶轮出口几何角对透平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参数优化,进一步研究非设计工况下的透平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增大静叶包角会使动叶前缘出现扰动涡流并减少余速损失,增大叶轮出口几何角,动叶包角对透平效率的影响规律不变,但效率峰值点会沿动叶包角减小的方向移动;动、静叶包角和叶轮出口几何角分别为49°、21.5°、25°时透平设计点总-静等熵效率高达87.99%,相比优化前,提高0.54个百分点;透平偏离设计点±20%工况下等熵效率大于80%。结果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高速向心透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_(2)向心透平 CFX仿真 气动性能 几何参数优化 变工况
下载PDF
风机转速对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栋 蒋天成 +3 位作者 邓森森 陶银双 李梦雪 鲁月红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共8页
为了定量探究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随风机转速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改变风机转速对排气压力、过热度、CO_(2)质量流量、系统制热量、系统总功耗以及制热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进行了优化分... 为了定量探究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性能随风机转速的变化规律,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改变风机转速对排气压力、过热度、CO_(2)质量流量、系统制热量、系统总功耗以及制热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进行了优化分析,同时利用试验数据拟合了COP回归模型,并进行可信度分析;通过回归模型预测了系统的最优运行工况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压缩机频率和电子膨胀阀(EEV)开度一定的情况下,存在着最佳风机转速;在45~85 Hz范围内,随着压缩机频率的提高,COP先增大后减小,增幅最高可达8.97%,各频率下COP最大时对应的最佳风机转速不断减小;随着EEV开度在35%~55%范围内不断增大,COP先增大后减小,增幅可达到6.6%,各EEV开度下COP最大时对应的最佳风机转速不断增大;当压缩机频率为65 Hz、EEV开度为50%时,对应的最佳风机转速为1000 r/min,系统COP达到峰值(4.09)。本文所拟合的COP回归模型最大误差为4.5%;预测系统最优运行工况为:压缩机频率68 Hz、EEV开度52%、风机转速956 r/min,此时系统COP最大,可达到4.29,预测误差为3.7%。本研究可为CO_(2)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保持高效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热泵热水器 风机转速 系统性能 试验研究
下载PDF
CO_(2)矿化再生骨料物理性能影响因素与机理
4
作者 元强 张胶玲 +1 位作者 张苏辉 丁任盛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5-903,共9页
对经CO_(2)矿化后的再生骨料(RA)吸水率和表观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_(2)矿化处理能有效改善再生骨料的物理性能,且随着固碳率的增加,RA的物理性能改善愈发显著;当RA含水率为1.3%时,在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50℃和98%,C... 对经CO_(2)矿化后的再生骨料(RA)吸水率和表观密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_(2)矿化处理能有效改善再生骨料的物理性能,且随着固碳率的增加,RA的物理性能改善愈发显著;当RA含水率为1.3%时,在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50℃和98%,CO_(2)体积分数、压力、碳化时间分别为99%、0.15 MPa、24 h条件下,RA的碳化强化效果最佳,与未经碳化处理的RA相比,其固碳率为1.77%,吸水率降低33.47%,表观密度增加2.06%.经CO_(2)矿化处理后,RA中的Ca(OH)_(2)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与CO_(2)发生碳化反应,在孔隙中生成方解石晶型的CaCO_(3),使得界面过渡区变得致密,孔隙率由22.07%降至12.78%,实现了RA对CO_(2)的封存,改善了RA的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co_(2)矿化 性能提升 微观分析
下载PDF
富镍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恩通 高淑娟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4-588,共5页
锂离子电池用富镍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点。受容量衰减、循环寿命和热稳定性等方面的限制,该材料进一步的改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的改性研... 锂离子电池用富镍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优点。受容量衰减、循环寿命和热稳定性等方面的限制,该材料进一步的改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LiNi_(0.8)Co_(0.1)Mn_(0.1)O_(2)材料的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掺杂、表面包覆和结构设计等方面。离子掺杂能改善结构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的掺杂有助于延长循环寿命和提高结构稳定性;表面包覆改性可增强电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能,延长循环寿命和提高抗极化能力;结构设计可优化晶体结构、提高传导性能和缓解应力,提高循环稳定性、容量保持率和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8)co_(0.1)Mn_(0.1)O_(2) 富镍正极材料 改性 电池性能
