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状N^(-)_(5)离子盐(N_(5))_(6)(H_(3)O)_(3)(NH_(4))_(4)Cl的合成反应热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敏 刘红利 +4 位作者 许诚 丁可伟 郭松松 屈晨曦 葛忠学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0-614,共5页
为评价环状N^(-)_(5)离子盐(N_(5))_(6)(H_(3)O)_(3)(NH_(4))_(4)Cl合成反应过程的危险性,利用反应量热仪RC1e分别对(N_(5))_(6)(H_(3)O)_(3)(NH_(4))_(4)Cl合成过程中重氮化反应、环化反应及氧化切断反应的热释放规律进行研究,获得了... 为评价环状N^(-)_(5)离子盐(N_(5))_(6)(H_(3)O)_(3)(NH_(4))_(4)Cl合成反应过程的危险性,利用反应量热仪RC1e分别对(N_(5))_(6)(H_(3)O)_(3)(NH_(4))_(4)Cl合成过程中重氮化反应、环化反应及氧化切断反应的热释放规律进行研究,获得了各步反应的放热量、最大放热速率、单位质量放热量及比热容等数据,从而确定了各反应阶段的危险等级。结果表明,重氮化反应、环化反应以及氧化切断反应3个反应阶段的总放热量分别为5.624、19.638及-0.815kJ,最大放热速率分别为25.05、12.34及2.76W,单位质量放热量分别为72.85、74.37及-10.36J/g,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升分别为27.99、23.15及-8.08K;酸化-重氮化反应、环化反应过程属于典型的加料控制型放热反应,氧化-切断反应过程比较温和;合成(N_(5))_(6)(H_(3)O)_(3)(NH_(4))_(4)Cl的三步反应的危险等级均为低危险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N_(5))_(6)(h_(3)O)_(3)(Nh_(4))_(4)cl 反应热效应 全氮材料 反应危险性
下载PDF
二维异核配位聚合物{[Ag_(2)Fe(SCN)_(6)](C_(5)H_(6)N)(H_(2)O)}_(∞)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秀玲 赵长春 陈久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33-35,共3页
合成了二维异核配位聚合物{[Ag_(2)Fe(SCN)_(6)](C_(5)H_(6)N)(H_(2)O)}_(∞)(化学式:C_(11)H_(8)Ag_(2)FeN_(7)OS_(6)),并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包参数a=076285(4)nm,b=084576(4)nm... 合成了二维异核配位聚合物{[Ag_(2)Fe(SCN)_(6)](C_(5)H_(6)N)(H_(2)O)}_(∞)(化学式:C_(11)H_(8)Ag_(2)FeN_(7)OS_(6)),并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包参数a=076285(4)nm,b=084576(4)nm,c=091531(3)nm,α=99953(2)°,β=99821(2)°,γ=95479(2)°,V=056836(4)nm^(3),Z=1.八面体配位的Fe(Ⅲ)中心通过六个1,1,3μ3 SCN^(-)和周围的三个Ag_(2)S_(2)环连接成二维的阴离子网状骨架结构,质子化的吡啶以阳离子的形式和水分子一起存在于晶体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异核配位聚合物 {[Ag_(2)Fe(ScN)_(6)](c_(5)h_(6)N)(h_(2)O)}_(∞) 合成 晶体结构 银配合物 铁配合物 硫氰化物
下载PDF
基于CuB(C_(6)H_(5))_(4)缔合物微粒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法测定异烟肼药片中异烟肼的含量
3
作者 孙双姣 唐雅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6-1260,共5页
