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后C_(3)F_(8)与硅油填充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温晓英 杨娜 +3 位作者 张月玲 马伟娜 付燕 耿任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05-809,共5页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_(3)F_(8)填充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01/2022-08就诊于我院的45例45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硅油...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_(3)F_(8)填充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01/2022-08就诊于我院的45例45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硅油组(23例)及C_(3)F_(8)组(2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内界膜剥离后行内界膜填塞、自体血覆盖,硅油填充组行硅油填充,C_(3)F_(8)组行15%C_(3)F_(8)气体填充。两组患者分别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裂孔的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C_(3)F_(8)组、硅油组患者裂孔闭合率为77%、83%(P>0.05),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5%、96%(P>0.05)。C_(3)F_(8)组、硅油组术后视力分别为0.99±0.34、1.22±0.37,C_(3)F_(8)组视力优于硅油组(t=-2.156,P=0.037),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2 mo,两组患者mfERG一阶函数1环(C_(3)F_(8)组114.27±26.37 nV/deg2,硅油组98.08±24.36 nV/deg2)及2环(C_(3)F_(8)组80.45±14.94 nV/deg2,硅油组67.73±15.33 nV/deg2)P1波反应密度较术前(1环P1波反应密度:C_(3)F_(8)组58.13±13.96 nV/deg2、硅油组55.30±10.48 nV/deg2;2环P1波反应密度:C_(3)F_(8)组51.18±8.19 nV/deg2、硅油组47.43±11.97 nV/deg2)明显增加(均P<0.05),C_(3)F_(8)组较硅油组增加明显(P<0.05)。硅油组与C_(3)F_(8)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_(3)F_(8)填充均可促进高度近视MHRD患者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而且在视功能恢复C_(3)F_(8)填充优于硅油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 玻璃体切割术 硅油填充 c_(3)f_(8)填充
下载PDF
CuO掺杂C_(3)N对C_(5)F_(10)O分解组分吸附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王成江 项思雅 +3 位作者 武俊红 王凌威 王海涛 万思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0,共8页
全氟五碳酮(C_(5)F_(10)O)作为可替代SF_(6)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已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当绝缘设备内部发生局部放电等故障时,C_(5)F_(10)O会分解产生弱绝缘性的CF_(4)、C_(2)F_(6)以及剧毒的CF_(2)O、HF等有害组分,为保证绝缘设备的安全... 全氟五碳酮(C_(5)F_(10)O)作为可替代SF_(6)的新型环保绝缘气体已被投入到实际应用中.当绝缘设备内部发生局部放电等故障时,C_(5)F_(10)O会分解产生弱绝缘性的CF_(4)、C_(2)F_(6)以及剧毒的CF_(2)O、HF等有害组分,为保证绝缘设备的安全运行,需有选择地通过吸附去除这些分解组分.新型类石墨烯C_(3)N材料在气体吸附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了CuO分子掺杂C_(3)N对主要分解组分CF_(4)、C_(2)F_(6)及剧毒产物CF_(2)O、HF的吸附过程,计算并分析了各分解组分吸附时的吸附能、态密度、电荷转移量、差分电荷密度以及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恢复时间.结果表明,CuO-C_(3)N对HF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CF_(2)O次之,但其无法吸附CF_(4)与C_(2)F_(6),因此CuO-C_(3)N可以作为一种高性能的气体吸附剂对C_(5)F_(10)O绝缘设备内的剧毒分解组分HF进行吸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掺杂c_(3)N 吸附性能 c_(5)f_(10)O分解组分 第一性原理 Hf气体
下载PDF
13X分子筛对低质量浓度C_(3)F_(8)的吸附性能分析
3
作者 袁文辉 叶招春 +1 位作者 李莉 朱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82,共9页
