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门子Force双源CT故障维修案例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小磊 肖吴进 +1 位作者 汪缨 张晖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8期177-180,共4页
西门子Force双源CT属于高端CT,设备整体配置高、性能佳、应用范围广、稳定性好,在医院运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设备使用量大,故障时有发生,且设备集成程度较高、整体维修难度大。本文详细分析了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水冷系统、患者检查... 西门子Force双源CT属于高端CT,设备整体配置高、性能佳、应用范围广、稳定性好,在医院运行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设备使用量大,故障时有发生,且设备集成程度较高、整体维修难度大。本文详细分析了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水冷系统、患者检查床、探测器电源3例故障的故障排除过程,并通过更换三通阀、维护升降电机轴承、焊接X10接头解决故障,节省了维修费用,并为同行维修此类故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水冷系统 检查床 探测器电源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断路器CT变比不停电装置价值研究
2
作者 刘涛 郭楠 刘慧杰 《科学与信息化》 2024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供电作业也在追求更高的效率与更理想的效益。本文基于断路器CT变比的作用与原理,运用柱上断路器CT变比不停电调节技术,设计并研制了断路器CT变比不停电装置。本装置研发成功后将有效解决线路调整电流互... 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供电作业也在追求更高的效率与更理想的效益。本文基于断路器CT变比的作用与原理,运用柱上断路器CT变比不停电调节技术,设计并研制了断路器CT变比不停电装置。本装置研发成功后将有效解决线路调整电流互感器变比作业时的困难,具有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保障作业的安全性、实现作业的高效率以及创造间接经济效益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断路器 ct变比 不停电装置
下载PDF
增强CT与增强MRI检出肝细胞癌病灶及判断其强化类型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志 刘朝敏 +1 位作者 刘云波 周蓉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 比较增强CT与增强MRI(CE-MRI)在检出肝细胞癌(HCC)病灶与判断其强化类型等方面的价值。方法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术前同期行增强CT与CE-MRI检查的HCC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影像学图像,结合病理结果... 目的 比较增强CT与增强MRI(CE-MRI)在检出肝细胞癌(HCC)病灶与判断其强化类型等方面的价值。方法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术前同期行增强CT与CE-MRI检查的HCC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影像学图像,结合病理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检出HCC病灶及判断其强化类型的差异。结果 82例患者中共检出90个病灶,其中病理证实为HCC病灶83个、良性病灶7个。83个HCC病灶中直径> 2 cm的33个,直径≤2 cm的50个。90个良恶性病灶中,增强CT检出79个,CE-MRI检出87个。83个HCC病灶中,增强CT检出74个,CE-MRI检出81个,差异病灶为直径较小的7个HCC病灶。医师分析病灶特征后,增强CT诊断良性5个、HCC74个,CE-MRI诊断良性6个、HCC81个,差异病灶为1个血管瘤和7个直径较小的HCC病灶。比较增强CT与CE-MRI诊断病灶的结果,其检出病灶的总体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CE-MRI的灵敏度与准确率均高于增强CT(P<0.05)。83个HCC病灶中,> 2 cm者33个,≤2 cm者50个。增强CT与CE-MRI对> 2 cm的HCC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E-MRI对≤2 cm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增强CT(P<0.05)。83个HCC病灶中,增强CT检出78个病灶富血供、5个病灶乏血供;CE-MRI检出80个病灶富血供、3个病灶乏血供,后3个病灶在增强CT上同为乏血供。增强CT与CE-MRI对血供判定的Kappa值为0.476,P<0.05,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 增强CT与CE-MRI对HCC病灶的检出与强化类型的判断均具有较高价值,其中CE-MRI对≤2 cm HCC病灶有更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增强ct 增强磁共振成像 血供 强化类型
下载PDF
肝血管瘤CT增强诊断分型与肝固有动脉直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娇 贾科峰 +1 位作者 于长路 李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 探讨不同血供类型血管瘤的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点,并分析血供分型与肝固有动脉直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经影像或临床明确诊断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111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病灶动脉期强化特征分为高... 目的 探讨不同血供类型血管瘤的CT增强扫描影像学特点,并分析血供分型与肝固有动脉直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经影像或临床明确诊断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111例患者临床和影像资料。根据病灶动脉期强化特征分为高速灌注(出现中心填充趋势,呈斑片状、片状强化)、中速灌注(填充部分血窦,勾勒部分病灶边缘,表现为结节状、线状强化)和低速灌注(病灶边缘少许血窦填充,呈边缘点状强化)。测量患者肝固有动脉直径、病灶直径,分析血流灌注快慢与肝固有动脉直径、病灶直径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111例病灶中,高速灌注57例,中速灌注18例,低速灌注36例。