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CT鉴别胃肠道异位胰腺与间质瘤的价值
1
作者 黄河 李丹 +3 位作者 王金花 李红兵 李德福 刘于宝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3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多参数成像对胃肠道异位胰腺(HP)及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胃肠道HP及GIST患者的临床及DLCT影像资料,分别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上测量胃肠道HP与GIST的碘浓度(IC)、...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多参数成像对胃肠道异位胰腺(HP)及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胃肠道HP及GIST患者的临床及DLCT影像资料,分别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上测量胃肠道HP与GIST的碘浓度(IC)、有效原子序数(Zeff)。对所有的光谱CT参数进行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男21例,女26例,其中胃肠道HP 22例,中位年龄43(38.7,50.5)岁;GIST 25例,中位年龄57(50.5,67)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动静脉期IC值、Zeff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静脉期IC值、动脉期Zeff值为HP的独立预测因子,P值分别为0.008、0.013。ROC曲线显示两者能量参数区分HP和GIS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和0.786,敏感度分别为72.7%和68.2%,特异度为88%和92%,最佳阈值为2.065 mg/mL、8.295。结论DLCT的IC值、Zeff值对有效区分HP与GIST具有一定诊断意义,当静脉期IC值大于等于2.065 mg/mL,动脉期Zeff值大于等于8.295时模型诊断HP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胃肠道间质瘤 光谱ct 参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特征与危险度分级及Ki-67指数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张芷菡 印隆林 +1 位作者 刘一铭 孙菊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特征与其病理危险度分级及Ki-67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比较不同危险度分级组间、Ki-67低表达组(Ki-67≤5%)与高表达组(K...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特征与其病理危险度分级及Ki-67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资料,比较不同危险度分级组间、Ki-67低表达组(Ki-67≤5%)与高表达组(Ki-67>5%)间临床、病理及CT征象的差异性,并分析其与GIST危险度分级及Ki-67指数的相关性。结果201例患者分为低风险组95例(47.26%)、中风险组52例(25.87%)、高风险组54例(26.87%);Ki-67低表达组161例(80.1%)、高表达组40例(19.9%)。不同危险度分级GIST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生长方式、有无气体及强化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肿瘤大小、形态及强化方式与危险度分级具有中-高度相关性(r=0.419~0.765,P<0.05),其余呈弱相关性。不同Ki-67指数GIST患者的肿瘤核分裂象、大小、形态、边界及强化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肿瘤核分裂象与Ki-6指数具有中度相关性(r=0.508,P<0.05),其余呈弱相关性。结论不同危险度分级及Ki-67指数表达的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CT征象存在一定差异性,仔细分析肿瘤的CT影像特征及相关资料,可术前无创性评估肿瘤的恶性潜能并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特征 胃肠道间质瘤 危险度分级 KI-67指数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在小肠间质瘤和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赵雪松 缪飞 +3 位作者 杨燕萍 林晓珠 徐学勤 严福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小肠间质瘤和淋巴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行CT能谱成像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15例和小肠淋巴瘤13例,对间质瘤和淋巴瘤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碘浓度... 目的:探讨和分析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小肠间质瘤和淋巴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行CT能谱成像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15例和小肠淋巴瘤13例,对间质瘤和淋巴瘤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碘浓度值和水浓度值以及不同keV下的CT值进行比较。结果:间质瘤动脉期和门脉期的碘浓度值分别为(0.394±0.147)g/L和(0.573±0.220)g/L,均高于淋巴瘤,后者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为(0.089±0.012)g/L和(0.298±0.186)g/L(P<0.05);间质瘤的动脉期40~100keV的CT值和门脉期的40~60keV的CT值[分别为(204±122)HU、(145±78)HU、(110±50)HU、(88±34)HU、(74±23)HU、(65±19)HU和(59±18)HU,(225±86)HU、(156±56)HU和(116±38)HU]均高于淋巴瘤上述期相和keV的CT值[分别为(158±44)HU、(112±30)HU、(84±25)HU、(68±21)HU、(58±19)HU、(51±18)HU和(46±18)HU(,170±45)HU、(121±34)HU和(91±27)HU](P<0.05)。结论:小肠间质瘤和淋巴瘤的CT能谱成像具有不同的特征,碘浓度值以及低能量keV可以鉴别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谱成像 间质瘤 淋巴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不同危险度胃肠道间质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蔡伶伶 杜光烨 +1 位作者 王博成 赵江民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CT及MRI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GIST患者CT及MRI扫描的不同表现。结果:胃部14例(高危4例,28.6%),十二指肠及小肠10例(高危3例,30%),肠外2例(高危1例,50%),肿瘤...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CT及MRI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GIST患者CT及MRI扫描的不同表现。结果:胃部14例(高危4例,28.6%),十二指肠及小肠10例(高危3例,30%),肠外2例(高危1例,50%),肿瘤的发生部位、强化程度及MRI信号特点在GIST的风险评估上无特异性。