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建C_(2)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累及C2OPLL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葛黁黁 樊成虎 +2 位作者 齐兵献 唐仲海 路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468,共4页
目的观察重建C_(2)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累及C_(2)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对本院19例采用重建C_(2)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 目的观察重建C_(2)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累及C_(2)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对本院19例采用重建C_(2)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累及C_(2)的OPL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31个月。大部分患者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症状获得良好改善。术后2例出现轴性症状,1例并发C_(5)神经根麻痹症,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前JOA评分为(8.26±1.63)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4.19±3.27)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为(6.85±0.91)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06±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采用JOA评分标准判定:优11例,良5例,可3例。术后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8.96±12.83)%。结论重建C_(2)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累及C_(2)的OPLL手术操作难度低,并发症少,短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c_(2)肌肉韧带复合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颈后肌肉容积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邱素均 孙宇 +2 位作者 张凤山 潘胜发 于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时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颈后肌肉容积的影响。方法:对60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保留一侧(右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34-78岁,平均58.0岁... 目的: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时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颈后肌肉容积的影响。方法:对60例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保留一侧(右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34-78岁,平均58.0岁;随访2.5-15个月,平均4.3个月,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均行颈椎MRI检查,在横断面MRI片上用Photoshop测量术前、末次随访时C2/3、C3/4、C4/5、C5/6、C6/7椎间盘水平左右两侧颈后肌肉的横截面积,以5个水平的总面积表示颈后肌肉的容积。对术前、末次随访时各个水平的左右侧颈后肌肉面积进行比较,并分别比较术前左侧与右侧总面积、末次随访时左侧与右侧总面积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各单侧总面积的变化,用SPSS16.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各个椎间盘水平左右侧颈后肌肉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3/4、C4/5、C5/6水平右侧颈后肌肉面积明显大于左侧(P〈0.05),在C2/3、C6/7水平上左右侧颈后肌肉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右侧C2/3、C3/4、C4/5、C5/6水平颈后肌肉面积及右侧总面积的变化值(末次随访时-术前)与左侧相对应的变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6/7水平上两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右侧颈后肌肉总面积与左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右侧颈后肌肉总面积明显大于左侧(P〈0.05)。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减少了对颈后方肌肉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颈后肌肉的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肌肉韧带复合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肌肉面积 肌肉容积
下载PDF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夏天 孙宇 +7 位作者 王少波 张凤山 张立 潘胜发 刁垠泽 周非非 陈欣 赵衍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形态及组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并接受颈后路C3-7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 目的:探讨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对颈后肌群形态及组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并接受颈后路C3-7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颈椎曲度、活动度、颈部功能评分等临床指标及术后24个月相应临床指标,并在MRI上测量术前、术后24个月颈后部肌肉形态及组成。应用t检验,对比手术前、后颈后部肌群形态、成分变化。结果:16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94±7.07岁,其中局灶型后纵韧带骨化症6例,节段型5例,连续型5例。患者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患者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变化,患者术前颈椎活动度平均40.33°±12.03°,术后为27.09°±11.09°,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手术前后,C3/4节段椎旁肌功能截面积(FCSA)及脂肪浸润(FI)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夹肌FI存在显著差异(P<0.05)。C4/5及C5/6节段椎旁肌及头夹肌FCSA及FI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C6/7水平椎旁肌FCSA及FI存在显著差异(P<0.05),头夹肌在截面积(CSA)、FCSA及FI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术后左、右侧颈后部肌肉形态及成分,C3/4节段椎旁肌FI及头夹肌CSA右侧显著大于左侧;C4/5节段右侧头夹肌FI显著小于左侧;C5/6节段右侧椎旁肌CSA及FCSA显著大于左侧;C6/7节段椎旁肌FI右侧显著小于左侧。结论: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颈椎后路手术会显著增加颈椎后方椎旁肌及头夹肌脂肪浸润,缩小功能横截面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减少单侧肌肉的萎缩及脂肪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后肌群 横截面积 脂肪浸润
下载PDF
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被引量:9
4
作者 周非非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1,共4页
自20世纪70年代Hirabayashi等[1]报道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简称单开门术)以来,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其在改... 自20世纪70年代Hirabayashi等[1]报道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简称单开门术)以来,该术式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多节段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经过长期临床随访观察,其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确切的效果[2]。但是,传统的单开门术由于对颈椎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造成破坏,术后出现明显的颈部轴性疼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疗效[3、4]。为了减少对后方结构的损伤引起相关的并发症,1991年日本学者大岛义彦等[5]报告了保留一侧附着在棘突上的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我院骨科自2006年开始,对日本学者报告的术式进行了改良。现就我院开展的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做一简介,供广大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椎管狭窄 临床随访观察 肌肉韧带复合 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颈后路 长期疗效
下载PDF
比较保留C_(7)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和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的Meta分析
