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gnificance of an Advanced Image-Based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 of Dual Source Dual-Energy CT Data at Low keV Increases Image Quality for Portal Vein System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1
作者 Shuiqing Zhuo Sihui Zeng +1 位作者 Jingping Yu Lizhi Liu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8年第10期827-837,共11页
Purpos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ECT)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image quality for portal vein system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Material... Purpos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ECT)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image quality for portal vein system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47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pancreatic cancer (all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collected. Routine plain scan was performed with Siemens Force dual-source dual-energy CT followed by 3 scans respectively carried out in arterial phase, portal phase and delayed phase. Traditional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Mono_E) and new generation of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Mono+) were respectively performed on portal vein images to obtain virtual single energy images including Mono_ E70 keV, Mono_E 55 keV and Mono+ 70 keV and Mono+ 55 keV.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and noise of portal vein, normal pancreatic tissues and pancreatic lesions of 100 kV, Mono_E and Mono+ images were compared. In addition, the contrast noise ratio of portal vein and lesions as well as pancreatic tissues and lesions (CNR PV, CNRtumor) were also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 two imaging physicians with rich clinical experiences read the films and scored the images of each group by using the 5-point scoring method. Results: Mono+ 55 keV images including SNRpv, SNRpanc, SNRtumor, Noise, CNRpv, CNRtumor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100 KV images and Mono_E images (P < 0.05). As for the subjective score, Mono+ 55 keV image score also had the highest score, which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no+ 55 keV images had the best quality. Conclusion: The new generation of virtual Mono+ post-treatment can reduce image noise. Low energy Mono+ images can improve the contrast between pancreatic cancer lesions and portal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Source VIRTUAL Monoenergetic RECONSTRUctIONS Computed Tomography PANCREATIC Tumors portal vein SYSTEM ct angiography Image Quality
下载PDF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优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成伟 梁文 全显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73-1576,1578,共5页
目的应用小剂量预注射法(Test Bolus)优化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最佳延迟扫描时间。方法60例无肝脏病变的检查者随机分成4组(A、B、C、D),每组15例。采用Test Bolus(15 ml、5 ml/s)在第一肝门层面测取门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测其... 目的应用小剂量预注射法(Test Bolus)优化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最佳延迟扫描时间。方法60例无肝脏病变的检查者随机分成4组(A、B、C、D),每组15例。采用Test Bolus(15 ml、5 ml/s)在第一肝门层面测取门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测其峰值时间,以Test Bolus峰值时间相应延迟4 s、6 s、8 s、10 s行腹部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MSCTP)检查。测量并分析4组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肝脏实质最大CT值;原始数据采用最大强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三维重建并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Test Bolus(15 ml,5 ml/s)平均峰值时间24~32 s(95%可信区间)。C组门静脉的图像质量最好,观察细分支可达6~7级,门静脉1~4级主干强化较好。D组门静脉显影虽受到肝静脉轻度污染,但对肝脏表面门静脉边缘细小终末分支显影清晰、细腻。结论对比剂注射速率为5 ml/s时,门静脉延迟时间为小剂量预注射峰值时间延迟8~10 s(即注射对比剂后32~40 s)为最佳启动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断层摄影技术 门静脉
下载PDF
