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B/正丁醇/H2O体系相行为研究:^2HNMR和ESR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方 李干佐 +1 位作者 郑立强 汪汉卿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27-532,共6页
25℃下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H2O体系的相图。使用^2HNMR方法,并结合偏光纹理照片,研究了相图中晶区域的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液晶区内的液晶均以层状形式存在,该区域的边缘部分除有层状液晶存在外,还... 25℃下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H2O体系的相图。使用^2HNMR方法,并结合偏光纹理照片,研究了相图中晶区域的相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液晶区内的液晶均以层状形式存在,该区域的边缘部分除有层状液晶存在外,还存在大量的各向同性胶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ESR 多组分体系 ctab 正丁醇 相图
下载PDF
SDS/正丁醇/癸烷/水微乳体系洗涤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赤阳 张玉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通过测定SDS/正丁醇/癸烷/水体系的洗涤数据,表明SDS/正丁醇/癸烷/水体系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比例为2 626(物质的量的比)。在制定微乳配方时,保持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含量恒定,制备数个O/W型微乳用于洗涤。加入电解质... 通过测定SDS/正丁醇/癸烷/水体系的洗涤数据,表明SDS/正丁醇/癸烷/水体系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比例为2 626(物质的量的比)。在制定微乳配方时,保持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含量恒定,制备数个O/W型微乳用于洗涤。加入电解质对该微乳体系洗涤的影响是低温下可提高洗涤效果,高温下反而使洗涤效果变差,延长洗涤时间与升高温度的效果一致。实验还表明实验中制得的微乳比SDS水溶液洗涤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实际使用价值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体系 正丁醇 癸烷 助表面活性剂 洗涤效果 体系 制备 SDS 升高 含量
下载PDF
微扰理论的应用研究(Ⅱ)——水-正丁醇-MX三元体系液液平衡的计算
3
作者 汤义平 李总成 李以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91-698,共8页
在本文(Ⅰ)报基础上,应用微扰理论导出了带电离子流体混合物的过量Helmholty自由能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体系中溶质—溶剂、溶剂—溶剂和溶质—溶质间所有作用能(包括分子色散能、排斥能、偶极定向能、诱导能、离子静电能、离子偶极能)... 在本文(Ⅰ)报基础上,应用微扰理论导出了带电离子流体混合物的过量Helmholty自由能计算公式.该公式考虑了体系中溶质—溶剂、溶剂—溶剂和溶质—溶质间所有作用能(包括分子色散能、排斥能、偶极定向能、诱导能、离子静电能、离子偶极能).计算了在25℃下3个加盐混合溶剂体系[H_2O-nC_4H_9OH-MX(NaCl、KCl、KBr)]液液平衡中溶剂的活度系数,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扰论 正丁醇 MX体系
下载PDF
烷氧基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水体系的相行为
4
作者 魏西莲 朱兰英 +1 位作者 尹宝霖 孙得志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绘制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2TAB)/正丁醇/水三元体系的相图,确定了不同区域的范围。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由W/O型微乳液经双连续结构到O/W型微乳液的变化过程。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并与液晶纹理对照,... 绘制了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12TAB)/正丁醇/水三元体系的相图,确定了不同区域的范围。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由W/O型微乳液经双连续结构到O/W型微乳液的变化过程。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并与液晶纹理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固定R12TAB和正丁醇的比例,随含水量的增加,体系的液晶相结构发生如下变化,从层状液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层状、六角状与立方状液晶共存→层状液晶与微乳液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氧基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 正丁醇 体系 相行为 季铵盐 溶致液晶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8TAB)/正丁醇/水体系的液晶研究
5
作者 刘雪 魏西莲 +1 位作者 白圣波 骆定法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74-176,217,共4页
