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eep learning fusion model for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brain tumour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1
作者 Nechirvan Asaad Zebari Chira Nadheef Mohammed +8 位作者 Dilovan Asaad Zebari Mazin Abed Mohammed Diyar Qader Zeebaree Haydar Abdulameer Marhoon Karrar Hameed Abdulkareem Seifedine Kadry Wattana Viriyasitavat Jan Nedoma Radek Martinek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CIE EI 2024年第4期790-804,共15页
Detecting brain tumours is complex due to the natural variation in their location, shape, and intensity in images. While having accurate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of brain tumours would be beneficial, current methods... Detecting brain tumours is complex due to the natural variation in their location, shape, and intensity in images. While having accurate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of brain tumours would be beneficial, current methods still ne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despite the numerous available approaches. Precise analysi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crucial for detecting, segmenting, and classifying brain tumours in medical diagnostic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a vital component in medical diagnosis, and it requires precise, efficient, careful, efficient, and reliable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s.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Deep Learning (DL) fusion model to classify brain tumours reliably. Deep Learning models require large amounts of training data to achieve good results, so the researchers utilised data augmentation techniques to increase the dataset size for training models. VGG16, ResNet50, and convolutional deep belief networks networks extracted deep features from MRI images. Softmax was used as the classifier, and the training set was supplemented with intentionally created MRI images of brain tumours in addition to the genuine ones. The features of two DL models were combined in the proposed model to generate a fusion model,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An openly accessible dataset from the internet was used to test the model's performance,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fusion model achieved a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98.98%. Finall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existing methods, and the proposed model outperformed them significa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in tumour deep learning feature fusion model mri images multi‐classification
下载PDF
CT-MRI同体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金龙 杨振 +2 位作者 张鑫 刘晓斌 缪星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切手术,全部经病理组织诊断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级6例,Ⅳ级14例。将每例患者的同体位MRIsim、常规MRI影像(MRIconv)分别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运用Dice相似指数(DSC)和豪斯多夫距离(HD)算法来评价配准的精确度。在CT与MRIsim融合图像(Fusion-CT MRIsim)、CT与MRIconv融合图像(Fusion-CT MRIconv)上分别勾画危及器官(OAR)及靶区[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肿瘤靶区(CTV)]。评估两种融合图像(即Fusion-CT MRIsim组和Fusion-CT MRIconv组)OAR勾画体积、GTV、CTV及剂量学差异。结果融合精确度评估:除全脑外,Fusion-CT MRIsim组其余OAR DSC均高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Fusion-CT MRIsim组OAR HD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OAR勾画体积比较:Fusion-CT MRIsim组OAR勾画体积与Fusion-CT MRIcon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Fusion-CT MRIsim组GTV、CTV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118.2±8.0)cm^(3)vs(125.3±8.1)cm^(3)、(234.3±12.8)cm^(3)vs(256.0±13.4)c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剂量学比较:Fusion-CT MRIsim组D_(max)-PTV、D_(mean)-PTV与Fusion-CT MRIconv组[(6432.9±23.0)cGy vs(6430.4±25.2)cGy、(6159.0±13.7)cGy vs(6166.2±17.3)cG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同体位融合图像配准精确度高,可降低全脑平均剂量(D_(mean))及缩小GTV及CTV,是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射治疗值得广泛应用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同体位融合 高级别胶质瘤 放射治疗靶区 靶区勾画
下载PDF
脊椎骨内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附1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3
