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C_(3)H_(6)/N_(2)分离的PDA@PEBA2533膜的制备
1
作者 杜翠花 张茜 +2 位作者 王晓东 黄伟 周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7-446,共10页
为回收聚丙烯制备尾气中的丙烯,采用本实验室独创的浸渍-旋转法在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PDA)膜层制备出对C3H6具有更强亲和性的PDA@PEBA2533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DA颗粒和膜进行表... 为回收聚丙烯制备尾气中的丙烯,采用本实验室独创的浸渍-旋转法在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膜表面沉积聚多巴胺(PDA)膜层制备出对C3H6具有更强亲和性的PDA@PEBA2533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PDA颗粒和膜进行表征。考察了PDA沉积时间对膜形貌、结构以及分离性能的影响,也考察了温度和压力等操作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探索了PDA@PEBA2533膜对不同C3H6浓度的C_(3)H_(6)/N_(2)混合气的分离效果以及膜的长时间分离稳定性。结果表明,沉积PDA于PEBA2533膜表面有效提高了膜的分离性能。当沉积时间不小于24h时,可得到连续的PDA膜层,随沉积时间的增加,膜层逐渐增厚,气体渗透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选择性持续上升,沉积24h所制备的膜分离性能最佳。增大操作温度和压力,膜对C3H6和N2的渗透速率均增大,C_(3)H_(6)/N_(2)选择性则降低。增大混合气中C3H6浓度,膜对C3H6的渗透速率和选择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所制备的分离性能最好的PDA@PEBA2533膜上,0.2MPa时,对C3H6体积分数为20%的混合气,温度从0℃提高到50℃,C3H6渗透速率从8.25GPU增加到71.42GPU,C_(3)H_(6)/N_(2)选择性从22.92降低至10.14。在130h的气体分离实验中,该膜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该膜与其他分离C_(3)H_(6)/N_(2)混合气膜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h_(6)/N_(2)混合气 分离 浸渍-旋转法 聚多巴胺@聚醚嵌段共聚酰胺
下载PDF
CuCoCe-LDH催化剂的C_(3)H_(6)-SCR脱硝特性
2
作者 陈佳音 宁淑英 +3 位作者 付维 蔡晨 周皞 苏亚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83,共11页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一系列的Cu_((x))Co_((y))Ce_((z))-LDH前驱体,煅烧后形成Cu_((x))Co_((y))Ce_((z))O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其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C_(3)H_(6)-SCR)。得益于Cu、Co、Ce之间强大... 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一系列的Cu_((x))Co_((y))Ce_((z))-LDH前驱体,煅烧后形成Cu_((x))Co_((y))Ce_((z))O混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应器上实验研究了其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C_(3)H_(6)-SCR)。得益于Cu、Co、Ce之间强大的协同作用,Cu((0.21))Co((0.48))Ce((0.31))O在225℃时达到95%的NO转化率和90%的N_(2)选择性。此外,运用ICP、XRD、TEM、XPS、H_(2)-TPR等表征来研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还原能力之间的关系。XRD结果表明,Cu、Co、Ce之间形成了固溶体,促进了活性金属的分散。XPS和H_(2)-TPR进一步证明Cu和Co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氧空位的形成,从而提升其催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c_(3)h_(6) cucoce-LDh催化剂 水热法
下载PDF
CO_(2)/C_(3)H_(6)O在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表面的共/竞吸附机理研究
3
作者 汪辉春 花昌豪 +4 位作者 陈萍 顾明言 龚成 邹帅 汪一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比较吸附量、吸附能以及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的分析,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CN5@MOx,MOx=ZnO、CaO、Na2O)表面CO_(2)与C_(3)H_(6)O(CO_(2)&C_(3)H_(6)O)的吸附机理。首先从CO_(2)/C_(3)...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比较吸附量、吸附能以及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的分析,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CN5@MOx,MOx=ZnO、CaO、Na2O)表面CO_(2)与C_(3)H_(6)O(CO_(2)&C_(3)H_(6)O)的吸附机理。