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解美国海军“大黄蜂”号(CV-12)航空母舰
1
作者 罗晨 《军事文摘》 2016年第19期43-46,共4页
原美国海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USS Hornet CV-12)是'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4号舰,也是美军第八艘以'大黄蜂'为名的军舰,其舰名源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海军的一艘单桅纵帆船。'大黄蜂'号于1942年开... 原美国海军'大黄蜂'号航空母舰(USS Hornet CV-12)是'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4号舰,也是美军第八艘以'大黄蜂'为名的军舰,其舰名源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海军的一艘单桅纵帆船。'大黄蜂'号于1942年开始建造,舰名原为'奇沙治'。同年10月,美军在圣克鲁斯群岛战役损失了'大黄蜂'号,稍后将建造中的CV-12更名为'大黄蜂'号,以作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蜂 cv-12 美国海军 舰名 圣克鲁斯 陆海军 纵帆 埃塞克斯 单桅 舷号
原文传递
美国航空母舰之十二——CV-12“大黄蜂”号 HORNET
2
作者 海天 《舰载武器》 2003年第8期46-47,共2页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是“埃塞克斯”级航母的第4艘舰,也是美国第8艘以“大黄蜂”命名的舰只。1943年8月30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建成下水,1943年11月29日正式服役,舰长为迈尔斯·布朗宁海军上校。
关键词 航空母舰 cv-12“大黄蜂”号 “埃塞克斯”级 美国
原文传递
中脘穴的古今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63
3
作者 战文翔 刘春波 +1 位作者 李红 余安胜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11-313,共3页
中脘穴在《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并且因其临床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参阅现代实验研究、结合临床报道,本文介绍了其解剖、功能、主治、现代研究及应用进展等,并列举了典型病例的治... 中脘穴在《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并且因其临床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通过查阅古今医籍、参阅现代实验研究、结合临床报道,本文介绍了其解剖、功能、主治、现代研究及应用进展等,并列举了典型病例的治疗。进一步论证出,中脘穴尤其适宜于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心神被扰所致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脘 文献 临床应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针刺中脘治疗消化性溃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牛红月 杨铭 +2 位作者 强宝全 郭庆捷 杨兆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验证针刺中脘穴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病例27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针刺组138例,选用中脘穴,长针深刺;对照组138例,口服泰胃美,共观察6周,通过临床症状及胃镜疗效两方面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针刺组对于... 目的:验证针刺中脘穴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病例27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针刺组138例,选用中脘穴,长针深刺;对照组138例,口服泰胃美,共观察6周,通过临床症状及胃镜疗效两方面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针刺组对于快速改善胃脘疼痛及食少的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针刺组疗效略优于对照组,但考虑中心效应,组间疗效无差异(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症状均改善明显(P<0·01),但组间疗效无差异(P>0·05);两组胃镜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中脘穴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多中心研究 中脘 消化性溃疡/针灸疗法
下载PDF
电针天枢不同配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荣 白海霞 +2 位作者 冀来喜 金晓飞 闫丽萍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年第11期639-64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天枢加不同配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筛选治疗UC活动期较佳的腧穴处方。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天枢组、电针天枢+中脘组、电针天枢+上巨虚组、电针天枢+中脘+上巨虚...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天枢加不同配穴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的保护作用,筛选治疗UC活动期较佳的腧穴处方。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天枢组、电针天枢+中脘组、电针天枢+上巨虚组、电针天枢+中脘+上巨虚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的结肠黏膜损伤指数、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变化。结果:模型组溃疡溃疡较大,充血、水肿明显,黏膜损伤指数较高,各电针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黏膜损伤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DA、NO明显增加,SOD明显减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电针治疗组均可明显降低MDA、NO,提高SOD的含量,但各组间存在差异,以天枢+中脘+上巨虚组效果明显。结论:电针天枢加不同配穴对UC大鼠结肠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以天枢、中脘、上巨虚三穴配伍疗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溃疡性结肠炎 天枢 中脘 上巨虚
下载PDF