作者 刘玉 王远军 李开成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探讨脊椎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IO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与其他脊椎溶骨性病变区别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IOS的临床资料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该文收集了1... 目的探讨脊椎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IO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与其他脊椎溶骨性病变区别开。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IOS的临床资料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该文收集了11例脊椎IOS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1±17)岁]。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由两名高年资骨关节系统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影像学征象进行评估,并复习了近几年来文献报告的脊椎IOS影像学征象。结果病变累及部位包括颈椎3例(3/11,27.3%),胸椎1例(1/11,9.1%),腰椎5例(5/11,45.5%),腰骶椎2例(2/11,18.2%),最大径(5.8±2.85)cm,形态均为不规则形。CT显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为(43.0±11.55)HU。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CT值为(70.3±12.22)HU,病灶边界清晰,有硬化缘,未见骨膜反应,病灶易沿着椎间孔向椎管内外延伸。在MRI上,与肌肉组织相比,病灶在T1WI上呈等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混杂稍高信号,压脂后呈混杂高信号,DWI未见弥散受限,ADC值为(1.25±0.176)×10-3mm2/s,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I型,7例患者病灶内发生囊性变。结论脊椎IOS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鉴别诊断边界清晰的具有异质性的脊椎溶骨性病变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内神经鞘瘤 脊椎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
下载PDF
MRI与CT检查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作用与价值分析
4
作者 滕刚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MRI、CT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检查、CT检查、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腹... 目的探讨MRI、CT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I检查、CT检查、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效能。结果9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证实,64例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26例为非腹部囊性淋巴管瘤。CT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5.55%、92.30%、96.88%,MRI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6.67%、92.30%、98.43%;CT与MRI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在MRI、CT检查中有典型的影像学资料表现。不同类型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在MRI、CT检查后的影像学资料表现不同。结论MRI与CT检查均可用于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两者诊断效能具有高度一致性,不同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患者意愿灵活选择检查方法,提高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腹部囊性淋巴管瘤 诊断效能 影像学资料表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子宫肉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燕 徐晨 +3 位作者 曲倩倩 周萍 徐瑜 邓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6期130-132,共3页
目的 分析并总结子宫肉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总结并探讨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子宫肉瘤患者中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8例,其中4例病灶局限于宫腔... 目的 分析并总结子宫肉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CT及MRI表现,总结并探讨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果 15例子宫肉瘤患者中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8例,其中4例病灶局限于宫腔内,4例表现为盆腔巨大包块,8例病灶均呈囊实性包块;未分化子宫肉瘤1例,呈类圆形短T_(1)、长T_(2)信号,边界清,DWI呈边缘环形高信号;子宫腺肉瘤2例,表现结节状、团块状混杂密度病灶,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3例,均呈T_(1)WI等或低信号、T_(2)WI高或稍高信号且DWI呈明显高信号;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表现为盆腔内巨大囊实性占位,病理证实病灶侵穿浆膜累及局部肠壁浆膜下组织。结论 子宫肉瘤常表现为盆腔内囊实性包块,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可侵犯邻近结构或发生远处转移。MR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常表现为等或稍长T_(1)WI、混杂长T_(2)WI信号,DWI呈高或略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影像学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面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T生成MRI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美美 秦品乐 +4 位作者 柴锐 曾建潮 翟双姣 闫俊义 冯二燕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6,共10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表现不明显,但在核磁共振成像(MRI)上可以清晰显示。然而,当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则无法进行MRI检测,使得患者的治疗受到延误。通过CT生成MRI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表现不明显,但在核磁共振成像(MRI)上可以清晰显示。然而,当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特殊情况则无法进行MRI检测,使得患者的治疗受到延误。通过CT生成MRI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医学影像跨模态生成方法从CT得到的MRI缺乏病灶信息且边界模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影像组学和扩散生成对抗网络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生成MRI算法,通过影像组学在CT上进行病灶特征增强,突出生成MRI的病灶信息,引入梯度损失为生成图像与真实图像增加边缘感知约束,提升生成MRI的质量。在ISLES2018挑战赛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的MRI在整体上的峰值信噪比为23.051 dB,结构相似度为0.798,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69,并且病灶区域的互信息为2.075,与现有的生成模型相比,该算法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最优。此外,经3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在生成的MRI上确定病灶并进行阳性/阴性分类,其中生成的MRI中无错误病灶,且分类准确率可达到86.61%,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协助医生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生成 影像组学 扩散生成对抗网络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MRI图像融合技术与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沈静 王梦格 +1 位作者 宋阳 任振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41,546,共5页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 目的对比CT/MRI图像融合技术和传统CT引导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疗效。