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淋巴血管侵犯状态的价值
1
作者 李扬 王向明 +8 位作者 谷霄龙 杨丽 王琦 时高峰 随义 徐校胜 岳萌 王明博 任嘉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将入组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3D Slicer软件逐层勾画全肿瘤感兴趣区(ROI),采用Python软件的Pyradiomics包提取肿瘤组织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拟合程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从全肿瘤ROI中提取了1130个组学特征,经过筛选最终保留了7个影像组学特征,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VI的AUC值为0.930,敏感度为0.851,特异度为0.919,准确度为0.899,阳性预测值为0.816,阴性预测值为0.936;在测试集中,AUC值为0.897,敏感度为0.789,特异度为0.787,准确度为0.788,阳性预测值为0.600,阴性预测值为0.902。校准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良好。DCA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增强CT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在术前有效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影像组学 淋巴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ct
下载PDF
增强CT联合血清DSG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
作者 陈金金 陈东旭 张仲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血清桥粒芯蛋白2(DSG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ESCC患者(ESCC组)以及同期4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食管平滑肌瘤组)的临床资料,均行增强CT检查、血清...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血清桥粒芯蛋白2(DSG2)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ESCC患者(ESCC组)以及同期42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食管平滑肌瘤组)的临床资料,均行增强CT检查、血清DSG2水平检测。比较两组间增强CT特征、血清DSG2水平差异。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增强CT特征、血清DSG2水平诊断ESCC的效能。结果ESCC组肿瘤位于食管胸中段、范围超过食管壁1/2、边缘不光滑、周围间隙不清晰以及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血清DSG2水平显著高于食管平滑肌瘤组(P<0.05),而ESCC组与食管平滑肌瘤组之间强化方式、坏死区域以及溃疡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较,增强CT特征联合血清DSG2水平对ESCC评估的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最高。结论增强CT特征联合血清DSG2水平对ESCC的诊断具有更高的评估价值,可为ESCC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血清桥粒芯蛋白2 食管鳞状细胞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CT扫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师玉 孟令辉 王禄马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46-449,共4页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增强扫描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376例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所有患者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kapp... 目的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T增强扫描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3月~2023年3月我院诊治的376例经超声检查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均行CT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所有患者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采用kappa系数检验CT扫描的诊断价值。结果在376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良性病变149例和恶性病变227例,后者包括ICC者18例和肝细胞癌(HCC)者209例;CT增强扫描检出良性病变151例,恶性病变225例;CT扫描诊断ICC患者21例,均为单发病灶,肝左叶病灶占61.9%,病灶直径为(6.7±1.8)cm,肿块型病灶占57.1%。肿块型动脉期主要为病灶边缘薄层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边缘薄层轻度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强化加强;腔内生长型动脉期主要为肝门附近局部软组织病灶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缓慢持续强化;浸润型动脉期主要为肝内胆管壁轻度强化,静脉期均显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延迟期均显示病灶缓慢持续强化;在CT增强扫描检出的225例恶性病变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非ICC者208例,ICC者17例;多期CT增强扫描检出非ICC者204例,ICC者21例,其诊断ICC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766,其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7.6%、97.3%、76.2%和99.5%。结论多期CT增强扫描诊断ICC的准确度较高,其扫描特征对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ct平扫和增强 特征 诊断
下载PDF
CT增强联合SCC、Ca724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刘玲 李涵 +1 位作者 刘玉霞 孙长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9期88-90,共3页
目的探究CT增强联合SCC、Ca724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进行放化疗治疗的103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6个月后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3例)、预后不良组(30例),比较两组... 目的探究CT增强联合SCC、Ca724预测食管鳞癌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进行放化疗治疗的103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6个月后是否出现复发、转移,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73例)、预后不良组(3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CT增强纹理特征值、血清SCC、Ca7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两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时平均CT值、CT强化程度、血清SCC、Ca724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SCC、Ca724、平均CT值、CT强化程度为放化疗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各指标单独、联合预测的AUC均>0.6,但联合预测的AUC最高,为0.864(P<0.05)。结论CT增强联合SCC、Ca724可为临床预测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后复发、转移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 鳞状细胞癌抗原 糖类抗原724 食管鳞癌 联合检测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图像和Swin Transformer网络的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润媛 陈星材 +7 位作者 吴蔚 姚洁 郭美 马晋峰 曹锡梅 粘永健 吴毅 崔慧林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770-1778,共9页
