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DSA+CT复合手术室设计与建设——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为例
1
作者 王迎通 邓豪 +3 位作者 聂轩宇 王卫南 侯妮妮 于洪臣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4年第9期81-87,共7页
结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二期博施楼项目,从复合手术室选址布局、层流净化、射线防护、电磁屏蔽、装修设计、数字化信息整合技术等方面介绍整合了MRI、DSA、CT的复合手术室设计与建设经验。
关键词 MRI dsa ct 复合手术室 手术室设计 智慧手术室
下载PDF
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丽 陈波 +2 位作者 许健 曹建民 卢光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定位技术在肺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PN)胸腔镜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高分辨CT发现的13例SPN患者,用飞利浦复合手术室,术前行CT扫描定位,... 目的探讨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定位技术在肺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PN)胸腔镜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高分辨CT发现的13例SPN患者,用飞利浦复合手术室,术前行CT扫描定位,穿刺置入弹簧圈,术中在DSA下行胸腔镜SPN楔形切除术。评价成功率、并发症、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共13例患者14处SPN行VATS,手术皆获成功,2例(15.4%)出现并发症,手术耗时0.5~2 h,平均(1.4±0.6)h,住院时间8~14 d,平均(11.8±3.8)d。SPN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肺癌9例(69.2%),转移瘤1例(7.7%),错构瘤1例(7.7%),不典型瘤样增生2例(15.4%)。结论本组不具有典型征象的SPN约76.9%组织学诊断是恶性病变,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标记定位胸腔镜SPN切除是一种介入微创手术,能高效、准确切除病灶并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SPN的诊断率,同时根治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小结节 ctdsa复合引导 弹簧圈 胸腔镜切除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64层CT血管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光超 邓钢 +7 位作者 秦永林 杨明 靳激扬 李国昭 丁慧娟 沈志萍 吴旻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ct dsa 血管造影术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的CT与DSA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建青 周为中 +1 位作者 李松年 余志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分析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CT与DSA表现,着重讨论其发现肾破裂病因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自发性肾破裂伴肾周出血患者,24例全部经CT检查,3例行DSA检查并栓塞治疗,其中22例经手术... 目的:分析自发性肾破裂致肾包膜下和肾周出血CT与DSA表现,着重讨论其发现肾破裂病因方面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自发性肾破裂伴肾周出血患者,24例全部经CT检查,3例行DSA检查并栓塞治疗,其中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4例自发性肾破裂中19例为肾肿瘤(79%),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50%),肾细胞癌7例(29%)。结论:诊断急性自发性肾破裂出血,CT是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病因诊断准确率可达90%;而DSA在寻找血管性病变致肾破裂病因方面优于CT,并有助于栓塞治疗。自发性肾破裂出血常见原因是肾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ct dsa 肾破裂 肾包膜下出血 肾周出血
下载PDF
大范围颈动脉MDCTA与DSA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建军 周康荣 +8 位作者 陈祖望 吴东 陈惠明 陈刚 陈锦 缪熙音 张利军 陆秀良 刘豪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MDCTA与DSA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差异以期评价M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搜集经颈动脉DSA和MDCTA检查的临床病例19例。(2)随机选择实验动物猪10头,通过导丝损伤和外科手术建立猪颈动脉血管腔内、腔外狭窄模型,行DSA... 目的通过比较MDCTA与DSA对颈动脉病变的诊断差异以期评价M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搜集经颈动脉DSA和MDCTA检查的临床病例19例。(2)随机选择实验动物猪10头,通过导丝损伤和外科手术建立猪颈动脉血管腔内、腔外狭窄模型,行DSA和MDCTA造影对照。根据国外采用的分类方法并结合血管外科手术与否的判断标准,以50%为界将狭窄程度分成两组,分别评价MDCTA诊断价值。数据分析采用诊断实验评价。结果DSA检查正常13例中,MDCTA正常12例,1例误诊为轻度狭窄。狭窄血管56处,MDCTA漏诊3处。MDCTA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有很好的相关性,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2.3%,准确性94.2%,阳性预测值为98.2%,阴性预测值为80.0%。其中,狭窄在50%以下者37处,CTA漏诊3处,敏感性为91.9%;狭窄超过50%者19处,MDCTA无漏诊,敏感性为100%。MDCTA显示病灶不规则内表面4例,斑块溃疡3例,均经病理标本证实,而DSA显示不规则2例,溃疡1例。结论颈动脉MDCTA可以取代诊断用途的DSA。在显示血管狭窄的形态、斑块表面不规则、斑块溃疡以及重度狭窄后血管等方面,大范围颈动脉MDCTA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多排螺旋ct ct血管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狭窄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初步应用——与DS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陆菁菁 潘杰 +5 位作者 李明利 金征宇 王云 梁继祥 陶蔚 连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对比研究 ,初步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 (3D 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4例临床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 3D CTA和DSA。 3D 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信号强...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的对比研究 ,初步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 (3D 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2 4例临床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 3D CTA和DSA。 3D 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 (MPR)、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以及容积重建 (VRT)。 