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ive CT-Ⅱ改善单碘乙酸致大鼠膝骨性关节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婷婷 朱美红 +2 位作者 王国平 王伙根 张森林 《中国药业》 CAS 2020年第2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Native CT-Ⅱ对单碘乙酸所致大鼠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钠组,Native CT-Ⅱ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构建单碘乙酸诱导大鼠KOA模型后,给药5周。分... 目的探讨Native CT-Ⅱ对单碘乙酸所致大鼠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钠组,Native CT-Ⅱ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构建单碘乙酸诱导大鼠KOA模型后,给药5周。分析大鼠实时步态、血清炎性因子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关节软骨病理变化。结果步态分析证明,Native CT-Ⅱ对构建大鼠行走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病理结果显示,Native CT-Ⅱ组和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钠组均可不同程度地缓解大鼠KOA模型的病理改变;高剂量Native CT-Ⅱ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前列腺素E2(PGE2)、Ⅱ型胶原交联羧基肽(CTX-Ⅱ)的水平,升高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论Native CT-Ⅱ对单碘乙酸所致大鼠KOA模型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TNF-α,IL-6,TGF-β,MMP-13,PGE2,CTX-Ⅱ的水平,升高IL-10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ve ct-ⅱ 单碘乙酸 膝骨性关节炎 炎性因子 步态分析 大鼠
下载PDF
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与CT-DNA的结合活性
2
作者 王洋 李铭 +4 位作者 关金涛 张智勇 闫俊涛 熊兰 毛佳伟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58-1866,共9页
本文通过3,3′-((乙基-1,2-二基双((吡啶-2-甲基)杂氮二基))双亚甲基)二(2-羟基-5-甲基苯甲醛)(H2L)和丙二胺在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 本文通过3,3′-((乙基-1,2-二基双((吡啶-2-甲基)杂氮二基))双亚甲基)二(2-羟基-5-甲基苯甲醛)(H2L)和丙二胺在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得到了一个新型3-甲基吡啶悬臂Cu(Ⅱ)-Zn(Ⅱ)异双核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电喷雾质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六方晶系,P63/m空间群,a=1.982 18(17) nm,b=1.982 18(17) nm,c=1.839 4(2) nm,分子式为C37H41CuN6O4Zn。金属中心Cu(Ⅱ)和Zn(Ⅱ)由两个酚氧原子和一个醋酸根桥联,它们的配位环境都可以近似地看作为四方锥结构,Cu(Ⅱ)和Zn(Ⅱ)之间的距离是0.289 7 nm。本文还利用循环伏安实验和黏度实验的方法对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方式为弱的插入模式,其相应的结合活性为6.92×103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吡啶悬臂 Cu()-Zn()异双核配合物 单晶衍射 配位环境 ct-DNA结合
下载PDF
双能CT联合血清PIVKA-Ⅱ、NDRG4诊断卵巢癌效能
3
作者 梁俊明 黄健威 符立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37-342,共6页
目的:探究双能CT联合血清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抑癌基因N-myc下游调节因子4(NDRG4)检测在诊断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2月-2023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05例为卵巢癌组,同期收治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100例为... 目的:探究双能CT联合血清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抑癌基因N-myc下游调节因子4(NDRG4)检测在诊断卵巢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2月-2023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卵巢癌患者105例为卵巢癌组,同期收治的良性卵巢肿瘤患者100例为良性组,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双能CT检查,测量双能CT参数标准化碘浓度(NIC)和能谱曲线斜率(k)值,检测血清PIVKA-Ⅱ、NDRG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能CT参数联合血清PIVKA-Ⅱ、NDRG4的诊断卵巢癌价值;Pearson法分析血清PIVKA-Ⅱ、NDRG4与双能CT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良性组、卵巢癌组NIC、k值、血清PIVKA-Ⅱ水平依次升高,NDRG4依次降低;双能CT参数NIC、k及血清PIVKA-Ⅱ、NDRG4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696、0.832、0.799,4项联合诊断卵巢癌的AUC(0.937)显著提高(均P<0.05)。卵巢癌患者血清PIVKA-Ⅱ水平与NIC、k呈正相关,血清NDRG4水平与NIC、k呈负相关;双能CT参数NIC、k、血清PIVKA-Ⅱ、NDRG4水平与患者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结论:双能CT、血清PIVKA-Ⅱ、NDRG4对卵巢癌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拮抗剂-诱导的蛋白质 抑癌基因N-myc下游调节因子4 双能CT 诊断
下载PDF
2-羟基苯乙酮铜(Ⅱ)配合物与ct-DNA的键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延成 王海璐 +2 位作者 梁炜乾 农秀连 陈振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00-1405,共6页
以小牛胸腺DNA为靶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发射光谱、圆二色谱和DNA粘度滴定实验,从分子水平研究了2-羟基苯乙酮铜(Ⅱ)配合物[Cu(HAP)2](1)与ct-DNA的键合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Cu(HAP)2](1)主要通过插入作用和静电结合方式... 以小牛胸腺DNA为靶点,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荧光发射光谱、圆二色谱和DNA粘度滴定实验,从分子水平研究了2-羟基苯乙酮铜(Ⅱ)配合物[Cu(HAP)2](1)与ct-DNA的键合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Cu(HAP)2](1)主要通过插入作用和静电结合方式与ct-DNA形成键合作用,推测插入作用应基于2-羟基苯乙酮配体的芳香母环及配合物整体保持刚性平面,而对DNA聚阴离子骨架的静电结合作用则与中心铜离子的正电性有关。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2-羟基苯乙酮金属配合物的药理活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苯乙酮 铜()配合物 小牛胸腺DNA 光谱分析 插入作用