高速、中速灌注病灶的肝固有动脉直径均大于低速灌注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速、高速灌注病灶间肝固有动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高速、中速灌注病灶归为富血供,低速灌注病灶归为乏血供,两者间肝固有动脉直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788,截断值为4.2 mm,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75.0%。高速、中速、低速灌注间病灶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可显示肝血管瘤灌注特点,并可用于分析血供类型。肝固有动脉直径是肝血管瘤灌注的影响因素,测量其大小有助于肝血管瘤血供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血供分型 ct增强 肝固有动脉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与动态增强CT对肝细胞肝癌血供、病灶检出率的诊断意义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艳萍 苗培珍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15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以下简称EOB-MRI)与动态增强CT(以下简称CT)对肝细胞肝癌(HCC)血供、病灶检出率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武威市凉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6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 目的:分析钆塞酸二钠动态增强MRI(以下简称EOB-MRI)与动态增强CT(以下简称CT)对肝细胞肝癌(HCC)血供、病灶检出率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武威市凉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治的68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均经手术治疗,术前行EOB-MRI与CT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HCC-肝脏对比度(Cm)及病灶的检出率。结果:动脉期、延迟期EOB-MRI检查HCC患者的Cm均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期EOB-MRI与CT检查HCC患者的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8例HCC患者共包含81个病灶,动脉期EOB-MRI的病灶检出率为96.30%,门静脉期为71.60%,均高于CT检查的88.89%、64.20%,但两种检查方法动脉期、门静脉期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EOBMRI检查的病灶检出率92.59%,高于CT检查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EOB-MRI对>5 cm病灶、3~5 cm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00%、100.00%,均高于CT检查的83.33%、96.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EOB-MRI对<3 cm病灶的检出率为86.36%,高于CT检查的5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供的显示上,动脉期CT优于EOB-MRI,延迟期EOB-MRI优于CT;在诊断效能上,≥3 cm的HCC病灶CT与EOB-MRI诊断效能基本一致,<3 cm的HCC病灶EOB-MRI诊断效能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 动态增强MRI 动态增强ct 肝细胞肝癌 血供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富血供超小肾癌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诊断的简易预测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娜 黄渤琪 +1 位作者 刘志民 王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的简易预测模型对富血供超小肾癌(usRCC)与富血供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富血供超小肾肿瘤(直径≤2 cm)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us...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的简易预测模型对富血供超小肾癌(usRCC)与富血供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富血供超小肾肿瘤(直径≤2 cm)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usRCC组33例和mfAML组3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CT影像学表现以及相关CT定量参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usRCC与mfAML具有鉴别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CT影像组学的简易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CT定量参数和简易预测模型对usRCC与mfAML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usRCC组囊变坏死、假包膜征、实质期不均匀强化者占比均高于mf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RCC组皮质期CT值、皮质期净强化CT值和实质期净强化CT值均高于mfA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皮质期CT值、皮质期净强化CT值、实质期净强化CT值鉴别诊断usRCC与mfAM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718、0.803。囊变坏死(OR=2.537,95%CI:1.125~4.358)、实质期强化均匀性(OR=3.872,95%CI:1.327~7.259)、实质期净强化CT值(OR=3.593,95%CI:1.290~7.518)均是对usRCC与mfAML具有鉴别意义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这3个CT影像组学变量构建简易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鉴别诊断usRCC与mfAML的AUC为0.890(95%CI:0.804~0.976),敏感度为87.88%,特异度为76.32%。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的简易预测模型对usRCC与mfAML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为临床制订小肾肿瘤诊疗策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供超小肾癌 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影像组学 简易预测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高压等电位开关设备CT取电装置设计及关键试验研究