在25℃下,绘制了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C8TAB)/正丁醇/水体系的三元相图.确定了它们区域的边界范围.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偏光显微镜拍摄了相应的照片,与文献相互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 在25℃下,绘制了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C8TAB)/正丁醇/水体系的三元相图.确定了它们区域的边界范围.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偏光显微镜拍摄了相应的照片,与文献相互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增加,该体系从层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六角状→层状、六角状和立方状液晶共存→立方状液晶→层状向微乳液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8TAB 正丁醇 三元体系 晶相结构 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相行为研究
6
作者 尹宝霖 桑青 +2 位作者 李考真 魏西莲 孙得志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36,共5页
绘制了C12NBr/正丁醇/正癸烷/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确定了它们区域边界范围,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微乳液结构的变化过程.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液晶纹理相互补充和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 绘制了C12NBr/正丁醇/正癸烷/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确定了它们区域边界范围,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微乳液结构的变化过程.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液晶纹理相互补充和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下,随含水量增加,体系的液晶相结构发生如下变化,从层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层状、六角状与立方状液晶共存→立方状液晶→微乳液.当组成固定时,体系的液晶相结构随温度的变化也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 溶致液晶 微乳液 2HNMR 差示扫描量热法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 相图
下载PDF
水-正丙醇-正丁醇三元体系汽液平衡实验数据与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建华 魏顺安 +1 位作者 李诗纯 董立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9-734,共6页
水-正丙醇-正丁醇三元体系常见于乙炔法生产1,4-丁二醇工艺产生的废液中,对该体系汽液平衡数据进行测定是对其进行分离回收的前提,而目前文献中,仅在极窄的温度范围内有很少的相关数据。今测定了99.2kPa时,在正丙醇与正丁醇的配料体积... 水-正丙醇-正丁醇三元体系常见于乙炔法生产1,4-丁二醇工艺产生的废液中,对该体系汽液平衡数据进行测定是对其进行分离回收的前提,而目前文献中,仅在极窄的温度范围内有很少的相关数据。今测定了99.2kPa时,在正丙醇与正丁醇的配料体积比分别为1/4、3/7、2/3、1/1和3/2,水含量直至气相出现液液分层条件下水-正丙醇-正丁醇溶液的三元汽液平衡数据,从而明显扩大了该体系的实验数据及温度适用范围;研究中还用扩展型UNIQUAC方程建立了溶液组分的活度系数模型,关联该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通过单纯型法回归获得三元体系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应用相同的相互作用能参数,可以很好的关联本实验测定的数据及文献数据,一方面说明本实验数据与文献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建立的UNIQUAC模型可以可靠地预测水-正丙醇-正丁醇的汽液平衡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丙醇-正丁醇体系 汽液平衡 UNIQUAC模型 相互作用能参数
下载PDF
正丁醇+水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测定及盐析效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江运良 蔡新兴 +1 位作者 吴昊 杨利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32-34,9,共3页
为给有关5-羟基糠醛在双液相中液液相平衡研究提供依据,用平衡釜法测定了正丁醇+水体系和正丁醇+氯化钠+水体系在313.15、323.15、333.15 K的液液平衡数据,并用NRTL方程对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不同体积比的正丁醇和水对液液相平衡... 为给有关5-羟基糠醛在双液相中液液相平衡研究提供依据,用平衡釜法测定了正丁醇+水体系和正丁醇+氯化钠+水体系在313.15、323.15、333.15 K的液液平衡数据,并用NRTL方程对数据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不同体积比的正丁醇和水对液液相平衡影响不大;NRTL方程得到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均方根误差小于1.82%,说明NRTL方程对该二元体系有较好的适用性;正丁醇在水相中含量减小的原因是由氯化钠加入产生的盐析效应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相平衡 正丁醇 二元体系 盐析效应
下载PDF
高分辨NMR研究苯乙烯在CTAB微乳液体系中的增溶行为 被引量:3
9