3D CTA和DSA分别由相互独立的放射科医师实施和诊断 ,分别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同时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对两种影像手段的认可度。结果  3D CTA发现 13例 15个动脉瘤 ,遗漏 1个直径 1.2mm的动脉瘤 ,发现的最小动脉瘤长径为 1.8mm。DSA发现 14例 16个动脉瘤。CTA在显示瘤颈以及相邻骨质结构上明显优于DSA ,而DSA空间分辨率较高。神经外科医师多认为CTA可以用作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和术前评估 ,而DSA仍是金标准。患者对CTA的接受度较高。结论  3D CT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高度敏感的无创影像手段 ,它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颅内动脉瘤 ctA 血管成像 医师 患者 术前评估 三维 直径 空间分辨率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诊断与DSA诊断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汪林 陈向荣 黄永础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194-196,20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DSA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多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DSA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术后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多层螺旋CT和DSA对真假腔和内膜瓣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数和受累分支的检出率显著低于多层螺旋CT(P<0.05)。多层螺旋CT与DSA对主动脉夹层第一破口大小,第一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平面胸主动脉最大径和真腔远端直径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对主动脉夹层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76,0.667和0.8;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1,0.662和0.8。Kappa检验表明两种诊断方法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均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两种诊断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金标准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多层螺旋CT应用范围更广,安全性更高,在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诊断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320层CTA与DSA对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田媛 敖国昆 +3 位作者 全昌斌 袁小东 田梅 秦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2期2024-2027,共4页
目的对照DSA,评价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320层CTA及DSA检查。CT数据在东芝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 目的对照DSA,评价320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320层CTA及DSA检查。CT数据在东芝工作站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分析CTA与DSA结果。将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及单侧下肢动脉分为15个节段,本组病例共900节段,进行盲法评估。结果在全部900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诊断Ⅲ及Ⅳ级病变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9%、98%。在评估主动脉、髂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股动脉、腘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100%、99%。在评估腘动脉以下水平的动脉节段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7%、99%。另有1个节段在320CTA显示不清,49个节段在DSA显示不清,无法评估。结论 320层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较DSA能显示更多节段,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及临床治疗计划提供较准确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层ct dsa 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载PDF
CT与DSA比照对选择肝癌介入治疗时机的价值(附28例报告)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强 刘作勤 武乐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6期6-7,共2页
对 2 8例肝癌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术后 4周行CT和DSA检查 ,以观察肿瘤区内碘化油存留情况。结果示患者带瘤生存率提高。认为利用CT和DSA观察碘化油在肝癌内的存留情况 ,指导选择介入治疗时机 ,获得初步成功。
关键词 碘化油 肝癌 介入治疗 ct扫描 治疗时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DSA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口术在恶性肿瘤所致肾盂积水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斌 熊正平 +4 位作者 李国文 黄满平 古善智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DSA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口(PCN)在恶性肿瘤所致肾盂积水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8月—2011年11月在DSA联合CT引导下对67例肾盂积水患者行PCN治疗,其中34例患者行双侧PCN,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67例患者共93次置管... 目的探讨DSA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口(PCN)在恶性肿瘤所致肾盂积水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8月—2011年11月在DSA联合CT引导下对67例肾盂积水患者行PCN治疗,其中34例患者行双侧PCN,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67例患者共93次置管,均一次性成功,成功率100%。所有患者肾功能1周内得到改善并恢复,有效率100%。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出血、感染及脏器损伤和因治疗所致相关并发症而导致的死亡。结论 DSA联合CT引导下PCN术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对改善恶性肿瘤所导致的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积水 恶性肿瘤 经皮肾造瘘术 dsa联合ct引导
下载PDF
