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改良法肠道CT造影重建检查的评价
1
作者 李小娟 张燕群 +2 位作者 王建和 陈森彬 姜丽 《人民军医》 2009年第9期608-608,共1页
目的:探讨改良法CT造影重建对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肠道病变140例,CT检查前分2次服用碘佛醇各600ml,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主要观察肠道病变情况。结果:共检出肠道病变52例,其中良性病变13例(阑尾炎7例,局限性肠炎2例,... 目的:探讨改良法CT造影重建对肠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肠道病变140例,CT检查前分2次服用碘佛醇各600ml,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主要观察肠道病变情况。结果:共检出肠道病变52例,其中良性病变13例(阑尾炎7例,局限性肠炎2例,盲肠周围脓肿2例,肠道结核2例);恶性病变39例(结肠癌26例,直肠癌5例,淋巴瘤3例,间质瘤3例,肠壁转移瘤2例)。结论:改良肠道CT造影重建技术简便有效、患者痛苦小,是肠道占位病变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变 ct造影重建
原文传递
脊髓造影螺旋CT重建对颈椎病诊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陆政峰 郑祖根 龚建平 《颈腰痛杂志》 2003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 探讨颈脊髓造影螺旋 CT扫描 (HCTM)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的可行性及对颈椎病诊治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一组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和无颈椎疾患的对照者进行腰穿造影、螺旋 CT扫描、计算机图像重建 ,用于术前病情评价并进行术前计... 目的 探讨颈脊髓造影螺旋 CT扫描 (HCTM)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的可行性及对颈椎病诊治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一组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和无颈椎疾患的对照者进行腰穿造影、螺旋 CT扫描、计算机图像重建 ,用于术前病情评价并进行术前计划、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结果 造影剂在 CSF内弥散均匀、显影良好 ,重建图像直观、逼真 ,提供全面颈椎细微骨性解剖和硬膜囊、脊髓、神经根袖等软组织受压信息 ,有助于建立个体化手术方案。各例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无并发症、术后短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HCTM及重建提供颈椎病细微解剖信息 ,有较高诊断效能和术前评估、指导术前计划职能 ,提高了颈椎手术的个体化程度、精确性和可控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造影螺旋ct重建 颈椎病 诊断 手术治疗 个体化手术方案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华娟 成艳平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接受支气管纤维镜组织活检...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灌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接受支气管纤维镜组织活检或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中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参数对肺部占位性恶性病变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72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中,40例为恶性病变,占55.56%(小细胞肺癌10例,腺癌23例,鳞癌5例,其他2例);32例为良性病变,占44.44%(肺炎20例,肺结核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5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体积为(636.74±1.32)mm^(3)、曲面成像(6.62±0.52)分、最大密度投影(6.78±0.53)分、容积再现(6.58±0.46)分。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参数对肺部占位恶性性病的诊断敏感度为87.50%(35/40)、特异度93.75%(30/32)、准确度为90.28%(65/72)。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通过检测体积、直径、曲面成像、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参数,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占位性病变 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 曲面成像 最大密度投影 容积再现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顾同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11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变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动脉瘤28例,动静...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变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收治的80例脑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分析其诊断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动脉瘤28例,动静脉畸形24例,先天性发育异常的18例,脑血管狭窄10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患者血管造影清晰,可观察其形态、大小,检查阳性率为95.0%。结论:脑血管病变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 脑血管病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TA定位下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在动静脉内瘘失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舜杰 陆玮 +3 位作者 季刚 黄海东 单剑萍 蒋更如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8期589-591,共3页
目的:观察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间断或连续摄影观察,检查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图像三维重建,观察失功的内瘘的血管... 目的:观察在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应用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间断或连续摄影观察,检查结束后进行数据处理,图像三维重建,观察失功的内瘘的血管狭窄情况或血栓的数量以及位置。在内瘘原吻合口稍上方切开瘘管,选用大小恰当的Fogarty导管,在球囊萎瘪的状态下轻柔地插入血管腔,导管穿过血栓或狭窄部位,注入肝素盐水使导管膨胀,利用水囊对栓子的牵拉作用将血栓取出。结果:40例患者34例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成功,血液透析时血流量可达200 mL/min以上。其中长期随访31例,随访12-38个月,3例再次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分别发生在术后第14、20、37个月。结论: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定位下Fogarty导管取栓术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尤其是离瘘口较远的血栓效果良好延长了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ct血管造影三维血管重建 FOGARTY导管
下载PDF
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在PCNL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卓文利 徐廷昭 +3 位作者 吴卫真 杨顺良 蔡锦全 谭建明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4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10月采用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在PCNL术治疗的9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10月采用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在PCNL术治疗的96例肾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行CTA检查,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下避开血管精准穿刺建立F16~18的皮肾通道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结果:CTA可提供肾血管的清晰图像,有利于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建立皮肾通道,96例患者均成功行PCNL术,时间50~160min,平均(96±47)min.术后复查腹部平片,11例显示残余结石>5 mm,行二期PCNL术,一期净石率约88.5%.术中发生较明显出血而影响手术视野1例,予留置肾造瘘管1周后进行二期PCNL术.本组患者发生术后延迟性大出血2例,但2例均经保守治疗血尿消失,痊愈出院.结论:CTA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肾实质血管分布的清晰图像,明确结石与集合系统的关系,有利于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及穿刺通道的建立,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PCNL术具有定位精准、损伤轻、出血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CTA辅助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精准穿刺可作为经皮肾镜引导穿刺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肾结石 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 精准穿刺
