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rabidopsis DSO/ABCG 11 Transporter Affects Cutin Metabolism in Reproductive Organs and Suberin in Roots 被引量:13
1
作者 David Panikashvili Jian Xin Shi +3 位作者 Samuel Bocobza Rochus Benni Franke Lukas Schreiber Asaph Aharoni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63-575,共13页
Apart from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protection against stress conditions, the cuticular cover is essential for proper development of the diverse surface structures formed on aerial plant organs. This layer mainly consi... Apart from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protection against stress conditions, the cuticular cover is essential for proper development of the diverse surface structures formed on aerial plant organs. This layer mainly consists of a cutin matrix, embedded and overlaid with cuticular waxes, Following their biosynthesis in epidermal cells, cutin and waxes were suggested to be exported across the plasma membrane by ABCG-type transporters such as DSO/ABCG11 to the cell wall and further to extracellular matrix. Here, additional aspects of DSO/ABCG11 function were investigated, predomi- nantly in reproductive organs, which were not revealed in the previous reports. This was facilitated by the generation of a transgenic DSO/ABCG11 silenced line (dso-4) that displayed relatively subtle morphological and chemical phenotypes. These included altered petal and silique morphology, fusion of seeds, and changes in levels of cutin monomers in flowers and siliques. The dso-4 phenotypes corresponded to the strong DSO/ABCG11 gene expression in the embryo epidermis as well as in the endosperm tissues of the developing seeds. Moreover, the DSO/ABCG11 protein displayed polar localization in the embryo protoderm.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 dso-4 mutant leaves and stems showed that reduced DSO/ABCG11 activity suppressed the express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cuticle-associated genes, implying that export of cuticular lipids from the plasma membrane is a rate-limiting step in cuticle metabolism. Surprisingly, root suberin composition of dso-4 was altered, as well as root expression of two suberin biosynthetic genes. Taken together,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cutin and suberin metabolism and their role in reproductive organs and roots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DOPSIS transporters FLOWER cutin waxes suberin.
原文传递
CUTIN SYNTHASE 2 Maintains Progressively Developing Cuticular Ridges in Arabidopsis Sepals
2
作者 Lilan Hong Joel Brown +2 位作者 Nicholas A. Segerson Jocelyn K.C. Rose Adrienne H.K. Roeder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560-574,共15页
The cuticle is a crucial barrier on the aerial surfaces of land plants, in many plants, including Arabidopsis, the sepals and petals form distinctive nanoridges in their cuticl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th... The cuticle is a crucial barrier on the aerial surfaces of land plants, in many plants, including Arabidopsis, the sepals and petals form distinctive nanoridges in their cuticl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se nanostructures is coordinated with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derlying cells. Here we report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rabidopsis cutin synthase 2 (cus2) mutant, which causes a great reduction in cuticular ridges on the mature sepal epidermis, but only a moderate effect on petal cone cell ridges.