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东 张挽时 +2 位作者 熊明辉 喻敏 徐家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 (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0 8例对疑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分别行最大强度投影 (MIP)和表面遮盖法 (SSD)CTP成像。结果 :MIPCTP能同时显示 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 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CTP能直... 目的 :评价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 (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0 8例对疑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分别行最大强度投影 (MIP)和表面遮盖法 (SSD)CTP成像。结果 :MIPCTP能同时显示 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 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CTP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 ,了解门解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分布范围和程度。CTP有助于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TIPS)术前定位、Budd Chiari综合症的诊断和术后随访。SSDCTP立体感强 ,但不利于细微结构和癌栓的显示。结论 :CTP是门静脉和肝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 ,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血管造影 门静脉 螺旋ct 三维重建 ctP 门静脉病变
下载PDF
门脉高压脐静脉再通及其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9
4
作者 许崇永 赵雅萍 +1 位作者 周翔平 严志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 (SCTA)技术对脐静脉开放的诊断价值以及脐静脉与腹壁静脉侧支、附脐静脉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2 7例门脉高压脐静脉再通患者行全肝扫描 ,采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法 )重建。结果 :脐静脉呈细管状开通 18例 ,...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 (SCTA)技术对脐静脉开放的诊断价值以及脐静脉与腹壁静脉侧支、附脐静脉的关系。材料和方法 :对 2 7例门脉高压脐静脉再通患者行全肝扫描 ,采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法 )重建。结果 :脐静脉呈细管状开通 18例 ,粗管状 9例 ,SCT断面像表现为连续点状、结节或条管状增强血管影 ,SCTA显示肝圆韧带裂内一粗或细管状扭曲增强血管 ,向前与脐周曲张静脉相通 ;腹壁静脉曲张 2 1例 ,SCT断面像表现为腹壁小点状或小条形血管影 ,曲张静脉越近脐部越明显 ,SCTA示“海蛇头样”(Caputmedusae)改变。结论 :门脉高压时与门脉左支相连的侧支静脉为脐静脉 ,SCTA可多方位、多角度立体显示其解剖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 脐静脉再通 螺旋ct 血管成像 诊断
下载PDF
术前CT血管造影不同后处理方法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静平 郭晨光 +4 位作者 徐小玲 丁宁宁 范妤欣 张明 麻少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256-SCTA)常用后处理方法在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侵犯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5例经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术前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256-SCTA)常用后处理方法在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肝动脉、门静脉侵犯评估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5例经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并采用动态容积扫描及Philip EBW后处理工作站对肝动脉及门静脉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ting,MPR)重建,在相应后处理图像中评估肿瘤周围血管有无受侵,以术中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三种后处理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并行Kappa检验以比较三种后处理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判断肝动脉有无受侵时,诊断效能以MPR最佳,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2.3%、86.4%、88.6%,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95.0%,Kappa值0.763(P<0.001),ROC曲线下面积0.893(P<0.01)。判断门静脉有无受侵时,诊断效能同样以MPR最佳,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4%、100.0%、97.1%,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4.4%,Kappa值0.943(P<0.001),ROC曲线下面积0.972(P<0.01)。结论:256-SCTA三种常用后处理方法在判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血管有无受侵时以MPR诊断效能最高,VR及MIP次之。因此,在日常影像后处理工作中应合理应用这些后处理方法以便为临床术前血管评估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细胞癌 ct血管造影 肝动脉 门静脉
下载PDF
21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CT血管成像门静脉侧支血管表现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胡海东 张见增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216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针对患者CT门静脉血管成像和门静脉侧支血...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CT门静脉血管成像中门静脉侧支血管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216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针对患者CT门静脉血管成像和门静脉侧支血管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中,肝硬化门体分流侧支血管的分布、走行及解剖毗邻关系在CT门静脉血管成像图像上都能得到良好、直观的显示,其中胃左静脉曲张者172例(79.63%),食管下段静脉曲张者100例(46.30%),食管旁静脉曲张者51例(23.61%),胃/脾肾静脉分流者50例(23.15%),附脐静脉及腹壁静脉曲张者36例(16.67%);胃/脾肾静脉分流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分别为(12.64±1.12)mm和(18.72±3.48)mm,与无分流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9.56±5.64)mm和(13.47±2.35)mm,P〈0.05/。结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CT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能够对患者侧支循环的部位、严重程度等进行观察,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症 ct血管成像 门静脉
下载PDF