5
作者 查圆瑜 李佐华 +2 位作者 姚世军 扈佐鸿 阮文枫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49-52,5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保留C_(7)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扩大成形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保留C_(7)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改良椎管扩大成形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20年12月1日。纳入关于保留C_(7)棘突改良椎管扩大成形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0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603例患者,改良组268例,传统组3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改良组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VAS评分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C_(7)棘突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的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各项评分,前者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7)棘突韧带复合 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伟 张国平 +2 位作者 张宇宸 任立中 吕亚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350-1353,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研究组行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 目的:探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28例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研究组行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对照组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残障指数表(NDI)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JOA改善率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联合椎间孔切开治疗脊髓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颈部疼痛,改善脊髓功能,促进颈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后路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联合椎间孔切开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颈椎后路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小素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2期53-54,共2页
对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顺利,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四肢神经压迫症状明显改善,改良JOA评分由术前8分增至术后14分。提出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做好麻醉、Mayfield头架固定系... 对6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路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顺利,术后3-6个月复查患者四肢神经压迫症状明显改善,改良JOA评分由术前8分增至术后14分。提出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做好麻醉、Mayfield头架固定系统、手术体位、安全以及预防感染等护理,为最高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了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保留肌肉韧带复合 术中护理
下载PDF
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分析
8
作者 范贵海 熊华美 郑涛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8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究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54例,均采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54例均顺利完成,术后均... 目的探究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54例,均采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54例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优44例,包括DCS 16例,OPLL 10例,CSM 18例,JOA评分良9例;JOA评分差1例,系OPLL(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末次随访颈椎活动度、过伸位及过屈位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结论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促使颈椎恢复正常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病
下载PDF
颈后路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余翔 姜亮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2-845,共4页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laminoplasty)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传统的单开门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需切断棘突上附着的颈后肌肉和韧带,损害了...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laminoplasty)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传统的单开门和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需切断棘突上附着的颈后肌肉和韧带,损害了肌肉韧带复合体,容易导致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颈椎节段性不稳、颈部肌肉萎缩,表现为术后出现轴性症状(颈痛、僵硬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韧带复合 肌肉萎缩 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节段性不稳 颈椎活动度 轴性症状
下载PDF
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分析
10
作者 裴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5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实施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组3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组2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50例。分析治疗效... 目的探讨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实施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DCS)组3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组2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50例。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3例失访,余8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5 a,术后JOA评分改善率:DCS组优25例,良2例。OPLL组优10例,良2例,差1例。CSM组优37例,良10例。未发生传统术式常见的轴性疼痛、颈椎不稳及再关门现象。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保留一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维持术后颈椎稳定性,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减少术后轴性症状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肌肉韧带复合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应用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双印 王金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患者120例,都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优良率为8...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患者120例,都进行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成形术治疗。