7
作者 刘佳 宋莉 石悦 《电力系统装备》 2023年第3期44-46,共3页
CT取电装置作为依靠电流电磁变换实现取能的一种装置,在架空配电网中有其特定的应用场合,其所搭载取电装置的电源输出特性对设备参数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CT取电装置的应用场合、CT铁芯选材、结构设计、试验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设... CT取电装置作为依靠电流电磁变换实现取能的一种装置,在架空配电网中有其特定的应用场合,其所搭载取电装置的电源输出特性对设备参数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CT取电装置的应用场合、CT铁芯选材、结构设计、试验对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设计出一种具备较好小电流取电特性的、适用于批量工业化生产的CT取电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取电装置 ct铁芯选材 电源输出特性 等电位开关设备
下载PDF
基于亚毫米CT扫描数据的肝外胆管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剑 方驰华 +5 位作者 范应方 彭戈 项楠 祝文 刘军 鲍苏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45-949,共5页
目的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基于亚毫米CT数据精细管道分割新方法。方法把基于体绘制交互的图像分割新算法作为一个分割插件整合到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中,再将10名受检者的腹部64层亚毫米CTA数据导入MI-3D... 目的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基于亚毫米CT数据精细管道分割新方法。方法把基于体绘制交互的图像分割新算法作为一个分割插件整合到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中,再将10名受检者的腹部64层亚毫米CTA数据导入MI-3DVS,程序化构建肝外胆管及供血动脉的3D模型。然后对3D模型进行缩放、旋转、融合拆分以及透明化显示等操作,观察、分析3D模型中的肝外胆管供血动脉来源、走行、分布特点。结果 10例肝外胆管血供3D模型立体感强,可精确显示肝动脉的4到5级分支、胆囊动脉的2级分支、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及门静脉后动脉;胆道3D模型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胆囊、肝总管、胆总管等胆道各部分。结论基于体绘制交互的分割方法能够对肝外胆管供血小动脉进行分割、提取;使用MI-3DVS重建的3D模型能够真实反映个体化的肝外胆管及供血动脉立体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毫米ct 肝外胆管 供血动脉 三维重建
下载PDF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CT动态扫描血供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周顺科 李少波 +3 位作者 谭利华 贺忠 杜万平 白末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子宫与肌瘤血供变化。方法  1 6例单发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术前、术后 7d及术后 3个月选择同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 ,测量正常子宫及肌瘤的CT值 ,进行栓塞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 目的 研究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子宫与肌瘤血供变化。方法  1 6例单发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术前、术后 7d及术后 3个月选择同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 ,测量正常子宫及肌瘤的CT值 ,进行栓塞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1 6例患者每次均顺利完成CT动态增强扫描 ,术前、术后 7d及术后 3个月正常子宫组织动态增强曲线及CT值无明显改变 ,而肌瘤动态增强曲线及CT值有明显改变 ,肌瘤栓塞后处于持续性缺血状态。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新疗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介入治疗 ct动态扫描 肿瘤血供 缺血状态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癌血供的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悦 高剑波 +3 位作者 杨学华 张永高 岳松伟 曲艳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癌血供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开腹瘤组织块直接包埋法将VX2肝癌移植瘤植入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并于种植后第21天行多排螺旋CT增强及灌注扫描,观察其CT征象,并对比肿瘤边缘区、瘤旁肝组织以及...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癌血供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开腹瘤组织块直接包埋法将VX2肝癌移植瘤植入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并于种植后第21天行多排螺旋CT增强及灌注扫描,观察其CT征象,并对比肿瘤边缘区、瘤旁肝组织以及对照肝组织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肝动脉分数以及肝动脉灌注量)。结果:25只(83%)大白兔种植成功。CT平扫肿瘤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动脉期病灶表现为边缘环状强化;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中心见低密度坏死区,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CT灌注成像结果:肿瘤边缘区、瘤旁肝组织及对照肝组织灌注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边缘区的平均通过时间降低,其他参数均高于瘤旁和对照肝组织(P<0.05)。结论: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通过计算血流灌注参数,可定量反映活体肝癌血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VX2肝癌 血供
