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测定肝脏血流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家平 杨建勇 +1 位作者 江利 陈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的测定方法和技术原理,以及肝硬化程度与肝脏血流量动态变化关系。 资料与方法 肝硬化患者27例,其中Child A级12例,Child B级10例,Child C级5例。对照组为无肝脏疾病者18例。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主动脉和门静...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的测定方法和技术原理,以及肝硬化程度与肝脏血流量动态变化关系。 资料与方法 肝硬化患者27例,其中Child A级12例,Child B级10例,Child C级5例。对照组为无肝脏疾病者18例。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 密度曲线(TDC),计算肝脏血流量各参数。 结果 (1)肝硬化患者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和总肝血流量(THBF)均较正常组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较正常组延长。(2)肝硬化程度不同时,部分肝血流灌注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3)脾灌注量和门静脉灌注量呈正相关。 结论 (1)肝脏 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定肝血流量参数。(2)肝硬化时肝脏血流灌注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动态灌注成像技术 肝脏血流量 肝硬化 门静脉 肝动脉
下载PDF
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
2
作者 卢雪芬 苏有恒 陈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8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当中,使用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所发挥的临床效能以及其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 目的:探讨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当中,使用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所发挥的临床效能以及其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8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分析、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梗死区的CBV、CBF、MTT指标均低于健侧区,而TTP指标高于健侧区(P<0.05);IP(半暗带)区、梗死区与健侧区三组间的脑灌注参数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诊断运用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明确责任血管的狭窄部位和病变程度,明确了解病变范围及是否存在IP区,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 脑梗死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全程精细化护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萍 时惠平 +3 位作者 马晓璇 祝红线 方红 梁鹏 《空军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不同部位灌注成像检查中的护理技术,为临床精细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容积CT对93例行不同部位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其护理主要是检查前准备、心理护理、检查中穿刺点个性化选择、呼...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不同部位灌注成像检查中的护理技术,为临床精细化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应用Toshiba Aquilion One 320排容积CT对93例行不同部位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其护理主要是检查前准备、心理护理、检查中穿刺点个性化选择、呼吸训练及检查后观察等精细化措施,同时对可能的碘过敏反应做出相应护理预案。结果 93例中有89例成功完成全器官CT灌注成像检查,均未出现对比剂血管外渗漏及其他护理问题;另外,4例因穿刺部位血管情况不好,无法完成对比剂静脉注射,而放弃CT灌注成像检查。其中检查前有心理恐惧者5例,右肘正中静脉显示欠佳患者41例,腹部CT灌注成像检查中呼吸配合困难者8例,通过相应心理疏导,变换穿刺点及呼吸训练等护理工作,顺利完成CT灌注检查。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全器官灌注成像中,精细化护理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相应措施的采取对成功完成CT灌注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ct 灌注成像 护理 血管外渗探测技术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4
作者 周伟 陈小华 +2 位作者 彭辉 丁爱民 刘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技术与CT动态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扫描和GE Revolution128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扫描方法的结果、检查时间和费用。结果3种检查方法误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和病理检查结果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动态增强扫描误诊率高于病理检查、MRI-DWI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扫描检查时间长于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费用高于CT动态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DWI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临床诊断中更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ct动态增强 结直肠癌 术前分期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李丹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10于濮阳市中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 目的探讨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10于濮阳市中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于检查后7d内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以及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88例肺癌患者中Ⅰ期34例(38.64%),Ⅱ期44例(50.00%),Ⅲa期10例(11.36%)。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诊断的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0.645、0.748,一致性一般。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为0.882,一致性好。