结果治疗优良率为87.5%,JOA评分也有了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对抗颈部前屈而产生的张应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管狭窄 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临床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米浩杰 刘杰 +3 位作者 程其辉 邓冠豪 汤嘉军 张忠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94-802,共9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知网、万方、维普及CBM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知网、万方、维普及CBM数据库进行检索,筛选出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改良组)与不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传统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统计各研究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轴性疼痛发生率、颈椎活动度、颈椎矢状位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cSVA)、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以及术后2年内颈椎曲度指数等指标。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取95%,对于二分类变量型数据选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对于连续性变量型数据选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作为合并统计量。通过Revman 5.3.0进行分析,评价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劣。结果:最终共11篇文献,90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改良组手术时间[SMD=1.06,95%CI(0.20,1.92),P=0.02]较长,术中出血量[SMD=0.56,95%CI(0.40,1.09),P=0.04]较多,但术后1年VAS评分[SMD=-1.39,95%CI(-1.98,-0.80),P=0.00001]、NDI[SMD=-0.51,95%CI(-0.69,-0.33),P<0.00001]、术后1年轴性疼痛的发生率[OR=0.42,95%CI(0.26,0.67),P=0.003]均小于传统组。改良组术后1年颈椎活动度[SMD=0.85,95%CI(0.64,1.06),P<0.00001]大于传统组,术后1年cSVA[SMD=-2.33,95%CI(-3.84,-0.81),P=0.003]小于传统组;两组间术后1年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OR=0.44,95%CI(0.18,1.06),P=0.07]和术后1年JOA评分[SMD=0.09,95%CI(-0.22,0.40),P=0.58]无统计学差异。改良组术后2年颈椎曲度指数[SMD=0.96,95%CI(0.68,1.24),P<0.00001]大于传统组。结论: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改良单开门术式在减少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的发生、保护颈椎活动功能及维持正常矢状位序列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于传统组而言其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也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保留肌肉韧带复合 META分析
下载PDF
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张剑 刘艺 吕游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6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管减压成形术的患者,其中33例行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即重建组,30例行椎管单开门式减压成形术,即传统组。比较... 目的探讨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63例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椎管减压成形术的患者,其中33例行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即重建组,30例行椎管单开门式减压成形术,即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与1年的颈椎活动度、过屈位曲度、中立位曲度与过伸位曲度,颈部VAS疼痛、神经功能JOA评分,同时对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轴性症状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的颈椎过屈位曲度、神经功能JOA评分、颈部VAS疼痛评分、过伸位曲度等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疼痛VAS评分、过屈位曲度、中立位曲度与活动度和过伸拉曲度方面、轴性症状和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重建组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成形术能够很好的让神经症状趋于良好,同时维持其运动能力,可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并减少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椎板成形术 棘突肌肉韧带复合 轴性症状 颈椎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及肌肉附着点重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冠军 李晓东 +2 位作者 田金辉 张存 苗洁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及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CSM(M-CSM)患者,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 目的:观察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及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多节段CSM(M-CSM)患者,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及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椎板开门角度,术后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指数(CCI)、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AS)的发生情况,以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的功能状态。结果: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131.7±26.9)min,术中出血量(313.6±51.2)ml,椎板开门角度(51.90±8.30)°;所有患者均获得超过1年的临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2±8.3)个月;在JOA评分中,术前(7.9±2.4)分,术后3个月时(12.7±3.3)分,末次随访时(13.6±3.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29.711,P<0.05);神经功能改善率(62.6±11.2)%。CCI术前为(16.4±3.9)%,术后3个月时为(13.7±3.2)%,末次随访时减小为(14.9±3.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后肌群横截面积由术前的(35.9±7.3)cm^2减小为术后1年时的(32.5±6.7)cm^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2.5%。结论:对于累及C7水平的M-CSM,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联合保留C7棘突开槽式椎板减压及颈后伸肌附着点重建,可以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颈后肌群萎缩,显著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肌肉韧带复合 钛板 轴性症状(AS)
下载PDF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_(7)棘突开槽式减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仲超 韩晓辉 +3 位作者 袁宇飞 田金辉 李晓东 苗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248-8252,共5页
颈椎棘突是颈后肌群重要的附着点,在全椎板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极易被破坏。为明确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_(7)棘突开槽式减压在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了2017年1月—2018年7月8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邯郸市中心... 颈椎棘突是颈后肌群重要的附着点,在全椎板减压术或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极易被破坏。为明确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_(7)棘突开槽式减压在治疗脊髓性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了2017年1月—2018年7月8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情况,其中70例获得完整临床随访。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单开门术中采用伸肌附着点重建和保留C_(7)棘突开槽式减压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单开门椎管成形钛板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改变、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变化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s,AS)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椎板开门角度及脊髓漂移距离上,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恢复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CCI及颈后肌群横截面积上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上述数值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轴性症状发生率为8.1%(3/37),对照组为21.2%(7/3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在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重建伸肌附着点及保留C_(7)棘突开槽式减压会增加手术时间,但术式的改进可以更好地维持颈椎曲度,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并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肌肉韧带复合 钛板 轴性症状
