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促进的Pt@CeO_(2)催化剂用于CO_(2)加氢制C_(1)产品
1
作者 王子健 李雨鸥 +3 位作者 张玲玲 汪啸 宋术岩 张洪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7,共6页
在Pt@CeO_(2)核壳纳米球表面引入过渡金属助剂,探究了不同过渡金属的引入对其CO_(2)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物种的引入对加氢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佳,液体C_(1)产率达到6.34×10^(-2) mmol·g^(-1)_(cat.)·h^(-1).透... 在Pt@CeO_(2)核壳纳米球表面引入过渡金属助剂,探究了不同过渡金属的引入对其CO_(2)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物种的引入对加氢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佳,液体C_(1)产率达到6.34×10^(-2) mmol·g^(-1)_(cat.)·h^(-1).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_(2)吸附-脱附实验、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和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表征结果表明,Fe物种在Pt@CeO_(2)表面均匀分散,且Fe的存在降低了Pt物种的电荷密度,产生了更多的Pt^(2+)物种,提高了产物中甲醇的选择性.此外,Fe的存在还促进了更多氧空位(O_(v))的形成,进而促进了对CO_(2)的吸附及后续的加氢反应,提高了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c_(1)产品 核壳纳米球 Fe助剂
下载PDF
最大规模浅冷油吸收法C_(1)/C_(2)分离技术工业应用实践
2
作者 魏文 田海波 +1 位作者 王大为 张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39,共5页
某公司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干气回收专利技术新建了一套C_(1)/C_(2)分离装置,以正丁烷为吸收剂吸收干气中的碳二馏分,再以重石脑油为吸收剂回收燃料气中夹带的碳四馏分,得到富乙烷气、轻烃和粗氢气分别送入乙烯装置、液化气分离装置和PSA... 某公司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干气回收专利技术新建了一套C_(1)/C_(2)分离装置,以正丁烷为吸收剂吸收干气中的碳二馏分,再以重石脑油为吸收剂回收燃料气中夹带的碳四馏分,得到富乙烷气、轻烃和粗氢气分别送入乙烯装置、液化气分离装置和PSA装置。该分离装置规模达到了1.6 Mt/a,可以实现将20 Mt/a炼化一体化项目中炼油装置的干气全部加工。装置投产运行1年后进行了标定,结果显示,乙烷回收率和纯度分别达到了92.7%和93.7%,产品分布良好,综合能耗达标,表明该技术的选择成熟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冷油吸收法 c_(1)/c_(2)分离装置 饱和干气 混合干气 乙烷回收率
下载PDF
CO_(2)催化加氢制备C_(1)产物的反应路径与催化剂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艳 王贵文 +2 位作者 杨龙 徐冬 高腾飞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通过二氧化碳(CO_(2))催化加氢制备碳基燃料和高值化学品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碳减排技术,但其工业化仍面临许多挑战。针对CO_(2)催化加氢制备的C_(1)产物,包括甲酸(HCOOH)、一氧化碳(CO)、甲醇(CH_(3)OH)和甲烷(CH_(4)),从反应路径、... 通过二氧化碳(CO_(2))催化加氢制备碳基燃料和高值化学品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碳减排技术,但其工业化仍面临许多挑战。针对CO_(2)催化加氢制备的C_(1)产物,包括甲酸(HCOOH)、一氧化碳(CO)、甲醇(CH_(3)OH)和甲烷(CH_(4)),从反应路径、催化工艺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首先,总结了CO_(2)催化加氢生成不同C_(1)产物的反应路径及其竞争关系。随后,针对CO_(2)催化加氢催化剂的改性方式,讨论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后,对CO_(2)催化加氢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 c_(1)产物 催化加氢 反应路径 催化剂
下载PDF
用于C_(3)H_(6)/N_(2)分离的PDA@PEBA2533膜的制备
4
作者 杜翠花 张茜 +2 位作者 王晓东 黄伟 周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7-446,共10页
为回收聚丙烯制备尾气中的丙烯,采用本实验室独创的浸渍-旋转法在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PDA)膜层制备出对C3H6具有更强亲和性的PDA@PEBA2533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DA颗粒和膜进行表... 为回收聚丙烯制备尾气中的丙烯,采用本实验室独创的浸渍-旋转法在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PDA)膜层制备出对C3H6具有更强亲和性的PDA@PEBA2533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DA颗粒和膜进行表征。考察了PDA沉积时间对膜形貌、结构以及分离性能的影响,也考察了温度和压力等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探索了PDA@PEBA2533膜对不同C3H6浓度的C_(3)H_(6)/N_(2)混合气的分离效果以及膜的长时间分离稳定性。