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9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MRI同体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金龙 杨振 +2 位作者 张鑫 刘晓斌 缪星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切手术,全部经病理组织诊断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级6例,Ⅳ级14例。将每例患者的同体位MRIsim、常规MRI影像(MRIconv)分别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运用Dice相似指数(DSC)和豪斯多夫距离(HD)算法来评价配准的精确度。在CT与MRIsim融合图像(Fusion-CT MRIsim)、CT与MRIconv融合图像(Fusion-CT MRIconv)上分别勾画危及器官(OAR)及靶区[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肿瘤靶区(CTV)]。评估两种融合图像(即Fusion-CT MRIsim组和Fusion-CT MRIconv组)OAR勾画体积、GTV、CTV及剂量学差异。结果融合精确度评估:除全脑外,Fusion-CT MRIsim组其余OAR DSC均高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Fusion-CT MRIsim组OAR HD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OAR勾画体积比较:Fusion-CT MRIsim组OAR勾画体积与Fusion-CT MRIcon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Fusion-CT MRIsim组GTV、CTV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118.2±8.0)cm^(3)vs(125.3±8.1)cm^(3)、(234.3±12.8)cm^(3)vs(256.0±13.4)c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剂量学比较:Fusion-CT MRIsim组D_(max)-PTV、D_(mean)-PTV与Fusion-CT MRIconv组[(6432.9±23.0)cGy vs(6430.4±25.2)cGy、(6159.0±13.7)cGy vs(6166.2±17.3)cG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同体位融合图像配准精确度高,可降低全脑平均剂量(D_(mean))及缩小GTV及CTV,是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射治疗值得广泛应用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同体位融合 高级别胶质瘤 放射治疗靶区 靶区勾画
下载PDF
CT检查与MRI检查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准确性
2
作者 洪贤 方伟军 +1 位作者 陈璧颖 韩远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4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4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均实施螺旋CT、MRI检查,患者均经病... 目的:探讨CT检查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40例肺癌脊柱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均实施螺旋CT、MRI检查,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评估分析CT、MRI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病灶类型检出情况。结果:4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均确诊为阳性,提示脊柱区均有骨转移;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29例,假阴性11例;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29例,假阴性11例;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骨转移病灶类型检出率较CT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发生脊柱骨转移的风险高,相较于CT检查,应用MRI检查对肺癌脊柱骨转移的敏感度和准确率更高,可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肺癌脊柱骨转移 准确性
下载PDF
脊椎骨内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附1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刘玉 王远军 李开成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脊椎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IO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与其他脊椎溶骨性病变区别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IOS的临床资料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该文收集了1... 目的探讨脊椎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IO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与其他脊椎溶骨性病变区别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IOS的临床资料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该文收集了11例脊椎IOS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1±17)岁]。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由两名高年资骨关节系统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影像学征象进行评估,并复习了近几年来文献报告的脊椎IOS影像学征象。结果病变累及部位包括颈椎3例(3/11,27.3%),胸椎1例(1/11,9.1%),腰椎5例(5/11,45.5%),腰骶椎2例(2/11,18.2%),最大径(5.8±2.85)cm,形态均为不规则形。CT显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为(43.0±11.55)HU。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CT值为(70.3±12.22)HU,病灶边界清晰,有硬化缘,未见骨膜反应,病灶易沿着椎间孔向椎管内外延伸。在MRI上,与肌肉组织相比,病灶在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混杂稍高信号,压脂后呈混杂高信号,DWI未见弥散受限,ADC值为(1.25±0.176)×10-3mm2/s,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I型,7例患者病灶内发生囊性变。结论脊椎IO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鉴别诊断边界清晰的具有异质性的脊椎溶骨性病变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内神经鞘瘤 脊椎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
下载PDF
CT联合MRI检查在脑梗死合并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王德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130-134,共5页
