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在下肢动脉病变CTA诊断中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芸 朱彦 +3 位作者 王扬 赵天 李月峰 陈兴兵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对下肢动脉病变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51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TA检查资料(65条下肢动脉)。分别基...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算法对下肢动脉病变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51例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TA检查资料(65条下肢动脉)。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重建(Deep Learning Image Reconstruction,DLIR)算法和混合迭代重建(Hybri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HIR)算法对CTA图像进行重建,以HIR法为参照进行质量评估;两位医师在不同重建算法下对血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进行评估,并采用Kappa检验观察者间一致性;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HIR法和DLIR法诊断下肢动脉中度和重度狭窄的效能。结果与HIR法相比,DLIR法图像质量的噪声显著降低(Z膝上动脉=8.36,Z膝下动脉=9.46,Z足背动脉=7.19,均P<0.001),信噪比(Z膝上动脉=-7.32,Z膝下动脉=-7.91,Z足背动脉=-8.45,P<0.001)及对比噪声比(Z膝上动脉=-8.66,Z膝下动脉=-9.21,Z足背动脉=-8.52,均P<0.001)显著提高。DLIR法对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识别和评估均显示出更高的观察者间一致性(Kappa=0.86)。与HIR法相比,DLIR法的图像对膝下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度(72.2%vs.94.4%)、特异性(78.7%vs.95.7%),足背动脉中度狭窄的特异性(86.0%vs.97.7%)及重度狭窄的敏感度(50.0%vs.87.5%)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DLIR算法可有效改善下肢动脉的CTA图像质量,并获得更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深度学习 混合迭代重建 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成像方案
2
作者 胡莹莹 张珂 +3 位作者 何辰宇 孙宏亮 王蕾 谢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针对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质量及血管节段的可诊断性进行主观评估,观察40、45、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的自动去骨能力。结果40~80 keV范围内,随keV升高,各动脉在图像中的CT值、SD值、SNR及CNR均逐渐降低。相比100 kVp,腘动脉(PA)及其近端动脉的CT值、CNR及SNR均在40~55 keV图像中升高(P均<0.05);50~55 keV图像中SD值升高(P均<0.05),而60 keV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及60 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动脉节段数与100 k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以远节段的SNR及CNR在各单能量图像及100 kVp图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CT值在40~45 keV图像中、SD在40 keV图像中均高于100 kVp(P均<0.05),但SD在45 keV与100 kVp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图像中,PA以远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节段数均高于60 keV及100 kVp(P均<0.05)。40 keV图像对9例(9/30,30.00%)、45 keV图像对6例(6/30,20.00%)不能自动去骨,50及60 keV、100 kVp对30例(30/30,100%)均可自动去骨。结论行双下肢动脉能谱CTA时,对PA及其近端节段以6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对其以远或双下肢全程则以5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 ct血管成像 能谱ct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效果评价及术后复发预测价值研究
3
作者 吴国良 杨彦林 +2 位作者 田少勇 王春燕 赵鹏飞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81-388,共8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效果评估及术后复发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0例ASO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49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58.92岁(标准差5.0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1~27 kg/m^(2),平均BMI 24.28 kg...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介入治疗效果评估及术后复发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0例ASO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49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58.92岁(标准差5.04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1~27 kg/m^(2),平均BMI 24.28 kg/m^(2)(标准差1.33 kg/m^(2));高血压51例,糖尿病56例,冠心病57例;吸烟85例。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及CTA检查,比较手术前后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参数[斑块负荷(PB)、斑块面积(PA)、最小管腔面积(MLA)]。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ASO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斑块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B、PA、MLA对ASO复发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ASO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中度狭窄(23.08%)、重度狭窄(19.23%)、完全闭塞率(3.08%)均低于术前(30.77%、46.15%、13.85%)(P<0.05)。术后PB、PA、MLA均低于术前[(29.82±4.11)%vs(62.82±8.16)%、(4.26±0.26)mm^(2)vs(9.26±1.33)mm^(2)、(3.01±0.17)mm^(2)vs(7.16±1.05)mm^(2)。P<0.05]。随访1年后,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8例和未复发组102例。复发组PB(57.63±4.28)%、PA(9.02±1.27)mm^(2)、MLA(6.96±1.01)mm^(2)均高于未复发组[(28.11±3.85)%、(4.07±1.07)mm^(2)、(2.85±0.12)mm^(2)。t=35.077、20.805、40.474,P<0.05]。PB、PA、MLA联合检测预测ASO复发的AUC是0.792[95%可信区间(CI)0.716~0.95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是93.08%、91.13%,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高血压、糖尿病、血管闭塞长度、术后用药不规律、C反应蛋白(CRP)是ASO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1.268、1.216、1.134、1.329、1.226;95%CI=1.135~1.438、1.128~1.395、1.034~1.296、1.162~1.468、1.133~1.429)。结论CTA可准确评估ASO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辅助临床评估治疗效果,提高对疾病复发的预测灵敏度及特异度,ASO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当引起临床重视与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复发预测
