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yt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aesalpinia crista extract as potential source for inhibiting cholinesterase and β-amyloid aggregation: Significance to Alzheimer's disease
1
作者 Kolambe Rajappa Chethana Balappa Somappa Sasidhar +1 位作者 Mahadeva Naika Rangappa Sangappa Ker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8年第10期500-512,共13页
Objective: To screen plant extract fractions and elucidate the components present in Caesalpinia crista(C. crista) leaves for cholinergic and anti-amyloidogenic activit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s... Objective: To screen plant extract fractions and elucidate the components present in Caesalpinia crista(C. crista) leaves for cholinergic and anti-amyloidogenic activit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s. Methods: This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action of C. crista extracts from nonpolar to polar solvents toward inhibi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cholinergic and amyloidosi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studied using DPPH total antioxidant assay; cholinergic assay by Ellman's method and anti-amyloidogenic assay by thioflavin-T fluorescenc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The quantification of polyphenols was carried out following C. crista methanolic extract(CCMeOH) HPLC fingerprinting, along with LC-MS and elucidated by MS LAMPS database. GC-MS of CCMeOH was screened for potential moieties. In vitro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CMe OH was potential extract that exhibited active inhibition of antioxidant property, cholinergic enzymes acetylcholinesterase and butyrylcholinesterase. For anti-amyloidogenic evaluations, among all the extracts, the CCMe OH was found to have the potential toward inhibiting the oligomers, fibrillation of Aβ42 with good defibrillation of amyloid cascading properties.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are also supported by the presence of polyphenols as the active ingredients. Multi-potent target drug therapy is a promising option in treating the Alzheimer's diseases. Methanolic extract of C. crista shows potential activity against cholinergic enzymes, Aβ42 aggregation with antioxidant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 disease CAESALPINIA crista ACETYLCHOLINESTERASE BUTYRYLCHOLINESTERASE Β-AMYLOID
下载PDF
Dermoscopic Features of Hyperpigmented Dots in Crista Cutis in Two Siblings in a Japanese Family with Inherited Acanthosis Nigricans
2
作者 Shusuke Uchida Naoki Oiso +1 位作者 Tamio Suzuki Akira Kawada 《Journal of Cosmetics, Dermatological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2年第4期252-253,共2页
Acanthosis nigricans is characterized by papillomatous brownish lesions mainly in the intertriginous areas. We used dermoscopy to examine such lesions in a family with acanthosis nigricans. The dermoscopic images show... Acanthosis nigricans is characterized by papillomatous brownish lesions mainly in the intertriginous areas. We used dermoscopy to examine such lesions in a family with acanthosis nigricans. The dermoscopic images showed an aberrant skin structure of linear crista cutis and sulcus cutis, and hyperpigmented dots in crista cutis. The hyperpigmented dots, which could not be seen with the naked ey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color of the pigmented skin. Dermoscopy can be useful for evaluating disorders involving the structure of area cutanea and a change in skin col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MOSCOPY Acanthosis Nigricans Hyperpigmented DOTS crista Cutis SULCUS Cutis
下载PDF
琥珀酸/GPR91通过DHODH/CoQ10促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
3
