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9篇文章
< 1 2 1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动脉CTA与D-二聚体对肿瘤患者肺栓塞诊断的一致性研究
1
作者 张建泉 沈智勇 +2 位作者 龚海鹏 张慧 王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 分析肺动脉CT angiography(CTA)与D-二聚体在肿瘤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南通市肿瘤医院2019-2021年住院的肿瘤患者中,临床怀疑肺栓塞的连续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肺动脉CTA检查,... 目的 分析肺动脉CT angiography(CTA)与D-二聚体在肿瘤患者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南通市肿瘤医院2019-2021年住院的肿瘤患者中,临床怀疑肺栓塞的连续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肺动脉CTA检查,使用Kappa检验比较两者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一致性。结查92.5%(74/80)的患者两者检查一致,其中两者均阳性(诊断为肺动脉栓塞)62例,两者均阴性(诊断为非肺动脉栓塞)12例。7.5%(6/80)的患者两者检查不一致,其中D-二聚体阳性而肺动脉CTA阴性(两肺动脉及其分支未见明显栓子形成)4例;D-二聚体阴性而肺动脉CTA阳性(肺动脉分支栓子形成)2例。Kappa值为0.75,P<0.01。结论D-二聚体与肺动脉CTA对肺动脉栓塞检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肺动脉CTA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少部分D-二聚体阴性患者,如有相应临床症状,仍需及时肺动脉CTA,以排除肺栓塞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a D-二聚体 肺栓塞 肿瘤
下载PDF
肺动脉栓塞行低对比剂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的可行性评价及应用剂量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2
作者 刘勇玲 王红梅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 分析为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的临床可行性以及辐射剂量高低对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10至2023.4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A成像检查,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 目的 分析为肺动脉栓塞患者实施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的临床可行性以及辐射剂量高低对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10至2023.4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CTA成像检查,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及观察组(低剂量),对两组患者的MSCT图像结果进行观察对比,评估两组血管的强化情况及图像质量。结果 经对比后发现两组所应用的剂量均符合临床评价工作标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强化后的肺动脉主干CT数值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图像质量优化率与观察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肺动脉栓塞患者,可为其实施低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低剂量CTA检查仍能获取较为理想的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客观可靠的肺动脉影像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低对比剂肺动脉cta 成像检查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一站式胸痛三联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诊疗中的价值
3
作者 屈婷婷 曹乐 +5 位作者 李雅楠 陈丽虹 樊钢练 程燕南 郭银霞 郭建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联合常规胸痛三联CT血管成像(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RO-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 482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414例患者接受传统的TRO-CTA扫描,1 068例患...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联合常规胸痛三联CT血管成像(triple rule-out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TRO-CTA)检查在急性胸痛患者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 482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414例患者接受传统的TRO-CTA扫描,1 068例患者在临床医师的要求下接受包括腹主动脉的TRO-CTA扫描(TRO-CTAwAA)。两组患者主动脉期的扫描范围不同:常规TRO-CTA只扫描胸主动脉,TRO-CTAwAA扫描整个主动脉,其余所有的扫描参数均相同。采用卡方检验对两组主动脉主要血管异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穿透性溃疡、壁内血肿、血管闭塞和血栓形成)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对两组辐射剂量(CTDIvol和DLP)和扫描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TRO-CTAwAA组的主动脉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TRO-CTA组(35.1%vs. 4.8%,P<0.001)。在TRO-CTAwAA组中,有26.5%的血管异常在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上均可检出,另外8.6%只发生在腹主动脉上。两组间辐射剂量相比,TRO-CTAwAA组的总DLP明显高于常规TRO-CTA(P<0.001)。两组扫描时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0)。结论 腹主动脉联合常规TRO-CTA检查,可显著提高急性胸痛患者主动脉血管异常的检出率,不增加检查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一站式胸痛三联cta 腹主动脉cta 检查流程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邹才盛 梁萍 +6 位作者 陈更瑞 叶佳国 王贤坤 夏世豪 高官华 胡宗宇 陈小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93-95,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低管电压扫描在冠脉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根据KV值不同分为三组:A组120 KV(45例);B组100 KV(45例);C组80 KV(30例)。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低管电压扫描在冠脉CTA成像技术中KV值与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疑似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根据KV值不同分为三组:A组120 KV(45例);B组100 KV(45例);C组80 KV(30例)。