下载PDF
The Role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Arterial Mapping for Decision Mak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被引量:1
4
作者 Ali Babaei Jandaghi Zahra Mardanshahi +5 位作者 Ahmad Alizadeh Iraj Baghi Hossein Hemmati Narges Tabarzan Baboli Shabnam Alizadeh Arasi Amin Keshavarzzirak 《Surgical Science》 2013年第10期415-420,共6页
Purpos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color Doppler imaging for decision mak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compared to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Mater... Purpose: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color Doppler imaging for decision mak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compared to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Materials and Methods: Color Doppler scan was done on patients suspected for lower limb PAD, a day prior to the DSA which was done by a vascular surgeon. Also, for the patients who were candidates for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lor Doppler arterial mapping results,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s were performed at the same time if the DSA finding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color Doppler map. The grading for evaluated segments was normal, insignificant stenosis (<50%),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stenosis (≥50%) and occlusion. We yielded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indices of Doppler for detecting arterial stenosis in each 18 different arterial segments below the renal arteries including, infrarenal aorta, common and external iliac, common femoral, superficial femoral (proximal, middle and distal segments), deep femoral, popliteal artery, tibioperoneal trunk,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ibial arteries (proximal, middle and distal segments) and peroneal artery (proximal and distal segments). Then, we yielded the kappa agreement between Doppler and DSA findings considering the grade of stenosis in 18 arterial segments separately. Results: Totally 115 lower extremities (2045 arterial segments) were evaluated in 90 patients [mean age: 60.8 ± 8.9 (range: 47 - 84 years old)] of which 68 (75.6%) were men. The sensitivity of color Doppler for all arterial segments was 90% or higher except for common iliac artery, distal segment of 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and proximal segments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tibialis and peroneal arteries. However, the specificity was 89% or higher, in all arterial segments. Kappa agreement was 0.72 or higher in all segments (All P-Values 0.001). Conclus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considering excellent capability of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color Doppler arterial mapping is sufficient for decision mak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ese patients and can reduce the rate of diagnostic angi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ARTERIAL MAPPING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下载PDF
An evaluation of the arterial occlusions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by 64-detector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DSA correlation 被引量:1
5
作者 Pelin Seher Oztekin Alper Sonmez +3 位作者 Fahrettin Kucukay Derya Oztuna Umman Sanlıdilek Ugur Kosar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3年第2期250-256,共7页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with 64-detector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MDCT- A)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with the results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a standard referenc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with 64-detector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MDCT- A) and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with the results of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a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Method: The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of the patients and ethics committee approval were obtained. The retrospective study group consisted of 28 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Using 64-MDCT-A, the arterial tree of the lower extremity was evaluated for the presence of steno-occlusive lesions that might have led to luminal stenosis. The diagnostic reliability of 64-MDCT- A wa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DSA. Findings: In the segment-based analysis, the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reliability rates of 64-MDCT angiography in determining significant stenoses were 97.7%, 97%, and 97.3%, respectively. The Kappa co-efficiency for compatibility between 64-MDCT-A and DSA methods in grading stenosis was calculated as 0.