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以及两者联合诊断肺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9.55%(70/88)、85.23%(75/88)、93.18%(8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动态CT增强扫描30 s时CT强化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CT灌注成像血容量(BV)、血流量(BF)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通过时间(MTT)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60 s时、120 s时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术前临床肺癌分期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分期 动态ct增强扫描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一体化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梁仁涛 陈宏山 +2 位作者 金璐 王长远 张龙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分析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CTA-CTP)一体化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8例CIS患者,从出现症状至基线影像学检查时间间隔<24 h,患者均完成CTP-CTA一体化检查,比较各患者... 目的:分析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CTA-CTP)一体化技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98例CIS患者,从出现症状至基线影像学检查时间间隔<24 h,患者均完成CTP-CTA一体化检查,比较各患者脑区域全脑病灶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图,分析对比患者梗死区与健侧区各项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98例患者中梗死灶78例,半暗带85例。CTP检查发现,梗死区的CBF、CBV水平明显低于对应健侧区,MTT及TTP水平明显高于对应健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3,t=25.009,t=8.821,t=19.025;P<0.05);对应健侧区、半暗带及梗死区三部位CBF、MTT和TTP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7.580,F=117.680,F=59.960;P<0.05),梗死区CBV水平与对应健侧区及半暗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030,P<0.05)。超CIS(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例,CIS患者80例。CTA检查额顶叶病变阳性率为47.37%,基底节-侧脑室层面的病变阳性率为45.45%,缺血范围较大者阳性率为81.48%。结论:CTA-CTP一体化技术可清楚显示狭窄或闭塞的动脉及形成的侧支循环,并可准确评估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灌注情况,有效评估脑组织侧支循环状态和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一体化技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肝癌及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张金彩 隋汝德 张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肝癌、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肝癌、肝硬化患者,均行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肝癌、肝硬化情况...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鉴别诊断肝癌、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肝癌、肝硬化患者,均行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肝癌、肝硬化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89例患者经病理检出39例肝癌,50例肝硬化;螺旋CT灌注成像检出38例肝癌,51例肝硬化,误诊1例,漏诊2例。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4.87%(37/39)、特异度为98.00%(49/50)、准确率为96.63%(86/89)、阳性预测值为97.37%(37/38)、阴性预测值为96.08%(49/51);Kappa检验显示,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高,Kappa值=0.931;肝癌组肝动脉灌注量(HAP)、肝血流量(BF)、肝血容积(BV)、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高于肝硬化组,平均通过时间(MTT)短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肝癌、肝硬化鉴别诊断中价值高,便于早期明确具体疾病,以开展针对性治疗,更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硬化 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动态CTA结合CTP成像对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及脑血流量改变的评价
8
作者 王莉娜 王向辉 +4 位作者 杨月娥 雍敏 杨立国 李野 毕纯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分析动态CT血管造影(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在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改变及脑血流量改变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08—2023-08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先兆症状分为MA组(32例)和MoA组(28... 目的分析动态CT血管造影(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在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改变及脑血流量改变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08—2023-08大庆油田总医院收治的6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先兆症状分为MA组(32例)和MoA组(28例),所有患者在偏头痛症状消失3 d后的非发作期(对照组)再次进行颅脑动态CTA与CTP检查,并与发作期进行对比,比较MA组、MoA组血管痉挛、血流量异常发生率、rCBF变化情况及不同脑叶镜像ROI区血流量AI值。结果MA组患者的血管痉挛发生率31.25%,rCBF增加发生率59.38%,均高于MoA组的7.14%、17.86%,rCBF减少的发生率25.00%,低于MoA组的6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头痛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MoA组与对照组额叶、颞叶、枕叶、小脑、顶叶等不同脑叶镜像ROI区血流量AI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结合CTP检查能够较好地评价偏头痛患者血管形态学及脑血流量改变,可作为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动态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血管形态学 脑血流量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赵润涛 窦冠华 +4 位作者 王凡 王凯 单冬凯 王思聪 杨俊杰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9-534,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CT心肌灌注(CTP)半自动分析软件Myocardiac Kit(MK)测量心肌血流参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负荷动态CTP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87例疑似冠心病病人,男67例,女20例,平均(60.98±0.... 