兔VX2肝癌模型改良制作及TAE前后CT与DSA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梁 含笑 +3 位作者 周丽芬 王国亮 吴鸿峰 胡茂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8期85-87,共3页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应用CT及DSA检查对肿瘤TAE前后进行影像学评估。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20只并保种传代,于接种后第7、14日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日行开腹门静脉直接穿刺造影及经导管股-肝动脉造影检查,肿瘤...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应用CT及DSA检查对肿瘤TAE前后进行影像学评估。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20只并保种传代,于接种后第7、14日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日行开腹门静脉直接穿刺造影及经导管股-肝动脉造影检查,肿瘤供血动脉行碘油栓塞;第21日再次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22天开腹行门静脉及肝动脉直接穿刺DSA检查。结果种植2周时肝区肿瘤可全部清楚的展示,CT平扫可见肝区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在动脉期可呈明显环形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3周时肿瘤坏死明显。DSA显示肿瘤富血供。结论兔VX2肝癌模型改良制作成功率较高。TAE前后CT与DSA表现一致,且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门静脉不参与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肝癌模型 ct
下载PDF
硬脑膜动静脉瘘CT、MRI及DSA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铭 刘忠 +5 位作者 余泽 马廉亭 薛德麟 雷霆 胡军民 陈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01-203,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CT、MRI及DSA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差异,探索DAVF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性表现。方法对98例不同类型DAVF的CT、MRI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及MRA检查能较好地显示因DAVF所致的颅内继发性病... 目的对比研究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CT、MRI及DSA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差异,探索DAVF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特征性表现。方法对98例不同类型DAVF的CT、MRI及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T及MRA检查能较好地显示因DAVF所致的颅内继发性病变,扩张的引流静脉,继发性出血及静脉窦狭窄、闭塞等改变;DSA检查则能准确地显示瘘口部位、供血动脉、静脉引流情况及颅内血流分布情况,但无法显示继发的脑实质病变。结论DSA检查是诊断DAVF的金标准。CT、MRA检查亦能为诊断DAFV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ct MRI MRA dsa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的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文 郑晓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4期92-95,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0例脑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并均进行脑动脉DSA,对两种方法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同时对CTA漏诊脑动脉瘤的...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190例脑动脉瘤患者行CTA检查,并均进行脑动脉DSA,对两种方法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率,同时对CTA漏诊脑动脉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DSA诊断为脑动脉瘤190例,共228个病灶;行CTA检查,诊断脑动脉瘤172例,共210个病灶,CTA与DSA比较,检出率为92%;统计学检验结果提示两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漏诊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是去骨同时去掉近颅底的动脉瘤、主观上重建和观察欠缺、动脉瘤本身因素。结论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脑动脉瘤有价值的方法。了解CTA脑动脉漏诊原因,加以改进,能提高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dsa ctA 脑动脉瘤 诊断与分析
下载PDF
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MRV、DSA诊断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英 宋利春 +2 位作者 李琦 潘诗农 尚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头部影像学检查诊断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孕产妇并发CVST患者CT、MRI、MRV、DSA成像的直接和间接征象。6例患者起病后头部CT扫描5例、MRI扫描6例、MRV扫描4例、MRI增强扫描3例、DS... 目的:探讨头部影像学检查诊断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孕产妇并发CVST患者CT、MRI、MRV、DSA成像的直接和间接征象。6例患者起病后头部CT扫描5例、MRI扫描6例、MRV扫描4例、MRI增强扫描3例、DSA检查1例。结果:6例患者的头部CT、MRI、MRV、DSA成像均有异常表现。表现脑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受累间接征象的CT5例、MRI6例,其中出血性梗死4例。同时表现纵裂内高密度索带征及高密度三角征直接征像的CT1例,表现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T1为等信号、T2为等及低信号直接征像的MRI2例。表现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显影中断、显示不清、或者局部信号缺失的MRV4例,其中1例表现出两侧静脉分枝显影不均,一侧静脉分枝显影明显减少的征象。显示上矢状窦不显影的DSA1例。结论:头部CT、MRI、MRV和DSA检查能显示CVST脑组织直接和间接受累征像,MRI+MRV成像可作为诊断CVST的首选检查,CT及MRI+MRV复查能动态观察病情及反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t MRI MRV dsa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与DSA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笑宏 边杰 +4 位作者 刘兴第 毕建娜 戴建平 高培义 詹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探讨CT、MRI与DSA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和DSA的影像特点。结果:CT对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做出了100%的准确定位,而定性准确率为7.... 目的:探讨CT、MRI与DSA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和DSA的影像特点。结果:CT对2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均做出了100%的准确定位,而定性准确率为7.4%。MRI对兀例患者均100%准确定性、定位。DSA定位准确率为38.4%,定性准确率为0%。结论: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价值优于CT和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ct MRI dsa 诊断