首先从CO_(2)/C_(3)H_(6)O单组分方面计算了其在CN5@MOx表面吸附量和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在333 K、100 kPa时CN5@Na2O表面对CO_(2)/C_(3)H_(6)O单组分吸附量分别为3.65、15.34 mmol/g,吸附能分别为-145.86、-132.47 kJ/mol,均高于CO_(2)/C_(3)H_(6)O单组分在CN5@CaO及CN5@ZnO表面吸附。得出Na2O掺杂吡咯氮生物炭对CO_(2)/C_(3)H_(6)O单组分吸附效果最优。进一步研究了CO_(2)&C_(3)H_(6)O在CN5@MOx表面共/竞吸附及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_(2)&C_(3)H_(6)O在CN5@Na2O、CN5@CaO、CN5@ZnO表面吸附存在临界温度(分别为333、353、393 K),超过临界温度以后CO_(2)&C_(3)H_(6)O共存体系在CN5@MOx表面吸附量较CO_(2)/C_(3)H_(6)O单组分有所提高。CO_(2)&C_(3)H_(6)O在CN5@Na2O、 CN5@CaO、 CN5@ZnO表面吸附能分别比CO_(2)或C_(3)H_(6)O单组分吸附时至少高141.59、112.77、31.75 kJ/mol,CN5@MOx表面对CO_(2)和C_(3)H_(6)O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且CN5@Na2O对CO_(2)&C_(3)H_(6)O共同吸附效果最佳。采用电荷差分密度和态密度分析CO_(2)&C_(3)H_(6)O在CN5@MOx表面协同吸附作用机理,得出CO_(2)的吸附作用力是通过C_(3)H_(6)O与CO_(2)的间接相互作用产生的,Na2O中Na与C_(3)H_(6)O电子云重叠,发生电荷转移,增强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力,CN5@Na2O表面C_(3)H_(6)O与CN5在p轨道主要共振峰结合能较CN5@ZnO低了3.43 eV,使得C_(3)H_(6)O在CN5@Na2O表面吸附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氮生物炭 金属氧化物 cO_(2) c_(3)h_(6)O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离子凝胶膜的制备及其在C_(3)H_(6)/C_(3)H_(8)分离中的应用
4
作者 高云硕 孙玉绣 +3 位作者 刘丽娟 耿晨旭 张政清 乔志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8,共10页
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合成出3种不同颗粒大小金属-有机骨架(ZIF-8),并将其与离子液体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PmimTf_(2)N)和聚醚共聚酰胺(Pebax 1657)混合制得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用于对丙烯/丙烷混气体系的分离.通过ZI... 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合成出3种不同颗粒大小金属-有机骨架(ZIF-8),并将其与离子液体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PmimTf_(2)N)和聚醚共聚酰胺(Pebax 1657)混合制得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用于对丙烯/丙烷混气体系的分离.通过ZIF-8颗粒与离子液体在Pebax膜中的协同作用,实现了金属-有机骨架(MOF)填料在聚合物基质中高达70%的质量掺杂量,C_(3)H_(6)/C_(3)H_(8)体系的气体分离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研究表明,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相比于Pebax纯膜,C_(3)H_(6)渗透通量提高了385%,达到了227.1 Barrer;同时,C_(3)H_(6)/C_(3)H_(8)的选择性也从3.04提高到了25.11.此外,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10~40℃,0.15~0.3 MPa),ZIF-8/IL/Pebax离子凝胶膜均表现出优异的气体分离性能,并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混合基质膜 离子凝胶 高掺杂量 c_(3)h_(6)/c_(3)h_(8)分离
下载PDF
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的制备及对C_(3)H_(6)/C_(2)H_(4)混合气的分离性能
5
作者 张茜 王晓东 黄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7-736,共10页
以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和聚乙二醇(PEG600)共混物为有机基质、自制CuNaY分子筛为添加剂,利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衰减全反射傅里... 以聚醚嵌段共聚酰胺(PEBA2533)和聚乙二醇(PEG600)共混物为有机基质、自制CuNaY分子筛为添加剂,利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及差示扫描量热(DSC)等分析方法对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进行表征,考察了CuNaY分子筛中Cu^(2+)交换度和含量对混合基质膜微结构和C_(3)H_(6)/C_(2)H_(4)混合气(摩尔比50/50)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uNaY与PEBA2533/PEG600发生物理混合,并使有机基质链的移动性增强;CuNaY分子筛在混合基质膜中质量分数不大于6%时,其分布均一,与有机基质结合良好;极化能力更强的Cu^(2+)取代Na^(+)提高了混合基质膜的分离性能,Cu^(2+)交换度对C_(3)H_(6)选择性存在最佳值,低温有利于提高C_(3)H_(6)/C_(2)H_(4)选择性。