下载PDF
回热器对CO_(2)驻车空调系统制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刘业凤 朱磊磊 +1 位作者 陆晨阳 张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5期28-32,共5页
为了提升驻车空调的制热性能,搭建了一套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在焓差室中实验研究了有无回热器时气冷器出口温度与排气压力对系统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气压力分别为8.5、9.0、9.5 MPa时,气冷器出口温度从20℃升高... 为了提升驻车空调的制热性能,搭建了一套带回热器的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在焓差室中实验研究了有无回热器时气冷器出口温度与排气压力对系统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排气压力分别为8.5、9.0、9.5 MPa时,气冷器出口温度从20℃升高至35℃时,制热COP_(h)降低幅度分别为29.7%、19.9%、16.4%;系统使用回热器后最优排气压力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4%、6.1%,对应的最大COP_(h)增加幅度分别为3.2%、3.7%。通过曲面拟合得到了系统使用回热器时提升制热性能的排气压力与气冷器出口温度关联式,该式对回热器在跨临界CO_(2)驻车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的实际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热器 驻车空调 跨临界co_(2)循环 制热性能 性能系数
下载PDF
水污染治理K_(2)CO_(3)-尿素活化毛竹制备分级多孔炭及其对RhB的吸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林叶 覃廖青 +1 位作者 龙思宇 冼学权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以毛竹粉为原料,低腐蚀性K_(2)CO_(3)和尿素作为活化剂,制备毛竹基活性炭(PAC),分别利用SEM和N_(2)物理吸附仪(Autosorb-iQ)表征活性炭的表面形态和微观孔结构特点,研究不同p H值、时间和PAC用量等因素对PAC吸附RhB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 以毛竹粉为原料,低腐蚀性K_(2)CO_(3)和尿素作为活化剂,制备毛竹基活性炭(PAC),分别利用SEM和N_(2)物理吸附仪(Autosorb-iQ)表征活性炭的表面形态和微观孔结构特点,研究不同p H值、时间和PAC用量等因素对PAC吸附RhB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当毛竹粉、K_(2)CO_(3)和尿素的质量比为4∶2∶1,热解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60 min时,PAC具有微-介孔共存、高比表面积(2 554.85 m^(2)/g)和总孔容大(0.98cm^(3)/g)的特点。PAC对Rh B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效果,45℃时最大静态平衡吸附量达到707.29mg/g,且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PAC吸附RhB具有更好的拟合性,即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速度控制步骤;吸附等温线试验则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这2种模型与吸附过程均有较高的拟合度,但Langmuir模型的R^(2)更接近1,属于以单层吸附为主同时存在非均匀多层吸附的行为;热力学结果分析表明,PAC对RhB吸附过程的△G°<0,△H°>0,△S°>0,说明吸附行为是自发进行,且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K_(2)co_(3)活化 分级多孔碳 罗丹明B 吸附性能
下载PDF
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放电后的绝缘性能劣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唐炳南 田增耀 +1 位作者 郭晓雪 赵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C_(4)F_(7)N气体由于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作为典型的SF_(6)替代气体受到本领域广泛关注。文中针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击穿放电后的性能劣化现象,在针板电极下开展了不同配比条件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工频电压击... C_(4)F_(7)N气体由于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作为典型的SF_(6)替代气体受到本领域广泛关注。文中针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击穿放电后的性能劣化现象,在针板电极下开展了不同配比条件下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工频电压击穿试验,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检测混合气体多次击穿放电后的分解物。通过研究发现:C_(4)F_(7)N-CO_(2)混合气体多次击穿电压会出现劣化现象,此外,随着C_(4)F_(7)N-CO_(2)混合气体击穿次数增多,分解产物六氟乙烷C_(2)F_(6)明显增多,其他几种杂质的含量相对较少,CF_(2)=CFCN、CF_(3)CHFCN、CF_(3)CH(CF_(3))CN的含量也随之增多,与之对应的,C_(4)F_(7)N含量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绝缘性能 分解特性 性能劣化
