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he herbal medicine Danggui Sini plus Wuzhuyu Shengjiang Tang on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in normal subjects: a cross-over trial
1
作者 JiEun Lee Seung-Yeon Cho +6 位作者 Seong-Uk Park Woo-Sang Jung Sang-Kwan Moon Jung-Mi Park Chang-Nam Ko Ki-Ho Cho Seungwon Kwo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769-772,共4页
OBJECTIVE: To show whether Danggui Sini plus Wuzhuyu Shengjiang Tang(DSWST) has any transient effect on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in normal subjects.METHODS: A total of 25 subjects [mean age(27.8± 1.8) years] was... OBJECTIVE: To show whether Danggui Sini plus Wuzhuyu Shengjiang Tang(DSWST) has any transient effect on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in normal subjects.METHODS: A total of 25 subjects [mean age(27.8± 1.8) years] was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study was designed as a cross-over trial in which the subjects took part for 2 d. On the first day,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baseline and 1-2 h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water, whereas, on the second day, instead of water, the subjects were administered DSWST after the baseline blood sampling. The blood samples collected at baseline an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water or DSWST, were examined for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RESULTS: The elongation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2 h(P = 0.009)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after DSWST intake. However, after water intak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observed. When comparing the percent change of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between DSWST and water, we found that after 2 h of administration,DSWST improved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water(P < 0.001).CONCLUSION: DSWST has a transient effect on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in normal sub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Peptide elongation factors RAYNAUD disease Coldness of hands and feet cross-over studies Danggui Sini PLUS Wuzhuyu Shengjiang TANG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effects of artemisia vulgaris and charcoal moxa stimulating Zhongwan(CV 12) on body temperature in healthy participants:a cross-over sing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2
作者 Ho-Yeon Go Ju Ah Lee +9 位作者 Sunyoung Park Sunju Park Jeong-Su Park Chunhoo Cheon Seong-Gyu Ko Kyung-Hwan Kong Chan-yong Jun Jong-hyeong Park Mi-Ran Shin Se-Hoon Le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51-557,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safety,satisfaction,discomfort and patient preference of moxa cones of artemisia vulgaris and charcoal moxa.METHODS:This comparative study of moxibustion treatment with Artemisia vul...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safety,satisfaction,discomfort and patient preference of moxa cones of artemisia vulgaris and charcoal moxa.METHODS:This comparative study of moxibustion treatment with Artemisia vulgaris and charcoal moxa cone stimulating Zhongwan(CV 12) is a cross-over single-blinded,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A total of 40 healthy subjects(24 males and 16female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Two subjects dropped out of the trial.Thirty-eight subjects were treated with Artemisia vulgaris and charcoal moxa cones for 30 min in a cross-over design.After treatment,the patients underwent a 