电子工业中八氟丙烷(C_(3)F_(8))的存在会影响六氟化硫(SF_(6))气体的灭弧和绝缘性能,需要对C_(3)F_(8)进行分离,而目前深冷分离法无法将低浓度C_(3)F_(8)除尽,运用吸附分离法进行C_(3)F_(8)吸附的研究报道也还较少。文中采用已经商用的... 电子工业中八氟丙烷(C_(3)F_(8))的存在会影响六氟化硫(SF_(6))气体的灭弧和绝缘性能,需要对C_(3)F_(8)进行分离,而目前深冷分离法无法将低浓度C_(3)F_(8)除尽,运用吸附分离法进行C_(3)F_(8)吸附的研究报道也还较少。文中采用已经商用的13X分子筛对低浓度C_(3)F_(8)进行吸附,模拟工业上的固定床吸附实验,测量电气行业中的C_(3)F_(8)在13X分子筛上的动态吸附性能,并研究了商用13X分子筛对低浓度C_(3)F_(8)(ppm级)的吸附透过曲线随进气流量、进气C_(3)F_(8)质量浓度和吸附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绘制C_(3)F_(8)吸附透过曲线,通过吸附透过曲线进行吸附平衡模型预测和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分析了13X分子筛对低浓度C_(3)F_(8)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结果表明,吸附量随C_(3)F_(8)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入口流量和吸附温度的增加而减小;3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为进气质量浓度>温度>进气流量。吸附平衡模型结果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相关度达到0.999 3,动力学吸附模型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表明13X分子筛对C_(3)F_(8)的吸附为物理吸附。在温度为30℃、进气流量为1.2 L/min、压力为0.12 MPa、C_(3)F_(8)气体质量浓度为459 mg/L(即ppm级)时,13X分子筛对C_(3)F_(8)的动态吸附可达到5.428 mmol/g,为工业上运用吸附脱除C_(3)F_(8)工艺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f_(8) 固定床吸附 13X分子筛 透过曲线 LANGMUIR吸附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离子凝胶膜的制备及其在C_(3)H_(6)/C_(3)H_(8)分离中的应用
4
作者 高云硕 孙玉绣 +3 位作者 刘丽娟 耿晨旭 张政清 乔志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8,共10页
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合成出3种不同颗粒大小金属-有机骨架(ZIF-8),并将其与离子液体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PmimTf_(2)N)和聚醚共聚酰胺(Pebax 1657)混合制得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用于对丙烯/丙烷混气体系的分离.通过ZI... 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合成出3种不同颗粒大小金属-有机骨架(ZIF-8),并将其与离子液体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PmimTf_(2)N)和聚醚共聚酰胺(Pebax 1657)混合制得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用于对丙烯/丙烷混气体系的分离.通过ZIF-8颗粒与离子液体在Pebax膜中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填料在聚合物基质中高达70%的质量掺杂量,C_(3)H_(6)/C_(3)H_(8)体系的气体分离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研究表明,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相比于Pebax纯膜,C_(3)H_(6)渗透通量提高了385%,达到了227.1 Barrer;同时,C_(3)H_(6)/C_(3)H_(8)的选择性也从3.04提高到了25.11.此外,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10~40℃,0.15~0.3 MPa),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均表现出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并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混合基质膜 离子凝胶 高掺杂量 c_(3)H_(6)/c_(3)H_(8)分离
下载PDF
五种吸附剂与C_(4)F_(7)N气体及CF_(3)SO_(2)F气体的相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浥尘 郑宇 +2 位作者 朱太云 周文俊 李涵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96-203,共8页
全氟异丁腈(C_(4)F_(7)N)和三氟甲基磺酰氟(CF_(3)SO_(2)F)是两种具有应用前景的SF_(6)替代气体,有必要研究其与设备中常见吸附剂的相容性。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五种常用的吸附剂(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13X分子筛及活性氧化铝)... 全氟异丁腈(C_(4)F_(7)N)和三氟甲基磺酰氟(CF_(3)SO_(2)F)是两种具有应用前景的SF_(6)替代气体,有必要研究其与设备中常见吸附剂的相容性。该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五种常用的吸附剂(3A分子筛、4A分子筛、5A分子筛、13X分子筛及活性氧化铝)与C_(4)F_(7)N气体、CF_(3)SO_(2)F气体的相容性,采用C_(4)F_(7)N/CO_(2)、CF_(3)SO_(2)F/N_(2)混合气体进行试验,检测试验前后混合气体的比例及成分,发现活性氧化铝会使C_(4)F_(7)N气体体积分数下降,但不会使CF_(3)SO_(2)F气体体积分数下降;其他几种吸附剂均不会使两种气体体积分数下降。分析表明,C_(4)F_(7)N气体分子的CN基团会与活性氧化铝发生弱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被活性氧化铝吸附,因此活性氧化铝不适合作为C_(4)F_(7)N气体设备中的吸附剂。该文涉及的五种吸附剂均与CF_(3)SO_(2)F气体相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剂 c_(4)f_(7)N cf_(3)SO_(2)f Sf_(6)替代气体 相容性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C_(3)H_(8)/C_(2)H_(4)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