在温度-35℃、压力0.2 MPa的条件下,添加CuNaY分子筛质量分数6%、Cu^(2+)交换度12.90%时制备的混合基质膜对C_(3)H_(6)/C_(2)H_(4)混合气的分离性能最佳,C_(3)H_(6)/C_(2)H_(4)选择性可达10.5,C_(3)H_(6)渗透系数为350 barr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BA2533/PEG600/cuNaY混合基质膜 c_(3)h_(6)/c_(2)h_(4)混合气 交换度 分离 渗透系数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26(Fe)对C_(3)H_(8)/C_(3)H_(6)反转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6
作者 赵璇宇 王德印 +1 位作者 王勇 王永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654,共8页
【目的】丙烯(C_(3)H_(6))是一种重要的烯烃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去除其中的丙烷(C_(3)H_(8))杂质非常重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对于C_(3)H_(6)和C_(3)H_(8)的分离纯化有着极大的前景,其中C_(3)H_(8)选择性... 【目的】丙烯(C_(3)H_(6))是一种重要的烯烃原料,在实际生产中去除其中的丙烷(C_(3)H_(8))杂质非常重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对于C_(3)H_(6)和C_(3)H_(8)的分离纯化有着极大的前景,其中C_(3)H_(8)选择性吸附剂可一步获得高纯C_(3)H_(6)产物,有着极高的工业价值。MIL-126(Fe)由于富含的低极性苯环提供了密集的电负性结合位点,对于烷烃的优先吸附有很大潜力。【方法】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MIL-126(Fe),对其稳定性及C_(3)H_(8)/C_(3)H_(6)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MIL-126(Fe)有优异的稳定性;298 K和1 bar下C_(3)H_(8)吸附量为185.37 cm3/g,高于大部分C_(3)H_(8)选择性吸附MOFs材料;对C_(3)H_(8)/C_(3)H_(6)混合气体的IAST选择性在0.1 bar时为1.44,1 bar时为1.23,表明MIL-126(Fe)对C_(3)H_(6)和C_(3)H_(8)混合气体反转吸附,其C_(3)H_(6)回收潜力为19.71 cm3/g,接近国内外研究的最高水平。【结论】气体穿透实验结果表明MIL-126(Fe)对于一步获得高纯C_(3)H_(6)有极大的工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IL-126(Fe) 反转吸附 c_(3)h_(8)/c_(3)h_(6)分离 稳定性
下载PDF
新型耐热含能钙钛矿化合物(C_(6)H_(14)N_(2))[Na(ClO_(4))_(3)]的热分解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静 张俊林 +4 位作者 丁黎 陈劭力 邱丽莉 祝艳龙 王伯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1-686,共6页
(C_(6)H_(14)N_(2))[Na(ClO_(4))_(3)]是新型含能钙钛矿化合物的典型代表,需明确其热分解行为、热分解机制及感度特性,以推动其在配方中的应用。以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方法实现了分解放热量、分解温度等参数的获取;以动力学模拟计算... (C_(6)H_(14)N_(2))[Na(ClO_(4))_(3)]是新型含能钙钛矿化合物的典型代表,需明确其热分解行为、热分解机制及感度特性,以推动其在配方中的应用。以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方法实现了分解放热量、分解温度等参数的获取;以动力学模拟计算解析了相关分解机理;以同步热分析-红外-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原位红外技术探索了(C_(6)H_(14)N_(2))[Na(ClO_(4))_(3)]的分解产物及分解历程;以国军标法获得了热感度、摩擦感度与撞击感度参数。结果表明:在10℃·min^(-1)的升温速率下,(C_(6)H_(14)N_(2))[Na(ClO_(4))_(3)]分解放热量为4227 J·g^(-1),分解温度则达到345℃,高于黑索今(RDX)、奥克托今(HMX)、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等多数现役含能材料,显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分解产物研究表明其立方笼状骨架有效稳定了内部结合的有机物分子,使其热稳定性较高。此外,(C_(6)H_(14)N_(2))[Na(ClO_(4))_(3)]在100℃下加热48 h的放气量约0.04 m L·g^(-1),撞击感度与机械感度分别为32%和80%,优于RDX和HM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h_(14)N_(2))[Na(clO_(4))_(3)] 钙钛矿 热分解 DSc·TG-FTIR-MS 原位红外
下载PDF