并将各组患者按体质量不同分为分为<70 kg、70~85kg、>85kg三个级别,C组不设>85kg级别。所有患者使用的对比剂为碘普罗胺(370 mgI/m1)。比较各组各个体质量级别的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除80KV组70~85kg级别出现2分外,其余各组各级别患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分,A、B组中>85kg级别和C组70~85kg级别评分较低,与其他组评分差别明显。同样是≤70 kg体质量患者在不同KV组其血管CT值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样是70~85kg体质量级别患者在不同KV组其血管CT值差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同样是>85kg体质量级别患者在不同KV组其血管CT值差异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组>85kg级别和C组70~85kg级别的SNR和CNR均较其他组降低,图像质量较差。同样<70 kg级别在100KV组比120KV组ED减少42.4%,80KV组比120KV组减少68.3%(P<0.001);同样是70~85kg级别在100KV组比在120KV组的ED减少40.4%,在80KV组比在120组ED减少68.3%(P<0.001);同样是>85kg级别在100KV组的ED比在120KV组减少40.8%(P<0.001)。结论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体质量≤70 kg的患者应用80 KV剂量、体质量70~85kg的患者应用100 KV剂量可获得与120 KV剂量相当的图像质量,而且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冠状动脉cta 人体质量指数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管电压
下载PDF
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佐剂活性
5
作者 秦竹 陈瑾 +7 位作者 侯立婷 乔绪稳 李兰 杨利 杜露平 于晓明 张元鹏 郑其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8,共8页
重组CTA1-DD蛋白具有与完整CT分子相当的全身性和黏膜佐剂功能,但在复杂的生理环境中易被酶或酸降解。本研究以同样具有佐剂活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OCS)和硫酸葡聚糖(DS)为载体,通过离子交联形成纳米颗粒,将CTA1-DD蛋白嵌入其中,使其得... 重组CTA1-DD蛋白具有与完整CT分子相当的全身性和黏膜佐剂功能,但在复杂的生理环境中易被酶或酸降解。本研究以同样具有佐剂活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OCS)和硫酸葡聚糖(DS)为载体,通过离子交联形成纳米颗粒,将CTA1-DD蛋白嵌入其中,使其得到稳定保护。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150 nm,Zeta电位约-50 mV,质量浓度1.0 mg/ml的CTA1-DD蛋白投入制备的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载药率25.33%,包封率86.56%。体外模拟释放试验结果显示CTA1-DD蛋白可在7 d内缓慢释放。将CTA1-DD蛋白与PRV灭活抗原混合后,接种至小鼠鼻腔,结果表明,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能够同时诱导更高的血清IgG抗体和黏膜IgA抗体表达,证明了其作为黏膜佐剂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1-DD蛋白 O-羧甲基壳聚糖 硫酸葡聚糖 纳米颗粒 佐剂活性
下载PDF
IQon光谱CT冠状动脉CTA多参数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陈钦 李华灿 +3 位作者 郑春红 金佳熙 苏煜敏 许杨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IQon光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多参数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包括斑块性质、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等方面。方法于2021年1—12月采用IQon光谱CT多参数成像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100例患者进... 目的探讨IQon光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多参数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包括斑块性质、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等方面。方法于2021年1—12月采用IQon光谱CT多参数成像对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100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50例健康体验者为正常组,50例为疑似冠心病组。对所有受试者行光谱冠状动脉平扫检查,并进行钙化评分。对疑似冠心病组受试者注入对比剂,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虚拟平扫图像、有效原子序数图、碘密度图、多期相心肌碘密度图和延迟扫描心肌图像。对各种图像进行分析,评价其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并计算最佳碘密度阈值。结果普通平扫和虚拟平扫所得钙化评分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71)。有效原子序数图能够区分钙化和非钙化斑块,碘密度图能够反映斑块内碘分布。多期相心肌碘密度图能够显示心肌灌注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碘密度阈值为30 HU时,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94%。结论IQon光谱CT冠状动脉CTA多参数成像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提供综合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on光谱CT 冠状动脉cta 多参数成像 冠心病
下载PDF
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低灌注强度比与CTA侧支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蔡青蓉 刘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12-14,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测试CTP衍生的低灌流强度比是否与CTA侧支循环状态相关,以及是否存在预测CTA侧支循环不良的阈值低灌流强度比。方法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测试CTP衍生的低灌流强度比是否与CTA侧支循环状态相关,以及是否存在预测CTA侧支循环不良的阈值低灌流强度比。方法回顾分析连续收治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预测不良侧支循环的低灌流强度比的最佳阈值。结果纳入52例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多期CTA评分显示评价者间的一致性(k=0.813)好于单期CTA(TAN,k=0.587;MAAS,k=0.273)。低灌注率与CTA侧支循环积分相关(多期CTA:0.55;95%CI,0.67~0.40;P<0.001)。预测不良多期CTA侧支循环状态的最佳阈值是0.45的低灌注强度比(敏感度78%;特异度76%;曲线下面积0.86)。低灌流强度比高/侧支循环状态差的患者有更低的方面/更大的梗塞,更高的NIHSS评分,以及更大的低灌注量。结论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低灌流强度比与CTA侧支循环状态有关。对于临床和未来的卒中试验,低灌流强度比是CTA侧支循环评分方法的自动化和定量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低灌注强度比 cta侧支状态 大血管闭塞
