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检查对于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
1
作者 周静 杨瑞 +3 位作者 刘继伟 和燕斐 崔聪 武刚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CT检查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201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79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预后良好组与... 目的探讨CT检查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胸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201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79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心包积液比例、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检验显示,无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34 mm、最大血肿厚度<8 mm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有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34 mm、最大血肿厚度≥8 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包积液、主动脉最大径和最大血肿厚度可较好预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进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 ct检查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比较
2
作者 李益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149-151,159,共4页
目的:比较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腹部CT、B超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结果为金标... 目的:比较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行腹部CT、B超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统计3种检查方法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结果,并比较其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直径≤8 cm结石检出率和检查时间。结果:10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阳性91例,阴性9例;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8例,阴性12例;腹部B超检查结果显示,阳性83例,阴性17例;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90例,阴性10例;腹部CT、B超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腹部B超,准确度高于腹部CT、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直径≤8 cm结石的检出率均高于腹部CT、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时间均长于腹部CT、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高于CT、B超,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腹部ct 腹部b 检查 诊断 效能
下载PDF
CT门静脉成像参数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及EVB风险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亚博 杨莹 王晋君 《肝脏》 2024年第2期162-165,173,共5页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门静脉成像参数评估肝功能分级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消化道出血组31例,非出血组29例;另选同期...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门静脉成像参数评估肝功能分级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消化道出血组31例,非出血组29例;另选同期健康者54名为对照组。使用CT门静脉成像测量两组患者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胃左静脉(LG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以及消化道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患者门脾静脉各血管直径。ROC分析门脾静脉各血管直径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价值。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组MPV、LGV、SPV、IHRPV、IHLPV直径分别为(1.8±0.5)cm、(1.5±0.4)cm、(1.4±0.3)cm、(1.4±0.4)cm、(1.2±0.3)cm,均高于对照组的(1.1±0.2)cm、(0.6±0.1)cm、(0.8±0.2)cm、(0.7±0.2)cm、(0.6±0.2)cm。Child-Pugh A级MPV、LGV、SPV、IHRPV、IHLPV直径分别为(1.9±0.4)cm、(1.6±0.4)cm、(1.5±0.4)cm、(1.4±0.4)cm、(1.3±0.4)cm,均显著低于Child-Pugh B级的(2.5±0.5)cm、(1.9±0.3)cm、(1.8±0.5)cm、(1.8±0.6)cm、(1.8±0.4)cm,Child-Pugh B级均显著低于Child-Pugh C级的(2.7±0.7)cm、(2.3±0.6)cm、(2.2±0.6)cm、(2.2±0.7)cm、(2.2±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组IHRPV直径为(1.6±0.4)cm,非出血组为(1.5±0.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出血组MPV、LGV、SPV、IHLPV直径分别为(2.4±0.7)cm、(2.1±0.5)cm、(1.7±0.5)cm、(1.7±0.4)cm,均高于对照组的(1.6±0.4)cm、(1.2±0.3)cm、(1.3±0.3)cm、(1.1±0.1)cm(P<0.05)。经ROC分析证实门脾静脉各血管直径能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EVB,曲线下面积为0.815、0.841、0.829、0.813(均P<0.05)。结论CT门静脉成像可清晰反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情况,同时其主干及属支直径对预测EVB发生具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门静脉成像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分级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辅助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疗效
4
作者 翁翔 赵明哲 +1 位作者 姜婷 胡慧仙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确诊DLBCL患者共78例,采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前采用^(18)F-FDG PET/CT测量代谢参数包括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确诊DLBCL患者共78例,采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前采用^(18)F-FDG PET/CT测量代谢参数包括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SUVmax)、峰值(SUVpeak)和平均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糖酵解总量(TLG),解剖学参数包括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和AnnArbor分期。治疗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后复查PET/CT,根据Lugano修订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有效组62例和无效组16例,比较两组PET/CT参数。结果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年龄和最大直径较小,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低,Ⅲ~Ⅳ期和骨髓侵犯较少;SUVmax、MTV和TLG值降低(P<0.05)。Spearman检验显示,SUVmax、MTV和TLG值与最大直径、NCCNIPI、LDH和AnnArbor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计算SUVmax、MTV和TLG值预测DLBCL患者化疗疗效的AUC为0.741、0.886和0.869(P<0.001),MTV和TLG明显优于SUVmax(P<0.001),但MTV和TLG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8)F-FDG PET/CT作为DLBCL临床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随访的重要方法,代谢参数MTV和TLG值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PET/ct 标准摄取值 肿瘤代谢体积 糖酵解总量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CT定位下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联合B超监测膈肌运动在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谭丽 朱晓萍 +1 位作者 赵敏 胡绍举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0期62-68,共7页