结果表明,沉积PDA于PEBA2533膜表面有效提高了膜的分离性能。当沉积时间不小于24h时,可得到连续的PDA膜层,随沉积时间的增加,膜层逐渐增厚,气体渗透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选择性持续上升,沉积24h所制备的膜分离性能最佳。增大操作温度和压力,膜对C3H6和N2的渗透速率均增大,C_(3)H_(6)/N_(2)选择性则降低。增大混合气中C3H6浓度,膜对C3H6的渗透速率和选择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所制备的分离性能最好的PDA@PEBA2533膜上,0.2MPa时,对C3H6体积分数为20%的混合气,温度从0℃提高到50℃,C3H6渗透速率从8.25GPU增加到71.42GPU,C_(3)H_(6)/N_(2)选择性从22.92降低至10.14。在130h的气体分离实验中,该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该膜与其他分离C_(3)H_(6)/N_(2)混合气膜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H_(6)/N_(2)混合气 分离 浸渍-旋转法 聚多巴胺@聚醚嵌段共聚酰胺
下载PDF
基于浅冷油吸收法的C_(1)/C_(2)分离装置标定总结
5
作者 魏文 钟湘生 +1 位作者 田海波 贺赢锋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0期17-21,共5页
介绍了某公司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干气回收技术新建的一套0.9 Mt/a C_(1)/C_(2)分离装置情况,并对装置性能标定结果进行了总结。根据不同干气原料的特点,将6股原料干气归类为不饱和干气、饱和干气和富烃干气,并以浅冷油吸收技术为核心,将上... 介绍了某公司采用浅冷油吸收法干气回收技术新建的一套0.9 Mt/a C_(1)/C_(2)分离装置情况,并对装置性能标定结果进行了总结。根据不同干气原料的特点,将6股原料干气归类为不饱和干气、饱和干气和富烃干气,并以浅冷油吸收技术为核心,将上述3种类型的炼厂干气回收路线通过系统集成整合后分别得到富乙烯气、富乙烷气、轻烃和氢气等产品,有机衔接了炼油装置和下游化工装置。装置开工后运行稳定,负荷率在89%。装置性能标定结果表明:产品分布达到了指标要求,乙烯、乙烷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1.91%和98.37%,均高于性能保证值。该装置工艺技术路线的选择和工程设计完全可行,对国内大规模复杂原料C_(1)/C_(2)分离装置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冷油吸收法 c_(1)/c_(2)分离装置 不饱和干气 饱和干气 富烃干气 乙烯回收率 乙烷回收率 综合能耗
下载PDF
Improving the activity of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_(2) to C_(1) products by oxidation derived copper catalyst
6
作者 Lingxue Diao Yingda Liu +5 位作者 Feifei Chen Hong Pan David Perez de Lara Hui Liu Yahui Cheng Feng Luo 《Materials Reports(Energy)》 2023年第1期107-114,I0004,共9页
Cu-based electrocatalysts have become the focus in the field of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 reaction(ECO_(2) RR)due to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multicarbon products.However,the research on generating single carbo... Cu-based electrocatalysts have become the focus in the field of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 reaction(ECO_(2) RR)due to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multicarbon products.However,the research on generating single carbon products with higher economic feasibility via ECO_(2) RR based on Cu-based electrocatalysts is rather rare,and the roles of the surface architecture and oxides of the electrocatalysts have not been explained exactly.In this work,a two-step method including thermal oxidation and electroreduction is proposed to introduce Cuþinto pure Cu foil to form Cu_(2)O/Cu electrocatalyst.By regulating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electrocatalyst in this way,the activity of ECO 2 RR to C_(1) product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The Faradaic efficiency of carbon products of the Cu_(2)O/Cu electrode reaches 84%at?0.7 V vs.RHE with good selectivity for HCOOH and CO.The current density of Cu_(2)O/Cu electrode reaches-12.21 mA cm^(2) at-0.8 V vs.RHE,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u foil electrode(?0.09 mA cm?2).In-situ Raman characterization shows that Cuþin Cu_(2)O/Cu electrode could inhibit hydrogen generation and promote ECO_(2) RR by stabilizing the adsorption of 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ased electrocatalyst Electroreduction of cO_(2) In-situ Raman spectra c_(1)product