方法收集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医疗信息,按不同影像引导方式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T引导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和融合组(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辅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对穿刺操作时间、术中不适发生率以及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融合组穿刺操作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融合组术中和术后的VAS及BNI评分、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提高疗效、减少术中不适、术后并发症方面,CT/MRI图像融合技术较CT引导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图像融合 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半月神经节 ct引导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MRI和CT诊断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杨小龙 王延峰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和CT诊断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98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实施研究,对患者CT、MRI诊断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CT、MRI在疾病诊断,肿瘤对周围骨质... 目的 探讨MRI和CT诊断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98例颅底沟通性脑膜瘤患者实施研究,对患者CT、MRI诊断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CT、MRI在疾病诊断,肿瘤对周围骨质、软组织结构侵犯的价值。结果 98例患者在颅底位置内外沟通,其中62例患者呈现颅眶沟通,26例患者呈现颅鼻沟通,10例患者呈现颅颈沟通。CT诊断在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定性诊断中准确率达到85.71%(84/98),MRI诊断的定性诊断准确率达到87.76%(86/98),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骨质的诊断符合率为83.67%(82/98),MRI的诊断符合率为64.29%(63/98),CT高于MRI,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颅底沟通性脑膜瘤侵犯周围软组织的诊断符合率为66.33%(65/98),MRI的诊断符合率为93.88%(92/98),MRI高于CT,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均可应用于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诊断,在疾病定性诊断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的优势是能够清晰地显示颅底孔道、周围骨质增生变化、病灶斑片钙化;MRI的优势是可清晰地显示对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提示合理应用两种影像学技术,是更准确、更全面地诊断颅底沟通性脑膜瘤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颅底沟通性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 脑肿瘤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生成MRI算法——基于影像组学的边缘感知扩散GAN
9
作者 张美美 秦品乐 +2 位作者 柴锐 曾建潮 翟双姣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4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相较于CT,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MRI上可清晰显示。鉴于患者中存在一些不适用于MRI检查的情况,如体内金属或幽闭恐惧症等,容易耽误患者病情。通过结合影像组学和扩散生成对抗网络(DiffusionGAN),该文提出了基于影像组学的边缘感知扩散G... 相较于CT,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灶在MRI上可清晰显示。鉴于患者中存在一些不适用于MRI检查的情况,如体内金属或幽闭恐惧症等,容易耽误患者病情。通过结合影像组学和扩散生成对抗网络(DiffusionGAN),该文提出了基于影像组学的边缘感知扩散GAN,实现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CT生成MRI。该算法弥补了现有CT生成MRI中病灶信息不足和边缘模糊的问题。具体而言,通过在CT上应用影像组学定位病灶,借助特征图辅助MRI生成,并提出边缘感知扩散GAN以提升生成MRI的边缘感知。实验证实,生成的MRI在峰值信噪比(PSNR)方面达到69.607,结构相似性(SSIM)为0.821,皮尔逊相关系数(PCC)为0.974,显著优于现有模型。医生评估显示生成的MRI不存在错误病灶,阳性/阴性分类准确度高达87.91%,表明这一创新性算法为解决在MRI不适用的特殊情况下的脑卒中诊断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生成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DiffusionGAN 影像组学
下载PDF
^(99m)Tc-MDP SPECT/CT和1.5T MRI诊断骨质疏松椎体新鲜骨折的比较研究
10
作者 刘艳 秦伟 +4 位作者 张铃 谢志豪 钟双双 杨光强 杨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新鲜骨折椎体的检出情况,从而指导PVP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老年性OVCFs的患者,...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前新鲜骨折椎体的检出情况,从而指导PVP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2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临床诊断为老年性OVCFs的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3例研究对象,共涉及95节椎体(新鲜性OVCFs 61节,陈旧性VCFs 34节)。所有研究对象均做了^(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和MRI两种影像检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以及PVP术后VAS和ODI评分是否减轻,综合判断两种影像检查对新鲜性OVCFs定位的准确性。结果43例患者术前VAS和ODI评分分别为(8.02±1.10)和(69.92±7.95),术后1、3 dVAS评分分别为(4.00±1.09)、(1.86±1.08),术后1个月ODI评分为(35.30±7.10),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且术后VAS评分逐步递减(P<0.05)。^(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最终诊断新鲜性OVCFs 58节,陈旧性VCFs 37节,检出新鲜性OVCFs情况与最终行PVP手术椎体符合57节;MRI检查最终诊断新鲜性OVCFs 60节,陈旧性VCFs 35节,检出新鲜性OVCFs情况与最终行PVP手术椎体符合60节,两种影像检查对新鲜性OVCFs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9m)Tc-MDP SPECT/CT和MRI诊断新鲜性OVCF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和0.992。结论对于OVCFs,^(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能够准确诊断新鲜椎体骨折,在MRI检查不适用时可作为替代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 磁共振
下载PDF