下载PDF
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及其Cu(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与CT-DNA的结合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向荣 孙秀超 +3 位作者 杨再文 赵顺省 杨水兰 闫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8,共9页
通过2-呋喃甲醛与4-羟基苯甲酰肼缩合得到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H2L),并以其为配体与Cu(Ⅱ)配位得到了配合物[Cu(HL)2]·2H2O(1),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 通过2-呋喃甲醛与4-羟基苯甲酰肼缩合得到2-呋喃甲醛-4-羟基苯甲酰腙(H2L),并以其为配体与Cu(Ⅱ)配位得到了配合物[Cu(HL)2]·2H2O(1),采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体属于正交晶系,Pna21空间群。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利用热重实验研究了H2L和1的热稳定性,并计算了它们主要热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发现H2L和1的热稳定性都较高。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H2L和1与CT-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并利用微量热计测量了其作用过程的热效应,结果表明H2L和1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结合,且作用过程放出的热量1大于H2L,说明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能力强于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腙化合物 Cu()配合物 晶体结构 ct-DNA 微量热
下载PDF
N,N’-双(2-羟基-1-萘酚醛)-2,6-二亚胺吡啶Schiff碱Co(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ct-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侯林荣 高继红 杨天林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4-248,共5页
合成了N,N’-双(2-羟基-1-萘酚醛)-2,6-二亚胺吡啶配体(L)及其Co(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o(NO3)2L.2H2O.在pH值为7.2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溴化乙锭... 合成了N,N’-双(2-羟基-1-萘酚醛)-2,6-二亚胺吡啶配体(L)及其Co(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Co(NO3)2L.2H2O.在pH值为7.2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溴化乙锭为荧光探针,用荧光光谱、黏度实验测定研究了Co(NO3)2L.2H2O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o(NO3)2L.2H2O与ct-DNA容易发生插入作用,结合常数Ka=2.34×105L/mol,结合位点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双(2-羟基-1-萘酚醛)-2 6-二亚胺吡啶 SCHIFF碱 Co()配合物 ct—DNA 插入作用
下载PDF
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在脑卒中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陈斌 覃善彬 +1 位作者 黄天丽 温先楚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3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卒中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北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SPI-Ⅱ评估、头颈部CTA检查。出院后6个月、12... 目的:探讨卒中预测工具Ⅱ(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卒中复发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北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SPI-Ⅱ评估、头颈部CTA检查。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脑卒中复发情况,将复发患者作为复发组,将未复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SPI-Ⅱ评分、头颈部CTA检查示颅内血管狭窄率>50%占比,计算各个随访点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A检查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A检查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结果:135例患者中,随访6个月复发23例(17.04%);随访12个月复发37例(27.04%),新增14例。复发组SPI-Ⅱ评分及CTA检查狭窄率>50%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12个月时,SPI-Ⅱ评分联合头颈部CTA检查的AUC最大,为0.93。结论:SPI-Ⅱ联合头颈部血管CTA评估模式对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情况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发 SPI-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采用锥形束CT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Twin-block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的变化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博文 王艳民 +3 位作者 宋芳 刘敏 段莹 周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0-614,共5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在Twin-block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位置及形态结构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选取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拍摄其功能矫治前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CBCT片,运用InViv...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在Twin-block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位置及形态结构在三维方向上的变化。