CT平扫及增强检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邢卫红 冯爱东 +4 位作者 李若旭 崔书彦 牛敬莲 马建军 伍彦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 目的探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成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经腹部CT、临床检验、超声、胃镜等检查诊断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72例(观察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3.32岁。随机选取同期排除肝硬化、肝转移瘤及没有造成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4.01岁。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得门静脉强化峰值时间,分别再延迟3 s、5 s、7 s、9 s接受检查。探讨门静脉系统强化峰值平均时间、门静脉主干与肝实质密度差值(P-L1值)和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密度差异(P-L2值)、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的第3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5秒、第7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之后第7秒的P-L1值、P-L2值和图像质量评分最大,高于第3秒、第5秒、第9秒时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的门静脉主干达到强化峰值的时间长于正常人,并且在到达峰值7 s后成像最佳,图像质量评分最高。所以在对这类人进行扫描时应该延长扫描时间,以获得最佳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检查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 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 肝实质的密度差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覃智颖 张应和 +3 位作者 潘小舟 顾瑞基 岑贤友 梁晓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PSPH患者均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olumer endering VR)、血管生长技术(Addvessel 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脾静脉闭塞后侧...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PSPH患者均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olumer endering VR)、血管生长技术(Addvessel AV)进行血管重建,分析脾静脉闭塞后侧支循环血管开放及曲张情况。结果 18例PSPH均表现为脾静脉闭塞、中断。⑴胃冠状静脉(GCV)未受累及15例中,胃冠状静脉12例、胃短静脉(GSV)15例、胃网膜静脉(GEV)15例、胃结肠干(GCT)10例可见静脉曲张,脾-肾静脉交通1例;⑵胃冠状静脉受累及3例中,均出现GCV、GSV、GEV及GCT曲张,脾-肾静脉交通2例。结论 MSCTA能清晰显示PSPH中脾静脉狭窄、闭塞及周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门脉高压 脾静脉 侧支循环 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术前门静脉CTA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永昌 徐菁 +1 位作者 陈士新 马永刚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68,共5页
本研究探讨术前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选取9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出血组、选取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但是未发生破裂出血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的CTA检... 本研究探讨术前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选取90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出血组、选取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但是未发生破裂出血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的CTA检查结果,包括门静脉主干(MPV)直径、脾静脉(SPV)直径、胃左静脉(LGV)直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浓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在预测患者发生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方面的价值。出血组患者的MPV直径、SPV直径、LGV直径测定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MPV直径、SPV直径、LGV直径预测患者发生出血的AUC值分别为0.800、0.660、0.743。出血组和对照组的TBIL、ALP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的PTA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MPV直径、SPV直径、LGV直径、PTA增大是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CTA检查MPV、SPV、LGV的直径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较高价值,三项参数与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ct血管造影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出血
下载PDF
双源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川红 魏江平 +1 位作者 林小琪 鲍坤旺 《江西医药》 CAS 2012年第12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正常者及43例门静脉病变者以小剂量预注射法行双源CT门静脉血管成像,观察分析门静脉分支情况和门静脉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正常组21例均可清楚观察到门静脉1-5级血管结构,病... 目的探讨双源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正常者及43例门静脉病变者以小剂量预注射法行双源CT门静脉血管成像,观察分析门静脉分支情况和门静脉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正常组21例均可清楚观察到门静脉1-5级血管结构,病变组门静脉高压伴静脉曲张2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4例,门静脉栓子9例(其中1例伴肝动脉-门静脉瘘),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2例。结论双源CT门静脉血管成像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门静脉 血管成像 体层成像
下载PDF
MSCT选择性VR及其肝脏门脉系统成像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丽卿 郑祥武 +2 位作者 杨运俊 叶彩儿 吴恩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评估改进后MSCT的VR技术,即选择性VR(selected volume rendering,SVR),显示活体肝脏门脉系统细小分支的效果。材料和方法:对32例腹部检查者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并选门脉流入期数据做肝脏门脉SVR成像。结果:SVR技术不同于VR切割加... 目的:评估改进后MSCT的VR技术,即选择性VR(selected volume rendering,SVR),显示活体肝脏门脉系统细小分支的效果。材料和方法:对32例腹部检查者行MSCT三期增强扫描,并选门脉流入期数据做肝脏门脉SVR成像。结果:SVR技术不同于VR切割加调阈值技术。在不增加造影剂总量及注射速度的前提下,选择性VR对肝脏门脉Ⅰ~Ⅳ、Ⅴ~Ⅵ分支显示率分别达100%,93.8%(30/32),Ⅰ~Ⅳ级、Ⅴ~Ⅵ分支显示状况较好(评价2分以上)者达分别达93.8%(30/32)和84.4%(27/32)。