一步水热合成Cu-SSZ-13分子筛选择性催化C_(3)H_(6)还原NO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聪颖 周皞 +4 位作者 杨迪 张恒 赵辉爽 叶必朝 苏亚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3-866,共14页
采用铜胺配合物(Cu^(2+)-四乙烯五胺,Cu-TEPA)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不同铜铝比(n_(Cu)/n_(Al))和硅铝比(n_(Si)/n_(Al))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研究其在贫燃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C_(3)H_(6)-SCR)的性能。当n_(Cu)... 采用铜胺配合物(Cu^(2+)-四乙烯五胺,Cu-TEPA)作为结构导向剂,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不同铜铝比(n_(Cu)/n_(Al))和硅铝比(n_(Si)/n_(Al))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研究其在贫燃条件下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C_(3)H_(6)-SCR)的性能。当n_(Cu)/n_(Al)=2、n_(Si)/n_(Al)=6时2.0Cu-SSZ-13(6)催化剂具有最好的低温脱硝活性,200℃时NO转化率超过80%,在250~300℃可实现100%脱硝效率和~100%N_(2)选择性,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水、抗硫性能。为研究不同n_(Cu)/n_(Al)和n_(Si)/n_(Al)对催化剂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_(2)吸附-脱附测试、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2.0Cu-SSZ-13(6)具有最佳的脱硝性能,这是因为其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最强的表面酸性和分布最多的孤立态Cu^(2+)离子。Cu-SSZ-13上丰富的酸性位可以有效促进C_(3)H_(6)和NO的吸附和活化,SSZ-13分子筛八元环中孤立的Cu^(2+)离子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是C_(3)H_(6)-SCR反应的主要活性位。随着n_(Cu)/n_(Al)的增加,孤立的Cu^(2+)离子会在分子筛表面迁移、集聚形成CuO物种,从而导致C_(3)H_(6)-SCR活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SZ-13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丙烯 NO cu^(2+) 硅铝比
下载PDF
Mn_(15)Zr_(3)La_(10)/ZSM-5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优异低温C_(3)H_(6)-SCR脱硝性能研究
9
作者 唐田 许俊强 +4 位作者 盛小红 张艳容 邹贤林 郭芳 张强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40-8146,共7页
与传统NH_(3)-SCR不同,C_(3)H_(6)-SCR由于较高的反应能垒在低温下(<300℃)通常表现出较差的脱硝性能。在模拟实际发动机稀燃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_(x)Zr_(y)La_(z)/ZSM-5非贵金属催化剂,在C_(3)H_(6)-SCR中表现出优异的... 与传统NH_(3)-SCR不同,C_(3)H_(6)-SCR由于较高的反应能垒在低温下(<300℃)通常表现出较差的脱硝性能。在模拟实际发动机稀燃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Mn_(x)Zr_(y)La_(z)/ZSM-5非贵金属催化剂,在C_(3)H_(6)-SCR中表现出优异的低温脱硝性能,其NO转化率在空速为30000 h^(-1)温度区间为190~270℃超过90%,最高NO转化率在250℃达到100%。实验结果表明,La引入明显地提高了催化剂的孔道直径(3.20→4.07 nm),显著提升了活性Mn物种的分散以及活性Mn物种的表面离子浓度,进而增加催化剂表面Lewis酸数量;此外,XPS结果表明,La的引入产生了更多的Mn^(4+)向Mn^(3+)的电子转移,在活性物种MnO_(x)上造成更多的晶格氧空位,这些提升可能是Mn_(15)Zr_(3)La_(10)/ZSM-5催化剂表现出优异低温活性的原因。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有助于揭示稀土金属La在低温C_(3)H_(6)-SCR中的影响,并有助于进一步合成高活性的非贵金属低温C_(3)H_(6)-SCR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3)h_(6)-ScR 低温活性 稀土金属La Mn基催化剂 脱硝
下载PDF
超声强化NH_(3)-C_(4)H_(6)O_(6)-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烟尘提锌工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雪梅 王毕雄 +1 位作者 李金京 马爱元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96,124,共9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强化NH_(3)-C_(4)H_(6)O_(6)-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烟尘提锌工艺条件,分别考察超声功率、反应时间、酒石酸浓度、液固比四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石酸浓度与液固比间的交互作用对锌浸出...