目的:探讨CT联合MRI检查对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观察和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及CT检查... 目的:探讨CT联合MRI检查对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5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观察和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MRI及CT检查。记录CT、MRI及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并通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和Kappa值评估MRI、CT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金标准确诊脑梗死合并脑出血71例,单纯脑出血7例,单纯脑梗死8例。CT检查确诊脑梗死合并脑出血52例,单纯脑梗死或脑出血7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3.24%、46.67%、68.60%。MRI检查确诊脑梗死合并脑出血55例,单纯脑梗死或脑出血9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46%、60.00%、74.42%。CT联合MRI确诊脑梗死合并脑出血59例,单纯脑梗死或脑出血13例,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10%、86.67%、83.72%。CT联合MRI检查的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CT联合MRI对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mri ct
下载PDF
比较腹盆腔增强CT、盆腔MRI平扫在正确预测淋巴结状态方面的诊断性能
5
作者 佟滨 张志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腹盆腔增强CT与盆腔MRI平扫的诊断性能对比。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接受腹盆腔增强CT与盆腔MRI平扫,以病理结果为参照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 目的探讨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腹盆腔增强CT与盆腔MRI平扫的诊断性能对比。方法选取卵巢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安排接受腹盆腔增强CT与盆腔MRI平扫,以病理结果为参照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结果CT扫描检查结果显示,腹盆腔增强CT在卵巢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灵敏度为45.00%,特异度为73.08%;盆腔MRI平扫在卵巢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灵敏度为60.00%,特异度为80.77%;腹盆腔增强CT联合盆腔MRI平扫在卵巢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灵敏度为85.00%,特异度为92.31%。结论在卵巢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相较于腹盆腔增强CT,盆腔MRI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但两者联合运用取得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盆腔增强ct 盆腔mri平扫 卵巢癌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MRI联合CT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王德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8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MRI联合CT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收治的86例疑似CV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将其分CVST组(n=70)和非CVST组(n=16)。所有... 目的:探讨MRI联合CT在脑静脉窦血栓(CVS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收治的86例疑似CV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将其分CVST组(n=70)和非CVST组(n=16)。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统计不同检查方法CVST具体部位诊断结果,统计CT、MRI及联合检测对CVST的诊断结果。分析CT、MRI及联合检测对CVST的诊断效能。结果:DSA明确诊断CVST共计70例,CT诊断符合55例,MRI诊断符合60例,CT联合MRI诊断符合65例。CT诊断55例与DSA结果一致,有18例误判。MRI诊断60例与DSA结果一致,有11例误判。CT联合MRI诊断65例与DSA结果一致,有6例误判。CT联合MRI准确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对CVST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较CT和MRI检查手段的单独应用更为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mri 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与MRI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郑丽远 徐文中 +4 位作者 任飞 李扬 武乐乐 杨浩 胡舸帆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究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全部进行CT与MRI扫描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手段的结果。结果CT检查中,15例... 目的探究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中CT与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本院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脑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全部进行CT与MRI扫描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手段的结果。结果CT检查中,15例病灶单纯低密度影、25例混杂密度影、10例高密度影,6例合并钙化。星形细胞瘤患者中,8例无明显强化,16例明显强化,环状强化特征8例,环壁厚薄不均匀,合并囊变液化坏死低密度区,单纯实质斑片状增强3例,病灶花环状强化、斑片状或毛细血管纹状强化发生于实质期5例;MRI检查中,星形细胞瘤低信号或者等信号存于T1WI序列,高信号存于T2WI序列。增强扫描中无显著强化图像表现2例,4例斑片状明显强化、8例片状轻中度强化、10例不均匀斑点强化。在胶质母细胞瘤低信号存于T1WI序列,高信号存于T2WI序列,有明显水肿存于病灶周边。增强扫描中,有花环状明显强化特征,胼胝体受累患者较多,纵裂池出现变形情况。少突胶质细胞瘤低信号存于T1WI序列,高信号存于T2WI序列,有明显钙化灶和囊性改变出现于病灶,并发生中轻度水肿,增强扫描后,出现线条样和斑点样中轻度强化特征。MRI联合CT诊断脑胶质瘤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应用CT、MRI(P<0.05)。结论脑胶质瘤应用MRI联合CT进行检查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可通过病灶图像表现特征、病灶累计范围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脑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少突胶质细胞瘤 混合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下载PDF
CT与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8
作者 董乐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比较CT与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MRI和CT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在鼻咽部和颅底部的检出率。结果:MR... 目的:比较CT与MRI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MRI和CT检查,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在鼻咽部和颅底部的检出率。结果:MRI诊断在口咽、颞下窝、翼腭窝、海绵窦、咽旁间隙部位的总检出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MRI诊断在斜坡、蝶骨大翼、卵圆孔、破裂孔部位的总检出率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MRI诊断鼻咽部和颅底部的检出率更高,可作为鼻咽癌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鼻咽癌
下载PDF
MRI与CT检查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作用与价值分析
9