6
作者 陈昇 宁也 +4 位作者 何萌 祁畅 王亚磊 闫兴清 喻健良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196,共10页
为了防控高温高压工艺流程中可燃混合气体潜在的爆炸风险,利用自行搭建的20 L球形爆炸特性实验装置,测试了初始温度20~200℃、初始压力0.1~1.5 MPa下C_(3)H_(8)/C_(2)H_(4)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分析了温度、压力和C_(2)H_(4)体... 为了防控高温高压工艺流程中可燃混合气体潜在的爆炸风险,利用自行搭建的20 L球形爆炸特性实验装置,测试了初始温度20~200℃、初始压力0.1~1.5 MPa下C_(3)H_(8)/C_(2)H_(4)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分析了温度、压力和C_(2)H_(4)体积分数对混合气体爆炸上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C_(3)H_(8)/C_(2)H_(4)混合气体爆炸上限升高。当初始压力高于0.3 MPa时,随着C_(2)H_(4)体积分数的增加,爆炸上限的上升速率明显降低。随着C_(2)H_(4)体积分数的增加,高温和高压下爆炸上限的提升幅度和速率比常温常压下更高。温度和压力的协同作用对爆炸上限的影响远大于二者单独作用的影响之和,即高温和高压协同作用下,C_(3)H_(8)/C_(2)H_(4)混合气体具有更高的爆炸风险,且随着C_(2)H_(4)体积分数的增加,爆炸风险会进一步提升。分别拟合得到了爆炸上限与温度参数、爆炸上限与压力参数以及爆炸上限与温度和压力双参数下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高压 爆炸上限 c_(3)H_(8)/c_(2)H_(4)混合气体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26(Fe)对C_(3)H_(8)/C_(3)H_(6)反转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7
作者 赵璇宇 王德印 +1 位作者 王勇 王永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654,共8页
【目的】丙烯(C_(3)H_(6))是一种重要的烯烃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去除其中的丙烷(C_(3)H_(8))杂质非常重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对于C_(3)H_(6)和C_(3)H_(8)的分离纯化有着极大的前景,其中C_(3)H_(8)选择性... 【目的】丙烯(C_(3)H_(6))是一种重要的烯烃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去除其中的丙烷(C_(3)H_(8))杂质非常重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对于C_(3)H_(6)和C_(3)H_(8)的分离纯化有着极大的前景,其中C_(3)H_(8)选择性吸附剂可一步获得高纯C_(3)H_(6)产物,有着极高的工业价值。MIL-126(Fe)由于富含的低极性苯环提供了密集的电负性结合位点,对于烷烃的优先吸附有很大潜力。【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MIL-126(Fe),对其稳定性及C_(3)H_(8)/C_(3)H_(6)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MIL-126(Fe)有优异的稳定性;298 K和1 bar下C_(3)H_(8)吸附量为185.37 cm3/g,高于大部分C_(3)H_(8)选择性吸附MOFs材料;对C_(3)H_(8)/C_(3)H_(6)混合气体的IAST选择性在0.1 bar时为1.44,1 bar时为1.23,表明MIL-126(Fe)对C_(3)H_(6)和C_(3)H_(8)混合气体反转吸附,其C_(3)H_(6)回收潜力为19.71 cm3/g,接近国内外研究的最高水平。【结论】气体穿透实验结果表明MIL-126(Fe)对于一步获得高纯C_(3)H_(6)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IL-126(fe) 反转吸附 c_(3)H_(8)/c_(3)H_(6)分离 稳定性
下载PDF
Co_(9)S_(8)@Ti_(3)C_(2)正极材料制备及其镁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8
作者 陈昊元 徐昊 张可敏 《广州化学》 CAS 2023年第1期19-27,共9页
采用模板法合成了Co_(9)S_(8)@Ti_(3)C_(2)复合材料,通过SEM和XRD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以不同Co_(9)S_(8)负载量的复合材料以及纯相的Co_(9)S_(8)作为正极,以纯镁为负极,苯酚氯化镁-氯化铝/四氢呋喃作为电解液,组装镁离子电池进... 采用模板法合成了Co_(9)S_(8)@Ti_(3)C_(2)复合材料,通过SEM和XRD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以不同Co_(9)S_(8)负载量的复合材料以及纯相的Co_(9)S_(8)作为正极,以纯镁为负极,苯酚氯化镁-氯化铝/四氢呋喃作为电解液,组装镁离子电池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与Ti_(3)C_(2)的复合能够明显缩短电池的活化时间,并且显著提高其电化学性能,Co_(9)S_(8)@Ti_(3)C_(2)-2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上升到233 mAh/g。此外,在1 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仍然能够实现69 m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转化型正极 复合材料 八硫化九钴 碳化钛
下载PDF
C_(3)F_7CN/环氧树脂界面放电后固体绝缘的劣化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颖 王璁 +2 位作者 曹人杰 艾昕 屠幼萍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40,共8页
