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CR后处理技术在提高影像质量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马虹
程志亮
姜振兴
-
机构
辽宁沈阳解放军第
-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9期764-764,共1页
-
文摘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将X线摄影记录在成像板上,然后再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图像处理的一种新型的医学成像系统。CR与传统的X线摄影相比,除可降低X线对人体的照射、获得丰富的诊断信息以外,最有优势的地方还在于CR具有强大的图像信息后处理功能。本文从临床需要出发,探讨CR系统后处理技术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以便合理的利用后处理功能,
-
关键词
cr后处理技术
影像质量
-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负重位全下肢摄片技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赵晓君
章智敬
白光辉
虞志康
张弦
-
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
出处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612-613,共2页
-
文摘
目的:探讨数字化负重位全下肢优质X线片的影响因素。方法:用西门子500MA-X线机,根据关节畸形或下肢不等长患者下肢长度采用2~3个14×17in暗盒-IP板对其进行X线投照,经过后处理得到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分析和总结对下肢全长X线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正确选择、放置暗盒-IP板及摄影体位,选择合适的摄影条件,合理使用CR系统后处理功能,获得优质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骨盆至踝关节影像均清晰完整显示在同一胶片上,影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对下肢力线、长度的测量要求。结论:影响数字化负重位全下肢X线片质量的因素有:摄影体位、摄影条件、暗盒-IP板、CR后处理功能等。
-
关键词
全下肢X线片
暗盒-IP板
cr后处理
-
分类号
R814.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曝光量与后处理对CR图像质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 3
-
-
作者
刘亚洁
-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
-
出处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5期45-46,共2页
-
文摘
1982年日本研制出CR系统,使传统的X线摄影成功的走向了数字化,实现了影像信息的数字化储存和传输,由于同一曝光量经过CR后处理后可以产生不同密度值的图像。使很多人认为操作CR可以随意设置一个曝光量,经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即可获得一张符合临床需要的优质图像。笔者在工作中发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适宜的曝光量仍然是保证CR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
-
关键词
cr图像质量
曝光量
对比研究
1982年
数字化储存
cr后处理
后处理功能
cr系统
X线摄影
影像信息
密度值
-
分类号
R445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81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
-
题名多层螺旋CT与DR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 4
-
-
作者
钱向辉
-
机构
石家庄市第八医院
-
出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4期132-133,共2页
-
文摘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 T扫描技术与D R影像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 T扫描及D R影像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并且充分利用CT图像后处理技术(容积重建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组MPR).结果:64例肋骨骨折患者通过临床随诊以及手术确诊共计发现91处骨折,其中单根单处骨折患者为47例(47处),多发性骨折患者17例(44处).肋骨骨折达到了78处,肋软骨骨折13处.经过多层螺旋C 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与D R影像技术的双重检查,其中D R片诊断的肋骨骨折的准确率为79.5%,远远低于C T扫描诊断的94.9%,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DR平片确诊肋软骨骨折为0处,螺旋CT扫描诊断为100.0%(13/13),远高于DR平片诊断率.结论:在对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确诊率高于DR影像技术确诊率,可作为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方式.
-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主要应用VR、cr、MPR)
DR影像技术
肋骨骨折
诊断价值
-
分类号
R816.8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
-
题名AGFA CR系统故障检修一则
- 5
-
-
作者
梁华刚
姚怀刚
-
机构
安徽省肥东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
出处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80-1380,共1页
-
-
关键词
故障检修
cr系统
AGFA
激光相机
cr后处理
扫描仪
故障现象
故障分析
-
分类号
R197.39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
-
题名计算机X线摄影的观察者操作特性曲线测试探讨
被引量:8
- 6
-
-
作者
于兹喜
王昌元
徐跃
谢晋东
张梦龙
王键
-
机构
泰山医学院放射系
-
出处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0-463,共4页
-
文摘
目的 通过选择计算机X线摄影 (CR)后处理参数 ,探测从输出影像上获得大信息量。方法 将直径 2mm的聚丙烯实球 10 0个放在成像板 (IP)上用X线曝光 ,再选择不同的旋转量 (GA)、灰阶 (层次 )曲线 (GT)、旋转中心 (GC)、密度变换 (GS)、频率等级 (RN)、频率种类 (RT)和频率增强 (RE)值组成 6组参数 ,在 1次X线曝光的条件下 ,获得 6张实验照片 ,由 4位观察者在照度为 6 0 0 0lx观片灯上 ,用 5值判断法取得数据 ,绘成ROC曲线。结果 采用后处理参数GA =1 0、GT =A、GC =1 6、GS=0 3、RN =4 0、RT =R、RE =3 0时 ,在低对比实验照片上获得ROC曲线 ,曲线面积平均值 (Az ) =0 96 ,在 6组后处理参数中最大 ,即获得最大信息量 ;其他参数不变 ,仅使有关参数变化为 :GA =0 8、GS =- 0 2、RE =0 5 ,在低对比实验照片上获得ROC曲线面积平均值Az =0 78,在 6组后处理参数中最小 ,即获得信息量最小。结论 只有恰当选择CR后处理参数 ,才能从输出影像上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观察者操作特性曲线
X线数字成像系统
cr后处理
旋转量
灰阶曲线
旋转中心
密度变换
频率等级
-
Keywords
Radiograph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assisted
Evaluation studies
-
分类号
R310
[医药卫生—基础医学]
-
-
题名浅论X线床旁摄影的优缺点
- 7
-
-
作者
何成林
-
机构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
出处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7年第3期21-21,共1页
-
文摘
随着数字化走进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放射工作也迈进了数字化的大门。传统的放射工作方法已被CR、DR成像及PACS系统所取代。过去不怎么触及的床旁摄影在今天因有CR后处理系统的支持后迅速发展。成为了放射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各种危、急、重症病的抢救,为诊断,治疗和缩短病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
关键词
床旁摄影
PACS系统
cr后处理
X线
放射工作
DR成像
缩短病程
数字化
-
分类号
R814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