作者 石元昌 吴佑实 李干佐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428,共5页
绘制了CTAB/正丁醇 /水 /苯乙烯构成的微乳液体系的相图 ,研究了增溶苯乙烯的含量对相态的影响 .通过1 HNMR的测定 ,得出苯乙烯分子主要分布于微乳液滴的栅栏层中 ,而在微乳液滴内核的增溶量较少 .同时 ,空间位阻效应使得苯乙烯分子几... 绘制了CTAB/正丁醇 /水 /苯乙烯构成的微乳液体系的相图 ,研究了增溶苯乙烯的含量对相态的影响 .通过1 HNMR的测定 ,得出苯乙烯分子主要分布于微乳液滴的栅栏层中 ,而在微乳液滴内核的增溶量较少 .同时 ,空间位阻效应使得苯乙烯分子几乎无法增溶在CTAB分子的N CH3 基团附近 .通过1 3 CNMR谱的研究发现 ,苯乙烯分子在栅栏层中的增溶是不均匀的 ,在CTAB分子的 β碳原子附近增溶量最多 ,增溶物苯乙烯的增溶量沿着CTAB分子的烃链自外向内逐渐减少 .正丁醇分子的1 3 C化学位移的变化趋势呈“V”字形 ,正是因为苯乙烯的加入使得正丁醇分子在微乳液的分散相之间的分配发生了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微乳液聚合 增溶行为 ctab/正丁醇/水体系 相态 NMR法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CTAB/异辛烷/正构醇/水微乳状液的相行为及其结构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根生 施介华 +1 位作者 徐敏 王普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和浓度的醇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 /异辛烷 /水体系形成微乳的影响 ,制备了CTAB/异辛烷 /水 /醇的四元相图和CTAB/异辛烷 /正丁醇 /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测定了CTAB/异辛烷 /正丁醇体系在水溶液中单相微乳的电...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和浓度的醇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 /异辛烷 /水体系形成微乳的影响 ,制备了CTAB/异辛烷 /水 /醇的四元相图和CTAB/异辛烷 /正丁醇 /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测定了CTAB/异辛烷 /正丁醇体系在水溶液中单相微乳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微乳体系 电导率 ctab/异辛烷/正构醇/水微乳状液 相行为 结构转变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产正丁醇脱氢酶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郝媛 王东 +5 位作者 特日格乐 杨德志 郭昊翔 陈忠军 孙子羽 满都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7-204,共8页
为研究酒类混合发酵过程中正丁醇的产生规律及建立调控正丁醇含量的方法,以酒曲和酒醅为样品,利用LB培养基分离菌株,吸光值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菌株对正丁醇催化的减少量,从中筛选能够在乙醇存在条件下催化正丁醇的微生物,并对该微生物... 为研究酒类混合发酵过程中正丁醇的产生规律及建立调控正丁醇含量的方法,以酒曲和酒醅为样品,利用LB培养基分离菌株,吸光值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菌株对正丁醇催化的减少量,从中筛选能够在乙醇存在条件下催化正丁醇的微生物,并对该微生物所产酶的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所筛得编号为DQ-54的细菌属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其产生的酶(Ec-54ADH)能够在含有5.00%乙醇溶液中转化正丁醇为正丁醛,且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0%~25%),Ec-54ADH对正丁醇的特异性改变,催化能力显著降低(p<0.05),但对乙醇的催化能力在乙醇浓度为5.00%~15.00%时没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在乙醇存在条件下(3.00%),当pH值为7.0和温度为40℃时,Ec-54ADH具有最高催化正丁醇活性,添加金属离子(Fe2+、Mg2+、Mn2+、Zn2+和Cu2+)能够抑制Ec-54ADH对正丁醇催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醇 醇脱氢酶 正丁醇 酒精饮料 体系
下载PDF
有机蒙脱石填充PDMS膜分离水相有机物的渗透汽化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余江 李昊 刘会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以乙醇、乙酸的水溶液为渗透汽化分离对象,将CTAB柱撑蒙脱石作为填充剂,制备了填充型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研究填充膜对乙醇/水及乙酸/水体系的渗透汽化分离.结果表明,蒙脱石的吸附特性及其层间柱撑通道可以明显改善PDMS膜的选择性... 以乙醇、乙酸的水溶液为渗透汽化分离对象,将CTAB柱撑蒙脱石作为填充剂,制备了填充型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膜,研究填充膜对乙醇/水及乙酸/水体系的渗透汽化分离.结果表明,蒙脱石的吸附特性及其层间柱撑通道可以明显改善PDMS膜的选择性和通量.填充膜分离乙醇或乙酸的分离效果明显不同,对可能存在的渗透汽化分离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有机蒙脱石 有机物 渗透汽化分离 聚二甲基硅氧烷 柱撑蒙脱石 PDMS膜 ctab 吸附特性 分离效果 分离机理 乙醇 溶液 乙酸 填充剂 填充型 体系 填充膜 通量
下载PDF
DCDAC/正丁醇/水体系溶致液晶的研究
13