目的:探讨CT定位下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联合B超监测膈肌运动在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CT定位下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联合B超监测膈肌运动在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儿,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支气管镜灌洗前未做肺部CT检查进行传统灌洗,观察组在气道灌洗前均给予CT检查,同时采用B超监测膈肌运动。检测患儿灌洗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呼吸力学指标以及评估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和改良的肺炎幸存者指数(mPIRO)评分,并通过B超测量患儿的膈肌移动度、厚度。结果:两组灌洗治疗后心率、呼吸频次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心率(80.23±10.07)次/min、呼吸频次(18.11±5.03)次/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97.22±1.0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7、3.939、7.719,P<0.05);两组灌洗治疗后肺内压、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胸压、腹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23、8.141、16.733、12.298、11.375、18.248,P<0.05);两组治疗后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各项PEWS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309、58.148、35.997、30.218、5.271,P<0.05);两组灌洗治疗后年龄、实验室检测指标、症状持续时间、呼吸窘迫指数、治疗方案各项mPIRO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2、7.153、7.268、5.088、4.645、4.091,P<0.05);两组治疗后膈肌移动度、厚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44、6.803,P<0.05)。结论:与传统的气道灌洗相比,CT定位下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联合B超监测膈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定位 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 b超监测 膈肌运动 小儿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下载PDF
儿童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分析
6
作者 宋鹏鹏 时胜利 +3 位作者 孙利芳 荆长有 贾春阳 刘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影像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全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均为男孩,年龄3~10岁,中位年龄5岁9月。1例表现为胃壁增厚...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影像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小儿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全部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7例均为男孩,年龄3~10岁,中位年龄5岁9月。1例表现为胃壁增厚及肿块;16例肠壁增厚程度不一,其中肠壁中度或明显增厚13例,以肿块为主要表现11例,其中10例直径大于50mm;可有腹膜增厚、肠系膜间隙脂肪密度增高、肠动脉瘤样扩张、夹心面包征、腹腔淋巴结肿大、肠套叠、腹盆腔积液、实质脏器受累、腹外转移等影像表现。肿瘤细胞在免疫组化中常表达CD19、CD20、CD22、CD79a,Bcl-2阴性也是其特征之一。结论儿童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备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肠壁增厚、肠区肿块、腹膜系膜弥漫性增厚等,结合免疫组化提示腹部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成熟b细胞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增强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多系统结节病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7
作者 惠金子 魏熠鑫 +7 位作者 施笑蕊 丁泽恩 屈阳 李倩 袁梦晖 许建林 施常备 杨胜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27-133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多系统结节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差异,探讨^(18)F-FDG PET/CT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7月至2023年07月初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目的:对比分析多系统结节病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差异,探讨^(18)F-FDG PET/CT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7月至2023年07月初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5例结节病和39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对比分析PET/CT所示两组病变的影像特征、累及范围、受累淋巴结特征、病灶最大径和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的差异。结果:结节病可见对称性累及纵隔、肺门淋巴结等特征性表现,无融合趋势,双肺/胸膜易受累。DLBCL淋巴结易融合成团,且易出现胃肠道结外侵犯。结节病组的纵隔、肺门淋巴结及双肺、胸膜的受累发生率高于DLBCL组,DLBCL易发生胃肠道累及(均P<0.05)。结节病组的淋巴结融合发生率低于DLBCL组(P<0.05),两组病变的淋巴结坏死率和钙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节病组淋巴结最大径为(2.40±0.71)cm,小于DLBCL组(6.50±2.53)cm,结节病组SUVmax为8.12±4.15,低于DLBCL组19.93±7.54(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在结节病和DLBCL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结合特征性表现、累及部位、病灶大小、融合趋势和半定量参数SUVmax,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氟-18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8)F-FDG PET/CT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少春 黎恩廷 +2 位作者 陈志丰 张冰 李周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70,共9页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在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响应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18)F-FDG PET/CT的81例DLBCL患者。