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张航 石凤梧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67-470,480,共5页
“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手术(HCR)是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两种传统的再血管化方式相结合而组成的一种新型再血管化的治疗方式。与传统的再血管化治疗方式相比,“一站式”HCR具有手术效果更确切、创伤更小... “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手术(HCR)是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两种传统的再血管化方式相结合而组成的一种新型再血管化的治疗方式。与传统的再血管化治疗方式相比,“一站式”HCR具有手术效果更确切、创伤更小、风险更低、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等优势,是传统外科手术与介入导管治疗技术为顺应疾病的发展及患者自身的需要而实现的有机结合,其实施充分体现了一体化诊疗过程中内外结合的思想,形成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诊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将对“一站式”HCR的发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广大临床工作者对该术式的认识,进一步促进该术式的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一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CICARE沟通模式在提升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认知水平和图像质量中的作用分析
2
作者 刘茜 晁智晗 杨铁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7期112-117,共6页
目的:分析CICARE沟通模式在提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认知水平和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6例患者,2022年3—8月收治的患者为常规组(n=47),2022年9月—2... 目的:分析CICARE沟通模式在提升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患者认知水平和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96例患者,2022年3—8月收治的患者为常规组(n=47),2022年9月—2023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研究组(n=49)。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沟通模式,研究组采用标准化的CICARE沟通模式。比较两组CTA检查认知水平、检查时间、图像质量、满意度及心理状态。结果:研究组CTA检查目的、检查流程、检查时正确体位、检查时正确呼吸、注意事项、配合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检查前准备时间、实际检查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1、2级图像质量比例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非常满意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可明显提升患者对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认知水平,有效提高图像质量,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ARE沟通模式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认知水平 图像质量
下载PDF
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赵岩 孙书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期81-83,共3页
目的 在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分析CTA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1例为临床观察对象,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进行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及CTA冠... 目的 在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分析CTA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91例为临床观察对象,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进行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及CTA冠状动脉检查。针对患者的检查结果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图像质量以及两种诊断方式的相似度。结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CTA以及DSA两种诊断方式图像质量整体较高,诊断结果相似度较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在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CTA技术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诊断 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双低剂量冠状动脉CTA应用价值研究
4
作者 薛贞龙 焦志云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8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的双低技术方案在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7月—2023年12月行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管电压... 目的:探讨使用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剂量的双低技术方案在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23年7月—2023年12月行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管电压70 kVp图像(A组)与120 kVp正常管电压(B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碘摄入量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在冠状动脉左主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CT值、噪声、SNR及CNR在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冠状动脉CTA技术可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病人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对比剂剂量
下载PDF
基于体表面积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增强效能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延洁 王秋霞 张进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探讨体表面积(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受检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效能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BSA分为两组:BSA≤1.6 m^(2)的患者为小BSA组,BSA>1.6 m^(2)的患... 目的:探讨体表面积(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在受检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效能增强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疾病的30例患者纳入研究,按BSA分为两组:BSA≤1.6 m^(2)的患者为小BSA组,BSA>1.6 m^(2)的患者为大BSA组。然后基于BSA计算碘对比剂的用量[造影剂用量(mL)=(BSA×10/碘浓度)],造影剂注射时间为10 s。利用Revolution CT在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下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成像。由具备5年以上胸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数据进行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评分,采用5分法对A组和B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同时测量两组患者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主干6支血管的CT值及信噪比(SNR)值。结果: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数值均能达到3分以上,可满足诊断要求,且两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ICC)较好(分别为0.81、0.71)。客观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图像冠状动脉的显影效果较好,且冠状动脉CT值和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SA的碘对比剂个性化方案具有临床可行性,冠状动脉血管的强化程度合适且均一,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面积 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碘对比剂 Revolution CT