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强化NH_(3)-C_(4)H_(6)O_(6)-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烟尘提锌工艺条件,分别考察超声功率、反应时间、酒石酸浓度、液固比四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石酸浓度与液固比间的交互作用对锌浸出率影响最为显著。优化提锌工艺条件为:控制超声功率300 W、浸出时间30 min、氨水浓度7 mol/L、酒石酸浓度0.5 mol/L、液固比5∶1、浸出温度45℃、搅拌速度100 r/min,该优化条件下的锌浸出率可达80.05%,较常规浸出相比、超声条件下锌浸出率提高5.25个百分点;NH_(3)-C_(4)H_(6)O_(6)-H_(2)O体系下ZnFe_(2)O_(4)、Zn_(2)SiO_(4)、ZnS物相难浸出;羧酸根可与Zn^(2+)形成络合离子,强化锌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烟尘 超声强化 Nh_(3)-c_(4)h_(6)O_(6)-h_(2)O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Cu-Mn-BTC MOF催化C_(3)H_(6)选择性还原NO的性能
11
作者 刘权 苏亚欣 +2 位作者 徐国强 温妮妮 周皞 《工业催化》 CAS 2022年第9期21-31,共11页
利用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C_(3)H_(6)-SCR)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脱硝技术之一,但是目前已报道的催化剂存在低温活性较低和氮气选择性不佳等问题。为了研究新型高效的催化剂,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了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x Cu-Mn-BTC MOFs)... 利用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NO(C_(3)H_(6)-SCR)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脱硝技术之一,但是目前已报道的催化剂存在低温活性较低和氮气选择性不佳等问题。为了研究新型高效的催化剂,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了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x Cu-Mn-BTC MOFs),并研究其在富氧条件下催化C_(3)H_(6)选择性还原NO的脱硝性能。利用SEM、XRD、BET、H_(2)-TPR、XPS和Py-FTIR等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的引入显著提高了脱硝效率,其中3.2Cu-Mn-BTC显示出良好的脱硝性能,300℃时NO转化率达80%,N_(2)选择性达94%。SEM和XRD结果表明,Mn成功引入到Cu-BTC骨架中,经过Mn修饰的3.2Cu-Mn-BTC变成了粒径更小的块状晶体;BET结果表明,随着引入Mn含量增加,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孔径增大;XPS结果表明,3.2Cu-Mn-BTC催化活性较好,与其含有更多吸附氧O_(α)和Cu^(2+)有关;H_(2)-TPR结果表明,与Cu-BTC相比,x Cu-Mn-BTC还原峰向更低温度移动,具有更好的还原能力。Py-FTIR结果表明,经过活化后的x Cu-Mn-BTC催化剂表面含有L酸,Mn的引入增加了催化剂表面L酸性位,L酸是影响C_(3)H_(6)-SCR的重要因素。xCu-Mn-BTC在C_(3)H_(6)-SCR中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证明双金属MOFs应用于C_(3)H_(6)-SCR的可行性,利用金属的优点合成多金属MOFs来提高C_(3)H_(6)-SCR催化性能可能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选择性催化还原 xcu-Mn-BTc催化剂 NO 丙烯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石油烃(C_(6)-C_(9))
12
作者 许晓慧 谷周雷 +2 位作者 刘卫 郭颖超 张云 《能源与环境》 2022年第3期74-75,100,共3页
利用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联用的方法测定水中挥发性石油烃(C_(6)-C_(9)),目标物经高纯氮气吹扫被捕集管吸附,然后将捕集管加热再用高纯氮气反吹,被反吹出来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柱分离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以2-甲基戊烷... 利用吹扫捕集与气相色谱联用的方法测定水中挥发性石油烃(C_(6)-C_(9)),目标物经高纯氮气吹扫被捕集管吸附,然后将捕集管加热再用高纯氮气反吹,被反吹出来的挥发性物质经气相色谱柱分离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以2-甲基戊烷和正癸烷的出峰时间确定目标物的保留时间,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操作简单快速。实验选取0~6.00 mg/L的浓度范围做工作曲线,相关系数>0.999,检出限低至0.007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87.6%~108.6%,相对标准偏差为2.6%~5.3%,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气相色谱 挥发性石油烃(c_(6)-c_(9)) 环境样品
下载PDF
ZSM-5分子筛负载高分散Pd催化剂低温捕集净化CO/C_(3)H_(6)的性能与机理研究