方法选取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拍摄其功能矫治前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CBCT片,运用InVivoDental软件对CBCT片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线距和角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矢状向关节前间隙减小,关节上间隙和后间隙增大,冠状向关节上间隙增大(P<0.01);髁突高度、矢状向髁突角度、横断面髁突前后径增加(P<0.01)。结论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后,髁突在关节窝的位置和髁突部分骨性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髁突有新骨沉积,高度增加,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更向下和向前。CBCT的应用使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得以量化,能对正畸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安氏类1分类错胎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微波辐射香草醛交联壳聚糖对镉(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毕韶丹 安向艳 +2 位作者 党明岩 乐意 刘清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1-104,共4页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了香草醛交联壳聚糖(V-CTS)希夫碱,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吸附剂对镉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香草醛改性壳聚糖粒径约在5~40μm之间,吸附剂对镉离子的的吸附条件是:pH为6.0,100 m... 采用微波辐射技术合成了香草醛交联壳聚糖(V-CTS)希夫碱,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吸附剂对镉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香草醛改性壳聚糖粒径约在5~40μm之间,吸附剂对镉离子的的吸附条件是:pH为6.0,100 mg/LCd2+溶液50 mL,吸附剂投加量为0.02 g,吸附震荡时间5 h,温度20℃,吸附量为39.7 mg/g。与水浴法制备的吸附剂以及其他壳聚糖改性产品相比,该吸附剂的吸附量大大提高,且操作方法简单,工艺条件易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草醛交联壳聚糖 镉离子 吸附 微波辐射
下载PDF
双大环多胺Zn(Ⅱ)配合物及其与DNA作用的溴乙锭荧光探针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硕 周成合 +1 位作者 陈稼轩 向清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61-1465,共5页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双大环多胺配体及其双核Zn2+配合物,其结构用1H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以溴乙锭(EB)为探针,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双环多胺配体及其Zn(Ⅱ)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的一种新型双大环多胺配体及其双核Zn2+配合物,其结构用1H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以溴乙锭(EB)为探针,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双环多胺配体及其Zn(Ⅱ)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当cComplex6/cDNA=0.51时,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至原来的47.3%,表明双大环配合物是以嵌入方式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化合物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顺序为:双大环多胺双核Zn(Ⅱ)配合物>双大环多胺配体>四氮杂环多胺-Zn(Ⅱ)配合物>四氮杂环多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大环多胺 Zn()配合物 合成 小牛胸腺DNA 荧光
下载PDF
芦氟沙星与DNA的相互作用及Cu(Ⅱ)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琦 钟文英 倪坤仪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研究芦氟沙星与 DNA 的分子作用机理和 Cu(Ⅱ)对芦氟沙星与 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光谱研究芦氟沙星与 DNA 的作用强度并计算热力学数据ΔH;利用紫外光谱、粘度测定、竞争实验、与变性 DNA 作用的比较等方法确定芦氟... 目的:研究芦氟沙星与 DNA 的分子作用机理和 Cu(Ⅱ)对芦氟沙星与 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光谱研究芦氟沙星与 DNA 的作用强度并计算热力学数据ΔH;利用紫外光谱、粘度测定、竞争实验、与变性 DNA 作用的比较等方法确定芦氟沙星与小牛胸腺 DNA 的相互作用方式;利用荧光光谱考察 Cu(Ⅱ)对芦氟沙星与小牛胸腺 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DNA 对芦氟沙星的荧光猝灭常数为(2.89±0.13)×10~3L·mol^(-1),ΔH=-12.91 kJ·mol^(-1);Cu(Ⅱ)使芦氟沙星与 DNA 的作用增强。结论:芦氟沙星以沟槽键合方式与 DNA 相互作用;Cu(Ⅱ)对芦氟沙星与 DNA 的结合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氟沙星 小牛胸腺DNA 沟槽键合 Cu()
下载PDF
镍(Ⅱ)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喜兰 路静 +2 位作者 陆丹丹 施鹏飞 张珍明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三元配合物[Ni(pht)2(pn)2](Hpht:苯妥英;pn:1,2-丙二胺),通过电子吸收光谱法、溴化乙锭(EB)荧光分析法以及粘度测定研究了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此种配合物与DNA作用时,其电子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产生减...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三元配合物[Ni(pht)2(pn)2](Hpht:苯妥英;pn:1,2-丙二胺),通过电子吸收光谱法、溴化乙锭(EB)荧光分析法以及粘度测定研究了此种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此种配合物与DNA作用时,其电子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产生减色效应,配合物能猝灭EB-DNA体系的荧光,同时,配合物也能使DNA体系的粘度增大,表明此种配合物与DNA存在插入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配合物 小牛胸腺 相互作用
下载PDF
运用锥束CT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颞下颌关节位置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瑜 杜跃华 秦朴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119-2120,2123,共3页