作者 滕刚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MRI、CT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检查、CT检查、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腹... 目的探讨MRI、CT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检查、CT检查、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效能。结果9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证实,64例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26例为非腹部囊性淋巴管瘤。CT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5.55%、92.30%、96.88%,MRI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6.67%、92.30%、98.43%;CT与MRI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在MRI、CT检查中有典型的影像学资料表现。不同类型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在MRI、CT检查后的影像学资料表现不同。结论MRI与CT检查均可用于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两者诊断效能具有高度一致性,不同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患者意愿灵活选择检查方法,提高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腹部囊性淋巴管瘤 诊断效能 影像学资料表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微血管浸润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建华 张波 邓国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目的研究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5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CT和MRI检查,记录肿瘤边缘模糊征象、瘤内新月征、... 目的研究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和评估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50例,术前均接受腹部CT和MRI检查,记录肿瘤边缘模糊征象、瘤内新月征、静脉浸润的双预测因子(TTPVI)、门静脉癌栓(PVTT)和表观弥散系数(ADC)。行肝叶切除术治疗,取术后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诊断MVI。结果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肝细胞癌(HCC)32例和胆管细胞癌18例,存在MVI者29例,无MVI者21例;CT检查MVI患者肿瘤边缘模糊、局部外凸结节、包膜不完整、多结节融合、瘤内新月征、TTPVI和PVTT等影像学征象占比分别为82.8%、17.2%、31.0%、17.2%、13.8%、65.5%和17.2%,显著高于无MVI患者(分别为14.3%、4.8%、4.8%、4.8%、0.0%、9.5%和0.0%,P<0.05);MRI检查MVI患者肿瘤边缘模糊、局部结节、包膜不完整、多结节融合、瘤内新月征、TTPVI和PVTT等影像学征象占比为89.7%、24.1%、37.9%、27.6%、13.8%、72.4%和24.1%,显著高于无MVI患者(分别为23.8%、9.5%、9.5%、9.5%、0.0%、14.3%和0.0%,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和MRI检查发现病灶边缘模糊、TTPVI和PVTT是PL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可通过特殊征象判断PLC患者MVI的存在,可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微血管浸润 影像学检查 诊断
下载PDF
子宫肉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燕 徐晨 +3 位作者 曲倩倩 周萍 徐瑜 邓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目的 分析并总结子宫肉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总结并探讨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子宫肉瘤患者中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8例,其中4例病灶局限于宫腔... 目的 分析并总结子宫肉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总结并探讨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子宫肉瘤患者中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8例,其中4例病灶局限于宫腔内,4例表现为盆腔巨大包块,8例病灶均呈囊实性包块;未分化子宫肉瘤1例,呈类圆形短T_(1)、长T_(2)信号,边界清,DWI呈边缘环形高信号;子宫腺肉瘤2例,表现结节状、团块状混杂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例,均呈T_(1)WI等或低信号、T_(2)WI高或稍高信号且DWI呈明显高信号;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表现为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占位,病理证实病灶侵穿浆膜累及局部肠壁浆膜下组织。结论 子宫肉瘤常表现为盆腔内囊实性包块,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可侵犯邻近结构或发生远处转移。MR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常表现为等或稍长T_(1)WI、混杂长T_(2)WI信号,DWI呈高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影像学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CT/MRI图像融合技术与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对比
12
作者 沈静 王梦格 +1 位作者 宋阳 任振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41,546,共5页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对穿刺操作时间、术中不适发生率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融合组穿刺操作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融合组术中和术后的VAS及BNI评分、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提高疗效、减少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方面,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较CT引导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图像融合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半月神经节 ct引导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MSCT及MRI影像参数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及与腰椎功能改善的相关性
13