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nfocal live imaging combined with quantification of cellular growth, we find that cuticular ridge formation progresses down the sepal from tip to base as the sepal grows, pCUS2::GFP-GUS reporter expression coincides with cutic- ular ridge formation, descending the sepal from tip to base. Ridge formation also coincides with the reduction in growth rate and termination of cell division of the underlying epidermal cells. Surprisingly, cuticular ridges at first form normally in the cus2 mutant, but are lost progressively at later stages of sepal development, indicating that CUS2 is crucial for the maintenance of cuticular ridges after they are formed~ Our results reveal the dynamics of both ridg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as the sepal gr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bidopsis thaliana cellular growth cutin SYNTHASE2 (CUS2) cuticular ridges nanoridges sepal
原文传递
树种丰富度和组成对南亚热带人工林土壤植物源碳保存及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晓丹 刘世荣 +4 位作者 栾军伟 王晖 王一 张宇 马金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74-4983,共10页
混交造林能显著提高森林生产力和土壤碳储量。然而,不同树种丰富度和组成如何影响土壤中植物源碳保存和有机碳稳定性仍不清楚。以南亚热带不同树种组配的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角质-叶源和木栓质-根源生物标志物研究树种丰富度... 混交造林能显著提高森林生产力和土壤碳储量。然而,不同树种丰富度和组成如何影响土壤中植物源碳保存和有机碳稳定性仍不清楚。以南亚热带不同树种组配的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角质-叶源和木栓质-根源生物标志物研究树种丰富度和组成变化对土壤中叶和根源碳保存和降解的影响,并量化了它们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贡献。结果表明,树种丰富度增加,木栓质含量显著增加,但对角质含量无显著影响。相比之下,不同树种组成显著影响角质含量,但对木栓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土壤pH和含水量主要影响角质含量,而土壤全氮和真菌/细菌丰度显著影响木栓质含量。角质和木栓质的降解参数ω-C_(16)/ΣC_(16)和ω-C_(18)/ΣC_(18)与树种丰富度和树种组成均无关,主要受土壤pH、铵态氮、碳氮比的显著影响。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角质组分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指标易氧化有机碳与总有机碳比值(EOC/SOC)具有直接正效应,而木栓质组分对EOC/SOC具有直接负效应。树种丰富度可以通过增加细根生物量和真菌/细菌丰度促进土壤中根源碳组分的保存,从而提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亚热带人工林选择合适树种组配来提高土壤碳固持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丰富度和组成 土壤有机碳 稳定性 角质 木栓质
下载PDF
陕西关中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新中 魏益民 +1 位作者 张国权 欧阳韶晖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2-25,共4页
采用四种测定小麦硬度的方法对陕西关中地区 33个小麦品种 (品系 )的籽粒硬度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陕西关中小麦有 9.1%属于硬麦 ,78.8%属于中硬麦 ,12 .1%属于软麦。提出了颗粒指数法 (PSI)、研磨体积法、近红外法 (NIR)、角质率法... 采用四种测定小麦硬度的方法对陕西关中地区 33个小麦品种 (品系 )的籽粒硬度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陕西关中小麦有 9.1%属于硬麦 ,78.8%属于中硬麦 ,12 .1%属于软麦。提出了颗粒指数法 (PSI)、研磨体积法、近红外法 (NIR)、角质率法测定小麦硬度的评价标准。结果认为 :PSI法、研磨体积法和 NIR法测定结果的分布对应性较高。 NIR法与其它测定方法相关性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硬度 颗粒指数 角质率 近红外测量 研磨体积
下载PDF
番茄叶片蜡质和角质层与芝麻斑病菌侵染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康立功 齐凤坤 +1 位作者 许向阳 李景富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47-50,共4页
对4个抗芝麻斑病和6个感病番茄品种的叶片表皮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仿去除叶片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叶片角质层后,叶片芝麻斑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同时去除的与叶片破损的芝麻斑病发病率差异不显著,表明... 对4个抗芝麻斑病和6个感病番茄品种的叶片表皮抗性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氯仿去除叶片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叶片角质层后,叶片芝麻斑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同时去除的与叶片破损的芝麻斑病发病率差异不显著,表明叶片的抗性成分主要是蜡质和角质层。叶片蜡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蜡质含量和角质层的厚度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病品种叶片蜡质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叶片蜡质提取物在体外抑菌效果不显著,说明蜡质的抗性作用主要是物理性阻止芝麻斑病菌的穿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芝麻斑病菌 叶片 蜡质 角质层
下载PDF
改变皮肤角质层厚度对其伏安特性的影响──对经络循行线低阻抗特性肌理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张维波 李志超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9-151,共3页
使用透明胶带逐层剥离皮肤角质层,使其变薄。用自行研制的伏安特性测量仪表对未剥离、5次剥离、10次剥离和20次剥离的皮肤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伏安曲线都存在一个电阻突然降低的击穿点及对应的击穿功率阈值(VIB),而随着剥离... 使用透明胶带逐层剥离皮肤角质层,使其变薄。用自行研制的伏安特性测量仪表对未剥离、5次剥离、10次剥离和20次剥离的皮肤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伏安曲线都存在一个电阻突然降低的击穿点及对应的击穿功率阈值(VIB),而随着剥离次数的成倍增加,VIB明显下降(P<0.01,n=20)。笔者的分析表明,经络的低阻抗现象可能与VIB和角质层的厚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特性 角质层 经络 皮肤 低阻抗特性