目的运用锥束CT(CBCT)分析比较安氏Ⅱ类2分类错与个别正常关节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试验设计的23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为试验组,27例个别正常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拍摄CBCT,使用Examvision软件在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重建影像后,导入... 目的运用锥束CT(CBCT)分析比较安氏Ⅱ类2分类错与个别正常关节位置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试验设计的23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为试验组,27例个别正常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拍摄CBCT,使用Examvision软件在垂直于髁突长轴的斜位重建影像后,导入AutoCAD计算机软件进行关节间隙测量,测量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中65.2%髁突后移位,个别正常中64.8%髁突处于中间位。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错患者相对于个别正常关节位置异常,应早期矫治,诱导关节到正常位置,避免产生关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安氏类2分类错[牙合] 锥束CT 髁突位置
下载PDF
DFY-Ⅱ型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孟仙 陈伟庆 +2 位作者 冉海涛 谢昭鹏 罗永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DFYⅡ型,简称"定量仪")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通过经校正CT试剂管诊断的肝脏弥漫型脂肪变30例患者的声像图,使用定量仪进行声像图定量分析,比较肝脏超声灰阶值与脂肪含量以及肝... 目的探讨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DFYⅡ型,简称"定量仪")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通过经校正CT试剂管诊断的肝脏弥漫型脂肪变30例患者的声像图,使用定量仪进行声像图定量分析,比较肝脏超声灰阶值与脂肪含量以及肝脏CT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定量仪所测超声灰阶值与经校正CT试剂管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呈明显的正线性相关,而与肝脏CT值呈明显的负线性相关。结论定量仪分析对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及随访观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DFY-型超声定量仪 CT
下载PDF
阿司匹林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涛 魏冬 +2 位作者 姜波 徐国永 周双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302,共7页
合成了阿司匹林铜(Ⅱ)配合物,通过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211(5)nm,b=10.419(5)nm,c=21.003(5)nm,β=98.021(5)°,V=1779.2(14)nm3,Z=4。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及... 合成了阿司匹林铜(Ⅱ)配合物,通过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8.211(5)nm,b=10.419(5)nm,c=21.003(5)nm,β=98.021(5)°,V=1779.2(14)nm3,Z=4。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及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采用MTT法测定了配合物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和胃癌MGC-803细胞的抑制活性。当配合物浓度为120μmol/L时,对2种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80.01%和7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铜()配合物 晶体结构 抗肿瘤活性 ct-DNA 相互作用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骨关节病的X线和CT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新华 徐泽兰 王海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Ⅱ型糖尿病骨关节病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8例病史1~5年的Ⅱ型糖尿病骨关节病进行X线、CT检查,其中13例追踪观察2~3年,分析其X线、CT影像表现。结果:X线片和CT显示骨质增生20例,表... 目的:研究早期Ⅱ型糖尿病骨关节病的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8例病史1~5年的Ⅱ型糖尿病骨关节病进行X线、CT检查,其中13例追踪观察2~3年,分析其X线、CT影像表现。结果:X线片和CT显示骨质增生20例,表现为骨密度增高、新骨形成、骨肥厚。骨质疏松12例,其中4例与骨质增生并存。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局部骨质融解吸收、边缘模糊不清,无骨膜反应。骨折、骨缺血坏死4例,骨性关节炎13例,表现为关节面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囊积液。局部软组织肿胀16例,伴软组织内钙化2例。结论:早期Ⅱ型糖尿病骨关节病的X线片和CT表现主要为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及周围软组织肿胀,但亦可有骨质疏松,无特异性,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骨关节病 X线 CT
下载PDF
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髁突矢状向位置的锥形束CT测量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海军 陶列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0-743,共4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髁突相对于关节窝的矢状向位置进行测量,为Ⅱ类错早期进行下颌前导的功能矫形治疗计划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选用临床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40例(男18...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对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髁突相对于关节窝的矢状向位置进行测量,为Ⅱ类错早期进行下颌前导的功能矫形治疗计划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组选用临床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下颌前导治疗。对照组选用相应年龄阶段骨性安氏I类拥挤、临床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并存在埋伏阻生牙、需拍摄CBCT的患者44例(男19例,女23例)。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拍摄全头颅CBCT。应用Mimics10.01软件对2组患者关节窝深度、关节窝前壁角度、关节上间隙宽度、关节前间隙宽度及关节后间隙宽度进行测量,应用SPSS1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两侧关节窝深度、关节窝前壁角度、关节上间隙宽度、关节前间隙宽度及关节后间隙宽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Ⅰ类对照组2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2组间关节窝深度、关节窝前壁角度及关节上间隙宽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关节前间隙宽度及关节后间隙宽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与安氏I类患者的关节窝深度、关节窝前壁角度、关节上间隙宽度均无显著差异,但关节前间隙宽度明显减小,而关节后间隙宽度明显增大。该结果提示临床医师在青春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功能矫形治疗前,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髁突的前移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位置 青春期 安氏类1分类错 锥形束CT