胃俞募穴与胃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童晨光 谷世喆 +3 位作者 衣华强 郭长青 项晓人 徐斌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求胃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胃俞 -胃组、中脘 -胃组、胃俞 -中脘组分别在 T9-T1 3、T8-T1 2 、T9-T1 2 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胃和体表的神... 目的 探求胃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胃俞 -胃组、中脘 -胃组、胃俞 -中脘组分别在 T9-T1 3、T8-T1 2 、T9-T1 2 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胃和体表的神经元。实验表明了针刺穴位的感觉冲动是通过分支的传入轴突影响到内脏的功能和感觉或对某些脏器的活动产生影响 ;进而揭示中医经络学中气街可能的现代生物学本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穴 神经联系通路 荧光双标记法 气街
下载PDF
芒针深刺中脘穴安全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7
作者 啜振华 王子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35-536,共2页
目的 :探讨芒针深刺中脘穴安全操作措施。方法 :对 2 5例芒针深刺中脘穴病例在进针后进行局部螺旋CT扫描 ,取得芒针行经部位的腹部横断面CT图像 ,用以识别芒针所穿及器官。结果 :2 5例次针刺扫描累计识别到穿及器官的例次分别是 :胃体 1... 目的 :探讨芒针深刺中脘穴安全操作措施。方法 :对 2 5例芒针深刺中脘穴病例在进针后进行局部螺旋CT扫描 ,取得芒针行经部位的腹部横断面CT图像 ,用以识别芒针所穿及器官。结果 :2 5例次针刺扫描累计识别到穿及器官的例次分别是 :胃体 14、横结肠 12、小肠 11、胰头 9、左肾静脉 4、肝左叶 4、脾静脉 3、十二指肠 1。结论 :坚持进皮后小幅捻转、缓慢进针、不留针的原则 ,同时治疗期间嘱病人均匀浅呼吸 ,在近乎空腹状态下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中脘穴 长针疗法 针刺深度
下载PDF
大鼠中脘穴和胃俞穴相关神经元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9
8
作者 哈丽娟 崔建 +1 位作者 刘晓娜 李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839-842,共4页
目的用Alexa荧光素488和594结合霍乱毒素亚单B(Alexa Fluor 488, 594 conjugated cholera toxin subunit B, AF488/594-CTB)荧光双标记示踪技术揭示大鼠中脘和胃俞穴相关神经元的特异性分布规律。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0.1%的AF488-CTB和AF... 目的用Alexa荧光素488和594结合霍乱毒素亚单B(Alexa Fluor 488, 594 conjugated cholera toxin subunit B, AF488/594-CTB)荧光双标记示踪技术揭示大鼠中脘和胃俞穴相关神经元的特异性分布规律。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0.1%的AF488-CTB和AF594-CTB 2种示踪剂各4 mL分别注入5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相当于人体的中脘和左侧胃俞穴的部位。灌流固定后取出颈、胸、腰部脊髓和脊神经节,并制成组织切片,然后直接用荧光显微镜系统观察和记录被标记的神经元。结果在AF488-CTB标记的与"中脘"穴相关的神经元中,其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均以胸(T)9为中心分别呈对称性分布在T6-T13的脊神经节中和T5-T10的脊髓前角第Ⅸ层的后内侧部;同时,在AF594-CTB标记的与胃俞穴相关的神经元中,其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均以T12为中心分别分布在注入侧的T8-腰(L)2脊神经节中和在T10-L1的脊髓前角第Ⅸ层的最前部。结论应用AF488-CTB和AF594-CTB荧光双标记示踪技术成功揭示了与中脘和胃俞穴相关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和脊髓均有其各自对应的节段和区域,这一规律性分布特征,为在细胞水平上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神经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脘 胃俞 神经示踪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论中脘穴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宪奇 裴景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28-129,共2页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理论文献及实验研究资料,并参考现代临床研究,详细论述了中脘的穴性、功能、主治以及操作,为中脘穴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脘穴 应用
下载PDF
基于古今文献穴位贴敷治疗泄泻“同功穴”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迪 丁冰 王富春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7期649-652,共4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现代统计学相结合,查阅古今文献,总结和分析穴位贴敷技术临床治疗泄泻的"同功穴"规律。方法现代文献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WF、VIP和CBM中相关文献,古代文献应用计算机检索第五版《中华医典》。通过梳...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现代统计学相结合,查阅古今文献,总结和分析穴位贴敷技术临床治疗泄泻的"同功穴"规律。方法现代文献采用计算机检索CNKI、WF、VIP和CBM中相关文献,古代文献应用计算机检索第五版《中华医典》。通过梳理后得到现代文献189篇,古代文献33篇。结果古今文献中穴位贴敷治疗泄泻最常用的腧穴均为神阙穴,选穴所属部位均集中在胸腹部与背腰部。现代文献中"同功穴"所属经脉主要集中在任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古代文献中选穴主要集中在任脉、足少阴肾经和督脉。"同功穴"所属特定穴主要为募穴和背俞穴。结论穴位贴敷治疗泄泻的"同功穴"规律古今相似,具有病变局部选穴、循经选穴、特定穴选穴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泄泻 同功穴 神阙 足三里 脾经 中脘
下载PDF