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DLBCL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 [目的]评估^(18)F-FDG PET/CT不同代谢参数在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响应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18)F-FDG PET/CT的81例DLBCL患者。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DLBCL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创建预测模型。之后,通过特性曲线和校准图验证此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首次化疗后2年内,23例患者(28.3%,23/81)疾病复发,58例患者(71.7%,58/81)无进展。本文分析了PET/CT特征的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化疗后^(18)F-FDG PET/CT的定量值是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其中,SUV_(THR-mean)2是预测DLBCL患者化疗后治疗反应的最重要因素,临界值为2.00(AUC=0.81)。[结论]我们建立的影像学特征预测模型显示出对DLBCL化疗无进展生存期的良好预测效能。其中,化疗后的影像学特征SUV_(THR-mean)2是DLBCL患者PSF预后的最佳独立预测因素。我们的预测模型将能提示疾病进展风险,有利于建议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提高诊治效能,节省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PET/ct 治疗响应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开放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B超和CT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崔航 支洲航 +3 位作者 韩万林 刘波 张艳 李小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B超和CT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确诊补片感染病人83例,术前均行B超和腹部CT检查,且以术中证实为确诊标准,比较B超、CT及其联合检查对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 目的探讨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B超和CT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确诊补片感染病人83例,术前均行B超和腹部CT检查,且以术中证实为确诊标准,比较B超、CT及其联合检查对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83例病人中,B超诊断补片感染符合率75.90%(63/83);CT诊断补片感染符合率为86.74%(72/83),B超联合CT诊断诊断补片感染符合率为87.95%(73/83)。B超、CT、B超联合CT预判补片感染深度与手术中证实结果相比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8.76%、75.73%、90.58%、0.695;91.16%、80.96%、93.06%、0.774;91.97%、83.52%、93.64%、0.795。联合检查对诊断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补片感染的应用价值优于单独超声检查和单独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联合CT诊断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应用价值优于单独超声检查和单独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 补片感染 ct检查 b超检查 联合诊断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可辅助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10
作者 赫晓磊 王俊 王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32-735,共4页
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3年1~10月收治的21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肝纤维划分为无纤维化组(n=137)和合并纤维化组(n=73)。所有患者均接受C... 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3年1~10月收治的21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肝纤维划分为无纤维化组(n=137)和合并纤维化组(n=73)。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增强扫描,应用Shukun Radiomics V94软件自每张CT图像的感兴趣区域内提取不同的CT影像组学特征。将入组患者划分为训练集(n=147)和验证集(n=63),通过LASSO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建立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提取的1227个定量影像特征参数通过LASSO降维筛选后共保留了23个具有预测性能的组学特征用于构建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1、0.789、0.792、0.735;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4、0.733、0.751、0.703。结论 通过CT影像组学特征辅助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ct影像组学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香 乔文礼 +4 位作者 宋建华 刘长存 韩磊 吴珊 赵晋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骨髓活检(BMB)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的骨髓浸润及其他因素是否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骨髓活检(BMB)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的骨髓浸润及其他因素是否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行PET/CT检查的初诊DLBCL患者,PET/CT检查前后2周内行骨髓活检,检查后行规范化治疗。记录各病例的PET/CT骨髓摄取表现。骨髓浸润的诊断标准为BMB阳性或影像学随访证实有PET/CT局灶性骨髓浸润灶。比较PET/CT骨髓不同摄取表现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并对照分析PET/CT与BMB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PFS率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4例DLBCL患者中,18F-FDG PET/CT表现为局灶性骨髓摄取(f PET)34例,超级骨髓摄取(s BMU)7例,高于肝实质的弥漫均匀性摄取(d PET)11例,其余42例骨髓摄取未见异常(n PET)。n PET组BMB均阴性,s BMU组BMB均阳性,而d PET、f PET组的BMB阳性率分别为27.3%(3/11)和20.6%(7/34)。d PET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及白细胞数均显著低于n PET组(P<0.001,P=0.026)。与f PET组比较,s BMU组更易伴B症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全部患者共诊断骨髓浸润44例,其中BMB阳性17例,BMB诊断骨髓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38.6%(17/44)、100%(50/50)。将f PET及s BMU作为PET骨髓浸润阳性标准,PET/CT诊断骨髓浸润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3.2%(41/44)、100%(50/50)。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n PET与d PET组的2年PFS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s BMU组的2年PFS率明显低于f PET组(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分期(HR=9.010,P=0.04)及s BMU(HR=3.964,P=0.002)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LBCL的18F-FDG PET/CT骨髓摄取增高可表现为d PET、f PET和s BMU,其中f PET和s BMU可取代骨髓活检诊断骨髓浸润,d PET虽然不完全除外骨髓浸润可能,但不影响预后,因此可诊断为骨髓浸润阴性。