目的基于增强CT图像和Swin Transformer网络,拟构建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150例患者的45000张术前增强CT图像。经过UperNet Swi... 目的基于增强CT图像和Swin Transformer网络,拟构建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癌的150例患者的45000张术前增强CT图像。经过UperNet Swin网络自动分割和肿瘤体积的计算,使用ResNet50、Swin Transformer和VIT 3个网络进行食管癌T分期智能诊断模型的构建。使用精准率、召回率、F1-score、特异度以及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等指标在150例内部数据集上评价模型性能,描绘混淆矩阵和ROC曲线。结果在3个食管癌T分期诊断的模型中,Swin Transformer模型结合肿瘤体积、病理信息等特征的分期诊断效果最好,T1~T4期的精准率分别为1.00、0.67、0.83、1.00,AUC为0.861,优于ResNet50和VIT分期诊断模型,它们的精准率分别为0.13、0.27、0.59、0.81和0.03、0.14、0.56、0.75,AUC分别是0.611和0.542。结论与ResNet50和VIT网络比较,Swin Transformer网络能够更精准进行食管癌智能T分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食管癌 增强ct Swin Transformer T分期诊断
下载PDF
食管癌CD34 VEGF表达与CT强化幅度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邢媛媛 赵佳佳 +3 位作者 曹宏伟 王胜林 吴薇娜 李春晖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779-1783,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CD34、VEGF表达与CT强化幅度的关系。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群的食管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粘膜组织中CD34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MVD值进行计数,测量CT增强扫描癌灶的CT强化值,... 目的:分析食管癌CD34、VEGF表达与CT强化幅度的关系。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群的食管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粘膜组织中CD34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MVD值进行计数,测量CT增强扫描癌灶的CT强化值,进一步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病组组织CD34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P<0.05),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5);食管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MDV均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相关(P<0.05);食管癌组织中VEGF(r=0.434,P<0.05)和MVD(r=0.463,P<0.05)均与螺旋CT强化幅度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组织中CD34和VEGF均呈高表达,并且与CT强化幅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D34和VEGF的表达可以作为食管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CD34 VEGF MVD ct强化幅度
下载PDF
增强CT图像纹理参数在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大伟 杨飞 +5 位作者 董婷宇 霍志云 张振明 朱晓龙 邹殿俊 崔书君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783-1786,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纹理参数在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60例患者,其中低分化组、中-高分化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胸部CT增强扫描。将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CT图像数据导入FireVo...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纹理参数在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60例患者,其中低分化组、中-高分化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胸部CT增强扫描。将动脉期和静脉期增强CT图像数据导入FireVoxel软件进行纹理分析,记录各纹理参数值(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不均匀度、偏度、峰度、熵值)。比较两组的纹理参数,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增强CT图像纹理参数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的效能。结果低分化组动脉期的不均匀度以及静脉期的标准差、不均匀度、熵值均大于中-高分化组(均P<0.05)。鉴别低、中-高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时,动脉期的不均匀度以及静脉期的标准差、不均匀度、熵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5、0.775、0.780、0.685,敏感度分别为40.0%、75.0%、75.0%、45.0%,特异度分别为95.0%、80.0%、85.0%、90.0%。结论增强CT图像参数,尤其是静脉期的标准差和不均匀度,在评估食管癌分化程度上可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 分化程度 增强ct 纹理分析
下载PDF
增强CT图像纹理分析可预测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大伟 董婷宇 +4 位作者 霍志云 庞智英 康智勇 朱晓龙 杨飞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的纹理参数的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在治疗之前行胸部CT增强扫描的食管鳞癌患者,共纳入51例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依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非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两组。非淋... 目的探讨增强CT图像的纹理参数的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在治疗之前行胸部CT增强扫描的食管鳞癌患者,共纳入51例患者,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依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非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两组。非淋巴结转移组共24例,其中男20例,女4例,年龄40~77岁(63.5±9.4岁);淋巴结转移组共27例,其中男25例,女2例,年龄48~74岁(63.4±6.5岁)。将增强CT图像(动脉期和静脉期)数据导入FireVoxel软件进行纹理分析,记录各纹理参数值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异质性、偏度、峰度、熵值。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淋巴结转移组、非转移组,比较两组间纹理参数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CT纹理参数鉴别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动脉期不均匀度、熵值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标准差、不均匀度、熵值纹理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不均匀度、熵值鉴别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017、3.891,曲线下面积为0.685、0.674。静脉期标准差、不均匀度及熵值对于鉴别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以熵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704),其最佳临界值为3.842,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75%,对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鉴别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结论增强CT图像(尤其是静脉期)的纹理分析有助于鉴别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为食管癌术前无创性预测淋巴结转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增强ct 纹理分析
下载PDF