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Detector Computer Tomography lower extremity Arteries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下载PDF
专科护理干预在儿童双下肢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6
作者 张斌 杨林 王凯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6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专科护理干预在儿童双下肢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接诊的114例下肢血管病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组(n=57)。两组均行双下肢... 目的:探讨分析专科护理干预在儿童双下肢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接诊的114例下肢血管病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组(n=57)。两组均行双下肢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在此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专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成像率、图像质量及其家长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一次性检查成功率为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1%(P<0.05)。研究组的成像率为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研究组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的总满意度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75.44%(P<0.05)。结论:在儿童双下肢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中开展专科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成像率、图像质量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干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 双下肢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 成像率 图像质量 下肢血管病变
下载PDF
CTA与3D CE⁃MRA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莉 刘芝克 +1 位作者 董景宣 刘义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泉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3D CE⁃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泉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3D CE⁃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A、3D CE⁃MRA与DSA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下肢各段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级的检出情况。结果1684段血管中,DSA检测狭窄693段,非狭窄991段;CTA检测680段狭窄,1004段非狭窄,其中漏诊61例,误诊48例,诊断敏感度为91.20%,特异度为95.15%,准确率为93.53%,kappa值为0.866;3D CE⁃MRA检测687段狭窄,997段非狭窄,其中漏诊44例,误诊38例,诊断敏感度为93.65%,特异度为96.16%,准确率为95.13%,kappa值为0.899;CTA、3D CE⁃MRA各段检出率与DS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88、3.703、0.408,P>0.05);CTA诊断0~Ⅳ级的准确率分别为89.56%、92.14%、88.30%、88.67%、91.80%,总准确率为90.20%;3D CE⁃MRA诊断0~Ⅳ级的准确率分别为91.04%、92.96%、88.20%、93.79%、90.63%,总准确率为91.63%。结论CTA与3D CE⁃MRA对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3D CE⁃MRA对早期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略高于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硬化 动脉狭窄
下载PDF
能谱CT对下肢血管血栓与非钙化斑块鉴别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李会侠 姜力美 +3 位作者 屈瑾 展影 谷岩 雷新玮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23-52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病变中血栓与非钙化斑块的能谱CT参数差异,探究鉴别两者的参数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行下肢能谱CT检查且1周内完成DSA手术的81例病人,共纳入109处血栓或非钙化斑块病变进行分析。根据DSA结果将病变分为血栓组(34...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病变中血栓与非钙化斑块的能谱CT参数差异,探究鉴别两者的参数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行下肢能谱CT检查且1周内完成DSA手术的81例病人,共纳入109处血栓或非钙化斑块病变进行分析。根据DSA结果将病变分为血栓组(34处)与非钙化斑块组(75处)。在能谱CT上测量并记录能谱参数,包括能谱曲线斜率(λ)、有效原子序数(Eff-Z)、钙水物质密度[Ca(W)]、碘水物质密度[I(W)]、水碘物质密度[W(I)]、水钙物质密度[W(Ca)]、70keV下的CT值(CT_(70keV))。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比较2组间参数,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能谱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栓组病人的急性病程和房颤占比均高于非钙化斑块组,高血压和冠心病占比低于非钙化斑块组(均P<0.05)。血栓组中能谱曲线斜率(λ)、W(I)和W(Ca)均高于非钙化斑块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程、冠心病、房颤、λ、W(I)和W(Ca)是鉴别血栓与非钙化斑块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其中,病程的AUC(0.860)和敏感度(85.3%)最高,房颤和W(Ca)的特异度最高(98.7%),λ、W(I)和W(Ca)的截断值分别为0.65、1052.08、1048.89,值越大越倾向于血栓的诊断;联合参数[病程、房颤、λ、W(I)和W(Ca)]AUC为0.929,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90.7%,诊断效能高于单一参数。结论在下肢血管病变中,能谱CT参数对血栓与非钙化斑块有鉴别意义,同时结合临床病史,可为临床术前病变成分预判及术式选择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能谱ct 血栓 非钙化斑块
