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对中共高级军政干部的培养
1
作者 叶帆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1,共8页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在中国革命最困难、最缺乏斗争骨干的关键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40余名高级军政干部。这批干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史料匮乏的限制,国内学界对该学院的情... 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在中国革命最困难、最缺乏斗争骨干的关键时期,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40余名高级军政干部。这批干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史料匮乏的限制,国内学界对该学院的情况知之甚少。无论是对曾在该院学习的学员群体还是个体,均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新发现的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的馆藏史料为主,部分中国学员的回忆录为辅,力图较为全面、系统地还原中国学员在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的学习、生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留苏教育研究领域的空白,同时也为中共党史相关人物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苏联 军政干部 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 中共党员
下载PDF
孙中山国民革命思想的流变 被引量:1
2
作者 范德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2-91,共10页
从1906年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开始,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思想就有两大鲜明的特征:一是与谋一己私利的英雄革命相诀别;二是与三民主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三民主义、国福民利而革命。尽管这是孙中山矢志不渝的观念... 从1906年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开始,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思想就有两大鲜明的特征:一是与谋一己私利的英雄革命相诀别;二是与三民主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为实现三民主义、国福民利而革命。尽管这是孙中山矢志不渝的观念,但其国民观和革命观却随时代而有变化,如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一度将"国民"界定为"参加革命者",随后又因社会主流思潮厌恶革命而以"护法"相号召。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方回归广大国民的立场,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呼唤重新革俞。从五四新青年运动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到社会主义革命条件不成熟后,基于二次革命的理论,倡导国民革命,以适应与国民党合作之需要。孙中山将新的国民革命思想纳入三民主义纲领之下,终成系统的具有目标、步骤、动力及形式的国民革命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思想 三民主义 联俄容共
原文传递
20世纪20—30年代共产国际对中共留苏人员的军事教育——以苏联莫斯科地区为例
3
作者 张建华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35-46,共12页
20世纪20年代,苏联已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军事教育体系。为落实“东方革命”策略,共产国际、联共(布)积极参与培养中共军事干部,不仅接收中共人员赴苏联军校学习,还对非军事院校的中共留苏人员进行了军事培训。共产国际及驻共产国际中共代... 20世纪20年代,苏联已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军事教育体系。为落实“东方革命”策略,共产国际、联共(布)积极参与培养中共军事干部,不仅接收中共人员赴苏联军校学习,还对非军事院校的中共留苏人员进行了军事培训。共产国际及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在推动这项事业的过程中成就卓著,大量留苏人员学成归国成为著名的军事指挥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联共(布) 中国共产党 军事教育 中共留苏人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