下载PDF
头颈部CTA检查在颅颈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阳艳梅 金汇 +2 位作者 冯育玲 李鑫 陈文峻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92-0195,共4页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颈部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成为评估颅颈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综合梳理头颈部CTA检查在颅颈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CTA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以及其在临床中的优势与限...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头颈部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成为评估颅颈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工具。本文旨在综合梳理头颈部CTA检查在颅颈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CTA的基本原理和流程,以及其在临床中的优势与限制。随后对颅颈血管系统疾病进行了分类与概述,在具体应用方面,探讨了头颈部CTA在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病变位置定位与分析、血流动力学评估以及术前规划与手术导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影像学评估部分介绍了血管造影与三维重建、影像解剖学分析,以及病变特征与定量测量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文的整理与分析,我们旨在为医学专业人士提供头颈部CTA在颅颈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全面认识,为未来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a cta检查 颅颈血管系统疾病
下载PDF
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9
作者 申燕艳 曾燕冲 +3 位作者 范金凤 黄福灵 管学春 林盛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低电压联合迭代重... 目的:分析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对照组进行常规电压联合滤波反投影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有效辐射剂量(ED)、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图像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脉(Ao)、右冠状动脉(RCA)、噪声、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主干(LM)高于对照组、图像信噪比(SN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对检查方式的满意度、对实验内容的认可度、对检测费用的接受程度、对本次检查的耐受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保证成像清晰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A的辐射量,减少检查对患者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迭代重建技术 冠状动脉cta
下载PDF
第3代双源CT-Turbo-Flash扫描模式下高心率CCTA成像可行性分析
10
作者 李郑 焦志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第3代西门子CT Turbo Flash扫描模式下行高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第... 目的:探讨分析第3代西门子CT Turbo Flash扫描模式下行高心率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行CCTA检查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第3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Turbo Flash模式扫描,B组采用第3代双源CT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评估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AR)、左冠状动脉主干(LM)、右冠状动脉(RCA)CT值、图像信噪比(SNR)、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以及CT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两组AR、LM、RCA图像的CT值、SNR和CNR以及LAD图像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AD图像的SNR、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ED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心率患者于Turbo Flash扫描模式下行C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基本可用于冠状动脉评价,且辐射剂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Turbo Flash扫描模式 双源CT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支气管动脉CTA与肺动脉CTA联合应用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攀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将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与肺动脉CTA均联合应用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血管病变引起咯血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动脉CTA、肺动... 目的:探讨将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与肺动脉CTA均联合应用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血管病变引起咯血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检查,对比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检查及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对病变血管征象的检出率。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栓塞治疗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检查结果:在90例咯血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支气管动脉CT检查的阳性检出42例,阴性检出48例;而肺动脉CTA检查的阳性检出41例,阴性49例,而联合诊断的阳性检出43例,阴性47例。对比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与联合诊断三种检查方式可知,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3.33%、准确率95.56%、特异度97.78%、阳性预测值97.67%、阴性性预测值93.62%均高于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检查(P<0.05);对比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与联合诊断三种检查方式可知,在45例确诊咯血患者中联合诊断对于支气管动脉、肺外体循环动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畸形、肺动脉假性动脉瘤、体肺动脉分流各个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支气管动脉CTA、肺动脉CTA。结论:肺动脉、支气管动脉CTA成像联合应用在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达到较高的诊断价值和检出率从而有利于为临床医师掌握病变血管位置、形态,最终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cta 肺动脉cta 咯血介入栓塞