目的评价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CT心肌灌注(CTP)半自动分析软件Myocardiac Kit(MK)测量心肌血流参数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负荷动态CTP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87例疑似冠心病病人,男67例,女20例,平均(60.98±0.78)岁。所有病人均在1周内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并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由2名医师独立采用MK软件和CCTA工作站分析数据,计算心肌血流量(MBF)等动态CTP参数以及CCTA直径狭窄率,并记录软件分析数据所需时间。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观察者间在心肌节段和冠状动脉水平上参数测量的一致性。以在ICA检查中狭窄程度≥90%或FFR≤0.80作为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缺血心肌和非缺血心肌MBF差异。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采用约登指数计算MBF判断心肌缺血的最佳临界值,分别计算CCTA上直径狭窄率≥50%、MBF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研究共纳入261支冠状动脉和1479个心肌节段。在心肌节段水平和血管水平上,2名医师对各参数测量较为一致(ICC≥0.60)。缺血心肌节段平均MBF低于对应非缺血节段的[(123.14±41.83)mL·100 mL^(-1)·min^(-1)和(147.47±43.98)mL·100 mL^(-1)·min^(-1),P<0.05],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心肌节段的平均MBF亦低于非缺血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节段[(124.34±42.86)mL·100 mL^(-1)·min^(-1)和148.68±44.49)mL·100 mL^(-1)·min^(-1),P<0.05]。在血管水平,MBF最佳临界值为115.0 mL·100 mL^(-1)·min^(-1),联合血管狭窄≥50%和MBF诊断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5%CI:0.87~0.95)]。MK软件平均数据处理时间为(10.51±1.95)min。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动态CTP半自动分析软件具有稳定性好、结果准确、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 自动化分析 心肌缺血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螺旋CT重建技术及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雪峰 穆耀强 +3 位作者 高洁 郭靖 李俊林 郭亚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9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及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8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6 h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脑灌注成像检查,并于伤后2~7 d动态复查颅脑CT.结果 (1)M... 目的 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及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8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6 h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脑灌注成像检查,并于伤后2~7 d动态复查颅脑CT.结果 (1)MSCT共检查8例脑挫裂伤,6例硬膜下血肿,8例硬膜外血肿,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内血肿;超薄MSCT检出数分别为18、10、13、21、12例;CTP检出数分别为31、26、24、29、23例.CTP检查率最高,超薄MSCT次之,MSCT最低.(2)常规MSCT与超薄MSCT两种检查方法比较,超薄MSCT在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的检出率显著高于MS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SCT与CTP检查结果比较发现,CTP对各项脑损伤检查结果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常规MSCT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超薄MSCT及CTP两种检查结果检出率比较发现,TCTP对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检出率显著高于超薄MS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重建技术及脑灌注成像可提高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准确率,减少误诊,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螺旋ct重建技术 灌注成像
下载PDF
螺旋CT重建技术及脑灌注成像应用于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永洲 张卓敏 方锡鑫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3期3481-3482,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及脑灌注成像对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5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伤后2~6小时内均行常规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同时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脑灌注... 目的探讨螺旋CT重建技术及脑灌注成像对急性颅脑外伤动态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5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伤后2~6小时内均行常规多排螺旋CT(MSCT)检查,同时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在伤后3~7天进行动态颅脑CT复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急性颅脑外伤的诊断差异。结果 50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中,CTP检查结果中检出硬膜外血肿8例,占16.0%;脑挫裂伤12例,占24.0%;脑内血肿8例,占16.0%;硬膜下血肿11例,占22.0%;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占22.0%。常规MSCT检查结果中检出硬膜外血肿2例,占4.0%;脑挫裂伤4例,占8.0%;脑内血肿1例,占2.0%;硬膜下血肿2例,占4.0%;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占6.0%。CTP检查对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脑内血肿、硬膜下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SCT检查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重建技术及脑灌注成像对急性颅脑外伤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可减少误诊,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重建技术 灌注成像 急性颅脑外伤 临床对比