下载PDF
[C_(2)mim][BF_(4)]离子液体^(1)H NMR性质的理论研究
7
作者 杜昊 周广丽 +2 位作者 冷霞 李云志 夏其英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73-75,共3页
本研究选择1-甲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简称[C_(2)mim][BF_(4)])离子液体为研究对象,计算其^(1)H NMR化学位移。首先,我们构建了含有20对阴阳离子的凝聚相体系,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获得其凝聚相的平衡态结构。随后,我们等间距的选... 本研究选择1-甲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简称[C_(2)mim][BF_(4)])离子液体为研究对象,计算其^(1)H NMR化学位移。首先,我们构建了含有20对阴阳离子的凝聚相体系,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获得其凝聚相的平衡态结构。随后,我们等间距的选择5个平衡态结构,用于构建QM/MM模型,详细考察两种QM/MM模型对离子液体^(1)H NMR性质的影响。选取的两种QM/MM模型中的QM分别是一个阳离子、一对阴阳离子。在QM/MM计算中,QM层采用B97-2/pcseg-2模型,MM层采用UFF点电荷模型。我们发现,QM/MM计算结果比仅采用一个阳离子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更加的接近。我们考察了MM背景电荷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MM层有背景电荷时,其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偏差为0.30,当MM无背景电荷时,其实验值与计算值的偏差为0.31,表明MM的背景电荷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H NMR性质 QM/MM 分子动力学模拟 [c_(2)mim][BF_(4)]
下载PDF
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对C_(3)H_(6)/C_(2)H_(4)混合气的分离性能
8
作者 张茜 王晓东 黄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736,共10页
以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和聚乙二醇(PEG600)共混物为有机基质、自制CuNaY分子筛为添加剂,利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衰减全反射傅里... 以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和聚乙二醇(PEG600)共混物为有机基质、自制CuNaY分子筛为添加剂,利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及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分析方法对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进行表征,考察了CuNaY分子筛中Cu^(2+)交换度和含量对混合基质膜微结构和C_(3)H_(6)/C_(2)H_(4)混合气(摩尔比50/50)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uNaY与PEBA2533/PEG600发生物理混合,并使有机基质链的移动性增强;CuNaY分子筛在混合基质膜中质量分数不大于6%时,其分布均一,与有机基质结合良好;极化能力更强的Cu^(2+)取代Na^(+)提高了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能,Cu^(2+)交换度对C_(3)H_(6)选择性存在最佳值,低温有利于提高C_(3)H_(6)/C_(2)H_(4)选择性。在温度-35℃、压力0.2 MPa的条件下,添加CuNaY分子筛质量分数6%、Cu^(2+)交换度12.90%时制备的混合基质膜对C_(3)H_(6)/C_(2)H_(4)混合气的分离性能最佳,C_(3)H_(6)/C_(2)H_(4)选择性可达10.5,C_(3)H_(6)渗透系数为350 bar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 c_(3)H_(6)/c_(2)H_(4)混合气 交换度 分离 渗透系数
下载PDF
三维g-C_(3)N_(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性能
9
作者 方伟 孙志敏 +4 位作者 赵雷 陈辉 何漩 杜星 王大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为了改善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_(3)N_(4)泡沫(g-C_(3)N_(4)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 为了改善g-C_(3)N_(4)光催化还原CO_(2)过程中的气体传质、吸附和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分别从泡沫孔结构构筑和构建异质结两方面进行光催化材料设计。