艾灸结合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咪 臧晓明 谭奇纹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第7期759-763,共5页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血脂异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艾灸治疗及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艾灸穴位选择丰隆...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血脂异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艾灸治疗及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健康教育,艾灸穴位选择丰隆、中脘、足三里,每日一次,每次30 min,疗程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脂健康知识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的血脂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脂健康知识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3.33%,对照组13.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结合以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对痰浊阻遏型血脂异常患者实现有效降脂,并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教育 血脂异常 痰浊阻遏 丰隆 中脘 足三里
下载PDF
合募配穴灸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3
12
作者 张迪 袁星星 +1 位作者 王炳予 张雅丽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2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3例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胃...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3例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合募配穴艾灸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星期。分别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G17)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水平显著增高(P<0.01),PGⅡ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PGⅡ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HP阳性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募配穴灸法能显著改善CAG患者临床症状,增加HP的清除率及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GⅠ、PGR及G-17和下调PGⅡ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灸器灸 胃炎 萎缩性 配穴法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类 中脘 足三里 灸法
下载PDF
高玉瑃教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思路和特色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今 李旭欣 +1 位作者 高渊博 佘延芬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3期43-46,共4页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率逐年增长,针刺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高玉瑃教授为河北省首届针灸大师,擅长治疗周围性面瘫,在诊治该病时先辨别病位,在辨病位的基础上进行穴位和刺灸法的选择,并且于治疗中善于结合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特色鲜明、效... 周围性面瘫的发病率逐年增长,针刺治疗该病有独特优势。高玉瑃教授为河北省首届针灸大师,擅长治疗周围性面瘫,在诊治该病时先辨别病位,在辨病位的基础上进行穴位和刺灸法的选择,并且于治疗中善于结合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特色鲜明、效果显著。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以期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玉瑃 周围性面瘫 泻法 巨刺法 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中脘 足三里
下载PDF
电针不同部位腧穴调节大鼠胃运动效应特征研究:响应时间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芝 陆梦江 +1 位作者 韩旭 徐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观察分别电针“中脘”和“足三里”单穴对胃运动的影响,探讨不同部位腧穴调节胃运动的响应时间及其神经机制。方法: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迷走神经切断组和内脏大神经切断组,每组11只。迷走神经切断组和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 目的:观察分别电针“中脘”和“足三里”单穴对胃运动的影响,探讨不同部位腧穴调节胃运动的响应时间及其神经机制。方法:将3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迷走神经切断组和内脏大神经切断组,每组11只。迷走神经切断组和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分别予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及左膈角与腰肌之间、肾上腺内侧内脏大神经切断术。各组大鼠均依次予电针“中脘”和左侧“足三里”单穴(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2 mA),每穴电针1次,每次1 min。采用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各组大鼠电针前1 min及电针0~60 s、0~30 s、30~60 s胃内压,并计算胃内压变化倍率以比较各组效应量。结果:(1)与干预前比较,正常组大鼠电针“中脘”0~60 s、0~30 s、30~60 s期间胃内压下降(P<0.01);电针“足三里”0~60 s及30~60 s期间胃内压升高(P<0.01)。(2)与干预前比较,电针“中脘”0~60 s、0~30 s和30~60 s期间,迷走神经切断组及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胃内压降低(P<0.01,P<0.05);电针“足三里”0~60 s、0~30 s和30~60 s期间,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胃内压升高(P<0.05)。(3)与正常组比较,迷走神经切断组大鼠电针“中脘”30~60 s期间抑制效应量降低(P<0.01);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电针“中脘”0~30 s及30~60 s期间抑制效应量降低(P<0.01)。电针“中脘”0~30 s及30~60 s期间,内脏大神经切断组抑制效应量较迷走神经切断组降低更明显(P<0.01)。与正常组比较,迷走神经切断组大鼠电针“足三里”30~60 s期间兴奋效应量降低(P<0.01);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电针“足三里”0~30 s期间兴奋效应量增加(P<0.05)。电针“足三里”0~30 s、30~60 s期间内脏大神经切断组大鼠兴奋效应量较迷走神经切断组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电针不同部位腧穴对正常大鼠胃运动调节效应的响应时间特点及神经机制不同。“中脘”响应时间短,30 s内快速起效;“足三里”响应时间长,30 s后起效。电针0~30 s期间,“中脘”和“足三里”的效应均为内脏大神经支配占优势;30~60 s期间,“中脘”的效应可能受内脏大神经和迷走神经双重支配,“足三里”的效应受迷走神经支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腧穴效应 中脘 足三里 胃运动 响应时间