作者 秦文华 袁楚楚 +2 位作者 孙玉慧 余博 危当恒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66-472,共7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G蛋白偶联受体91(GPR91)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Western blot、荧光显微镜观察琥珀酸类似物琥珀酸二乙酯(DS)、GPR91激动剂及抑制剂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嵴、嵴稳态相关... [目的]探讨琥珀酸/G蛋白偶联受体91(GPR91)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采用透射电镜、Western blot、荧光显微镜观察琥珀酸类似物琥珀酸二乙酯(DS)、GPR91激动剂及抑制剂对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形态、嵴、嵴稳态相关蛋白、活性氧(ROS)含量、Ca^(2+)浓度、膜电位、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表达以及氧化型辅酶Q10(CoQ10)的影响;荧光探针法观察DHODH抑制剂以及氧化型CoQ10对血管内皮细胞ROS含量、Ca^(2+)浓度的影响。[结果]DS处理后,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固缩、体积变小、双层膜电子密度增加、嵴数量减少,嵴稳态相关蛋白MIC60表达下调23%,ROS含量升高,Ca^(2+)浓度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或P<0.01);GPR91激动剂处理后,线粒体嵴稳态相关蛋白MIC60表达下调31%,ROS含量升高27%,钙离子浓度升高36%,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或P<0.01);GPR91抑制剂处理后,线粒体嵴稳态相关蛋白MIC60上调22%,ATP5I上调40%,ROS含量降低41%,Ca^(2+)浓度降低67%,线粒体膜电位恢复正常(P<0.05或P<0.01)。DS处理后,DHODH的表达下调43%,氧化型CoQ10的含量增加120%(P<0.05或P<0.01);GPR91激动剂处理后,DHODH的表达下调22%,氧化型CoQ10的含量增加36%(P<0.05或P<0.01);GPR91抑制剂处理后,DHODH的表达上调40%,氧化型CoQ10的含量降低39%(P<0.01);DHODH抑制剂处理后,ROS含量增加20%,Ca^(2+)浓度增加28%,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或P<0.01);外源加入氧化型CoQ10处理后,ROS含量降低30%,Ca^(2+)浓度降低20%(P<0.05或P<0.01)。[结论]琥珀酸/GPR91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嵴稳态下调DHODH的表达进而抑制氧化型CoQ10还原,导致线粒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G蛋白偶联受体91 二氢乳清酸脱氢酶 辅酶Q10 线粒体嵴 线粒体损伤
下载PDF
产热脂肪细胞中线粒体代谢适应的调节
4
作者 崔轩 施亭 潘东宁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7-906,共10页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各种代谢功能紊乱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产热脂肪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以及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可通过消耗甘油三酯和葡...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各种代谢功能紊乱疾病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产热脂肪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以及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可通过消耗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并以非颤抖性产热的方式来维持哺乳动物核心体温,鉴于产热过程增加体内能量消耗,因此,激活产热脂肪成为防治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的重要研究方向。线粒体作为产热脂肪细胞中功能高度保守的细胞器,在产热激活和失活过程中出现代谢适应性的改变以响应产热能力的变化,而产热脂肪细胞中线粒体代谢适应的失调则可能造成产热能力损伤,甚至全身代谢紊乱。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报道的产热脂肪细胞线粒体多方面的灵活重塑,包括线粒体动力学变化、磷脂和嵴的重塑以及线粒体活性氧水平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全面地总结了相关的调控因子,最后对脂肪细胞产热能力的维持提供了深入的见解,展望了未来有关产热脂肪细胞线粒体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开发靶向新药以激活脂肪产热来对抗代谢性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热脂肪组织 线粒体动力学 蛋白质质量控制 线粒体应激
下载PDF
Right phrenic injury after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of atrial tachycardia at crista terminalis
5
作者 JIA Yu-he WANG Fang-zheng +5 位作者 GAO Dong-sheng CHU Jian-min PU Jie-ling REN Xiao-qing HUA Wei ZHANG Sh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588-1589,共2页
A 62-year-old woman with frequent occurrence of symp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 with a foci located at the root of the upper crista terminalis was found to have right diaphragm paresis after receiving a total of 8 radi... A 62-year-old woman with frequent occurrence of symp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 with a foci located at the root of the upper crista terminalis was found to have right diaphragm paresis after receiving a total of 8 radiofrequency energy deliveries (40-60 W, 50-60℃) and a total duration of 540 seconds of ablation therapy (7Fr 8 mm deflectable ablation catheter). The right diaphragm paresis remained resolved up to 14 months after the procedure as confirmed by repeated chest X-r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 phrenic injury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atrial fibrillation crista terminalis