C_(3)F_(7)CN/CO_(2)是当前最具潜力的SF_(6)替代气体之一,而目前对C_(3)F_(7)CN/环氧树脂(EP)界面放电后固体绝缘劣化特性的研究则较少,不利于评估环保气体绝缘设备的绝缘状态。故文中模拟界面放电研究C_(3)F_(7)CN/CO_(2)中EP的绝缘... C_(3)F_(7)CN/CO_(2)是当前最具潜力的SF_(6)替代气体之一,而目前对C_(3)F_(7)CN/环氧树脂(EP)界面放电后固体绝缘劣化特性的研究则较少,不利于评估环保气体绝缘设备的绝缘状态。故文中模拟界面放电研究C_(3)F_(7)CN/CO_(2)中EP的绝缘劣化过程,测试了其表面形貌、粗糙度、元素及化学键组成和冲击闪络电压,最后从气固介质相互作用方面分析了EP放电劣化机制。结果表明:EP的闪络电压随放电时长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势,相比于新试样,50 h时仅下降约0.3%,300 h时达13.5%。,界面放电后EP表面微观形貌与SF_(6)中基本一致;EP表面C-C、C=C、C-O键同样易发生断裂,F·也易取代H·而引入大量C-F键。而EP表面CH_(3)·易被CN·取代而引入C≡N键;特征产物C_(12)F_(7)H_(17)O_(2)的生成标志着EP放电劣化程度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f_7cN/cO_(2) 环氧树脂 界面放电 绝缘劣化 闪络电压
下载PDF
局部过热下C_(3)F_(7)CN/EP气固绝缘系统劣化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人杰 王璁 +2 位作者 屠幼萍 张颖 艾昕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172-3181,共10页
C_(3)F_(7)CN/CO_(2)混合气体被认为是当前最具潜力的SF6替代气体。研究局部过热缺陷下环保型气固绝缘系统的劣化特性,可以为环保型气体绝缘电气设备的运维提供参考。该文搭建了局部过热模拟试验平台,开展C_(3)F_(7)CN/EP在不同温度下... C_(3)F_(7)CN/CO_(2)混合气体被认为是当前最具潜力的SF6替代气体。研究局部过热缺陷下环保型气固绝缘系统的劣化特性,可以为环保型气体绝缘电气设备的运维提供参考。该文搭建了局部过热模拟试验平台,开展C_(3)F_(7)CN/EP在不同温度下的劣化试验,获得气体分解产物随温度和时长的变化特性、EP表面物化特性和C_(3)F_(7)CN/EP气固绝缘系统劣化后的电气特性。结果表明:局部过热分解产物主要有CF4、CHF_(3)、CF_(3)CN、C_(3)H_(3)F_(3)、C_(3)F_(6)、C_(2)N_(2)、C_(2)H_(6)、C_(2)F_(4)、C_(3)F_(8),625℃下局部过热10h后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下降了20.38%;环氧树脂在105℃时不分解,279℃时开始分解,400℃和625℃时完全被破坏,环氧树脂表面发生了C-C、C=C、C-O键的断裂;相比未老化试样,279℃时环氧树脂试样的冲击闪络电压下降了约6.4%;局部过热后主要气体分解产物的相对绝缘强度比C_(3)F_(7)CN略差;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分析了C_(3)F_(7)CN/EP劣化机理,EP表面的C链在局部高温的作用下断裂,带隙减小,电导率增大,闪络电压下降;提出C_(3)H_(3)F_(3)气体可作为诊断C_(3)F_(7)CN/EP绝缘系统过热分解的特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f_(7)cN/cO_(2) 混合气体 局部过热 气固绝缘 环氧树脂 绝缘劣化
下载PDF
Ni_(x)Cu_(y)-B_(24)N_(28)催化CO_(2)氧化C_(3)H_(8)速控步骤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律佳媛 任瑞鹏 吕永康 《分子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_(3)H_(8)和CO_(2)在Ni_(x)Cu_(y)-B_(24)N_(28)(x+y=4,x=1、2、3、4)表面吸附及速控步骤反应机理.计算了C_(3)H_(8)、CO_(2)和相应中间体在Ni_(x)Cu_(y)-B_(24)N_(28)表面的吸附能以及6条可能路径下的反...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_(3)H_(8)和CO_(2)在Ni_(x)Cu_(y)-B_(24)N_(28)(x+y=4,x=1、2、3、4)表面吸附及速控步骤反应机理.计算了C_(3)H_(8)、CO_(2)和相应中间体在Ni_(x)Cu_(y)-B_(24)N_(28)表面的吸附能以及6条可能路径下的反应热和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C_(3)H_(8)和CO_(2)在Ni_(x)Cu_(y)-B_(24)N_(28)表面是物理吸附,C_(3)H_(8)+CO_(2)→CH_(3)CHCH_(3)+OCOH是最有利的路径,其在不同催化剂表面的活化能顺序是NiCu_(3)-B_(24)N_(28)(1.42 eV)、Ni_(2)Cu_(2)-B_(24)N_(28)(1.57 eV)、Ni_(3)Cu-B_(24)N_(28)(1.62 eV)、Ni_(4)-B_(24)N_(28)(1.75 eV).由此可知,在Ni_(x)Cu_(y)-B_(24)N_(28)催化CO_(2)氧化C_(3)H_(8)的体系中,Cu含量直接影响其催化活性,即NiCu_(3)-B_(24)N_(28)用于催化CO_(2)氧化C_(3)H_(8)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x)cu_(y)-B_(24)N_(28) 丙烷 二氧化碳 初步氧化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CoO_(x)用于负载Pd催化剂的CO和C_(3)H_(8)氧化
12