下载PDF
CT小视野重建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键 程新歌 +4 位作者 张小勇 胡容 王玉权 王荣品 曾宪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CT小视野重建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双下肢血管病变行CTA扫描的患者33例,选取股动脉段原始图像重建,均行常规视野(常规视野组)和小视野(小视野组)重建,比较2组重建图像中目标血管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 目的:探讨CT小视野重建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双下肢血管病变行CTA扫描的患者33例,选取股动脉段原始图像重建,均行常规视野(常规视野组)和小视野(小视野组)重建,比较2组重建图像中目标血管的平均CT值、噪声、SNR、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等。结果:2组股动脉CT值及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股动脉噪声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视野组主观评分(股动脉远端分支小动脉的清晰度、锐利度及小动脉细节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视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CTA检查中,CT扫描结合小视野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主干及其远端分支小动脉,且更准确地显示斑块及管腔狭窄情况,为末梢小血管循环障碍为主的下肢血管疾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视野重建 下肢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A、DUS、CE-MRA诊断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思 刘玥 +2 位作者 兰姗 曾蕾 谭利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狭窄的106例患者,患者均通过CTA、DUS、CE-MRA任意一种诊断方法确诊,且均行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DSA诊断结果显示,1~3级动脉分支为重度狭窄的动脉条数分别为17、38、11。DUS诊断动脉1级分支、动脉2级分支、动脉3级分支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75.00%、96.39%、88.78%、0.875;81.82%、90.91%、88.89%、0.909;55.56%、97.75%、93.88%、0.778。CE-MRA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90.91%、94.23%、93.65%、0.955;80.00%、94.74%、88.89%、0.880;55.00%、96.23%、88.89%、0.750。CTA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90.91%、97.30%、97.65%、0.964;94.12%、97.66%、96.47%、0.972;85.71%、89.72%、97.65%、0.988。结论CTA、DUS、CE-MRA3种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CTA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下肢动脉重度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三种触发扫描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11
作者 杨文 周福庆 曾献军 《医疗装备》 2023年第3期1-4,9,共5页
目的比较经3种触发扫描技术得到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探讨最适合下肢动脉CTA的扫描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医院收治的需行CTA检查的疑似下肢动脉疾病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每组15例。3组分别采用... 目的比较经3种触发扫描技术得到的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探讨最适合下肢动脉CTA的扫描方式。方法选取2021年1—9月医院收治的需行CTA检查的疑似下肢动脉疾病患者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组,每组15例。3组分别采用腹主动脉自动触发技术、腘动脉手动触发技术和腹主动脉手动触发技术,比较3组的延迟扫描时间和图像质量。结果A组的延迟扫描时间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延迟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动脉血管的CT值、动脉分支评分、动脉清晰度评分这3个图像质量指标方面:B、C组的图像CT值及评分在多个下肢血管区域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干扰评分方面:B组的图像静脉干扰评分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主动脉手动触发技术能够兼顾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可操作性强,能够精准把握扫描时机,且受患者血管闭塞与钙化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提高下肢动脉CTA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ct血管成像 触发扫描技术 时间密度曲线 手动触发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程度评估中的作用分析
12
作者 王倩 任碧连 李晨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5期160-164,共5页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放射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包括病情轻度者31例、重度者21例),同时纳入同期进行检查无...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患者病情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放射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包括病情轻度者31例、重度者21例),同时纳入同期进行检查无糖尿病足的5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准确性,并对比下肢动脉管腔截面积水平、下肢动脉病变情况等。结果 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血管造影诊断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90.20%,诊断符合率为91.26%。观察组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管腔截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轻度者髂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管腔截面积均大于重度者,钙化、斑块、侧支循环形成也均低于重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管腔截面积明显缩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可准确反映其血管管径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病变 病情严重程度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下肢动脉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单一与联合检测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监柱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沭阳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接诊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动...