下载PDF
昆虫几丁质酶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欧阳石文 刘江良 +1 位作者 冯兰香 赵开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昆虫的几丁质防治昆虫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所以近年来几丁质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对昆虫几丁质酶的酶学特性、理化特性、基因的组织结构以及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已有诸多研究资料。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关键词 昆虫 几丁质酶 防治 几丁质 酶学特性 理代特性 结构特征 分子进化
下载PDF
棉花枯萎病菌产角质酶的连续诱导 被引量:2
8
作者 冉琴琴 张效宁 +1 位作者 张文坤 张学俊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8期62-66,共5页
角质酶(EC3.1.1.74)是水解酶,可以降解角质产生脂肪酸,属于α/β水解酶,也可以水解甘油三酯等化合物。角质酶的应用十分广泛,但菌株对角质酶的表达量非常有限,因此提高角质酶表达量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角质酶是一种诱导酶... 角质酶(EC3.1.1.74)是水解酶,可以降解角质产生脂肪酸,属于α/β水解酶,也可以水解甘油三酯等化合物。角质酶的应用十分广泛,但菌株对角质酶的表达量非常有限,因此提高角质酶表达量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角质酶是一种诱导酶,角质的存在能激活产该酶病菌的角质酶基因,诱导其高效转录表达。本实验经过角质诱导及诱导强度的变化,真菌的角质酶基因转录量大大增加,而未经过角质诱导的真菌角质酶基因转录量非常少。本研究中诱导棉花枯萎病菌的产酶量最高可以达到29.46U/mL,比未诱导的提高至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菌 角质酶 连续诱导 番茄 角质
下载PDF
不同助剂对铁元素在苹果角质膜渗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墨 丁凌雁 +3 位作者 史团省 马春花 卢璐 宋冬梅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助剂能够促进和提高植物对保护剂、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的吸收.为了探讨不同助剂的使用效果,筛选出高效复合型助剂,在25℃和30℃条件下选用磷酸三丁酯(TBP)、癸二酸二乙酯(DES)和辛二酸二乙酯(DESU)三种不同浓度助剂及其不同配方的复合... 助剂能够促进和提高植物对保护剂、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的吸收.为了探讨不同助剂的使用效果,筛选出高效复合型助剂,在25℃和30℃条件下选用磷酸三丁酯(TBP)、癸二酸二乙酯(DES)和辛二酸二乙酯(DESU)三种不同浓度助剂及其不同配方的复合型助剂,进行离体苹果角质膜渗透实验,研究了不同助剂对Fe在角质膜渗透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使用不同助剂对Fe的渗透均有促进作用.25℃和30℃时,TBP、DES、DESU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分别为60、100、300 mg/L和90、120、300 mg/L,其Fe的渗透性大小顺序为DESU>TBP>DES.2不同配方的复合型助剂对于铁元素在苹果角质膜的渗透作用是不一致的,在25℃和30℃条件下,对Fe的渗透促进作用最佳的分别是TBP(60 mg/L)+DESU(300 mg/L)和TBP(90 mg/L)+DESU(300 mg/L),36 h时Fe的渗透量分别是对照组的4.30和3.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角质膜 助剂 复合型助剂 铁元素 渗透量
下载PDF
游离龈移植术对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厚度以及骨吸收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婷婷 徐波 +1 位作者 李文 冉红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究游离龈移植术对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厚度以及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建下颌后牙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患者实施游... 目的:探究游离龈移植术对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厚度以及骨吸收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重建下颌后牙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观察组患者实施游离龈移植术,对照组患者实施根向复位瓣术。术后2个月、5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进行比较;术后5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厚度及两组患者骨吸收量进行比较。术后5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组织瓣宽度和表面积进行比较。对术后1周内两组出现的出血、水肿以及疼痛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14个月的角化龈宽度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术后5个月的角化龈厚度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的骨吸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5个月的组织瓣水平向和垂直向宽度以及组织瓣表面积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的出血、水肿以及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龈移植术能够显著提高重建下颌后牙种植区角化龈的宽度和厚度,且能够降低骨吸收量,术后出血量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龈移植术 种植区 角化龈 宽度 厚度 骨吸收量
下载PDF
Sorption of 1-naphthol by plant cuticular fractions 被引量:3
11
作者 CHEN Bao-liang LI Yun-gu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214-1220,共7页