作者 钟栎锭 吴玉瑾 +1 位作者 王丽 郭耘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76,F0002,共11页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负载Pd催化剂,并以CO和C_(3)H_(8)氧化为模型反应,考察CoO_(x)的引入对Pd/Al_(2)O_(3)和Pd/CeO_(2)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多种手段表征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化学状态和氧化还原性能;并利用原位红外探讨CoO_(x)引入对氧...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负载Pd催化剂,并以CO和C_(3)H_(8)氧化为模型反应,考察CoO_(x)的引入对Pd/Al_(2)O_(3)和Pd/CeO_(2)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多种手段表征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化学状态和氧化还原性能;并利用原位红外探讨CoO_(x)引入对氧化反应的促进机制。结果表明:Pd/CoO_(x)/CeO_(2)的C_(3)H_(8)氧化反应速率是Pd/CeO_(2)的2.7倍;Pd/CoO_(x)/Al_(2)O_(3)的CO氧化反应速率是Pd/Al_(2)O_(3)的2倍。CoO_(x)对氧化反应的促进作用与载体的氧化还原性和反应物密切相关,对不同载体和反应物的氧化促进机制不同。在CO氧化过程中,CoO_(x)的引入可以改变Pd的化学状态;而在C_(3)H_(8)氧化过程中,CoO_(x)的引入可以增强C_(3)H_(8)的吸附并影响其氧化中间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coO_(x) cO氧化 c_(3)H_(8)氧化
下载PDF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甲泼尼龙联合治疗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5(OH)D_(3)、8-iso-PGF_(2α)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根伟 邹菖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525-52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甲泼尼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8前列腺异素F_(2α)(8-iso-PGF_(2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2例。分为甲泼尼龙...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甲泼尼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8前列腺异素F_(2α)(8-iso-PGF_(2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2例。分为甲泼尼龙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甲泼尼龙组采用甲泼尼龙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OH)D_(3)、8-iso-PGF_(2α)、白细胞介素-32(IL-3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CAT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和日常生活。采用Borg疲劳量表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甲泼尼龙组相比,联合治疗组PaCO_(2)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EV_(1)治疗前预计值、FEV_(1)/FVC正常值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FEV_(1)、FEV_(1)/FVC改善更为显著,高于甲泼尼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泼尼龙组相比,联合治疗组8-iso-PGF_(2α)、TNF-α、CAT、Borg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25(OH)D_(3)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总不良反应与甲泼尼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有效升高25(OH)D_(3)、降低8-iso-PGF_(2α)水平,改善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甲泼尼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5-羟基维生素D_(3) 8前列腺异素f_(2α)
下载PDF
g-C_(3)N_(4)/Bi_(8)(CrO_(4))O_(11) S型异质结的自组装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诺氟沙星和双酚A
14
作者 顾晓蒙 陈太杰 +7 位作者 雷健 杨洋 郑秀珍 张素娟 朱秋实 付先亮 孟苏刚 陈士夫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2569-2580,共12页
近年来,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水体严重污染,威胁着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太阳光驱动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去除污染物的手段.由于单一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多种缺陷,构建具有可见光响应和强氧化/还原能力的异质结光催化剂是... 近年来,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水体严重污染,威胁着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太阳光驱动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去除污染物的手段.由于单一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多种缺陷,构建具有可见光响应和强氧化/还原能力的异质结光催化剂是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Bi_(8)(CrO_(4))O_(11)(BCO)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可见光响应半导体,由于较正的价带位,使得其在光催化污染物降解和水氧化方面显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快速的载流子复合抑制了其活性.