将异烟肼(INH)药片研碎后分取含2.00 mg INH的药粉,加入20 mL水,用玻棒搅拌2 min,所得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分取5.00 mL,离心2 min,分取上清液1.00 mL,用水稀释至10.0 mL,即制得INH样品溶液。取1.00 mL 0.20 mol·L^(-1)乙酸... 将异烟肼(INH)药片研碎后分取含2.00 mg INH的药粉,加入20 mL水,用玻棒搅拌2 min,所得溶液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分取5.00 mL,离心2 min,分取上清液1.00 mL,用水稀释至10.0 mL,即制得INH样品溶液。取1.00 mL 0.20 mol·L^(-1)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pH 4.6)、1.50 mL 0.50 g·L^(-1)NaB(C_(6)H_(5))_(4)溶液、2.00 mL 1.00 g·L^(-1)CuSO4溶液,混匀后加入1.00 mL INH样品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振荡0.5 min,静置反应10 min,INH将Cu(Ⅱ)还原为Cu(Ⅰ),Cu(Ⅰ)与B(C_(6)H_(5))_(4)-反应生成CuB(C_(6)H_(5))_(4)缔合物,并进一步聚集生成缔合微粒,形成具有较强共振光散射信号的固液界面。分取适量上述溶液,置于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在200~700 nm内同步扫描激发(λex)、发射(λ_(em))波长(λ_(em)=λex),读取397 nm处共振散射峰的信号强度IRSS。同步测定试剂空白,得到IRSS0,以ΔIRSS(ΔIRSS=IRSS-IRSS0)进行定量。结果显示:100倍淀粉、120倍葡萄糖、150倍麦芽糖、200倍蔗糖、600倍NO3-,800倍Cl-、1000倍K+、800倍Zn2+不干扰INH的测定;INH的质量浓度在0.010~2.00 mg·L^(-1)内和对应反应体系ΔIRSS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0.004 mg·L^(-1);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所得INH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8%~2.6%,测定值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一致;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0%~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c_(6)h_(5))_(4) 共振散射光谱法 异烟肼
下载PDF
HZSM-5分子筛中Co物种状态对乙烷催化脱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辛建 胥月兵 +2 位作者 刘冰 姜枫 刘小浩 《化工时刊》 CAS 2021年第3期12-17,共6页
本文研究了Co负载量为2wt%时的Co/HZSM-5(12.5,18,40)催化剂在C2H6无氧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NH3-TPD、UV-Vis、H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硅铝比HZSM-5分子筛为载体时Co/HZSM-5催化剂的物相组成、酸度以及结构组成等理化性质,... 本文研究了Co负载量为2wt%时的Co/HZSM-5(12.5,18,40)催化剂在C2H6无氧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NH3-TPD、UV-Vis、H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硅铝比HZSM-5分子筛为载体时Co/HZSM-5催化剂的物相组成、酸度以及结构组成等理化性质,探究了不同硅铝比的分子筛催化剂中Co物种状态对乙烷催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烷C-C键和C-H键的选择性断裂与催化剂上Co物种的状态密切相关。催化剂上的金属Co物种以及外表面易被还原的CoO_(x)团簇更有利于乙烷C-C键和C-H键的同时断裂,从而导致较高的积碳和甲烷选择性;而与分子筛B酸交换位上的Co以及孔道内难以被还原的少量CoO_(x)团簇有利于抑制的C-C键的断裂和C-H键的深度断裂,因而产生良好的烯烃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2)h_(6)无氧脱氢 co/hZSM-5 硅铝比 烯烃
下载PDF
ZSM-5分子筛负载高分散Pd催化剂低温捕集净化CO/C_(3)H_(6)的性能与机理研究
5
作者 李颖 陈冬冬 +3 位作者 王昕煜 徐鑫 叶代启 陈培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8-269,共12页