病灶的危险分级与肿瘤大小[平均直径:低危组(3.37±1.27)cm,中危组(7.60±3.71)cm,高危组(11.15±3.88)cm]、瘤内坏死(低危0/10例,中危5/8例,高危7/8例)及表观弥散系数值[低危组(1.78±0.24)×10^(-3)mm^2/s,中危组(1.72±0.23)×10^(-3)mm^2/s,高危组(1.24±0.11)×10^(-3)mm^2/s]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及MRI检查有助于GIST的诊断及良恶性判断,可为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唐莉 邱晓晖 +2 位作者 董修明 章辉庆 王欢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6期147-149,共3页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42例GIS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学检查证实,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2例中,发生...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42例GIS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学检查证实,分析患者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2例中,发生在胃部21例,肠道19例,胃肠道外2例;危险程度分级:极低/低度恶性潜能8例,中度恶性潜能6例,高度恶性潜能28例。不同危险程度分级肿瘤的生长部位和强化程度、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形态以及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形态与密度分别与危险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 GIST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部位的密度以及形态可为肿瘤危险程度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 影像学表现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胃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吕德勇 李静波 韩鸿宾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11期78-8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胃淋巴瘤及胃恶性间质瘤的CT表现,探讨常见恶性肿瘤的特征性CT征象,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经病理证实为胃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胃淋巴瘤及胃恶性间质瘤的CT表现,探讨常见恶性肿瘤的特征性CT征象,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胃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经病理证实为胃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照病理结果,观察其CT征象。内容包括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病变密度及强化特点、黏膜面改变、胃壁柔软度的改变、周围淋巴结肿大以及其他脏器受累情况,并采用x2检验对各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恶性肿瘤62例,其中包括胃癌42例、胃淋巴瘤12例及胃恶性间质瘤8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CT表现为:所有胃癌患者均有黏膜面累及,显著高于胃淋巴瘤及间质瘤;所有胃淋巴瘤均侵犯胃2个以上分区,并显著高于胃癌及间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643,x2=20.00;P<0.05)。胃癌39例(占92.8%)及恶性间质瘤明显强化8例(占100%),所有胃淋巴瘤均轻度强化。淋巴结肿大在胃癌中占61.9%,淋巴瘤中占83.3%,两者阳性率均高于间质瘤(占1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31,x2=6.603;P<0.05)。结论:胃癌、胃淋巴瘤及胃恶性间质瘤的MSCT表现各有独自的特点,而MSCT对胃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癌 胃淋巴瘤 胃恶性间质瘤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DCGI和CT对十二指肠间质瘤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邢冲冲 张晶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分析胃肠双对比造影(DCG I)和CT对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间质瘤的DCG I和CT影像,对比两种方法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DCG I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准确度为10/18例;CT为14/18... 目的:分析胃肠双对比造影(DCG I)和CT对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间质瘤的DCG I和CT影像,对比两种方法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DCG I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准确度为10/18例;CT为14/18例;两者联合诊断则为16/18例。结论:DCG I结合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 间质瘤 胃肠双对比造影 ct
下载PDF
胃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蔡培强 谢传淼 +1 位作者 伍尧泮 张伟章 《广州医药》 2004年第6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原发性胃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小的胃间质瘤 (≤ 5cm)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及强化均匀并倾向于向腔内生长 ;大的胃间质瘤 (≥ 10cm)表现为形态不规...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7例原发性胃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小的胃间质瘤 (≤ 5cm)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密度及强化均匀并倾向于向腔内生长 ;大的胃间质瘤 (≥ 10cm)表现为形态不规则 ,与邻近结构分界清或趋于模糊 ,出血、囊变、坏死显著并倾向于向胃腔外生长 ;中等大小的胃间质瘤 (>5~ 10cm)CT表现与大的胃间质瘤相似。结论 胃间质瘤的CT表现与肿瘤的大小有关 ;CT对于胃间质瘤的检测和对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各种表现 (如密度、强化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螺旋ct 肿瘤大小 ct表现 囊变 腔内 临床价值 中等 倾向 结论
下载PDF
探究多排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文 赵国生 +1 位作者 石荣义 沈川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7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及良恶性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6例我院收治的GIST病例,针对其多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归纳总结。结果:本组发病部位:胃部19例,小肠15例,结肠2例。单发例数29例,多发7例...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及良恶性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36例我院收治的GIST病例,针对其多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临床归纳总结。结果:本组发病部位:胃部19例,小肠15例,结肠2例。单发例数29例,多发7例数。病灶大小0.8-15.0cm。形态规则20例,略不规则13例,不规则3例。20例密度不均,其中包括5例伴钙化及6例伴坏死。所有病灶都呈现富血供特点及延迟强化特点。结论:GIST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MSCT检查能给胃肠间质瘤良恶性分级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多排螺旋ct 影像诊断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与MRI在影像学诊断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丽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2期137-138,共2页