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CN)作为不含金属的半导体备受关注,其不仅具有可见光响应、环境友好和电子结构可调等优点,而且二维结构和较负的导带位使得CN更容易与其它半导体形成异质结光催化剂.因此,氧化型的BCO和还原型的CN结合构成异质结,有望形成S型载流子转移,从而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进而提高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本文通过自组装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CN基异质结CN/BCO.CN/BCO异质结光催化降解诺氟沙星(NOR)和双酚A(BPA)的最优比为10%.相对于单体BCO和CN,10%CN/BCO对NOR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38倍和2.33倍;10%CN/BCO对BPA的降解活性亦得到明显增强,其对BPA的降解率分别是纯BCO和CN的1.35倍和9.11倍.光电流、电化学阻抗谱、稳态荧光和时间分辨瞬态荧光光谱证实了CN/BCO异质结可以显著提升BCO和CN的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迁移效率.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电子顺磁共振和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CN/BCO异质结的光催化机制是S型转移.紫外光电子能谱、价带XPS光谱以及载流子浓度等数据进一步揭示了CN/BCO异质结中光生载流子符合S型转移机理的原因.CN作为还原型光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费米能级,而BCO作为氧化型光催化剂具有较低的费米能级.此外,CN的载流子浓度大于BCO的载流子浓度.当CN和BCO接触,多子(电子)很容易从CN迁移到BCO,直到它们的费米能级相等.因此,在CN和BCO之间形成了交错的能带结构和由CN指向BCO的内电场,而且在空间电荷区CN的能带向上弯曲,而BCO的能带向下弯曲.当可见光激发CN和BCO产生光生载流子时,在内电场驱动下,BCO导带的电子向CN迁移,CN价带的空穴向BCO迁移;而能带的弯曲和库仑斥力的作用,使得BCO价带的空穴和CN导带的电子各自留在原地.氧化还原能力弱的电子-空穴复合,而保留了空间分离的氧化还原能力强的电子和空穴,形成S型机制,从而显著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8)(crO_(4))O_(11) g-c_(3)N_(4) S型机制 光催化降解 抗生素
下载PDF
惰性气体对C_(3)H_(8)可燃下极限的影响
15
作者 陆毅 胡贤忠 张国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为探究CO_(2)、N_(2)和Ar对C_(3)H_(8)可燃下极限的影响,在5 L爆炸容器中测定了C_(3)H_(8)在O_(2)/CO_(2)、O_(2)/Ar、O_(2)/N_(2)三种气氛下的可燃下极限。首先分析了稀释气浓度、稀释气种类和氧气浓度对C_(3)H_(8)的可燃下极限的影响... 为探究CO_(2)、N_(2)和Ar对C_(3)H_(8)可燃下极限的影响,在5 L爆炸容器中测定了C_(3)H_(8)在O_(2)/CO_(2)、O_(2)/Ar、O_(2)/N_(2)三种气氛下的可燃下极限。首先分析了稀释气浓度、稀释气种类和氧气浓度对C_(3)H_(8)的可燃下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_(2)/CO_(2)气氛下,稀释气浓度变化对C_(3)H_(8)的可燃下极限影响最大,对O_(2)/Ar的影响次之,对O_(2)/N_(2)的影响最小。在相同稀释气浓度条件下,CO_(2)对C_(3)H_(8)可燃下极限的影响最大,N_(2)的影响次之,Ar的影响最小。随着O_(2)浓度的上升,O_(2)/CO_(2)气氛的可燃下极限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O_(2)/N_(2)和O_(2)/Ar的氛围的可燃下极限平缓上升。通过建立能量平衡方程分析了稀释气的比热和辐射效应对可燃下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气比热的改变是C_(3)H_(8)可燃下极限改变的主要原因,辐射热损失是影响可燃下极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2)/cO_(2)气氛 可燃下极限 c_(3)H_(8) 辐射热损失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n Comparison of Negative and Positive Surface Discharge in c-C_(4)F_(8)/CF_(3)I/CO_(2) Gas Mixture
16
作者 范彬海 周小丽 +1 位作者 钱勇 臧奕茗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24年第2期202-215,共14页
The dynamics of negative surface discharges in c-C_(4)F_(8)/CF_(3)I/CO_(2) gas mixture is investigated here with a 2D fuid model.The distributions of ion concentration,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photon flux during th... The dynamics of negative surface discharges in c-C_(4)F_(8)/CF_(3)I/CO_(2) gas mixture is investigated here with a 2D fuid model.The distributions of ion concentration,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photon flux during the propagation of the streamer ar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drift-diffusion equations of particles and Poisson's equation,and the photon flux variation function during the propagation is also fitted.It is found that the