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doscope-Assisted Cerebellopontine Angle Surgery 被引量:1
1
作者 YANG Shi-ming,YU Li-Mei,ZOU Yi-hui,YU Li-Ming,JI Fei,YANG Wei-yan,HAN Dong-yi Dept.Otolaryngology Head and Neck Surgery,Institute of Otolaryngology,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853 《Journal of Otology》 2009年第1期44-49,共6页
Objective To report experiences with use of otoendoscopy in 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 surgeries.Methods Twenty five cases of CPA surgeries performed between November 2002 and December 2008 in which microscope enable... Objective To report experiences with use of otoendoscopy in 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 surgeries.Methods Twenty five cases of CPA surgeries performed between November 2002 and December 2008 in which microscope enabled otoendoscopy was used were reviewed.The 25 cases included 19 cases of acoustic neuroma,3 cases of CPA facial nerve tumors,1 case of trigeminal neurinoma,a case of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and 1 case of hemifacial spasm.Endoscopy was used in all cases together with monitoring of brainstem auditory responses and facial electromyography.Postoperative hearing and facial nerve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o pre-operative levels.Results Endoscopy provided improved visualization of local anatomy,revealed hidden lesions and reduced unnecessary anatomical distortions.Total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18 of the 19 acoustic neuroma cases,Facial nerve anatomical integrity was preserved in all 19 cases.One week postoperative House-Brackmann grading was I in 3 cases,Ⅱ in 10 cases and Ⅲ in 6 cases.Facial nerve function continued to improve in some cases at 3 months.Total tumor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all 3 patients with facial neurinoma.The facial nerve was sacrificed in 2 of the 3 cases with primary faciohypoglossal nerve anastomosis.Facial nerve function was Grade Ⅱ and Grade III one year after surgery,respectively.In the case with anatomically preserved facial nerve,postoperative facial nerve function was initially Grade Ⅲ and improved to Ⅱ at 3 months.The tumor was completely resected in the trigeminal neurinoma patient with a Grade Ⅲ postoperative facial nerve function which improved Grade II three months later.Seventeen of the 19 patients with acoustic neuroma retained hearing postoperatively,of these 12 maintained preoperative levels of hearing.Preoperative hearing capacity was preserved in 2 of the 3 patients with facial nerve tumors,but lost in patients with other tumor types.Glossopharyngeal neurotomy(n=1) and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n=1) resulted in satisfactory symptom relief and no recurrence at 5-and 3-year follow up,respectively.Conclusions Otoendos aope-aided technique greatly helps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PA and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lesions and other disorders.This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overcomes many shortcomings inherent to the traditional retrosigmoi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a endoscope retrosigmoid approach
下载PDF
耳内镜辅助下桥小脑角手术 被引量:18
2