30 minute waiting period,and then the temperatures at Tanzhong(CV 17),Zhongwan(CV 12) and Guanyuan(CV 4) were measured using digital infrared thermal imaging.RESULTS:After the use of Artemisia vulgaris moxa,the patients' body temperatures were slightly lowered at Tanzhong(CV 17),Zhongwan(CV 12)and Guanyuan(CV 4),but the chang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ter the use of charcoal moxa,the patients' body temperatures were somewhat increased at Zhongwan(CV 12) and Guanyuan(CV 4),but the chang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ter Artemisia vulgaris moxa use,the bod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Zhongwan(CV 12) and Guanyuan(CV 4)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fter charcoal moxa use,the body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anzhong(CV 17) and Zhongwan(CV 12)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males and in the whole group.This change wa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in the moxibustion type and by gender differences.CONCLUSION:This pilot study found that moxibustion did not raise the body temperature,but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acupoints were affected.Further large-scal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needed for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body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温度差 木炭 艾草 健康 体内 临床试验 交叉设计
原文传递
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3
作者 郝子佳 邢倩 +2 位作者 胡丹丹 剧宁 张洁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目的探究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增生性瘢痕组,102例伤口痊愈后未转化为增生性瘢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变量,... 目的探究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作为增生性瘢痕组,102例伤口痊愈后未转化为增生性瘢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变量,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因素;相关性E值法对研究结果的灵敏度进行分析;将多因素分析结果中的β值代入回归方程y=1-1(/1+e^(-z)),建立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9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岁、瘢痕史、家族瘢痕史、创面愈合不良史、辛辣饮食习惯、伤口类型为烧伤、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升高等,是导致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采取瘢痕预防措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P<0.05);E=1.984,95%CI下限为1.216,研究结果的灵敏度较高;当模型预测增生性瘢痕形成概率为0.85时,约登指数最高(74.38),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03%、85.73%、88.65%。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7(95%CI:0.782~0.913,P<0.001),区分度较好;十字交叉试验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模型参数的拟合度较高(Nagelkerke R2=0.602),模型较稳定。结论年龄、瘢痕史、饮食习惯、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等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有关,临床上应采取个性化干预措施,以降低增生性瘢痕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十字交叉试验
下载PDF
双线矩形顶管上穿施工对地铁盾构隧道影响分析
4
作者 霍超 阮恒丰 +4 位作者 李忠超 梁荣柱 肖铭钊 高坤 郭杨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新建矩形顶管上穿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认识不足的问题,以双线矩形顶管综合管廊上穿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既有盾构隧道在双线矩形管廊上穿施工诱发下的管片及其接头变形机制.首先,构建... 针对新建矩形顶管上穿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特点认识不足的问题,以双线矩形顶管综合管廊上穿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既有盾构隧道在双线矩形管廊上穿施工诱发下的管片及其接头变形机制.首先,构建接头受力-位移的关系模拟管片间接头的受力变形过程,并以管环承载性能足尺试验验证其有效性.然后,依托工程实例,进一步建立盾构隧道结构-地层三维有限元模型.最后,对比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全面分析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环间错台和接头剪力等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首次穿越的综合管廊诱发的盾构隧道隆起占据主导,而二次穿越的低位箱涵对最大隆起量贡献仅为9%;主要穿越区内管环呈现竖椭圆化收敛变形,拱顶隆起位移最大,分别为拱腰和拱底的1.15倍和1.35倍;盾构隧道沿纵向的隆起曲线呈现“阶梯状”,隆起位移主要以管片环间受剪切产生的错台为主,其中拱顶错台量最大,为拱腰和拱底的1.1倍和2倍;穿越影响区内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呈现非均匀分布,拱顶和拱腰遭受较大剪力,而拱底所受剪力最小;穿越区边缘位置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最大,约为穿越中心区管片环间接头剪切力的2.6~2.8倍.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新建隧道上穿盾构隧道保护与监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矩形顶管 上穿施工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框架隧道设计