结论:SVR是肝脏门脉系统成像的理想方法,可较好地立体显示肝的门脉Ⅰ~Ⅵ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门脉 选择性容积成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双期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廖明壮 赵海波 +1 位作者 滕才钧 韦建林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11期79-80,共2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动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在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动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在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肝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左右动脉及其2~3级分支,包括肿瘤供血血管及变异血管、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1~6级门静脉血管结构及1~3级肝静脉血管分支,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成像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门静脉 三维血管成像 肝硬化 肝癌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滤波的肝门静脉CT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晶晶 张智 +5 位作者 世碧波 宋恩民 谢庆国 胡道予 李震 胡学梅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17-2122,共6页
为解决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门静脉造影图像质量较差而给后续血管分割及分析带来的影响,在研究了基于Hessian矩阵的多尺度滤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新的相似性函数来增强肝门静脉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肝门静脉造影图像的特点,... 为解决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门静脉造影图像质量较差而给后续血管分割及分析带来的影响,在研究了基于Hessian矩阵的多尺度滤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新的相似性函数来增强肝门静脉的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肝门静脉造影图像的特点,自动确定感兴趣的灰度范围;然后在此范围内利用多尺度下Hessian矩阵的特征值性质和造影图像的灰度信息来对肝门静脉造影图像进行增强。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基于Hessian矩阵的多尺度滤波方法能很好地增强肝门静脉螺旋CT造影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造影 肝门静脉 HESSIAN矩阵 多尺度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的门静脉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道斌 蔡祖龙 高建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的门静脉系统进行评价。方法对230例原位肝移植术前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门静脉重组图像...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的门静脉系统进行评价。方法对230例原位肝移植术前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强度投影和容积再现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对原始及门静脉重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伴静脉曲张127例,下段食管和(或)食管旁静脉曲张75例(占59%),胃左静脉伴有或无胃底静脉曲张33例(占30%),脾静脉明显曲张29例(占22.8%),部分伴有脾肾静脉曲张,附脐静脉曲张16例(占12.6%),肝门旁静脉曲张7例(占5.5%)。门静脉系栓子形成63例,肝硬化和肝硬化伴有肝癌的门脉栓子发生率分别为11/82(占13.4%)和52/148(占35.1%)。肝动脉门静脉瘘13例,其中12例合并有肝癌(占肝癌发生率8%)。门静脉海绵样变性7例,均伴有门静脉主干栓子。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原位肝移植术前受体的门静脉系统评价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显示门静脉系统的多种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肝移植 门静脉
下载PDF
螺旋CT和DSA诊断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及癌栓的诊断对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癌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及门静脉癌栓(PVTT)的CT和DSA表现,评价CT和DSA诊断不同类型APS及PVTT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细胞癌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及门静脉癌栓患者的CT动态增强和DSA资料,将APS分为... 目的:探讨肝癌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及门静脉癌栓(PVTT)的CT和DSA表现,评价CT和DSA诊断不同类型APS及PVTT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肝细胞癌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及门静脉癌栓患者的CT动态增强和DSA资料,将APS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将PVTT分为Ⅰ、Ⅱ、Ⅲ、Ⅳ型,分析3种类型APS及四种类型PVTT的三期动态增强CT和DSA表现。结果:35例肝细胞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分流及门静脉癌栓的病例中,CT动态增强共检出APS19例,其中中央型12例、周围型4例、弥漫型3例;DSA共检出APS27例,其中中央型12例、周围型10例、弥漫型5例。CT动态增强共检出PVTT20例,其中Ⅰ型1例、Ⅱ型9例、Ⅲ型8例、Ⅳ型2例;DSA共检出PVTT26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8例、Ⅳ型4例。对于APS合并PVTT的病例,CT动态增强共检出12例,DSA共检出16例。在周围型APS、Ⅰ型和Ⅳ型PVTT及周围型APS合并PVTT的诊断上,螺旋CT不及DSA(P<0.05)。结论:肝癌合并APS及PVTT具有特征性的CT和DSA表现。CT可准确地评价中央型和弥漫型APS及Ⅱ型和Ⅲ型PVTT,但在评价周围型APS、Ⅰ型和Ⅳ型PVTT及周围型APS合并PVTT方面较DSA仍存在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肝细胞癌 动静脉瘘 门静脉癌栓
下载PDF
MSCTA在儿童先天性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志彬 王春祥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46-248,共3页
传统影像检查对儿童先天性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的显示困难。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容积扫描,对于儿童门静脉、下腔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并能准确测量病变血管的内径。因此,该技... 传统影像检查对儿童先天性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的显示困难。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容积扫描,对于儿童门静脉、下腔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并能准确测量病变血管的内径。因此,该技术有可能逐渐取代传统血管造影而成为诊断儿童血管病变的"金标准"。针对MSCTA在儿童先天性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及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门静脉 下腔静脉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超声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中的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检查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3期127-128,共2页