冷启动工况下尾气CO和碳氢化合物的高效消除是实现柴油车近零排放的关键.采用氨蒸发法制备同时包含高分散PdO_(x)纳米颗粒和Pd^(2+)的Pd-ZSM-5催化剂AE-PdH,并应用于模拟冷启动工况下CO和C_(3)H_(6)的低温捕集净化.结果表明,AE-PdH能在... 冷启动工况下尾气CO和碳氢化合物的高效消除是实现柴油车近零排放的关键.采用氨蒸发法制备同时包含高分散PdO_(x)纳米颗粒和Pd^(2+)的Pd-ZSM-5催化剂AE-PdH,并应用于模拟冷启动工况下CO和C_(3)H_(6)的低温捕集净化.结果表明,AE-PdH能在低温下同时吸附CO和C_(3)H_(6),且CO可显著促进AE-PdH的C_(3)H_(6)捕集净化性能;与传统浸渍法制备的Pd-ZSM-5相比,AE-PdH具有更高的CO/C_(3)H_(6)协同氧化活性,因此在升温脱附过程中C_(3)H_(6)逃逸更少.结合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原位紫外拉曼光谱表征的机理研究揭示:AE-PdH含有强吸附CO和C_(3)H_(6)的离子态Pd活性位点;CO通过在低温下将AE-PdH中的高分散PdO_(x)还原为金属Pd,促进升温过程中AE-PdH对C_(3)H_(6)的吸附和催化氧化,从而减少了C_(3)H_(6)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蒸发 Pd-ZSM-5 c_(3)h_(6)捕集 cO/c_(3)h_(6)协同净化 冷启动减排
原文传递
Co改性α-MnO_(2)催化剂低温同时脱硝脱氯苯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梅超强 杨波 +1 位作者 戴毅 徐海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9-275,共7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α-MnO_(2)以及Co改性α-MnO_(2)催化剂(MnCo_(β)O_(x),β为Co与Mn的摩尔比),通过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和氯苯(CB)催化氧化反应(CBCO)测试催化剂单独脱硝、单独脱氯苯以及同时脱硝脱氯苯的活性,并考察催...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α-MnO_(2)以及Co改性α-MnO_(2)催化剂(MnCo_(β)O_(x),β为Co与Mn的摩尔比),通过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和氯苯(CB)催化氧化反应(CBCO)测试催化剂单独脱硝、单独脱氯苯以及同时脱硝脱氯苯的活性,并考察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β=1.0的MnCo_(1.0)O_(x)催化剂催化性能最佳,在150~250℃温度区间内的催化活性有明显提高,NO转化率和CB脱除效率分别增加了约19%和12%。同时通入NH_(3)、NO和CB时,MnCo_(1.0)O_(x)催化剂在200~300℃内NO转化率和CB脱除效率分别达到94%和82%以上,并且发现CB的存在能够抑制NO催化还原反应的进行,而NH_(3)和NO的存在能够提高CB催化脱除效率。250℃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MnCo_(1.0)O_(x)催化剂在长达12 h的连续反应后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活性,NO转化率和CB脱除效率分别接近100%和在80%以上。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比表面积测试(BET)、X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表明Co的掺入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增加活性位点数量和表面活性氧物种,这些都能够促进NO的转化和CB的催化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c_(6)h_(5)cl co改性 α-MnO_(2) 低温活性 脱硝 脱氯苯
下载PDF
对乙硼烷分子中“氢桥键”的重新认识
7
作者 廖荣宝 朱云 +1 位作者 李亮 崔玉民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06-1208,共3页
为了弄清B_2H_6分子中氢桥键的本质,应用MP2/6-31++G(D,P)方法,分析并对比了C_2H_4,C_2H_6^(2+),B_2H_4^(2-)和B_2H_6四个分子的电子结构。结果显示,在某种程度上,B_2H_6分子中的氢桥键可以看成一个双中心双电子的离域π键(或者叫定域π... 为了弄清B_2H_6分子中氢桥键的本质,应用MP2/6-31++G(D,P)方法,分析并对比了C_2H_4,C_2H_6^(2+),B_2H_4^(2-)和B_2H_6四个分子的电子结构。结果显示,在某种程度上,B_2H_6分子中的氢桥键可以看成一个双中心双电子的离域π键(或者叫定域π键)电子云吸附2个带正电的质子构成。这种多中心多电子的离域键电子云吸附质子的现象被进一步推广到含有环形离域键的B_3H_5和B_4H_6分子中,并且得到了验证。本文得出的结论对正确理解氢桥键的本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氢 B_2h_6 c_2h_6~2+ B_3h_5 B_4h_6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