作者 马成松 李干佐 +3 位作者 高健 孔红 王大庆 李震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测定了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正丁醇/水体系三元相图,确定了溶致液晶区的存在.应用2H核磁共振的方法结合液晶纹理像片做对照,对液晶的精细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手段对液晶的相态转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DCDAC 溶致液晶 正丁醇 液晶 相图 三元体系
原文传递
盐效萃取分离共沸蒸馏后的正丁醇-水混合物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雨 李硕 +2 位作者 文家武 赵英 郭锴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28,共5页
本文利用盐效萃取方法,选择不同无机盐,对超细SiO2共沸蒸馏后产生的饱和正丁醇-水溶液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无机盐溶液可以萃取出正丁醇水溶液中的正丁醇,且萃取效果随无机盐浓度提高而增大,温度对确定质量分数的盐溶液萃取效果影响很小。... 本文利用盐效萃取方法,选择不同无机盐,对超细SiO2共沸蒸馏后产生的饱和正丁醇-水溶液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无机盐溶液可以萃取出正丁醇水溶液中的正丁醇,且萃取效果随无机盐浓度提高而增大,温度对确定质量分数的盐溶液萃取效果影响很小。萃取比小于1.5时,萃取效果随其增大而显著增大;萃取比大于1.5时,萃取效果随其变化明显变缓。常温下,萃取比R=1.5时,60%K2CO3溶液对饱和正丁醇的水溶液的萃取率可达95%以上。有机相通过二次萃取,无机盐质量分数可降至10-4以下,可回收继续用于共沸蒸馏。K2CO3溶液的蒸发浓缩次数对萃取效果没有显著影响,表明K2CO3溶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满足工业循环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效萃取 正丁醇-体系 碳酸钾溶液
原文传递
脉冲梯度场自旋回波NMR和TEM研究微乳液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健 李干佐 +2 位作者 翟利民 沈强 张志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6-470,共5页
研究了辛烷对CTAB/1-丁醇/水表面活性剂体系相态的影响, 随着辛烷浓度的增加, 液晶相变得不稳定, 当辛烷浓度大于10%以后, 液晶相消失, 得到从水顶角到油顶角的连续单相微乳液区, 而当辛烷浓度高于50%时, 则只在油顶角存在透明的微乳液... 研究了辛烷对CTAB/1-丁醇/水表面活性剂体系相态的影响, 随着辛烷浓度的增加, 液晶相变得不稳定, 当辛烷浓度大于10%以后, 液晶相消失, 得到从水顶角到油顶角的连续单相微乳液区, 而当辛烷浓度高于50%时, 则只在油顶角存在透明的微乳液区. 当辛烷的浓度为10%时, 其单相微乳液区的面积最大, 并通过电导测量、自扩散系数测试和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成像, 研究了该微乳液区域的微观结构, 发现随水含量的增加, 微乳液的微观结构由W/O液滴结构经过双连续结构连续变化为O/W液滴结构. 同时, 还发现水在油相中较高的溶解度(13%~18.5%)导致水包油(O/W)微乳液中水的自扩散系数增高((1~6)×10-10 m2·s-1), 而辛烷插入表面活性剂的烷烃链之间造成辛烷的自扩散系数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烷 NMR TEM 微孔液 微观结构 脉冲梯度场自旋回波 ctab/1-J醇/水体系 自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三层结构PDMS/POS/PAN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分离性能
16
作者 檀胜 苏仪 +5 位作者 冯世超 周慧 陈向荣 沈飞 罗建泉 万印华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2-699,共8页
分别将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DVTMS)和2,4,6,8-四甲基-2,4,6,8-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TMTV)与交联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B组分(B)聚合形成两种聚硅氧烷DB和TB,涂覆于聚丙烯腈(PAN)表面形成过渡层DB(TB)/PAN,涂覆PDMS分离层得3层结构... 分别将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DVTMS)和2,4,6,8-四甲基-2,4,6,8-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TMTV)与交联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B组分(B)聚合形成两种聚硅氧烷DB和TB,涂覆于聚丙烯腈(PAN)表面形成过渡层DB(TB)/PAN,涂覆PDMS分离层得3层结构的PDMS/DB(TB)/PAN渗透汽化复合膜,用于1%正丁醇水溶液的分离,表征了过渡层的结构,研究了硅氧烷/交联剂比和膜液中固形物含量对复合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离层和过渡层总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涂覆DB和TB有效提高了膜的渗透汽化性能,最佳膜配方DVTMS:B=3:1(ω)及DB含量5%(ω)时,PDMS/DB/PAN膜的分离因子为40.96,渗透通量为628.40 g/(m2?h);TMTV:B=1:1(ω)及TB含量为3%(ω)时,PDMS/TB/PAN膜的分离因子为41.58,渗透通量为540.00 g/(m2?h).PDMS/DB/PAN膜和PDMS/TB/PAN膜的分离因子分别比相同分离层厚度的PDMS/PAN膜的分离因子提高8.5%和10.2%,渗透通量提高29.5%和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汽化 聚丙烯腈 聚二甲基硅氧烷 复合膜 过渡层 正丁醇-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