The contribution of aliphatic-rich plant biopolymer to sorp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ir preserv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but sorption mechanis... The contribution of aliphatic-rich plant biopolymer to sorp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ir preserv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soil environment, but sorption mechanism is still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sorption of 1-naphthol by plant cuticular fractions was examin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respective fraction. Toward this end, cuticular material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fruits of tomato by chemical method. The tomato cuticle sheet consisted of waxes (6.5 wt%), cuticular monomer (69.5 wt%), and polysaccharide (24.0 wt%). Isotherms of 1-naphthol to the cuticular fractions were nonlinear (N value (0.82 - 0.90)) at the whole tested concentration ranges. The K∞/Kow ratios for bulk cuticle (TC1), dewaxed cuticle (TC2), cutin (TC4), and desugared cuticle (TC5) were larger than unity, suggested that tomato bulk cuticle and cutin are much powerful sorption medium. Sorption capability of cutin (TC4) was 2.4 times higher than the nonsaponifiable fraction (TC3). The 1-naphthol interactions with tomato cuticular materials were governed by both hydrophobic-type interactions and polar (H-bonding) interactions. Removal of the wax and polysaccharide materials from the bulk tomato cuticle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sorption ability of the cuticular material. There was a linear negative trend between K∞ values and the amount of polysaccharides or fraction's polarities ((N+O)/C); while a linear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K∞ values and the content ofcutin monomer (linear R^2 = 0.993) was observed for present in the cuticular fractions. Predominant sorbent of the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HOCs) in the plant cuticular fraction was the cutin monomer, contributing to 91.7% of the total sorption of tomato bulk cut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cuticle 1-NAPHTHOL SORPTION cutin monomer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和外周血白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新宇 唐美育 +1 位作者 徐兰芳 郑家润 《抗感染药学》 2013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角质形成细胞产生促炎症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对白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以获得异甘草酸镁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理学基础。方法:采用2 000 U/mL rhIFN-γ诱导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的...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角质形成细胞产生促炎症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对白细胞趋化功能的影响,以获得异甘草酸镁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药理学基础。方法:采用2 000 U/mL rhIFN-γ诱导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用ELISA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异甘草酸镁对HaCaT细胞IL-8、IL-6和ICAM-1产生的影响;通过琼脂糖平板法在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10 nmol/L甲酰甲二磺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诱引的人白细胞移动距离的影响。结果:异甘草酸镁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rhIFN-γ刺激引起的IL-8、IL-6和ICAM-1的产生,其IC50值分别为1.21、7.23和4.17μg/mL;对fMLP诱引的人外周血白细胞趋化功能有明显影响,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为8.58μg/mL。结论:异甘草酸镁可通过抑制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IL-8、IL-6、ICAM-1产生和白细胞趋化达到治疗炎症相关性皮肤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酸镁 角质形成细胞 rhIFN-γ 炎症性皮肤病
下载PDF
棉纤维中果胶与角质的附生关系
13
作者 田利强 张培培 +2 位作者 史溢君 聂华丽 朱利民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7-332,共6页
对棉纤维中果胶和角质层的角质的附生关系进行假设,构建了4种模型:层层式、层层-分散式、树状-分散式和树状式.通过脱蜡前后染色和草酸铵抽提对棉纤的果胶含量加以测定,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ATR)分... 对棉纤维中果胶和角质层的角质的附生关系进行假设,构建了4种模型:层层式、层层-分散式、树状-分散式和树状式.通过脱蜡前后染色和草酸铵抽提对棉纤的果胶含量加以测定,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ATR)分析得出:果胶与角质的附生关系符合层层式,角质中不含游离果胶,角质与果胶并无相互穿插、迭加或包覆,而是有着较为清晰的层次界限,角质在外层,果胶在内层,果胶将蜡状物质黏附于纤维素或半纤维素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纤维 角质层 角质 果胶 附生关系
