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甲素下调CT26结肠癌细胞保罗样蛋白激酶-1发挥抑瘤活性
1
作者 智豪 李雪铭 +3 位作者 姜艳玲 赵旭 冯婧 李健 《解剖学报》 2025年第1期4-10,共7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抗CT26结肠癌及其对保罗样蛋白激酶-1(P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每只小鼠移植1×10^(6)个CT26细胞到右前肢背侧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4组,即肿瘤模型组(溶剂对照)、阳性药组[奥...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抗CT26结肠癌及其对保罗样蛋白激酶-1(PL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每只小鼠移植1×10^(6)个CT26细胞到右前肢背侧皮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4组,即肿瘤模型组(溶剂对照)、阳性药组[奥沙利铂,5 mg/(kg·d)]、雷公藤甲素低剂量组[50μg/(kg·d)]和雷公藤甲素高剂量组[100μg/(kg·d)],腹腔注射给药(隔日1次,共10次)。同时评估药物体外作用对CT26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有丝分裂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甲素能显著抑制CT26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干扰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分离和染色体正确排布;雷公藤甲素和PLK-1蛋白结合能为-7.1 kcal/mol,其能下调CT26细胞内PLK-1的表达。结论雷公藤甲素通过下调PLK-1的表达发挥抗CT26结肠癌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ct26细胞系 移植瘤模型 保罗样蛋白激酶-1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二甲双胍增强放射对CT26WT细胞及小鼠移植瘤效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戴夕超 陶累累 +4 位作者 方婷婷 陈平 孙海军 吴志峰 戴夕春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联合放射对结肠癌CT26WT细胞及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利用CellTiter-Glo化学发光细胞活性试验检测0.5、1.0、5.0、10.0μmol/L的Met对CT26WT细胞活力影响,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对照组、10.0μmol/L的Met...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联合放射对结肠癌CT26WT细胞及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利用CellTiter-Glo化学发光细胞活性试验检测0.5、1.0、5.0、10.0μmol/L的Met对CT26WT细胞活力影响,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对照组、10.0μmol/L的Met、15Gy照射、15Gy+10.0μmol/L的Met组对CT26W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构建Bablc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肿瘤体积>150mm3随机分对照组、单纯15Gy照射、Met组、15Gy+Met组,照射前24h给予小鼠750 mg/kg的Met,定期测量肿瘤体积及小鼠体重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及生存时间曲线。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述处理条件下CT26WT细胞及移植瘤组织中P-H2AX、Sting蛋白表达;并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D8a(+)T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0、0.5、1.0、5.0、10.0μmol/L的Met的相对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87.9%、87.8%、87.3%、76.5%(P<0.05),其中10.0μmol/L较5.0μmol/L抑制作用更强(P<0.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Met组、15Gy组、15Gy+Met组细胞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4.0%、24.0%、22.3%、14.0%(P<0.001)。与对照组比较,Met组、15Gy组、15Gy+Met组细胞内Sting蛋白表达分别增加2.99、1.37、4.41倍(P<0.001、<0.01、<0.001)。15Gy+Met组P-H2AX蛋白表达较15Gy组增加1.43倍(P<0.001)。移植瘤体积15Gy+Met组较对照组生长缓慢,最终结果为(1007.0±388.5)、(2639.0±242.9)mm3,(P<0.05),15Gy+Met组小鼠总生存期较对照组增加(48d︰32d,P<0.001)。移植瘤组织中P-H2AX、Sting蛋白表达量在15Gy+Met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8.8、1.6倍(P均<0.001)。15Gy+Met组CD8a(+)T细胞浸润在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Met与放射联合能协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加重DNA损伤、激活Sting信号通路导致肿瘤组织中CD8a(+)T细胞增加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Sting基因 H2AX基因 ct26WT细胞系 移植瘤/Bablc小鼠
原文传递
中药化学成分库中结肠癌BRAF^(V600E)抑制剂的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欢欢 方杰 +3 位作者 毛诗莹 杨扬 谢珲 余陈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4-518,共5页
目的筛选能抑制BRAF^(V600E) CT26细胞株增殖的中药单体化合物。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感染,构建BRAF^(V600E)稳定表达的CT26细胞稳转株。MTT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蛋白印迹检测MEK/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Discovery Studio筛... 目的筛选能抑制BRAF^(V600E) CT26细胞株增殖的中药单体化合物。方法通过慢病毒载体感染,构建BRAF^(V600E)稳定表达的CT26细胞稳转株。MTT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蛋白印迹检测MEK/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Discovery Studio筛选BRAF^(V600E)高亲和中药单体化合物,并用MTT验证化合物抑制细胞增殖效果。结果与野生型CT26细胞相比,BRAF^(V600E) CT2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增强,MEK/ERK通路被进一步激活。芦荟素(aloin)、安格洛苷C(angoroside C)、杯苋甾酮(cyasterone)对BRAFV600E CT26细胞的抑制效果优于野生型CT26细胞(P <0. 05),并能明显降低BRAFV600E的蛋白表达。结论芦荟素、安格洛苷C、杯苋甾酮可能是结肠癌BRAFV600E突变的天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F^V600E ct26细胞系 细胞增殖 MEK/ERK信号通路 中药单体化合物 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