下载PDF
运用心脏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结合超声心动图指导经皮经心尖左心室穿刺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杰 阮伟强 +1 位作者 干昌平 赁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心脏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3D-CTA)结合超声心动图指导经皮经心尖左心室穿刺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从2015年4月至2018年8月实施的经皮经心尖左心室穿刺技术治疗瓣周漏9例患者... 目的探讨运用心脏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3D-CTA)结合超声心动图指导经皮经心尖左心室穿刺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从2015年4月至2018年8月实施的经皮经心尖左心室穿刺技术治疗瓣周漏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例,中位年龄50(43~64)岁。术前均运用心脏3D-CTA确定穿刺点和模拟轨道,术中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3D-TEE)实时引导完成穿刺建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在心尖穿刺点置入封堵器以止血。结果9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建轨穿刺进入左心腔,且无肺组织、冠状动脉、乳头肌等损伤,无封堵器脱落、心尖出血等并发症。1例患者因肋间动脉损伤致胸腔积液。结论运用心脏3D-CTA确定穿刺点和轨道模拟具有简便、可复制性强等优势,术中结合超声心动图实时引导可实现安全进出左心室,技术相关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 经皮经心尖穿刺 结构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3D-CTA辅助下第二足趾再造手指的数字化设计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文 李涛 +3 位作者 樊仕才 廖坚文 杨成亮 谢会斌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在3D—CTA辅助下第二足趾再造手指设计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对5例手指缺损患者在3D—CTA辅助下行第二足趾再造手指术。术前行同侧足及再造手3D—CTA血管三维检查,应用计算机软件初步建立三维数字化模... 目的探讨在3D—CTA辅助下第二足趾再造手指设计方案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对5例手指缺损患者在3D—CTA辅助下行第二足趾再造手指术。术前行同侧足及再造手3D—CTA血管三维检查,应用计算机软件初步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将供、受区血管走行、毗邻精准定位,标测、量化血管121径。再造拇指4例,小指1例,均为二期手术;按顾玉东等再造手指缺损分度:拇指为Ⅱ度、Ⅲ度各2例,小指为V度1例。结果本组5例再造指均顺利成活,随访4~12个月,再造指痛、温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5~10mm,再造指间关节屈曲10°~30°,掌指关节屈曲35°~80°。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的行走、负重功能。结论同侧足及再造手3D—CTA三维数字化模型能客观、真实的反映供、受区血管(有无变异、走行、供受区血管口径)情况,提高手指再造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 第二足趾 手指 再造 数字化
原文传递
CTA辅助联合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9
作者 田振欣 窦金兰 +2 位作者 张晓丽 窦洪磊 刘兴龙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3D-CTA)技术辅助下采用联合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2011年3月至2018年5月,采用联合皮瓣移植修复7例小腿和足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21 cm×14 cm^53 ...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3D-CTA)技术辅助下采用联合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2011年3月至2018年5月,采用联合皮瓣移植修复7例小腿和足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21 cm×14 cm^53 cm×16 cm。术前行3D-CTA检查明确血管分布和交通支吻合情况,根据结果设计皮瓣,其中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局部转移皮瓣联合ALTP修复2例,采用内或外踝上穿支局部转移皮瓣联合ALTP修复2例,采用腓肠肌局部转移皮瓣联合胸脐皮瓣修复1例,采用胸脐皮瓣联合ALTP修复1例,采用游离胸脐皮瓣和ALTP桥接健侧胫后血管的交腿皮瓣修复l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采用门诊结合电话随访方式,时间6~1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颜色、质地均恢复较好。术后1年,根据Thermann量表功能评价: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联合皮瓣为小腿和足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是致残率明显降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治疗时间缩短。术前行3D-CTA检查明确了供、受区血管解剖结构,指导手术方案设计及实施,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术中血管吻合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 联合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小腿损伤 足损伤 修复
原文传递
3D-CTA辅助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11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德溪 张国辉 +3 位作者 郑广程 王远征 宋克伟 孙鲁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3D--CTA辅助修薄的含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2月至2018年5月,应用修薄的含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修复1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男8例,女3例;年龄22-56岁,平均35岁... 目的探讨术前3D--CTA辅助修薄的含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2月至2018年5月,应用修薄的含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修复1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男8例,女3例;年龄22-56岁,平均35岁;创面位于下肢6例,其中小腿4例,足底2例;创面位于上肢5例,其中臂1例,前臂2例,手背2例。创面缺损面积11.0 cmx8.0 em-23.0 emx9.0 cm。术前CT扫描皮瓣供区,通过CTA三维重建技术取得供区血管三维图像,明确穿支皮瓣血供的起始,走行、血管蒂长度、管径及穿支点位置等,依据图像结果设计皮瓣。术后定期随访,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及Enneking评价系统制定随访内容。结果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没有血管危象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5个月,术后皮瓣有弹性,质地较好,无臃肿,颜色和周围正常皮肤近似,两点辨别觉达3.0-6.0 mm。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估上肢恢复情况:优1例,良3例,可1例;Enneking系统评估下肢恢复情况:平均为21分,平均恢复了肢体功能的70%。结论修薄的含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案,疗效满意,术前3D-CTA技术可有效提高皮瓣修复术的成活率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ct血管造影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分叶皮瓣 修复 四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