作者 王宏庆 董婕 +2 位作者 于振国 滕佳岐 孙凤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索MSCT及MRI影像参数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及与腰椎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组)、81例非腰椎管狭窄症者(对照组)均在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收集,均进行了MSCT、MRI检查,比较两组各影... 目的探索MSCT及MRI影像参数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价值及与腰椎功能改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的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观察组)、81例非腰椎管狭窄症者(对照组)均在2020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收集,均进行了MSCT、MRI检查,比较两组各影像参数(椎管面积、椎管矢径、椎管横径、硬膜囊面积),再针对观察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分为两组,即改善者(n=58),未改善者(n=22),比较两组MSCT及MRI的影像参数。结果MSCT检查下,改善患者椎管面积(202.87±36.43)mm^(2)、椎管矢径(15.75±2.49)m m、椎管横径(15.88±2.65)mm、硬膜囊面积(157.59±12.72)mm^(2)高于未改善患者(P<0.05),MRI.检查下,改善患者椎管面积(204.82±34.22)mm^(2)、椎管矢径(16.93±2.51)mm、椎管横径(15.98±1.44)mm、膜囊面积(158.77±10.51)mm^(2)高于未改善患者(P<0.05)。经RDC曲线分析,MSCT椎管面积、椎管矢径、椎管横径、硬膜囊面积预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的AUC分别为0.762、0.620、0.788、0.795。MRI椎管面积、椎管矢径、椎管横径、硬膜囊面积预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的AUC分别为0.806、0.796、0.874、0.880。结论MSCT、MRI在预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功能中均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 腰椎管狭窄症 诊断 腰椎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对比分析CT与MRI检查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邓娜 彭伟生 +5 位作者 王成立 郑玉凤 刘娜红 王怡诗 郑一玲 黄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检查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研究。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5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与MRI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不同部位急性颅脑损伤检出率、与临床... 目的对比分析CT与MRI检查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研究。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5例疑似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与MRI检查,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的不同部位急性颅脑损伤检出率、与临床诊断结果的对照、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在脑叶挫裂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深部挫伤、颅骨骨折等急性颅脑损伤总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对急性颅脑损伤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明显急性颅脑损伤类型,提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临床快速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ct mri 诊断效能
下载PDF
面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T生成MRI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美美 秦品乐 +4 位作者 柴锐 曾建潮 翟双姣 闫俊义 冯二燕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表现不明显,但在核磁共振成像(MRI)上可以清晰显示。然而,当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则无法进行MRI检测,使得患者的治疗受到延误。通过CT生成MRI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表现不明显,但在核磁共振成像(MRI)上可以清晰显示。然而,当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则无法进行MRI检测,使得患者的治疗受到延误。通过CT生成MRI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医学影像跨模态生成方法从CT得到的MRI缺乏病灶信息且边界模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影像组学和扩散生成对抗网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生成MRI算法,通过影像组学在CT上进行病灶特征增强,突出生成MRI的病灶信息,引入梯度损失为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增加边缘感知约束,提升生成MRI的质量。在ISLES2018挑战赛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的MRI在整体上的峰值信噪比为23.051 dB,结构相似度为0.798,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69,并且病灶区域的互信息为2.075,与现有的生成模型相比,该算法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优。此外,经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在生成的MRI上确定病灶并进行阳性/阴性分类,其中生成的MRI中无错误病灶,且分类准确率可达到86.61%,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协助医生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生成 影像组学 扩散生成对抗网络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儿童松果体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分析
16
作者 曾凡勇 邹仡伟 +4 位作者 黄炳乐 邱健 丁宇 薛周 李文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松果体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2022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儿童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肿瘤大小、形态、钙化、密度、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强... 目的探讨儿童松果体区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2022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儿童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肿瘤大小、形态、钙化、密度、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强化特征。结果17例患者中,WHOⅠ级6例,Ⅱ级7例,Ⅲ及4例;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最大径范围1.95-4.52cm,肿瘤有钙化者4例,Ⅰ-Ⅱ级肿瘤呈稍低密度、Ⅲ级者呈略高密度。肿瘤T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略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强化明显。肿瘤ADC值范围0.83-1.46×10^(-3)mm^(2)/s。结论儿童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CT平扫呈低密度、T1WI低信号,T_(2)WI随级别升高信号由高逐渐减低,ADC值偏高增强后明显强化是其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区 星形细胞瘤 ct mri 儿童
下载PDF
66例松果体区不同类型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分析
17