下载PDF
基于CTA颅内动脉瘤形态联合PHASES评分对破裂出血预测研究
12
作者 王金泉 黄吉淮 谢颖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PHASES评分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长安医院诊治的I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A破裂出血与否分为IA破裂组(n=46)和IA未破裂组(n=44)... 目的:分析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PHASES评分对颅内动脉瘤(IA)破裂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9月东莞市长安医院诊治的I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IA破裂出血与否分为IA破裂组(n=46)和IA未破裂组(n=44),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CTA影像瘤体特征参数和PHASES评分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者联合预测动脉瘤破裂的效能。结果:IA破裂组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及PHASES评分均高于IA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灶位置以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为主,但IA破裂组病灶位置在MCA的占比为41.30%,高于IA未破裂组的20.45%,瘤体>7 mm的最多(瘤体7~9.9 mm占65.22%),瘤体形态不规则占58.7%,未破裂组病灶位置在ICA最多(68.18%),瘤体<7 mm的居多(75.00%),瘤体形态规则囊状动脉瘤占9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A瘤体特征参数比较,IA破裂组患者瘤颈宽度、瘤体高度、瘤体长度、动脉瘤最大直径、入射夹角、动脉瘤体颈比等参数均高于IA未破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A瘤体特征参数+PHASES评分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16,高于CTA瘤体特征参数(0.901)和PHASES评分(0.731)。结论:CTA瘤体特征参数+PHASES评分联合预测IA患者破裂出血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cta PHASES评分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评估中CTA的应用及其形态学特征分析
13
作者 赵立冬 周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CTA(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势,综合分析其针对颅内动脉瘤案例的评估价值,总结对象案例的形态学特征。方法:按照研究设计要求,于研究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依次以CT... 目的:探讨CTA(头颈部CT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势,综合分析其针对颅内动脉瘤案例的评估价值,总结对象案例的形态学特征。方法:按照研究设计要求,于研究期(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组观察对象(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00例,所有观察对象均依次以CTA技术诊断,根据影像学结果,将所有病例对象分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组、颅内动脉瘤未破裂组,对其形态学特征差异进行总结性分析,评估瘤体破裂的相关性因素。结果:研究100名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A、手术病理等方式检查,最终明确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75例(75.00%),颅内动脉瘤破裂未病例25例(25.00%);相比于颅内动脉瘤未破裂对象,颅内动脉瘤破裂案例瘤体大小、瘤颈、瘤体高度与瘤颈宽度比(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度比(SR)、子囊数明显更高,(P<0.05);经回归分析,瘤体大小、AR、SR、面积比均与颅内动脉瘤病例对象的瘤体破裂有关,属于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患者,CTA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地反馈其形态学特征,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破裂风险评估中,可将瘤体大小、AR、SR、面积作为独立风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颅内动脉瘤 破裂 风险评估 形态学特征
下载PDF
小剂量测试及团注追踪触发技术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朱丽丽 郑玉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测试及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100例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利用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B组采... 目的:探讨小剂量测试及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100例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利用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进行扫描,B组采用小剂量测试技术进行扫描。两组扫描图像均通过血管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分析:包括进行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组(MPR),并由两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100例肺动脉CTA检查者中发现肺动脉栓塞28例,其中A组15例,B组13例,两组扫描图像均到达良好以上,均达到诊断要求。A组图像质量优秀18例(36.0%),图像质量良好28例(56.0%),图像质量差4例(8.0%)。B组图像质量优秀25例(50.0%),图像质量良好24例(48.0%),图像质量差1例(2.0%)。B组图像优秀率高于A组,B组图像差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CTA检查中,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及小剂量测试技术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对于普通患者,团注追踪触发扫描技术更加简便,对于肺循环及心功能异常患者,小剂量测试技术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a 小剂量测试 团注追踪触发技术 肺动脉栓塞
下载PDF
心脏的质检员——冠状动脉CTA
15
作者 王娜娜 于卫永 《保健医苑》 2024年第2期32-33,共2页