原文传递
Hepatoprotective potential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Caesalpenia crista leaves against paracetamol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
6
作者 Garima Mishra Ratan Lal Khosa +1 位作者 Pradeep Singh Keshri Kishor Jha 《Journal of Coastal Life Medicine》 2015年第1期78-82,共5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leaves of Caesalpenia crista(C.crista)against paracetamol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Methods:Paracetamol(2 g/kg body weight)was used 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leaves of Caesalpenia crista(C.crista)against paracetamol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Methods:Paracetamol(2 g/kg body weight)was used to induce hepatotoxicity in albino rats.Ethanolic extract of leaves of C.crista was administered at the dose levels of 200 and 400 mg/kg body weight orally for 7 d.Silymarin(100 mg/kg)was used as standard drug.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ethanolic extract was evaluated by assessment of biochemical parameters such as serum 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serum 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bilirubin(total and direct),and triglycerides content.Histopathological study of rat liver was also done.Results:Administration of ethanolic extract at doses 200 mg/kg and 400 mg/kg body weight exhibited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elevated level of serum marker enzymes,bilirubin(total and direct)and triglycerides when compared to positiv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thanolic extract of C.crista leaves seems to justify the promising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n paracetamol induced liver damage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eselpinia crista PARACETAMOL HEPATOPROTECTIVE SGOT SGPT BILIRUBIN Histopathology
原文传递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化孔促进剂苍术苷对宰后牛肉线粒体损伤及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春梅 魏起超 +3 位作者 韩东 李侠 张春晖 黄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130,共7页
明确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促进剂苍术苷对宰后牛肉线粒体膜通透性、嵴结构、细胞色素c释放等损伤水平变化及嫩度的影响,揭示损伤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激活细胞凋亡酶改善肉品嫩度的作用。选取成年杂交黄牛背最长肌,对比分析经过苍术苷处理... 明确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促进剂苍术苷对宰后牛肉线粒体膜通透性、嵴结构、细胞色素c释放等损伤水平变化及嫩度的影响,揭示损伤导致细胞色素c释放激活细胞凋亡酶改善肉品嫩度的作用。选取成年杂交黄牛背最长肌,对比分析经过苍术苷处理(处理组)和未处理(对照组)牛肉样品在4℃条件下分别存放0、12、24、72 h和120 h后,检测线粒体超微结构、膜电位、释放至胞浆中细胞色素c含量、细胞凋亡率、细胞凋亡酶-3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等指标变化。随着宰后时间延长,线粒体嵴结构明显减少,并发生肿胀、破裂等变化,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细胞色素c逐渐释放,在宰后72 h起提高细胞凋亡酶-3活性和细胞凋亡率,肌细胞逐渐发生凋亡,肌原纤维蛋白小片化程度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苍术苷处理提高了线粒体嵴结构破坏、膜电位下降和细胞色素c释放等线粒体损伤水平,加速了宰后牛肉肌细胞的凋亡和肌原纤维小片化。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显著影响宰后牛肉线粒体损伤水平,经过苍术苷处理的线粒体除外膜通透性提高外,内膜嵴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线粒体内外膜协同作用,共同调控细胞色素c释放,影响宰后牛肉嫩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损伤 线粒体嵴 细胞凋亡 牛肉嫩度 苍术苷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鸡冠刺桐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谢丽珠 吴翕 +1 位作者 马宝才 徐云红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鸡冠刺桐种子因其种皮坚硬、透水性差而对种子萌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找出最适宜鸡冠刺桐种子发芽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试验法,探索了不同条件对鸡冠刺桐发芽率的影响,包括不同发芽温度、不同初始浸种水温、不同浓度赤霉素、98%浓硫... 鸡冠刺桐种子因其种皮坚硬、透水性差而对种子萌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找出最适宜鸡冠刺桐种子发芽的方法,本研究采用对比试验法,探索了不同条件对鸡冠刺桐发芽率的影响,包括不同发芽温度、不同初始浸种水温、不同浓度赤霉素、98%浓硫酸不同浸种时间、5%氢氧化钾不同浸种时间。结果表明:鸡冠刺桐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30℃;98%浓硫酸浸种处理2h效果最好,能大幅提高种子发芽率,可高达85%,而70℃热水浸种也能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适用于广谱育苗。该研究结果可为生产实践中鸡冠刺桐的采收储备、播种育苗及发芽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刺桐 种子处理 发芽影响