下载PDF
有机硅护肤高效清洁剂的研制与应用
14
作者 盘永才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有机硅护肤高效清洁剂是以液体石蜡、有机硅油、乳化剂和高分子化合物等配制而成的,它具有去污力强、使用广泛和良好护肤作用等特点。
关键词 有机硅 护肤 高效清洁剂 研制 应用
下载PDF
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抗病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启辉 李晓曼 +7 位作者 龙希洋 胡宝予 肖新力 张潇文 TAKPAH Dennis 杨才琼 杨文钰 刘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07-1215,共9页
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参与了植物抗逆、抵御病虫害侵染等诸多抗性生理过程。角质蜡质在植物-病原互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植物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 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参与了植物抗逆、抵御病虫害侵染等诸多抗性生理过程。角质蜡质在植物-病原互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植物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其抗病机理的认知不断深入。本研究综述了植物角质蜡质生物合成与其抗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植物角质蜡质的抗性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2类。角质蜡质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一方面可作为组成型抗性成分发挥物理抗性(物理屏障)和化学抗性(抑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诱导型抗性成分发挥作用,诱导产生的角质蜡质单体除了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发挥物理抗性外,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或者诱导子激活下游的抗性反应进而发挥其化学抗性功能。未来可侧重于对角质蜡质诱导抗性机理的深入阐释,进一步丰富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理论体系。此外,基于角质蜡质的诱导抗性作用,可开发角质蜡质类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导剂),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 蜡质 组成型抗性 诱导型抗性 综述
下载PDF
植物角质降解菌的种属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争文 张铁鹰 +1 位作者 李爽 刘俊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67-3575,共9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角质降解菌株X8P的种属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性质研究,探讨降解植物表面角质层,进一步改善动物对植物纤维利用的可能新方案。试验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测序鉴定菌株X8P种属,并对其产酶所需碳源、氮源、发酵温度与... 本试验旨在通过角质降解菌株X8P的种属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和酶学性质研究,探讨降解植物表面角质层,进一步改善动物对植物纤维利用的可能新方案。试验通过形态观察和16S rDNA测序鉴定菌株X8P种属,并对其产酶所需碳源、氮源、发酵温度与时间进行优化,其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沉淀获得其胞外蛋白粗酶,并对其粗酶催化的适宜pH和pH稳定性、温度和温度稳定性,以及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X8P经形态观察和分子鉴定为东方醋杆菌(Acetobacter orientalis)。2)菌株X8P适宜产酶发酵条件为溶菌肉汤(LB)培养基中37℃发酵4 d,1%橄榄油和1%葡萄糖明显促进菌株产酶,而1%可溶性淀粉明显抑制菌株产酶。3)该菌株胞外粗酶催化适宜pH和温度分别为6.5和45℃,且表现出一定pH稳定性,但在有机溶剂中不稳定,仅甘油中可保留全部活性,在二甲基亚砜(50%)中活性可保留66%。吐温(Tween)-20(1 mmol/L)、Tween-80(1 mmol/L)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1和10 mmol/L)可使菌株X8P粗酶活性提高3%-35%。金属离子钾离子(K^+)、锰离子(Mn^2+)(1和10 mmol/L)可使菌株X8P粗酶活性提高2%-20%。由此可见,菌株X8P具有一定的产角质酶潜力和应用前景,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 角质酶 角质降解菌 发酵条件优化 酶学性质
下载PDF
不同绣球切花品种采后水分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顾菁菁 张敬丽 +1 位作者 高俊平 吴红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81-2788,共8页
【目的】探索影响绣球切花采后水分平衡及品质的因子,以期为绣球切花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目前市场流行的10个绣球切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50%小花开放)采收绣球切花,对其采后瓶插寿命及瓶插过程中鲜重变化、水分平衡... 【目的】探索影响绣球切花采后水分平衡及品质的因子,以期为绣球切花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目前市场流行的10个绣球切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于盛花期(50%小花开放)采收绣球切花,对其采后瓶插寿命及瓶插过程中鲜重变化、水分平衡变化、气孔密度、气孔开放率、萼片角质层厚度及木质化程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绣球切花品种瓶插寿命差异显著(P<0.05),寿命最长达24.00 d(绿焰),最短为16.33 d(珠儿);鲜重变化率负值最早于瓶插后第3 d出现(瑞丽和钻石),最晚于第15 d出现(绿焰),鲜重变化率负值出现越晚的品种瓶插寿命越长;绣球切花瓶插期间的吸水量和失水量变化趋势一致,表明失水产生的蒸腾拉力是吸水的主要动力;不同绣球切花品种的气孔密度、气孔开放率和角质层厚度差异明显,气孔开放率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瑞丽和阿利阁除外),其差异与瓶插寿命无相关性,气孔密度和角质层是影响其水分蒸腾的两个主要方面;角质层发达的绣球切花品种寿命较长,品种热恋、绿焰和珊瑚的角质层厚度最大,分别为1.65、1.50和1.56μm,也是瓶插寿命长的品种,角质层厚度最小的珠儿(0.86μm)瓶插寿命最短;角质层不发达的绣球切花品种的瓶插寿命则受气孔的影响较大,即角质层不发达的品种中,狂想曲气孔密度较大,为24.06个/mm^2,其瓶插寿命(17.67 d)短;小夜曲的气孔密度最小,为11.22个/mm^2,其瓶插寿命(23.00 d)却较长;供试的10个品种萼片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木质化,但品种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水分亏缺是影响绣球切花采后寿命的主要因子,蒸腾是影响水分平衡的关键因子,角质层厚度和气孔密度的差异是不同绣球切花品种盛花期采收时采后寿命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切花 瓶插寿命 水分平衡 气孔 角质化