下载PDF
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于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评价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接诊的1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诊断。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A诊... 目的评价CTA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接诊的17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和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诊断。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A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共确诊冠心病患者154例,共检出狭窄阶段1455段,CTA技术对狭窄节段数的检出1416段,符合率为97.32%;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检出轻度狭窄650段、中度狭窄416段、重度狭窄389段,Ⅳ级狭窄0段,与之相比,CTA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检出符合率分别为96.76%、97.35%、98.20%。结论采用冠状动脉CTA成像技术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诊断准确率较高,而且操作简单、无创,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A成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异位起源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1例
7
作者 邹育海 李爱敏 +1 位作者 何建新 张金霞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9期538-540,共3页
右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左前降支是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异常,作为间隔支分支的右冠状动脉临床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此罕见病例,患者52岁女性,因“突发心前区疼痛4 h,晕厥1次”就诊,心电图提示V1~V4,V3R、V4R、V5R导联ST段抬高约0.1~0.3mV,血... 右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左前降支是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异常,作为间隔支分支的右冠状动脉临床少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此罕见病例,患者52岁女性,因“突发心前区疼痛4 h,晕厥1次”就诊,心电图提示V1~V4,V3R、V4R、V5R导联ST段抬高约0.1~0.3mV,血压63/40mmHg,考虑诊断为急性前壁、右心室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原性休克。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处理罪犯病变时意外发现右冠状动脉作为一分支血管异位起源于第二间隔支开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异位起源 左前降支 间隔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下载PDF
双源CT心脏冠脉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效果
8
作者 刘清泉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91-894,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存在冠心病症状或心脏体检患者采取双源CT心脏冠脉CT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6例... 目的:研究分析双源CT心脏冠脉CT血管造影(CTA)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21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86例存在冠心病症状或心脏体检患者采取双源CT心脏冠脉CT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86例患者经检查发现,心肌桥检出23例,检出率26.74%,心肌桥共计32处,发生位置分别在左旋支远段、前降支近段、前降支中段、前降支远段、第一对角支、第二对角支、钝缘支、右冠中段、后降支,数量分别为1处(3.13%)、1处(3.13%)、19处(59.38%)、3处(9.38%)、2处(6.25%)、1处(3.13%)、2处(6.25%)、2处(6.25%)、1处(3.13%);邻近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斑块位于5个位置,共计12处,其中左旋支远段、前降支远段、第一对角支、右冠中段数量相同,均为1处,而前降支中段数量最多为7处。心肌桥按照狭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长度分别为(23.51±11.98)mm、(27.49±8.20)mm、(18.53±10.11)mm,厚度分别为(0.48±0.70)mm、(2.47±1.33)mm、(3.42±1.50)mm。结论:在MB-MCA中采取DSCT诊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清晰显示病变位置、长度及厚度,对MB-MCA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心脏冠脉CTA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诊断效果
下载PDF
藏族冠心病患者CCTA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何万林 高鹏飞 +2 位作者 冯莉 李孝梅 朱中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15-21,共7页
目的:探究藏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影像学指标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寻找与藏族冠心病患者高危因素相关的特异性影像学与临床指标。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行CCTA扫描及实验室... 目的:探究藏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影像学指标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寻找与藏族冠心病患者高危因素相关的特异性影像学与临床指标。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5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行CCTA扫描及实验室检查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藏族及汉族患者共159例(汉族组84例,藏族组75例),获取冠周脂肪CT值、冠周脂肪体积、冠脉狭窄程度、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定量参数,分析藏族冠心病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各因素对藏族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人群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高密度胆固醇以及影像学标记物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无狭窄、右冠状动脉(RCA)无狭窄、钙化积分分级(0~1级、3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OR=1.034,95%CI(0.720~1.35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2.094,95%CI(1.162~2.893)]、钙化积分分级[OR=1.601,95%CI(1.296~1.924)]是藏族患者整体狭窄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钙化积分分级[OR=1.167,95%CI(0.419~1.681)]是汉族患者整体狭窄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藏族冠心病患者LAD、RCA狭窄程度较汉族患者轻,提示可能与藏族人群世居高海拔缺氧环境导致冠状动脉管径代偿性增粗相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钙化积分分级是藏族冠心病患者整体狭窄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这可能与藏族冠心病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藏族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A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周脂肪