人们常说“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汽车的发动机都需要定期检查,那么心脏是靠什么来检查呢?质检员就是它——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冠状动脉CTA)。什么是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检查方法,它通过注射造影剂后利用螺旋CT扫描... 人们常说“心脏是身体的发动机”,汽车的发动机都需要定期检查,那么心脏是靠什么来检查呢?质检员就是它——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冠状动脉CTA)。什么是冠状动脉CTA?冠状动脉CTA是一种检查方法,它通过注射造影剂后利用螺旋CT扫描,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和重建,生成心脏冠状动脉的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 心脏冠状动脉 螺旋CT扫描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质检员 定期检查 注射造影剂
下载PDF
ForceCT双能量与低kV扫描技术在头颈CTA中的对比分析
16
作者 陈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18-0121,共4页
探索并比较Force CT双能量与低kV扫描技术在头颈CTA中的作用。方法 以系统随机化法,将2022.01-2023.01在我院接受头颈CTA检查的4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低kV扫描技术,对照组则进行Force CT双能量扫描。比较两组的... 探索并比较Force CT双能量与低kV扫描技术在头颈CTA中的作用。方法 以系统随机化法,将2022.01-2023.01在我院接受头颈CTA检查的4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低kV扫描技术,对照组则进行Force CT双能量扫描。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辐射剂量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图像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低kV扫描技术,能较好地降低头颈CTA检查时的辐射剂量,与此同时还能得到更为高质量的图像,帮助病情的更快诊断,患者能尽快得到个性化的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CE CT双能量扫描 低kV扫描 辐射剂量 头颈cta
下载PDF
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17
作者 李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59-0062,共4页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将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作为诊断工具的价值。方法 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出21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会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检查,... 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过程中将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作为诊断工具的价值。方法 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选出21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会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检查,比较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的对疾病的诊断情况。结果 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128层CTA检查的差异表现为诊断动脉中重度狭窄时128层CTA有更高的特异度和准确度(P<0.05),同时128层CTA可以更准确的检出ICA处斑块和钙化斑块(P<0.05)。而两种检查在灵敏度,检出椎动脉斑块、CCA部位斑块、软斑块和混合性斑块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可以采用颈部血管超声与128层CTA对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和斑块性质进行判断,但相对而言128层CTA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颈部血管超声 128层cta 诊断价值
下载PDF
ColorViz m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陈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820-829,共10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方法: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病例来源于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前循环AIS患者。采用16 cm宽...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方法: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病例来源于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前循环AIS患者。采用16 cm宽体CT (Revolution CT, GE, USA)进行扫描,图像后处理。通过ASPECTS评分方法,CTP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常规mCTA软脑膜侧枝评分进行影像评估。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在不知道患者临床结果及临床评分的情况下,间隔一定时间,将患者各种图像进行评分。对主要结局指标及随访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AIS患者得到的图像质量良好,并请影像科及神经内科医生按课题设计的研究方法进行阅片,阅片的结果比较接近:ColorVizmCTA图像的解读较常规mCTA、CTP图像更简单、直观、迅速、可操作性强,对医生的基础及背景要求不高,而且大部分医生的诊断一致性好。用ColorVizmCTA图像诊断结果与用常规mCTA、CTP诊断的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ColorVizmCTA图像的解读较常规mCTA、CTP图像更简单、直观、迅速、可操作性强。ColorViz mCTA对于前循环AIS患者的侧枝循环的评价效能与常规mCT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患者最终梗死体积的预测与CTP参数的评估一致性良好。Background: Acute ischemic stroke is a group of clinical syndromes in which the blood supply of brain tissue is impaired due to various causes, which leads to hypoxic-ischemic necrosis, and then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AIS were recruited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Urumqi Friendship Hospital. Scanning was performed on a 16 cm wide-body CT (Revolution CT, GE, USA), and the images were post-processed. The ASPECTS score method, CTP parameter calculation method, and conventional mCTA leptomeningeal collateral score were used for imaging evaluation. The images of the patients were scored by two experienced radiologists at a certain interval without knowing the clinical results and clinical scores of the patients. The primary outcome indicators and follow-up indica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s obtained from AIS patients was good, and the results were similar when the images were read by radiologists and neurologist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design.