13
作者 李颖 陈冬冬 +3 位作者 王昕煜 徐鑫 叶代启 陈培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8-269,共12页
冷启动工况下尾气CO和碳氢化合物的高效消除是实现柴油车近零排放的关键.采用氨蒸发法制备同时包含高分散PdO_(x)纳米颗粒和Pd^(2+)的Pd-ZSM-5催化剂AE-PdH,并应用于模拟冷启动工况下CO和C_(3)H_(6)的低温捕集净化.结果表明,AE-PdH能在... 冷启动工况下尾气CO和碳氢化合物的高效消除是实现柴油车近零排放的关键.采用氨蒸发法制备同时包含高分散PdO_(x)纳米颗粒和Pd^(2+)的Pd-ZSM-5催化剂AE-PdH,并应用于模拟冷启动工况下CO和C_(3)H_(6)的低温捕集净化.结果表明,AE-PdH能在低温下同时吸附CO和C_(3)H_(6),且CO可显著促进AE-PdH的C_(3)H_(6)捕集净化性能;与传统浸渍法制备的Pd-ZSM-5相比,AE-PdH具有更高的CO/C_(3)H_(6)协同氧化活性,因此在升温脱附过程中C_(3)H_(6)逃逸更少.结合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原位紫外拉曼光谱表征的机理研究揭示:AE-PdH含有强吸附CO和C_(3)H_(6)的离子态Pd活性位点;CO通过在低温下将AE-PdH中的高分散PdO_(x)还原为金属Pd,促进升温过程中AE-PdH对C_(3)H_(6)的吸附和催化氧化,从而减少了C_(3)H_(6)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蒸发 Pd-ZSM-5 c_(3)h_(6) cO/c_(3)h_(6)协同净化 冷启动减排
原文传递
药物对映体含量测定的核磁共振法研究──Ⅱ.3,4-环氧-3,4-二氢-2,2-二甲基-6-乙酰胺基-7-硝基-二氢-1-苯骈吡喃
14
作者 沈文斌 王庆锋 廖海平 《药物分析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99-302,共4页
报道了位移试剂Eu(FOD)3、Eu(HFC)3,存在下3,4-环氧-3,4-二氢-2,2-二甲基-6-乙酰胺基-7-硝基-二氢-1-苯骈吡喃(Ⅰ)的镧诱导位移(LIS)值;在手性位移试剂Eu(HFC)3存在下,观察... 报道了位移试剂Eu(FOD)3、Eu(HFC)3,存在下3,4-环氧-3,4-二氢-2,2-二甲基-6-乙酰胺基-7-硝基-二氢-1-苯骈吡喃(Ⅰ)的镧诱导位移(LIS)值;在手性位移试剂Eu(HFC)3存在下,观察到5-H和8-H明显的对映体位移差值(△△δ),据此,可对化合物Ⅰ直接进行对映体的定量分析。当Eu(HFC)3:Ⅰ为0.955(0.705)(摩尔比)时,8-H(5-H)的(+)和(-)对映体两峰峰谷高度为峰高的3.5%(7.1%),即当对映体之一的含量不低于3.5%(7.1%)时,可对化合物Ⅰ的对映体含量进行精确的直接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骈吡喃类 钾通道开放剂 核磁共振 对映体
下载PDF
铟掺杂促进铜铝催化剂低温C_(3)H_(6)-SCR反应的机理
15
作者 刁凡 王驰中 +4 位作者 余杰 于喆 赵菲琳 李振国 常化振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01-2910,共10页
CuO/Al_(2)O_(3)催化剂为低温SCR催化剂,在其表面添加In组分,并用于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C_(3)H_(6)-SCR)氮氧化物(NO_(x))的研究。结果表明,负载CuIn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反应活性,在350°C时NO_(x)转化率可达到62%。XPS表征结果显... CuO/Al_(2)O_(3)催化剂为低温SCR催化剂,在其表面添加In组分,并用于丙烯选择性催化还原(C_(3)H_(6)-SCR)氮氧化物(NO_(x))的研究。结果表明,负载CuIn的催化剂表现出最好的反应活性,在350°C时NO_(x)转化率可达到62%。XPS表征结果显示,同时负载In改变了Cu的化合价态和表面氧的分布,提高了催化剂表面Cu^(2+)和化学吸附氧的比例。H_(2)-TPR和NO+O_(2)-TPD结果表明,同时负载CuIn能提高催化剂氧化还原性,也促进了NO_(x)的吸附,催化剂表面生成大量的亚硝酸盐/硝酸盐。反应机理研究表明,C_(3)H_(6)-SCR过程沿着L-H反应路径进行,同时负载CuIn能促进C_(3)H_(6)的快速氧化,并有助于催化剂表面甲酸盐和乙酸盐的形成。因此,Cu^(2+)和化学吸附氧比例的提高,会增强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从而加速甲/乙酸盐的形成,这可能是促进C_(3)H_(6)-SCR低温活性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可为应用于柴油车尾气控制技术的低温SCR催化剂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c_(3)h_(6) NO_(x) 氧化铝
原文传递
低湿CO_(2)/H_(2)O混合气体吸附特性实验
16
作者 任可欣 鲁军辉 +1 位作者 王随林 唐进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698-6710,共13页