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彭丹丹 谢春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动态MR检查,对照组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肿... 目的:探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在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中的强化特征。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动态MR检查,对照组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肿瘤转移率明显低于研究组,对照组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及肝硬化结节诊断结果高于研究组,研究组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腺瘤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扫描诊断HCC病灶,1~3 cm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 cm研究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查中,动态MR和64排螺旋CT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高,而动态MR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病情,能够判断出肿瘤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背景 小肝癌 动态MR 64排螺旋ct 三期扫描 强化特征
下载PDF
56例食管癌患者CT强化幅度与CD34表达关系的研究
10
作者 邢媛媛 张丹 +2 位作者 王胜林 冯涛 柳逢春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2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CD34蛋白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食管癌临床资料、分化幅度及TNM分期中的关系,以及CT增强扫描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食管癌的转移机制及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术前对56例患者行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应用S... 目的:探讨CD34蛋白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食管癌临床资料、分化幅度及TNM分期中的关系,以及CT增强扫描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食管癌的转移机制及临床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术前对56例患者行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应用SP法测定食管癌组织中CD34的阳性表达信号,并且计算CD34标记的微血管的密度(MVD)。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Pearson相关性结果分析显示:食管癌CT增强幅度与浸润深度(T1+2、T3+4);淋巴结转移(无、有);TNM分期(Ⅰ+Ⅱ期、Ⅲ+Ⅳ期)均呈正相关,其中在TNM分期中相关性更为显著。提示食管癌CT增强幅度与癌组织中的MVD值密切相关。结论: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微血管密度观察,对于食管癌浸润与转移及其预后的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也能为临床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后期治疗疗效的判断提供一些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ct多期增强扫描 MVD CD34
下载PDF
CT纹理分析在量化食管鳞状细胞癌T、N分期方面的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彩银 张继 田为中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11期73-75,98,共4页
目的通过CT纹理分析量化食管鳞状细胞癌在术前T、N分期方面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医学影像科经病理证实的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CT图像。应用image J软件在断层影像上根据肿瘤边界描画出感兴趣区域,并提取平... 目的通过CT纹理分析量化食管鳞状细胞癌在术前T、N分期方面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医学影像科经病理证实的5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CT图像。应用image J软件在断层影像上根据肿瘤边界描画出感兴趣区域,并提取平扫及增强CT图像的纹理特征。获取纹理分析的5个参数,分别是方差、均值、熵值、偏度、峰度,比较在平扫和增强CT上食管鳞状细胞癌T、N分期以及分化程度的纹理分析参数差别。结果峰度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平扫CT图像上对T分期(T_(1-2)与T_(3-4))有统计学意义(P<0.05);熵值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平扫以及增强CT图像上对T分期(T_(1-2)与T_(3-4))和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状细胞癌在增强CT的T、N分期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是0.862和0.942。结论 CT纹理分析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在T、N分期鉴别上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纹理分析 食管鳞状细胞癌 T、N分期
下载PDF
增强CT在食管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江 吴涛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6-610,共5页
本文选取食管癌患者252例,均采用16排CT扫描仪完成增强CT扫描,研究了增强CT在食管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增强CT对食管癌患者T3和T4期诊断准确度高于T1期和T2期诊断准确度(P<0.05);对食管癌患者N0和N1期诊断准确度比... 本文选取食管癌患者252例,均采用16排CT扫描仪完成增强CT扫描,研究了增强CT在食管癌分期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增强CT对食管癌患者T3和T4期诊断准确度高于T1期和T2期诊断准确度(P<0.05);对食管癌患者N0和N1期诊断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至2017年10月,淋巴结密度均匀型患者近期疗效、2年局部控制率高于低密度型、边缘强化内部坏死型;低密度型近期疗效、2年局部控制率高于边缘强化内部坏死型(P<0.05)。淋巴结边缘规则患者近期疗效、2年局部控制率高于边缘不规则、明显外侵患者(P<0.05)。本文结果提示,增强CT在食管癌患者手术前临床分期、化疗患者预后中起到重要的评估作用,对患者后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食管癌 分期 预后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CT定量参数联合动静脉期最佳纹理特征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睿 李湘波 贺小俭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5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CT定量参数联合动静脉期最佳纹理特征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56例(312枚结节)PTC患者,依据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66例(190枚)和验证集90例(122枚)。所有患者均接受PC...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CT定量参数联合动静脉期最佳纹理特征预测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56例(312枚结节)PTC患者,依据收治时间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66例(190枚)和验证集90例(122枚)。所有患者均接受PCT手术切除和CLNM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未转移组(未CLNM组)和转移组(CLNM组);于术前行CT颈部常规平扫和双期双能量增强扫描,测定动静脉期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碘图CT值(Overlay值)及能谱曲线斜率(SCP);提取所有结节小波纹理特征,比较训练集两组患者的纹理特征参数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数值筛选出靠前的3个小波纹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联合诊断预测CLNM的诊断价值。结果:训练集的166例(190枚)中,病理证实结果CLNM组95例(116枚),未CLNM组71例(74枚);验证集90例(122枚)中,CLNM组58例(75枚),未CLNM组32例(47枚)。