下载PDF
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的体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韩春红 吴秀芳 +2 位作者 唐桂萍 周春霞 顾晓菊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740-1741,共2页
目的 探讨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的舒适体化。方法 将行硬脊膜外麻醉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术后回房取睡枕卧位.不限制翻身活动;对照组采用教课书上的传统护理方法,去枕平卧6~8h后取自由卧位。结果 ... 目的 探讨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的舒适体化。方法 将行硬脊膜外麻醉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术后回房取睡枕卧位.不限制翻身活动;对照组采用教课书上的传统护理方法,去枕平卧6~8h后取自由卧位。结果 实验组产妇术后6h子宫底的下降、阴道出血、产妇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有效母乳喂养建立时间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只要术中无麻醉并发症发生,取舒适自由卧位,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提高舒适度,利于肠功能恢复及有效母乳喂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硬脊膜外麻醉 体位
下载PDF
胸椎椎弓根的形态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10
作者 乔拴杰 韩西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3-195,共3页
先用72副成人的干燥脊柱胸椎椎骨标本。男52、女20副,共864块椎骨,测量了1728侧椎弓根。根据解剖特点,提出了使用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钉方向和定位点。椎弓根的高、横径和螺钉的长度男大于女。进钉方向需保持一... 先用72副成人的干燥脊柱胸椎椎骨标本。男52、女20副,共864块椎骨,测量了1728侧椎弓根。根据解剖特点,提出了使用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钉方向和定位点。椎弓根的高、横径和螺钉的长度男大于女。进钉方向需保持一定的内倾和下倾角度,螺钉才能准确地通过椎弓根进入椎体。将胸椎椎弓根的定位点分为四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下关节突 横突嵴 螺丝钉 胸椎 形态测量
下载PDF
筛板区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建春 王海青 +8 位作者 陈菊祥 郎军添 范静平 吴建 吕春雷 叶青 彭玉成 林顺涨 孙爱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 :为鼻窦内窥镜手术及鼻内筛窦手术提供前颅底筛板区域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前颅底筛板区域内筛顶板的形状、筛板的形状以及筛顶板与筛板的关系等。结果 :筛顶... 目的 :为鼻窦内窥镜手术及鼻内筛窦手术提供前颅底筛板区域的影像解剖学资料。方法 :取 5 0具成人头颅标本 ,行鼻窦冠状位及矢状位薄层CT扫描 ,重点观测前颅底筛板区域内筛顶板的形状、筛板的形状以及筛顶板与筛板的关系等。结果 :筛顶板为一向内向后倾斜的骨板 ,测得筛顶板的左右径为 :前部 :左 10 .7± 2 .5mm ;右 11.4± 3 .8mm ;中部 :左 9.9± 3 .8mm ;右 9.1± 2 .5mm ;后部 :左 11.2± 4.7mm ;右 10 .2± 3 .7mm。筛顶板的厚度为 1.6± 0 .8mm。筛板的左右径为 :前部 :左 2 .1± 0 .5mm ;右 2 .0±0 .4mm ;中部 :左 2 .7± 0 .7mm ;右 2 .6± 0 .7mm ;后部 :左 2 .2± 0 .6mm ;右 2 .2± 0 .6mm。中鼻甲下缘中点至筛板的距离为 :左 2 6 .6± 5 .9mm ;右 2 5 .2± 4.8mm。结论 :了解筛顶板及筛板的影像解剖对进行鼻内筛窦手术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顶板 筛板 鸡冠 CT 影像解剖学
下载PDF
基于CBCT对江苏地区人群下颌神经管走向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莎莎 张昊 +2 位作者 夏阳 马俊青 章非敏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892-896,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分析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避免在外科手术中损伤下牙槽血管神经束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收集90例(男45例,女45例)江苏地区人群(20-79岁)下颌骨的CBCT数据,将...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分析下颌神经管与下颌骨的位置关系,为避免在外科手术中损伤下牙槽血管神经束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收集90例(男45例,女45例)江苏地区人群(20-79岁)下颌骨的CBCT数据,将其导入NNT 4.6软件中,测量下颌神经管在下颌骨中的位置,分析性别和左右侧对其位置的影响。结果由近中向远中,下颌神经管到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先增大再减小;到下颌骨颊侧的平均距离逐渐增加;两者在男女间和左右侧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下颌神经管到下颌骨下缘和舌侧的平均距离逐渐减小,在颏孔后2 mm处两者在左侧的平均距离小于右侧(P〈0.05),且前者在女性左侧的平均距离小于男性(P〈0.05)。下颌管距下颌后牙牙根的平均距离由近中向远中逐渐减小,两者在男女间和左右侧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结论江苏地区人群的下颌神经管到牙槽嵴顶和下颌骨颊侧距离男女相似,且左右对称性较好;到下颌骨下缘和舌侧的距离有性别差异,且左右间不太对称;位置在颏孔远中2 mm后相对恒定,在颏孔后2 mm以内的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骨 下颌神经管 颏孔 牙槽嵴