原文传递
不同表面积和不同温度的热灸样刺激对大鼠延髓背侧网状亚核神经元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42
15
作者 李亮 杨金生 +3 位作者 荣培晶 贲卉 高昕妍 朱兵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320,共8页
目的:探讨热灸法的作用机制及最佳的热灸刺激参数。方法:选用SD大鼠15只,微电极胞外记录延髓背侧网状亚核(SRD)神经元活动,观察7种不同温度(40、42、44、46、48、50、52℃)和7种不同圆形面积(直径分别为1.0、1.5、2.0、2.5、3.0、3.5、4... 目的:探讨热灸法的作用机制及最佳的热灸刺激参数。方法:选用SD大鼠15只,微电极胞外记录延髓背侧网状亚核(SRD)神经元活动,观察7种不同温度(40、42、44、46、48、50、52℃)和7种不同圆形面积(直径分别为1.0、1.5、2.0、2.5、3.0、3.5、4.0 cm)组成的不同组合的热刺激对SR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刺激部位以"中脘"穴为中心,刺激持续时间为30 s。结果:40℃和42℃的热刺激在任何面积下对SRD神经元均无激活作用;44℃-Φ3.5 cm和44℃-Φ4.0 cm的刺激组合对SRD神经元有明显激活作用;温度达46℃以上后,热刺激面积与SRD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呈线性相关;48℃-Φ3.0 cm、50℃-Φ3.5 cm、52℃-Φ3.5 cm刺激组合达到SR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平台期,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SRD神经元放电不再随刺激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结论:伤害性范围内的热刺激可以激活SRD神经元,当热刺激达到一定参数后,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会出现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灸法 细胞外放电 延髓背侧网状亚核 热刺激温度 热刺激面积 中脘穴
原文传递
运用fMRI观察电针关元及中脘穴相对特异性的脑功能网络 被引量:16
16
作者 方继良 洪洋 +9 位作者 王小玲 刘河生 王寅 刘军 王雷 薛超 周科华 宋明 刘保延 朱兵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6-372,共7页
目的:比较电针关元和中脘穴激活的脑功能区及其功能区网络连接的异同。方法:21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电针关元穴、中脘穴时的fMRI配对试验,在针刺前静息状态、留针、电针(15 Hz,3次30 s,间以1 min)、拔针后静息态采集fMRI脑功能数据,并记录... 目的:比较电针关元和中脘穴激活的脑功能区及其功能区网络连接的异同。方法:21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电针关元穴、中脘穴时的fMRI配对试验,在针刺前静息状态、留针、电针(15 Hz,3次30 s,间以1 min)、拔针后静息态采集fMRI脑功能数据,并记录电针任务后的针感。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分析针感,SPM 2、短程和长程"中心度"法分析脑激活功能区及其之间的功能网络连接。结果:关元穴显示更强的胀满感。电针两穴均产生了额叶内侧部的明显负激活,留针及电针能改变脑静息默认功能模式,额叶内侧回、扣带前回前下部及海马区(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脑功能网络出现了明显的即时针刺后效应。两穴位脑效应存在较小的差异。结论:针刺关元、中脘穴均具有对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网络的调制作用,但也存在较小的差异,显示了穴位脑效应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FMRI 脑功能连接 穴位特异性 关元穴 中脘穴
原文传递
电针胃俞募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运动及迷走神经背核N-甲基-D-天冬氨酸和血清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17
作者 王柳 申国明 +3 位作者 王浩 胡梦洁 姚永传 叶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5-290,共6页
目的:研究电针胃俞募穴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分子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脘+胃俞组、胃俞组和中脘组5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适度夹尾激怒... 目的:研究电针胃俞募穴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分子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脘+胃俞组、胃俞组和中脘组5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适度夹尾激怒法与不规则喂养法两种经典方法联合应用建立FD大鼠模型。中脘+胃俞组、胃俞组、中脘组相应选取"中脘"+"胃俞""胃俞""中脘"穴进行电刺激,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空白组与模型组不施加干预措施,模型组抓取固定。采用胃肠压力换能器记录大鼠胃窦部胃运动幅度及频率,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er,NMDAR)亚基NR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窦运动幅度降低,DMV区NR1表达降低,血清NO含量增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各组胃窦运动幅度增高,DMV区NR1表达增高,血清NO含量降低(均P<0.05);与中脘组、胃俞组比较,中脘+胃俞组胃窦运动幅度、DMV区NR1表达均增高(均P<0.05);与中脘+胃俞组、中脘组比较,胃俞组NO含量降低(均P<0.05)。