下载PDF
前驱体法制备BCN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9
作者 卜学琳 曾祥会 +6 位作者 陈辉 方伟 杜星 王大珩 何漩 李薇馨 赵雷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31-7037,7059,共8页
以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为氮源,以硼酸为硼源制备不同前驱体,通过高温氨解直接合成硼碳氮(BCN-x,分别记为BCN-EDA,BCN-DETA和BCN-TETA)。利用XRD、SEM、TEM、XPS、UV-Vis和PL对其组成、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在无牺牲剂... 以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为氮源,以硼酸为硼源制备不同前驱体,通过高温氨解直接合成硼碳氮(BCN-x,分别记为BCN-EDA,BCN-DETA和BCN-TETA)。利用XRD、SEM、TEM、XPS、UV-Vis和PL对其组成、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在无牺牲剂和助催化剂的条件下,对BCN-x样品的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片状结构,且BCN-EDA具有较高的结晶度、较好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所制备的BCN-x可以在350~780 nm可见光照射下将CO_(2)还原为CO和CH_(4),且BCN-EDA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CO_(2)还原性能,CO产量为32.20μmol/g,且在20 h内能保持相当的光催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碳氮 光催化co_(2)还原 光生载流子分离 光催化稳定性
下载PDF
CO_(2)跨临界高温热泵干燥系统优化设计
10
作者 颜利波 王志朋 +4 位作者 张晧 张宁 曾海源 李敏霞 田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1,共6页
干燥工艺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耗能巨大,通过CO_(2)热泵干燥技术有望降低其能耗并减缓环境问题。文中在CO_(2)跨临界基本热泵干燥系统的基础上,提出CO_(2)跨临界复叠式热泵干燥系统和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并联加热热泵干燥系统... 干燥工艺在工、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耗能巨大,通过CO_(2)热泵干燥技术有望降低其能耗并减缓环境问题。文中在CO_(2)跨临界基本热泵干燥系统的基础上,提出CO_(2)跨临界复叠式热泵干燥系统和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并联加热热泵干燥系统。并且通过建立热力学模型将其最优性能系数C_(OPh)和单位能耗除湿率R_(SME)与R134a双循环热泵干燥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相较于CO_(2)基础系统性能均有提升,尤其是双级并联加热系统,其C_(OPh)与R_(SME)均超过R134a系统。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增加蒸发温度、降低气冷器出口温度对CO_(2)跨临界热泵干燥系统的性能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文中也探究了补气系数和干燥出风温度对CO_(2)跨临界热泵干燥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改进的CO_(2)跨临界热泵干燥在高效节能方面表现出色,展现了替代R134a热泵干燥系统的潜力,同时也为解决干燥工艺高能耗的问题提供了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临界循环 热力学分析 最优性能 热泵干燥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S-CO_(2)再压缩再热燃煤系统多目标优化
11
作者 杨伊琳 李鹏 +3 位作者 刘世通 白亚平 赵文升 韩中合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8-1306,共9页
以S-CO_(2)再压缩再热循环燃煤发电热力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循环热效率ηt和平准化度电成本C LCOE为系统的热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分析了系统关键参数对系统热力和经济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NSGA-II)算法建立了S-CO_(2)再... 以S-CO_(2)再压缩再热循环燃煤发电热力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循环热效率ηt和平准化度电成本C LCOE为系统的热力性能和经济性能指标,分析了系统关键参数对系统热力和经济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NSGA-II)算法建立了S-CO_(2)再压缩再热循环燃煤发电热力系统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为目标,得到了系统关键参数的最优解。最后,以再热温度、透平入口温度、主压缩机出口压力、再热压力、主压缩机入口压力、主压缩机入口温度、分流系数为决策变量,对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透平入口温度、再热温度的升高会使系统的循环效率和平准化度电成本同时增大,系统的热力性和经济性不能同时达到最优;多目标优化后ηt和C LCOE分别为53.07%、453.43元/(MW·h),相较于设计工况,ηt提高了5.42%,C_(LCOE)降低了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_(2) 系统性能 多目标优化 NSGA-Ⅱ算法 TOPSIS法