MCIF-Transformer Mask RCNN:Multi-Branch Cross-Scale Interactive Feature Fusion Transformer Model for PET/CT Lung Tumor Instance Segmentation
11
作者 Huiling Lu Tao Zhou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4年第6期4371-4393,共23页
The precise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of tumor lesion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lung cance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However,in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lung images,the lesion shapes are ... The precise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of tumor lesion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lung cance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However,in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lung images,the lesion shapes are complex,the edges are blurred,and the sample numbers are unbalanced.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branch Cross-scale Interactive Feature fusion Transformer model(MCIF-Transformer Mask RCNN)for PET/CT lung tumor instance segmentation,The main innovative work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Firstly,the ResNet-Transformer backbone network is used to extract global feature and local feature in lung images.The pixel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is established in local and non-local fields to improve the model perception ability.Secondly,the Cross-scale Interactive Feature Enhancement auxiliary network is designed to provide the shallow features to the deep features,and the cross-scale interactive feature enhancement module(CIFEM)is used to enhance the attention ability of the fine-grained features.Thirdly,the Cross-scale Interactive Feature fusion FPN network(CIF-FPN)is constructed to realize bidirectional interactive fusion between deep features and shallow features,and the low-level features are enhanced in deep semantic features.Finally,4 ablation experiments,3 comparison experiments of detection,3 comparison experiments of segmentation and 6 comparison experiments with two-stage and single-stage instance segmentation networks are done on PET/CT lung medical image datase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det,APseg,ARdet and ARseg indexes are improved by 5.5%,5.15%,3.11%and 6.79%compared with Mask RCNN(resnet50).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the precise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of the lesion region are realized in this paper.This metho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tection of lung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images instance segmentation mask RCNN interactive fusion TRANSFORMER
下载PDF
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王瑞波 王自涛 +1 位作者 李燕平 孙邦建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32例确诊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 目的:探讨CT与MRI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的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邯郸市第一医院诊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其中32例确诊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患者纳入PLC组,36例未并发PLC损伤患者纳入非PLC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四格表法计算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载荷分享评分系统(LCS)评分、椎管内占位率、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TLICS)评分,以及柯布(Cobb)角、椎体楔变角(SIEA)、局部后凸角(LK)及棘突间距增加值(IISD)的差异。结果: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经CT检查后,其中34例显示PLC损伤,34例显示无PLC损伤,PLC损伤的阳性预测值为70.59%(24/34),阴性预测值为76.47%(26/34),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一般(Kappa=0.471,P<0.001);经MRI检测后,其中33例显示PLC损伤,35例显示无PLC损伤,PLC损伤阳性预测值为90.91%(30/33),阴性预测值为94.29%(33/35),与“金标准”相比,一致性较好(Kappa=0.853,P<0.001)。MRI的诊断确诊率为92.65%(63/68),高于CT的73.53%(5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发PLC损伤的AUC分别为0.730、0.919;灵敏度分别为70.60%、75.40;特异度分别为88.20%、95.70%。PLC组与非PLC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受伤原因、LCS评分以及椎管内占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LICS评分、Cobb角、SIEA、LK及IISD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443、4.181、4.973、5.198、5.056,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LICS评分>5分、Cobb角、SIEA、LK及IISD是影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的危险因素(OR=13.973、1.155、1.365、1.385、5.262,P<0.05)。结论:MRI诊断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PLC损伤效能高于CT,且TLICS评分、Cobb角、SIEA、LK及IISD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并发PLC损伤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体层成像(ct) 磁共振成像(mri)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PLC)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桥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MRI与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13