目的评价对比胃肠道间质瘤采用CT与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CT诊断法,试验组患者行MRI... 目的评价对比胃肠道间质瘤采用CT与MRI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CT诊断法,试验组患者行MRI诊断法,对比分析两组影像学诊断准确性,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88.57%,对照组诊断准确性为57.1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 <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 <0.05的差异性。结论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采用CT与MRI诊断法均具有较高优势,其中MRI诊断法的准确性与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 MRI 影像学结果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诊断探讨
11
作者 黄旅辉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8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特征。方法:对2003年12月~2008年6月收住院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经CT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经CT检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5例,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30例相符,应用CT诊断胃肠道闻质瘤的...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特征。方法:对2003年12月~2008年6月收住院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经CT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经CT检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5例,经手术和(或)病理检查,30例相符,应用CT诊断胃肠道闻质瘤的准确性为85.7%。结论:CT是一种检查方便、迅速的诊断手段,易为患者接受;且具有密度分辨力高、图像清晰,使被检组织解剖关系更加明确等优点,提高了病变的发现率,对胃肠道间质瘤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ct 影像
下载PDF
胃肠道神经鞘瘤、间质瘤MSCT影像学征象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许华 陈士新 +3 位作者 金晨望 刘海 付伟 周新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GIS与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7例GIS和5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结果,分析GIS与GIST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对比分析GIS与GIST患者的MSCT征象... 目的观察GIS与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7例GIS和5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检查结果,分析GIS与GIST患者的肿瘤最大直径;对比分析GIS与GIST患者的MSCT征象及MSCT检查鉴别诊断GIS与GIS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GIST与GIS患者的最大直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S与GIST患者肿瘤边界、生长方式、瘤内钙化、囊变、溃疡等MSCT征象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肿瘤形态、强化程度、肿瘤血管、肿瘤周围淋巴结淋、囊变、强化方式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检查鉴别诊断GIS与GIS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24%、69.23%、73.91%。结论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GIS与GIST的影像学特点,分析两者MSCT征象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可有效提高GIS与GIST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神经鞘瘤 胃肠道间质瘤 多层螺旋ct 影像学征象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邢金子 郝丽 秦绪杰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5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诊断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GIST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术前MSCT增强扫描及常规CT扫描,观察其影像表现。并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诊断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GIST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术前MSCT增强扫描及常规CT扫描,观察其影像表现。并根据检查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CT)和观察组(MSCT),比较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漏诊率、诊断费用与诊断时间指标,并对GIST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生长方式、部位情况作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诊断费用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生长方式、部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影像检查方法可有效显示GIST患者病理状况,提高其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影像 多层螺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分析鉴别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9/11号外显子突变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子琳 王淑梅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分析方法用于鉴别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kit基因9/11号外显子突变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基因病理学检查证实c-kit基因突变的GIST患者的增强CT影像资料,其中9号外显子突变的有9例,11号外显子突变的...