streamer branches occur when the streamer transitions from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insulator to the side surface,and then when the streamer approaches the plane electrode,the photon flux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On this basis,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rface discharge models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streamer characteristics,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amer branches.It is found that the streamer has a higher electron concentration and electric field in the positive model.The streamer develops“floating”in the positive surface discharge,while it is close to the surface of the insulator in the negative model.In addition,the negative streamer branch has a wider width and develops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amer branch surface discharge c-c_(4)f_(8)/cf_(3)I/cO_(2)gas mixtu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models
原文传递
Kinetic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Nd[(C_5H_ (10)NS_2)_3(C_ (12)H_8N_2)] in Non-Isothermal Conditions
17
作者 焦宝娟 陈三平 +1 位作者 胡荣祖 高胜利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82-85,共4页
The non-iso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Nd[(C_5H_ 10NS_2)_3(C_ 12H_8N_2)] we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G-DTG 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and the associated kinetics was investigated. The kinetic par... The non-iso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Nd[(C_5H_ 10NS_2)_3(C_ 12H_8N_2)] we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G-DTG and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mechanism, and the associated kinetics was investigate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are obtained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TG-DTG curves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 by integral and differential methods. The most probable kinetic model function of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is Maple Power of n=3/2, f(α)=2/3α -1/2 an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 is 116.67 kJ·mol -1 and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lg[A/s -1] is 7.68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c_5H_ 10NS_2)_3(c_ 12H_8N_2)] non-isothermal kinetics TG-DTG thermal decomposition rare earths
下载PDF
Asymmetric alkenylation reaction of benzoxazinones with diarylethylenes catalyzed by B(C_(6)F_(5))_(3)/chiral phosphoric acid
18
作者 Zhen Liu Zhi-Yuan Ren +3 位作者 Chen Yang Xiangyi Shao Li Chen Xin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35-140,共6页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alkenylation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construct chiral alkene molecules,but the asymmetric alkenylation of simple alkenes catalyzed by metal-free catalysts remains an elusive challenge.Here... 