下载PDF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并缩窄后动脉导管未闭的MRI诊断(附9例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姜涛 杜靖 +1 位作者 张兆琪 杜嘉会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并缩窄后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方法 :对 9例经临床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并缩窄后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进行MRI检查 ,采用自旋回波T1加权像 ,以显示缩窄部位与动脉导管的关系。结果 :MR...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并缩窄后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方法 :对 9例经临床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并缩窄后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进行MRI检查 ,采用自旋回波T1加权像 ,以显示缩窄部位与动脉导管的关系。结果 :MRI不仅能显示主动脉缩窄的解剖结构 ,还可予以分型并观察相邻结构特点。MRI斜矢状位扫描显示动脉导管上缘向降主动脉腔内突出的嵴。结论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在MR影像上可以分为三型 ,对嵴型的诊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缩窄后动脉导管未闭 MRI 诊断
下载PDF
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涛 唐晓平 +4 位作者 彭华 印晓鸿 赵龙 段军伟 段劼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条件下以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均选择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其中7例联合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对术后肿瘤切除程度根据...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条件下以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均选择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其中7例联合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果:对术后肿瘤切除程度根据Simpson分级:Ⅰ~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3例;Ⅳ级切除8例。术后出现昏迷2例;面神经功能小于Ⅲ级7例;眼球运动障碍11例;听力障碍2例;肢体肌力下降3例;颅内感染2例;死亡1例。15例随访6~30个月,术前症状及术后并发症大部分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内10例无肿瘤复发及残余肿瘤进展,5例肿瘤明显复发再次手术。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岩骨嵴入路是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方式,具有暴露满意、手术创伤小的优点。联合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进一步增大幕下的暴露范围。对于无法全切的Simpson Ⅲ级以上肿瘤,术后可辅助γ刀放射治疗抑制残余肿瘤进展,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 小脑幕岩骨嵴 岩斜区 乙状窦后 脑膜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界嵴连接蛋白43分布的增龄性变化与电传导异向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立军 黄从新 +5 位作者 杨沙宁 李军川 陈廷煊 吴钢 谢强 王腾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为探讨界嵴组织连接蛋白 4 3(Cx4 3)的增龄性变化及其与电传导异向性的关系 ,采用新西兰幼年白兔 (2 0~ 30天 )、成年兔 (6~ 8月 )、老年兔 (2 6~ 2 8月 )界嵴组织行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x4 3。与各年龄组月龄相配对的家兔各 7... 为探讨界嵴组织连接蛋白 4 3(Cx4 3)的增龄性变化及其与电传导异向性的关系 ,采用新西兰幼年白兔 (2 0~ 30天 )、成年兔 (6~ 8月 )、老年兔 (2 6~ 2 8月 )界嵴组织行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x4 3。与各年龄组月龄相配对的家兔各 7只 ,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测量界嵴纵向 (VL)及横向 (VT)传导速度。结果 :界嵴组织可见P样细胞单个或成群分布。各年龄组Cx4 3阳性表达面积无差别 ,幼年兔Cx4 3表达多在细胞的侧 侧连接上 ;成年兔端 端表达比侧 侧表达为多 ;而老年兔则以端 端连接表达为主。随着年龄增加 ,各年龄组VT 和VL 也发生改变 ,传导异向性(VL/VT)明显加大。端 端 /侧 侧Cx4 3阳性面积比率与VL/VT 明显相关 (r =0 .90 3)。结论 :界嵴Cx4 3表达的增龄性变化与电传导异向性改变有关 ,后者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可能是界嵴产生和 /或参与房性心律失常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嵴连接蛋白43 分布 增龄性变化 电传导异向性 界嵴 衰老 电生理学
下载PDF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达新 管丽华 +4 位作者 王晓彦 王宜青 黄国倩 潘翠珍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3-756,共4页
目的:观察动物体内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封堵器的组织相容性以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观察封堵器表面、内部在不同时期组织生长情况。方法:使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在非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制成嵴内型动物模型,使用嵴内型室... 目的:观察动物体内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封堵器的组织相容性以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观察封堵器表面、内部在不同时期组织生长情况。方法:使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在非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制成嵴内型动物模型,使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分别在术后4周、12周、24周处死动物,在大体和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相容性和对周围结构的影响以及封堵器表面、内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10只成功建立了室间隔缺损模型,7只为IVSD,并进行IVSD的封堵,6只动物成功封堵。术后24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对主动脉瓣无影响。大体标本观察:4周、12周、24周封堵器对动脉瓣膜无影响,表面无血栓形成,4周封堵器大部分被薄薄一层组织所覆盖,封堵器清晰可见,封堵器内部也有组织生成。12周、24周封堵器呈毛玻璃状,表面被新生组织覆盖,新生组织与正常心内膜相连,封堵器内部的高分子物质与增生的组织一起形成坚实的组织块,无弹性。光镜下:4周表面可见红细胞渗出,纤维素附着,下层可见纤维素增生。12周可见封堵器表面有完整的新生内皮细胞,表面光滑,无红细胞渗出、纤维素附着,内部可见聚酯纤维断裂,聚酯纤维断裂处可见大量的巨核细胞和炎性细胞。24周封堵器表面光滑,无血栓形成,可见内皮细胞,下层可见纤维母细胞增生,胶原形成,还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结论:新型嵴内型的VSD封堵器,在动物体内组织相容性好,对主动脉瓣未造成的影响,与以往的VSD封堵器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