sBMU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髓浸润 骨髓活检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双能量CT增强与磁共振弹性成像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古晓利 潘秋合 +1 位作者 陈建波 郭青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增强和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对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诊治的85例慢性...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增强和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方法对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诊治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本组患者均先后行DECT扫描、MRE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根据肝纤维化严重度分为S0组、S1~S2组、S3~S4组,对比三组MRE弹性值、动脉期肝实质碘浓度(hepatic parenchymal iodine concentration atarterial stage,Ia)、门静脉期肝实质碘浓度(hepatic parenchymal iodine concentration inportal vein stage,Ip)及肝动脉碘分数(arterial iodine fraction,AIF);通过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肝纤维化分级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临床诊断的效能。结果本组85例患者经病理活检证实,S0组28例,S1~S2组35例,S3~S4组22例,三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S0组、S1~S2组、S3~S4组的MRE弹性值、Ia、Ip及AIF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度与MRE弹性值、Ia及AIF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5、0.543、0.685,均P<0.05),与Ip呈负相关(r为-0.607,P<0.05)。MRE与DECT增强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显著高于单一方法诊断(P<0.05)。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DECT增强、MRE及联合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69、0.833、0.926。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中,DECT增强、MRE检查均有较好效果,两者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增强 磁共振弹性成像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诊断效能
下载PDF
CT联合FoxO1、SREBP2表达对原发性肝癌伴乙肝患者的诊断效能
13
作者 吴丽芳 王艳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1期2010-2014,共5页
目的分析CT联合叉头转录因子O家族1(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1;FoxO1)、胆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SREBPs)表达对原发性肝癌伴乙肝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 目的分析CT联合叉头转录因子O家族1(Forkhead transcription factor 1;FoxO1)、胆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SREBPs)表达对原发性肝癌伴乙肝患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临床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手术病理金标准确诊乙肝肝硬化患者29例(乙肝组)、原发性肝癌合并乙肝25例(肝癌合并乙肝组),两组患者术前均行CT联合FoxO1、SREBP2诊断,比较组间FoxO1、SREBP2水平及CT影像征象,同时作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价值。结果(1)原发性肝癌伴乙肝组患者门静脉血流灌注量(HPF)、肝动脉血流灌注量(HAF)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水平均显著低于乙肝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原发性肝癌伴乙肝组患者FoxO1、SREBP2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乙肝组,组间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3)原发性肝癌伴乙肝患者中,癌旁组织FoxO1阳性率(48.28%)高于肝癌组织(24.14%),肝癌组织SREBP2阳性率(51.72%)高于癌旁组织(24.14%),组间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4)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最佳临界值为0.090,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14(0.651~0.731)、0.701(0.686~0.801)、0.697(0.651~0.779)、0.899(0.789~0.996)。结论原发性肝癌伴乙肝患者CT相关检查参数呈低水平表达,FoxO1、SREBP2阳性率更高,CT联合FoxO1、SREBP2诊断对原发性肝癌伴乙肝的敏感度更高,可用于预后评估,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FOXO1 SREbP2 原发性肝癌 乙肝 诊断效能
下载PDF
CT及B超用于脂肪肝临床诊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贾连春 马立新 +1 位作者 吴丽平 李志强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CT及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事业单位集体组织的医学体检人员中凡被诊断为脂肪肝共396例患者的CT及B超检查资料。[结果]3536例受检者中,CT诊断脂肪肝396例,B超诊断脂肪肝334例。[结论]CT对脂肪肝... [目的]探讨CT及B超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分析事业单位集体组织的医学体检人员中凡被诊断为脂肪肝共396例患者的CT及B超检查资料。[结果]3536例受检者中,CT诊断脂肪肝396例,B超诊断脂肪肝334例。[结论]CT对脂肪肝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优于B超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ct b 诊断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丁重阳 刘红宇 +3 位作者 郭喆 李洋洋 杨文平 李天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确诊的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对pET参数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确诊的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对pET参数与各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检验,对影响生存的不同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23例患者于化疗前均行^(18)F-FDG PET/CT检查,脾脏的^(18)F-FDG摄取只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具有相关性(r=0.588,P=0.035;r=0.699,P=0.008),而骨髓的^(18)F-FDG摄取仅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691,P=0.009);在所有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18)F-FDGPET/CT检查参数中,只有PET参数是影响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的不良因素。