作者 邹明 刘长林 +4 位作者 秦永源 曾凡勇 姚利华 蔡建国 李文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不同类型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松果体区肿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纪录肿瘤的类型、大小、形态、钙化、密度、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强化特征。结果66例中,生殖细胞肿瘤37例,星...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不同类型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例松果体区肿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纪录肿瘤的类型、大小、形态、钙化、密度、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强化特征。结果66例中,生殖细胞肿瘤37例,星形细胞瘤13例,松果体细胞肿瘤12例,非典型性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2例,室管膜瘤2例。全部肿瘤呈类圆形,最大径范围为1.41-5.15cm,均值为3.25±1.04cm。肿瘤ADC值范围0.52-1.46×10^(-3)mm^(2)/s,均值为1.01±0.25×10^(-3)mm^(2)/s。54.5%瘤内或边缘见钙化;33.3%肿瘤呈混杂密度及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均见强化。结论松果体区不同类型的肿瘤CT密度、钙化和MR信号特征及ADC值存在一定差异,结合CT和MRI特征有利于术前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松果体区肿瘤 ct mri 儿童
下载PDF
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分期及分型中的价值分析
18
作者 孙洪侠 吴维霞 邢明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分期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来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自身的疾病特点及相关部位行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 目的探讨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分期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来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自身的疾病特点及相关部位行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检查。对比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及二者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不同部位骨损害病灶的检出率,分析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ISS分期的一致性、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对临床ISS分期的诊断效能,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型的一致性,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明显较单一检查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脊柱骨损害检出率明显较单一检查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颈椎、盆骨、腰椎、四肢及胸椎骨损害的检出率较单一检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全身低剂量CT与临床ISS分期的Kappa值为0.773(P=0.000),MRI与临床ISS分期的Kappa值为0.719(P=0.000),二者联合与临床ISS分期的Kappa值为0.971(P=0.000),二者联合与ISS分期一致性良好,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与ISS分期一致性较好。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对临床ISS分期Ⅰ期、Ⅱ期的诊断特异度、对Ⅲ期的诊断敏感度明显较单一检查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Ⅰ期、Ⅱ期的诊断敏感度、对Ⅲ期的诊断特异度较单一诊断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与临床分型的Kappa值为0.841,MRI检查与临床分型的Kappa值为0.801,二者联合与临床分型的Kappa值为0.980,CT、MRI及二者联合与临床分型的一致性良好(均P=0.000)。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型IgG、IgD型、其他分型的诊断特异度、对IgA型的诊断敏感度明显较单一检查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IgG型、IgD型、其他分型的诊断敏感度、对IgA型的诊断特异度较单一诊断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准确率较单一检查高,对临床分期、分型的诊断一致性较好,二者联合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期及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 mri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分期 分型
下载PDF
增强CT与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诊断价值比较
19
作者 夏志颖 颜丽芬 梁长虹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24-626,共3页
目的:观察增强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0例SHCC患者,均行MRI、CT检查,评价二者检出率。结果:①病理检查显示70例SHCC患者共80个病灶,MRI的总检出率为96.25%,显... 目的:观察增强CT、MRI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0例SHCC患者,均行MRI、CT检查,评价二者检出率。结果:①病理检查显示70例SHCC患者共80个病灶,MRI的总检出率为96.25%,显著高于CT的81.25%(P<0.05);②MRI检查中T1W1检出55例(71.43%)、T2W1检出59例(76.62%)、动脉期检出68例(88.31%)、门静脉期检出44例(57.14%)、平衡期检出58例(75.32%),增强扫描中动脉期检出率相对较高;③CT检查中平扫检出38例(58.46%)、动脉期检出57例(87.69%)、门静脉期检出40例(61.54%)、平衡期检出46例(70.77%),增强扫描中动脉期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较之CT,MRI在诊断SHCC时检出率高,能够提供可靠的早期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mri ct 检出率
下载PDF
低剂量双能量CT及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传姬 陈思敏 +3 位作者 李亮 林建坤 陈鹏鹏 刘昌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低剂量双能量CT及MRI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我院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9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纳入92例患者临床确诊ACL损伤者53例,排除ACL损伤39例。低剂量双能量CT检... 目的分析低剂量双能量CT及MRI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我院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92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纳入92例患者临床确诊ACL损伤者53例,排除ACL损伤39例。低剂量双能量CT检查结果显示,灵敏度94.34%,特异度74.36%,阳性预测值83.33%,阴性预测值90.63%,准确率85.87%(79/92),kappa值为0.704;MRI检查结果显示,灵敏度96.23%,特异度87.17%,阳性预测值91.07%,阴性预测值94.44%,准确率92.39%,kappa值0.843。联合检测结果显示,灵敏度98.11%,特异度92.31%,阳性预测值94.55%,阴性预测值97.30%,准确率95.65%,kappa值0.910。结论两者联合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MRI诊断效果,高于低剂量双能量CT诊断效果。低剂量双能量CT与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互为备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双能量ct mri 前交叉韧带损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