下载PDF
经肠系膜上动脉行门静脉血管成像及CT灌注成像评价肝转移癌血供 被引量:13
11
作者 时高峰 王琦 +3 位作者 李志岗 王士杰 杜煜 王亚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57-126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肝转移癌的血供来源关系到血管介入治疗的给药途径和栓塞靶血管的选择。本研究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a arterial,SMA)CT门静脉血管造影(CT arterial portography,CTAP)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两种技术相... 背景与目的:肝转移癌的血供来源关系到血管介入治疗的给药途径和栓塞靶血管的选择。本研究探讨经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a arterial,SMA)CT门静脉血管造影(CT arterial portography,CTAP)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两种技术相结合评价肝转移癌的血供来源。方法:选取20例肝转移癌患者,采用经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CTAP)及肝脏单纯门静脉灌注成像,观察血管走行与肿瘤的关系,通过时间密度曲线判断20例患者的33个转移灶肿瘤强化前后CT值变化特点,同时使用单血供灌注软件测量转移灶及瘤周正常肝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capillary vessel 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个结节直径0.8~3.5cm,所有病灶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观察强化后CT值增量均不超过10Hu。经SMA注射造影剂后肝内肿块内部无肿瘤血管。以门静脉作为单血供肝脏灌注扫描后得到肝内转移灶及瘤周正常肝组织各项灌注参数值,转移癌组织的BF、BV、MTT、PS的平均值分别为(17.15±11.38)ml·min-1·100ml-1、(1.62±0.97)ml·100g-1、(9.47±2.78)s、(3.97±3.44)ml·min-1·100ml-1。33个转移癌的BF值均小于30ml·min-1·100ml-1。瘤周正常肝组织的BF、BV、MTT、PS的平均值分别为(133.43±67.17)ml·min-1·100ml-1、(16.56±11.15)ml·100g-1、(9.52±2.84)s、(35.16±14.03)ml·min-1·100ml-1。其中BF、BV和PS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01),MTT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6)。结论:经肠系膜上动脉动脉插管门静脉造影CT灌注成像可以准确测量纯门静脉血流量。门静脉未参与肝转移癌的血液供应,肝转移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继发性 灌注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肠系膜上动脉 门静脉 ct血管成像 血供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成像和灌注成像技术对胃癌血供和血流动力学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勇 成瑶 张晓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4年第5期589-592,共4页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灌注成像(CTPI)对胃癌血供和血流动力学评价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88例,其中63例采用体部灌注扫描序列行灌注扫描,分析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与...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灌注成像(CTPI)对胃癌血供和血流动力学评价及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88例,其中63例采用体部灌注扫描序列行灌注扫描,分析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与胃癌局部分化、侵袭的相关性。27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胃癌的位置及供血血管。结果 27例增强扫描患者中20例肝固有动脉、腹腔干、胃网膜右动脉、胃左右动脉应用容积再现(VR)可清晰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细小血管,胃癌血供与肿瘤生长位置有密切关系,胃癌血管基本来自胃自身血管,BV、BF、PS、MTT与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F、BV、PS、MTT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螺旋CTA能够清晰显像胃部肿瘤的血管及血供,提供了肿瘤与血管关系的观察,CTPI可显示胃癌局部分化、侵袭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成像 灌注成像 胃癌 血供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螺旋CT增强三期扫描对原发性小肝癌血供的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家德 姚凤清 李晓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5,共2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小肝细胞癌(SHCC)的血供特点,提高螺旋CT对SHCC的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盲法下观察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SHCC患者,术前采用单层动态肝动脉、门静脉及静脉期螺旋CT分别于注入造影剂后2 8~30秒、6 5~70秒及180秒... 目的 观察原发性小肝细胞癌(SHCC)的血供特点,提高螺旋CT对SHCC的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盲法下观察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SHCC患者,术前采用单层动态肝动脉、门静脉及静脉期螺旋CT分别于注入造影剂后2 8~30秒、6 5~70秒及180秒行靶区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 m/ s,用量90~10 0 ml。