目的:研究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CT价值。方法:选取患者60例,均采取门静脉造影以及肝动脉造影CT检查。结果:门静脉造影和肝动脉造影发现145个新病灶。结论:门静脉和肝动脉造影的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肝癌介入治疗 门静脉造影ct检查 肝动脉造影ct检查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技术的探讨及其临床应用
18
作者 金凤 苏秉亮 王凯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及PubMed查阅1992~2005年有关门静脉造影方面的论著和综述,就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面加以综述。结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及PubMed查阅1992~2005年有关门静脉造影方面的论著和综述,就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的检查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面加以综述。结果: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显示肝脏分段及门静脉高压所致的静脉曲张,恶性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价,肝移植及TIPSS术前术后评价。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具有快速、高分辨率、三维图像多角度观察等传统血管造影法无法比拟的优势,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较理想的门静脉成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门静脉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顾小秋 杜合娟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价值及影响HAPVF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9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HAPVF分为HAPVF组和...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病人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价值及影响HAPVF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9例PHC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HAPVF分为HAPVF组和非HAPVF组。统计PHC病人HAPVF的发生情况,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A评估PHC病人HAPVF的准确性,此外分析与HAPVF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29例PHC病人经DSA检查检查共发现40例HAPVF(占31.0%),其中周围型17例(占42.5%),中央型23例(占57.5%);经MSCTA检查37例HAPVF病人获得了正确分型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与DSA检查结果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5);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出了4个(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合并肝硬化)与PHC病人并发HAPVF有关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R=10.341,P<0.001)、肿瘤最大径(OR=3.385,P=0.037)、合并肝硬化(OR=4.440,P=0.028)为PHC病人并发HAPVF的危险因素。结论PHC病人出现HAPVF的发生率高,MACTA可发现HAPVF并对其分型做出正确评估,能用于指导治疗。此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最大径、合并肝硬化等均为影响PHC病人并发HAPV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动静脉瘘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门静脉瘘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门静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出血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赟 包东明 张朝纲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门静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出血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8例,其中伴食道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30例,给予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伴或不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胃左静脉管径(LGV)...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门静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出血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8例,其中伴食道和(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30例,给予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伴或不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胃左静脉管径(LGV)、门静脉主干(MPV)差异。结果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肝脏血管系统,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均100.00%显示,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门静脉左支、脾静脉等显示比例超过90.00%;伴或不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原因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LGV明显大于不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P<0.05);伴或不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GV判断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7(P<0.05),截断值为6.82 mm,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00%和69.50%。结论CT血管造影在门静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出血判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门静脉高压 食道胃底静脉出血 判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