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alkenylation is an efficient method to construct chiral alkene molecules,but the asymmetric alkenylation of simple alkenes catalyzed by metal-free catalysts remains an elusive challenge.Herein,we reported an asymmetric alkenylation of benzoxazinones with diarylethylenes by utilizing a B(C_(6)F_(5))_(3)/chiral phosphoric acid catalyst.A broad of benzoxazinones and diarylethylenes with electron-withdrawing and electron-donating groups were tolerated(up to 95%yield and 97.5:2.5 e.r.)in the methodology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Moreover,the synthetic utility was confirmed by the scaled-up reaction and transformations of the products.The mechanism was preliminarily explored by control reactions,nonlinear effect experiment and DFT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metric alkenylation Simple alkenes BENZOXAZINONES B(c_(6)f_(5))_(3)/chiral phosphoric aci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原文传递
新型SF_(6)气体净化处理系统外置预处理装置
19
作者 黄海龙 许一力 +2 位作者 杨娴 苏晓东 房超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1-37,共7页
针对现有大多数SF_(6)气体净化处理系统难以处理C_(3)F_(8)等组分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SF_(6)气体净化处理系统外置预处理装置,该装置不但能双级控温式气化、分级多塔吸附提纯,还能保证吸附剂均匀受热,安全高效在线再生,实现对现有系统... 针对现有大多数SF_(6)气体净化处理系统难以处理C_(3)F_(8)等组分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SF_(6)气体净化处理系统外置预处理装置,该装置不但能双级控温式气化、分级多塔吸附提纯,还能保证吸附剂均匀受热,安全高效在线再生,实现对现有系统高效、低成本升级改造。净化处理后的SF_(6)气体满足《工业六氟化硫》(GB/T 12022—2014)标准,大大提升了净化提纯作业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气体 净化处理 吸附剂 c_(3)f_(8)
下载PDF
互利共生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锡氢烷的杂脱氢偶联与喹啉还原的相互促进
20
作者 刘天伟 何江华 张越涛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29-137,共9页
S,O,N,P与Sn原子组成的杂原子锡化合物(SSn,OSn,NSn和PSn)在有机合成和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构建杂原子锡化合物主要采用传统的复分解方法,但这种方法反应条件苛刻且效率低.其他构建杂原子锡化合物的方法,如加成反应和自由基... S,O,N,P与Sn原子组成的杂原子锡化合物(SSn,OSn,NSn和PSn)在有机合成和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构建杂原子锡化合物主要采用传统的复分解方法,但这种方法反应条件苛刻且效率低.其他构建杂原子锡化合物的方法,如加成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等,也存在底物范围较窄的问题.在锡烷杂脱氢偶联反应中,锡烷上的负氢和杂原子上的正氢以氢气的方式逸出,该过程需要较高的反应能量,可能导致部分底物反应困难或效率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课题组在前期工作中(Adv.Synth.Catal.,2021,363,5319–5329)将互利共生的概念应用于有机合成,采用B(C_(6)F_(5))_(3)作为催化剂,通过一锅法实现吲哚的C3位硅烷化或硼烷化以及喹啉的还原.在这一过程中,喹啉能够将副产物吲哚啉上的正氢和负氢通过氢转移的方式移除,既促进了吲哚的官能化反应,又实现了自身的还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以B(C_(6)F_(5))_(3)为催化剂,在锡烷杂脱氢偶联反应中引入喹啉,协助锡烷和杂原子上的负氢和正氢以氢转移的方式移除,该反应同时会促进喹啉还原得到四氢喹啉.在反应过程中,B(C_(6)F_(5))_(3)催化喹啉的1,4-氢锡化反应生成少量1,4-N-锡化-二氢喹啉,反应很快达到平衡.同时游离的B(C_(6)F_(5))_(3)与杂原子氢化合物(EH)底物组成中间体[ESnH]+[HB(C_(6)F_(5))_(3)]‒,该中间体通过氢转移将1,4-N-锡化-二氢喹啉中间体转化为N-锡化-四氢喹啉进而加速喹啉的还原,而1,4-N-锡化-二氢喹啉可以作为氢受体促进[ESnH]+[HB(C_(6)F_(5))_(3)]‒中间体转化生成ESn(E=S,O,N和P).N-锡化-四氢喹啉与EH发生复分解反应迅速生成另一分子ESn和四氢喹啉,实现相互促进的过程.该策略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获得57种ESn产物和17种四氢喹啉产物.在喹啉的辅助下,含有较大位阻或强吸电子基团的酚类、部分烷基醇、苯胺、吲哚、烷基或芳基磷底物的产率明显提升.利用该反应体系,以较高的产率合成了两种药物结构的类似物.根据一系列控制实验、反应监测、关键中间体捕获及合成实验和氘代控制实验结果,提出了反应机理.该互促反应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喹啉的1,4-氢锡化、正负氢转移以及复分解反应,氢锡化和氢转移反应相互促进,复分解反应同时促进氢锡化和氢转移,进而实现整个反应的相互促进.综上,本工作高效合成了杂原子锡化合物以及四氢喹啉化合物,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阐述,为有机锡化合物的构建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利共生 三(五氟)苯基硼 杂脱氢偶联 还原反应 喹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