作者 杨仕明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索耳内镜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11月以来采用耳内镜结合显微镜开展CPA微创手术1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下乙状窦后入路,并行面神经肌电位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7例,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2例,三叉神... 目的探索耳内镜在桥小脑角(CP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2年11月以来采用耳内镜结合显微镜开展CPA微创手术12例,手术均采用全麻下乙状窦后入路,并行面神经肌电位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术中监测。听神经瘤7例,桥小脑角面神经肿瘤2例,三叉神经鞘瘤1例,对肿瘤病例内镜主要用于检查内耳道底部有否残留病灶,探查面神经位置和走行,分离残留瘤体。舌咽神经痛1例,内镜下显露CPA和内听道口,显露后组颅神经,并确认舌咽神经,将其游离,用微型剪将之切断。半面痉挛1例,用30°内镜观察内听道口的解剖和后组颅神经的位置,在不牵拉小脑的情况下寻找对面神经形成压迫的责任血管。面神经功能按House-Brackmann分级标准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无并发后组颅神经损伤。听神经瘤7例,6例全切,1例绝大部分切除,残留脑干表面和内听道内的少许囊壁;均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I级2例,II级3例(术后3个月I级),III级2例(术后3个月分别为I级和II级)。面神经鞘瘤2例,肿瘤均全切,1例保留面神经解剖结构完整,术后面神经功能III级,术后3个月II级,另1例面神经连同肿瘤一起切除,一期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II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III级,术后3个月II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手术 内镜辅助 面神经功能 2002年11月 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后组颅神经损伤 面神经肿瘤 面神经解剖 听神经瘤 三叉神经鞘瘤 肿瘤病例 结构完整 残余听力 舌咽神经痛 大部分切除 面神经鞘瘤 手术显微镜 耳内镜 微创手术
下载PDF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附10例报告) 被引量:10
3
作者 朱兴宝 罗俊力 +5 位作者 刘云 刘松 李敏 杨云华 李栋平 王典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7期401-404,共4页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内窥镜视屏图像引导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术后MRI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内窥镜视屏图像引导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术后MRI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单侧轻微面瘫2例、单侧面部麻木1例。结论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单独内窥镜手术切除听神经鞘瘤具有微创、简便、舒适和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鞘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神经内镜手术 疗效
下载PDF
乙状窦后径路耳内镜下内淋巴囊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杭军 王光辉 +2 位作者 王秋萍 杜云翔 陈丽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乙状窦后径路内淋巴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在12例24侧成人尸头上行开放性解剖,观察内淋巴囊和乙状窦、横窦之间的关系,并测量内淋巴囊的上下径和内外径以及内淋巴囊外侧缘和乙状窦内外侧缘之间的距离。然后在枕骨上、乙状... 目的探讨内镜下乙状窦后径路内淋巴囊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在12例24侧成人尸头上行开放性解剖,观察内淋巴囊和乙状窦、横窦之间的关系,并测量内淋巴囊的上下径和内外径以及内淋巴囊外侧缘和乙状窦内外侧缘之间的距离。然后在枕骨上、乙状窦后开孔,导入耳内镜,在镜下观察乙状窦和内淋巴囊,并模拟内淋巴囊开放手术。结果所有标本通过乙状窦后颅骨开孔,内压小脑均能导入内镜,并能清晰分辨内淋巴囊和乙状窦,且易进行内淋巴囊手术。内淋巴囊的内外径为(6.76±1.19)mm,上下径为(6.55±0.90)mm,内淋巴囊外侧距乙状窦内侧距离为(3.55±2.21)mm,内淋巴囊外侧距乙状窦外侧距离为(13.33±2.61)mm。结论经乙状窦后行内淋巴囊手术简便易行,患者创伤小,为一种理想的内淋巴囊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径路 内镜 内淋巴囊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振兴 熊晓星 +1 位作者 杜立 简志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970-973,976,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16例大中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肿瘤均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14例(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16例大中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肿瘤均全切除,面神经解剖保留14例(87.5%),术后面神经功能依据House-Brackmann分级Ⅰ级5例,Ⅱ级6例,Ⅲ级3例。术后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MRI增强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切除切除大中型听神经瘤,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减少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保护面听神经功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乙状窦后入路 神经内镜 内听道 面神经保护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君玉 廖建春 +4 位作者 胡国汉 施小恬 党瑞山 刘环海 姚琪 《解剖与临床》 2007年第3期149-151,156,共4页
目的:研究内窥镜辅助下乙状窦后入路中的相关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在15具甲醛固定国人成年头颅标本上模拟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操作,内窥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及入路相关解剖结构并测量手术相关解剖数据。结果:乙状窦大多分布在... 目的:研究内窥镜辅助下乙状窦后入路中的相关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在15具甲醛固定国人成年头颅标本上模拟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操作,内窥镜下观察桥小脑角及入路相关解剖结构并测量手术相关解剖数据。结果:乙状窦大多分布在顶乳缝前角-乳突尖连线深面。乳突导静脉存在率为93.3%,均汇于乙状窦,其中67.9%与枕静脉的分支相交通。乙状窦后缘中点与Meckel囊内口、Dorello管、岩静脉-岩上窦交点、内耳门、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及椎动脉的距离分别为(45.15±2.35)mm、(52.82±2.98)mm、(34.68±5.80)mm、(31.79±2.55)mm、(32.59±2.39)mm、(40.45±2.80)mm及(41.12±3.16)mm,横窦-乙状窦交点后缘与以上各点的距离分别为(48.10±2.34)mm、(57.41±2.76)mm、(38.19±4.87)mm、(36.00±2.11)mm、(38.39±3.02)mm、(47.71±3.08)mm及(49.31±3.18)mm。结论:内窥镜的应用和手术操作中熟悉乙状窦后缘、横窦-乙状窦交点及其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可使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更加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入路 锁孔 内窥镜 桥小脑角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下乙状窦前后锁孔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7