结果 共发现37个结节病灶,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静脉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5 .6 %、94 .6 %、97.3%、81.1% ,动脉期和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较平扫和静脉期高(P<0 .0 5 ) ,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平扫与静脉期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 .0 5 )。34例中,2 8例肝癌组织为单纯肝动脉供血,其中动脉期强化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肝脏2 2例,边缘轻度高密度6例;6例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其中4例在三期扫描过程表现为“向心性”强化。结论 原发性SHCC由肝动脉供血者占绝对优势;部分可见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并呈现“向心性”强化征象,此征象在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供 螺旋ct 影像学观察 增强扫描 原发性小肝癌 肝动脉 门静脉
下载PDF
脑膜瘤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及对脑膜瘤分型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永生 李威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期27-29,3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与比较CT灌注成像、MRI增强扫描用于脑膜瘤临床分型价值,从而可为患者临床诊断及分型提供最佳诊断方法。方法将本院经病理诊断为脑膜瘤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分别经CT灌注成像与MRI增强扫描检查,比较与分析两组不... 目的通过观察与比较CT灌注成像、MRI增强扫描用于脑膜瘤临床分型价值,从而可为患者临床诊断及分型提供最佳诊断方法。方法将本院经病理诊断为脑膜瘤的7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分别经CT灌注成像与MRI增强扫描检查,比较与分析两组不同方法所检测的结果,同时对患者脑膜瘤分型及血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本次检测发现,与病理检查比较,CT灌注成像临床诊断分型符合者为71例,符合率为91.03%与MRI增强扫描检查符合74例,占94.8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T灌注成像检查发现,患者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表明通透性(PS)与其对侧脑组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脑膜瘤患者CBF、CBV、PS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临床应用MRI增强扫描与CT灌注成像检查效果相当,但采用CT灌注成像可有效获取患者脑膜瘤血供情况,从而为临床判断脑膜瘤类型提供依据,并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MRI增强扫描 脑膜瘤 分型 血供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胶对质瘤患者诊断及分型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毓佳 冯晓荣 +1 位作者 赵均雄 曾苗雨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5期2488-2491,共4页
目的:探讨对CT灌注成像胶质瘤患者诊断及分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胶质瘤患者88例,包括低分型胶质瘤(低分型组)48例和高分型胶质瘤(高分型组)4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CT与CT灌注... 目的:探讨对CT灌注成像胶质瘤患者诊断及分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胶质瘤患者88例,包括低分型胶质瘤(低分型组)48例和高分型胶质瘤(高分型组)4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CT与CT灌注成像诊断分析,同时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胶质瘤CT常规成像显示瘤体形态不规则,低分型组多表现为不规则片状强化和轻度水肿,高分型组多表现为环形强化,水肿呈现指压状。高分型组的CBF、CBV、MTT与PS值都明显高于低分型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型组的VEGF阳性率为92.5%,而低分型组为58.3%,高分型组明显高于低分型组(P<0.05)。Spearman分析发现胶质瘤CT对CBV、CBF、MTT灌注和PS值、VEGF阳性表达间有着明显的关系(r=0.563,0.622,0.582,0.602,P均<0.05)。结论:可以通过CT灌注成像判断胶质瘤分型,也能对肿瘤血供及血管情况情况进行判断,从而有利于预测患者预后,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ct灌注成像诊断 临床分型 肿瘤血供
下载PDF
CT电源的故障维修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险峰 李延德 张文华 《医疗设备信息》 2007年第9期88-90,共3页
通过对CT电源典型故障的维修,总结并分析了CT电源故障的特点,为CT维修及检测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 ct电源 医疗设备 ct故障维修
下载PDF