下载PDF
肝脏CT灌注成像技术及其在肝硬化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45
12
作者 江利 杨建勇 +3 位作者 杨旭峰 谢洪波 严超贵 李子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 采用单层CT动态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 ,探讨CT灌注成像测定肝血流量的技术原理。资料与方法  15例经临床及实验室、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患者 ,其中ChildB级者 10例 ,ChildC级者 5例。对照组为 13例无肝脏疾病者。所有患者均选取同... 目的 采用单层CT动态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 ,探讨CT灌注成像测定肝血流量的技术原理。资料与方法  15例经临床及实验室、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患者 ,其中ChildB级者 10例 ,ChildC级者 5例。对照组为 13例无肝脏疾病者。所有患者均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 ,绘制感兴趣区时间 密度曲线计算肝脏血流量各参数。结果 正常组肝动脉灌注量 (HAP)为 0 .2 82 3± 0 .0 96 9ml·min-1·ml-1,门静脉灌注量 (PVP)为 (1.1788± 0 .4 0 0 4 )ml·min-1·ml-1,总肝血流量 (THBF)为 (1.4 5 6 3± 0 .4 4 39)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 (HPI)为 (19.73± 5 .81) %。肝硬化时PVP为 (0 .6 12 1± 0 .2 5 4 4 )ml·min-1·ml-1,较正常组降低 ;THBF也减低 ,为 (0 .84 2 6± 0 .32 4 2 )ml·min-1·ml-1。肝硬化患者的HPI较正常组略有升高 ,为 (2 7.16±12 .75 ) %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6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ct灌注成像技术 肝硬化 诊断 肝脏血流量
下载PDF
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尤国庆 耿云平 +1 位作者 刘蕾 郭广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8-389,共2页
目的研究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DCTPI)扫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患者和脑梗死患者80例,行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扫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目的研究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TA)和脑CT动态灌注成像(DCTPI)扫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短暂性脑出血发作患者和脑梗死患者80例,行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扫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灌注血流参数。结果 80例患者颈动脉双源CTA检查无颈动脉狭窄18例(22.5%)、轻度狭窄18例(22.5%)、中度狭窄24例(30.0%)、重度狭窄20例(25.0%),总狭窄率为77.5%;四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度以上狭窄率最高(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超急性或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中心区患侧脑血流量低于缺血半暗带或边缘区患侧,梗死中心区患侧血流量低于梗死中心区健侧(均P<0.05)。结论颈动脉双源CTA和脑DCTPI可以很好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情况以及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为临床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 ct动态灌注成像 缺血性脑血管病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原理与技术 被引量:26
14
作者 赵光明 韩丹 宋光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636-638,共3页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技术 治疗 局部组织 功能变化 血流 影像学技术 血液灌注 流通 发展 参考价值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3
15
作者 霍福涛 苏续清 张维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4年第2期49-54,共6页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成像原理 诊断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青松 夏有生 +2 位作者 师毅冰 夏萍 李光超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11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颅脑病变患者分别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88例)和64排螺旋CT扫描(46例),比较两组间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值,并进行对比。结果 320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颅脑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颅脑病变患者分别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88例)和64排螺旋CT扫描(46例),比较两组间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值,并进行对比。结果 320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3.28±0.36)m Sv,64排CT扫描的平均有效剂量值为(10.15±0.59)m Sv。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具有图像质量高、有效剂量低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ct 全脑灌注成像 动态容积 有效剂量
下载PDF