CO_(2)捕集、封存及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为将碳捕集后的低湿CO_(2)/H2O进行CO_(2)提纯和资源化利用,采用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303K、313K)、H2O含量(0.7%~3.0%)的CO_(2)/H2O在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分子筛3A和13X... CO_(2)捕集、封存及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为将碳捕集后的低湿CO_(2)/H2O进行CO_(2)提纯和资源化利用,采用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303K、313K)、H2O含量(0.7%~3.0%)的CO_(2)/H2O在活性炭、活性氧化铝、分子筛3A和13X四种吸附剂上的动态吸附穿透曲线、吸附床温度分布、吸附量,分析了CO_(2)/H2O分离系数和吸附热。结果表明,在CO_(2)/H2O动态吸附过程中,吸附床温度与各组分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相同。H2O饱和时间随进气温度升高而缩短;H2O含量增加,抑制CO_(2)吸附;活性炭和氧化铝中H2O的饱和时间随H2O含量增加而增长,但分子筛3A和13X饱和时间缩短。H2O吸附量随H2O含量增加而增加,吸附热随吸附量增加而减小,CO_(2)则相反。分子筛3A对CO_(2)吸附量最小且CO_(2)/H2O分离系数最大。H2O含量小于1%时,CO_(2)吸附量最大的分子筛13X分离系数大于活性氧化铝,分子筛3A和13X适合分离低湿CO_(2)/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h_(2)O 吸附 活性炭 活性氧化铝 分子筛3A和13X 选择性
下载PDF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Nano-AlN Based on Solid Nitrogen Source by 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17
作者 Zhuoli Yang Xianbin Hou Leyang Dai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3年第6期2941-2951,共11页
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was carried out on the Al+C3H6N6 system and Al+C_(4)H_(4)N_(4) system,respectively.The phase structure,functional groups and synthesis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by XRD and FT-IR,and the diff... 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was carried out on the Al+C3H6N6 system and Al+C_(4)H_(4)N_(4) system,respectively.The phase structure,functional groups and synthesis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by XRD and FT-IR,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nano-AlN with different solid nitrogen sources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C3H6N6 has a stable triazine ring structure,and its chemical bond is firm and difficult to break,so AlN cannot be synthesized directly by solid-solid reaction at room temperature.However,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nitrile groups(-CN)and amino groups(-NH_(2))in C_(4)H_(4)N_(4) molecules.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plasma bombardment and mechanical energy activation,C_(4)H_(4)N_(4) molecules undergo polycondensation and deamination,so that the ball milling tank is fill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active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such as N=,≡N,etc.These groups and ball milling activated Al can synthesize nano-AlN at room temperature,with a conversion rate of 92%.SEM,DSC/TG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wder obtained by ball milling was formed by soft agglomeration of many fine primary particles about 50–80 nm.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powder was loose and porous,and it had strong activity.After annealing at 800℃,the conversion rate of the Al+C_(4)H_(4)N_(4) system reached 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assisted ball milling solid nitrogen source melamine(c_(3)h_(6)N_(6)) aluminum nitride(AlN)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下载PDF
三聚氰胺分子在外电场中的物理特性和红外光谱特征
18
作者 王国成 陈宇 +2 位作者 邹志伟 曹润平 刘玉柱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8-473,共6页