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沭阳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接诊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下肢动脉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分别诊断轻、中、重度及闭塞情况的符合率。计算下肢动脉CTA、血管三维重建及二者联合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通过计算结果显示,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灵敏度为98.00%,明显高于单一下肢动脉CTA诊断的92.00%及血管三维重建诊断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31)。同时50例观察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其中轻度狭窄患者15例,中度狭窄患者18例,重度狭窄患者11例,完全闭塞患者6例。经计算,下肢动脉CTA诊断总符合率为92.00%,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总符合率为90.00%,而二者联合诊断总符合率为98.00%。结论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通过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 血管三维重建技术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CT与MRA对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蕾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7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东营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疑似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东营市中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8例疑似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和MRA检测,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观察不同检测方式对于患者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分析漏诊率、误诊率;分析比对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下肢动脉病变检出情况。结果CT诊断真阳40例、假阳5例、假阴22例、真阴1例。MRA诊断真阳61例、假阳1例、假阴1例、真阴5例;MRA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漏诊率为1.61%、误诊率为16.67%,低于CT的35.48%、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诊断中,小腿动脉狭窄46例、足部动脉狭窄44例、股动脉狭窄49例,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A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用于诊断糖尿病足和下肢动脉病变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磁共振血管造影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在下腰椎前髂血管解剖研究中的应用
15
作者 蒲清平 郭涛 +1 位作者 施向春 田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86-1792,共7页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探究下腰椎前方髂血管分布,为下腰椎前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腹部CT血管成像男、女性患者影像资料各100例,进行观察、测量研究;(1)观察记录腹主动脉分叉点... 目的应用CT血管成像探究下腰椎前方髂血管分布,为下腰椎前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腹部CT血管成像男、女性患者影像资料各100例,进行观察、测量研究;(1)观察记录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分布;(2)测量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顶点到L_(5)~S_(1)椎间隙上缘距离,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之间位于L_(5)~S_(1)椎间隙上缘、下缘的距离。结果(1)腹主动脉分叉点平L_(4)椎体男性占64%、女性占68%。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4椎体男性占42%、女性占46%,平L_(4-5)椎间隙男性占40%、女性36%。(2)腹主动脉分叉角男性:(51.45±9.21)°,女性:(50.51±7.92)°;髂总静脉汇合角男性:(58.82±11.81)°,女性:(61.88±11.97)°;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男性:(64.81±11.77)°,女性:(67.21±11.58)°。(3)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4椎体、L_(4~5)椎间隙、L_(5)椎体时:(1)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顶点到L_(5)~S_(1)椎间隙上缘距离分别为:(26.51±8.11)mm、(16.18±6.70)mm、(7.82±4.26)mm;(2)左髂总静脉、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于L_(5)~S_(1)椎间隙上缘的距离分别为:(32.52±9.95)mm、(28.63±11.48)mm、(16.27±7.71)mm;(3)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于L_(5)~S_(1)椎间隙下缘的距离分别为:(43.88±9.86)mm、(41.55±11.05)mm、(33.17±9.40)mm。(4)“髂血管三角”面积分别为:(486.32±246.26)mm^(2)、(263.94±178.47)mm^(2)、(85.49±71.45)mm^(2)。(5)L_(5)~S_(1)椎间隙手术窗分别为:(496.98±114.48)mm2、(488.89±127.69)mm_(2)、(344.32±166.63)mm^(2)。结论(1)腹主动脉分叉点、髂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存在明显解剖变化;腹主动脉分叉点多平L_(4)椎体,髂总静脉汇合点多平L_(4)椎体及L_(4~5)椎间隙。(2)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_(4)椎体时,此时下腰椎前拥有足够的血管安全区供手术操作;髂总静脉汇合点位平L_(4~5)椎间隙时,此时下腰椎前有一定的血管安全区供手术操作;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_(5)椎体时,此时下腰椎前血管安全区无法满足手术操作。(3)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_(4)椎体、L_(4~5)椎间隙时,前路L_(5)~S_(1)椎间隙均拥有足够的手术血管安全区,但血管安全区进行性缩小。术前CT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血管安全区有助手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 腹主动脉 下腔静脉 髂总动脉 髂总静脉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低剂量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君 唐建红 方萍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12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常规随访1年后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血管狭窄≥50%)1... 目的 探讨低剂量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介入治疗的LEASO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常规随访1年后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血管狭窄≥50%)19例和非再狭窄组56例。