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分析方法用于鉴别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kit基因9/11号外显子突变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经基因病理学检查证实c-kit基因突变的GIST患者的增强CT影像资料,其中9号外显子突变的有9例,11号外显子突变的有40例。采用Python Pyradiomics工具提取了105个影像组学特征,经过LASSO回归筛选有价值特征,并进行差异性比较和鉴别模型的构建。结果:经过特征筛选,最终选出7个有价值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逻辑回归建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结论:CT影像组学分析具有鉴别GIST中c-kit基因9/11号外显子突变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ct图像 胃肠道间质瘤 纹理分析 基因突变
下载PDF
CT影像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方面的价值探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强 《中外医疗》 2016年第27期180-181,184,共3页
目的探索CT影像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整群选择该院在2012年9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60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260例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X线... 目的探索CT影像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整群选择该院在2012年9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260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260例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X线诊断,观察组采用CT影像技术诊断,并将两组诊断结果和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分析其诊断正确率。结果观察组正确率(98.33%)明显优于对照组诊断正确率(59.17%)(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90.00%,漏诊率为8.33%,误诊率为10.00%,和病理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CT影像中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无脂肪间隙,肿瘤与脾、胰腺、肝左叶边界不清,其周围组织明显发生形态改变。结论 CT影像在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 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金才 于共泉 +1 位作者 侯佩国 季伟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收集两家医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拟诊为GIST的38例患者资料,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0例为GIST,8例误诊;30例GIST的多层...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收集两家医院经多层螺旋CT检查,拟诊为GIST的38例患者资料,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0例为GIST,8例误诊;30例GIST的多层螺旋CT表现:25例呈类圆形肿块,5例呈分叶状;14例肿瘤内见液化坏死;增强扫描28例为中等或中等程度以上强化;强化方式为动脉期肿瘤实质部分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平衡期无明显减退,以门脉期强化最明显。结论 GIST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有一定的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多层螺旋ct成像 增强扫描 误诊
下载PDF
术前应用超声内镜与三期增强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席永强 王晋君 黄亚博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4期2679-2682,共4页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术前诊断中超声内镜与三期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入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的100例GIST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与三期增...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术前诊断中超声内镜与三期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入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的100例GIST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内镜与三期增强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定性诊断正确率,并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内镜、三期增强CT影像学特征。结果 (1)肿瘤基本情况。肿瘤部位:1例直肠,2例结肠,1例食管,7例十二指肠,12例小肠,77例胃部。59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其中30例与邻近脏器粘连;41例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2)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GIST诊断中超声内镜检查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5.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7.00%;三期增强CT检查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0.00%,定性诊断正确率为53.00%;超声内镜检查的定位诊断正确率、定性诊断正确率均明显高于三期增强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像学特征。超声内镜:可见椭圆形或者类圆形隆起,表面黏膜呈光滑状态,触感硬质,少数病变存在于顶部且可见溃疡,隆起来自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源于超声第四层,边界清晰,低回声,超声第五层结构完整且清晰。三期增强CT:CT平扫可见圆形或者类圆形肿块影,呈分叶状且不规则,肿块呈软组织密度,肿瘤内可见多个或者单个小片状低密度坏死灶与结节状钙化;CT增强扫描可见肿瘤重度至显著强化,其中59例延迟性强化,41例持续性强化。22例增强后延迟期、静脉期、动脉期呈不同程度显著强化,肿块部分液化及坏死;23例呈结节状钙化,增强后肿块轻度及中度强化;25例显著强化,肿块中间坏死,可见气液平面;30例呈囊实性,见条状分隔影,囊性未出现强化表现,条状分隔与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延迟或持续强化与片絮状。