模型组和空白组、电针各组胃窦运动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胃俞募穴能够调节FD模型大鼠胃运动,可能是通过改变中枢DMV区NMDAR活性从而调节血清NO含量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电针 胃俞 中脘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胃运动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热敏灸“中脘”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血清GH、PG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章海凤 罗淑瑜 +7 位作者 张瑶 胡兵 李琳慧 张波 葛来安 康明非 付勇 熊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中脘"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血清生长激素(GH)、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CAG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54只)。空白组不予干预;造模组采用... 目的:观察热敏灸"中脘"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大鼠血清生长激素(GH)、胃蛋白酶原(PG)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CAG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54只)。空白组不予干预;造模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造模1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1只)、维酶素组(11只)、艾灸组(22只)。艾灸组悬灸"中脘"穴40 min,艾灸后按2 mL·kg-1·d-1灌服0.9%氯化钠溶液,根据悬灸过程中大鼠尾温变化分为热敏灸组(11只)和非热敏灸组(8只);维酶素组等量灌服维酶素溶液。每日1次,共28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GH、PGⅠ、PGⅡ表达,并计算PGⅠ/PGⅡ值(PGR);肉眼、光镜下观察胃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①造模后,造模组大鼠体质量低于空白组(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增长(P<0.05);各干预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造模组大鼠肉眼及光镜下胃黏膜色暗红或灰白,皱襞变平,充血明显,固有层腺体萎缩甚至消失,且排列稀疏不规则,可见淋巴滤泡和炎性细胞。干预后,维酶素组、非热敏灸组和热敏灸组胃黏膜形态均改善。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GH、PGⅠ、PGⅡ水平及PGR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非热敏灸组、热敏灸组大鼠血清GH、PGⅠ、PG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PGR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组血清GH、PGⅠ水平高于非热敏灸组及维酶素组(P<0.05)。结论:热敏灸"中脘"穴可能通过上调血清GH、PGⅠ表达改善CAG大鼠胃黏膜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热敏灸 中脘 生长激素 胃蛋白酶原
原文传递
电针不同腧穴组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国鑫 苗晋玲 +2 位作者 张中原 王海军 冀来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腧穴组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调节效果,初步筛选治疗高脂血症的最佳腧穴组方。方法:将105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曲池组、中脘组、丰隆组、曲池+中脘组、曲池+丰隆...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腧穴组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调节效果,初步筛选治疗高脂血症的最佳腧穴组方。方法:将105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9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曲池组、中脘组、丰隆组、曲池+中脘组、曲池+丰隆组、中脘+丰隆组、曲池+中脘+丰隆组,正常组17只,其他每组各11只。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均予以高脂饲料喂养3周制备高脂血症模型,均自由饮水。造模成功后正常组自由喂养,不干预;模型组每天捆绑、固定;其他各组均给予捆绑、固定并电针相应腧穴刺激,选用疏密波,每次20min,每天1次。4周后取大鼠腹主动脉血液,检测各组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计算各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结果: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各针刺组TC、TG、HDL-C、LDL-C含量及AI均降低,除曲池组TC、AI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C:三穴组较单穴组、曲池+中脘组降低(均P<0.01);TG:各针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DL-C、AI:三穴组与其他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DL-C:三穴组与曲池组、中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针"曲池+中脘+丰隆"在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HDL-C、LDL-C的含量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方面更具优势,有一定的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大鼠 电针疗法 腧穴组方 曲池 中脘 丰隆
原文传递
李志道教授“补三气”为主临床刺法举隅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瑞超 李岩 +3 位作者 付源鑫 赵祥斐 孙晶 李兰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0-812,共3页
李志道教授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取穴,总结出以任脉三穴为主的"补三气"疗法。"补三气"法即以任脉之膻中、中脘、气海三穴为主穴组成基础方,依次补充清气、谷气及元气。临床中,根据三气虚损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侧重,随... 李志道教授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取穴,总结出以任脉三穴为主的"补三气"疗法。"补三气"法即以任脉之膻中、中脘、气海三穴为主穴组成基础方,依次补充清气、谷气及元气。临床中,根据三气虚损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侧重,随证灵活配穴,分别治疗以心肺气虚、脾胃气虚和先天元气不足的不同临床表现为主的疾病,并举例说明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补三气 辨证选穴 膻中 中脘 气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