下载PDF
润肤止痒汤对小鼠慢性湿疹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组织病理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妍清 刘桂卿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润肤止痒汤"对小鼠慢性湿疹模型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8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设为不造模组:正常对照组;造模组:空白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造模组60只小鼠耳部应用2,4-... 目的:探讨"润肤止痒汤"对小鼠慢性湿疹模型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将8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设为不造模组:正常对照组;造模组:空白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造模组60只小鼠耳部应用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小剂量反复刺激制备接触性湿疹模型,中药治疗组:润肤止痒汤汤剂浓煎液,每次灌胃剂量为每只0.75 mg·d-1,日2次,疗程5 d。西药治疗组:盐酸西替利嗪片剂配成水溶液,灌胃剂量为每只0.025 mg·d-1,日1次,疗程5 d。空白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小鼠耳部经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最后一次激发后24 h HE病理可见: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细胞轻度增生,棘层细胞增生,上皮角下延,基底层散在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轻度水肿,间质及血管周围见炎细胞浸润提示造模成功。Bcl-2及Bax蛋白空白对照组表达最明显,中药组与西药组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表达低(P<0.05)。结论:在慢性湿疹模型部位促凋亡蛋白大量表达,经中药灌胃治疗后,可降低凋亡通路中促凋亡蛋白表达,调节局部皮损免疫平衡,使局部皮损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角质形成 润肤止痒汤 细胞凋亡 Bcl-2 Bax 小鼠
下载PDF
基于风速时间组合死区的风力发电机再切入控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尹祖亮 苏盛 +2 位作者 滕明星 陈众 杨洪明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53,共6页
强热带风暴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可能因风速波动而反复启动和切出停机,对风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构成突出威胁。因台风时风速变化率大,现行单独采用风速死区的再切入控制方法难以有效避免风机反复启停。提出了基于风速、时间组合死区的风... 强热带风暴条件下,风力发电机组可能因风速波动而反复启动和切出停机,对风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构成突出威胁。因台风时风速变化率大,现行单独采用风速死区的再切入控制方法难以有效避免风机反复启停。提出了基于风速、时间组合死区的风力发电机再切入控制方法,采用减少单位切出次数损失停机时间为经济指标,为确定控制方案参数设置提供辅助参考。根据香港长洲气象站10 min平均风速展开的分析表明,基于风速、时间组合死区的再切入控制在减少切出次数和损失停机时间上均明显优于目前单独采用风速死区方案,有效避免高风速下频繁启停造成的磨损与老化,提高风力发电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机组 组合死区 再切入风速
下载PDF
果酸换肤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春花 黄咏梅 冶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究果酸换肤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20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果酸组(单用果酸换肤)、胶原贴组(单用胶原贴敷料)和联合组(果酸换肤联合胶原贴敷料),每组40例。比较三组... 目的:探究果酸换肤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20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果酸组(单用果酸换肤)、胶原贴组(单用胶原贴敷料)和联合组(果酸换肤联合胶原贴敷料),每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炎性皮损评分、面部脂溢评分、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失水率(TEWL)。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0%,果酸组为72.50%,胶原贴组为85.00%,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12周后三组患者的炎性皮损评分均降低(P<0.05),而且联合组的炎性皮损评分低于果酸组和胶原贴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12周后三组患者的面部脂溢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12周后联合组患者的面部脂溢评分均低于果酸组和胶原贴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周、12周联合组和胶原贴组患者的角质层含水量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角质含水量高于果酸组和胶原贴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组和胶原贴组患者治疗6周、12周后TEWL均降低(P<0.05),果酸组仅有治疗后12周TEWL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2周联合组患者的TEWL低于果酸组和胶原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果酸换肤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能够缓解痤疮炎性皮损症状、减少面部溢脂,补充角质层水分,近期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痤疮 果酸 胶原贴敷料 经表皮失水率 角质层含水量 炎性皮损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