6例患者于化疗6周期后行第2次^(18)F-FDG PET/CT检查,化疗后PET/CT结果阴性患者5例,无1例死亡;化疗后PET/CT检测结果阳性患者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化疗前^(18)F-FDG PET/CT检测能够预测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预后,化疗后PET/CT检测结果阴性预示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b细胞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夏淇 张超文 鲁敏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3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疑似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MR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疑似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MRI单独及联合检查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评估多层螺旋CT、MRI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4.74%,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98.63%,阴性预测值为42.86%,其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515)。MRI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6.05%,特异度为50.00%,准确度为93.75%,阳性预测值为97.33%,阴性预测值为40.00%,其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Kappa=0.412)。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灵敏度为97.37%,特异度为75.00%,准确度为96.25%,阳性预测值为98.67%,阴性预测值为60.00%,其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0.647)。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检查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效能较高,可提高诊断准确度,降低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MRI 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及与B超诊断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朝晖 王义辉 杨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并与B超对照。结果(1)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98.5%,与B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CT是诊断肝内胆管...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5例肝内胆管结石的CT征象,并与B超对照。结果(1)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98.5%,与B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CT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其诊断准确性优于B超,尤其是对其合并症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b型超声 诊断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影像学分析PCNS-DLBCL的临床表现及对预后的预测效能
18
作者 陈玉珊 王璟 +3 位作者 林洪 卢善良 詹阿来 陈少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4期327-335,共9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的多模态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多模态影像学表现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PCNS-DLBCL患者,统计分析多模态影像学检查结果,接受标准CHO... 目的:探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的多模态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多模态影像学表现对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PCNS-DLBCL患者,统计分析多模态影像学检查结果,接受标准CHOP方案或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标准CHOP方案(R-CHOP)作为一线治疗,化疗前均接受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18 F-FDG PET/CT)检查,获取病灶总糖酵解值(TLG)、代谢肿瘤体积(MTV)、SUVpeak、SUVmax等参数,根据预后结果分为未进展组和进展组、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其两两之间的影像学参数,分析各参数对PCNS-DLBCL患者疾病进展、死亡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78例PCNS-DLBCL患者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共发现192个病灶,33例为单发病灶(33个病灶),45例为多发病灶(159个病灶)。单发病灶组、多发病灶组年龄、性别、病变分布、CT平扫、MRI T1WI、MRI T2WI、MRI增强扫描、FLAIR序列、MRS、DWI、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组握拳征、裂隙征占比高于多发组(P<0.05)。随访1年,根据期间是否进展、是否存活分组,未进展组TLG、MTV、SUVpeak、SUVmax均低于进展组(P<0.05);生存组TLG、MTV、SUVpeak、SUVmax均低于死亡组(P<0.05);18 F-FDG PET/CT各参数联合预测PCNS-DLBCL患者疾病进展、死亡的AUC分别为0.901、0.930,大于各参数单独预测的AUC。结论:PCNS-DLBCL单发、多发病灶多模态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差异,不同疾病进展情况、生存情况患者18 F-FDG PET/CT参数差异显著,TLG、MTV、SUVpeak、SUVmax对PCNS-DLBCL患者疾病进展、死亡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影像学 PET/ct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采用MRI、CT、B超三种检测方式对其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波涛 蔡婵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5期43-44,77,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采用MRI、CT、B超三种检测方式对其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进行诊治的资料齐全的18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MRI、CT、B超三种检测方式对其诊断,诊断结果与病理学...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采用MRI、CT、B超三种检测方式对其诊断效果的对比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7月进行诊治的资料齐全的18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MRI、CT、B超三种检测方式对其诊断,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别统计三种检测方式的甲状腺微小癌阳性率。结果本次研究中,甲状腺微小癌MRI的阳性率为32.22%(58/180)、CT的阳性率为33.89%(61/180)、B超的阳性率为74.44%(134/180),MRI与CT检测的阳性率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05),MRI、CT与B超检测的阳性率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χ~2=64.46,P<0.01;χ~2=59.63,P<0.01)。结论甲状腺微小癌MRI、CT、B超三种检测方法中,B超检测的阳性率最高,对临床诊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癌 MRI ct b 诊断效果
下载PDF
表达霍乱CT-B和LPS-O抗原的鼠伤寒菌苗株的构建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东立 马清钧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7-52,共6页
将编码霍乱CTB和LPSO抗原的基因与载体质粒pYA248重组后,转入ΔcyaΔcrpΔasd减毒鼠伤寒疫苗株x4072,构建成无药物抗性、带双价抗原的工程菌株x4072(pMG306)。该菌株能分泌表达特异的霍... 将编码霍乱CTB和LPSO抗原的基因与载体质粒pYA248重组后,转入ΔcyaΔcrpΔasd减毒鼠伤寒疫苗株x4072,构建成无药物抗性、带双价抗原的工程菌株x4072(pMG306)。该菌株能分泌表达特异的霍乱CTB抗原,并且在菌体表面同时表达霍乱和鼠伤寒的O抗原。小鼠腹腔免疫和攻击试验表明该菌苗株对霍乱毒株的攻击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ct-b抗原 LPS-O抗原 鼠伤寒杆菌 疫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