采用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制备g-C_(3)N_(4)泡沫(g-C_(3)N_(4)Foam),以此为基体通过化学镀铜和氢氧化处理制备g-C_(3)N_(4)泡沫负载Cu(OH)2纳米片(Cu(OH)_(2)/CNF)复合材料,对其结构和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C_(3)N_(4)Foam和Cu(OH)_(2)/CNF均展现出发达的三维微米孔网络结构,这种结构可从动力学层面优化CO_(2)在气-固催化反应中的传质和吸附,使CO_(2)吸附容量分别达到3.97 cm^(3)/g和3.59 cm^(3)/g,为g-C_(3)N_(4)粉末的2.96倍和2.68倍;同时,Cu(OH)_(2)/CNF样品中还形成大量二维Cu(OH)_(2)纳米片结构,不仅可以拓宽复合材料的光利用范围,还可通过g-C_(3)N_(4)/Cu(OH)_(2)异质结的构建促进光生电子向Cu(OH)_(2)表面转移,提升光生电荷分离效率;制备的Cu(OH)_(2)/CNF复合样品CO产率达到11.041μmol·g^(-1)·h^(-1),为g-C_(3)N_(4)Foam和g-C_(3)N_(4)粉末样品的2.76倍和6.8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_(3)N_(4)泡沫 cu(OH)_(2)纳米片 cO_(2)吸附 光生电荷分离 光催化还原cO_(2)
下载PDF
g-C_(3)N_(4)/TiO_(2)-PVDF光响应膜界面实现高效油水分离:不同暴露晶面诱导的渗透性和选择性差异及性能
10
作者 祖鹏 袁鹏程 +1 位作者 王曙光 孙雪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油滴堵塞导致的膜污染问题限制了膜技术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构建选择性分离油水混合液的功能界面是实现高效油水分离的重要途径.本文制备了TiO_(2)(001)和(101)晶面暴露的g-C_(3)N_(4)/TiO_(2)-PVDF(聚偏氟乙烯膜)光催化膜,研究了不同... 油滴堵塞导致的膜污染问题限制了膜技术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构建选择性分离油水混合液的功能界面是实现高效油水分离的重要途径.本文制备了TiO_(2)(001)和(101)晶面暴露的g-C_(3)N_(4)/TiO_(2)-PVDF(聚偏氟乙烯膜)光催化膜,研究了不同暴露晶面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及作用过程.结果显示,光照射下,TiO_(2)(001)晶面赋予了g-C_(3)N_(4)/TiO_(2)(001)-PVDF膜优异的超亲水和水下超疏油特性,与TiO_(2)(101)晶面暴露的膜相比,g-C_(3)N_(4)/TiO_(2)(001)-PVDF膜具有更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g-C_(3)N_(4)/TiO_(2)(001)PVDF膜在可见光照射下,纯水通量达到2002.9 L·m^(-2)·h^(-1),较g-C_(3)N_(4)/TiO_(2)(101)-PVDF膜提升了60.8%,较黑暗条件下提升了47.1%;对5种不同油类物质的截留效率均>99%,且保持420.4~665.2 L·m^(-2)·h^(-1)的高渗透通量.而g-C_(3)N_(4)/TiO_(2)(101)-PVDF膜截留效率最高仅有61.8%,且渗透通量不足200 L·m^(-2)·h^(-1).通过瞬态光电流响应和电子顺磁共振技术探究了不同晶面暴露光催化膜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g-C_(3)N_(4)/TiO_(2)(001)-PVDF膜的光响应电流更强且羟基自由基产量更多.g-C_(3)N_(4)/TiO_(2)(001)-PVDF膜经过长达360 min的连续实验,渗透通量依然有264 L·m^(-2)·h^(-1);8次循环再生实验中始终保持高截留效率和渗透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离 光诱导转化 g-c_(3)N_(4)/TiO_(2) 晶面暴露
下载PDF
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中固体材料的相容性试验
11
作者 颜湘莲 高克利 +3 位作者 韩冬 黄印 王雯 陈图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90-4800,共11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环保气体是目前国际主流推广的SF6替代气体,C_(4)F_(7)N/CO_(2)混合气体被广泛应用于环网柜等设备中。为了保障环网柜的长期稳定运行,需开展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典型固体材料相容性研究。该文提... 全氟异丁腈(C_(4)F_(7)N)环保气体是目前国际主流推广的SF6替代气体,C_(4)F_(7)N/CO_(2)混合气体被广泛应用于环网柜等设备中。为了保障环网柜的长期稳定运行,需开展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典型固体材料相容性研究。该文提出了热加速和电热联合两种气固相容性试验方法,先对C_(4)F_(7)N/CO_(2)及分解气体与金属、塑料、橡胶和环氧玻纤等环网柜固体材料进行热加速试验,对比分析试验前后的气体成分及固体表面形貌、元素构成和光谱特性等关键性能,掌握了气固材料试样的相容性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环网柜整机带电相容性试验方法,施加运行电压和加热温度模拟现场工况,检测气体状态和设备绝缘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与环网柜固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满足长期可靠运行要求。该文提出的C_(4)F_(7)N混合气体与设备材料的气固相容性试验方法和规律等为环保气体电力设备的材料选型、设计研发提供了有益参考,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环网柜 固体材料 气固相容性 分解气体
下载PDF
一维g-C_(3)N_(4)/二维Ti_(3)C_(2)Tx界面调制促进光催化CO_(2)还原活性与选择性
12
作者 钟蕤羽 梁玉洁 +2 位作者 黄菲 梁诗诺 刘升卫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09-122,共14页