肺隔离症的CT表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文招 刁胜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5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8例,其中肺内型16例,肺外型2例。全部病例均作胸部CT扫描,8例病灶薄层增强扫描。结果:18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两下肺后基底段。呈囊性病灶5例,实... 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8例,其中肺内型16例,肺外型2例。全部病例均作胸部CT扫描,8例病灶薄层增强扫描。结果:18例患者的病灶均位于两下肺后基底段。呈囊性病灶5例,实性病灶4例,囊实性病灶9例,病灶周围有肺气肿9例,在CT片上18例中有13例显示有异常供血动脉。结论:CT在诊断肺隔离症上具有较高的价值,特别是能显示供血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ct 诊断 病理 呈囊性病灶 实性病灶 囊实性病灶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与浆液性微囊腺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颖 王娟 尚伟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6期971-974,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与浆液性微囊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和17例浆液性微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2组在病变部位、大小、边界、密度和...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与浆液性微囊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和17例浆液性微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2组在病变部位、大小、边界、密度和强化峰值峰变化、CT值等影像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同时对重要CT影像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分析。结果 (1)2组在边界、纤维间隔、强化峰值时间、转移或侵犯、浮云征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部位、形态、密度、胰管扩张、钙化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平扫期CT值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组动脉期CT值明显高于浆液性微囊腺瘤组,门脉期CT值则显著低于浆液性微囊腺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CT界限不清,无纤维间隔,动脉期CT值高,有远处转移或侵犯,多数无浮云征;浆液性微囊腺瘤CT可见蜂窝状,瘤体中心有纤维瘢痕,轻中度强化。故螺旋CT可作为鉴别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与浆液性微囊腺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 胰腺乏血供神经内分泌肿瘤 浆液性微囊腺瘤
下载PDF
颈部富血供包块的CT,MRI诊断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意 冉隆富 +1 位作者 俞琴 莫云海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3期458-461,共4页
目的:总结颈部富血供包块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的31例颈部富血供包块患者(增强CT包块强化程度>50HU,增强MRI包块表现为明显强化)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包括包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MRI强化形... 目的:总结颈部富血供包块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的31例颈部富血供包块患者(增强CT包块强化程度>50HU,增强MRI包块表现为明显强化)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包括包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MRI强化形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1例患者中,炎性包块4例,其中机化血凝块一例,血管性包块2例,一例为颈动脉体瘤;一例为曼状血管瘤;肿瘤包块19例,其中良性包块11例,平均强化值87.2HU;恶性包块8例,CT诊断7例,平均强化值81HU;另一例为MRI检查;转移淋巴结5例,其中4例做CT检查,平均强化值93.7HU,另一例为做MRI检查检出。结论:颈部富血供包块多为富血供腺体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其次为炎性病灶,血管源性病灶及其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富血供包块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CT增强扫描血供特点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家德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3-4,共2页
目的观察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血供特点,提高CT对小肝细胞癌的定性诊断能力。方法观察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及静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选择于注入造影剂后28~30s、65~70s及180s。造影剂注射... 目的观察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血供特点,提高CT对小肝细胞癌的定性诊断能力。方法观察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及静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选择于注入造影剂后28~30s、65~70s及180s。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ml/s,用量90~100ml。结果共发现37个结节病灶。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静脉期的检出率分别为75.6%、94.6%、97.3%、81.1%,动脉期和门静脉双期的检出率较平扫和静脉期高(P〈0.05),动脉期与门静脉期、平扫与静脉期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4例中28例肝癌组织为单纯肝动脉供血型,其中动脉期强化密度明显高于正常肝脏22例,边缘轻度高密度6例;6例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型,其中4例在三期扫描过程表现为“向心性”强化。结论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由肝动脉供血者占绝对优势;部分可见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并呈现“向心性”强化征象,需与肝脏血管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细胞癌 原发性 肿瘤血供 螺旋ct 三期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