5
作者 陈勇 袁竹 何昌国 《山西建筑》 2024年第7期148-153,共6页
长距离下穿综合交通枢纽,面临近接轨道交通、各等级路网、管网、结构空间受限、地下水位变化大等问题。以成都市红光大道犀浦双铁站下穿隧道为例,对长距离下穿综合交通枢纽框架隧道的设计进行梳理与总结,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为解... 长距离下穿综合交通枢纽,面临近接轨道交通、各等级路网、管网、结构空间受限、地下水位变化大等问题。以成都市红光大道犀浦双铁站下穿隧道为例,对长距离下穿综合交通枢纽框架隧道的设计进行梳理与总结,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为解决长距离下穿综合交通枢纽所面临的结构横向宽度通长受限、竖向高度局部受限问题,设计采用“局部加高风机衬砌和加深集水井”的限界竖向延伸设计思路和主体结构分段原则;为得出各控制部位最不利配筋,需对比多种荷载组合工况得到其配筋面积包络图;结构各部位的最不利配筋量差别较大,为兼顾结构的安全和经济,按非对称配筋原则,对控制性位置进行局部加强配筋;框架隧道上跨规划地铁段时需考虑地铁开挖造成的土体卸载和地下水浮力作用问题,采取设置板凳桩跨越地铁区间同时加强底板纵向配筋的措施,土体卸载和地下水浮力分别控制底板上、下部最不利配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枢纽 框架隧道 主体结构分段 限界竖向延伸 配筋包络图 上跨规划地铁
下载PDF
某汽轮机组中低压连通管振动分析及处理
6
作者 李煜 曾娅 +2 位作者 米斌 文圆圆 李压伟 《东方汽轮机》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部分中排供热汽轮机组存在中低压连通管振动的问题,给机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文章对某电厂汽轮机连通管振动问题实例分析,通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原因并提出改造措施,经验证可有效解决连通管振动问题。
关键词 连通管振动 分析 处理
下载PDF
混合课程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绩点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杨雪陶 张荣祯 《物流科技》 2024年第5期154-158,共5页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混合课程飞速发展,基于线上发布并收集的310份调查问卷,运用交叉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针对混合课程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绩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年级、线上学习作业完成情况对大学生总平... “互联网+”教育时代下,混合课程飞速发展,基于线上发布并收集的310份调查问卷,运用交叉分析和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针对混合课程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绩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年级、线上学习作业完成情况对大学生总平均学分绩点的影响显著,为顺应教育时代的变革以及充分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描述统计分析,提出了改进混合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课程 物流管理专业 学生总平均学分绩点 交叉分析 有序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新建铁路隧道上穿施工对既有铁路隧道影响分析
8
作者 臧万军 梁亚茹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15,共8页
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两隧道间距为2.76、4.76、6.76 m时,新建铁路隧道上穿既有隧道的施工过程,对比分析既有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并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3种不同间距下,随着新建隧道开挖,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向上隆... 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模拟两隧道间距为2.76、4.76、6.76 m时,新建铁路隧道上穿既有隧道的施工过程,对比分析既有隧道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并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验证。结果表明,3种不同间距下,随着新建隧道开挖,既有隧道竖向位移向上隆起,水平位移在两隧道交叉点前向左偏移,两隧道交叉点后向右偏移,既有隧道横断面竖向位移大于水平位移,既有隧道应力变化趋势以两隧道交叉点为界,先波动增长后波动递减,且最大拉应力位于既有隧道左边墙处;既有隧道位移与应力变化和两隧道间距呈反比,以两隧道间距2.76 m为基准,间距每增加2 m,既有隧道最大竖向位移依次降低了21%、36%,最大水平位移依次降低了57%、53%,最大拉应力依次降低了11%、21%;基于既有隧道位移结果,总结了不同间距下既有隧道关键部位的位移预测公式,且间距为2.76 m时,既有隧道位移及围岩应力数值模拟结果均接近现场实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上穿施工 数值模拟 监控量测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高职院校排课模型的研究
9
作者 杨淼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4年第3期42-44,共3页