下载PDF
CTA不同扫描触发阈值对冠心病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10
作者 冯月华 陈清文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探究冠心病CTA检测中不同扫描触发阈值对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疑似冠心病且需要进行CT诊断的受试者92例。按照抽签法均分为四组,每组23例。分别设置不同扫描触发阈值。分为60HU组、80HU组... 目的 探究冠心病CTA检测中不同扫描触发阈值对图像质量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疑似冠心病且需要进行CT诊断的受试者92例。按照抽签法均分为四组,每组23例。分别设置不同扫描触发阈值。分为60HU组、80HU组、100HU组以及130HU组。观察图像质量评价、造影剂触发扫描时长、不同冠状动脉节段的增强效果、诊断情况。结果 随着扫描触发阈值的提高,图像质量评分、触发扫描时长、不同冠状动脉节段增强效果均呈上升趋势,60HU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其他组,130HU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HU组与80HU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83例,阴性9例,CT的灵敏度为97.59%,特异度为88.89%,准确度为96.74%,阳性预测值为98.78%,阴性预测值为80.00%。80HU组、100HU组诊断价值相对较高,但四组诊断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80HU、100HU扫描触发阈值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图像质量较好,且能够缩短触发扫描时间,减少造影剂剂量,诊断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扫描触发阈值 冠心病 图像质量
下载PDF
Exercise-induced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an infrequent phenomenon: Report of two cases 被引量:3
11
作者 Salah AM Said Marisa Bultje-Peters Rogier LG Nijhuis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3年第9期359-363,共5页
Exercise-induced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EI-LBBB)is infrequent phenomenon.We present two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who developed EI-LBBB during exercise tolerance test.The first patient with typical angina pector... Exercise-induced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EI-LBBB)is infrequent phenomenon.We present two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who developed EI-LBBB during exercise tolerance test.The first patient with typical angina pectoris had significant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requi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f multiple lesions including placement of drug eluting stents.The second patient had atypical chest pain without signs of CAD at all.EI-LBBB occurred at a heart rate of 80 bpm and 141 bpm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tient,respectively.EI-LBBB remained visible through the test till the recovery period in the first patient at a heart rate of 83 bpm and disappeared at 96bpm in the second patient.Both patients with this infrequent phenomenon are discussed and the literature is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NA PECTORIS ELECTROCARDIOGRAPHY Exercise tolerance test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下载PDF
Cardiovascular Risk in Young Workers with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12
作者 Monica Lamberti Gennaro Ratti +5 位作者 Giuseppina Di Miscio Emilio Franciolini Michele Pincone Cristina Capogrosso Carlo Tedeschi Roberto De Rosa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4年第5期270-274,共5页
Aims: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a poorer prognosis in comparison to normal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but also in comparison to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which is generally conside... Aims: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a poorer prognosis in comparison to normal intraventricular conduction, but also in comparison to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which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benign in the absence of an underlying cardiac disorder like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this paper we evaluate the presence of possible cardiovascular pathology in a group of nurses with a low level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2009-2013, 356 nurses (mean age: 32.6 ± 11 yr)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Medicine of Second University of Naples. Of these, 13 had LBBB. The evaluation of these patients has included an electrocardiogram (ECG), echocardiography, 24-h ambulatory Holter monitoring (ECG Holter), and exercise testing. Subsequently, in patients with LBBB, multislice computed coronary angiography (MSCT) has been consider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Only in one patient we found a significant stenosis in the middle tract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mains difficult to diagnose in some ECG findings such as acquired LBBB. For this reason, a preventive diagnose with newly developed diagnostic methods such as the multislice computed coronary angiography (MSCT) must try to account by the clinician in order to ruling ou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in workers with LBBB and low cardiovascular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urses
下载PDF
宽胸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疗效
13