采用低剂量CTA扫描和多种后处理技术重组下肢动脉三维图像,记录扫描长度(L)、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值。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对LEASO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CTA参数L、CTDIvol、DLP、ED值和图像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5、0.56、1.12、0.82,Z=-0.37,P均>0.05)。CTA诊断血管再狭窄24例,准确率为80.00%,灵敏度为73.68%,特异度为82.14%,阳性预测值为58.33%和阴性预测值为90.20%。CTA显示再狭窄程度与DS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90)。结论 LEASO介入术后仍有较高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剂量CTA对下肢动脉再狭窄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同时图像质量较好,射线和对比剂暴露减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内介入 低剂量 ct血管造影 再狭窄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邹靓萍 张华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20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临床中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时使用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检查的7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在临床中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时使用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福建省建瓯市立医院检查的7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误诊率,并比较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和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和胫前动脉的管腔内径。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显示,70例疑似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中阳性64例,阴性6例,多层螺旋CT诊断阳性63例,阴性7例,其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71%、96.88%、83.33%,漏诊率为3.13%(2/64),误诊率为16.67%(1/6)。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一致性较好(Kappa=0.75);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股动脉、腘动脉和胫前动脉的管腔内径小于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和胫前动脉的管腔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诊断效能较高,且发现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股动脉、腘动脉和胫前动脉的管腔内径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下载PDF
血清Lp-PLA2联合CTA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萍 付国丽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21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探究血清Lp-PLA2联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ig... 目的分析探究血清Lp-PLA2联合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疑似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别对其进行单纯血清Lp-PLA2检测诊断、CTA诊断和血清Lp-PLA2联合CTA诊断,对比三种诊断方式差异,通过ROC曲线评估不同诊断方式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血清Lp-PLA2联合CTA联合检测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单纯血清Lp-PLA2、CTA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Lp-PLA2检测与CTA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单项Lp-PLA2检测与单项CTA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PLA2联合CTA检测对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有显著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足 ct血管造影 LP-PLA2 诊断价值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的价值研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德明 孔丽丽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6期77-79,83,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完成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烟台业达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6... 目的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完成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7月烟台业达医院收治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完成后,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数字减影成像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操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检查结果展开观察统计。结果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敏感度(98.00%)以及准确度(98.00%)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3、10.083,P<0.01)。结论临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实施诊断期间,64排螺旋CT检查血管成像技术的有效应用,呈现出显著应用价值,获得的诊断敏感度以及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检查结果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晓丹 金征宇 +3 位作者 张燕 徐健 张晓波 李明利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可疑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可疑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及曲面重建(CPR)。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A诊断下肢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4.3%(115/122),特异性为98.4%(548/557),准确率97.6%(663/679),阳性预测值为92.7%(115/124),阴性预测值为98.7%(548/555)。结论16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部分性替代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病变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