作者 廖建春 王君玉 +3 位作者 胡国汉 党瑞山 刘环海 卢亦成 《解剖与临床》 2008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为内窥镜在锁孔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15例30侧10%甲醛溶液固定国人成人尸头上,模拟乙状窦前入路操作,在其中5例10侧标本上同时模拟乙状窦后入路操作,内窥镜下操作并观察颅内结构。比较两种不同入路的观察范围与影响内窥... 目的:为内窥镜在锁孔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15例30侧10%甲醛溶液固定国人成人尸头上,模拟乙状窦前入路操作,在其中5例10侧标本上同时模拟乙状窦后入路操作,内窥镜下操作并观察颅内结构。比较两种不同入路的观察范围与影响内窥镜操作因素。测量乙状窦前缘中点、乙状窦后缘中点与颅内固定标志间距离等相关数据。结果:乙状窦前方的解剖学变异较多,对乙状窦前入路影响较大。乙状窦后入路受解剖学变异的影响较小。乙状窦前缘中点、乙状窦后缘中点与颅内同一固定标志距离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乙状窦前入路操作距离短,无需牵拉小脑,内窥镜可到达桥小脑角,并观察到脑干腹侧结构,但入路复杂,内窥镜操作受解剖结构影响大;乙状窦后入路简单易于掌握,需要一定的小脑牵拉,在内窥镜的辅助下可以全面了解桥小脑角结构,但对脑干腹侧的结构观察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 内窥镜 迷路后入路 乙状窦后入路
下载PDF
前庭神经切断术中内镜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谭长强 Brookes GB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 (vestibularneurotomy ,VNT)控制梅尼埃病眩晕症状中 ,辅助应用内镜微创技术的方法及其减轻术中脑组织压迫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临床观察乙状窦后径路常规VNT( 12例 )... 目的 探讨经乙状窦后径路行前庭神经切断术 (vestibularneurotomy ,VNT)控制梅尼埃病眩晕症状中 ,辅助应用内镜微创技术的方法及其减轻术中脑组织压迫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临床观察乙状窦后径路常规VNT( 12例 )与辅助应用内镜技术VNT( 9例 )的 2组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控制效果、面神经功能及其听觉和前庭生理功能变化结果。结果 常规VNT组患者术后有 2例发生脑水肿 ,需行脱水、降压等处理 ;平均听阈上升>15dB者 2例 ;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平均为 ( 2 9.0 0± 9.60 )天。辅助应用内镜的VNT组术后平均听阈上升 >15dB者 2例 ;平衡功能代偿所需时间平均为 ( 2 8.5 6± 7.91)天。 2组术后均未出现面瘫等并发症 ;术后 2年内再发作眩晕 ,常规手术组有 2例 (分别发作 1次和 4次 ) ,内镜手术组有 1例 (发作 2次 )。结论 经乙状窦后径路行VNT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较为方便、安全的控制或消除梅尼埃病患者眩晕症状手术方法 ,同时能保存听觉功能和面神经完整性 ;手术中辅助应用内镜技术 ,使该手术操作成为微创和安全 ,可有效地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和减少术后脑水肿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切断术 内镜 乙状窦后径路
下载PDF
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乙状窦后入路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袁磊 王敢 +2 位作者 陈鑫 张朋奇 田恒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经乙状窦后入路的内镜解剖与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10例成人尸头,取经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和内镜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全程观察。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57例。结果通过显微镜及不同角度... 目的通过对经乙状窦后入路的内镜解剖与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 10例成人尸头,取经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和内镜下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全程观察。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肿瘤57例。结果通过显微镜及不同角度内镜,能够清楚观察到桥小脑角区的重要血管、神经结构。听神经瘤全切除27例,大部分切除5例;脑膜瘤全切除15例,大部分切除3例;胆脂瘤7例均全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与神经内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镜经乙状窦后入路对桥小脑角区暴露良好,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较单纯显微手术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解剖 乙状窦后入路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翔宇 郭兴 +5 位作者 张超 李岳轩 徐淑军 倪石磊 李新钢 李卫国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挛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 经小脑绒球下入路
原文传递