下载PDF
电石渣改性制备高效CO_(2)复合吸收剂
12
作者 张媛 高彩云 +1 位作者 李东 李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4,共11页
电石渣是典型的高钙工业固体废弃物,具有优异的CO_(2)吸收性能,但是在钙循环中纯电石渣的反应活性和CO_(2)吸收性能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本文以电石渣为钙源,以MgO和ZnO为掺杂剂合成高效稳定的钙镁锌复合吸收剂,在固定床反应器... 电石渣是典型的高钙工业固体废弃物,具有优异的CO_(2)吸收性能,但是在钙循环中纯电石渣的反应活性和CO_(2)吸收性能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本文以电石渣为钙源,以MgO和ZnO为掺杂剂合成高效稳定的钙镁锌复合吸收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探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及掺杂量对复合吸收剂CO_(2)吸收性能的影响,以及循环吸收过程中吸收剂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干物理混合法合成的吸收剂比湿混合法具有更丰富的孔隙结构,Mg和Zn元素在电石渣表面分散均匀,有效改善了电石渣的抗烧结性能和反应活性,改性后的复合吸收剂在循环过程中具有更高的CO_(2)吸收性能,且20次循环后,干物理混合法合成的复合吸收剂CO_(2)吸收量仍可达0.42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电石渣 co_(2)吸收性能 干物理混合法 湿混合法
下载PDF
Demonstration of a small‐scale power generator using supercritical CO_(2) 被引量:1
13
作者 Ligeng Li Hua Tian +7 位作者 Xin Lin Xianyu Zeng Yurong Wang Weilin Zhuge Lingfeng Shi Xuan Wang Xingyu Liang Gequn Shu 《Carbon Ener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69-290,共22页
The supercritical CO_(2)(sCO_(2))power cycle could improve efficiencies for a wide range of thermal power plants.The sCO_(2)turbine genera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CO_(2)power cycle by directly converting th... The supercritical CO_(2)(sCO_(2))power cycle could improve efficiencies for a wide range of thermal power plants.The sCO_(2)turbine generat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CO_(2)power cycle by directly converting thermal energy into mechanical work and electric power.The operation of the generator encounters challenges,including high temperature,high pressure,high rotational speed,and other engineering problems,such as leakage.Experimental studies of sCO_(2)turbines are insufficient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difficulties in turbine manufacturing and system construction.Unlike most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that primarily focus on 100 kW‐or MW‐scale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we consider,for the first time,a small‐scale power generator using sCO_(2).A partial admission axial turbine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with a rated rotational speed of 40,000 rpm,and a CO_(2)transcritical power cycle test loop was constructed to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manufactured generator.A resistant gas was proposed in the constructed turbine expander to solve the leakage issue.Both dynamic and steady performanc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 peak electric power of 11.55 kW was achieved at 29,369 rpm.The maximum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turbo‐generator was 58.98%,which was affected by both the turbine rotational speed and pressure ratio,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performance m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TOR performance map power generation supercritical co_(2) TURBINE