结论 GIST患者术前诊断中超声内镜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均高于三期增强CT,可有效提升诊断准确性;但三期增强CT对GIST病变坏死情况(病变邻近结构及脏器侵犯、远处转移)的显示更加清晰,临床诊断可考虑联合两种检查方式以进一步提升定位、定性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超声内镜 增强ct 诊断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不同病理危险分级胃肠道间质瘤增强CT影像学征象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华 陈士新 +3 位作者 杨晓晔 刘海 付伟 周新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分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s)增强CT影像学征象。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6例GIS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病理危险GISTs的CT征象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危险度GIST...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分级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s)增强CT影像学征象。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66例GIS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病理危险GISTs的CT征象之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危险度GISTa患者肿瘤位置以胃部多见,生长方式以腔外生长为主。低度与中度危险GISTa患者肿瘤边界多清晰,直径以≤5cm病灶多见,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以中度强化多见,肿瘤内多无血管显示,与胃肠道不相通。重度危险GISTa患者肿瘤边界较模糊,病灶直径都>5cm,CT扫描密度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可见中度-明显强化,肿瘤内有血管显示,与胃肠道多不相通。低、中、重度危险GISTa在肿瘤边界、直径、密度、血管显示及与胃肠道关系方面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各时期CT值及强化程度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危险GISTs的CT征象具有一定差异,充分掌握了解其CT征象,综合患者资料可准确评估其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与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ct检查 病理危险分级 影像学征象
下载PDF
良、恶性消化道间质瘤MSCT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全志成 邱强 许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8期141-143,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良、恶性消化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消化道间质瘤的M... 目的分析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提高对良、恶性消化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记录肿瘤平扫和增强后的相关数据。结果50例患者中肿瘤直径1.8cm^22.47cm之间。其中肿瘤直径大于5cm的患者有7例,直径5cm^10cm的患者有12例,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患者有31例。肿瘤向腔内生长的有34例,占68.00%;肿瘤向腔内生长的有16例,占32.00%。20例密度均匀;30例密度不均匀。良性肿瘤中1例伴有囊变,增强扫描后肿瘤边缘强化较明显;低度恶性肿瘤中有13例增强扫描后肿瘤边缘明显强化;恶性肿瘤中3例增强扫描后肿瘤边缘明显强化。结论肿瘤发生的部位、肿块大小、形态、密度、轮廓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MSCT表现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和肿瘤预后的评估提高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良恶性肿瘤 消化道间质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房玉英 李立 +3 位作者 张超鑫 于敏 刘军旗 钱伟军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0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为开封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术前全部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当成诊断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的...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0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均为开封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术前全部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当成诊断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的准确性和诊断价值。结果全部80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71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多层螺旋CT检查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64例;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当成诊断金标准,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特异度为66.67%(6/9),诊断敏感度为90.14%(64/71),诊断准确性87.50%(70/80),阴性预测值为46.15%(6/13),阳性预测值为95.52%(64/67)。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全部71例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中,6例患者为良性,10例患者为潜在恶性,55例患者为恶性;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4例患者为良性,7例患者为潜在恶性,40例患者为恶性;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当成诊断金标准,多层螺旋CT检查的良性诊断符合率66.67%(4/6),恶性诊断符合率为72.73%(40/55)。在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方面,良性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表现为病灶呈类圆形,≤5 cm,边界清晰,均匀强化、密度均匀;而潜在恶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表现为病灶呈叶状,>5 cm,边界模糊,侵犯周围器官。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能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准确地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具有显著的CT影像学特征,能对其危险程度进行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检查 影像学特征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