作者 张博涵 张明 +3 位作者 解娟 许巧玲 武思敏 商岑岑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68-173,共6页
目的探讨宽胸气雾剂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片。观察组... 目的探讨宽胸气雾剂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可地尔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宽胸气雾剂。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硝酸甘油停药率;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NP precursor,NT-proBNP)水平、心电图、炎症因子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1.25%)、硝酸甘油停药率(23.75%)均高于对照组(66.25%、11.25%),P<0.05;2组疾病认知程度(degree of disease cognition,DS)、心绞痛稳定状态(stable state of angina pectoris,AS)、心绞痛发作情况(attack of angina pectoris,AF)、治疗满意度(treatment satisfaction,TS)、躯体活动受限程度(degree of physical activity restriction,PL)评分和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室性早搏总次数、短阵室速发作次数、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段的总和(∑ST)和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0.25 mV导联数(routine 12 lead electrocardiogram ST segment depression>0.25 mV lead count,NST)均减少,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宽胸气雾剂能有效缓解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内皮功能,改善心电图指标,降低硝酸甘油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宽胸气雾剂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左冠状动脉曲率与左前降支狭窄对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文杰 桑建兵 +3 位作者 齐德瑄 石政加 李烽韬 杨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3-960,共8页
目的探究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不同的狭窄程度和分叉血管曲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分叉血管曲率半径和LAD分支狭窄率的理想模型,使用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方法评估不同曲率半径和... 目的探究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不同的狭窄程度和分叉血管曲率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分叉血管曲率半径和LAD分支狭窄率的理想模型,使用流固耦合(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方法评估不同曲率半径和不同狭窄率情况下对血流和壁面剪切力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LAD发生狭窄后,高震荡剪切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OSI)和高相对滞留时间(relative residence time,RRT)区域主要分布于LAD分叉脊对侧、弯曲外侧狭窄位置下游近端和弯曲内侧下游远端,并且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会扩大其区域与程度;由于曲率半径减小,弯曲内侧中的高OSI和RRT会向LAD下游远端分布,高RRT区域面积相对整个血管面积平均降幅能够达到35.68%。结论LAD狭窄的存在会增加狭窄位置下游和LAD分叉脊对侧发生继发性狭窄的风险。曲率降低会促进弯曲内侧斑块的形成与发展,但从整个血管来看,又会细微地降低斑块形成概率。研究结果可为治疗LAD病变与预防继发性狭窄提供方案设计与优化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 狭窄 曲率 流固耦合
下载PDF
多时相CTA融合伪彩图在远端分支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立军 刘畅 +4 位作者 戴钢 端木羊羊 肖芳 周运锋 邓克学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62-136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FastStroke软件的多时相CTA(mCTA)融合伪彩图在远端分支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5例急诊入院的突发脑卒中症状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CTA扫描。2名高年资医师及2名低年资医师采用盲法... 目的:探讨基于FastStroke软件的多时相CTA(mCTA)融合伪彩图在远端分支动脉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65例急诊入院的突发脑卒中症状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CTA扫描。2名高年资医师及2名低年资医师采用盲法分别评估所有病例的单期CTA及mCTA融合伪彩图。评估的内容有:记录动脉闭塞的位置;完成诊断所需的时间;诊断信心评分。分别在两种CTA图像上记录区域性软脑膜侧支循环(rLMC)评分,并且在mCTA融合伪彩图上记录是否出现动脉闭塞周围及远端异常时相血管的显示及其颜色。结果:65例患者中远端分支动脉闭塞(定义为脑动脉A2段、M2段、P2段或者其远端分支)病例35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病例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不同年资医师在对所有病例判读的过程中,虽然两种CTA模式下准确率差异无统计意义,但是mCTA融合伪彩图显著缩短了诊断时间(P<0.001),并且提高了诊断信心(P<0.05)。在远端分支动脉闭塞病例中,使用mCTA融合伪彩图时诊断时间明显减少(P<0.001),其中3名医师诊断信心明显提高(P<0.05)。在正常对照病例中,使用mCTA融合伪彩图时诊断时间减少(P<0.001)。两种CTA模式下的rLMC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CTA融合伪彩图显示动脉闭塞周围及远端会出现绿色、蓝色或绿蓝相间异常颜色血管。结论:mCTA融合伪彩图不仅可缩短对于远端分支动脉闭塞的诊断时间,提高诊断信心,而且更加完善的评估侧支循环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CTA 远端分支动脉 卒中 侧支循环
下载PDF
1日龄乳鼠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及标准化评估
16
作者 郝琰琰 布威麦热姆·热杰普 +6 位作者 向晨莹 韩国玲 刘维静 刘俊 聂宇 廉虹 王玉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3,共8页
目的优化新生1 d乳鼠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细节,建立稳定的模型并进行标准化评估。方法出生1日龄(postnatal 1 day,P1)CD1小鼠实施三组手术操作:第一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结扎(左心耳缘下方1 mm,宽度为1 mm,... 目的优化新生1 d乳鼠急性心肌梗死手术细节,建立稳定的模型并进行标准化评估。方法出生1日龄(postnatal 1 day,P1)CD1小鼠实施三组手术操作:第一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结扎(左心耳缘下方1 mm,宽度为1 mm,结扎深度<0.5 mm)为标准深度结扎组(standard myocardial infarction,SMI);第二组,LAD结扎位置和宽度不变,结扎深度>0.5 mm为深度结扎组(deep MI,DMI);第三组,只开胸不进行LAD结扎组为假手术组(Sham)。通过TTC、伊文思蓝-TTC染色明确LAD结扎是否成功;术后3、7、14、21、28 d通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P1小鼠LAD结扎的心肌组织损伤、纤维化和再生程度;术后28 d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首先详细描述了P1乳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过程,通过实现LAD暴露、结扎、术后护理等过程提供了一种稳定再生和高存活率的MI程序。术后1 d通过TTC、伊文思蓝-TTC染色确定了SMI模型结扎成功,术后28 d超声心动图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LVEF、LVFS、LVIDd和LVIDs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心脏结构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3、7、14、21、28 d Masson染色发现,SMI组心脏组织纤维化面积分别为15.67%、3.34%、2.99%、2.73%、1.11%,说明术后28 d心肌梗死面积几乎完全恢复;DMI组与SMI组相比,小鼠存活率降低了35.71%(SMI为85.71%,DMI为50%),术后28 d超声结果显示,LVEF、LVFS分别降低了(17.25±6.03)%、(11.37±4.06)%,LVIDd、LVIDs分别升高(0.46±0.15)%、(0.69±0.20)%(P<0.05),纤维化面积DMI组为SMI组6倍,说明>0.5 mm的深度结扎,心脏无法实现术后28 d的完全再生修复。结论本研究详细描述了1日龄小鼠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过程,通过TTC、伊文思蓝-TTC染色、心脏超声,Masson染色方法评估了术后不同时间点心脏梗死面积、心脏结构、功能以及纤维化程度;同时明确>0.5 mm的深度结扎,心脏无法实现术后28 d的完全修复;本研究为建立稳定可靠的1日龄小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以及手术评估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鼠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模型评估