下载PDF
海上高温气藏CO_(2)羽流地热系统注采参数影响规律
14
作者 郑华安 宋吉锋 +4 位作者 周玉霞 王磊 金枞 何继富 李克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384-13390,共7页
CO_(2)羽流地热系统(CO_(2) plume geothermal system,CPGS)在减少碳排放、推动地热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温咸水层或废弃高温油藏,针对海上高温枯竭气藏储层的井筒-储层耦合研究较少。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高温... CO_(2)羽流地热系统(CO_(2) plume geothermal system,CPGS)在减少碳排放、推动地热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温咸水层或废弃高温油藏,针对海上高温枯竭气藏储层的井筒-储层耦合研究较少。以莺歌海盆地黄流组高温气藏为研究对象,利用COMSOL软件构建了理想的井筒-储层耦合CPGS模型,分析了CPGS运行过程中热能传输规律,并对注采参数进行了敏感性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过大的注采流量会导致温度下降加快,建议在不同阶段调整注入流量。缩短注采井距会加快热突破,适当增加井间距可以延长系统寿命。注入温度对采热影响较小,提高注入温度可增加出口温度但减少取热功率,在开发中需要平衡这两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羽流地热系统 数值模拟 注采参数 敏感性分析 取热性能
下载PDF
铝工业CO_(2)捕集剂开发及应用
15
作者 赵伟 李国维 +3 位作者 康泽双 曹瑞雪 韩玉柱 闫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153,162,共7页
以伯胺和烯胺为原料,采用复合法制备高效复合型CO_(2)捕集剂,通过FT-IR、离子分析初步判断捕集剂与CO_(2)反应前后药剂变化。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明确最佳捕集剂浓度、反应温度、组分配比、烟气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高效复合型捕集剂浓... 以伯胺和烯胺为原料,采用复合法制备高效复合型CO_(2)捕集剂,通过FT-IR、离子分析初步判断捕集剂与CO_(2)反应前后药剂变化。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明确最佳捕集剂浓度、反应温度、组分配比、烟气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高效复合型捕集剂浓度30%、进气浓度20%、反应温度30℃,此时捕集效率达到99%以上,有效捕集时间达到300 min,高温再生后可实现捕集剂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工业烟气 捕集剂 二氧化碳 捕集性能 再生性能
下载PDF
聚光太阳能SCO_(2)热发电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16
作者 范刚 宋健 +3 位作者 宫啸宇 傅子隽 张嘉耕 戴义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0-598,共9页
针对聚光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热发电系统展开研究,构建系统热力学性能分析模型,分析集热侧、动力循环侧的性能,揭示系统集热-蓄热-热功转化之间的相互匹配特性规律,综合分析比较不同集热器、储热工质、动力循环组成的聚光太阳... 针对聚光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热发电系统展开研究,构建系统热力学性能分析模型,分析集热侧、动力循环侧的性能,揭示系统集热-蓄热-热功转化之间的相互匹配特性规律,综合分析比较不同集热器、储热工质、动力循环组成的聚光太阳能SCO_(2)热发电系统的全年发电量和年均光-电转化效率,并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与线性菲涅尔式、槽形抛物面式聚光方式相比,塔式聚光方式的集热量受季节影响小,单位面积上全年集热量最高,全年集热效率约43%;增大高温储罐工质温度或降低低温储热罐工质温度能增大系统年发电量与年均光-电转化效率;采用塔式集热、NaCl-KCl-MgCl_(2)高温熔融盐、再压缩式超临界CO_(2)循环的聚光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具有最佳热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超临界co_(2)循环 热力学性能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带喷射器的低温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性能
17
作者 傅兵 张良 +2 位作者 叶方平 焦兴蓉 杨玉麒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针对低蒸发温度下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实验研究较少的现状,设计搭建了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实验台,在蒸发温度为-33~-29℃,气冷器出口温度为30~40℃,高压压力为8.20~9.70 MPa的实验工况下研究制冷系统的性能变化,并将实... 