作者 黄磊 张富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122-1126,共5页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CPA)区占位性病变患者MRI、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05—2023-11内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CPA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接受MRI及CT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CPA)区占位性病变患者MRI、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05—2023-11内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CPA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并接受MRI及CT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探究MRI及CT在CPA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MRI检查对CPA区占位性病变的总检出率(97.78%)高于CT检查(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中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表皮样囊肿、血管母细胞瘤T_(1)WI均以低信号为主(分别占65.52%、69.23%、77.78%、80.00%、100.00%),T_(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分别占56.90%、76.92%、88.89%、80.00%、100.00%),增强后多呈明显均匀强化。CT检查中听神经瘤、脑膜瘤、三叉神经瘤、表皮样囊肿、血管母细胞瘤病灶呈低密度、高密度或混合密度影(分别占43.86%、81.82%、66.67%、80.00%、100.00%),增强后多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但能显示病灶病变特征。结论MRI和CT有各自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RI对CPA区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更高,对其术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 占位性病变 mri ct 影像学特征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超声、CT和MRI在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准确率比较
14
作者 许琨 路亚运 赵佳龙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998-2001,共4页
目的 比较超声、CT和MRI在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接诊的疑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0例,分别给予超声、CT、MRI检查,将病理活检穿刺诊断结果作为本研究的金标准,对比超声、CT、MRI定性、定位诊... 目的 比较超声、CT和MRI在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准确率。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接诊的疑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0例,分别给予超声、CT、MRI检查,将病理活检穿刺诊断结果作为本研究的金标准,对比超声、CT、MRI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Kappa检验超声、CT、MRI定性、定位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MRI、超声定性诊断准确率(87.50%、86.25%)、灵敏度(87.50%、87.50%)、特异度(87.50%、75.00%)均高于CT(72.50%、77.78%、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定性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与超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MRI、超声定性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0.728、0.752),CT定性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96)。MRI、CT定位诊断准确率(85.00%、82.50%)、灵敏度(85.71%、84.29%)、特异度(80.00%、70.00%)均高于超声(67.50%、72.86%、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定位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MRI、CT定位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0.734、0.771),超声定位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0.586)。结论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超声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CT定位诊断准确率较高,MRI定性与定位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可辅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但价格昂贵,故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ct mri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腹盆腔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
15
作者 田川 聂川 何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例腹盆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包括部位、形态、直径、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与邻近... 目的探讨腹盆腔原发或转移性精原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8例腹盆腔精原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征,包括部位、形态、直径、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与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包膜特点、有无肿大淋巴结等。结果8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31岁。7例患者以自觉腹部包块伴腹痛就诊,1例以腹胀、腰背疼痛、双腿无力就诊。8例患者中,4例是隐睾原发肿瘤,1例为正常睾丸精原细胞瘤伴腹膜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3例为隐睾精原细胞瘤切除术后腹膜后转移性精原细胞瘤形成。8例病灶在CT/MRI上呈分叶状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平扫8例病灶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7例包膜均完整,4例有淋巴结转移。结论精原细胞瘤好发于青年,易发生复发转移,其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ct mri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CT、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准确性分析
16