下载PDF
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牙槽骨形态特征的CBCT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廖妮 周诺 +2 位作者 莫水学 戴剑 宋少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研究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牙槽骨形态及厚度。方法:选择未治疗骨性Ⅱ类患者60例,根据FMA角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患者各20例。用CBCT获得三维影像数据,分析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厚度。... 目的:运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BCT)研究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切牙牙槽骨形态及厚度。方法:选择未治疗骨性Ⅱ类患者60例,根据FMA角分为低角、均角及高角患者各20例。用CBCT获得三维影像数据,分析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厚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数据。结果:高角患者上下颌切牙根尖区牙槽骨总厚度、上颌切牙腭侧根尖区及下颌切牙唇侧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均小于均角与低角患者(P<0.05);下颌切牙唇侧牙槽嵴顶厚度3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上下切牙区牙槽骨较为狭窄,需警惕牙槽骨吸收和牙根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 垂直骨面型 牙槽骨 锥形束CT(CBCT)
下载PDF
APACHEⅡ,Ranson与BalthazarCT评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7
19
作者 蒲虹 康焰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946-948,共3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Ranson、Balthazar CT三种评分系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加强医疗科(ICU)资料完整的134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回... 目的探讨APACHEⅡ、Ranson、Balthazar CT三种评分系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以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加强医疗科(ICU)资料完整的134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与SAP病死率的关系。结果APACHEⅡ、Ranson、Balthazar CT三种评分系统中高分组与低分组在病死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Ranson与Balthazar CT综合分型:APACHEⅡ、Ranson高分组中CT分级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PACHEⅡ、Ranson及Balthazar CT评分系统综合分型结果对SAP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三种评分系统联合使用对诊治及预后评估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APACHE评分 RANSON评分 BalthazarCT评分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对青春期骨性Ⅱ类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晅 周慧玲 +2 位作者 娄新田 胡铮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22-227,共6页
目的 :研究功能矫治器作用下青春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取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实验组)及骨性Ⅰ类均角型患者(对照组)各30例,男女各半。实验组患者使用肌激动器(Activator)治疗,促进... 目的 :研究功能矫治器作用下青春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上气道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取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实验组)及骨性Ⅰ类均角型患者(对照组)各30例,男女各半。实验组患者使用肌激动器(Activator)治疗,促进下颌骨向前下生长,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对照组患者同期进行非减数固定矫治。所有患者在功能矫治器治疗前、后,固定矫治前及中期拍摄锥形束CT(CBCT)图像,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骨性指标及上气道线距,并与参考标准对比。观察后鼻棘点(PNS)到第3颈椎(C3)下缘范围内的气道形态,三维重建并测量相应组织结构。应用SAS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治疗前各测量项目与参考标准及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骨性测量指标SNB及APDI显著小于参考标准,ANB、Wits及OJ显著大于参考标准和对照组患者;上气道线距中,MPW和PAS显著小于参考标准和对照组患者。上气道经三维重建后容积及最小横截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经Activator引导下颌前伸后,实验组患者骨性测量指标及上气道线距均与参考标准接近,上气道经三维重建后容积及最小横截面积显著增大,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骨性指标、上气道线距及三维重建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2组患者不同性别之间上气道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多伴有上气道缩窄。Activator引导下颌骨前伸,可改善患者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骨性特征,改善口咽腔和舌根后咽腔部位的狭窄,使上气道容积及最小横截面积增大,缓解上气道缩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骨性类错 下颌后缩 上气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