针对低蒸发温度下跨临界CO_(2)制冷系统实验研究较少的现状,设计搭建了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实验台,在蒸发温度为-33~-29℃,气冷器出口温度为30~40℃,高压压力为8.20~9.70 MPa的实验工况下研究制冷系统的性能变化,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热力学计算结果变化趋势一致,喷射器的应用可显著提升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性能,其对制冷系统COP的最大提升率可达29.37%;在实验工况下,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最优高压压力为8.80 MPa,对应的最优COP为1.63;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COP随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冷器出口温度对制冷系统的性能影响显著,随着气冷器出口温度从30℃升至40℃,制冷系统的COP降低61.4%。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两级压缩 喷射器 低蒸发温度 co_(2) 制冷性能
下载PDF
LN_(2)/CO_(2)复合制干冰对松散煤体降温特性
18
作者 张铎 孙艺 +3 位作者 赵得福 冶平 文虎 张首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为研究LN_(2)/CO_(2)复合制备干冰对松散煤体的降温特性并实现最优复配,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可视化凝华试验台,系统分析LN_(2)和CO_(2)在不同注输比下对管道内温度、压力及干冰成核效果的影响;以可视化凝华试验为基础,设计搭建松散煤体... 为研究LN_(2)/CO_(2)复合制备干冰对松散煤体的降温特性并实现最优复配,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可视化凝华试验台,系统分析LN_(2)和CO_(2)在不同注输比下对管道内温度、压力及干冰成核效果的影响;以可视化凝华试验为基础,设计搭建松散煤体降温试验台,系统分析不同注输比下LN_(2)和CO_(2)在注输停注过程的传热特征及对松散煤体温度场的抑温效果。结果表明:CO_(2)凝华需要LN_(2)提供足够过冷度,当CO_(2)注输量不变,增大LN_(2)/CO_(2)注输比,管路内制冷温度降低,压力升高,LN_(2)和CO_(2)的混合流体换热效率增加,凝华发生时间提前;相变潜热引起的冷却能量具有时间-空间特征,压注阶段,箱体内各测点温度随时间持续下降,平面一降温速率明显快于平面二,低温区域逐渐呈锥形扩大;回温阶段干冰颗粒在煤层堆积,持续发挥降温惰化作用,注入口附近煤体与高温煤体之间存在温差进行换热,箱体中部温度逐渐升高、四周温度逐渐降低直至平衡;当LN_(2)、CO_(2)注输比为4∶1时,持续降温能力呈现较高水平。研究成果促进了干冰相变冷却技术在矿井防灭火领域的深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_(2)/co_(2) 注输比 干冰 相变 灭火性能
下载PDF
跨临界CO_(2)两级压缩直冷制冰系统热力学性能研究
19
作者 李文龙 何阳 邓建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为降低CO_(2)制冰系统能耗,提高系统性能,提出了双级压缩中间完全冷却引射膨胀直冷制冰系统(TCEIS)。通过构建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TCEIS应用于不同季节和城市的COP R+HR、年耗电量和热回收量及年运... 为降低CO_(2)制冰系统能耗,提高系统性能,提出了双级压缩中间完全冷却引射膨胀直冷制冰系统(TCEIS)。通过构建热力学模型,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TCEIS应用于不同季节和城市的COP R+HR、年耗电量和热回收量及年运行费用和热回收收益进行了研究,并与双级压缩直冷制冰系统(TCS)、双级压缩中间完全冷却直冷制冰系统(TCIS)和单级压缩引射膨胀直冷制冰系统(ES)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考虑热回收的情况下,TCEIS具有最高的COP R+HR,且在越炎热的季节和城市优势越明显。TCEIS在广州运行时,在分别满足冬季(410.989 kW)、过渡季(542.092 kW)和夏季(701.353 kW)制冷负荷的需求下,年运行成本相较于TCIS、TCS和ES可分别减少10.76万元、39.79万元和58.31万元。可为CO_(2)直冷制冰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冷制冰 性能系数 经济性分析 双级压缩 喷射器 co_(2)
下载PDF
CO_(2)多层注入下盖层密闭性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马纪元 程国强 +11 位作者 李霞颖 杨凌雪 李琦 马晶 陈博文 杨川枫 张瑶 李凤洋 余涛 虎亭 许宗红 钟屹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7-3460,共14页
中国大多数CO_(2)储层具有非均质性、低渗等特征,仅在单一储层内进行CO_(2)封存难以满足中国减排的需求。为了实现大规模CO_(2)地质封存,多层注入技术被提出以增加CO_(2)地质封存量。为探究CO_(2)多层注入条件下盖层密闭性的主要影响因... 中国大多数CO_(2)储层具有非均质性、低渗等特征,仅在单一储层内进行CO_(2)封存难以满足中国减排的需求。为了实现大规模CO_(2)地质封存,多层注入技术被提出以增加CO_(2)地质封存量。为探究CO_(2)多层注入条件下盖层密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渗流-应力耦合模拟分析,以孔压、位移和库仑破坏应力增量ΔCFS作为评价盖层密闭性状态的依据,并采用龙卷风分析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筛选出对盖层密闭性影响较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注入层数越多,盖层的位移、孔压和ΔCFS越小,盖层密闭性越好,但层数超过3层,层数带来的增效将不再显著;盖层密闭性的主控因素有盖层泊松比与杨氏模量、储层厚度与渗透系数和注入速率;最厚盖层的位置在整个地层的最上部时,盖层密封效果最好,产生垂直位移、孔压和ΔCFS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盖层密闭性 多层注入 敏感性分析 库仑破坏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