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lorViz mCTA images is simpler, more intuitive, faster and more operable than conventional mCTA and CTP images. It does not require high basic and background requirements for doctors, and most doctors have good diagnostic consistency.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ColorViz mCTA imag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conventional mCTA and CTP images. Conclusion: ColorViz mCTA image interpretation is simpler, more intuitive, faster and more maneuverable than conventional mCTA and CTP images. ColorViz mCTA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conventional mCTA in evaluating th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irculation AIS. The prediction of the final infarct volume of patient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valuation of CTP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olorViz mcta cta CTP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分析头颈部CTA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家旭 所世腾 +3 位作者 李传争 唐强强 郭鹏 王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8期159-161,共3页
目的以有创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手动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头颈部C 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辅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目的以有创动脉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参考标准,通过与手动后处理法比较,探讨在头颈部C 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后处理过程中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AI)辅助分析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9月在本院行头颈动脉CTA并于1月内行头颈动脉造影检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10.9)岁。通过与手工法图像后处理进行比较,评价AI法后处理的工作效率、VR图像质量、标准符合率以及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对42例患者的84条双侧颈动脉进行分析,人工智能平均完成时间为(1.23±0.17)min,比手工方法(7.95±2.42)min缩短约6.72min,平均时间增益率为84%。人工智能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88.1%(37/42)和9.5%(4/42),手动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与一般图像质量之比分别为19.0%(8/42)和69.0%(29/42)。两种方法获得的V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DSA为“金标准”,其中正常33根,闭塞10根,狭窄41根;在检测闭塞上手工和AI测量准确率均100%,狭窄率手工及人工智能测量结果分别为49.7%±20.9%、51.9%±26.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24),组内相关系数为0.879;结论基于图像分割技术对头颈部CTA血管成像进行后处理,可以显著缩短后处理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VR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优于手工方法,诊断血管闭塞和狭窄的准确性与手工方法相当,可以更好地辅助影像医生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头颈cta CT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福遥 刘巧林 《影像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患者29例,低剂量对比剂患者30例),所有数据均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 目的:探究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患者29例,低剂量对比剂患者30例),所有数据均在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 planar reformatting,MRP)、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现(volume rendering,VR)后处理,由两名高年资(副主任职称以上)医生采用双盲法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并在工作站分析患者肺动脉CTA图像中肺动脉干及两下肺动脉CT值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肺动脉栓子检出情况对比进行客观评价。结果:常规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与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图像质量在主观评估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肺动脉干、两下肺动脉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肺静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栓子检出情况对比无差别。结论: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无明显差异,客观评估无统计学意义,并且肺动脉栓子检出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无影响,且所用造影剂剂量较少,故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有效降低了对比剂的使用量,为临床医师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cta 诊断 低剂量对比剂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