碳中和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以半导体光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R)为核心的人工光合成技术极具发展前景.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二维层状光催化剂,化学性质稳定,且满足CO_(2)RR的热力学要求,但传统的g-C_(... 碳中和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以半导体光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R)为核心的人工光合成技术极具发展前景.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作为一种二维层状光催化剂,化学性质稳定,且满足CO_(2)RR的热力学要求,但传统的g-C_(3)N_(4)光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较低,这主要归因于高的电荷复合几率和低的光电子利用效率.采用二维碳化钛(Ti_(3)C_(2)Tx)等碳基助催化剂作为电子受体,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分离与转移,成为提高g-C_(3)N_(4)光催化CO_(2)RR效率的有效手段.然而,g-C_(3)N_(4)光催化剂与Ti_(3)C_(2)Tx助催化剂多数以2D/2D构型界面耦合,受限于二者界面弱的范德华相互作用、高的界面静电势垒和缓慢的界面电荷转移速率,2D/2D g-C_(3)N_(4)/Ti_(3)C_(2)Tx肖特基结光催化CO_(2)RR活性与选择性仍普遍欠佳.针对该问题,本文采用熔盐法制备了沿c轴方向生长的1D高结晶g-C_(3)N_(4)纳米棒(CCN),并通过冷冻干燥辅助界面耦合的方法将其组装到2D Ti_(3)C_(2)Tx基底上,在冷冻干燥条件下,CCN边缘的NHx与MXene表面-O/-OH基团会形成更强的界面氢键耦合作用,最终构筑具有独特界面氢键作用的1D/2D肖特基结光催化剂(记作1D/2D TC/CCN-FD).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证明了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证明了界面电荷的定向转移.瞬态光电流、Nyquist曲线、荧光光谱和DFT计算结果表明,由于g-C_(3)N_(4)纳米棒光催化剂沿π共轭平面的电荷传输势垒远低于以范德华相互连接的g-C_(3)N_(4)层间的电荷传输势垒,1D/2D构型界面耦合可以降低界面电荷转移能垒,加快界面电荷转移速率.气相色谱结果表明,优化组成结构得到的1D/2D TC/CCN-FD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CO_(2)还原效率(2.13μmol^(-1)h^(-1)),分别是1D CCN和2D传统氮化碳的5.6和8.9倍.同时,2D Ti_(3)C_(2)Tx助催化剂上富集的更高密度的光电子,促使多电子还原产物(CH_(4))的选择性显著提高到60%以上(产率为1.4μmol g-1h^(-1)).原位漫反射红外傅里叶变换光谱和同位素标定结果进一步明确了CO_(2)RR反应路径和反应机理.综上所述,本文揭示了界面晶体取向匹配与界面强耦合作用对促进高效界面光电子定向迁移具有重要协同作用,为未来开发高性能异质结光催化剂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 高结晶氮化碳 一维/二维 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 助催化剂
下载PDF
C_(4)F_(7)N/CO_(2)混合气体绝缘环网柜的接地开关关合性能模拟试验
13
作者 黄印 颜湘莲 +3 位作者 高克利 李志兵 陈图南 王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58-2867,共10页
采用C_(4)F_(7)N混合气体替代SF_(6)是提升环网柜环境友好性的重要途径。为保证供电可靠性,本文针对C_(4)F_(7)N混合气体绝缘环网柜开展接地开关关合试验,优化设备性能,支撑工程应用。首先测量了不同体积占比的C_(4)F_(7)N/CO_(2)混合... 采用C_(4)F_(7)N混合气体替代SF_(6)是提升环网柜环境友好性的重要途径。为保证供电可靠性,本文针对C_(4)F_(7)N混合气体绝缘环网柜开展接地开关关合试验,优化设备性能,支撑工程应用。首先测量了不同体积占比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和SF_(6)下接地开关合闸时间及速度,发现与空气下一致,表明接地开关机械特性稳定且与气体无关。然后研究了不同气体介质下接地开关预击穿特性,分析了电压和气体类型对预击穿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压增大预击穿时间增加,C_(4)F_(7)N体积占比提高预击穿时间减小。进一步利用搭建的环网柜接地关合试验回路开展了关合性能模拟试验,发现提高C_(4)F_(7)N体积占比有助于减小燃弧电荷转移量,降低触头烧蚀程度,结合混合气体液化温度和经济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环网柜 接地开关 关合性能 触头烧蚀
下载PDF
1D Mn_(0.2)Cd_(0.8)S纳米棒/2D Ti_3C_(2)纳米片肖特基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姜志民 陈晴 +3 位作者 郑巧清 沈荣晨 张鹏 李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190,共11页