作者 安秀芝 肖圆圆 +3 位作者 任观庆 李丹 孟颖 韩忠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0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CT、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在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MRI检查。对比CT检查、MRI检查2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误诊... 目的分析CT、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在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进行CT检查,再进行MRI检查。对比CT检查、MRI检查2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误诊漏诊率、图像质量、有效放射剂量。结果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8.00%)高于CT检查(82.00%),误诊漏诊率(2.00%)低于CT检查(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图像质量总优良率(96.00%)高于CT检查(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有效放射剂量为0 mSv,低于CT检查的(6.18±0.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检查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上具有比CT检查更高的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同时其安全性也较高,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股骨头坏死 图像质量 临床价值 诊断准确性
下载PDF
CT、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影像学分析
17
作者 杨媛 钱伟军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CT和磁共振(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从本院选取9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对患者CT检查以及MRI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展开对比... 目的分析CT和磁共振(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从本院选取9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对患者CT检查以及MRI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展开对比,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与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对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或MRI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在CT影像中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且肿瘤边界不清,多呈不规则形态,部分患者病灶周边存在骨质破坏情况;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在MRI影像中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稍高信号,且信号表现不均。结论CT、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单独应用的准确性表现,联合运用可有效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明确患者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情发展情况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影像学
下载PDF
肾上腺少见原发肿瘤CT、MRI特征分析
18
作者 胡开科 钱伟军 +2 位作者 李立 冯中全 商飞翔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肾上腺少见原发肿瘤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7例肾上腺少见原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肿块均为单侧单发,其中节细胞神经瘤(GN)8例,节细胞神... 目的总结分析肾上腺少见原发肿瘤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17例肾上腺少见原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肿块均为单侧单发,其中节细胞神经瘤(GN)8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1例,肾上腺神经鞘瘤(AS)2例,肾上腺皮质癌(ACC)3例,肾上腺畸胎瘤(AT)3例。CT及MRI检查能直观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密度及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有无发生转移。结论肾上腺少见原发肿瘤的影像表现形式多样,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少见原发肿瘤 ct mri 影像特征
下载PDF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CT和MRI检查的诊断效能分析
19
作者 刘沂洲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5期149-152,共4页
目的 探讨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临沂老年医院有限公司收治的40例疑似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T和MRI检... 目的 探讨CT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临沂老年医院有限公司收治的40例疑似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T和MR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CT及MRI的诊断效能、病灶大小检出情况、病灶位置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诊断确诊阳性患者25例,阴性患者15例。MRI各诊断效能值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5例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T检查检出病灶30个,MRI检查检出病灶100个,MRI诊断<5 mm的诊断符合率为92.86%(26/28)、>5 mm的诊断符合率为98.67%(74/75)高于CT的17.86%(5/28)、33.33%(2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65、71.331,P均<0.05)。CT诊断顶叶、额叶、脑干以及基底节病灶的符合率低于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早期腔隙性脑梗死,相比CT,MRI能够更清晰显示病灶信息,提高病灶检出率,避免微小病灶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腔隙性脑梗死 ct mri 临床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能分析
20
作者 孔维仁 李双战 陈亚南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09-811,815,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52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MRI...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及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患者52例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MRI对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检出的正确率。结果CT对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检出的正确率为73.08%,MRI正确率为78.85%,二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52例患者中,CT检查发现26例为右心房占位,7例为右心室占位,5例仅表现为大量心包积液,14例未发现明显异常;MRI检查发现38例表现为右心房占位,3例表现为为纵隔占位,11例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有赖于多种影像学的辅助诊断,CT检查和心脏MRI对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为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 ct mri 影像学特征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