受职业院校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对职业院校排课系统的研究已经落后于职业院校的发展。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排课数学模型,并将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迭代初期和末期的新概念,在初期和末期采用不同的交叉、变异概率。在迭代的过... 受职业院校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对职业院校排课系统的研究已经落后于职业院校的发展。文章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排课数学模型,并将基本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迭代初期和末期的新概念,在初期和末期采用不同的交叉、变异概率。在迭代的过程中,为了避免算法过早收敛采用了不断加入新鲜个体的策略。经改进的遗传算法具有简单、速度快、易实现的特点,更符合高职院校的排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排课 适应度 交叉 变异
下载PDF
互通匝道小半径曲线连续钢箱梁上跨新建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10
作者 王传任 《建筑技术》 2024年第7期822-825,共4页
钢箱梁具有结构轻、强度高、跨度大、成桥造型美观等优点。结合国道109新线高速工程灵山互通D匝道桥上跨张家庄2号大桥工程项目施工,围绕钢箱梁节段划分、机械选型、吊装要点、钢梁焊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 钢箱梁具有结构轻、强度高、跨度大、成桥造型美观等优点。结合国道109新线高速工程灵山互通D匝道桥上跨张家庄2号大桥工程项目施工,围绕钢箱梁节段划分、机械选型、吊装要点、钢梁焊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通匝道 小半径曲线 连续钢箱梁 上跨高速公路
下载PDF
融合普通相机影像的古建筑实景三维建模技术研究
11
作者 李碧裕 贺青云 《城市勘测》 2024年第1期52-54,59,共4页
在采集古建筑物的三维空间数据时,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可以获取目标物真实的纹理信息和空间及语义信息,但是由于其影像畸变大,受误匹配影响粗差点多,因此实景三维模型极易出现扭曲、拉花等问题。本文应用低空交叉环绕进行古建筑近景影像... 在采集古建筑物的三维空间数据时,无人机近景摄影测量可以获取目标物真实的纹理信息和空间及语义信息,但是由于其影像畸变大,受误匹配影响粗差点多,因此实景三维模型极易出现扭曲、拉花等问题。本文应用低空交叉环绕进行古建筑近景影像数据采集,再通过普通相机拍摄一定数量细节特征影像,最后将普通相机辅助下细节特征数据和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进行融合。研究结果表明融合普通相机数据能够更真实还原古建筑物几何构造,显著提升模型细节特征精度,对文保部门建立文化遗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实景三维模型 低空交叉环绕 普通相机
下载PDF
跨既有铁路线T型刚构桥转体施工关键技术
12
作者 周逸瑜 石朋杰 《价值工程》 2024年第6期86-89,共4页
在进行上跨既有铁路线的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受铁路运营影响,不能长时间阻碍交通运行,因此增加了上跨桥梁的施工难度。本文以某高速公路跨铁路段T型刚构桥转体施工为依托,研究了转体结构施工中转体牵引力、安全系数等转体参数的计算... 在进行上跨既有铁路线的桥梁转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受铁路运营影响,不能长时间阻碍交通运行,因此增加了上跨桥梁的施工难度。本文以某高速公路跨铁路段T型刚构桥转体施工为依托,研究了转体结构施工中转体牵引力、安全系数等转体参数的计算,为转体设备的布置及选型提供依据。通过研究转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把控桥跨转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及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体施工 铁路 上跨 关键技术
下载PDF
珠海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性能分析与设计
13
作者 杨坚 杨坤 张汉龙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30,共7页
中葡商贸中心南侧塔楼为B级高度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同时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局部穿层柱及斜柱等不规则项。根据结构的超限情况合理选取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采用PKPM和MIDAS Building两款程序对... 中葡商贸中心南侧塔楼为B级高度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结构同时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局部穿层柱及斜柱等不规则项。根据结构的超限情况合理选取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采用PKPM和MIDAS Building两款程序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小震下弹性反应谱和弹性时程分析,补充了中震弹性和不屈服验算,并采用SAUSAGE程序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针对楼板不连续、局部穿层柱和斜柱等不规则情况还进行了楼板应力分析、屈曲稳定分析以及斜柱转折处的受力分析。根据结构特点采取了相应的加强措施。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表现良好,结构各项性能均能达到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结构体系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限高层 性能设计 时程分析 穿层柱分析
下载PDF
四轨交叉质控干预对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14
作者 秦丽平 韦颖 +1 位作者 梁自贞 赖海燕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2157-2160,共4页
目的探讨四轨交叉质控干预对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96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分为对... 目的探讨四轨交叉质控干预对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96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四轨交叉质控干预,对比2组的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视功能、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意识恢复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平均缺损、模式标准差及视野指数等视功能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随访时,脑损伤后生活质量量表(QOLIBRI)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轨交叉质控干预可促进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减轻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升其视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轨交叉质控干预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减少室内空气颗粒物对老年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生理指标的影响: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试验