开发低成本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实现可见光下高效、持久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1D Mn_xCd_(1-x)S纳米结构由于载流子扩散路径短,长径比高,具有优异的光吸收、电荷分离和H_(2)析出活性,而广泛地应用在... 开发低成本的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实现可见光下高效、持久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化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1D Mn_xCd_(1-x)S纳米结构由于载流子扩散路径短,长径比高,具有优异的光吸收、电荷分离和H_(2)析出活性,而广泛地应用在光催化H_(2)析出应用中。然而,单一的Mn_xCd_(1-x)S光催化剂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和量子效率低等。为了进一步促进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分离和H_(2)释放动力学,采用原位溶剂热法合成了Mn_(0.2)Cd_(0.8)S纳米棒(MCSNRs)和Ti_3C_(2)MXene纳米片(NSs)之间的1D/2D肖特基异质结。采用各种表征方法深入地研究了金属Ti_3C_(2)MXene NSs在Mn_(0.2)Cd_(0.8)S纳米棒上促进光催化H_(2)进化的关键作用和潜在机制。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元素分布图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证实成功地构建了低成本的肖特基杂质结,并将其应用于光催化产氢反应中。此外,在Na_(2)SO_3和Na_(2)S混合牺牲剂溶液中,进行了光催化析氢反应。优化后的1D/2D肖特基异质结的最高析氢速率为15.73 mmol·g^(-1)·h^(-1),比纯MCS NRs(2.34 mmol·g^(-1)·h^(-1))高6.72倍。在420nm处获得了19.6%的表观量子效率(AQE)。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二元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性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更有趣的是,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致发光(PL)光谱、瞬态光电流响应和极化曲线谱都清楚地证实了MCS NRs和Ti_3C_(2)MXene纳米片之间的有效电荷分离。线性扫描伏安法(LSV)也表明,MXene助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显著降低纯MCS NRs的过电位,证实2D Ti_3C_(2)NSs可以作为电子导电桥梁,改善H_(2)析出动力学。总之,金属Ti_3C_(2)MXene NSs和MCS NRs之间的2D/1D杂化肖特基异质结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而且可以减少H_(2)析出过电位,从而显著提高光催化产氢活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低成本肖特基异质结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为光催化H_(2)生产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产氢 1D Mn_(0.2)cd_(0.8)S纳米棒 Ti_3c_(2)Mxene纳米片 2D/1D肖特结 太阳燃料
下载PDF
Ti_(3)(Zn_(x)Al_(1-x))C_(2)固溶体热学、电学和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15
作者 邓斐然 徐敏 +6 位作者 苗峰 黄毅 冯世全 宋明泽 肖晨达 林园园 李慧敏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7-484,492,共9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法,通过投影缀加波(PAW)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系统地研究了Ti_(3)(Zn_(x)Al_(1-x))C_(2)的结构、能量、声子性质、电子性质和弹性性质。对MAX相Ti_(3)AlC_(2)晶体中A位置的Al元素用Zn元素进行替... 采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平面波赝势法,通过投影缀加波(PAW)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系统地研究了Ti_(3)(Zn_(x)Al_(1-x))C_(2)的结构、能量、声子性质、电子性质和弹性性质。对MAX相Ti_(3)AlC_(2)晶体中A位置的Al元素用Zn元素进行替换掺杂,构建出Ti_(3)(Zn_(x)Al_(1-x))C_(2)(x=0,0.25,0.5,0.75,1)固溶体结构模型。计算分析表明:在所研究的掺杂浓度范围内Ti_(3)(Zn_(x)Al_(1-x))C_(2)均是热力学、动力学和力学稳定的脆性材料;此外,Ti_(3)(Zn_(x)Al_(1-x))C_(2)(x=0,0.25,0.5,0.75,1)均呈现金属性,在费米能级处的电子态密度主要贡献来自Ti-3d态,同时具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综合性质。随着Zn原子掺杂浓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其导电性和塑性均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_(3)(Zn_(x)Al_(1-x))c_(2) MAX相 低维晶态材料 第一性原理 电子性质 弹性性质 声子性质
下载PDF
Dendrite-free lithium anode achieved under lean-electrolyte condition through the modification of separators with F-functionalized Ti_(3)C_(2)nanosheets 被引量:2
16
作者 Qiang Zhang Xiao Wei +5 位作者 Yu-Si Liu Xin Liu Wen-Long Bai Zhen Zhang Kai-Xue Wang Jie-Sheng Chen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366-373,I0010,共9页