下载PDF
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的生物力学意义
16
作者 王渊 张智勇 杨旭东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研究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前、后颈椎稳定性的变化。方法新鲜无损伤羊颈椎标本24具,经依次处理后分成三组: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软组织;B组,传统的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标本组;C组,在A组... 目的研究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中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前、后颈椎稳定性的变化。方法新鲜无损伤羊颈椎标本24具,经依次处理后分成三组:A组,完整标本组,保留伸肌,切除前方软组织;B组,传统的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标本组;C组,在A组方法处理基础上行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三点折弯试验、轴向拉伸试验和压缩试验。分析比较三组间的差异性。结果三点折弯试验中标本变直时加载力,B组与A、C二组比较,B组明显小于A、C二组,(P<0.05),A、C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拉伸试验标本变直时的加载力,C组明显小于A组(P<0.05),B组明显小于C组(P<0.05)。压缩试验中,在前方加压10N时,C组位移明显大于A组(P<0.01),B组明显大于C组(P<0.05)。加压50N时,A、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开门颈椎板成形术重建棘突-韧带-肌肉复合体(SPLMC)可以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预防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开门 颈椎板成形术 棘突-韧带-肌肉复合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乐宇 任航 +8 位作者 池辉 于泰隆 马妮娅 Subedi Dipendra Prajapati Ravi Kumar 祖佳宁 徐公平 闫景龙 由长城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24期4951-4957,4963,共8页
目的观察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0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 目的观察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101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侧位X线片分为K线阴性组(36例)和K线阳性组(65例)。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指标[Cobb角、C_(2)~C_(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T_(1)倾斜角]、C_(2)~C_(7)脊髓矢径和椎管矢径。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结果①术前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SVA、T_(1)倾斜角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A、T_(1)倾斜角的主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指标的时点间与组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间JOA评分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有显著提高。②K线阳性组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优于K线阴性组[83.3(68.5,100.0)%比75.7(50.0,90.0)%](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Cobb差值、SVA差值、T_(1)倾斜角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2)~C_(7)脊髓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节段脊髓矢径均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间C_(2)~C_(3)脊髓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线阳性组C_(2)、C_(3)节段改善明显优于K线阴性组;C 6~C_(7)脊髓矢径的时点间与组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K线阳性组变化更明显。④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_(2)~C_(7)椎管矢径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_(2)~C_(7)椎管矢径均较术前增加(P<0.05)。⑤两组末次随访C_(2)~C_(7)脊髓后移距离和椎管矢径扩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线阳性组C 6脊髓膨胀程度高于K线阴性组(P<0.05)。结论颈后路棘突悬吊式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有效保持颈椎的曲度和稳定性,可以安全有效扩大椎管矢径,使受压脊髓充分减压,为受压脊髓提供康复条件,并可显著改善K线阳性及无明显颈椎后凸的K线阴性颈椎OPLL患者的JOA评分,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 K线 脊髓后移 潜式减压 肌肉韧带复合
下载PDF
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在腰椎全椎板减压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巍 闫国富 刘学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S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在腰椎全椎板减压术中采用棘突基底截骨来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疗效及体会。方法自2012-06—2014-08应用棘突基底截骨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腰椎全椎板减压方法治疗腰椎疾病26例,术后进行腰椎管直径测量和脊髓功能JOA评... 目的探讨在腰椎全椎板减压术中采用棘突基底截骨来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疗效及体会。方法自2012-06—2014-08应用棘突基底截骨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的腰椎全椎板减压方法治疗腰椎疾病26例,术后进行腰椎管直径测量和脊髓功能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术后CT显示矢状径和横状径显著增加,椎管矢状径平均增加18%,横状径平均增加16%。采用脊髓功能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优21例,良5例。结论在腰椎全椎板减压术中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并发症少,中央管和神经根管减压充分,操作简单,是一种治疗下腰椎疾病的良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全椎板减压 单侧 肌肉韧带复合
原文传递
牵引按摩疗法治疗颈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伟 王臻 石小鹏 《陕西中医》 2009年第10期1433-1434,共2页
关键词 按摩疗法 拔伸牵引 颈椎病 治疗 颈椎小关节紊乱 肌肉痉挛 韧带复合 神经根
下载PDF
颈椎板全形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刘合庆 《中外医疗》 2017年第13期9-11,37,共4页
目的比较颈椎板全形成形术与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该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 目的比较颈椎板全形成形术与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2月在该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肌间隙入路保留双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全形成形术的30例为A组,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的30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结果 VAS术后12个月A组为(2.3±1.1)分;B组:(3.6±0.9)分。ROM 12个月A组为:(35.1±11.4)°;B组:(30.8±8.9)°。AS术后3、12个月A组分别为:10例(33.3%)、4例(13.3%);B组:14例(46.7%)、8例(26.7%)。门轴侧椎板-侧块愈合率:A组95.3%,B组91.4%。两组间指标比较,A组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板全形成形术和保留单侧肌肉韧带复合体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都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SM 颈椎板全形成形术 单侧肌肉韧带复合 颈椎椎板成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