下载PDF
心脏CTA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涛 王诗学 毛东良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心脏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与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临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新沂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断的103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本... 目的探究分析心脏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与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临床准确性。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新沂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断的103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本研究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心脏CTA检查和冠状动脉DSA检查。比较心脏CTA检查与冠状动脉DSA造影检查的动脉狭窄程度、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阳性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心脏CTA检查灵敏度为95.56%、特异性为91.38%、准确性为93.20%,与DSA诊断的一致性为最强,Kappa值为0.863;DSA诊断血管狭窄数量共562支,CTA诊断血管狭窄数量共533支,CTA诊断符合率为92.70%;DS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共111个,CTA检查冠状动脉斑块共104个,CTA诊断符合率为90.09%。结论同冠状动脉DSA诊断相比,心脏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相当,诊断率及诊断效能较高,在早期筛查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DSA 冠状动脉 狭窄程度 动脉斑块 一致性
下载PDF
大螺距双期模式下行头颈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心率波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莲 王珅 +2 位作者 朱桂杰 龚媛媛 刘东昭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2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大螺距双期模式下行头颈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在心率波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影像科检查的122例心率波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大螺距扫描组(行大螺距双期模式头颈... 目的:分析大螺距双期模式下行头颈和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在心率波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影像科检查的122例心率波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大螺距扫描组(行大螺距双期模式头颈心CTA一站式扫描)和常规扫描组(行头颈CTA减影扫描和冠状动脉CTA扫描),每组61例。比较两组CTA检查图像的主观评分、头颈CTA检查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以及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CTA检查图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常规扫描组头颈CTA检查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标准偏差(SD)指标均高于大螺距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8,t=13.613,t=15.888;P<0.05)。常规扫描组冠状动脉CTA检查图像的CNR、SD高于大螺距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03,t=7.821;P<0.05)。大螺距扫描组对比剂用量、有效辐射剂量(ED)及剂量长度乘积(DLP)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296,t=15.575,t=29.132;P<0.05)。结论:大螺距双期模式下行头颈和冠状动脉CTA扫描在心率波动患者中具有应用可行性,而较低的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即可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 大螺距双期模式 心率波动 图像质量 冠状动脉 头颈血管
下载PDF
心理疗法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心理情绪及检查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海红 易涛玲 +1 位作者 李文琴 段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20期3102-3106,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A)检查患者心理情绪及检查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8月—2023年1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A)检查患者心理情绪及检查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8月—2023年1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TA检查常规护理指导,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开展心理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率、血压及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SAS评分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疗法有助于改善冠脉CTA检查患者心理情绪,维持心率与血压稳定,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认知干预 冠状动脉 CTA检查 心理情绪 应用效果
下载PDF
疑川崎病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引发的心血管事件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高晓音 秦道刚 +3 位作者 吕慧敏 蒋树娟 王军 范玲玲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6期140-144,共5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的血管炎性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ial lesion,CAL)患者如果没有经过有效治疗,其发生率能够达到25%。患者恢复期阶段疾病损伤仍然持续存在,时间甚至长达...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免疫系统异常活化导致的血管炎性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ial lesion,CAL)患者如果没有经过有效治疗,其发生率能够达到25%。患者恢复期阶段疾病损伤仍然持续存在,时间甚至长达数年,不断损害患者的血管健康,增加血栓形成率,诱发心肌梗死等各种缺血性心脏病。本研究回顾分析1例13岁、因“胸闷、呼吸困难”入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追问病史,同时检索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患儿心脏冠状动脉CTA提示双侧冠状动脉瘤并右冠血栓形成,心电图示前间壁的心肌缺血,诊断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结合既往病史,考虑患儿胸闷、呼吸困难为表现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可能幼时川崎病并发的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瘤 血栓 冠状动脉病变 64层冠状动脉CTA川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