An unstabl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and chaotic lithium ion fux are key impediments to commercial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 batteries because of the uncontrolled growth of rigid lithium dendrites,which woul... An unstabl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SEI)and chaotic lithium ion fux are key impediments to commercial high-energy-density lithium batteries because of the uncontrolled growth of rigid lithium dendrites,which would pierce through the conventional polypropylene(PP)separator,causing short circuit and safety issues.Herein,the homogenization of lithium ion fux and the generation of stable SEI layers on lithium anodes were achieved via coating a fuorine-functionalized Ti_(3)C_(2)(F-Ti_(3)C_(2))nanosheets on PP separator(F-Ti_(3)C_(2)@PP).F-Ti_(3)C_(2)nanosheets provide abundant ions pathways to homogeneously manipulate lithium ion fux and increase the Young’s modulus and electrolyte wettability of the separators.In addition,F species derived from the F-Ti_(3)C_(2)nanosheets woul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Li F-rich SEI film.The synergistic effect contribute to the uniform lithium deposition.Symmetric Li|Li,asymmetric Li|Cu and full Li|Li Fe PO4cells incorporated with the modified separators exhibit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even under lean electrolyte conditions.This work provides a feasible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ithium batteries through both fuoridized SEI formation and lithium ion fux mani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metal Fluorine-functionalized Ti_(3)c_(2) Dendrite growth separator modification Lean electrolyte
下载PDF
化学致癌剂3-4苯并吡诱发C_(3)H/10T1/2细胞恶性转化的研究
17
作者 朴长青 葛淑清 《解剖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49-52,120,共5页
本文用C_(3)H/10T(1/2)细胞作为靶细胞,研究了化学致癌剂3-4苯并吡(BP)诱发其恶性转化的发生。结果证明,在BP作用后7~9周出现转化灶。从转化灶中分离的细胞,失去了在培养中的接触抑制,能在软琼脂培养基中形成集落。接种于免疫抑制动物,... 本文用C_(3)H/10T(1/2)细胞作为靶细胞,研究了化学致癌剂3-4苯并吡(BP)诱发其恶性转化的发生。结果证明,在BP作用后7~9周出现转化灶。从转化灶中分离的细胞,失去了在培养中的接触抑制,能在软琼脂培养基中形成集落。接种于免疫抑制动物,能够形成肉瘤,表现出恶性细胞的生长特性。上述结果说明,CH_(3)/10T(1/2)细胞对研究致癌剂诱发体外培养细胞的恶性转化是有用的。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恶性转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化学致癌剂诱发的恶性转化,与其对细胞DNA的损伤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H/10T1/2细胞 3-4苯并吡(BP) 恶性转化 转化灶
下载PDF
Sticked-Layer Strategy to a Flexible-Robust 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C_(2)H_(2)/CO_(2)Separation
18
作者 Zhen Yuan Xianghua Jiang +8 位作者 Liangji Chen Junjie Chen Lu Li Yisi Yang Yunbin Li Fahui Xiang Shengchang Xiang Banglin Chen Zhangjing Zhang 《CCS Chemistry》 CSCD 2024年第3期663-671,共9页
Flexible-robust 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s(HOFs)are attracting increasing interest due to their excellent separation performance for important industrial gases,but the construction remains challenging.Herein,a... Flexible-robust 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s(HOFs)are attracting increasing interest due to their excellent separation performance for important industrial gases,but the construction remains challenging.Herein,a sticked-layer strategy is first proposed