下载PDF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外固定架固定的护理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明玉 郑晓缺 +1 位作者 杨珊 余黎君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5年第9期1823-1824,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科病人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病人实施病情监测,加强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23例病人顺利通过围手术期。[结论]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科病人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架固定术后病人实施病情监测,加强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23例病人顺利通过围手术期。[结论]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护理
下载PDF
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心房颤动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新华 刘旭 +5 位作者 施海峰 孙育民 周立 施惠华 董佳霖 顾佳宁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第6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方法9例房颤患者,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后根据电生理和ECG诊断房颤为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上腔静脉起源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界嵴起源则局灶消融最早激动点。术后随...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方法9例房颤患者,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后根据电生理和ECG诊断房颤为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上腔静脉起源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界嵴起源则局灶消融最早激动点。术后随访ECG和Holter。结果上腔静脉起源7例,其中仅2例可根据体表ECG诊断。腔内电生理均发现上腔静脉起源的快速激动触发或驱动房颤,均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成功。界嵴上部起源2例,腔内电生理发现局灶激动触发房性早搏或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消融均获成功。1例在隔离上腔静脉时出现一过性窦性停搏。结论少数房颤起源于上腔静脉与界嵴的异位灶,腔内电生理具有特征性,上腔静脉电隔离和局灶消融可以有效治疗此类房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上腔静脉 界嵴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两种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对比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玉茂 王剑火 林奇益 《颈腰痛杂志》 2013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比较腰椎两种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Magerl法和人字嵴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9-2011间行腰椎后路PLIF手术36例患者,其中16例(64枚椎弓根螺钉)为Magerl置钉法,20例(80枚椎弓根螺钉)为人字嵴置钉法。对比了两种置钉法二次置钉比率、置... 目的比较腰椎两种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Magerl法和人字嵴法。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9-2011间行腰椎后路PLIF手术36例患者,其中16例(64枚椎弓根螺钉)为Magerl置钉法,20例(80枚椎弓根螺钉)为人字嵴置钉法。对比了两种置钉法二次置钉比率、置钉前切口显露时间、螺钉内倾角度、临床效果。结果两种置钉方法二次置钉比率、临床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置钉方法的置钉前切口显露时间、螺钉内倾角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时,建议采用人字嵴置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erl法 人字嵴法 二次置钉比率 切口显露时间 螺钉内倾角
下载PDF
豚鼠内耳前庭毛细胞自发再生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德辉 步星耀 王正敏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32-134,共3页
近年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出生后前庭耳石器毛细胞可以再生。本项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以豚鼠为研究对象,首次证实豚鼠不仅耳石器毛细胞而且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也可以自发再生。再生毛细胞散在分布于前庭上皮内,而某些脊椎动物再生毛... 近年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出生后前庭耳石器毛细胞可以再生。本项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以豚鼠为研究对象,首次证实豚鼠不仅耳石器毛细胞而且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也可以自发再生。再生毛细胞散在分布于前庭上皮内,而某些脊椎动物再生毛细胞聚积在生长区内。结果提示豚鼠所有的前庭器,包括耳石器和壶腹嵴都保持着自发的毛细胞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嵴 椭圆囊 毛细胞 再生 前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