15
作者 周敏 郑子光 +3 位作者 游宏宇 郭淼 喻伟 杨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14-2119,共6页
背景暴露于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会增加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明显。目的 探究室内空气颗粒物对老年人心肺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及短期使用空气净化器是否改善老年人的心肺健康。方法 2020年1月选取中国重庆... 背景暴露于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会增加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老年人群中尤其明显。目的 探究室内空气颗粒物对老年人心肺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及短期使用空气净化器是否改善老年人的心肺健康。方法 2020年1月选取中国重庆市江北区老年公寓24名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老年人平均分为两组,交替使用真、假空气净化器48 h,期间有12 d的洗脱期。每次净化结束后测试老年人14种循环系统的炎症、凝血和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及肺功能、血压、心率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等健康指标。应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空气净化器对健康指标的影响。结果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与假净化器相比,使用真净化器的老年人血液炎症因子中纤维蛋白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改变量为-15.1%[95%CI(-23.1%,-6.3%),P<0.05]、-17.7%[95%CI(-22.9%,-12.3%),P<0.05]和-17.2%[95%CI(-23.9%,-9.8%),P<0.05];凝血因子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改变量为-14.9%[95%CI(-21.1%,-8.2%),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改变量为-13.5%[95%CI(-18.7%,-8.0%),P<0.05];心率改变量为-5.8%[95%CI(-10.6%,-0.8%),P<0.05];室内细颗粒物(PM_(2.5))浓度每升高1μg/m^(3),老年人纤维蛋白原、MCP-1、MPO、PAI-1、t-PA、D-二聚体、心率相应升高0.51%、0.48%、0.56%、0.49%、0.43%、0.31%、0.20%(P<0.05)。结论 室内空气净化器与炎症和凝血生物标志物的浓度降低有关。减少空气颗粒物可能成为一种改善老年人循环和心肺健康的公共卫生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空气过滤器 老年人 随机对照试验 交叉研究 公共卫生
下载PDF
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矩形断面大跨度隧道上穿施工时对既有线结构变形的控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寇鼎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64,共9页
目的:新建地铁线路上穿既有线时,若穿越的地层浅薄,地质松散软弱,则需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来有效控制既有线的结构变形,以保证既有线的运营安全。方法:依托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磁各庄站—草桥站区间矩形断面大跨度隧道上穿既有地铁10号线... 目的:新建地铁线路上穿既有线时,若穿越的地层浅薄,地质松散软弱,则需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来有效控制既有线的结构变形,以保证既有线的运营安全。方法:依托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磁各庄站—草桥站区间矩形断面大跨度隧道上穿既有地铁10号线草桥站—纪家庙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研究施工期间对既有线变形的控制。对施工方案进行比选,运用FLAC3D软件模拟施工过程,预测既有线隧道及道床的结构变形,总结施工过程中的既有线结构变形规律,进而确定关键工序的变形控制措施。在实际施工时密切监测既有线结构变形指标,并对实际监测结果和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了采用PBA法(洞桩逆作法)暗挖上穿施工。制定了管幕、分段分层开挖均衡卸荷、预应力锚索及底板下低压注浆等关键工序的变形控制措施。根据模拟预测结果,既有线隧道结构底部最大上浮值为0.41 mm,顶部最大上浮值为1.72 mm,符合累计最大变形2 mm的控制要求。根据实际监测结果,既有线隧道结构上浮1.32 mm、水平收敛1.00 mm,道床上浮1.20 mm,管片错台-0.04 mm,施工过程中的既有线结构变形零预警,说明既有线变形始终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施工 洞桩法 上穿既有线
下载PDF
滑坡抗滑短桩的受力特性模拟研究
17
作者 李乾坤 蔡强 +1 位作者 梁炯 张勇 《钻探工程》 2023年第5期29-35,共7页