三聚氰胺(C_(3)H_(6)N_(6))是一种工业原料,对人体危害极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物,研究其在外电场中的性质尤为重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PW91/6-31+(d,p)基组水平上,研究在外电场(0~0.010 a.u.)的作用下,三聚氰胺分子的键长、总... 三聚氰胺(C_(3)H_(6)N_(6))是一种工业原料,对人体危害极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物,研究其在外电场中的性质尤为重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PW91/6-31+(d,p)基组水平上,研究在外电场(0~0.010 a.u.)的作用下,三聚氰胺分子的键长、总能量、偶极矩(诱导偶极矩)、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能隙、红外光谱、解离势能面的变化。通过对不同外加电场作用下C_(3)H_(6)N_(6)分子基态稳定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在N—C键方向上加电场,随着外电场的逐渐加大,C_(3)H_(6)N_(6)分子的总能量逐渐减小,偶极矩逐渐增大,能隙逐渐减小。电场对不同的键长影响不同,随着外电场逐渐加大,不同N—C键键长变化不同,其中,N_(7)—C_(1)键逐渐增大,N_(5)—C_(1)键逐渐减小,N—H键长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 密度泛函理论 外电场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酒石酸盐浸出氧化锌烟尘提锌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爱元 李妍研 +1 位作者 李明旭 郑雪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77,共8页
开展了酒石酸盐强化氧化锌烟尘回收锌工艺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NH_(3)-H_(2)O、NH_(3)-(NH_(4))_(2)O_(6)C_(4)H_(4)-H_(2)O、NH_(3)-C4H6O6-H_(2)O、NH_(3)-C_(4)H_(8)Na_(2)O_(8)-H_(2)O及(NH_(4))_(2)O_(6)C_(4)H_(4)-H_(2)O体系对锌... 开展了酒石酸盐强化氧化锌烟尘回收锌工艺实验研究,分别考察了NH_(3)-H_(2)O、NH_(3)-(NH_(4))_(2)O_(6)C_(4)H_(4)-H_(2)O、NH_(3)-C4H6O6-H_(2)O、NH_(3)-C_(4)H_(8)Na_(2)O_(8)-H_(2)O及(NH_(4))_(2)O_(6)C_(4)H_(4)-H_(2)O体系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H_(3)-C4H6O6-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烟尘效果较佳。进一步研究了NH_(3)-C4H6O6-H_(2)O体系下酒石酸浓度、浸出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酒石酸浓度为0.7mol/L、氨水浓度为5mol/L、浸出时间为40min、搅拌速度400r/min、液固比为5∶1、浸出温度为25℃条件下,锌浸出率达到76.59%,其中酒石酸浓度、时间、搅拌速度、液固比对锌浸出率的影响显著;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NH_(3)-C4H6O6-H_(2)O体系可实现ZnO的配位溶出,ZnS在酒石酸及酒石酸盐的氨性体系下难以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烟尘 Nh_(3)-c_(4)h_(6)O_(6)-h_(2)O体系 浸出率
下载PDF
新型丙烯-SCR催化剂开发及脱硝性能研究
20
作者 杨丽 杨衡 +3 位作者 刘星雨 刘清 余波 刘方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5-1211,共7页
本文采用Mn、Fe、Cu为活性组分,以γAl_(2)O_(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其C_(3)H_(6)-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活性进行了评价,发现Mn5/γ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在275℃时NO转化率达到60%。采用C... 本文采用Mn、Fe、Cu为活性组分,以γAl_(2)O_(3)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其C_(3)H_(6)-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活性进行了评价,发现Mn5/γAl_(2)O_(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在275℃时NO转化率达到60%。采用Ce元素为助剂对Mn5/γAl_(2)O_(3)催化剂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不同负载量的Ce对催化剂性能影响,并采用XRD、BET、C_(3)H_(6)-TPD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e掺杂改性Mn5/γAl_(2)O_(3)催化剂在C_(3)H_(6)-SCR反应中表现出较为优异的催化活性,优化配比的Mn5/Ce10-γAl_(2)O_(3)催化剂在225℃、8000 h^(-1)的空速下,催化剂的最大脱硝效率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 丙烯 MN 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