验证集CLNM组与未CLNM组患者动脉期IC、NIC、Overlay值及SCP等双能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静脉期CLNM组患者各双能量参数均显著高于未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0,t=7.758,t=4.783,t=3.496;P<0.05)。AUC值排列前3的纹理特征分别为HLH-glcm-IMC1、LHL-glszmLALGLE及HLH-glszm-LALGLE,且CLNM组3个纹理特征参数值显著高于未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82,t=26.793,t=27.961;P<0.001)。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基于CT双能量参数(IC、NIC、Overlay值及SCP)以及静脉期纹理特征的联合诊断模型CLNM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97%和70.27%,约登指数最高(0.642),诊断效能最佳。验证集联合诊断模型诊断CLNM的AUC为0.867,高于CT双能量参数中IC、NIC、Overlay值、SCP和静脉期的3个(共7个)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97,Z=2.892,Z=2.543,Z=2.447,Z=3.475,Z=3.542,Z=2.908;P<0.05)。结论:CT定量参数联合动静脉期最佳纹理特征预测CLNM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PTC淋巴结转移早期筛查诊断以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 螺旋ct 中央组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 纹理特征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闫志鸿 李庆梅 《系统医学》 2017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小肝癌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为小肝癌的影像学定性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邑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肝癌患者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总结小... 目的分析小肝癌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为小肝癌的影像学定性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邑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小肝癌患者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分析影像学表现,总结小肝癌的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点。结果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32例患者共检出病灶33个,病理证实为33个病灶,螺旋CT增强扫描小肝癌的检出率为100.0%;病灶直径为1.2~3.0cm,平均直径(2.5±0.7)cm,病灶位于右半肝27例,位于左半肝5例,病灶数目5例;螺旋CT增强扫描平扫期病灶检出率为72.7%,动脉期为93.9%,门脉期为81.8%,延迟期为97.0%,各扫描时相比较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小肝癌检出率均高于平扫期(P<0.05),动脉期及延迟期小肝癌检出率高于门脉期(P<0.05);33个病灶中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快速消退型22个比例为66.7%,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缓慢消退型7个,比例为21.2%;动脉期及门脉期增强,延迟期消退型3个,比例约9.1%;门脉期快速增强、延迟期缓慢消退型1个,比例为3.0%。结论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小肝癌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能够提供定性诊断的依据,但部分小肝癌的影像学特点不典型,需结合其它影像学技术手段进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 小肝癌 影像学特点 定性诊断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对小肝癌的诊断分析
15
作者 朱福成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6期1757-1757,共1页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64排螺旋CT对小肝癌进行诊断的CT表现与相关病理特征。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肝癌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平扫与三期扫描的方式,分别将扫描时间设定为动脉期25秒...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64排螺旋CT对小肝癌进行诊断的CT表现与相关病理特征。方法对本院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30例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肝癌的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检查,采用平扫与三期扫描的方式,分别将扫描时间设定为动脉期25秒,门脉期75秒,延迟期为5分钟。对于增强扫描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对其进行静脉注射,注射剂量为1.5ml/kg,注射速率为2.5ml/s。将螺旋CT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分析64排螺旋CT对小肝癌的诊断意义。结果 92.3%的患者其动脉期CT扫描结果显示肿瘤部位为高密度,而门静脉期则有65.2%的患者肿瘤部位呈现低密度,24.4%的患者呈现高密度。结论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与三期扫描,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小肝癌患者肿瘤部位的血供与其他临床特点,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 ct 小肝癌 三期增强扫描 病理特征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对肝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闫志鸿 李庆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5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肝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肝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邑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2例患...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肝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肝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邑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2例患者中20例术前影像学定性诊断,确诊率为90.9%,22例患者中20例CT增强扫描表现为平扫期不均匀低密度病,边缘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进一步明显,表现为慢进慢出的影像学特点。其中2例表现为平扫期低密度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门脉强化无明显改变,表现为快进慢出的影像学特点。结论肝胆管细胞癌CT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增强扫描能够为术前的定性诊断提供具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肝胆管细胞癌 定性诊断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呼气相-吸气相联合CT扫描评价食管癌气管-支气管侵犯情况
17
作者 张鑫 黎君 +3 位作者 曾祥 向飞 申建民 先久丽 《大医生》 2019年第4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呼气相-吸气相联合双期增强扫描评价食道癌对气管-支气管侵犯情况。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经开胸探查或手术证实的25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呼气相-吸气相联合双期增强扫描,后期采用薄层重建和多平面重组,通过Viewer分析软件获得... 目的探讨呼气相-吸气相联合双期增强扫描评价食道癌对气管-支气管侵犯情况。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经开胸探查或手术证实的25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进行呼气相-吸气相联合双期增强扫描,后期采用薄层重建和多平面重组,通过Viewer分析软件获得呼气相及吸气相的增强CT图像进行对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呼气相和吸气相增强CT扫描所显示的食道癌气管-支气管侵犯情况存在差异,呼气相时增强CT扫描评价更为准确。结论呼气相-吸气相增强CT扫描评价食道癌气管-支气管侵犯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相-吸气相 气管-支气管 食道癌ct增强特征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后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孔洁 祝淑钗 +4 位作者 刘志坤 时高峰 刘洋 张钧 任嘉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973-981,共9页