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内镜辅助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吕静荣 吴皓 +2 位作者 黄琦 杨军 李蕴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在行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在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12例,术中行面、听神经监测,手术前后面听功能评估,并与未采用内镜辅助的乙状窦后径路手术进行综合比较。结果:12例听...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在行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在内镜辅助下经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12例,术中行面、听神经监测,手术前后面听功能评估,并与未采用内镜辅助的乙状窦后径路手术进行综合比较。结果:12例听神经瘤完全切除,手术完成顺利,术后无并发症。术中面听神经均获解剖保留,术中神经监测以观测面听神经功能保留情况,术后半年面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听觉功能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内镜辅助下手术组术后面神经功能及听觉功能改变与未采用内镜辅助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乙状窦后径路手术中应用内镜辅助能为桥小脑角区手术提供精确的信息,在避免后半规管、颈静脉球损伤的前提下,完全切除内耳道底的肿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对面听神经功能保留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乙状窦后径路 桥小脑角 听神经瘤
原文传递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施辉 周辉 +1 位作者 颜世为 李爱民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通过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桥小脑角周围区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该手术入路定位提供解剖学及形态学依据。方法观察并测量10例20侧干性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应用福尔马林液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 目的通过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桥小脑角周围区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该手术入路定位提供解剖学及形态学依据。方法观察并测量10例20侧干性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应用福尔马林液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①锁孔位置为取耳后4 cm以星点为上点垂直纵行切口3.0 cm^4.0 cm。星点后下方骨孔直径2.0 cm^3.0 cm,可以充分暴露桥小脑角区。②该锁孔入路虽然通道窄小,但辐射范围夹角最大可达37.5°,可达中上斜坡。结论熟悉桥小脑角区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就能准确到达解剖目标,有助于在提高肿瘤全切除的同时保护脑的重要结构,减小创伤。不适用于直径>4.5 cm的实质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不能显露内听道全程是该入路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 显微解剖
原文传递
内窥镜技术在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谭长强 Brookes G B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内窥镜的方法及其在减少残瘤发生率中的价值。方法 :常规乙状窦后径路切除听神经瘤 (常规手术组 ) 15例 ,乙状窦后径路加内窥镜检查切除听神经瘤 (结合窥镜组 ) 11例 ,比较其疗效。结果 :常...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内窥镜的方法及其在减少残瘤发生率中的价值。方法 :常规乙状窦后径路切除听神经瘤 (常规手术组 ) 15例 ,乙状窦后径路加内窥镜检查切除听神经瘤 (结合窥镜组 ) 11例 ,比较其疗效。结果 :常规手术组术后 3例有残留肿瘤 ,而结合窥镜组均为阴性 ;术后听功能、前庭功能障碍发生率及面神经麻痹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乙状窦后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术中使用内窥镜操作方便、安全 ,未出现由此引起的并发症 ,并可防止或减少残留病灶及肿瘤复发的发生率 ,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内窥镜 乙状窦后径路
原文传递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内镜和显微镜下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14
作者 冯洪涛 赵冬 +3 位作者 刘祺 袁磊 姬云翔 王业忠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4期683-686,675,共5页
目的:通过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该区周围进行内镜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该手术入路定位提供解剖学及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10%甲醛溶液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8例(16侧),模拟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进行内镜和显微解剖学观察,并测量尸头表面... 目的:通过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该区周围进行内镜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该手术入路定位提供解剖学及形态学依据。方法:应用10%甲醛溶液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8例(16侧),模拟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进行内镜和显微解剖学观察,并测量尸头表面标志点位置关系,确定枕下乙状窦后锁孔位置。结果:1:锁孔位置为取耳后旁4cm以上项线为上点∫形切口3.0cm~4.0cm。暴露星点后在其下方骨孔直径2.0~2.5cm,可以充分暴露桥小脑角区。2:该锁孔入路虽然通道窄小,但利用内镜和显微镜暴露范围较广,可达中上斜坡。结论:熟悉桥小脑角区神经血管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准确到达解剖目标,有助于在显露血管和神经的同时保护脑组织的重要结构,减小创伤,内镜的应用能把手术中的副损伤降低到最低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 锁孔入路 显微解剖 神经内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