to construct a flexible-robust HOF,HOFFJU-8,from a donor(D)–π–acceptor(A)molecule 4,4′,4″,4‴-(pyrrolo[3,2-b]pyrrole-1,2,4,5-tetrayl)tetrabenzonitrile(DP-4CN).HOF-FJU-8 is amicroporous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composed of two kinds of DP-4CN molecules,one acting as building units for the two-dimensional layer via C≡N···H–C hydrogen bond dimers and another as the sticks to link the layers along channels through D–Aπ···πinteractions.The activated framework HOF-FJU-8a possesses flexible-robust pore characteristics,as determined by the gas adsorption and in situ gas-loaded powder X-ray diffraction.HOF-FJU-8a exhibits adaptive adsorption and stronger binding affinity to C_(2)H_(2)rather than CO_(2)due to the flexible-robust nature,which can effectively separate acetylene and carbon dioxide mix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 flexible-robust sticked-layer D-Aπ···πinteraction in situ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c_(2)H_(2)/cO_(2)separation
原文传递
MOFs材料在C_(2)H_(2)存储及吸附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磊 李云霞 +1 位作者 赵旭东 高竹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1-767,共7页
针对当前工业中存在的乙炔(C_(2)H_(2))及含C_(2)H_(2)二元组分气体的存储与高效分离问题,梳理了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对C_(2)H_(2)气体的吸附存储和分离研究。重点比较了含C_(2)H_(2)的二元组分气体与MOFs材料之间的构效关系... 针对当前工业中存在的乙炔(C_(2)H_(2))及含C_(2)H_(2)二元组分气体的存储与高效分离问题,梳理了近年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对C_(2)H_(2)气体的吸附存储和分离研究。重点比较了含C_(2)H_(2)的二元组分气体与MOFs材料之间的构效关系及分离不同二元组分气体所用MOFs材料的筛选条件与设计原则,以期实现MOFs材料对C_(2)H_(2)的高效分离,达到对C_(2)H_(2)的纯化及存储效果,促进未来MOFs材料在该领域的发展。最后展望了MOFs材料在此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存储 吸附分离
下载PDF
Bi_(4)O_(5)Br_(2)/Ti_(3)C_(2)-Ru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对磺胺甲噁唑药物废水降解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雷 李瑞 樊彩梅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48-1256,共9页
Bi_(x)O_(y)Br_(z)光催化剂在有机药物废水处理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选用具有优良电子传递性能的Ti_(3)C_(2)作为助催化剂,首先利用Ti_(3)C_(2)表面丰富的Ti空位缺陷和高还原... Bi_(x)O_(y)Br_(z)光催化剂在有机药物废水处理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快速复合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选用具有优良电子传递性能的Ti_(3)C_(2)作为助催化剂,首先利用Ti_(3)C_(2)表面丰富的Ti空位缺陷和高还原能力,制备了Ti_(3)C_(2)-Ru助催化剂,接着利用Ti_(3)C_(2)表面官能团与Bi^(3+)的离子键合力实现了Bi_(4)O_(5)Br_(2)在Ti_(3)C_(2)-Ru表面的原位生长,得到Bi_(4)O_(5)Br_(2)/Ti_(3)C_(2)-Ru复合光催化剂,从而实现了电子由Bi_(4)O_(5)Br_(2)到Ti_(3)C_(2)再到反应活性位点Ru的定向传递,最终使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生载流子分离率和较低的界面电荷转移阻力,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同时以磺胺甲噁唑(SMX)为模拟药物污染物进行了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i_(4)O_(5)Br_(2)/Ti_(3)C_(2)-Ru复合光催化剂展示出了优异的光催化降解SMX性能,在可见光下照射75 min,SMX的降解率达到95.1%,相较于纯的Bi_(4)O_(5)Br_(2)和Bi_(4)O_(5)Br_(2)/Ti_(3)C_(2)催化剂,其降解率分别提升了36.9个百分点和25.3个百分点。最后基于自由基捕获实验和催化剂能带结构分析提出了所制催化剂的降解机理。研究结果可为构建具有药物废水净化功能的光催化剂提供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4)O_(5)Br_(2)/Ti_(3)c_(2)-Ru 复合光催化剂 磺胺甲噁唑 电子-空穴-分离效率 电子定向转移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