3.0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焕杰 赵继泉 +2 位作者 朱新进 欧卫谦 杨侃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后行三维(3D)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对比病变形态学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PWI联合DCE对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为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34例;DCE-MR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0例,良性病变患者26例,病变检出率75.41%;PW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1例,良性病变患者27例,病变检出率78.69%。乳腺早期良性病变形态以类圆形(76.5%)、边缘以光滑(70.6%)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形态以分叶形(63.0%)、边缘以毛刺征(59.3%)为主;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DCE-MRI扫描形态学特征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557、37.459,P=0.000、0.000)。乳腺早期良性病变TIC形态以Ⅰ型(61.8%)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TIC形态以Ⅲ型(77.8%)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852,P=0.000);22例(81.5%)恶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28例(82.4%)良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6.148,P=0.000)。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与DCE-MRI、PWI单一诊断更高(P<0.05)。结论 3.0 T超导型MRI PWI联合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灌注加权成像(PWI) 动态增强扫描技术(DCE) 乳腺疾病 良恶性 早期病变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松岩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3X期33-33,共1页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的诊断资料... 目的:研究探讨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的诊断资料,观察患者的脑梗死区与对侧健侧脑区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各项参数值。结果:观察50例患者的CT脑灌注成像情况均可见明显的脑灌注异常区,梗死区脑血容量与脑血流量均显著下降,迭峰时间延长,大部分患者(45例)的平均通过时间缩短,与对侧健侧脑区各项指标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能为医生提供患者的病变位置、范围、梗死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状态及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情况,快捷有效、信息全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排动态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 脑梗死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急性脑缺血CT灌注成像各参数动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唯唯 漆剑频 +1 位作者 吴静 宋金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1期928-931,共4页
目的 :采用自体血栓栓塞模型研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在脑缺血 12h内的动态变化以及计算各参数的半暗带阈值。方法 :5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自体血栓栓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GELightspeed 16MSCT ,在基础灌注后于栓塞后 2 0min扫描一次 ,... 目的 :采用自体血栓栓塞模型研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在脑缺血 12h内的动态变化以及计算各参数的半暗带阈值。方法 :5只新西兰大白兔行自体血栓栓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GELightspeed 16MSCT ,在基础灌注后于栓塞后 2 0min扫描一次 ,1~ 6h内每隔 1h扫描一次 ,6~ 12h内每隔 2h扫描一次。CT灌注软件可以给出每个时间点的各参数图。在完成缺血后 12hCT灌注扫描后 ,断头取脑 ,进行TTC染色 ,并根据CT灌注各参数图和TTC的染色结果将梗塞侧分为中心梗塞区 ,半暗带区和相对正常区三部分。结果 :所有参数的动态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梗塞后 2h内 :CBV在中心梗塞区明显下降 ,在半暗带区轻度下降或正常 ,在相对正常区轻度上升 ,CBF在三个区域均明显下降 ,MTT和TTP均明显延长 ;②梗塞后 2~ 5h :所有参数均在一定水平上轻度波动 ;③梗塞后 5~ 12h :在中心梗塞区和半暗带区CBV和CBF下降 ,MTT和TTP延长和轻度缩短 ,而在相对正常区CBV和CBF明显上升 ,MTT和TTP明显缩短。在缺血 2 0min时 ,若CBV % <6 6 .5 7% ,CBF % <39.2 2 % ,MTT % >2 .6 3或TTP % >1.97,缺血组织就发生不可逆损伤。结论 :实验证明CT灌注成像能够准确地显示脑缺血的部位和范围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ct灌注成像 动态变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在正常肾脏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中的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余娟 蔡香然 +1 位作者 彭秀斌 刘斯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6-76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行肾脏灌注成像时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对正常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22例经SPECT检查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肾脏CT灌注成像,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的两组间灌注参数值的差异... 目的:探讨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行肾脏灌注成像时两种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对正常肾脏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对22例经SPECT检查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肾脏CT灌注成像,比较不同造影剂注射速度的两组间灌注参数值的差异。结果:5 mL/s组肾皮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262.2±4.9)mL/(min·100 mL)、(52.8±2.8)mL/100 mL和(10.6±0.3)mL/(min·100 mL),肾髓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118.0±4.2)mL/(min·100 mL)、(13.7±0.7)mL/100 mL和(11.4±0.4)mL/(min·100 mL);7 mL/s组肾皮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295.4±7.2)mL/(min·100 mL)、(46.7±3.2)mL/100 mL和(13.2±0.4)mL/(min·100 mL),肾髓质BF、BV和Clreance分别为(131.0±3.9)mL/(min·100 mL)、(17.8±2.1)mL/100 mL和(15.6±1.5)/(min·100 mL)。7 mL/s组肾皮质的Clearance高于5 mL/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皮质的BF、BV值及肾髓质各灌注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灌注成像能对正常的肾脏皮髓质灌注进行定量分析。在临床应用中,造影剂注射速度采用5 mL/s比7 mL/s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对比剂注射速度 动态容积ct 肾脏灌注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