下载PDF
CTA、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罗伟 韩德清 孙培永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6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行CTA检查,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成像显示(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脑血管显示情况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部...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治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对6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行CTA检查,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成像显示(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脑血管显示情况并将结果与DSA和(或)手术结果比较。部分动脉瘤病例术后行CTA和DSA复查。结果 CTA对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敏感性为83.1%,特异性为100%。能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瘤颈及瘤体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能可靠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形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CTA不能很好地反应动脉瘤夹闭情况。结论 CTA是有效的血管成像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诊治价值,临床疑诊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可作为一种筛选方法。CTA不适合动脉瘤术后的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血管病 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卫 朴颖哲 +1 位作者 刘海生 杨海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探讨 CT血管造影 (CTA)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1例可疑动脉瘤患者进行 CTA检查 ,8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 ,与 CTA检查结果比较 ,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2 1例患者共检出 2 3个动脉瘤并经手... 目的 探讨 CT血管造影 (CTA)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 2 1例可疑动脉瘤患者进行 CTA检查 ,8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 ,与 CTA检查结果比较 ,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 2 1例患者共检出 2 3个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 ,其中假阳性动脉瘤 1个。 CTA可以显示动脉瘤的三维解剖结构 ,为手术提供便利。结论  CTA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初选检查方法。但不能连续观测脑循环过程及进行血管内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ct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治疗
下载PDF
B超、CT与DSA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海彬 王杰 +2 位作者 冯耀良 庄振武 李麟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61-464,共4页
对126例原发性肝癌与37例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均进行了B超、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显示原发性肝癌多数血供丰富,而转移性肝癌以少血供者为主;CT显示小病灶的敏感性稍差,病灶的密度和均匀性与血供多... 对126例原发性肝癌与37例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均进行了B超、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显示原发性肝癌多数血供丰富,而转移性肝癌以少血供者为主;CT显示小病灶的敏感性稍差,病灶的密度和均匀性与血供多少有一定关系,但特异性不高,而病灶的增强效应与血供关系密切,多血供者中95%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少血供者仅占4.7%;B超所示病灶的回声高低与血供亦有一定关系,但特异性稍差。结果表明,DSA可清楚显示肝癌病灶的情况,CT所示病灶增强效应的强弱可反映出病灶血供的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超声波诊断 ct dsa
下载PDF
CT与DSA综合影像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祝青 刘书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4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对21例原发性肝癌经TACE术后生存期为1~5年患者的CT及DS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对21例原发性肝癌经TACE术后生存期为1~5年患者的CT及DS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碘化油(1ipiodol,LPD)沉积I型12例、Ⅱ型5例、Ⅲ型4例。CT发现6例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5枚;DSA发现15例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14枚。DSA在检出小病灶方面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能够客观反应碘化油沉积;DSA在小病灶的检出方面较CT具有优势;CT、DSA并结合甲胎蛋白(AFP)的变化能及时发现小病灶,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的VCTDSA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剑婷 车振勇 +1 位作者 吕发金 王慧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比较VCTDSA和DSA技术对于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同时有VCTDSA和DSA检查资料的脑血管畸形。观测脑血管畸形的部位、大小,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颅内血管盗血现象。结果与DSA比较,VCTDSA能检出AVM和AVF的病... 目的比较VCTDSA和DSA技术对于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同时有VCTDSA和DSA检查资料的脑血管畸形。观测脑血管畸形的部位、大小,畸形血管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颅内血管盗血现象。结果与DSA比较,VCTDSA能检出AVM和AVF的病灶、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大小,及引流静脉,但对颅内血管的盗血改变不敏感。结论 VCTDSA可对脑血管畸形进行诊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或等于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