目的:利用增强CT图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后原发病灶的局部控制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218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放化疗且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53例)和验证组(65例)... 目的:利用增强CT图像特征构建模型,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放疗后原发病灶的局部控制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218例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放化疗且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53例)和验证组(65例),提取训练组患者的增强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并验证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原发病灶局部控制的效能。采用ROC曲线、C-index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不同模型的性能。结果:在训练组筛选出6个有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放疗后原发病灶局部控制的放射学标签。训练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和0.728;Cindex为0.709和0.695;以放射学标签得分−0.22为界值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的1、3、5年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率均高于高危组患者(P<0.05)。结合临床因素与放射学标签构建食管癌放疗后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ROC曲线评价预测效能的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775和0.740;C-index分别为0.722和0.707;以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得分0.55为界值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的1、3、5年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率均高于高危组患者(P<0.05)。结论:成功构建预测食管癌放疗后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的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增强 ct 放射学特征 无原发病灶复发生存
下载PDF
增强CT图像纹理参数联合血清CEA、CA724在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智涛 邹玺 +2 位作者 秦斌 陈虎 孙鑫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5期974-978,共5页
目的:研究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纹理参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在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食管癌患者,术前检测其血清CEA、CA724水平,并行... 目的:研究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纹理参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在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7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6例食管癌患者,术前检测其血清CEA、CA724水平,并行增强CT扫描,将其动、静脉期图像数据行纹理分析,记录均值、中位数、标准差、不均匀度、偏度、峰度、熵值等参数。术后对86例食管癌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根据其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32例)与无复发转移组(54例),比较两组增强CT图像纹理参数及血清CEA、CA724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增强CT图像纹理参数联合血清CEA、CA724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复发转移组动脉期熵值高于无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静脉期不均匀度、熵值均高于无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血清CEA、CA724水平高于无复发转移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EA、CA724联合动脉期熵值及静脉期不均匀度、熵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均较各指标单独应用有明显提升,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更高。结论:血清CEA、CA724水平和动脉期熵值及静脉期不均匀度、熵值升高与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有关,动脉期熵值及静脉期不均匀度、熵值联合血清CEA、CA724在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增强ct 纹理分析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724 复发 转移
原文传递
CT影像组学模型对食管鳞癌患者放疗后5年生存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孔洁 陈亮 +4 位作者 刘志坤 祝淑钗 杨芳 尚宇光 任嘉梁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0-97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对食管鳞癌放疗后5年总生存(O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且病理诊断明确的2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法按...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图像特征的预测模型对食管鳞癌放疗后5年总生存(O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且病理诊断明确的2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法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组(153例)和验证组(65例),提取患者增强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训练组数据用于构建预测模型,验证组数据用于验证该模型预测患者放疗后5年OS的效能。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一致性指数(C指数)及决策者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67.0%、33.4%、24.9%。从训练组中提取的特征中筛选出5个影像组学特征来构建预测5年OS的放射学标签。训练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和0.707,C指数分别为0.680和0.684。将放射学标签与临床危险因素结合构建预测食管癌放疗后5年OS的影像组学列线图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782和0.751,C指数分别为0.708和0.688。根据模型的最佳分界值将训练组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低危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86.5%、65.4%、28.9%,高危组患者分别为58.4%、17.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且验证组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P<0.001)。结论利用增强CT图像特征构建的食管癌放疗后5年OS预测模型,可以用作临床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放射疗法 影像组学 增强ct 总生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