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CYP2C9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药物的比较
1
作者 彭妙官 陈钰仪 +2 位作者 邓雪峰 叶慧玲 陈广原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CYP2C9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服用磺脲类药物后的达标情况.方法:对2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YP2C9基因型检测,检测出CYP2C9*1/*1野生型个体及CYP2C9*1/*3突变型个体.入选患者分成CYP2C9*1/*1野生型组和CYP2C9*1/*3突... 目的:探讨不同CYP2C9基因型的2型糖尿病服用磺脲类药物后的达标情况.方法:对2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CYP2C9基因型检测,检测出CYP2C9*1/*1野生型个体及CYP2C9*1/*3突变型个体.入选患者分成CYP2C9*1/*1野生型组和CYP2C9*1/*3突变型组,所有患者均单独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使用的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美脲2 mg、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格列吡嗪5 m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末及6个月末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达标情况.结果:CYP2C9*1/*3突变型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空腹血糖(6.27±0.62)mmol/L、GHbA1c(6.46±0.62)mmol/L]比CYP2C9*1/*1野生型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空腹血糖(7.04±0.97)mmol/L、GHbA1c(6.96±0.68)mmol/L]具有更高的达标率.结论:在治疗前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CYP2C9基因型,能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对于CYP2C9*1/*3突变型个体选用磺脲类药物.在避免低血糖发生的情况下可更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cyp2c9基因型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下载PDF
不同CYP2C9及GGCX基因型在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洪晔 于波 +3 位作者 谭启明 李勇 秦良光 杨研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62-65,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CYP2C9及GGCX基因型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心脏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采集服药后空腹12 h的外周静脉血3 ml进行CYP2C9和GGCX基因型检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 目的了解不同CYP2C9及GGCX基因型对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心脏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采集服药后空腹12 h的外周静脉血3 ml进行CYP2C9和GGCX基因型检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选取80例患者,CYP2C9基因型有2种,包括73例CYP2C9*1*1和7例CYP2C9*1*3患者;42例GGCX*A*G型和38例GGCX*G*G型患者。两种基因型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凝血酶原时间(PT)、国家标准化比值(INR)值及达到稳定抗凝效果后的华法林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YP2C9*1*1型患者INR首次达标时间>CYP2C9*1*3型患者(P=0.013),CYP2C9*1*1型患者华法林日均稳定维持剂量>CYP2C9*1*3型患者(P=0.011),GGCX*A*G型患者华法林日均稳定维持剂量>GGCX*G*G型患者(P=0.000),同时为CYP2C9*1*1型和GGCX*A*G型的患者华法林日均稳定维持剂量>其他3组(P=0.024)。CYP2C9基因型(P=0.001)和GGCX基因型是影响患者术后第6天是否能达到治疗窗的影响因素(P=0.032)。结论根据CYP2C9基因型和GGCX基因型确定个人使用剂量,可提高患者抗凝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9基因型 GGcX基因 瓣膜置换 抗凝
下载PDF
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稳态治疗剂量及个体化抗凝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寇惠娟 邓捷 +5 位作者 朱参战 李永勤 马瑞 张岩 张春艳 郑强荪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102-1107,共6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稳态治疗剂量及个体化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06~2017-03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应用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系统进...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林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药物稳态治疗剂量及个体化抗凝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06~2017-03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应用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将接受口服抗凝治疗患者分为传统对照组(从小剂量1.5-3.0 mg/d开始的传统给药方案)和个体化治疗组(采用国际权威推荐的华法林个体化剂量预测模型计算华法林初始抗凝治疗剂量),进行华法林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计算服药后INR达标时间,观察华法林稳态治疗剂量与初始推荐治疗剂量的相关性,以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果共纳入非瓣膜病房颤患者678例,134例患者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药物治疗方案,约占19.8%。传统对照组(n=65)和个体化治疗组(n=69)患者在年龄(P=0.016)、华法林初始推荐治疗剂量(P<0.001)和达标时间(P<0.001)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均未观察到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CYP2C9*2(R144C,C>T)野生CC型,杂合突变CT型和纯合突变TT型分别为100%,0%和0%;CYP2C9*3(I359L,A>C)野生AA型,杂合突变AC型和纯合突变CC型分别为95.7%,4.3%和0%;VKORC1(1639,G>A)野生GG型,杂合突变GA型和纯合突变AA型分别为0%,17.4%和82.6%。计算的华法林推荐治疗剂量CYP2C9*2 CC型为(3.24±0.91)mg/d,CYP2C9*3 AA型和AC型分别为(3.31±0.90)mg/d和(2.24±0.16)mg/d,VKORC1 GA型和AA型分别为(3.81±1.34)mg/d和(3.10±0.75)mg/d。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华法林稳态治疗剂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89,P<0.001),与身高(r=0.384,P=0.033)和基于公式计算的华法林初始推荐治疗剂量(r=0.935,P<0.001)呈显著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YP2C9*3和VKORC1是华法林推荐治疗剂量的独立影响因素。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药物相关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结论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中进行华法林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能够缩短达标时间、指导确定药物抗凝治疗剂量,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华法林药物个体化抗凝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房颤 cyp2c9基因型 VKORc1基因 抗凝治疗
下载PDF
基因型引导给药方式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郑清煌 方素君 章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年第27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基因型引导给药方式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6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华法林... 目的观察基因型引导给药方式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6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华法林给药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基因型引导给药方式。比较2组治疗第4、7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随访3个月INR>3.5、INR<1.8的时间百分比,INR首次达标时间、达到稳定INR的时间,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第4、7天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INR>3.5、<1.8的时间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NR首次达标时间、达到稳定INR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5%,低于对照组的22.64%(χ^(2)=8.589,P=0.006)。结论基因型引导给药方式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更准确地制定华法林的用药剂量,缩短INR达标时间,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有助于为规范使用华法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治疗 VKORc1基因 cyp2c9基因型 血栓栓塞 出血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