抗滑短桩是滑坡常用的治理措施之一,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承载机理尚不清晰。采用FLAC3D模拟程序建立不同长度抗滑短桩加固滑坡的数值模型,分析滑坡模型变形特征以及抗滑短桩受力特性,进一步揭示抗滑短桩加固滑坡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抗滑短桩是滑坡常用的治理措施之一,应用较为广泛,但其承载机理尚不清晰。采用FLAC3D模拟程序建立不同长度抗滑短桩加固滑坡的数值模型,分析滑坡模型变形特征以及抗滑短桩受力特性,进一步揭示抗滑短桩加固滑坡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长度的抗滑短桩可显著提高滑坡的整体稳定性;(2)随着抗滑短桩桩长的增加,桩身受力趋于均匀,桩-土协同作用增强,滑体最大位移逐渐降低,但降低速率减小;(3)自由段桩长与滑体厚度比值<0.6时,滑坡出现“越顶”破坏现象;(4)建议抗滑短桩的自由段长度与滑体厚度比值取为0.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抗滑短桩 受力特性 越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对冠状动脉支架跨越分支技术中分支血管开口受影响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陈联胜 黄育铭 +2 位作者 贾乾君 谈文开 黄美萍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00-405,419,共7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冠状动脉支架跨越分支(crossover)技术中分支血管开口受影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cross-over技术植入支架且行OCT检查...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冠状动脉支架跨越分支(crossover)技术中分支血管开口受影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cross-over技术植入支架且行OCT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分支血管开口较术前直径狭窄率加重或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降低为分支血管受影响,分析分支血管受影响和不受影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分叉区域OCT影像资料。结果共有67例患者(67条血管)入选了本研究。其中分支受影响组的血管数占总入选血管数的53.73%。分支受影响组患者中血管的术前分支开口狭窄率更大(27.53%±11.58%vs.19.05%±14.88%,P=0.011);主支血管远端第1帧膨胀率越大分支开口越容易受影响(2.85±1.43 vs.1.97±0.78,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分叉区域主支血管近端第1象限有斑块(OR=6.44,95%CI:1.54~27.01,P=0.011),分叉嵴角度≤38.10°(OR=11.22,95%CI:2.34~53.80,P=0.002)以及主支血管远端第1帧管腔面积≤2.53 mm2(OR=15.08,95%CI:2.96~76.78,P=0.001)为支架术后分支显著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ross-over技术前行OCT检查对分支开口是否会受影响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主支血管斑块在分支侧、较小的分叉嵴角度(≤38.10°)和分叉嵴平面较小的管腔面积(≤2.53 mm2)均是分支开口狭窄加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跨越分支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分叉嵴角度 冠状动脉斑块 膨胀率
下载PDF
中医药临床试验中的残余效应研究
19
作者 王祉珺 刘晓玉 +1 位作者 石康乐 孟庆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5-149,共5页
残余效应是指前一次干预措施效应遗留时间超过两次干预时间间隔的一种效应遗留现象。在交叉设计的临床试验中,残余效应会降低受试者基线数据的可比性、干扰干预的实际临床效果,降低试验结果准确性。中医药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复杂性... 残余效应是指前一次干预措施效应遗留时间超过两次干预时间间隔的一种效应遗留现象。在交叉设计的临床试验中,残余效应会降低受试者基线数据的可比性、干扰干预的实际临床效果,降低试验结果准确性。中医药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了残余效应的处理难度,目前尚无针对性的全面处理方案。针对此难点问题,从残余效应的影响因素、问题根源、难点问题出发,对中医药临床试验中药物成分残余、治疗效应残余和心理效应残余三类残余效应的处理,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全面处理方案:通常设立洗脱期处理残余效应,并采用基线测量法验证残余效应处理效果;针对心理效应残余的特殊性,采用盲法结合洗脱期,并利用提问受试者的方式验证心理效应残余的处理效果;当试验无法使用洗脱处理或处理后仍存在残余效应时,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处理试验数据解决残余效应。研究旨在为临床试验研究者处理残余效应提供参考,以完善试验设计方案,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 交叉设计 残余效应 中医药 洗脱期
下载PDF
十字交叉换乘地铁车站地震响应分析
20
作者 苏健 李达琨 +2 位作者 许民泽 崔春义 赵经彤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0-827,共8页
目的 研究十字交叉换乘地铁站在抗震分析中地震动荷载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为十字交叉车站的抗震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以十字交叉换乘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借助MIDAS-GTS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动力时程方法分析水平与竖向地震... 目的 研究十字交叉换乘地铁站在抗震分析中地震动荷载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为十字交叉车站的抗震设计和分析提供参考。方法 以十字交叉换乘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借助MIDAS-GTS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动力时程方法分析水平与竖向地震动荷载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响应规律,并将单向与双向耦合地震动荷载下的结构响应进行比较。结果 双向地震动荷载下,结构响应规律与单向地震动相似,但结构水平位移增幅为1.44%,竖向位移增幅为1.21%;层间位移角比水平地震动增加了12%,比竖向地震动增加了1 876%;结构加速度响应在水平向增加了4.1%,在竖向减少了2.8%。结论 在双向地震动荷载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增大,产生的动力效应更大,对结构损伤更大;顶板的加速度峰值最大,最易受损;由于ρ-Δ效应,结构水平向地震响应增大,竖向地震响应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交叉换乘站 动力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ρ-Δ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